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查漏补缺(2份,原卷版+解析版)
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查漏补缺专题03 水的运动(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查漏补缺专题03 水的运动(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查漏补缺专题03水的运动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查漏补缺专题03水的运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6页, 欢迎下载使用。
01 挑战真题·查知识漏洞
02 回顾教材·补知识漏洞
回顾知识体系
回顾核心考点
易混易错归纳
03 知识通关演练
(2023·海南卷)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图示意1996-2020年海南岛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养量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相反B.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C.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D.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2.据材料推测,海南岛水源涵养量的分布特征是( )
A.东部低西部高B.东部高西部低C.自北向南递减D.自南向北递减
【答案】1.D 2.B
【解析】1.读图可知,蒸散量曲线较平缓,与降水量和水源涵养量相关性不明显。而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明显呈正相关,二者变化趋势大致相同。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根据上题可知,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明显呈正相关,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因此水源涵养量也应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3·山东卷)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图),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完成下面小题。
3.该湖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相对干旱B.河流带来盐分较多
C.沿岸流影响大D.湖海水量交换较大
4.在帕德雷岛南北两侧的水体出入口处,表层水流动方向通常为( )
A.由海向湖B.南口由海向湖,北口由湖向海
C.由湖向海D.北口由海向湖,南口由湖向海
【答案】3.A 4.A
【解析】3.时令河所在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河流才会季节性断流,注入的河流水量少,蒸发旺盛,湖水盐度高,A正确。由图可知,马德雷湖入湖河流较少,且河流为淡水,若入湖河流较多,可以稀释湖水,降低湖水的盐度,B错误。马德雷湖与墨西哥湾之间有沙坝相隔,沿岸流对其影响较小,C错误。马德雷湖仅通过南、北口与墨西哥湾相连,水体交换较少,D错误。故选A。
4.马德雷湖湖水盐度较高,说明其盐分难以排出,可推测南北两侧的出入口处表层水流方向均为由海向湖,A正确。若湖水可以排出,湖泊应为淡水湖,湖水盐度不会太高,B、C、D错误。故选A。
(2023·北京卷)暴雨引发的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某地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推算的厄尔尼诺事件频次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由图可知( )
A.距今1200年左右该地气候较稳定B.距今3500年该地河流侵蚀作用强
C.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D.全球气温下降引发厄尔尼诺现象
6.该地最可能位于( )
A.印度洋沿岸B.大西洋西岸C.亚欧大陆东部D.南美洲西部
【答案】5.C 6.D
【解析】5.读图可知,距今1200年左右厄尔尼诺事件频次高,气候不稳定,A错误;距今3500年厄尔尼诺事件频次低,说明暴雨出现频率低,河流侵蚀作用弱,B错误;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而砂质纹层是暴雨引发的洪水沉积形成的,因此是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C正确;全球气温下降与厄尔尼诺现象无明显相关性,D错误。故选C。
6.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东太平洋海水每隔数年就会异常升温的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沃克环流减弱,东太平洋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干燥少雨变成多雨,引发洪涝灾害。西太平洋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温润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该地受厄尔尼诺影响,暴雨增多,应位于东太平洋沿岸地区。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影响太平洋沿岸地区,AB错误;亚欧大陆东部位于太平洋西岸地区,C错误;南美洲西部位于太平洋东岸地区,因此该地最可能位于南美洲西部,D正确。故选D。
(2023·浙江6月选考)下图为南半球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和海水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表层海水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密度最低B.丁盐度最小C.甲盐度大于丁D.乙密度大于丙
8.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以南的环南极洲海域,其栖息海域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 )
①大陆冰川融化 ②暖寒流的交汇 ③深层海水上升 ④西风漂流携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7.D 8.C
【解析】7.甲地纬度高,水温最低,密度最高,A错误;丁地水温最高,盐度最高,B错误;甲地水温低于丁地,所以甲地盐度小于丁地,C错误;乙地水温低于丙地,所以乙地海水密度高于丙地,D正确。故答案选D。
8.依据题意,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以南的环南极洲海域,而该海域南部有一股环绕南极大陆的南极环流,其水温很低,它在极地东风影响下向北流去时下沉。而来自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暖流在南下时,遇到这股下沉的寒流,就形成上升流。这股上升流可将深层海水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带至表层,使得微生物大量繁殖,成为磷虾摄食和栖息的理想场所,故②③正确;大陆冰川融化速度缓慢,提供的营养物质数量不大,①错;西风漂流为闭合的全球性环流,携带的营养物质少,④错。②③正确,故选C。
9.(2023·浙江6月选考)麦兹巴赫湖是典型的冰川堰塞湖。2022年6月,湖泊不断接纳上游冰川融水,并于7月中旬发生溃决。6-7月期间,能反映湖泊冰水沉积物总量变化过程的曲线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麦兹巴赫湖在6月不断接纳上游冰川融水,融水量大,将上游的物质带到湖泊不断沉积,导致湖泊的沉积物总量不断增加,故C错误;题意显示七月中旬,湖泊发生溃决,导致湖泊水大量流出,湖泊内的沉积物将迅速流出导致湖泊内的沉积物总量迅速减少,故B正确,AD错误。答案选择B。
10.(2023·新课标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可分为内源类有机物(主要来自湖中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和外源类有机物(主要为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等)。如图所示湖泊均为可人工调控水量的天然湖泊,其中洪泽湖有淮河注入,泥沙沉积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有研究表明,各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差异大;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常滞后于其他湖泊。
(1)指出冬、夏季高邮湖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的高低。
(2)说明图示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的气候原因。
(3)解释图示湖泊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的原因。
(4)分析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不同的原因。
(5)根据洪泽湖的特征,解释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时间常滞后的现象。
【详解】(1)一般情况下,内陆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主要来自陆源输入,并且陆源输入会携带大量的大分子有机物质进入水体,丰水期类腐殖质是其溶解性有机物库的主要贡献者,由此可知推知,夏季外源类有机物占比高,由此得出结论:冬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高;夏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低。
(2)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是因为气候有利于内源类有机物和外源类有机物达到峰值。就外源类有机物而言,夏季流域内降水丰富,大量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冲刷土壤中的腐殖质并进入河流后汇入湖泊;就内源类有机物而言,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大量废水汇入湖泊中引起藻类等的大量繁殖。
(3)湖泊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的原因主要从秋季的气候特征和降解条件来解释。降解条件与水中氧气含量有关,秋季时,藻类物质生长条件弱于夏季,对氧气的消耗较少,水中氧气较多,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从气候角度来说,秋季降水减少,光照条件增强,光照能起到催化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
(4)由前面题目分析可知,夏季该地区属于降水量丰富的时期,大量地面径流汇聚,会将陆地上的点源和面源污染物携带进入流水中,泄洪后,这些含有大量有机物的水流会进入湖泊,从而造成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增加。
(5)由材料“洪泽湖有淮河注入,泥沙沉积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可知,洪泽湖的特征(相比于其它湖泊)为地上湖,故其接受地表径流补给与其它湖泊不同,汛期时接受到的河流流水补给相对较少,甚至湖水流出补给其它水体,洪泽湖属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渠道的一部分,只有当洪泽湖湖水外调后,水位下降时,接受到外界较多的径流汇入,由此造成其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常滞后。
【答案】(1)冬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高;夏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低。
(2)流域内降水丰富,大量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冲刷土壤中的腐殖质并进入河流后汇入湖泊;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大量废水汇入湖泊中引起藻类等的大量繁殖,进而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增强。
(3)秋季藻类物质生长条件弱于夏季,对氧气的消耗较少,水中氧气较多,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秋季降水减少,光照条件优越,光起到催化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
(4)洪水期泄洪会造成大量含有污染物质(点源和面源形成的污染物通过径流汇入)的洪水大量进入湖泊,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增加。
(5)洪泽湖为地上湖,湖水水位较高,汛期时接受到的河流流水补给相对较少,甚至湖水流出补给其它水体,只有当洪泽湖湖水外调后,水位下降时,接受到外界较多的径流汇入,由此造成其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常滞后。
11.(2023·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极地地区的某些海区,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表层海水的盐度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左图为极地地区某海区由于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形成的环流示意图。右图为中低纬地区的某海区受盛行风影响而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示意图。
(1)说明左图所示环流的形成原因。
(2)分析右图中盛行风减弱对该海区生物资源的影响。
【详解】(1)所示环流是因表层海水和底层海水的密度差异导致的环流。而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读图可知,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增大,受重力作用水体下沉;底层海水盐度更低,密度较小,被下沉的高盐度海水顶托抬升,从而形成图示环流。
(2)中低纬地区处于信风带控制区,该地位于大陆西岸,信风为离岸风,受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盛行风减弱,导致上升流减弱,海底上泛的营养盐类减少,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饵料减少,该海区生物资源减产。
【答案】(1)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增大,受重力作用水体下沉;底层海水盐度更低,密度较小,被下沉的高盐度海水顶托抬升,从而形成图示环流。
(2)盛行风减弱,导致上升流减弱,海底上泛的营养盐类减少,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饵料减少,该海区生物资源减产。
回顾知识体系(可用简单思维导图)
回顾核心考点
考点1 水循环及应用
一、水循环
二、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实际蒸发量,受蒸发能力及可供蒸发水量影响。在湿润区,实际蒸发量与理论蒸发能力相差不大,但在干旱区,实际蒸发量远小于理论蒸发量。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3.影响降水的因素:充足的水汽、强烈上升的大气运动(降温过程)、凝结核。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5.影响下渗的因素
随着时间推移,下渗会趋于饱和,地表径流减少速度减慢。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5)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6)水循环原理应用
(7)水量平衡原理
水量平衡:水在数量上遵循水平衡原理,即总水量是平衡的。水资源既不会无中生有,也不会无故消失,一定是此消彼长,总量不变,即一个地区的储水变化量=收入-支出。
地表水下渗到地下之后,一部分会储存在地下的土壤当中、一部分会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转化为生物水,再通过植被的蒸腾作用散发的大气当中转化为大气水,一部分也会直接从土壤当中蒸发掉转化为大气水。
多年平均下渗量>多年平均地下径流量;下渗量越多,地表径流量越少,地下径流量越多,当地的蒸发蒸腾量就越多;下渗量和地下径流量呈正相关关系,下渗量和蒸发量呈正相关关系,下渗量和地表径流量呈负相关关系。
【总结】
考点2 陆地水体特征及补给转化
1.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2.河流的补给形式
3.河流的特征
(1)河流的水文特征
①水文特征要素及影响因素
②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2)河流的水系特征
(3)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方法
【总结】
考点3 湖泊
1.湖泊的分类
(1)按盐度分类
(2)按成因分类
2.湖泊的水文特征
(1)湖泊水量大小→取决于湖水补给量与蒸发量→取决于气候。
(2)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小→取决于湖水补给方式。
(3)有无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纬度、海拔)。
(4)补给水源→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
(5)淡、咸性质:盐度低→为淡水湖;盐度高→为咸水湖。
(6)含沙量→取决于植被覆盖率和流域土质情况。
(7)水质优劣→根据材料推断。
(8)风浪大小→看是受盛行风影响还是受气压带、风带控制→看温差大小。
3.湖泊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
4.湖泊的咸淡变化
(1)变咸→水变少、盐增多
“水变少”→淡水补给量少(降水少、径流汇入少),蒸发量大(气候干旱、气候变暖、风力强劲)。
“盐变多”→盐分不断累积(海水渗入)。
(2)变淡→水变多、盐减少
“水变多”→淡水补给量多(降水多、径流汇入多)。
“盐变少”→沿海地区,古海洋遗迹湖(如西湖):由于沙坝、沙洲、沙岛的形成或人工河口坝的建设,导致湖泊与海洋分离,盐分来源减少。
5.湖泊的效益
(1)生态效益
①维持生物多样性。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同时,湿地还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②调蓄洪水,防治自然灾害。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此外,湿地还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
③提供水资源。淡水湿地是大自然中最大的滤水池,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水,并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水源。可以说“没有湿地就没有水”。
④降解污染物。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的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从而使当地和下游区域的环境免受污染。
(2)经济效益:提供淡水、水产养殖、发展航运、发展旅游、科考价值。
考点4 海水性质
1.海水的温度
2.海水的盐度
(1)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2)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水的密度
4.等盐度线判读
5.盐场形成条件
【拓展】水体溶解氧
【总结】
考点5 海水运动
海水运动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①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中低纬度),形成了以副热带海区(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②在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以6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③在南极大陆的周围,陆地面积小,海面广阔。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带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寒流)。
④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2.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波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风浪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如冲浪运动、发电。捕捞、 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则应避开大的海浪。
②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 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2)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对气候要素特征有增强作用,使某些地方气候类型空间分布范围向高纬或低纬延伸。
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主要从上升流、寒暖流交汇海区易形成渔场的角度分析。
③对航海的影响:一方面要考虑经济效益,顺风顺水,省时省力,效益高;另一方面要从航行安全角度考虑到航行中的海雾、海冰,及港口的封冻期。
④洋流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3.影响渔业资源分布的因素
【拓展】海洋生物多样性
4.影响航海线路的因素分析
(1)洋流流向(盛行风向)
洋流(盛行风)会影响航行速度,充分利用洋流(盛行风)能节约能源和时间,提高航行效率。绝大部分海区洋流的流向可利用洋流模式图进行判读,但在我国沿海地区,夏季吹偏南风,海水自南向北流动,冬季吹偏北风,海水自北向南流动;北印度洋地区,受南亚季风的影响,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2)海雾
海雾会影响航海的安全性,海雾的形成与洋流存在密切关系,可以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①中低纬度寒流流经海区。中低纬度海区水温高,海水蒸发量大,大气中水汽丰富,有寒流流经海区,空气与寒流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水汽易凝结形成雾。
②寒、暖流交汇海区。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上空的空气较寒冷,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上空有温暖湿润的水汽。在寒、暖流交汇处,寒流为冷源,暖流为热源,会形成局部热力环流,暖流上空的空气上升并向寒流上空流动,形成逆温结构,进而形成雾。如北海海区终年多雾。
③中高纬度暖流流经海区。中高纬度特别是冬季,空气温度低,暖流蒸发的暖而湿的空气降温凝结形成雾。
(3)冰山
洋流带来的冰山会影响航行的安全,在中高纬度海域,来自极地方向的洋流有可能会带来极地的冰山。
考点6 海—气相互作用
1.海-气相互作用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2.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
易混易错归纳
1.气候越湿润,蒸发越旺盛。( )
分析:×。气候越干旱,蒸发越旺盛。
2.东北地区河流春汛明显,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
分析:×。春汛只是东北地区河流的次汛,夏汛是主汛期,故东北地区以降水补给为主。
暖流附近不会形成海雾。( )
分析:×。中高纬度地区冬季暖流流过地区容易形成海雾。
(2024·广东汕头·一模)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潮汕地区村镇密集,保留着大量的传统民居。当地在用水需求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还面临着内涝、雨水资源浪费等问题。某团队经过多年尝试,在保持潮汕民居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将天井改造为下沉式雨水花园(如图)。当蓄水层水位超过溢水口高度时,雨水可通过排水管外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建设天井雨水花园能够发挥的关键作用是( )
A.增强生物多样性B.提高雨水利用率C.减轻土壤盐渍化D.减少风暴潮灾害
2.在建设和维护天井雨水花园时,应当重点考虑( )
A.种植耐涝植物B.表层增铺防渗材料C.堆高雨水花园D.为天井增设遮阳棚
【答案】1.B 2.A
【分析】1.天井雨水花园主要是为了增加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提高雨水利用率,B正确;天井雨水花园对于生物多样性、土壤盐渍化、风暴潮影响较小,ACD错误。所以选B。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下沉式雨水花园中水含量较高,应种植耐涝的植物,A正确;表面应铺设易下渗的材料,增加下渗,B错误;雨水花园应位于低处,便于地表径流的汇聚,C错误;雨水花园对于遮光没有需求,不需要增设遮阳棚,D错误。所以选A。
(2024·四川·二模)内蒙古西部巴丹吉林沙漠的腹地分布有许多高达300多米甚至400米以上的高大沙山,这些沙山都非常稳定,有的数百年、上千年都没有移动过。高大的沙山之间镶嵌着100多个湖泊,常年不结冰。图为巴丹吉林高大沙山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高大沙山非常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沙丘湿度大B.风力较小C.森林保护好D.周围湖泊多
4.该地湖泊冬季不结冰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B.光照强C.地温高D.地形封闭
【答案】3.A 4.C
【解析】3.高大沙山形成的条件有较强的风力、稳定的沙源、沙堆积后固定性强。该地冬春季节风力强,沙漠面积广大,为沙山的形成提供了沙源;由材料可知,沙山位于湖泊附近,又结合读图,可推知该地地下水丰富,使沙丘内部(有水蒸气)湿度较大,吸附作用强,固定性增强,长期积累,形成高大沙山。综上所述,A对B错;高大沙山位于内蒙古西部巴丹吉林沙漠的腹地,由于水分条件差,该地自然植被主要为荒漠,C错;该地高大沙山非常稳定与周围湖泊数量无关,D错。故选A。
4.该地地处西北内陆,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气温低,A错;光照不是该地湖泊冬季不结冰的主要原因(气温是影响湖泊结冰的主要原因之一),B错;读图并由上题分析已知“该地地下水丰富,使沙丘内部(有水蒸气)湿度较大”可推测该地地温高,湖泊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地温高使地下水(类似于温泉)冬季温度高,不易结冰,所以该地湖泊冬季不结冰,C对;该地湖泊周围有高大的沙山,地形封闭,但沙山高度(许多高达300多米甚至400米以上)对冬季风的阻拦作用不明显,冬季风速大,湖面降温快,容易结冰,D错。故选C。
(2024·河北沧州·模拟预测)海流兔河和大理河均为黄河中游二级支流,汇入无定河。两河位于毛乌素沙漠及黄土高原接壤地带,风力和流水共同影响两流域,但影响强度有差异。其中海流兔河位于风沙区,大理河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两河月均降水量变化相差不大,但月均流量变化和含沙量变化差别明显。下图示意海流兔河月均含沙量和月均流量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当月均降水量由1mm逐渐增大到20mm左右时,海流兔河月均流量增大不明显,大理河却非常明显,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
A.海流兔河流域植被稀疏,地表径流流失多
B.海流兔河流域地表疏松,降水下渗量大
C.大理河流域地表起伏大,汇流速度慢
D.大理河流域土壤疏松,地下水补给多
6.下列关于海流兔河流域河流含沙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由于风沙被搬运至河水中,1—3月含沙量增加
B.由于沟道中风沙沉积物减少,3—6月含沙量下降
C.由于流量持续增加,流水侵蚀作用弱,6—8月含沙量持续增加
D.由于降水减少,流域内流水侵蚀作用减弱,8—12月含沙量持续下降
7.大理河含沙量显著高于海流兔河,主要是因为大理河流域( )
A.多暴雨B.过度开垦 C.植被稀疏 D.地势起伏大
【答案】5.B 6.B 7.D
【解析】5.根据材料可知,在降水量增加幅度相似情况下,两河径流量变化有明显差距。海流兔河位于风沙区,地表疏松,利于水分下渗,导致地表径流产生量小,河流流量增加不明显,与植被稀疏无关,A错误,B正确;大理河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表起伏大,汇流速度快,C错误;若大理河流域土壤疏松,地下水补给量大,则不利于地表径流汇集,河流径流量增加不明显,与大理河流量增加明显的实际情况不符,D错误。故选B。
6.海流兔河流域位于风沙区,风沙作用明显,1—3月风力作用强,但该时间段内早期河流封冻,风力沉积的泥沙不是含沙量增加的直接原因,A错误;3—6月,一方面河流流量减小,另一方面河道中原来风力沉积的泥沙在前期被搬运走,泥沙来源减少,含沙量下降,B正确;6—8月,降水量增加,流域内流水侵蚀作用增强,含沙量增加,C错误;8—12月,降水减少,流域内流水侵蚀作用减弱,含沙量减少,但12月含沙量比11月略高,不属于持续下降,D错误。故选B。
7.大理河流域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表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D正确;大理河流域和海流兔河流域均多暴雨,A错误;无法从材料中得知大理河流域是否有过度开垦现象,B错误;海流兔河流域位于风沙区,植被更稀疏,C错误。故选D。
(2024·湖南衡阳·二模)氮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盐,海洋溶解无机氮(DIN)是评价海水富营养化的一项指标。下图示意2016-2021年长江口海域无机氮浓度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差异。研究发现,6年间长江口海域无机氮浓度呈下降趋势。完成下面小题。
8.长江口海域无机氮的主要来源是( )
A.潮流B.日本暖流C.陆地径流D.黄海沿岸流
9.长江口海域无机氮浓度夏季较春季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径流量减少B.浮游植物繁育C.无机氮输入量减少D.沿海养殖发展
10.2016-2021年长江口海域无机氮浓度呈降低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长江流域耕地减少B.全球气候变暖
C.实施定期休渔禁渔政策D.入海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答案】8.C 9.B 10.A
【解析】8.近岸海域海水中无机氮主要是来自河流输入、农业面源污染、城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海水养殖活动和海洋大气沉降等,长江沿岸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排放进入长江的无机氮总量大,因此长江口海域无机氮的主要来源是陆地径流,与潮流、日本暖流、黄海沿岸流关系不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长江口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无机氮输入数量并没有减少,AC错误;夏季气温高,浮游植物繁育更旺盛,氮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盐,消耗的无机氮更多,因此夏季较春季低,B正确;沿海养殖发展对无机氮浓度季节差异影响小,D错误,故选B。
10.2016-2021年长江沿岸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速度快,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长江流域耕地减少,农业排放无机氮减少,无机氮浓度呈降低趋势,A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对中低纬度海域无机氮影响不大,B错误;实施定期休渔禁渔政策使得海洋中消耗的无机氮减少,不会使无机氮浓度降低,C错误;入海径流量年际变化大不会使无机氮呈降低趋势,D错误,故选A。
(2024·河南周口·二模)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登陆我国的台风主要来自于西北太平洋海区。该海区的台风多产生于副热带高压南缘,并沿高压的外围移动。统计发现,厄尔尼诺年登陆我国台风的数量少于拉尼娜年。图示意西北太平洋海区生成的台风移动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我国南海海区相比,菲律宾以东海区台风生成数量显著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转偏向力较强B.相对湿度较小C.高温洋面较广阔D.下沉气流显著
12.与正常年份相比,拉尼娜年西北太平洋海区( )
A.水温偏低、台风偏少B.降水偏多、台风偏少
C.水温偏低、台风偏多D.降水偏多、台风偏多
13.当副热带高压呈东西向带状且强大稳定时,台风最可能登陆我国的省份是( )
A.海南B.浙江C.山东D.辽宁
【答案】11.C 12.D 13.A
【解析】11.由所学知识可知,台风的形成需要海面水温在26.5℃以上,广阔的热带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故与我国南海海区相比,菲律宾以东海区台风生成数量显著较多的主要原因是菲律宾纬度低,高温洋面较广阔,C正确,纬度差异小,地转偏向力差异小,A错误;相对湿度较小、下沉气流显著,台风较弱,BD错误;故选C。
12.由所学知识可知,拉尼娜年,东南信风加强,太平洋赤道附近西部海域受赤道暖流影响,水温较高,上升气流增强,为台风的形成创造了条件,降水偏多。故选D。
13.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一般分布在夏威夷附近,又称夏威夷高压。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呈东西向带状且强大稳定时,一般分布在长江流域,结合题意,“该海区的台风多产生于副热带高压南缘,并沿高压的外围移动”,受北面的带状副高阻挡,台风主要向西移动,故台风最可能登陆我国的省份是海南。故选A。
(2024·辽宁·一模)温度锋是指海水温度明显不同的两种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索马里半岛(如图左)的东部沿海地区存在着深度范围和强度大小随季节变化的温度锋。图右示意索马里半岛东部海域锋区年内平均声速剖面图,海水温度与声速呈正相关。完成下面小题。
14.索马里半岛东部海域存在着深度范围和强度大小随季节变化的温度锋,主要是因为( )
A.沿岸海域水深季节变化大B.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C.太阳辐射节变化大D.受离岸风和向岸风的交替控制
15.索马里半岛东部海域温度锋的深度范围约为( )
A.0~200mB.200~1000mC.0~1000mD.0~100m
16.温度锋最明显的季节,索马里半岛附近( )
①沿岸的气候变干②海洋污染物扩散速度减慢③附近的渔场减产④海雾弥漫,大气能见度低
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答案】14.D 15.A 16.D
【解析】14.该海域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离岸风,盛行风将表层海水吹离近岸海区,上升流带来的底层冷水团与海表的高温水团混合形成了较强的温度锋;冬季受东北信风影响,形成向岸风,表层海水温度差异小,形成了较弱的温度锋,这种风向的季节变化导致了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进而形成了深度范围和强度大小随季节变化的温度锋,D正确,B错误;该区域地处地纬,太阳辐射节变化不大,C错误;沿岸海域水深季节变化大,排除A。故选D。
15.据材料可知,温度锋是温度明显不同的两种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据图可知,在水深200米以上,声速变化较大,水深200米以下声速变化较小且数值基本不变。A项正确,排除B、C、D。故选A。
16.由上题分析可知,温度锋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夏季受离岸风的影响是寒流,寒流使沿岸的气候变干,①正确;无论是寒流还是暖流,索马里半岛附近海域流动的洋流都可以加速海洋污染物的扩散速度,②错误;上升流会把海水底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渔业增产,③错误;受寒流降温作用影响,水汽遇冷凝结易形成海雾,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组合正确,D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
【能力提升】
(2024·云南昆明·二模)海域波浪能资源丰富程度通常用波能流密度表示,波能流密度数值越大,波浪能资源越丰富。下图为几内亚湾及邻近海域1979~2020年的年均波能流密度等值线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月份中,图示北半球海区波浪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
A.1月B.4月C.7月D.10月
2.导致图中虚线框内等值线向海洋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B.海湾形态C.陆地径流D.岛屿分布
【答案】1.C 2.D
【解析】1.波浪产生的动力主要是盛行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几内亚湾夏季(7月)时受西南季风影响,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由于海洋下垫面摩擦力小,所以经过当地海域的夏季风风力较大,风浪较大,波浪能资源最丰富,C正确;其他季节风力相对较小,波浪能相对不丰富,ABD错误。故选C。
2.根据等值线判断规律中“凸高为低”可知虚线框内等值线数值相对较小,说明当地海域波浪相对较小,风力较小。据图示信息可知虚线框内有岛屿分布,岛屿会对海面上的风产生一定的阻力,加大摩擦力减小风力,D正确;影响该地区的大气环流对虚线框及其附近地区作用相似,在虚线框内部地区无特殊之处,A错误;海湾形态和陆地径流对海面上的风力影响很小,BC错误。故选D。
(2024·湖北·二模)自然界中,相邻两个水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会有一个水系发展成为主水系。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下图中右图是左图方框处的分水岭变化图,该处分水岭从Ⅰ经Ⅱ演化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发生河流袭夺前,图中两水系之间分水岭的走向是( )
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
4.该分水岭由Ⅰ演化到Ⅲ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化作用B.流水下蚀C.溯源侵蚀D.地壳运动
5.河流袭夺后,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3.A 4.C 5.C
【解析】3.读左图,发生河流袭夺前,两水系之间分水岭是两河间的各支流的源头的连线方向。结合指向标,分水岭走向是南北走向,A对,BCD错。故选A。
4.读右图可知,该分水岭位于河流源头,由Ⅰ演化到Ⅲ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流水的溯源侵蚀形成的,C对;风化、流水下蚀不是主要原因,AB错;图文中没有体现地壳运动相关的信息,D错。故选C。
5.读右图,山岭东侧河流海拔低,由于河流袭夺,左图中西侧河流甲段注入到东侧河流,丙处位于甲河下游,甲河段的水部分流向丁处,导致下游的丙水量减少,C正确;图中甲、乙两处水量不变,丁河段水量增大,ABD错误。故选C。
(2024·河南安阳·二模)水库热分层是指水库内水体温度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均的现象。天雹水库位于广西南宁,面积约73.3万平方米,集雨面积约50.8平方千米,最大水深约15米,春、夏、秋季表层至底层可分为变温层、温跃层及滞温层,冬季分层不明显。因上下层水体交换,天雹水库每年某季节水质较差。如图为天雹水库热分层稳定程度指数(可衡量水库水体上下交换的强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天雹水库热分层稳定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速小B.气温高C.湿度大D.降水多
7.天雹水库水质较差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8.为提高天雹水库的水质可采取的调控措施有( )
①水厂取水方式由表层取水变为垂向多层取水
②在热分层形成与稳定期对出入库流量进行调整
③控源截污,定期疏浚底泥
④运用遥感技术,精准预测预报水质变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6.B 7.D 8.A
【解析】6.风速小确实可能导致水体混合减少,有利于热分层的形成。但题目中并未直接提及风速的变化情况,因此不能确定风速小是热分层稳定期形成的主要原因,A错误;气温高时,表层水体受到强烈的太阳辐射加热,温度迅速上升,而深层水体由于太阳辐射难以到达,温度上升较慢,从而形成了明显的温度梯度,导致热分层现象的出现。这与题目中描述的“春、夏、秋季表层至底层可分为变温层、温跃层及滞温层”的现象相吻合。因此,气温高是热分层稳定期形成的主要原因,B正确;湿度大通常与降水多、蒸发弱等条件相关,而这些条件可能导致水体混合增加,不利于热分层的形成,C错误;降水多会增加水库的水量,同时也可能带来冷水,这会增加水体的混合,不利于热分层的形成,D错误。故选B。
7.读图可知,冬季为分层消亡期,水体热分层消亡,上下层水体混合,由水温上高下低的状态向垂向均匀混合状态转变,底部沉积物受到较大扰动,底部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向上层水体释放,导致水质恶化。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水厂取水方式由表层单一取水变为垂向多层取水,可降低热分层带来的影响,①正确;在热分层形成与稳定期对出入库流量进行调整,调控水位并辅以底部曝气,缩短水库热分层时间并减小分层覆盖范围,可减少外源污染物输入及内源污染物释放,②正确;在控源截污的基础上定期疏浚底泥,可减轻由底泥内源污染物释放造成的水质恶化,③正确;目前难以做到通过遥感技术精准预测预报水质变化,并及时进行调控,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4·陕西咸阳·模拟预测)海洋表层水体的pH值约为8.2,呈弱碱性。长期以来这种稳定的化学环境维持青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海洋酸化(pH值降低)是全球气候变化下海洋系统面临的又一重要生态环境问题。如图为香港周边不同海域1986~2017年的年均酸碱度变化等值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海域海洋酸化会使( )
A.贝壳类生物数量减少B.近岸的海洋污染减轻
C.海水的腐蚀性会减弱D.沿海的陆地酸雨加重
10.从全球范围看,引发海洋酸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荒漠化加剧,径流含沙量增大B.燃烧化石燃料,二氧化碳增加
C.大量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D.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生物沉积
【答案】9.A 10.B
【解析】9.海域海洋酸化会使腐蚀性加强,贝壳类生物的甲壳受到腐蚀,伤害生物,使得数量减少,A正确,C错误;近岸的海洋污染会加剧,B错误。沿海的陆地酸雨与海洋关系不大,与空气中的酸性气体有关,D错误。故选A。
10.从全球范围看,引发海洋酸化的主要原因是燃烧化石燃料,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水体酸化,B正确。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现象对海洋的影响不大,不会引发海洋酸化,AC错误;生物沉积会导致海底有机质含量增加,但不会导致海水酸化,D错误,故选B。
(2024·湖南长沙·一模)明朝万历二十五年,扬州城南200多米长的笔直运河,由于水流下泄迅猛,常导致过往船只搁浅,而被“舍直取弯”。该工程彰显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水工智慧,史称“三湾抵一坝”,三湾片区因此得名。下图示意1955年、1990年和2020年三个年份三湾片区功能区的分布,水域为运河,该段运河自北向南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明朝万历二十五年对三湾片区运河“舍直取弯”的主要目的是( )
A.拦蓄河水,灌溉农田B.延长运河,增建码头
C.疏浚河道,减少淤泥D.抬高水位,减缓流速
12.对照甲、乙、丙三幅图,古码头应位于图中的(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答案】11.D 12.D
【解析】1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扬州城南200多米长的笔直运河,由于水流下泄迅猛,常导致过往船只搁浅,而被“舍直取弯”,说明舍直取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船只搁浅,即通过弯曲河道,降低水流下泄速度,使水位抬升,解决搁浅问题,故D正确;河道弯曲,使得水流速度下降,泥沙淤积变严重,而且没有建坝,所以并没有拦蓄河水,而且主要目的也不是灌溉农田,A、C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运河长度,可以增建码头,但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故选D。
12.码头一般修建于河流弯曲的凹岸,该处为古码头,说明该码头已被废弃,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处河曲为了减缓流速,导致本地泥沙沉积增多,不利于码头的运行。①②两地位于平直运河处,不适合修建码头,③④位于河曲处的凹岸,适合修建码头,其中③处易受侵蚀,而且河曲从1955年到2020年期间未有明显变化,有利于码头运行,④处从1955年到2020年期间,河道有向西略微移动变平直,说明④所在河段西岸侵蚀和东岸沉积增强,所以④处泥沙淤积严重,已不适合码头运行,应已被废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4·浙江·模拟预测)涌浪是风浪离开风吹的区域后所形成的波浪。涌浪池是指大洋风浪遇陆地阻碍而形成的涌浪汇聚,池内表层海水朝一定方向流动,指标以涌浪速率表示,正值表示速度加快,负值表示速度减慢。下图为太平洋部分海域涌浪速率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据图推断,南太平洋的涌浪流动方向与洋流流动方向( )
A.基本一致B.基本相反C.东部相反D.西部相反
14.若南太平洋东部涌浪池内表层海水的流动速率减缓,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 )
A.赤道西太平洋沿岸洪涝频发B.我国东部台风登陆频率上升
C.东南信风驱动能力增强D.秘鲁附近海区渔业减产
【答案】13.A 14.D
【解析】13.据材料分析可知,南太平洋东部海域涌浪流动速率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因此南太平洋东部涌浪流动的方向大致是自东南向西北;而南太平洋西部海域正好相反。这与南太平洋洋流运动方向基本一致(逆时针),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由材料可知,若南太平洋东部涌浪池内表层海水的流动速度减缓,则高纬较低温度的海水流向低纬海域减少,赤道东太平洋的水温上升,意味着东南信风减弱,厄尔尼诺现象加剧;赤道西太平洋海域水温下降,低压减弱,降水减少,故A、C错误;赤道西太平洋海域水温下降,台风生成概率下降,登陆我国风减少,B错误;赤道东太平洋海区海水温度上升,上升流减弱,饵料减少,冷水性鱼类难以生存,秘鲁附近海区渔业减产,D正确。故选D。
(2024·江西南昌·一模)三峡工程是以防洪为主并兼具其它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库区水位高低对其效益的发挥有着重要影响。下图示意三峡库区的不同水位,图中水位均属于预设水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月份中,三峡库区实际水位最接近死水位的是( )
A.1月B.3月C.5月D.7月
16.改变预设水位对三峡工程效益的影响是( )
①提高防洪高水位,不利于大坝安全②降低防洪高水位,有利于库区航运
③提高防洪限制水位,有利于防洪④降低防洪限制水位,不利于发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15.C 16.B
【解析】15.三峡工程是以防洪为主并兼具其他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干流每年6月至9月为汛期,9月底至次年5月为枯水期。三峡水库的放水期大约是5月底到6月初,因此5月前后需腾出库容迎接库区水位最接近死水位,C正确;1月、3月雨季未到,不需要腾出库容,维持较高水位可兼顾发电、航运等效益,7月前,受梅雨影响,库区水位上升,ABD错误,故选C。
16.提高防洪高水位,库区水量增加,增大了大坝的受压,不利于大坝安全,①正确;降低防洪高水位,不利于库区航运,②错误;提高防洪限制水位,防洪库容减少,不利于防洪,③错误;降低防洪限制水位,水能减少,不利于发电,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2024·全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套平原曾是3个互不联通的断陷盆地(下图),黄河注入河套盆地。70~60kaB.P.(即距今7~6万年)期间,随着鄂尔多斯高原的构造抬升,3个盆地连通形成吉兰泰一河套大湖。7~5kaB.P.期间,由于气候暖干化和晋陕大峡谷被切穿,吉兰泰—河套大湖的水位下降至1030米以下。
(1)判断70~60kaB.P.期间河套盆地(湖泊)水体盐度的变化,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说明7~5kaB.P.期间吉兰泰—河套大湖的变化。
(3)有学者提出猜想:由于泥沙淤积和黄河改道,导致吉兰泰—河套大湖最终演变为如今的河套平原。请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盐度降低。理由:南部高原抬升﹐流入河流水量变多,河套盆地(湖泊)水量增大,水位上升,3个盆地连通水域面积扩大,入湖河流也增多,起到稀释作用,盐度变低。
(2)气候暖干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入湖径流减少;且晋陕大峡谷被切穿,吉兰泰—河套大湖湖水外泄,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水域面积减小。
(3)气候暖干化,水量减少,盆地流速减慢,泥沙淤积;下游大峡谷被切穿,黄河改道,河流弯曲,流速降低,泥沙淤积,从而形成河套平原。
【详解】(1)盐度变化可从降水量、蒸发量、淡水注入、盐分外排、水体交换等角度展开分析。据材料可知,70~60kaB.P.(即距今7~6万年)期间,随着鄂尔多斯高原的构造抬升,有利于南部高原水流汇入北部盆地,盆地水量增加,水位明显升高,3个盆地连通形成吉兰泰—河套大湖,入湖河流也增多,黄河水的冲淡作用大幅增强,稀释作用明显,使河套盆地(湖泊)水体盐度变低。
(2)可从湖泊数量、面积、水文特征等角度展开分析。据材料可知,7~5kaB.P.期间,由于气候暖干化和晋陕大峡谷被切穿,吉兰泰—河套大湖的水位下降至1030米以下。气候暖干化说明时期降水减少,蒸发加剧,晋陕峡谷被切穿,湖水外泄,湖泊水量减少,水位降低(低于分水岭),湖泊面积萎缩,解体为多个湖泊。
(3)7~5kaB.P.期间,由于气候暖干化和晋陕大峡谷被切穿,吉兰泰—河套大湖的水位下降至1030米以下。说明气候暖干化,蒸发加剧,降水减少,水量减少,盆地流速减慢,泥沙淤积;下游大峡谷被切穿,黄河改道,河流弯曲,流速降低,流水携带能力下降,泥沙淤积。随着湖水的蒸发,湖床最终裸露形成河套平原。
18.(2024·湖北·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机质的分解是池塘中氨氮的重要来源,氨氮超标会降低鱼类血液的载氧能力,当溶解氧不足时,氨氮难以被转化为亚硝酸菌、硝酸菌。广东某户外养殖池主要依靠降水蓄水,饲养经济鱼类,经常通过换水的方式治理氨氮超标,偶尔进行人工增氧。与该养殖池相比,辽宁盘锦某户外养殖池在入冬前人工增氧的频次更高。下图示意养殖池中氮元素的主要循环过程。
(1)指出广东该池塘因水产养殖而增加的氨氮的来源。
(2)与河流相比,简述广东该养殖池中溶解氧偏低的原因。
(3)与广东该养殖池相比,辽宁盘锦户外养殖池在入冬前更关注人工增氧,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1)鱼类排泄物、鱼类残体、未被鱼类食用的饵料残余;因营养过多而繁殖的水生植物(水草)分解、鱼类活动造成的底泥(有机物)分解。
(2)水体更新慢,流动性差;鱼类密集,鱼类生长(呼吸)耗氧多;氨氮(有机质)积累多,分解耗氧多。
(3)盘锦冬季池塘结冰,水中溶解氧锐减,对鱼类生存威胁更大;因缺氧和低温,氨氮难以被细菌转化,停留时间延长,危害加大。
【详解】(1)由图可知,鱼类粪便、生物残体、过多的饵料进入水中都能转换为氨氮;水草等水生生物繁殖加快,其枯落物分解也能增加氨氮;湖底的淤泥可以向上分解释放氨氮。
(2)溶解氧与气温、流速等有关。河流水为动态水,水体更新快;养殖池水为静态水,流动性差,水体更新慢,养殖池中鱼类数量多,呼吸耗氧多,氨氮积累多,分解耗氧。故养殖池溶解氧偏低。
(3)更关注人工增氧,说明辽宁冬季养殖池氧气含量较低;溶解氧与气温、流速等有关。可从主要因为辽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冬季养殖池会结冰,水体更容易缺氧,对于鱼类生存威胁更大;因缺氧和低温,氨氮难以被细菌转化,停留时间延长,危害加大。
19.(2024·广西南宁·一模)结合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监测数据,两极海冰范围正在发生变化(左图),其与大气环流、洋流、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北冰洋表层洋流由穿极流和波弗特海环流组成(右图)。穿极流从俄罗斯沿岸海域经北冰洋中部,流向弗拉姆海峡,其形成与波弗特海域高气压密切相关;波弗特海环流是经楚科奇海北上洋流的延伸,因受波弗特高压影响而旋转。研究表明,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波弗特高压明显西移。
(1)与南极相比,概述1980-2020年间北极海冰范围变化差异特征,并从洋流的角度分析原因。
(2)说明北冰洋穿极流经过弗拉姆海峡后对表层海水温度、盐度的影响。
(3)推测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北冰洋穿极流的流量变化,并说明理由。
【答案】(1)与南极(海冰整体范围较稳定)相比,1980-2020年北极海冰范围整体缩减,面积减少趋势更明显。原因:北大西洋暖流、楚科奇海北上暖流输送热量,加速北极海冰消融。
(2)穿极流自高纬流向弗拉姆海峡进大西西洋,属于寒流,为带来了大量海冰和冷海水,使表层海水温度降低;向低纬海区流动过中,水温降低蒸发减弱,加之海冰逐渐消融,使表层海水盐度降低。
(3)穿极流流量变大。理由: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消融增多;海冰对风的阻挡作用减弱,风直接驱动海水,流速 加快;波弗特高压中心西移,使北冰洋穿极流源头受到(向北驱动)的风力增强,流量变大。
【详解】(1)由图可知,南极的海冰面积变化相对稳定,总体面积变化不大;而北极地区的海冰面积变化由正值逐渐变为负值,说明海冰的面积有逐渐缩小的趋势。原因:北大西洋暖流和楚科奇暖流北上,输送大量的热量,使海水增温,加速海冰的快速融化。
(2)由图可以看出,穿极流是由高纬流向弗拉姆海峡,属于寒流,从高纬带来大量的海冰和冷海水,使经过的海区表层海水温度下降;同时,向低纬流动过程中,水温下降,海水蒸发减弱,加上海冰进入低纬,水温升高,海冰逐渐融化,使表层的海水温度下降,海水盐度降低。
(3)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消融增多,使高纬流向低纬的穿极流流量增加;随着海冰的融化增多,海冰对极地风力的阻挡减弱,风力加速穿极流的流动,流量增加;全球变暖,波弗特高压明显西移,北冰洋穿极流源头受到的风力明显增强,加速流速,流量增大。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改变地表径流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影响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
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
如人工降雨
影响蒸发
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影响下渗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水文要素
特征
影响因素
流量
流量大或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或小
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由降水量多少决定;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流量季节变化由补给类型决定
水位及
其变化
(汛期)
水位高或低,水位变化大或小(汛期长或短)
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类型: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
流速
快或慢
取决于河道地势落差状况
含沙量
大或小
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
结冰期
有或无,长或短
最冷月均温>0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有结冰期
凌汛
有或无
发生凌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有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
人类活动
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加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少
硬化城
市路面
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铺设渗
水砖
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稳
修建水库
对径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围湖造田
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类型
特征
主要分布区
举例
淡水湖
与外流河相通,湖水易交换,循环更新周期短,含盐分少
主要分布在外流区(或降水较多的地区)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北美五大湖、贝加尔湖等
咸水湖
只有流进的河流,没有流出的河流;又因蒸发旺盛,盐度较高
主要分布在内流区(或降水较少的地区)
青海湖、纳木错湖、里海、死海等
类型
成因
判断依据
构造湖
(断陷湖)
断层下陷,积水成湖
湖岸陡峭,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深度较大
火口湖
(火山口湖)
火山口积水成湖
近圆形,远看像山峰,近看像盆地,水深坡陡,多有温泉
河成湖
河道迁徙或淤塞成湖
岸线曲折,水浅底平,水位季节变化大
冰川湖
冰蚀洼地或冰碛物淤塞冰川槽谷积水成湖
山地冰川湖一般较小,深度较深;平原地区冰川湖一般较浅,面积较大
岩溶湖
喀斯特地貌区溶洞崩塌,积水成湖
排列无规律,形状多样,水浅湖小,泥沙含量小
潟湖
河口海湾封闭后,被淡水置换形成
分布在沿海,湖水较浅
风成湖
沙漠中沙丘间的洼地低于潜水面,汇聚地下水形成湖泊
面积小,多为咸水湖,湖形多变,水位不稳定
堰塞湖
火山熔岩流、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阻塞河道,形成湖泊
湖泊面积较小,危害较大
区 域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同一海区
夏季水温高,
冬季水温低
太阳辐射
(季节变化)
水平
分布
规律
不同纬
度海区
低纬海区水温高,高纬海区水温低
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
同纬度
海区
暖流经过水温高,寒流经过水温低
垂直
分布
规律
1000米
以内
水温由表层向深层递减
海水导热率低,太阳辐射的热量集中储存于海洋表层
1000米
以下
低温状态,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小
降水与蒸
发的关系
降水量>蒸发量
盐度降低
降水量<蒸发量
盐度升高
河流径流
注入量
注入量多
盐度降低
注入量少或无
不影响盐度
结冰或融冰
结冰
盐度升高
融冰
盐度降低
温度
温度低
盐度低
温度高
盐度高
海水运动
(同一纬度)
寒流流经
盐度降低
暖流流经
盐度升高
开敞或闭塞
开敞
盐度适中
闭塞
盐度较高或较低
规律
原因
南北方
向变化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20°~30°)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逐渐递减
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高;赤道地区: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偏低;副热带海区向高纬:温度逐渐降低,蒸发逐渐减弱,盐度逐渐降低
东西方
向变化
暖流流经海区盐度偏高,寒流流经海区盐度偏低
同一纬度,暖流经过的海区蒸发较强,寒流经过的海区蒸发较弱
特殊
分布
世界盐度最高海区—红海
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周围为热带沙漠气候,几乎没有淡水注入;海域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
世界盐度最低海区—波罗的海
纬度较高,蒸发量小;周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大;有大量的淡水注入;海域比较封闭
影响因素
表现
海水温度
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海水温度越低,海水密度越大;海水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小
海水盐度
海水密度与海水盐度呈正相关。海水盐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大;海水盐度越低,海水密度越小
海水深度
(压力)
海水密度与海水深度呈正相关。海水深度越大,海水密度越大;海水深度越小,海水密度越小
行业
影响和应用
渔业
大潮流水急,鱼群容易分散排向外海,或栖居于中上层;小潮流水缓慢,鱼群易集中推向内海,并下沉海底,利于捕捞
制盐
涨潮时高盐度海水被推向岸边,可提取海水晒盐
航运
潮流影响着航行速度,潮汐影响大船进港时机
养殖
利用潮间带发展水产养殖业
发电
可以利用潮汐发电,提供清洁能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3 水的运动(真题查漏+补缺方法+通关练)-高考地理三轮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文件包含查补知识·通关练专题03水的运动原卷版docx、查补知识·通关练专题03水的运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4 世界地理-【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3 中国地理-【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级阶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