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
    • 原卷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第1页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第2页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第3页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第1页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第2页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用2B铅笔涂在答题纸上)
    北京时间3月24日14时15分,王先生乘坐的航班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起飞,于伦敦当地时间17时20分安全降落在希思罗国际机场。下图为“本次航班航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该航班飞行时长约为( )
    A. 3小时5分钟B. 8小时5分钟C. 11小时5分钟D. 27小时5分钟
    2. 飞机落地时,甲~丁四线与晨昏线基本重合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3. 该日,王先生经历的白昼时长最接近( )
    A. 12小时B. 17小时C. 20小时D. 23小时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北京采用东八区时间,伦敦采用零时区时间,两地相差8个小时。当北京时间3月24日14时15分起飞时,伦敦时间为3 月24日6时15分,飞机于伦敦当地时间17时20分降落,所以飞行时长为17时20分减去6时15分等于11小时5分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飞机落地时伦敦时间为17时20分,3月24日接近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此时晨昏线应该大致位于18时所在经线附近,大约位于10°E,与乙线基本重合,C正确,AB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王先生在北京起飞时是北京时间14时15分,经历的昼长为8小时15分;当北京时间3月24日14时15分起飞时,伦敦时间为3月24日6时15分,伦敦的日落时间约为18时,经历的昼长为11小时45分;故王先生经历的白昼时长最接近8小时15分+11小时45分=20小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位置靠东的时间早,靠西的时间晚,时间的计算是“东加西减”。
    日晷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图左为北京(40°N,116°E)故宫的赤道式日晷,图右为南京(30°N,119°E)天文台的地平日晷,二者的日晷针都与地轴平行,完成下面小题。
    4. 左图中时刻( )
    A. 太阳在西南B. 日期可能是4月
    C. 日晷影顺时针旋转D. 悉尼昼长夜短
    5. 右图中时刻,日晷影长与日晷针长度相等,则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 )
    A. 10°NB. 15°NC. 10°SD. 15°S
    6. 关于两图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日晷影旋转方向相同B. 一天中日晷影长二者都不变
    C. 若左图中日影指向正下方时,则右图日影朝向东北D. 两地日晷全年都可以使用
    【答案】4. D 5. B 6. C
    【解析】
    【4题详解】
    左图为赤道式日晷,根据图片光照情况,反面有光照,可知为北半球冬半年,不可能是4月,B错误;日晷影指向下方偏左,可知右侧为南方,且太阳在南偏东,A错误;日晷反面影子旋转方向为逆时针,C错误;太阳直射南半球,悉尼昼长夜短,D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右图为地平日晷,影长与日晷针长度相等,且当地纬度为30°,即为日晷针与地面夹角度数,构建等腰三角形,可知两底角为75°,即为正午太阳高度,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可求得太阳直射点纬度为15°N,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左图日晷影旋转方向为逆时针,右图为顺时针,A错误;赤道日晷一天中影长不变,地平日晷影长变化,B错误;左图北京116°E,右图南京119°E,若左图中日影指向正下方时,即当北京12:00时,南京为12时12分,太阳在西南,日影朝东北,C正确;左图赤道日晷,在春秋分日,日晷面与太阳运动平面平行,无日影,故春秋分日不能使用,D错误。故选C。
    【点睛】日晷名称是由“日”和“晷”两字组成。“日”指“太阳”,“晷”表示“影子”,“日晷” 的意思为“太阳的影子”。因此,所谓日晷,就是白天通过测日影定时间的仪器。所谓赤道日晷,即日晷的晷面为赤道面。地平日晷的晷面必须严格水平。
    对流层顶作为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之间的分界层,它的高度决定着降水、云系的最高点和各种天气现象的位置。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对流层顶的气压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图1为1979—2016年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对流层顶多年平均气压场(单位:hPa),图2为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气压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影响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气压场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B. 大气环流C. 地形D. 海陆位置
    8. 青藏高原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
    A. 1-2月B. 4-5月C. 7-8月D. 11-12月
    9. 伴随着对流层顶高度升高,青藏高原地区( )
    A. 雷暴天气增多B. 雪线整体降低
    C. 湖泊面积减小D. 夏季风减弱
    【答案】7. A 8. B 9. A
    【解析】
    【7题详解】
    由图可知,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对流层顶多年平均气压场等压线大致与纬线平行,不同纬度的对流层顶的气压不同,原因与不同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导致地面气温不同,从而影响对流层顶的气压分布,主导因素为纬度,A正确;与地形、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关系小,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在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在相同时间间隔内,对流层顶的气压值变化幅度越大,说明对流层顶的上升幅度越大。根据图中曲线,4-5月气压值变化最大,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4—5月,B正确。ACD错。故选B。
    【9题详解】
    对流层顶高度升高,说明地面气温更高,对流强烈,产生对流天气频率增多,雷暴天气增多,A正确;气温升高,雪线整体上升,B错误;气温上升,高山冰雪融化多,湖泊面积增大,C错误;青藏高原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海陆热力差异更大,夏季风增强,D错误。故选A。
    【点睛】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极地平均为8~9千米。
    山谷风包括沿山谷走向的上谷风、下谷风和垂直于山谷走向的上坡风、下坡风。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冬季两项(越野滑雪和射击)比赛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举行,赛场位于该市古杨树村的山谷中,比赛多选择在17时开始。图左示意1-3月该山谷上、下谷风的风向日变化,图右示意该山谷上、下谷风及实测风的风速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山谷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
    A. 东西走向,西高东低B. 东西走向,东高西低
    C. 南北走向,南高北低D. 南北走向,北高南低
    11. 据图推测与该山谷背景风风向一致的是( )
    A. 上谷风B. 下谷风C. 上坡风D. 下坡风
    12. 北京冬奥会冬季两项比赛多选择在17时开始,主要原因是( )
    ①风速对比赛干扰较小②国内直播收视率较高③赛道雪面不容易融化④现场观看比赛视线好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10. B 11. A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读左图可知,风向以正北为基准。结合山谷风的形成原理分析可知,白天山谷中应盛行上坡风和上谷风,夜间应盛行下坡风和下谷风。风速集中在9-18时之间,期间风向转向约为130°-270°之间,风向由东南风转变为西南风。白天吹上谷风,该地白天上谷风以偏西风为主,表示山脉和谷地的走向应为东西走向,排除CD;从风速上来看,9时左右风向偏东南,风速增长较快,因为风在下坡运动过程中受重力加速作用而导致风速加强,因此地势应为东高西低,B正确A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根据“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冬季两项(越野滑雪和射击)比赛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举行,赛场位于该市古杨树村的山谷中,比赛多选择在17时开始。读图可知,上谷风应在白天,对应风向多为200°以上,偏西风为主;下谷风出现夜间,对应风向多在120°以下,偏东风为主;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背景风为西北风,因此与该山谷背景风风向一致的是上谷风不是下谷风,A正确B错误。沿山谷走向的上谷风为偏西风,下谷风为偏东风,因此山谷走向大致为西北—东南走向,垂直于山谷走向的上坡风、下坡风应为西南和东北方向,均与山谷背景风风向西北风不一致,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17时之后风速较小,对比赛干扰较小,①符合题意;国内17时后很多企业已经下班,此时国内直播收视率较高,②符合题意;此季节一天的气温均较低,赛道雪面均不易融化,因此此时赛道雪面不容易融化不是选择此时比赛的主要原因,③不符合题意;冬季日落较早,17时后现场观看比赛视线较差,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白天山顶增温快,山谷增温慢,故山谷气温比山顶低,气压比山顶高,吹谷风;夜晚山谷降温慢,山顶降温快,故山谷气温比山顶高,气压比山顶低,吹山风。背景风是大尺度下的一种大气水平运动,如风带或者季风,背景风常与与局地风同时出现,局地风是小范围小尺度下的大气水平运动,如山谷风。坡风是由于坡面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昼夜热力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风,白天为“上坡风”,夜间为“下坡风”。
    2024年4月30日上午,“强对流刺客”——飑线扫过福建,受其影响,福州出现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飑线是指范围小、生命史短、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飑线多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冷锋前的暖区中,具有不同性质的两个气团相互碰撞,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不稳定层结,是飑线形成的必要条件。下图示意该日某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图中阴影区为飑线,粗线为锋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在垂直方向上,有利于飑线形成的气团分布是( )
    A. 高空干冷,低空暖湿B. 高空暖湿,低空干冷
    C. 高空干暖,低空冷湿D. 高空冷湿,低空干暖
    14. 夏季午后“飑线”天气系统过境大型湖面,其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 )
    A. 热量减弱B. 热量加强C. 水汽得到补充D. 湖面摩擦力小
    15. 图中飑线的移动方向是( )
    A. 东南B. 西南C. 西北D. 东北
    【答案】13. A 14. A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飑线属于强对流云带,气团在垂直方向上分布要有利于形成对流运动,高空气团干冷,容易产生下沉运动,低空气团暖湿,容易形成上升运动,A正确,B错误;按照气温越低,空气中容纳的水汽越少的原理,干冷和暖湿气团容易形成飑线,相反,干暖和冷湿的气团性质搭配不容易形成,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飑线"天气系统过境大型湖面,此时湖面温度较低,空气对流运动较弱,热量补充减少,"飑线"天气系统势力逐渐减弱,A正确。湖面摩擦力小、水汽得到补充、热量得到加强会使飑线天气系统势力加强,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依据图中天气形势(等压线分布)判断,锋面以北为一股强冷空气,气团中心气压高达1070hPa,高压脊在飑线的西北方向,南部高压的中心气压在1040hPa,在飑线的偏南侧,由于两个高气压之间形成了一个低气压带,低气压带的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向,受南部高气压的阻塞作用,飑线无法向南移动,且西北侧有明显的高压分布,所以飑线只能随低气压带向东北方向移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飑线是指带状雷暴群所构成的风向、风速突变的一种中至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通常伴随或先于冷锋出现。其破坏性很强大,飑线的产生多是由于冷空气行进至暖湿地区时造成了上冷下暖的格局,使对流层上下热力结构不同,产生高强度的强对流天气。飑线上的雷暴通常是由若干个需暴单体组成的,因此可以产生剧烈的天气变化。飑线过境时的典型现象为风向突变、风速快速增加、气压骤然上升以及气温急剧变化,全盛阶段平均风力在10级以上,阵风超过12级。同时也可能伴有雷暴、暴雨、冰雹、强力的直线风、龙卷风和海龙卷风。
    图为“赤道附近低空大气越赤道气流(沿经线方向)时空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示区域,低空越赤道气流时空变化特征为( )
    A. 1月份以由南向北流动为主B. 7月份各地流速均快于1月份
    C. 主要在春分日前后发生变向D. 全年最快气流通道位于印度洋
    17. 图示区域,受越赤道气流影响较大的气候类型有( )
    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草原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④热带季风气候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16. D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由图可知,1月份数值以负值为主,因此1月份以由北向南流动为主,A错误;7月份绝大部分地区的流速快于1月份,B错误;由图可知,低空越赤道气流在4-5月份发生变向,C错误;图中数值大于10m/s 的区域出现在印度洋海域,且持续时间长(6-9月),故全年最快气流通道位于印度洋,D正确。故选D。
    【1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热带雨林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受越赤道气流影响小,①错误;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受越赤道气流影响大,②正确;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受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不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③错误;热带季风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受越赤道气流影响大,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越赤道气流是南、北半球物质、能量交换的主要通道,其强弱对夏季风爆发、台风的发生及中国降水等有重要影响。
    在气象学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分别称为“入梅”和“出梅”。下图为浙江省2010—2019年出入梅日期及梅雨期间雨量图(横条的左端表示入梅日,右端表示出梅日,长度表示梅雨持续的时长)。浙江省平均每年6月10日入梅,7月10日出梅,年均梅雨量为301m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由图可知,浙江省( )
    A. 梅雨持续时长呈增加趋势B. 梅雨期间的日降水强度都不大
    C. 出入梅日期年际变化大D. 梅雨量与入梅早晚呈正相关
    19. 通常情况下( )
    A. 入梅偏晚时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偏南
    B. 入梅偏早时雨带北侧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
    C. 出梅偏晚时雨带南侧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
    D. 出梅偏早时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偏南
    【答案】18. C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2019年入梅和出梅的日期有很大的差别,说明出、入梅日期的年际变化大,C正确;梅雨持续时长并没有呈现增加的趋势,是波动变化,A错误;2011年梅雨持续时间较短,但是降水总量较大,说明日降水强度较大,B错误;梅雨量与入梅早晚没有多大的关系,降水量主要取决于夏季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含量,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入梅偏晚,说明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较弱,此时锋面雨带的位置偏南,A正确;入梅较早,说明在雨带南侧的暖气团势力较强,B错误;出梅偏晚,说明来自雨带南侧的暖气团势力较弱,雨带停留时间较长,C错误;出梅偏早,说明雨带南侧的暖气团势力较强,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偏北,D错误。故选A。
    【点睛】梅雨,又称黄梅天,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持续天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由于梅雨发生的时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中国人称这种气候现象为“梅雨”,这段时间也被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梅雨季节过后,华中、华南、台湾等地的天气开始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梅雨是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形成的。
    唐朝初期,荆江与洞庭湖常年处于“湖高江低,江不入湖”的状态。古籍记载青草湖“北连洞庭,南接满湘,东纳汨罗之水;水泛与洞庭为一,水涸则此湖先干,青草生焉”,由此得名青草湖。此外,青草湖每年也都会出现“青草难觅”的自然现象。下图为“唐初期洞庭湖及青草湖流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唐朝初期,导致洞庭湖区“江不入湖”的原因可能是( )
    ①荆江径流量减小②荆江河道形成了新的阶地
    ③荆江径流量增大④洞庭湖区泥沙淤积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21. 青草湖每年出现“青草难觅”自然现象的季节最可能是(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22. 与洞庭湖相比,青草湖( )
    ①湖水更浅②水位更高③盐度更高④流域面积更大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20. D 21. B 22. A
    【解析】
    【20题详解】
    由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初期,洞庭湖区常年"江不入湖",则洞庭湖水位常年略高于荆江水位,湖区泥沙淤积抬高湖底,以及荆江河道形成了新的阶地,湖泊水位升高,从而导致"江不入湖",②④正确;"江不入湖"是该地区常年的水体运动特征,与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无关,①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青草湖“北连洞庭,南接满湘,东纳汨罗之水;水泛与洞庭为一,水涸则此湖先干,青草生焉”,由此得名青草湖,青草湖仅在湖水干涸时,湖盆处才有草类生长,青草湖位于长江流域,受夏季风影响,夏季水位高,汛期湖水淹没湖盆,此时青草难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青草湖与洞庭湖进入枯水期时,青草湖"先干",说明水位下降时,青草湖湖盆更早出露地表,湖水更浅,①正确;青草湖湖水与洞庭湖相连通,且青草湖湖水汇入洞庭湖,流域面积小于洞庭湖且汛期水位略高于洞庭湖,②正确,④错误;两湖泊均为外流湖,湖泊水体交换通畅,湖水盐度基本一致,③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湖泊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量、水位和水位的季节变化、深度、盐度、水质、含沙量、水温和结冰期、生物因素以及其他特殊特征。‌‌
    怀特基急流是出现在赤道印度洋海表面的东向急流,仅在部分季节出现。其产生的大量热、盐和水团纬向再分配对东印度洋热盐环流具有重要作用,并改变印度洋局部气压。厄尔尼诺能改变怀特基急流的强度,进而影响东印度洋表层海水盐度。在厄尔尼诺期间,索马里附近降水增加,水温上升。图示意不同季节赤道附近印度洋表层环流(注:温跃层是位于海面以下100~200m的、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怀特基急流主要出现的季节可能是( )
    ①春季(4-5月)②夏季(6-8月)③秋季(10—11月)④冬季(12-2月)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
    24. 怀特基急流发生时,会导致赤道印度洋表层( )
    A. 东印度洋温跃层加深B. 东印度洋密度变大
    C. 西印度洋温跃层下降D. 西印度洋海平面上升
    25. 在厄尔尼诺期间,怀特基急流( )
    A. 增强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下降B. 增强,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上升
    C. 减弱,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下降D. 减弱,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上升
    【答案】23. D 24. A 25. C
    【解析】
    【23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图乙时,索马里洋流由南向北流动,此时阿拉伯海出现的季风洋流形成顺时针流动的环流,可判断图乙为夏季,图丁中,索马里洋由北向南流动,和季风洋流形成逆时针环流,应为为冬季的季风环流。观察图示可知,图中怀特基急流主要出现在甲和丙,乙丁中不存在怀特基急流,则可知其不出现在冬夏季节,故赤道印度洋表层海流的典型特征是在季风转换期春季和秋季(4--5月和10--11月)存在较强的海表面东向急流。综上可知②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D。
    【2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怀特基急流是流速较快的急流,则其发生时,赤道中印度洋表层海流流速较大,由此引发的大量水团能够将赤道中印度洋表层暖海水向东输运,从而将赤道中、东印度洋的热量进行重新分配,暖海水向东大量运动,西印度洋表层海水温度相对较低,东印度洋表层海水温度增加,使得赤道东印度洋海平面升高,西印度洋海平面降低,东印度洋温跃层加深,西印度洋温跃层抬升;由于该海域盐度差异较小,密度主要取决于海水温度,则东印度洋温度上升,密度变小,西印度洋密度则变大。综上可知,A对,BCD错。故选A。
    【2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在厄尔尼诺期间,索马里附近降水增加,水温上升,气压下降,印度洋局部范围内气压差减小,驱动赤道附近洋流自西向东运动的动力减小,会使怀特基急流减弱,AB错误;怀特基急流位于赤道附近,为暖流,其减弱会导致向东印度洋输送的高温、高盐的海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越旺盛,未蒸发海水中含盐量越高,海水盐度越高)减少,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季风洋流:冬季,亚洲大陆被强大的高压所笼罩,在北印度洋海面,盛行东北季风,孟加拉湾的海水流向西南,形成了东北季风洋流。随后,它沿索马里半岛沿岸南流,形成索马里暖流,并汇合北赤道暖流,在赤道附近转折,形成相当明显的赤道逆流,向东流动,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该地西南季风盛行,海水运动的趋势大致与冬季相反,向东或东北流动。南赤道暖流的北分支在季风作用下越过赤道,进入北印度洋,沿索马里海岸向东北流动,形成索马里寒流。海水从阿拉伯海向东绕过斯里兰卡岛西海岸南下,与南赤道暖流汇合,使其得到加强,而赤道逆流就不复存在了。于是在北印度洋,海水沿顺时针方向流动。
    二、综合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尤卡坦半岛终年受信风带控制,当西海岸海风登陆时,遇到陆地上稳定的信风,徘徊不前,形成海风锋,为沿海地区带来一定的降水。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当冷暖、干湿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时,干湿状况对气团密度的影响更大。下图示意尤卡坦半岛位置和地形。
    (1)在方框中画出尤卡坦半岛西海岸海风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要求图中标出东西方向、气团性质、运动方向,并标明云团位置)。
    (2)研究发现尤卡坦半岛夏季午后海风锋出现频率较高,试分析原因。
    (3)比较图中①、②两处气候类型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答案】(1) (2)东北信风吹进陆地后空气湿度进一步减小,密度差进一步加剧,海风锋更易形成;夏季午后,陆地升温快,海风较强。
    (3)①处热带草原气候。①处地势低平,东北信风从大西洋上带来的气流抬升不够,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②处热带雨林气候。②处西侧为山地,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解析】
    【分析】本题目以尤卡坦半岛位置和地形为背景材料,涉及海风锋、植被类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西海岸海风登陆时,遇到陆地上稳定的信风,徘徊不前,形成海风锋。信风来自陆地,性质干燥(受山脉的阻挡,背风坡一侧信风干燥),加之区域所处纬度低,信风性质较温暖,所以信风性质暖、干。海风来自海洋,带有丰富的水汽,性质湿润温凉。结合材料信息“当冷暖、干湿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时,干湿状况对气团密度的影响更大”,相比而言,温度差异不大的干湿空气,湿空气的密度更小,所以温凉湿润的海风与温暖干燥的信风相遇时,海风的密度更小,位于锋面的上部,信风位于锋面的下部,云雨区位于锋面下部,即信风一侧。绘图即可。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尤卡坦半岛西海岸海风登陆时,遇到陆地上稳定的信风,徘徊不前,形成海风锋”可知信风稳定时容易形成,在图示纬度北半球夏季东北信风北移,可以完全控制该区域,因此夏季最易出现;其次在夏季午后,地面温度较高,东北信风吹拂陆地后空气湿度进一步减小,密度差进一步加剧,此时海风锋形成的可能性最大。
    【小问3详解】
    结合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①处地势平坦,②处存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结合材料一信息可知,区域终年受东北信风的控制,东北信风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等海域获得水汽,但①处地形平坦,对水汽的抬升作用小,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适合草原植被的生长,而②处为山地,对水汽抬升作用明显,降水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适合森林植被的生长。
    27.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湖由断层陷落形成,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距今20-200万年前,气候温和多雨,青海湖是黄河水系中的一大淡水湖泊,通过倒淌河与黄河相连,至13万年前,在新构造运动下,湖泊东部的日月山等山脉迅速上升隆起,水系重组,青海湖演变成了闭塞的内陆咸水湖。后期,尕海、耳海等多个子湖与青海湖分离。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水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内陆湖泊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近年青海湖面积不断增大,2018年创近44年来最大值。下图为青海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日月山的隆起导致青海湖的气候特征和水系特征发生变化,据此分析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内陆咸水湖的原因。
    (2)从青海湖分离后的耳海湖水由咸转淡,分析其演变过程。
    (3)青海湖近年来面积变大,用内流湖水平衡的原理推测青海湖流域气候的变化及原因。
    【答案】(1)日月山的隆起,阻挡湿润气流,降水减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推动湖泊由淡水向咸水演化。日月山的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流向改变,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从此青海湖湖水难以外泄,盐分无法排出。
    (2)耳海从青海湖分离后成为上游倒淌河干流的一个湖泊,湖底地势及水位高于青海湖,盐分通过倒淌河注入青海湖;上游有倒淌河淡水注入稀释,咸水逐渐被置换为淡水。
    (3)变化:气候变暖,变湿。原因:青海湖为内陆湖泊,水量的收入途径为降水和径流,支出方式为蒸发;青海湖泊面积增大,说明降水量和径流量增加,降水增加说明气候变湿,径流增加说明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气候变暖。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青海湖”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湖水的水文特征、湖泊水文的演变、湖泊的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及原因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依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日月山的隆起对青海湖的气候产生了显著影响。首先,山脉的升高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导致湖区的降水量减少,湖区的太阳辐射相对增强,气温相对升高,使得湖泊中的水分通过蒸发不断丧失,而由于降水量的减少,补给量不足以抵消蒸发损失,使得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推动湖泊由淡水向咸水演化;其次,日月山的隆起改变了水系的走向,原本青海湖通过倒淌河与黄河相连,湖水可以流入黄河,维持着一定的盐度平衡,但随着山脉的抬升,这条通道被阻断,迫使它流向改变,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青海湖由此变成了一座闭塞的湖泊,湖水无法外泄,盐分在湖中累积,无法排出,从而导致湖泊从淡水湖演变为内陆咸水湖。
    【小问2详解】
    依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由于耳海的位置较高,耳海从青海湖分离后,成为了上游倒淌河干流的一个湖泊,其湖底的地势及水位要高于青海湖,此时,水流从高处向低处流,耳海的水可以通过自然渗透、倒淌河或者人工渠道等方式流入下游的青海湖,使得耳海的盐分可以外排;耳海上游仍有倒淌河的淡水注入,对湖内盐分进行稀释,使得耳海的盐分得以降低,这样的地形和水文条件有助于将耳海的咸水输送到青海湖中,因此耳海的咸水可能逐渐被置换为淡水。
    【小问3详解】
    青海湖作为内陆湖泊,其面积的变化主要受流域内气候条件的影响。依据题意可知,青海湖近年来湖泊面积增大,这通常意味着流域内的补给水量增加,可能是降水量增加或高山融水补给增多,或者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青海湖作为典型的内陆湖泊,其水量的收入途径只有降水补给和径流补给,而其支出方式为则为蒸发;其中降水量增加是由于区域气候变得更加湿润,才会导致流域内降水量增加,进而增加了湖泊的入水量;径流增加,这可能是附近山地冰雪融水增多导致,气候变暖使得全球或地区气温升高,导致周边高山的冰川和积雪加速融化,从而增加了湖泊的补给水量;青海湖泊面积增大,水量增多,进一步调节了局部地区气候,使得增发减少。综合以上因素,可以推测青海湖流域的气候可能呈现出变暖和变湿的趋势。其中,气候变暖可能导致了冰川融水增多,而气候变湿则可能增加了降水量,这些变化共同导致了青海湖水量的增加,从而使湖泊面积增大。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其主要成分甲烷主要由缺氧环境下有机物质的细菌分解而形成。据考察,黑海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黑海是古地中海的一个残留盆地,仅通过狭窄的马尔马拉海与地中海北部的爱琴海连通,东南部靠近阿拉伯半岛。黑海面积约42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1315米,年降水量西部和西北部300-500毫米、南部750-800毫米、东部1800-2500毫米,年平均注入淡水量355亿立方米,表层与深层海水密度差异大。黑海海洋生物种类稀少,局部水深155-310米的海域里生物几乎绝迹,只有厌氧微生物生存。下图为黑海及周边区域简图。
    (1)说明马尔马拉海与黑海海水盐度差异及两者间水体交换方式。
    (2)相比同纬度其他海域,分析黑海海洋生物种类较少的原因。
    (3)推测黑海西北部风浪大的季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1)差异:马尔马拉海海水的盐度高于黑海。交换方式:黑海表层海水流入马尔马拉海,马尔马拉海深层海水流入黑海。
    (2)黑海流域降水较多,地表径流丰富,导致黑海表层海水盐度较低,表层海水密度小,深层海水密度大,对流作用弱,深层海水中的营养盐类难以上升到表层,生物缺少食物和营养盐,难以在表层海水中生存;因密度差异,深层海水与表层交换少,导致深层海水含氧量低,不适合生物生存。
    (3)冬季。原因:冬季西风带南移,该地受西风影响大;黑海西北部有冷高压,东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属热带沙漠气候,有热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黑海西北部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明显,增大了风速,形成较大风浪。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黑海及周边区域简图及相关知识为载体,主要涉及海水盐度,风浪大小,海洋生物多样性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黑海受西风影响时间较长,降水多,周边地表径流的补给多,因此海水盐度低,根据图中信息,马尔马拉海纬度较低,蒸发强,受西风影响的时间比黑海短,降水较少,地表径流和降水补给少,因此马尔马拉海海水盐度高于黑海,根据密度流的原理,表层海水由低密度区流向高密度区,深层海水则相反,黑海表层海水流入马尔马拉海,马尔马拉海深层海水流入黑海。
    【小问2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黑海表层海水盐度较低,密度小,深层海水盐度高,密度大,因此,表层和深层海水交换少,海水中的溶解氧来自大气,所以深层海水含氧量不足,由于表层和深层海水交换少,使表层海水中由深层上泛的营养物质少,生物生存所需的食物和营养盐不足,故黑海海洋生物种类少。
    【小问3详解】
    西北部风浪大,主要是因为西北部风力大。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西北部受西风影响大;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和纬度位置的影响,黑海西北部有冷高压,东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属热带沙漠气候,有热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根据图中信息,黑海西北部为喇叭形的地形,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明显,增大了风速,形成较大风浪。

    相关试卷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临沭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临沭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临沭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临沭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肇庆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广东省肇庆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