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前速记清单:中国地理概况(讲义)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305599/0-173024448099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前速记清单:中国地理概况(讲义)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305599/0-173024448102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前速记清单:中国地理概况(讲义)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305599/0-17302444810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前速记清单:中国地理概况(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前速记清单:中国地理概况(讲义),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疆域与人口,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中国的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疆域与行政区划
(1)我国的位置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经纬度位置:领土南北相距5500千米,跨纬度约50度,主体在北温带(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无寒带,光热条件好,南北气候差异大;东西相距5000多千米,跨经度约62度,跨5个时区,统一采用北京时间(东8区)。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海陆位置:
我国的领土面积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陆地领土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领土四至: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群岛找那个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我国疆界和邻国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陆上疆界: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起,至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止,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呈1.8万多千米。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陆上邻国(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海上邻国(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朝鲜、越南与我国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4)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光热条件好。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海陆位置及优越性: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我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海域辽阔,有众多岛屿和港湾。
(5)中国的行政区划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行政区划:
我国疆域辽阔,为了方便管理,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基本实行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区)、乡(镇、民主乡)三级行政区划。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中国省级行政区划
我国宪法规定,必要时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目前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人口与民族
(1)人口数量
全国大人口为13.40亿人(2020奶奶,不含港澳台人口数),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
(2)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3)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自然原因:
东部地区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西南部地区多高山高原,耕地面积少,降水稀少,干旱多风沙,寒潮、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社会经济原因:
东部距海近,交通便利,劳动力数量多,素质高,开发历史悠久,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科技发达;西部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开发历史晚,对外开放程度低,经济、科技落后。
3.民族
(1)民族分布: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2)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二、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1)地形和地势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我国主要盆地、高原、盆地和平原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构成三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及分界线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我国西地势特征的影响
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顺着地势,我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于东西交通。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2)气候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冬季气温南暖北寒,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冬季,南暖北寒,南北气温相差很大,温差可达50多度,最低气温在漠河。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至秦岭—淮河一线。
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最低气温处在青藏高原,最高气温处在吐鲁番盆地。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可以讲我国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我国的降水基本特点: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
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干湿状况。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我国东南部以湿润、半湿润区为主,西部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部离印度洋也较近,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冬季盛行从亚欧大陆内部吹来的偏北风,寒冷干燥,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风,温暖湿润,雨热同期。我国东西跨经度大,自东南向西北,离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量越来越少。
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我国有很多高大山地,其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广,形成了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
(3)河流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内流河、外流河和内流区、外流区的基本特征
内流河:有些河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有些河流河水沿途蒸发、渗漏,最终消失与荒漠中。这些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内流区:汇集河水的地域称为河流的流域。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外流区: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
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来说,我国夏季降水集中,河流水位高,流量大,形成汛期;冬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低,流量小,形成枯水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春季气温回升,冰雪消融,也会有短暂的汛期。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长江的水文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长江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0%,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支流众多,流经地区大多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年径流量9500多亿立方米,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长江干支流大部分位于亚热带,没有结冰期。
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长江支流和干流上相继建起了许多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约占全国水电装机总量的2/3,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自古以来,长江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干流航线和多条铁路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南北广大地区。目前,长江干支流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因此,人们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黄河的水文特征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流入渤海。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黄河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水量较小,年径流量只有660多亿立方米,约为长江的1/15,而且70%~80%集中在夏秋季。与长江相比,黄河的含沙量大,部分河段初春或初冬时节往往形成凌汛。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到了下游,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黄河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之利。早在两千年前,宁夏平原的人们就揭开了引黄灌溉的历史。现在黄河两岸修建了许多引黄工程,提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黄河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已陆续建成了多座大型的水电站,促进了流域的经济发展。
(4)自然灾害
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山区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2.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可再生资源和飞可再生资源
= 1 \* alphabetic \* MERGEFORMAT a.可再生资源: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
= 2 \* alphabetic \* MERGEFORMAT b.煤炭、石油、铁矿等,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我国自然资源的主要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
◎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
◎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
◎我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径流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2)我国的土地资源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特点: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人均占有量少;山地多,平底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分布: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我国的水资源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 1 \* alphabetic \* MERGEFORMAT a.总量丰富,人均拥有量少:我国河流年净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 2 \* alphabetic \* MERGEFORMAT b.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西北更少。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 3 \* alphabetic \* MERGEFORMAT c.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分布不匹配: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1/5,人口占全国的1/2,耕地占2/3。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 1 \* alphabetic \* MERGEFORMAT a.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兴建水库:水库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可有效调节河流水量的时间变化,如三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组,建成后对长江和黄河的防洪及水资源调配发挥重要作用。
= 2 \* alphabetic \* MERGEFORMAT b.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跨流城调水①引黄人晋:从黄河干流万家寨水库引水,调入山西太原、大同、朔州,缓解三个能源基地的缺水问题;②引滦入津:将滦河水引入海河水系,解决天津市缺水问题;③引黄济青:将黄河水调入青岛市,缓解青岛市供水不足的问题。
三、中国的的经济发展与文化
1.中国的农业
(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农业中的畜牧业地位重要,那里有我国的四大牧区。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东部地区是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区。其中,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2)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农业生产与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关系密切。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这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2.中国的工业
(1)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
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2)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我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中城市。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3.中国的交通
(1)交通运输方式
(2)我国的铁路干线的分布
从全国来看,受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的影响,东部铁路建设比较早,发展速度比较快,铁路网密集;西部铁路建设比较晚,发展速度比较慢,铁路网稀疏。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的铁路运输网络也在不断完善。
从铁路的基本延伸方向来看,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可以分为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两大组。在铁路干线交会处,多形成重要的铁路枢纽,如北京、上海、郑州等。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北京市
京
北京
江西省
赣
南昌
海南省
琼
海口
天津市
津
天津
山东省
鲁
济南
重庆市
渝
重庆
河北省
冀
石家庄
河南省
豫
郑州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
南宁
山西省
晋
太原
湖北省
鄂
武汉
西藏自治区
藏
拉萨
辽宁省
辽
沈阳
湖南省
湘
长沙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
银川
吉林省
吉
长春
广东省
粤
广东
香港特别行政区
港
黑龙江省
黑
哈尔滨
青海省
青
西宁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
上海市
沪
上海
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台湾省
台
江苏省
苏
南京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乌鲁木齐
浙江省
浙
杭州
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安徽省
皖
合肥
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福建省
闽
福州
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阶梯
海拔(米)
主要地形区
第一阶梯
4000米以上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
1000—2000米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第三阶梯
500米以下
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山东、辽东丘陵
干湿区
降水量
植被
备注
湿润区
年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
森林为主
耕地以水田为主
半湿润区
年降水量为400~800毫米
属森林和草原过渡地带
耕地大多是旱地
半干旱区
年降水量为200~400毫米
温带草原为主
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干旱区
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
沙漠和戈壁广布
方式
优点
缺点
适合运输的货物
铁路运输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连续性好
占地多,造价高,短途运输成本高
运输大宗的、笨重的需中长途运输的货物
公路运输
机动灵活,周转运输速度快,装卸方便,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运输短程、量小的货物
水路运输
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水文和气候条件影响大
运输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
航空运输
速度开、运输效率高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运输急需、贵重、轻型、量大不大的货物
管道运输
连续性强,损耗小,安全,运量大
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运输大量气体、液体货物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阶段背记 中国地理概况(晨读晚默)(答案版),共42页。
这是一份阶段背记02 世界地理概况(晨读晚默)-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背记讲义(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阶段背记02世界地理概况晨读晚默原卷版docx、阶段背记02世界地理概况晨读晚默答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国地理一核心考点速记( 126个核心考点)2024年会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共11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