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大气的运动(知识清单)-【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第7讲 大气的运动(知识清单)-【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共8页。
【必备知识】
一、热力环流
(1)形成的根本原因:近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
(3)特别提醒
①高压和低压是对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高低而言的。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向下凹为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状况相反。
③大气的垂直运动是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大气的水平运动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形成的。
【思考题】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并用箭头标出气流的运动方向。
【思考题】在大气的垂直方向上,气压的分布特征是什么?
【答案】因大气密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因此在垂直方向上,总是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1.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 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3. 风向:高空风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与等压线斜交。
【思考题】摩擦力大小对风向和等压线夹角有何影响?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如何变化?
【答案】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随着海拔的升高,摩擦力减小,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来越小。
【关键能力】
一、“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
1. 一个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2. 两个气流运动方向
(1)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2)水平运动——从高压指向低压。
3. 三个关系
(1)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关系。
(2)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3)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a、b、c、d处所示)。
二、等压面图的判读
1. 判断气压高低
(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对流层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如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L2中,PB>PB',PC'>PC。
(2)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图中PD'=PC'、PA'=PB'。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
2. 判读等压面的凸凹
等压面凸向高空的为高压,凹向地面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三、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生活现象
1. 海陆风
(1)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2)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 山谷风
(1)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2)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 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1)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
(2)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四、风向的判读与绘制
1. 风向呈现方式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如东北风是从东北方向吹向西南方向的风。通常呈现风向的方式有两种:
(1)风向符号——风矢杆:
风矢杆由风杆和风尾组成,风杆指示风的方向(如图中风向均指向A),风尾横线表示风力大小,一道短线代表1级风、一道长线代表2级风、一面三角旗帜代表8级风。
(2)风频玫瑰图:
频率最高的方位,表示该风向出现次数最多,如上图中的东南风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东北风,南风出现次数最少。
2. 等压线图中风向的绘制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高空风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图所示(北半球):
五、风力的影响因素
【典例指引】
(2022·全国乙卷)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如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飘,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
A. 1时 B. 7时 C. 13时 D. 19时
(2)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
A. 东北方 B. 东南方 C. 西南方 D. 西北方
(3)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
A. 北高南低,梯度大 B. 北高南低,梯度小
C. 南高北低,梯度大 D. 南高北低,梯度小
【答案】(1)C (2)D (2)B
【解析】第(1)题,由题干可知,氦气球先向北飘,然后逐渐转向西南,说明风先是南风,然后转为东北风。在此过程中,氦气球是从低空逐渐上升的,从图中看,只有13时随着高度增加风由南风逐渐转为东北风,C项正确。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日海陆风明显,结合图示,推测该区域白天的海陆风环流是高空为偏北风,低空为偏南风,白天吹海风,故偏南风即海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再加上地转偏向力对风的影响,因此实际上陆地应该位于海洋的北偏西方向,即西北方向,D项正确。第(3)题,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气温变化较快,因而低空气压相对于高空大气来说不稳定;而判断气压场需要相对稳定的气压,因此需根据高空的风向判断该地的气压场特点。由图中风向分布可以看出,该地1 000 m高度以偏北风为主,根据风从高压吹向低压的规律可判断,北侧气压高于南侧;另外从图中看,无论是高空还是低空,风力均不大,说明气压梯度较小,B项正确。
(2022·浙江6月)如图为北半球某地某季节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图,甲、乙、丙为该地三个不同高程面。据此完成(4)~(5)题。
(4)能正确反映上图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的地点位于( )
A. 春季的低纬度 B. 夏季的中纬度 C. 秋季的中纬度 D. 冬季的高纬度
(5)最接近该地甲、乙、丙三个高程面上风向、风速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4)B (5)C
【解析】第(4)题,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有差异,低纬度对流层的高度约 17~18千米,中纬度约10~12千米,高纬度约8~9千米(夏季更高,冬季稍低)。由图示可以看出春季低纬度对流层顶的风速介于0~15 m/s,与该地对流层顶的风速(>20 m/s)不符,A项错误;夏季的中纬度风速基本有正、负值,且最大值出现在12千米左右,与该地纬向风速随高度变化规律一致,B项正确;秋季中纬度和冬季高纬度地面到高空30千米范围内的等风速线数值均为正值,与该地平均纬向风速的垂直变化不符,C、D两项错误。第(5)题,该地位于北半球,且甲、乙、丙三地风速大小依次为甲>乙>丙。近地面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个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成45°夹角;高空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两个力作用下形成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同一地点,由近地面向高空,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近地面风与高空风风向之间的夹角接近45°;随着海拔升高,由于受地面的摩擦力逐渐减小,风速逐渐增大;相对于地面风向,高空方向在其基础上右偏(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据此对比分析甲、乙、丙三个高程面上的风向可知,C项正确。项目
水平气压梯度力(图中F1)
地转偏向力(图中F2)
摩擦力(图中F3)
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区
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与风向相反
大小
由气压梯度决定
(等压线疏则小,密则大)
随风速增大而增大,随纬度升高而增大
与下垫面状况有关
影响因素
具体作用
水平气压
梯度力大小
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距高压远近
距离亚洲高压(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
摩擦力大小
平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阻挡作用弱,风力大;海面上风力大
植被多少
冬季植被少,风力大
地形因素
山谷口,狭管效应,风力大;地形(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风力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12讲 海水的性质(知识清单)-【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共9页。
这是一份第13讲 海水的运动(知识清单)-【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共10页。
这是一份第3讲 宇宙中的地球(知识清单)-【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