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模块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模块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第Ⅱ卷必须用0, 安全孤岛的地形是, 公路修建, 影响该地河流袭夺的因素主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将答卷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45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并将答题卡上的考号、科目、试卷类型涂好。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卷纸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能写在试题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单选题
2023年10月26日北京时间10:50,某同学在学校操场(36°N,119°E)(图1)拍摄了一张照片(图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判断该同学的拍摄位置位于足球场的( )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2. 该日与此时影子等长的北京时间为( )
A. 13:18B. 13:14C. 13:10D. 13:06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
10月26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各地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正午位于正南;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10:50时,该地(119°E)地方时为10:46,属于正午之前,太阳仍然位于东南方向,影子位于西北方;读图可知,当图中影子位于西北方向时,该同学所在位置的一条边指向正东、一条边指向正北;图中甲位置,一条边指向正东,另一条边指向正南,A错误;乙位置,一条边指向正西,另一条边指向正南,B错误;丙位置,一条边指向正北,另一条边指向正西,C错误;丁位置,一条边指向正东,另一条边指向正北,故该同学所在位置为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
该日与此时影子等长的北京时间,太阳高度相等,地方时应该关于当地正午12:00对称,此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0:46,两者时间差为1:14,故当地13:14时,太阳高度相等,影子等长,此时北京时间(120°E)比当地早4分钟,为13:18时,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未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地区,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赤道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常年从正南方照射而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常年从正北方照射而来;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方位要根据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南北关系进行确定。
汤河发源于河南省鹤壁市牟山东麓,全长73.3千米,海拔高度为150~400米。下图示意汤河河岸带各生态子系统植被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汤河河岸带的优势植被为( )
A. 草本B. 湿生植物C. 乔木D. 农作物
4. 导致上游河岸带植被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
A. 热量B. 地形C. 土壤D. 水分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
读材料可知,汤河河岸带各生态子系统植被分布中,综合上、中、下游河岸带,中生草本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湿生植物,然后是乔木,农作物只在下游河岸带分布,因此草本是汤河河岸带的优势植被,其余不是优势植被,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题】
读上游河岸带植被类型可知,从河岸到高地,依次为滨海植被带的湿生植物、草本和乔木植被,由此可知导致上游河岸带植被差异的直接因素是水分,D正确;由材料可知汤河发源于河南省鹤壁市牟山东麓,河南省鹤壁市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相对较少。上游河岸从河岸到高地的热量、地形、土壤也会对植被产生影响,但根据植被类型可知直接原因是水分,ABC错误。故选D。
【点睛】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2019年7月23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发生了特大型山体滑坡(下图)。滑坡发生的前一周,共出现三次强降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强降水是此次滑坡发生的重要诱因,主要是因为降水( )
①增加了地表堆积物的重量 ②减少了与基岩间的摩擦力
③增强了岩石的受风化程度 ④减少了地表植被的覆盖率
A. ①②B. ②④C. ①④D. ①③
6. 安全孤岛的地形是( )
A. 山脊B. 山谷C. 台地D. 山峰
7. 公路修建( )
A. 降低了滑坡体速度B. 增加岩体不稳定性
C. 改变了岩体的性质D. 增大了滑坡体坡度
【答案】5. A 6. A 7. B
【解析】
【5题】
根据说学知识可知,降水通过下渗,增加了地表堆积物的重量,形成壤中流,减少了与基岩间的摩擦力,堆积体稳定性变差,极易诱发泥石流、滑坡,①②正确;岩石的受风化能力取决于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岩石所处的外部环境,降水对土壤下部的基岩影响较小,③错误;人类活动减少了地表植被的覆盖率,而不是降水,④错误。综上,①②正确,故选A。
【6题】
滑坡安全孤岛所要求的地形通常是环状山脊或近似于环状的山岗,高于周围被保护的平原和水面,这样的设计可以尽量避免洪水、滑坡等灾害的发生,同时也可以使救援队伍更容易进入灾区进行施救,根据图中安全孤岛范围内的等高线向低值凸出,可判断出该处为山脊,不是山谷、台地、山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题】
读图可知,公路经过滑坡体,公路的修建需要在边坡开挖,开挖山体边坡过程中会产生底部临空的现象,在地下水的持续作用下,增加岩体不稳定性,造成浅层岩体塌滑,B正确;开挖边坡,落差加大,会增加滑坡体的速度,A错误;不会改变岩体性质,C错误;滑坡体坡度是由山体斜坡坡度决定的,与公路的修建无关,D错误。故选B。
【点睛】滑坡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河流发生袭夺后,被夺河的上游被夺改道,称为改向河,其下游称为断头河。左图示意发源于某山地两侧的甲河与乙河,其中,甲河流经地区的岩石节理发育、压实等成岩作用相对较弱。右图示意两条河流距河源不同距离测量点的水位高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若甲乙两河最终相连,则图中流量显著增加的河段是( )
A aB. bC. cD. d
9. 影响该地河流袭夺的因素主要是( )
①岩性②高程③流速④流量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①③
【答案】8. B 9. D
【解析】
【8题】
结合题干材料“甲河流经地区的岩石节理发育、压实等成岩作用相对较弱”分析,甲河下蚀、溯源侵蚀强,会袭夺乙河上游,甲乙两河相连后,乙河的c、d河段流量减小,甲河上游的a河段水量不变,b河段流量显著增加,B对,ACD错。故选B。
【9题】
袭夺是指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根据材料“甲河流经地区的岩石节理发育、压实等成岩作用相对较弱”,由此可知甲河的岩石相对破碎,抗侵蚀能力较弱。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甲河河源段落差较乙大,甲河流速快,下蚀、溯源侵蚀强。综上所述,影响该地河流袭夺的因素主要是岩性、流速,①③正确;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甲乙两河高程相差不大,②错误;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地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所以乙河流量大于甲河即影响该地河流袭夺的因素与流量关系不大,④错误。综上所述,D对,排除ABC。故选D。
【点睛】河流袭夺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造成河流袭夺的原因是与分水岭迁移和新构造运动有关。当分水岭两侧坡度和长度不一致时,两侧河流的溯源侵蚀的速度也不一样,在溯源侵蚀较快的一侧,河源向分水岭伸展也快。当切过分水岭时,侵蚀较快的河流将另一侧河流的上源夺过来,完成了河流袭夺过程。
下图示意1953-2020年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年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2010年以来,上海市老年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幅度明显,原因可能是( )
A. 迁入人口增多B. 迁出人口增多C. 人口惯性影响D. 户籍政策调整
11. 近年来上海市老年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大,表明( )
A. 经济发展速度快B. 新生儿数量减少
C. 人口流动性减弱D. 城市化水平提高
【答案】10. C 11. B
【解析】
【10题】
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人口吸引力增强,不会出现迁出人口增多现象,B错误;迁入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迁入人口增多会减少老年人口占比,A错误;受人口惯性影响,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使得老年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C正确;户籍政策调整对老年常住人口占比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
【11题】
近年来上海市老年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大,新生儿占比较低,表明新生儿数量减少,B正确;人口老龄化加剧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不能表明经济发展速度快,A错误;人口流动性减弱与上海实际情况不符,C错误;老年人口占比不能反映城市化水平,D错误。故选B。
【点睛】人口老龄化指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重≥10%,或者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重≥7%。
“口袋公园”也叫“袖珍公园”,是指利用城市中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建设的面向公众开放的,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左图示意上海曹家渡“口袋”公园景观,右图为图层叠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上海“口袋公园”分散布局的突出优势体现在( )
A. 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B. 节约建设和管理成本
C. 提供便利休憩空间D. 扩大城市的旅游空间
13.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优化城市口袋公园布局时,需要叠加的要素有( )
①降水分布②居民区开放程度③土壤状况④交通通达度⑤人口密度
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②④⑤D. ①③⑤
【答案】12. C 13. C
【解析】
【12题】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口袋公园主要是利用城市的边角闲置地带建设而成的小规模的休闲空间,是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因此口袋公园分散布局的突出优势体现在公园的休憩价值,为市民提供便利的休憩空间,而不是缓解交通压力和节约成本,AB错误,C正确;口袋公园虽然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但口袋公园的规模小,扩大城市的绿地空间不是其突出优势,D错误。故选C。
【13题】
由材料可知,口袋公园是利用城市中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建设的面向公众开放的,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因此在布局时要着重考虑市民的需求,因此居民区开放程度、交通通达度、人口密度这些因素的考虑可以帮助进行口袋公园的布局,②④⑤正确;降水分布在一个城市的范围内差异不会太大,因此降水分布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①错误;土壤状况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等考虑,对于口袋公园建设来说也不是主要因素,③错误。②④⑤正确,故选C。
【点睛】口袋公园是指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面积一般在400至10000平方米之间,包括小游园、小微绿地等。也称袖珍公园,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如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所等。
山东半岛毗邻渤海和黄海,半岛周边海域存在一个环流系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图为某季节半岛周围海域环流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示甲、乙、丙三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 甲乙丙B. 乙甲丙C. 丙甲乙D. 丙乙甲
15. 图示海域该季节表层海水的温度( )
①东高西低②西高东低③北高南低④南高北低
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
【答案】14. D 15. C
【解析】
【14题】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处位于外海,有暖流流经,受增温作用影响,蒸发较强,海水盐度较高;乙海域有寒流流经,受降温作用影响,蒸发较弱,海水盐度较低;甲海域有陆地径流补给,海水盐度最低,所以海水盐度由高到低为丙乙甲,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5题】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沿岸流是由北流向南,该地此时盛行西北风,为我国冬季,陆地降温较快,为冷源,表层海水温度东高西低,①正确,②错误;南部海域纬度较低,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温度较高,北部海域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表层海水温度南高北低,③错误,④正确。所以选C。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1)海水温度:海水温度越高,盐度越高。(2)降水量与蒸发量: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较高;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暖流流经地区,水温高,蒸发强,盐度高。(3)洋流:寒流流经地区,水温低,蒸发弱,盐度低。(4)陆地经流:有陆地径流汇入,海水盐度较低。(5)结冰和融冰:结冰时,盐度升高;融冰时,盐度降低。(6)海区封闭程度:海区封闭,若高盐度海水注入少,则盐度低;若低盐度海水注入少,则盐度高。
第Ⅱ卷(共55分)
二、综合题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冷流降雪是山东半岛冬季独特的一种天气现象。冬季势力逐渐加强的冷空气流经渤海和黄海海面在山东半岛北侧登陆,易形成冷流降雪。山东半岛冬季的冷流降雪主要集中在12月份,占整个冬季的66%。冷流降雪主要集中在烟台和威海一带,有“胶东雪窝子”之称。下图为山东半岛冷流降雪示意图。
(1)说明黄渤海对于冷流气团性质的影响。
(2)从海一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烟台和威海12月份降雪量大且强度大的原因。
(3)从形成机制上,对比说明A、B两处降雪成因的不同。
【答案】(1)黄渤海水温较高,利于海水蒸发,增加了冷流气团的湿度;海水温度较高及海水的蒸发,利于海水热量向大气输送,提高了冷流气团的温度。
(2)12月,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黄渤海水温下降速度缓慢且滞后,海一气温差在一年中达到最大;冷空气增温增湿效果明显,因此12月的冷流降雪量多且强度大。
(3)干冷空气南下,在B处与洋面上暖湿空气相遇,形成冷锋,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冷凝,形成降雪;受海洋影响,南下的干冷空气经过洋面后变得暖湿,在半岛北侧的A处受地形抬升冷凝,形成降雪。
【解析】
【分析】本题以冷流降雪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海气相互作用,影响降水的因素等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小问1】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海洋降温比陆地慢,温度高于陆地,黄渤海水温较高,利于海水蒸发,海域上空水汽较充足,由图可见,冷流气团来源于黄渤海北岸陆地,为干冷气流,冷流气团流经黄渤海时,受海域影响,湿度增加;冷流气团流经温度较高的海域,由于大气和海水温差更大,利于海水热量输送向大气,加之海水蒸发,也向大气输送热量,导致冷流气团温度升高。
【小问2】
由材料可知,冬季势力逐渐加强冷空气流经渤海和黄海海面在山东半岛北侧登陆,易形成冷流降雪。说明该地区降雪和冬季风相关。12月,陆地降温速度快,海洋降温明显滞后于陆地,海陆温差大,冬季风势力强,气温降低速度快,此时,源自陆地的冷空气南下后,黄渤海区域海—气温差达到最大,结合上题可知,此时,海气相互作用强,黄渤海海域对冷流气团产生的增温增湿效果最为明显,水汽充足的气流南下到达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受低山丘陵阻挡抬升,水汽遇冷凝华,形成高强度降雪。
【小问3】
降水(降雪)是水汽凝结的过程,需要有丰富的水汽来源,强烈上升的大气运动。结合上两题分析,由图可知,由于海水的水温在冬季里相对内陆的地表温度要高,所以海面上方的空气相对温暖而湿润,富含大量水汽。当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到达海面时,冷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海面上方的暖湿空气向上抬升,升至一定高度时,就会凝结成雪花,在B处形成降雪,即B处为冷锋导致的降雪;干冷气流南下至干冷气流经过了黄渤海,与海洋进行水热交换,气流温度上升,湿度增加;继续南下到达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受低山丘陵阻挡抬升,水汽遇冷凝华,在A处形成降雪。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洞里萨河(左图)是洞里萨湖和湄公河间的天然通道,其河流特征深受洞里萨湖出流与湄公河干流下泄水流顶托的影响。每年5月到10月,是东南亚的雨季,11月到翌年3月,是东南亚的旱季。右图示意磅湛和波雷格丹水文站水量年内分布状况。
(1)在右图的方框内补充图例,并指出洞里萨河流向发生转变的月份。
(2)说明3~11月湄公河和洞里萨湖相互形成补给关系的变化。
(3)简述3~8月洞里萨河河流特征的变化。
【答案】(1)5(6)月,9月
(2)3-5月,降水量小,湄公河流量小,水位低于洞里萨湖,洞里萨湖补给湄公河;6-9月,降水量大,湄公河水位骤增,水位高于洞里萨湖,湄公河补给洞里萨湖;10-11月,降水减少,湄公河水位下降快,水位低于洞里萨湖,洞里萨湖补给湄公河。
(3)流量先减少后增大,流速先降低后升高,流向先向东南后向西北。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洞里萨河”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的水文特征和陆地水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
根据材料“右图示意磅湛和波雷格丹水文站水量年内分布状况。”可知,该图的图例应该为磅湛和波雷格丹两个水文站的水量。根据材料可知,每年5-10月为雨季,湄公河水位上涨,出现汛期,磅湛站水量大。所以带圆点的虚线是磅湛站水量,带三角的实线是波雷格丹站水量。根据图中水量为0对应的月份,可推测在5或6月,波雷格丹站水流方向由正转负,在9月份,波雷格丹站水流方向由负转正,所以洞里萨河流向发生转变的月份是5(6)月、9月。
【小问2】
根据材料可知,3-5月为东南亚的旱季,降水量小,降水对湄公河的补给水量少,导致湄公河流量小,水位低于洞里萨湖,洞里萨湖的湖水补给湄公河;6-9月,受季风影响,为雨季,降水量大,对湄公河的补给量大,导致湄公河水位骤增,水位高于洞里萨湖,湄公河补给洞里萨湖;10-11月,进入旱季,降水减少,湄公河水位下降快,洞里萨湖水位下降慢,湄公河水位低于洞里萨湖,洞里萨湖补给湄公河。
【小问3】
由图可知,3-5月波雷格丹站流量在减小,说明洞里萨河流量减少,流量减少会使得流速降低,由洞里萨湖流向湄公河,故流向为东南方向;6-8月波雷格丹站流量增加,此时湄公河补给洞里萨湖,故洞里萨河流量增大、流速升高、流向西北方向。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热融湖是多年冻土区地下冰融化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冻土是指0℃以下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活动冻土层是指多年冻土区夏季融化而冬季冻结的地表层。多年冻结层是指常年处在冻结状态的冻土层,该层中常含有冰楔(水渗入冻土裂隙中冻结成的脉状冰)。近年来,青藏高原的热融湖发展迅速。图1示意冰楔对热融湖形成的作用,图2示意热融湖的扩张及其对碳元素迁移的影响。
(1)指出多年冻土层中冰楔形成的主要季节,并说明冰楔的形成过程。
(2)分析近年来青藏高原热融湖数量增多的原因。
(3)说明热融湖不断增多和扩张对地球大气圈的影响。
【答案】(1)夏季:夏季温度高,冻土区活动层融化,水分(融水、降水和地表水)顺着多年冻结层的裂隙下渗,遇冷凝结形成冰楔。
(2)近年来伴随全球气候变暖,地温上升,多年冻结层中更多冰楔(地下冰)融化,冻土体积变小,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增多,集水形成的热融湖增多。
(3)加剧冻土融化,释放到大气中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加剧全球变暖。
【解析】
【分析】本题以热融湖的形成和影响为材料,涉及全球将气候的原因及影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
由材料可知,冰楔是水渗入冻土裂隙中冻结成的脉状冰;读图可知,形成冰楔的水来自多年冻土层上部的活动冻土层。结合材料“活动冻土层是指多年冻土区夏季融化而冬季冻结的地表层”可知,活动冻土层融化的季节应是夏季。“冰楔是水渗入冻土裂隙中冻结成的脉状冰”,因此多年冻土层中形成冰楔首先是活动冻土层融化,然后是融水沿裂隙下渗冻结。夏季地温高,活动层融化,融水和降水顺着裂隙下渗,到永动层上部再次冻结,使得裂隙中的冰体积逐渐变大,根据裂隙形态,水会冻结成上大下小的锥形冰体,形成冰楔。
小问2】
“热融湖是多年冻土区地下冰融化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因此形成热融湖应从热、融、湖三个方面考虑。近年全球气候转暖,引起冻土受热增加,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发生局部融化,冻土体积变小,地表土层随之沉陷而形成热融沉陷,这些凹陷积水后便形成了湖塘。
【小问3】
由图2可知,热融湖演化过程中,积累在冻土层中的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会从土层进入大气层,这会导致大气对地表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保温作用强,形成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气候、地貌、植被和岩石等因素对山地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起着一定作用,使土壤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庐山地处亚热带,为著名的断块山,山坡陡峭,而山顶起伏较为和缓,从山麓到山顶,土壤发育状况不同,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左图示意土壤垂直带和水平带的相关性,右图示意庐山的土壤垂直分布。
(1)分析山地土壤在垂直方向呈现规律性变化的原因。
(2)阐述庐山土壤分布的特征。
(3)调查发现,庐山山地草甸土有机质含量高于山地黄壤,试分析原因。
【答案】(1)随着山体海拔升高,热量递减,降水在一定高度内先递增,超出一定高度后降低,水热条件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岩石风化、自然植被等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造成土壤分布有规律的变化。
(2)从山麓到山顶土壤垂直带谱明显,除高山草甸外,相同类型土壤南坡分布海拔较高。
(3)山顶地形和缓,土层深厚,草类植被茂盛,土壤有机质来源多;山顶海拔高,气温低、湿度大、云雾多,有机质分解缓慢;山顶地形和缓,土壤受到的淋溶作用弱,有机质积累多。
【解析】
【分析】本题以庐山为材料,设置3 道小题,涉及植被、土壤、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
由图可知,庐山土壤分布从山底到山顶依次为: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草甸土;并且除山地草甸土外,相同的土壤在北坡分布海拔较高,在南坡较低。不同的海拔地区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壤,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热量递减;阴坡阳坡,迎风坡背风坡,水热组合不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岩石风化、自然植被等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造成土壤分布有规律的变化。
【小问2】
由图可知,庐山土壤分布从山底到山顶依次为: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草甸土;并且除山地草甸土外,相同的土壤在北坡分布海拔较高,在南坡较低。受水热组合影响,气候、植被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也随之发生变化;庐山南坡为阳坡、迎风坡,水热组合较好;北坡为阴坡、背风坡,水热组合较差;故相同类型土壤南坡分布海拔较高。
【小问3】
由图可知,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m以上的山顶,山地黄壤分布于坡度较大南坡海拔600m-900m、北坡400m-800m地区。山顶坡度小,相对缓和,土层深厚;降水少,淋溶作用弱;气温低,分解慢;草类植被,根系发达;故有机质含量高。
相关试卷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模块测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模块测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模块测试地理试题docx、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此次登山队员在峰顶停留期间,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