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上册第1~6单元】(南京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九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上册第1~6单元】(南京专用),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范围,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丁桂香其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九年级上册第1~6单元。
5. 难度系数:0.75。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25分)
1.(9分)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问题。
作为通俗文学的小说,我们( )深读它,( )能感受到它的魅力。优秀的小说往往能向我们提供对于世界和人生最真实、最深刻的认识,并且将这种认识隐藏、融化在它精心设计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中,以具体的细节打动人心,震hàn( )灵魂。小说中有娉婷( )的女子,也有粗犷( )的汉子,小说中的人形形色色。读小说能让你【甲】 ,也能让你wǎng( )然若失,读小说能让你的心情随着故事情节或喜或悲。这就是小说的艺术魅力。
(1)(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震hàn( ) ②wǎng然( )③娉婷( ) ④粗犷( )
(2)(2分)在划线句子的括号内填写合适的关联词语,使之成为条件复句。
我们( )深读它,( )能感受到它的魅力。
(3)(3分)根据上下文,填入【甲】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根深蒂固B.怡然自得C.形销骨立D.随心所欲
2.(8分)一年一度的校园辩论赛开始了,请你参与。
(1)(4分)针对正方的辩论提纲,作为反方代表的你,也拟了一个辩论提纲。
正方的辩论提纲:
你拟的辩论提纲:
(2)(4分)请针对正方辩论提纲中的第①条,写一段120字左右的话进行反驳。要求:思路清晰,有理有据。
3.(8分)阅读下面文字,运用积累的古诗文填空。
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通过意象把握情感,如“但愿人长久,(1) ”中的“月”寄托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2) ,边秋一雁声”中借“雁”渲染气氛,引发思念。
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通过直抒胸臆的词把握情感。如“(3) ,万古惟留楚客悲”中的“悲”,暗寓了诗人迁谪的悲苦;“一上高城万里愁,(4) ”中的“愁”抒发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阅读古诗词,我们还可以通过典故把握情感。如“(5) ,(6) ”中运用姜太公钓鱼和伊尹梦日的典故,表达诗人对贤主明君和实现自己抱负的渴望;“(7) ,(8) ”借用向秀思旧和王质烂柯的典故,表达对新旧凋零,人事全非的怅惘。
第二部分(45分)
4.(4分)下面这幅配图中,胡屠户的语言、动作是否符合《范进中举》中的人物形象?请说明理由。
阅读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
与严光①
[汉]光武帝
古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②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鸿业若涉春冰譬之疮痏③须杖而行。若绮里④不少⑤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颍水之风⑥,非朕之所敢望。
(选自叶楚伧《历代名家短笺》)
【注释】①严光:字子陵,与光武帝同游学,光武称帝后隐居。②不召:不应征召。③痏(wěi):疮。④绮里:汉高祖刘邦时代的隐士。⑤少:轻视。⑥箕山颍水之风:指尧治理天下时,贤士许由躲到箕山隐居,巢父在颍水边弃名洗耳。
乙
严光传
司徒侯霸①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欲即诣造,迫于典司②,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③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④。”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
(选自陈芳译注《后汉书》,有删减)
【注释】①侯霸:字君房,光武帝时身居高位。②典司:主管。③札:书信。④要领:指腰脖,“要领绝”这里指身首异处。
丙
严光
[宋]徐钧
故人风谊可态忘,辞禄无嫌故态狂。
仁义一言非小补,此身何必佐岩廊①。
(选自《宛委别藏•史咏集》)
【注释】①岩廊:指朝廷。
5.(3分)甲文画线句是光武帝劝说严光出仕的语句,用“/”断句。(断3处)
惟此鸿业若涉春冰譬之疮痏须杖而行
6.(2分)乙文画线句是严光劝告侯霸的话,用现代汉语翻译它。
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
7.(3分)将“谏”的知识卡片补充完整。
知识卡片——“谏”
谏,指对君主、尊长的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多用于下对上场合。
如曹刿直谏,一言救国,勇而有谋。语言直接,态度强硬;
如邹忌 , , 。故事类比,温和亲切;
如孔明诚谏,一言保国,忠而有情。条分缕析,情义兼备。
虽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爱国真心。
8.(3分)下列是对以上三则材料的理解与分析,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光武帝劝说归隐的严光,“朕何敢臣子陵哉”,借反问句式放低姿态,流露出他对严光应召出仕的渴望。
B.乙文中严光斥责身居高位的侯霸不要骄矜,一味奉上,而要多多施行仁义。流露出他对权势利禄毫无兴趣。
C.丙诗诗人借“此身何必佐岩廊”这句,来抒发他不求功名利禄的理想追求,也激发了读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D.三篇诗文都与严光有关。光武帝和侯霸对归隐的严光很不满,在劝说中饱含威胁;徐钧则对严光节操多加颂扬。
阅读下列文学作品,回答问题。
马车
刘兆亮
①自打念小学开始,“丁桂香”就一直在我身边。
②我字写得不工整了,恰好被父亲瞄到,他的话就会像鞭子一样甩过来:“丁桂香的字啊,提笔就手拿把攥,跟印出来的一样,你看看你的……”
③父亲赶马车帮人运红砖,顺路到镇上的新华书店,帮我买了一本《新华字典》。我觉得字典像块砖头,啃不动,没用过,大半年过去还跟新的一样。父亲又抽过来一“鞭子”:“你看你啊,有福不会享。丁桂香像你这样大,借的旧字典都被他翻卷了边,跟马跑起来时的马鬃一样乱。”
④父亲言必称的“丁桂香”,就是他从小学到初中的同桌,家住在东边一个小村。其实,那个时候,“丁桂香”已经不在那个东边的小村,已经远在上海了。我们这两个挨着的村庄,离上海有多远,父亲不知道,他所赶的马车连县城都没去过,至多从一个砖瓦厂到周边的几个小镇。父亲说,“丁桂香”在上海,还在往上升呢,好多年前他已经是“复旦大学博士后面一点点了”。父亲说到“博士后面一点点”时,我感觉像是在说,他马车后面一点点——后面一点点,应该是五梁的马车。他们三五个二五匹马,组队一起帮人运红砖。五梁的马走路磨蹭,排最后一位,他也舍不得甩鞭.
⑤这种“后面一点点”,也像我的父亲跟丁桂香同桌时的学习状态。父亲常在顶着毒太阳割麦子时,或者说运砖遇到大雨,车牯辘深陷到软泥地里了,他从车上下来跟马一起往前拉车,马鸣出声、他累出汗才拔出轮子时,跟人说,自己原本成绩也不孬,就在丁桂香后面一点点,要不是受穷得凶,他即便考不到上海,至少也能去南京。他说完这些话,总是抹一把脸,那种如释重负的表情,现在想一想,很像他那匹灰马一一当父亲卸完了车上的红砖,暂时取下了马套,它便卧在树荫下的草地上,慵懒地揽几口草,慢慢嚼一会儿,再朝天“噗噜噜”打几个响鼻,几星草沫子在空中飞起又落下。
⑥等我念到高中,父亲好像不再经常提及丁桂香了。父亲仰面回忆,最后一次跟“丁桂香”打交道,是他放学路上看到河沟里的鱼吐泡泡,他甩下书包跳河摸鱼,让“丁桂香”在岸上等鱼。他摸上一条,甩到岸上,再摸到再甩上来。“丁桂香”蹲在鱼旁,手指却在泥地上画画戳戳。父亲上岸时,看到他竟然是在列算式,把几条鱼身上的鱼鳞片数给算了出来。讲到这里,父亲跟我强调:“要像丁桂香那样,数学一定要钻进去学。”
⑦又过了几年,我们那个苏北小地方不兴用马车运红砖了,父亲那匹老马也拉不动了,我考上了一所名气不太大的大学,在南京。父亲很高兴,说:“之前多亏了‘丁桂香’,往后的日子还长,要靠你自己了。”
⑧送我到县城坐车前两天,他胳膊窝里夹上一条“淮海”,到了五梁家,说要借他家马车用一下——别人家早就把马车卖掉了,只有五梁还留着。那个时候,小村里的拖拉机、摩托车已经满地跑了。我大伯家还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他争抢着要送我去县城。其实,只要到了镇上,花两块钱就有小中巴把你运往县城的大车站。
⑨但我父亲执意要用五梁这架马车,送我去县城坐车。五梁的马跟父亲在一条活路上跑了那么多年,大家都相熟了。父亲还跑到沂河边割了几大袋肥草,又到隔壁村油坊里切回来五斤豆饼,这些都是给马吃的。我跟父亲则包了两卷煎饼裹大葱。车板上铺上一张毛毡,父亲驾车,我坐在毛毡上。
⑩一路上,五梁的马出现不稳定情绪时,父亲总是把马拽停,下车抓一把草,或捧一把碎豆饼,让马吃一会儿再走。父亲路上跟我说:“丁桂香考到上海去那年夏天,他家的母马下驹了,下驹子的叫声惊天动地,全村人都听到了,明明很痛苦,然而,听上去像是喜声。下了一对小马驹,一匹母马驹卖给了北乡,另外一匹公驹送给了五梁,五梁是丁桂香的表哥。”
⑪原来,父亲借五梁这套老古董马车,还是没脱离开“丁桂香”。
⑫当影影绰绰能看见县城的楼房时,父亲不再说话,突然扬起了马鞭,手臂在空中打了一个旋,“啪”地甩出一记带有回声的响鞭。
⑬这记响鞭也一直打在我的心头,让我在南京念完书,却能在大上海找到一份工作。父亲激动得不行,说:“你竟能跟丁桂香在一个城市工作,真好啊!丁桂香马上要变成一个大人物了。”
⑭有些事,父亲也是听五梁说的,他也几十年没见过“丁桂香”了。我帮父亲在网上搜过几次“丁桂香”,查出很多个,有做贸易的,有开修车厂的,还有在老家养鸡的,都跟上海没半毛钱关系。我让父亲去问五梁。五梁听到的最新消息是,“丁桂香”最近的研究领域跟飞机有关,具体是什么不太清楚。总之事情很大,表弟很忙。五梁也是听他表哥丁兰承说的,丁兰承是听在上海打工的弟弟丁荷承说的。我受到后面两个名字的启发,搜“丁桂承”,百度上头条就是,有证件照,脑门很宽、很亮,1960年出生,复旦大学博士后,微纳米传感器国家重点研究室负责人,国家大飞机传感科研攻关带头人。后面,还有他的电子邮箱。我明白了,“丁桂香”只是在村庄叫开了的小名,他在大上海叫“丁桂承”。
⑮我决定给“丁桂香”写一封邮件,约一个时间,去看看他。但我该跟他说什么呢?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3年9月28日,有删改)
文章结尾,“我”决定约一个时间去看丁桂香,但是不知道“该跟他说什么”。读了这个故事后,小苏提出了以下建议:
建议一:聊一聊记忆中的人
◎丁桂香
9.(1)(3分)丁桂香其事:字写得工整————专注科学研究
(2)(3分)丁桂香其人:印象中,丁桂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用关键词加以概括。
◎父亲
10.(3分)沈从文认为小说的语言追求,只用一个字,那就是“贴”。“贴”是指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契合人物的性格、情感,贴近人物的生活认知。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贴”着父亲来进行语言描写的。
A.“你看你啊,有福不会享。丁桂香像你这样大,借的字典都被他翻卷了边,跟马跑起来时的马鬃一样乱。”
B.丁桂香在上海,还在往上升呢,好多年前他已经是“复旦大学博士后面一点点了”。
C.你竟能跟丁桂香在一个城市工作,真好啊!丁桂香马上要变成一个大人物了。
◎五梁
11.(4分)讲丁桂香的故事时,小苏总觉得五梁似乎是绕不开的人,“我”应该聊一聊他。五梁如“草蛇灰线”,让丁桂香的故事显得摇曳多姿。请仿照《水浒传》中“草蛇灰线法”的运用示例,谈谈五梁在丁桂香故事里的作用。
建议二:聊一聊记忆中的事
◎马与马车
12.(2分)关于故乡的马和马车的回忆,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丁桂香去了上海,而父亲“所赶的马车连县城都没去过”。在对比中写出了父亲的遗憾,也更让人感受到父亲对“我”的期待。
B.父亲与他的马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父亲的马卸完红砖暂时在树荫下慵懒地嚼草和打鼻响时的状态,就像父亲听说儿子考上大学后如释重负的样子。
C.丁桂香考上大学时,他家母马下驹子的叫声“明明很痛苦,然而,听上去像是喜声。”暗示丁桂香考上大学的过程历经艰辛,最终充满喜悦和希望。
D.父亲坚持用与丁桂香有关联的马车送我去县城,暗示父亲期望我能像丁桂香一样,勤奋自励,这一行为饱含了父亲对我的期望。
建议三:聊一聊记忆中的情
13.(4分)父亲在“我”考上大学后说:“之前多亏了丁桂香,往后的日子还长,要靠你自己了。”小苏有些疑惑:为什么之前能靠丁桂香,往后就不可以了呢?你怎么理解父亲的话?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9月,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在各网络视频平台一上线就呈火爆状态。短剧主人公是一位由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身的古风少女。故事描述了她从大英博物馆出逃后的一段漫漫回国路。这一路让许多观众爱过、哭过,尤其是小玉壶对着国内的“同胞”文物,念她捎回的当年被掠走文物的家书的情节,令人印象深刻。
《逃出大英博物馆》豆瓣主页
材料二:
网友的豆瓣留言
材料三:
短片中出现大量文物镜头,不少网友也围绕“小玉壶是文物吗?”展开讨论。其实,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并不是文物,而是大英博物馆2017年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收藏展出的现代艺术品。小玉壶的作者,苏州非遗传人俞挺先生说:“朋友告诉我,当时大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找过来,在交流中提及,中国玉雕手艺失传,尤其是薄胎玉器见不到了。其实,现在恰恰是咱们玉器发展的顶峰时期,朋友就推荐了我的薄胎作品。看了作品图片后,他们决定收藏我的作品。”俞挺告诉记者,“我觉得外国人误会我们没有玉雕手艺,我要把作品展示到国际舞台,传播咱们的传统文化。”
(选自《扬子晚报》2023年9月1日)
材料四:
今年1月以来,国家文物局与外交、海关等部门紧密合作,在我驻英国使馆大力支持下,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历时10个月,成功将流失英国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国。这批文物的回归,为我国政府持续25年的跨国文物追索行动画上圆满句号。
(选自“新华视点”微博)
14.(3分)阅读“材料一”中的图片,概括《逃出大英博物馆》的“豆瓣评分”情况。
15.(4分)根据“材料二”中网友的留言,简述这部网络小短剧火爆的原因。
16.(4分)小苏说:材料一是小玉壶“逃回来”的荧幕故事,“材料三”是小玉壶“走出去”的幕后故事。这“一回”“一出”的反转,折射出的是国力变化。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请结合上述四则材料内容,在评论区写一则短评。(不少于30字)
第三部分(50分)
17.(50分)按要求作文。
“没有什么比亲自参与得来的,更让人满足与快乐。”进入初中,你参与了新闻、演讲、诗歌、戏剧四个单元的探究活动,你经历了什么?又获得了什么?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有怎样的体验与认识?……
请以“走进 活动探究单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聚焦四次活动探究中的一次,将活动探究对象的名称填写在作文题目中的横线上,使作文题目完整。
(2)写记叙文,叙述探究经历的过程,写人叙事,思路清晰,详略得当;写说明文,介绍探究情况,要抓住特征,运用恰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写议论文,看法评论要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论证合理。
(3)选择三种文体中的一种作文,语言连贯,表达得体,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自媒体时代更容易接近真相
①自媒体以个人传播为主,手段多样,使人们更方便获得真相。
②自媒体传播汇聚万众智慧,多立场多角度,更容易让真相水落石出。
③自媒体对权威媒体形成有效监督,使之发布相关信息更谨慎、真实。
①
②
③
④
示例:“智取生辰纲”中,采用了草蛇灰线法。前后多次写到“瓢”。如:梁山好汉假扮卖枣客用瓢舀酒喝,喝完一桶后,刘唐又用瓢兜了半瓢吃,故意让杨志等人看到,让他们深信酒里没有药。吴用在松林里将药抖在瓢里,假装饶酒喝,趁势将药搅在酒里。“瓢”并非多余,是智取生辰纲的关键所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阅读小贴士
草蛇灰线法是古典小说的结构技法,指的是反复使用同一词语或特定事物来作暗示或伏笔,形成一条若有若无的线索,贯穿于情节之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九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上册第1~6单元】(江苏专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范围,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考试版)【测试范围:上册第1~6单元】(统编版),文件包含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全解全析统编版docx、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考试版测试范围上册第16单元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上册第1-3单元】(深圳专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范围,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请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解释加点的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