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微专题 (2份,原卷版+解析版)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微专题 岛屿、火山以及温泉的形成(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微专题 岛屿、火山以及温泉的形成(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微专题岛屿火山以及温泉的形成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微专题岛屿火山以及温泉的形成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岛屿
岛屿,岛的总称,指散布在海洋、江河或湖泊中的四面环水、涨潮时露出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和周边区域。彼此相距较近的一组岛屿称为群岛。岛屿不是陆地,而是海洋的一部分,它的基本概念并不只是这片水中的陆地,而是包括潟湖、暗礁等一系列共同客观组成这个意义上的岛屿的总和。
岛拥有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在狭小的地域集中2个以上的岛屿,即成“岛屿群”,大规模的岛屿群称作“群岛”或“诸岛”,列状排列的群岛即为“列岛”。而如果一个国家的整个国土都坐落在一个或数个岛上,则此国家可被称为岛屿国家,简称“岛国”。
1.大陆岛
大陆岛是一种由大陆向海洋延伸露出水面的岛屿。世界上较大的岛基本上都是大陆岛。它是因地壳上升、陆地下沉或海面上升、海水侵入,使部分陆地与大陆分离而形成的。世界上最大的格陵兰岛、著名的日本列岛、大不列颠群岛,以及中国的台湾岛、海南岛,都是大陆岛。成因主要有:
①因构造作用,如断层或地壳下沉,致使沿岸地区一部分陆地与大陆相隔成岛;或因陆块分裂漂移,岛与原先的大陆之间被较深、较广的海域隔开。前者如中国的台湾岛、海南岛,欧洲的不列颠群岛,北美洲的格陵兰岛和纽芬兰岛等;后者如马达加斯加岛、塞舌尔群岛等。
②由冰碛物堆积而成。原为大陆冰川的一部分,后因间冰则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面上升,同大陆分离,如美国东北部沿岸和波罗的海沿岸的一些岛屿。
2.火山岛
青海湖鸟岛远景火山岛是因海底火山持久喷发,岩浆逐渐堆积,最后露出水面而形成的。如夏威夷群岛是由一系列海底火山喷发而成,露出水面后呈长长的直线形。
火山岛按其属性分为两种,一种是大洋火山岛,它与大陆地质构造没有联系;另一种是大陆架或大陆坡海域的火山岛,它与大陆地质构造有联系,但又与大陆岛不尽相同,属大陆岛屿大洋岛之间的过渡类型。
3.珊瑚岛
一般分布在热带海洋中,一般与大陆的构造、岩性、地质演化历史没有关系,因此珊瑚岛和火山岛一起被统称为大洋岛。 它是由活着的或已死亡的一种腔肠动物——珊瑚虫的礁体构成的一种岛。因此,称珊瑚岛。在珊瑚岛的表面常覆盖着一层磨碎的珊瑚粉末——珊瑚砂和珊瑚泥。
珊瑚岛是由热带、亚热带海洋中的珊瑚虫残骸及其他壳体动物残骸堆积而成的,主要集中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中。珊瑚礁有三种类型:岸礁、堡礁和环礁。世界上最大的堡礁是澳大利亚东海岸的大堡礁,长达2000公里以上,宽50-60公里,十分壮观。
4.冲积岛
冲击岛也称冲积岛,由于它的组成物质主要是泥沙,故称沙岛。冲积岛是陆地的河流夹带泥沙搬运到海里,沉积下来形成的海上陆地。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就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冲击岛。 世界上许多大河入海的地方,都会形成一些冲积岛。
二、火山
1.火山的形成:
火山,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由熔岩和火山碎屑组成的地貌景观,通常火山形状为锥形,主要由火山锥、火山口和喷出口组成。
火山是在地壳之下50至200公里处受高温高压熔融的地下熔岩,由固体碎屑、熔岩流或穹状喷出物围绕着其喷出口堆积而成的隆起的丘或山。
火山根据火山喷发物质和火山地形特点,可分为盾火山、火山渣锥、复合火山、熔岩穹窿、熔岩高原和大洋中脊6类 ;依据喷发时间则可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3类。
2.火山的分布:
火山主要形成在板块交界处。这是因为在板块交界处,一个板块会俯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俯冲下去的那个板块的岩石会因为强大的压力而融化形成岩浆,岩浆会上升,有些在上升到一定程度就停住了,另外一些(大部分)会上升到地面从而形成火山,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衰变释放出的热量也会使岩石融化上升到地表形成火山(大部分非板块交界处的火山)。
火山在全球呈带状分布,形成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火山带、东非裂谷带3大火山带;火山在中国则以台湾一带最为活跃,东北地区、内蒙古高原东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腾冲、羌塘高原、昆仑山、太行山东麓及华北平原等地亦有分布。
3.火山的分类:
(1)活火山:指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这类火山正处于活动的旺盛时期。如爪哇岛上的梅拉皮火山,本世纪以来,平均间隔两三年就要持续喷发一个时期、我国火山活动以台湾岛大屯火山群的主峰七星山最为有名。大陆上,仅在新疆昆仑山西段于田的卡尔达西火山群有过火山喷发记录。火山喷发形成了一个平顶火山锥。
(2)死火山: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此类火山已丧失了活动能力。有的火山仍保持着完整的火山形态,有的则已遭受风化侵蚀,只剩下残缺不全的火山遗迹、我国山西大同火山群在方圆约12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99个孤立的火山锥,其中狼窝山火山锥高将近1900米。
(3)休眠火山: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锥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
4.火山喷发类型按岩浆的通道分为裂隙式喷发、熔透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三大类。
(1)裂隙式喷发:又称冰岛型火山喷发。岩浆沿地壳中的断裂带或裂隙溢出地表,这样形成的火山通道在地表呈窄而长的线状,向下呈墙壁状。这类喷发没有强烈的爆炸现象,喷发温和宁静,喷出的岩浆为粘性小的基性玄武岩浆,碎屑和气体少。基性熔岩溢出后,可以形成广而薄的熔岩流、熔岩坡或熔岩台地,甚至形成熔岩高原。
(2)熔透式喷发:熔透式喷发的岩浆上升时,由于温度很高,再加上岩浆和岩石之间的一些化学作用,致使上面的岩石被熔透而顶开,形成直径很大、形状不规则的火山通道;岩浆失去压力后大面积溢出地表。炽热的岩浆从火山通道缓慢溢出形成熔岩流,最后逐渐冷凝形成熔岩。熔透式喷发形成的火山岩分布范围很广,火山口一般不明显。这类喷发有时岩浆上升停留在中途,没能融化顶部岩层便冷凝下来,只在地面隆起成丘,这种火山称为“潜火山”或“地下火山”。
(3)中心式喷发 岩浆沿火山喉管喷出地面。根据喷出物和活动强弱又可分为下列几种,其名称用代表性的火山名或地名、人名命名。
三、温泉
1.温泉是泉水的一种,是从地下自然涌出的,泉口温度显著地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的地下天然泉水,并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的矿物质泉水。
2.温泉的形成
温泉的形成,一般而言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地壳内部的岩浆作用所形成,或为火山喷发所伴随产生,火山活动过的死火山地形区,因地壳板块运动隆起的地表,其地底下还有未冷却的岩浆,均会不断地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由于此类热源之热量集中,因此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层,不仅会受热成为高温的热水,而且大部分会沸腾为蒸气,多为硫酸盐泉。
二是受地表水渗透循环作用所形成。也就是说当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渗透,深入到地壳深处的含水层形成地下水,(砂岩、砾岩、火山岩,这些良好的含水层)。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热加热成为热水,深部热水多数含有气体,这些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当热水温度升高,上面若有致密、不透水的岩层阻挡去路,会使压力愈来愈高,以致热水、蒸气处于高压状态,一有裂缝即窜涌而上。热水上升后愈接近地表压力则逐渐减少,由于压力渐减而使所含气体逐渐膨胀,减轻热水的密度,这些膨胀的蒸气更有利于热水上升。上升的热水再与下沉较迟受热的冷水因密度不同所产生的压力(静水压力差)反复循环产生对流,在开放性裂隙阻力较小的情况下,循裂隙上升涌出地表,热水即可源源不绝涌升,终至流出地面,形成温泉。在高山深谷地形配合下,谷底地面水可能较高山,中地下水位低,因此深谷谷底可能为静水压力差最大之处,而热水上涌也应以自谷底涌出的可能性最大,温泉大多发生在山谷中河床上。
例题1:(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D岛位于北太平洋中部;轮廓呈马鞍形;其主峰是世界最大孤立山体之一,高出海底约9300 m,高出海面约4207 m,山顶有一深约183 m的环状洼地。下图示意D岛地理位置及地形。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从成因上看,D岛属于( )
A.冲积岛B.火山岛C.珊瑚岛D.大陆岛
2.该岛上降水空间分布不均,降水最多的地点位于( )
A.西部沿海B.中间鞍部C.东北山坡D.主峰洼地
【答案】1.B 2.C
【解析】1.根据图示及材料可知,该岛位于北太平洋中部,远离大陆,山体高大,且大部分位于海面以下;山顶有一深约183 m的环状洼地,等高线呈环状且较密集,说明山体陡峭,符合火山岛的地形特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该岛位于北太平洋中部,受东北信风带影响,山地东北坡为迎风坡,降水丰富,C正确;西部沿海为背风坡,降水少,A错误;主峰洼地,虽然海拔更高,但因水汽较少,降水反而较海拔较低的东北山坡少,D错误;鞍部位于中间地区,降水少于迎风坡,B错误。故选C。
例题2:(22·23上·白山·月考)下图为火山岛形成示意图,图中各岛屿形成于同一热点。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
3.图示a、b、c、d链状火山岛中形成时间最早的是( )
A.aB.bC.cD.d
4.图中岛屿从d到a海拔逐渐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浪、冰川侵蚀B.火山、风力堆积
C.流水、风力侵蚀D.流水、冰川堆积
【答案】3.A 4.C
【解析】3.由图可知,呈链状分布的a、b、c、d各火山岛,形成于同一热点,示意图显示,链状火山岛是由板块在岩浆喷发的岩浆库(热点)上移动而成,所以离岩浆喷发地越近,形成越晚,年龄越轻,根据图示箭头可知,图中链状火山岛形成时间由早到晚的顺序为a、b、c、d,A正确,BCD错。故本题选A。
4.依据图片信息分析可知,在火山岛形成后,随着板块的移动,一旦离开岩浆喷发的热点,就少了岩浆的来源,火山岛也就不怎么变大变高。此后出露在海面的火山岛,会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侵蚀,包括温差、流水、风力和海浪等共同作用,使得岛屿变小变矮,最终可能会重新没入海洋,由此可知,C正确;岛屿从d到a海拔逐渐变低的过程应属于外力长期风化、侵蚀的结果,火山活动会使岛屿的海拔增加,B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图中火山岛属于夏威夷群岛,地处低纬度热带地区,岛上不存在冰川作用,AD错误。故本题选C。
例题3:(22·23下·巫溪·月考)宜兰县位于台湾省东北部,主体为兰阳平原,三面环山,一面朝海。宜兰全年多雨,台湾俗谚“竹风兰雨”就是描述新竹多风而宜兰多雨的现象。沿海分布着长约23公里,高约10米的沙丘,台湾俗谚“龟蛇把海口”就是指海岸连绵的沙丘。下图为台湾省局部地图。据此完成下面5-7小题。
5.宜兰多雨的原因是( )
①三面环山、东面向海,多地形雨②秋冬之际,东北季风影响大③春季气温回升快,以对流雨为主④6月中旬到秋末多台风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下列关于图中四处的说法中不可信的是( )
A.甲处可能有温泉分布B.乙处坡度陡且易发滑坡
C.丙处两县以山脉为界D.丁处河流少因为沟谷少
7.沿海的沙丘对兰阳平原的影响是( )
A.多沙尘暴B.增加洪灾C.减少降水D.加剧盐碱化
【答案】5.B 6.D 7.B
【解析】5.①:从题目所给材料可知,宜兰三面环山、东面向海,秋冬季多东北风,从海洋上带入大量水汽,宜兰处于东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故①正确;秋冬之际,宜兰受东北季风影响大,将水汽带到陆地,形成地形雨,故②正确;宜兰县位于台湾省东北部,相对于台湾其他地区而言,纬度稍高,春季气温虽然回升,但对流雨并不是很明显,我国对流雨最显著季节为夏季,故③错误;台湾位于西北太平洋,也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海域,每年夏秋季节台风过境多形成台风雨,故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说法正确,排除ACD。故选B。
6.由图来看,甲处位于兰阳平原附近,可能存在温泉是可信的,排除A。乙处公路蜿蜒曲折,呈现明显的“之”字形,说明此处地形陡峻,在雨季易发生滑坡灾害,也是可信的,排除B。丙处县界两侧河流分别向两侧流出,说明该处为山脊,两县以山脉为界,是可信的,排除C。丁处处于东北风和东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导致河流发育少,并非因为沟谷少,故此说法不可信,D符合题意。故选D。
7.台湾俗谚“龟蛇把海口”中的“蛇”就是指海岸连绵的沙丘。兰阳平原降水充沛,而沿海分布着高约10米沙丘。这些位于沿海高高的沙丘,会阻挡了洪水入海,从而导致兰阳平原洪灾增加,B正确;排除ACD,故选B。
一、选择题
读我国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据材料可知,影响重庆市的主要地质灾害是( )
A.地震B.火山C.暴雨D.泥石流
2.我国青藏高原地震发生频率较高但火山分布较少,可能原因是( )
A.青藏高原地质稳定B.人们注重监测预报C.青藏高原地壳较厚D.当地晴天多降水少
【答案】1.D 2.C
【解析】1.根据我国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可知,重庆市没有火山活动,距离地震分布有一定的距离,主要受泥石流的影响较多,AB错误、D正确。暴雨不是地质灾害,C错误。故选D。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由于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使得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不断抬升,但由于青藏高原地区地壳厚度较大,地壳内部岩浆较深,且俯冲的能量在一些地震中不断释放,因而火山活动较少,A错误,C正确。火山活动的分布与监测预报无关,与当地的天气状况无关,B、D错误。故选C。
(22·23下·白银·二模)卡尔布科火山为智利中部安第斯山脉的活火山。布兰科埃斯特河源于卡尔布科火山。1961年卡尔布科火山大规模喷发后,大量火山灰进入布兰科埃斯特河,河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下图示意2015年火山再次喷发前该火山下游7.5km处的河段特征。据此完成下面3-5小题。
3.1961年卡尔布科火山大规模喷发后,该河段( )
A.持续变宽B.持续变窄C.先变宽,后变窄D.先变窄,后变宽
4.甲处侵蚀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落差加大B.水流束窄C.水流偏转D.挟沙量减少
5.2015年卡尔布科火山再次喷发,该河段河道形态变化较上一次偏小,可能是由于( )
A.植被覆盖减少B.上游沙源增加C.气候总体变暖D.喷发规模较小
【答案】3.C 4.B 5.D
【解析】3.1961年卡尔布科火山大规模喷发后,大量火山灰进入布兰科埃斯特河,河流含沙量增加,对河岸侵蚀作用增强,该河段先变宽,随后由于河流流速较慢,火山喷发结束,火山灰减少,河流中火山灰沉积在河道,河道变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读图可知,甲处侵蚀区两侧河道变窄,水流分叉,流速变大,侵蚀力增强,B正确;流经平原区,落差不大,A错误;地转偏向力都向右侧偏转,不会同时侵蚀甲处的两侧,C错误;随河道变窄,水流分叉,挟沙量可能增多,D错误。故选B。
5.据材料“大量火山灰进入布兰科埃斯特河,河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可知,造成该河段河道形态变化的原因是火山灰,故2015年卡尔布科火山再次喷发,该河段河道形态变化较上一次偏小,可能是由于火山喷发规模较小,进入河道的火山灰数量少,D正确;该河段河道变化与植被覆盖减少、 上游沙源增加、气候总体变暖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22·23上·茂名·月考)天山北坡断裂带附近分布着众多“泥火山”,其常在地震发生前后从直径约1米左右的出口喷出冰冷的泥浆(黏土、岩屑、盐粉等泥土构成)和气体,据此完成下面6-7小题。
6.“泥火山”的的泥浆可能来源于( )
A.软流层B.地幔C.地核D.地壳
7.“泥火山”喷发的动力最可能是( )
A.板块运动B.重力挤压C.太阳辐射D.岩浆活动
【答案】6.D 7.A
【解析】6.根据材料可知,“泥火山”的泥浆主要是冰冷的泥浆,温度较低,组成物质为黏土、岩屑、盐粉等泥土,可能来源于深度较浅的地壳,D正确;软流层中的岩浆温度较高,A错误;地幔和地核深度较大,组成物质温度较高,BC错误。故选D。
7.由材料可知,北天山“泥火山”众多的原因是该地背斜和断裂构造发育,产生的根本动力是板块运动,A正确;重力挤压、太阳辐射、岩浆活动不是导致泥火山喷发的动力,BCD错误。故选A。
(22·23上·齐齐哈尔·月考)射汽岩浆喷发是指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遇到地下水或地表水并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大量水蒸气导致的爆炸式喷发。射汽岩浆喷发在较为坚硬的围岩环境中通常形成火山角砾岩筒结构,主要由喷发环(火山碎屑环)、火山口、火山角砾岩筒、根部带(爆炸发生的位置)和补给岩墙组成。下图示意玛珥式火山角砾岩筒型火山结构。据此完成下面8-10小题。
8.与常规火山喷发相比,玛珥式火山形成的特殊性表现在( )
A.岩浆温度高B.裂隙发育深C.水岩相互作用强D.上覆地层厚度大
9.玛珥式火山口的体积大小取决于( )
A.火山活动持续时间B.根部带深度C.岩浆性质D.裂隙大小
10.推测火山碎屑环顶部的碎屑来自( )
A.上层围岩B.岩墙C.深层围岩D.岩浆
【答案】8.C 9.A 10.C
【解析】8.由材料可知,射汽岩浆喷发是指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遇到地下水或地表水并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大量水蒸气导致的爆炸式喷发。射汽岩浆喷发的形成过程较为独特,岩浆上升遇到地下水时发生水—岩相互作用,产生蒸汽并形成气膜,随着蒸汽的压力增加,当压力值超过气膜的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产生射汽岩浆喷发。与常规火山喷发相比,玛珥式火山岩浆温度、 裂隙发育、上覆地层厚度都没有特殊之处,ABD错误,C正确。故选C。
9.由于根部地区反复发生质量损失,上覆的围岩和锥形火山角砾岩筒失稳塌陷以补充根部带的质量损失,根部带长时间的向下推移导致锥形火山角砾岩筒和玛珥式火山口反复崩塌,因此玛珥式火山活动持续时间越长,玛珥式火山口的体积就越大。与根部带深度、 岩浆性质、 裂隙大小故选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火山碎屑环中存在炸碎的围岩碎屑,受火山喷发物先后顺序及碎屑沉积过程的影响,先喷发的先沉积,后喷发的后沉积,因此最上层的围岩碎片多位于喷发环的底部,而深部地层物质喷出形成的碎屑则堆积于喷发环的顶部。ABD错误,故选C。
(21·22·吕梁·三模)降水是气候的重要要素之一,降水量多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为世界某岛屿位置与地形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11-13小题。
11.从成因判断,图示岛屿为( )
A.大陆岛B.火山岛C.沙洲岛D.珊瑚岛
12.该岛屿的甲、乙、丙、丁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可能是( )
A.甲B.乙C.丙D.丁
13.造成该岛屿降水差异的岛屿因素是( )
A.曲折海岸线B.地形格局C.森林覆盖率D.岛屿轮廓
【答案】11.B 12.C 13.B
【解析】11.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岛位于太平洋上且距大陆遥远,不可能是大陆岛。根据最高海拔为800米以上判断,该岛屿不可能是珊瑚岛和沙洲岛,应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岛。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根据纬度位置判断,该岛屿受东北信风带的影响时间长,水汽主要来自东北海域,由地形分布图可知,丙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最丰富,C正确;甲、乙、丁均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A、B、D错误。故选C。
13.该岛屿面积较小,造成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山地分布,使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B正确;由图可知,该岛屿海岸线较为平直,且海岸线特点对降水的空间差异影响较小,A错误;图文材料无法判断该岛屿不同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特点,C错误;岛屿轮廓是一个整体特征,不会对区域差异产生影响,D错误。故选B。
(21·22下·福州·期中)2022年1月14日汤加发生火山喷发,巨大云团冲天而起,云团顶部高度达20km。中国卫星“海丝一号”对汤加首都的受灾情况进行了观测。下图示意汤加位置,据此完成下面14-17小题。
14.汤加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 )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15.汤加火山喷发可能( )
A.威胁上空经过的人造卫星B.导致全球气温明显升高
C.干扰周边区域的航空飞行D.改变全球板块分布格局
16.“海丝一号”对汤加首都进行了观测,用到的主要技术是( )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C.北斗系统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7.汤加火山喷发产生的巨大云团最可能( )
A.减弱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B.增强大气逆辐射
C.减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D.增强地面辐射
【答案】14.B 15.C 16.A 17.B
【解析】14.据推测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所以汤加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上地幔,故B正确,ACD错。
15.火山喷发时会产生大量的火山灰,使大气的能见度降低,减弱太阳辐射,对周边地区气温有影响,干扰周边区域的航空飞行,对全球气温影响较小,故C正确,B错,对围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和全球板块分布格局没有影响,故AD错。故选C。
16.中国卫星“海丝一号”对汤加首都的受灾情况进行了观测,应该利用遥感技术,利用卫星上的传感器对火山情况进行遥远的感知,获取火山信息,故A正确,地理信息系统是对空间信息进行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的现代信息技术,北斗系统 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定位导航技术,故BCD错。故选A。
17.汤加火山喷发产生的巨大云团分布在地球大气层中,对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没有影响,故A错, 云层增厚会增强大气逆辐射,故B正确,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增强,减少地面辐射,故CD错。故选B。
二、综合题
18.(23·24上·绥化·期中)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熔岩融化了部分冰川,导致山洪暴发、道路桥梁被毁,腾空而起的火山灰更使欧洲部分空域成为航空禁区
材料二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示意图。
(1)从板块运动角度分析冰岛多火山喷发的原因。
(2)火山喷发破坏地理环境,影响经济活动。然而也为人类带来有利的方面,举例说明。
(3)从板块运动角度分析大西洋、地中海未来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答案】(1)冰岛处在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2)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带来硫黄等有用矿物;利用火山景观发展旅游;有利于火山研究。
(3)大西洋的面积会不断扩大,因为它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处于不断张裂中;地中海的面积会不断缩小,因为它处于板块消亡边界。
【详解】(1)结合全球板块分布等知识可知,由于冰岛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地带,是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多火山。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是极好的天然肥料,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农作物生长;火山喷发产生的硫黄是有用的矿物;利用火山喷发形成的天池等可以发展旅游业,火山也是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方式之一,所以还可以用于科研考察等。
(3)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边界,即消亡边界,未来地中海面积逐渐减少。大西洋处于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欧亚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板块处于不断张裂中,所以大西洋面积会不断扩大。
19.(23·24上·月考)阅读夏威夷群岛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夏威夷火山岛链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造成的。下左图为夏威夷群岛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夏威夷火山岛链形成示意图。
(1)据图简述夏威夷火山岛链形成的过程。
材料二 下图为火奴鲁鲁和怀厄莱阿莱两地降水量图。
(2)说出与火奴鲁鲁相比,怀厄莱阿莱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夏威夷群岛由8个主要岛屿,124个小岛,以及环绕在各岛附近的礁岩、尖塔组成。
(3)简述夏威夷群岛物种丰富的原因。
【答案】(1)火山喷发,岩浆冷凝形成岛屿;太平洋板块向西北方向移动,火山喷发停止;新移动到“热点”上的太平洋板块被融熔,岩浆再次喷出,形成新的岛屿,岛屿之间构成群岛链。
(2)年降水量多,季节变化小;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3)地处低纬度地区,热量条件好;四周环海,降水较丰富;相对高差大,垂直差异显著;区域跨度大(绵延较长),物种丰富;火山灰多,土壤肥沃,植物易生长;远离大陆,物种受外界影响小。
【详解】(1)题意表明,夏威夷火山岛链形成的过程应依据材料一信息和图中信息进行叙述。材料信息表明,夏威夷火山岛链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造成的。首先在喷发岩浆的“热点”,火山喷发,岩浆遇海水冷凝形成岛屿,并随着太平洋板块向西北方向移动,并逐渐移出“热点”,火山喷发停止;新移动到“热点”上的太平洋板块被融熔,岩浆再次喷出冷凝,形成新的岛,依此类推,逐渐形成西北—东南走向分布的群岛链。
(2)与火奴鲁鲁相比,怀厄莱阿莱的降水特点应根据材料二信息归纳分析。图中显示,火奴鲁鲁降水较小,且季节变化较大,而怀厄莱阿莱年降水量非常丰富多,且季节变化小;从图中可知,当地位于低纬度信风带,盛行东北信风,火奴鲁鲁位于山岭的背风一侧,为东北信风的背风坡,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而怀厄莱阿莱位于山岭东侧,为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且信风稳定,使得降水量季节变化较小。
(3)夏威夷群岛地处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热量条件好;岛屿位于太平洋中,四周环海,蒸发旺盛,降水较丰富;夏威夷岛最高山超过4000米,相对高差较大,气温降水垂直差异显著;夏威夷群岛区域跨度大,群岛东南-西北绵延较长,物种丰富;多火山,火山喷发较多,火山灰多,土壤肥沃,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此处几乎位于太平洋中部,远离大陆,物种受外界影响小,延续性好,水热条件好,生长条件优越,垂直差异显著,物种丰富。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洛热坑气热泉群位于横断山脉北段金沙江支流曲戈河河谷地带,地处金沙江断裂与甘孜—理塘断裂的交汇处,紧邻318国道。沿河谷两岸大致长1.5千米、宽约300米的范围内,集中了150余口气泉和热泉,但温泉水温差异较大。绝大部分是60℃以上的高温热泉及高于当地沸点的过热水泉和蒸汽泉。下图为茶洛热坑气热泉群的位置及地质剖面示意图。
(1)与乙地相比,判断甲地温泉水温的高低,并从岩性及地形角度分析原因。
(2)指出图中花岗岩、石灰岩、卵石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1)甲处水温更低。甲处卵石层孔隙大,石灰岩透水性好,地表冷水易下渗,导致该处温泉水温偏低;甲处坡度较缓,地表水滞留时间长,地表冷水下渗多,导致该处温泉水温偏低。
(2)顺序:石灰岩、花岗岩、卵石层。
理由:花岗岩侵入石灰岩,故花岗岩较石灰岩形成晚;卵石层覆盖在石灰岩和花岗岩之上,且花岗岩未侵入卵石层,故卵石层形成较石灰岩和花岗岩晚。
【详解】(1)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甲区域表层岩石主要有卵石层组成,由于卵石层的孔隙较大,地表水易下渗。同时,位于卵石层下是石灰岩层,石灰岩透水性好,容易将水渗漏到地下形成地下径流,随着冷却的地下径流不断渗入到温泉水中,导致温泉水温下降;根据图示坡度可知,甲区域坡度较缓,地表径流的流速较慢,地表水滞留时间长,地表水下渗的多,导致此处温泉水温较低。
(2)由图示岩层信息可知,花岗岩侵入石灰岩,可判断先有石灰岩层,再花岗岩侵入其中,故花岗岩形成时间比石灰岩晚。卵石层覆盖在石灰岩之上,根据越晚形成的岩石在上面知识点,可判断卵石层形成时间较石灰岩晚;卵石层覆盖在花岗岩之上,且花岗岩未侵入卵石层,可知卵石层形成较花岗岩晚,由此可知,形成由先到后的顺序为石灰岩、花岗岩、卵石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微专题 湖泊(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微专题湖泊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微专题湖泊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微专题 沙丘的形成原因分析(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微专题沙丘的形成原因分析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微专题沙丘的形成原因分析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微专题 月相与潮汐(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微专题月相与潮汐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练习微专题月相与潮汐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