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4讲 神经调节(word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4讲 神经调节(word含解析)第1页
    新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4讲 神经调节(word含解析)第2页
    新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4讲 神经调节(word含解析)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4讲 神经调节(word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4讲 神经调节(word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神经科医生常对患者做如下检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神经系统通过复杂而精巧的调节,使得机体能够保持协调与稳定。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下丘脑和脑干
    B.外周神经系统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其作用一定相反
    D.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两大类
    解析: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所以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下丘脑和脑干,A正确;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按其所支配的范围,可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躯体神经又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躯体感觉神经,内脏神经又分为内脏感觉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B错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其作用通常相反,C错误;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或树突、髓鞘和神经膜组成,D错误。
    答案:A
    2.(2022·湖南长沙一模)神经科医生常对患者做如下检查:手持钝物自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轻划至小趾根部,再转向拇趾侧。成年人的正常表现是足趾向跖面屈曲,称巴宾斯基征阴性。如出现趾背屈,其余足趾呈扇形展开,称巴宾斯基征阳性,是一种病理性反射。婴儿以及成年人在深睡状态也都可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下列有关推理分析正确的是( )
    A.巴宾斯基征阴性有完整的反射弧,但巴宾斯基征阳性没有
    B.巴宾斯基征的初级控制中枢位于下丘脑,同时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C.正常人巴宾斯基征阴性反应中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过程
    D.推测巴宾斯基征阳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关区域有损伤
    解析:不论是阴性还是阳性,都由完整的反射弧构成,A错误;初级控制中枢在脊髓,但受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调控,B错误;兴奋在反射弧中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C错误;阳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脑区域受损,大脑皮层失去了对脊髓的控制导致的,D正确。
    答案:D
    3.在恢复静息电位过程中,如图所示的钠钾泵会参与对两种离子的转运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膜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从A侧到B侧移动造成的
    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是由于Na+从A侧到B侧引起膜电位改变
    C.血钠不足时,会引起脑组织水肿,产生头痛等症状
    D.钠钾泵吸K+排Na+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解析:分析图示,由于Na+在细胞膜外浓度高,K+在细胞膜内浓度高,所以A侧为细胞内,B侧为细胞外,图中膜电位表示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虽有钠钾泵参与离子运输,但主要是K+外流,A正确;兴奋时,Na+内流应该从B侧到A侧,B错误;血钠不足,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水分渗透进入脑细胞引起脑细胞水肿,导致出现恶心呕吐、乏力头痛等症状,C正确;每消耗1 ml ATP,则有3 ml Na+运出,2 ml K+运入细胞,钠钾泵吸K+排Na+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
    答案:B
    4.味觉是由化学物质作用于味蕾引起的,味觉细胞的顶端呈纤毛状,浸浴在舌表面的液体中,味觉细胞被味觉神经末梢所包围(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味觉细胞受刺激后可以释放神经递质
    B.咸、辣等味觉产生的部位是舌上的味蕾
    C.反射弧中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单向的
    D.由味觉细胞向传入神经传递的信号是单向的
    解析:图中味觉细胞和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突触,说明味觉细胞属于神经细胞,据此可推测,味觉细胞受刺激后可以释放神经递质,进而将兴奋沿着传入神经纤维传递,A正确;咸、辣等味觉产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机体所有的感觉都是大脑皮层产生的,B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在反射弧中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单向的,C正确;图中味觉细胞和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突触,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由味觉细胞向传入神经传递的信号是单向的,D正确。
    答案:B
    5.某研究发现,环境温度升高使AC神经元的阳离子通道(TrpA1)被激活,阳离子内流导致AC神经元兴奋。该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最终抑制PI神经元兴奋,从而促进夜晚觉醒。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C神经元受到高温刺激时TrpA1被激活,阳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B.干扰AC神经元中TrpA1的表达会使高温促进夜晚觉醒的作用减弱
    C.兴奋由AC神经元传至DN1P神经元时,完成电→化学→电信号转换
    D.DN1P神经元释放的递质CNMa与CNMa受体结合使PI神经元兴奋
    解析:环境温度升高使AC神经元的阳离子通道(TrpA1)被激活,阳离子内流导致AC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干扰AC神经元中TrpA1的表达,会影响TrpA1合成,进而使高温促进夜晚觉醒的作用减弱,B正确;由图示可知,兴奋由AC神经元传至DN1P神经元时要通过突触传递,突触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正确;DN1P神经元释放的递质CNMa与CNMa受体结合会抑制PI神经元兴奋,D错误。
    答案:D
    6.研究发现乙酰胆碱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而在心脏的迷走神经末端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为了探究其原因,实验小组提取骨骼肌处的乙酰胆碱受体作为抗原,制备抗骨骼肌处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用该抗体分别处理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后再用乙酰胆碱刺激,发现骨骼肌细胞不收缩,而心肌细胞收缩频率减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目的是探究乙酰胆碱作用差异是否与进出离子类型不同有关
    B.实验结果表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上识别乙酰胆碱的受体不同
    C.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脏处可能促进突触后膜的钠离子内流
    D.心脏和骨骼肌处的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的方式不同
    解析:本实验目的是探究乙酰胆碱作用差异是否与细胞类型有关,A错误;抗骨骼肌处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只与骨骼肌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与心肌细胞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表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上识别乙酰胆碱的受体不同,B正确;乙酰胆碱在心脏的迷走神经末端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可能促进突触后膜的阴离子内流,兴奋不能产生,C错误;心脏和骨骼肌处的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的方式相同,都是胞吐作用,D错误。
    答案:B
    7.(多选)研究表明,给小鼠闻不会引起其不安的苯乙酮,同时进行电击,小鼠表现出惊恐栗抖;一段时间后,该小鼠只闻苯乙酮、不电击,也表现出惊恐栗抖。该小鼠与普通小鼠交配,F1小鼠只闻苯乙酮,易表现出坐立不安等情绪反应。检测发现:与普通小鼠相比,经电击的亲鼠和F1小鼠编码苯乙酮受体的Olfr15I基因甲基化水平降低、碱基序列未改变,苯乙酮受体增多。科研人员据此提出假说:小鼠受环境因素影响可引发其基因甲基化水平变化并遗传给子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基化对Olfr15I基因的表达起抑制作用
    B.亲鼠只闻苯乙酮表现出惊恐栗抖,属于条件反射
    C.F1小鼠闻苯乙酮导致Olfr15I基因甲基化水平降低
    D.电击F2小鼠表现出惊恐栗抖,不能支持假说
    解析:编码苯乙酮受体的Olfr15I基因甲基化水平降低,苯乙酮受体增多,说明甲基化对Olfr15I基因的表达起抑制作用,A正确;亲鼠只闻苯乙酮表现出惊恐栗抖,是多次强化练习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B正确;F1小鼠Olfr15I基因甲基化水平降低是遗传得来的,不是闻苯乙酮造成的,C错误;如果只闻苯乙酮,F2小鼠表现出惊恐栗抖,支持假说;电击F2小鼠表现出惊恐栗抖,可能只是电击引起的,不能支持假说,D正确。
    答案:ABD
    8.(多选)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脑神经元兴奋性下降。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相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D)是目前一种常用抗抑郁药。如图是正在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是突触后膜
    B.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将导致细胞Y膜内电位由正变负
    C.图中所示的递质释放方式,利用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D.MAOID能增加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
    解析:由图可知,突触小泡与①融合后释放神经递质,①是突触前膜,A错误;蛋白M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突触后膜神经元细胞Y兴奋,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错误;图中所示的递质释放方式是胞吐,利用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正确;MAOID能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增加,D正确。
    答案:CD
    9.图甲所示为兴奋性轴突(E)和抑制性轴突(I)支配的甲壳类肌纤维模式图。分别单独刺激E或I,测定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中A、B所示(注:EPSP——兴奋性递质引起的突触后电位;IPSP—抑制性递质引起的突触后电位)。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图甲中的T1、T2、T3是神经元轴突末端和另一个神经元或肌纤维构成的________,具有________作用。
    (2)先刺激E,间隔数毫秒后再刺激I,测定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C;先刺激I,间隔相同时间,再次刺激E,测定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D。据图可知,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据图甲解释刺激顺序不同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不同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发现,突触小体内Ca2+浓度增加,促进神经递质释放(如图丙所示)。在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小体膜上,存在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受体B。推测:当突触前膜释放GABA后,有少量的GABA从突触间隙溢出,与受体B结合,抑制Ca2+通道打开,导致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为验证该推测,研究人员利用海马脑突触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丁:

    实验药剂:CGP(是一种拮抗剂,能特异性抑制受体B,从而使受体B失活)、生理盐水。
    实验过程:
    对照组:用________________处理标本,连续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定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结果如图丁。
    实验组:用________________处理标本后,相同强度的连续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定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如果假设成立,预期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图甲中的T1、T2、T3均为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
    (2)静息电位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先刺激E,再刺激I,可形成动作电位,突触后膜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先刺激I,再刺激E,因为I释放了抑制性递质,兴奋被抑制,动作电位无法形成,膜外依然是正电位。
    (3)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对照组为用适量生理盐水处理标本,然后测定电位变化。而实验组是用相同体积的CGP处理标本,再测定电位变化。如果假设成立,则CGP处理标本后,使得受体B失活,进而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量增多,动作电位可形成,结果将如刺激1所示。
    答案:(1)反射 神经元 突触 传递信息 (2)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外正电位不变 I可分泌抑制性递质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 (3)适量生理盐水 相同体积的CGP 动作电位可形成,结果将如刺激1所示
    10.(2022·山东济南模拟)去甲肾上腺素(NE)是肾上腺素去掉N­甲基后形成的物质,是与多巴胺结构相近的一种胺类化合物,小剂量可以升高血压。它既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主要由交感节后神经元和脑内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合成和分泌;也是一种激素,由肾上腺髓质合成和分泌。如图表示在肾上腺突触中的化学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E可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等引起的低血压,通过与相关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增强心肌和血管的________________来升高血压。NE发挥作用以后的去路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下,临床上常通过使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来降低血清乳酸、降钙素原含量,提高中心静脉压,从而治疗由微生物或毒素引起的感染性休克(SS)及其并发症。请你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比较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及其并发症的效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SS模型小鼠、多巴胺药剂、去甲肾上腺素药剂,相关检测仪器等。
    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解析:(1)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
    (2)NE通过与相关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来升高血压是通过增强心肌和血管的收缩来实现的,故NE可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等引起的低血压。据图可知,当NE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以后,甲基失活,NE被突触前膜重吸收进入突触前神经元。
    (3)本题是探究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及其并发症的效果,而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是通过降低血清乳酸、降钙素原含量,提高中心静脉压发挥治疗作用的。故本题的自变量为对SS模型小鼠添加的物质是多巴胺还是去甲肾上腺素,因变量为SS模型小鼠的血清乳酸、降钙素原的含量以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故思路可设计为:
    ①先分组编号,测定模型鼠起始的血清乳酸、降钙素原含量和中心静脉压。即将SS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编号甲、乙,检测小鼠的血清乳酸、降钙素原含量和中心静脉压;
    ②接着设置对照:甲组注射适量的多巴胺治疗,乙组注射等量的去甲肾上腺素治疗;
    ③一段时间后,通过检测两组小鼠的血清乳酸、降钙素原含量和中心静脉压,对比前后测量结果,说明治疗效果。
    答案:(1)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扩散至突触后膜 (2)收缩 被突触前膜重吸收进入突触前神经元 (3)①将SS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编号甲、乙,检测小鼠的血清乳酸、降钙素原含量和中心静脉压;②甲组注射等量多巴胺治疗,乙组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治疗;③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的血清乳酸、降钙素原含量和中心静脉压,对比前后测量结果,说明治疗效果。

    相关试卷

    新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5讲 体液调节(word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5讲 体液调节(word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研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尿崩症分两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1讲 染色体变异(word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1讲 染色体变异(word含解析),共9页。

    新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0讲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word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0讲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word含解析),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