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静谧的夜晚,月光流转,竹影渐渐与地上的车位线相分离,显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河边流tǎng ① 的河水,在月光下泛着银色的光晕,十分耀眼;远处,人声dǐng ② 沸的街道,灯火通明,美不胜收。
夜市上,商贩们热情地招呼着游客,人们见异思迁的挑选着自己心仪的物品,吃着美味小吃……这样的夜晚给城市增添了几分烟火的气息,但又比白天美得更chún cuì ③ 。
1.(3分)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在下列横线处写词语。① ② ③
2.(2分)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谧 B.流转 C.美不胜收 D.见异思迁
3.(7分)七年级某班准备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古人关于朋友的称呼有很多,如打破年龄、辈分差异而结成的朋友叫 ① ,看上去平淡如水却重道义的朋友叫② 。(2分)
A 。竹马之交 B.忘年之交 C.君子之交 D.布衣之交
(2)【活动二】你制作了一个书签想要送给好朋友小语,请你在横线处仿写一句话,完成赠语。(2分)朋友是一本书,一本让你一生都读不完的书:朋友是一个港湾,一个可以让你的心灵休息的港湾; , 。
(3)【 活动三】在“讨论怎样交友”这一环节中,大家对“网上交友的利与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赞成网上交友,有人反对网上交友,双方各执一词。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借助下面的调查进行分析,请写出你的结论,不超过20字。(总人数:50)(3分)
4.(8分)古诗默写。诗言志,歌咏言。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常借各种意象来营造意境,抒发情感。
曹操在《观沧海》中,通过“① ,②”来刻画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景象;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运用“③,④”来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通过“⑤,⑥”两句诗点明主旨,道出了漂泊天涯的游子内心的思乡之悲;
《江南逢李龟年》中,杜甫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通过“⑦,⑧”表达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之情。
二、阅读(共50分)
(一)(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夏老师的情义
①至今我仍记得夏老师第一次进教室的时候,满教室飞翔的纸飞机与笑闹声都停了下来,整个教室刹那间就变得鸦雀无声。他静静地立在教室的前门口,以一种“我就知道你们会很吃惊”的表情在微笑。
②他是个中等个头的中年男子,大眼睛、高鼻梁,气质甚是明朗。只是,他没有左小腿。他拄着单拐,木拐杖在左膝位置有个横向的支托,让他截肢后的左腿能安安稳稳放在上面。
③他的第一句话就把大家逗乐了:“别的班主任都能像侦察兵一样悄悄潜入,看自己班上的孩子。我是不行的,50米之外,你们就会知道那是我,我的脚步会很隆重……”大家笑了起来,夏老师的话一下子破除了我们的忐忑。
④夏老师不是一个世俗意义上有强烈胜负心的教师。我们班的数学平均分,比别的班高还是低,他从来没有提过。他看重的,是班里的孩子是否有生活自理能力,是否有纯真的笑容。
⑤学校组织秋游,别班的老师在耳提面命“要注意安全,要仔细观察,想着回去如何写作文”,夏老师却带着我们野炊。从辨明风向、堆石砌灶开始,他教我们如何一步步在野外烤肉串和煮饺子。同学们带来了饺子馅和饺子皮,夏老师带来了两个巨大的竹匾。他将拐杖横过来,席地而坐,开始包饺子。他包的饺子一个个胖鼓鼓,神气活现地站着,而我们学着包的饺子,都扁塌塌地卧着。夏老师一锅又一锅地下饺子,先给那些拾柴禾、拎泉水的孩子盛上,他最后吃的,是我们包的那些塌扁的、化在锅里的面片汤。但夏老师毫无怨言,吃得很香:“我第一次包饺子,水平与你们差不多。谁的手艺不是从无到有?”
⑥我们学校位于南京明城墙的脚下,风景优美但条件有限,没有除草机,每年暑假一过,操场上的草长得有半人高。于是,开学后的第一次包干劳动,就是在操场上拔草。夏老师拉着拐与我们一起拔,还准备了好几副粗线手套分发给大家。这是一桩苦活,与养尊处优的假日相比,尤其让人腰酸背痛,叫苦不迭。大家正喘着粗气,叫嚷着又被草丛里的蚊子叮咬了,胡乱拭去额头上的汗水时,忽然听到夏老师喊了一声:“看,晚霞!休息一刻钟,我们吹吹风,抬头欣赏一下。”这一刻钟里,西边的晚霞瞬息万变,像是在变幻光影的魔术。夏老师拄着拐杖,深情地说:“很多年以后,同学们,你们会忘了学校里学到的大部分知识,可是,你们会记得今天,记得手上磨出的血泡,记得拔出来的草被晒干的香味,记得咱们一起看晚霞的这一刻。生活不仅有苦恼,有磨砺,也有幸福的奖赏。千万别错过了这些奖赏。”
⑦夏老师坦白告诉我们他当年找工作的坎坷。试讲后,这位缺失半条腿的师范大学毕业生,令许多学校的领导左右为难。最后,是我们学校的老校长一锤定音。老校长说:“录用他,不是同情他,而是他值得这份尊敬。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苦恼:长得胖,长得瘦,长得矮,脸上有痘痘,变声比人家慢,学习成绩不稳定……可是,如果他们每天看到小夏老师生活的样子,能笔直地成长,这比讲多少大道理都管用!”⑧夏老师满怀感激地追忆这一切。他记得老校长千方百计省出经费,在他入职前将教学楼通往宿舍楼的碎石小径,改铺成平整的青砖路,并给他定制了一副底部包着牛皮的单拐。⑨夏老师带着我们学习、野炊、欣赏灿烂的晚霞,感受少年的忧伤与幸福。他说:“我只是将老校长给我的信任和爱,传递给你们。希望你们长大后,也能把这份信任和爱,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作者:明前茶摘自《品读》有删改)
5.(4分)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按照文章顺序,依次概括文章写了夏老师与同学们相处的哪几件事。
①夏老师拄着双拐进教室,面对学生的玩闹,他幽默逗乐同学们;
② ;
③
④夏老师追忆找工作往事,让学生明白情义的重要。
6.(4分)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他包的饺子一个个胖鼓鼓,神气活现地站着,而我们学着包的饺子,都扁塌塌地卧着。
7.(4分)文章⑦⑧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8.(4分)与一些世俗意义上的老师相比,“我们”为什么更喜欢夏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二)(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③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④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⑤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⑥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⑦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⑧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⑨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⑩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⑪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选自《语文周报》读写版2013年第35期)
9.(4分)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10.(4分)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⑨段画线句“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这句话。
11.(3分)文章第⑥—⑦段有什么作用?
12.(4分)文章第②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分点表述。
(三)文言文阅读(共11分)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乙】
先生①曰:“诸公近见时少疑问,何也?人不用功,莫不自以为已知为学,只循而行之是矣。殊不知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便又有一层。着实用功,便见道②无终穷,愈探愈深,必使精白无一毫不彻方可。圣人道本无穷尽,问难愈多,则精微愈显。圣人之言本自周遍,但有问难的人,胸中窒碍③,圣人被他一难,发挥得愈加精神。若颜子闻一知十,胸中了然,如何得问难?”
【丙】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刘开
【注释】①先生:指王阳明。②道:学说。③窒碍:阻碍。
13.(3分)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4.(2分)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5.(2分)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一谈“学”与“思”的关系。
16.(4分)你的朋友小智在最近一次考试中成绩不太理想,他想让你给他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请你结合以上三篇选文,给他一些诚恳的建议吧。
(四)诗歌鉴赏(共4分)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7.(2分)本首诗的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18.(2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妙在何处?
(五)整本书阅读(共4分)
19.有人评价:“《朝花夕拾》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追忆往昔,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审视过去。”请参照示例的形式,从供选篇目中任选一篇,结合文章内容写下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供选篇目:《五猖会》《狗·猫·鼠》示例:
《琐记》一文中,作者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回忆了衍太太对孩子们的种种“好”,如鼓励孩子们吃冰、打旋等;另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加以审视,发现衍太太其实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心术不正的妇人
三、作文(共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岁月轻轻划过指尖,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记。 因为关于他(她)的记忆总是美丽的,芬芳的,能够温暖人心的,让你奋发向上的……
请以“我的日子里,感恩有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贴近生活,刻画人物。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④内容不得抄袭,书写工整、美观,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与答案解析
一、积累运用(共20分)(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静谧的夜晚,月光流转,竹影渐渐与地上的车位线相分离,显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河边流tǎng ① 的河水,在月光下泛着银色的光晕,十分耀眼;远处,人声dǐng ② 沸的街道,灯火通明,美不胜收。夜市上,商贩们热情地招呼着游客,人们见异思迁的挑选着自己心仪的物品,吃着美味小吃……这样的夜晚给城市增添了几分烟火的气息,但又比白天美得更chún cuì ③ 。
1.(3分)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在下列横线处写词语。① ② ③
2.(2分)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谧 B.流转 C.美不胜收 D.见异思迁
【答案】1. 淌 鼎 纯粹 2.D【解析】1.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和汉字书写。(1)tǎng——淌,流淌:液体流动。(2)dǐng——鼎,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3)chún cuì——纯粹:不掺杂别的成分。
2.考查词语的运用。A.静谧:安静。此处形容夜晚安静,使用正确。B.流转:流动转移,不固定在一个地方。此处形容河水流动转移,使用正确。C.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此处形容街道灯火通明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使用正确。D.见异思迁: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此处用来形容游客随意挑选自己心仪的物品,使用不当。故选D。
3.(7分)七年级某班准备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古人关于朋友的称呼有很多,如打破年龄、辈分差异而结成的朋友叫 ① ,看上去平淡如水却重道义的朋友叫② 。(2分)
A 。竹马之交 B.忘年之交 C.君子之交 D.布衣之交
(2)【活动二】你制作了一个书签想要送给好朋友小语,请你在横线处仿写一句话,完成赠语。(2分)朋友是一本书,一本让你一生都读不完的书:朋友是一个港湾,一个可以让你的心灵休息的港湾; , 。
(3)【 活动三】在“讨论怎样交友”这一环节中,大家对“网上交友的利与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赞成网上交友,有人反对网上交友,双方各执一词。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借助下面的调查进行分析,请写出你的结论,不超过20字。(总人数:50)(3分)
【答案】(1) B C(2) 示例:朋友是一棵大树 一棵可以为你遮风挡雨的大树(3)示例:网络交友不安全,谨防上当受骗。
【解析】(1)考查相关文化常识。A.竹马之交 :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B.忘年之交 :指忘掉年纪的差别成为朋友,多指年龄岁数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C.君子之交: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D.布衣之交:指显贵者与没有官职、地位低贱的人相交往。也指贫贱百姓间的交往。故两空分别选BC。
(2)考查句子的仿写。可参照“朋友是一本书,一本让你一生都读不完的书”这一句式,阐述自己对“朋友”的理解。示例:朋友是一而镜子,一面你能看到自己不足的镜子。
(3)考查观点的阐述。可根据图表,以“支持网上交友”或“反对网上交友”这主要观点展开阐述。注意不超过20字。示例:了解网友真实身分,慎重做好网上交友。
4.(8分)古诗默写。诗言志,歌咏言。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常借各种意象来营造意境,抒发情感。
曹操在《观沧海》中,通过“① ,②”来刻画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景象;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运用“③,④”来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通过“⑤,⑥”两句诗点明主旨,道出了漂泊天涯的游子内心的思乡之悲;
《江南逢李龟年》中,杜甫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通过“⑦,⑧”表达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之情。
【答案】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解析】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的“澹、竦峙、残夜、夕阳、天涯、岐王、度”等字词容易写错。二、阅读(共50分)
(一)(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夏老师的情义
①至今我仍记得夏老师第一次进教室的时候,满教室飞翔的纸飞机与笑闹声都停了下来,整个教室刹那间就变得鸦雀无声。他静静地立在教室的前门口,以一种“我就知道你们会很吃惊”的表情在微笑。
②他是个中等个头的中年男子,大眼睛、高鼻梁,气质甚是明朗。只是,他没有左小腿。他拄着单拐,木拐杖在左膝位置有个横向的支托,让他截肢后的左腿能安安稳稳放在上面。
③他的第一句话就把大家逗乐了:“别的班主任都能像侦察兵一样悄悄潜入,看自己班上的孩子。我是不行的,50米之外,你们就会知道那是我,我的脚步会很隆重……”大家笑了起来,夏老师的话一下子破除了我们的忐忑。
④夏老师不是一个世俗意义上有强烈胜负心的教师。我们班的数学平均分,比别的班高还是低,他从来没有提过。他看重的,是班里的孩子是否有生活自理能力,是否有纯真的笑容。
⑤学校组织秋游,别班的老师在耳提面命“要注意安全,要仔细观察,想着回去如何写作文”,夏老师却带着我们野炊。从辨明风向、堆石砌灶开始,他教我们如何一步步在野外烤肉串和煮饺子。同学们带来了饺子馅和饺子皮,夏老师带来了两个巨大的竹匾。他将拐杖横过来,席地而坐,开始包饺子。他包的饺子一个个胖鼓鼓,神气活现地站着,而我们学着包的饺子,都扁塌塌地卧着。夏老师一锅又一锅地下饺子,先给那些拾柴禾、拎泉水的孩子盛上,他最后吃的,是我们包的那些塌扁的、化在锅里的面片汤。但夏老师毫无怨言,吃得很香:“我第一次包饺子,水平与你们差不多。谁的手艺不是从无到有?”
⑥我们学校位于南京明城墙的脚下,风景优美但条件有限,没有除草机,每年暑假一过,操场上的草长得有半人高。于是,开学后的第一次包干劳动,就是在操场上拔草。夏老师拉着拐与我们一起拔,还准备了好几副粗线手套分发给大家。这是一桩苦活,与养尊处优的假日相比,尤其让人腰酸背痛,叫苦不迭。大家正喘着粗气,叫嚷着又被草丛里的蚊子叮咬了,胡乱拭去额头上的汗水时,忽然听到夏老师喊了一声:“看,晚霞!休息一刻钟,我们吹吹风,抬头欣赏一下。”这一刻钟里,西边的晚霞瞬息万变,像是在变幻光影的魔术。夏老师拄着拐杖,深情地说:“很多年以后,同学们,你们会忘了学校里学到的大部分知识,可是,你们会记得今天,记得手上磨出的血泡,记得拔出来的草被晒干的香味,记得咱们一起看晚霞的这一刻。生活不仅有苦恼,有磨砺,也有幸福的奖赏。千万别错过了这些奖赏。”
⑦夏老师坦白告诉我们他当年找工作的坎坷。试讲后,这位缺失半条腿的师范大学毕业生,令许多学校的领导左右为难。最后,是我们学校的老校长一锤定音。老校长说:“录用他,不是同情他,而是他值得这份尊敬。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苦恼:长得胖,长得瘦,长得矮,脸上有痘痘,变声比人家慢,学习成绩不稳定……可是,如果他们每天看到小夏老师生活的样子,能笔直地成长,这比讲多少大道理都管用!”
⑧夏老师满怀感激地追忆这一切。他记得老校长千方百计省出经费,在他入职前将教学楼通往宿舍楼的碎石小径,改铺成平整的青砖路,并给他定制了一副底部包着牛皮的单拐。
⑨夏老师带着我们学习、野炊、欣赏灿烂的晚霞,感受少年的忧伤与幸福。他说:“我只是将老校长给我的信任和爱,传递给你们。希望你们长大后,也能把这份信任和爱,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作者:明前茶摘自《品读》有删改)
5.(4分)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按照文章顺序,依次概括文章写了夏老师与同学们相处的哪几件事。
①夏老师拄着双拐进教室,面对学生的玩闹,他幽默逗乐同学们;
② ;
③
④夏老师追忆找工作往事,让学生明白情义的重要。
6.(4分)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他包的饺子一个个胖鼓鼓,神气活现地站着,而我们学着包的饺子,都扁塌塌地卧着。
7.(4分)文章⑦⑧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8.(4分)与一些世俗意义上的老师相比,“我们”为什么更喜欢夏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5. 夏老师组织学生秋游,面对学生包的饺子,他积极鼓励; 夏老师带着学生劳动时,引导学生欣赏晚霞,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
6.“神气活现地站着”“都扁塌塌地卧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饺子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夏老师包的饺子和“我们”包的饺子不一样,他包的饺子更饱满、更好,表现了夏老师的能干。
7.插叙,交代了身有残疾的夏老师找工作的坎坷和当上老师的不易;表达了他对老校长的感激之情,进一步突出了夏老师的情义;为下文写夏老师想把老校长的信任和爱传递给学生们做了铺垫。
8.因为:①夏老师幽默风趣,性格乐观。第一次见面,就用风趣的话语破除了我们内心的忐忑,拉进了和我们的距离。②他眼光长远、教育有方。秋游时教我们烤肉串、包饺子,注重培养我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乐观的心态。③他言传身教,善于启发。与我们一起拔草、欣赏晚霞,教会我们如何面对困难,把生活中的磨砺变成财富。④他懂得感恩、有爱心。他把老校长对自己的信任和爱心奉献给我们,传递给我们。
(二)(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③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④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⑤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⑥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⑦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⑧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⑨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⑩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⑪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选自《语文周报》读写版2013年第35期)
9.(4分)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10.(4分)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⑨段画线句“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这句话。
11.(3分)文章第⑥—⑦段有什么作用?
12.(4分)文章第②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分点表述。
【答案】
9.以空间方位为序;河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
10.这个句子将黄昏时夕阳下的村庄比作披了锦锻,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秋天乡村黄昏的美丽,表达作者内心的喜爱以及对乡村生活的眷念之情。
11.插叙了童年时有关棉花的回忆,用联想的手法,回忆美好童年,赞美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
12.①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②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③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
(三)文言文阅读(共11分)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乙】
先生①曰:“诸公近见时少疑问,何也?人不用功,莫不自以为已知为学,只循而行之是矣。殊不知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便又有一层。着实用功,便见道②无终穷,愈探愈深,必使精白无一毫不彻方可。圣人道本无穷尽,问难愈多,则精微愈显。圣人之言本自周遍,但有问难的人,胸中窒碍③,圣人被他一难,发挥得愈加精神。若颜子闻一知十,胸中了然,如何得问难?”
【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
【注释】①先生:指王阳明。②道:学说。③窒碍:阻碍。
13.(3分)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4.(2分)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5.(2分)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一谈“学”与“思”的关系。
16.(4分)你的朋友小智在最近一次考试中成绩不太理想,他想让你给他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请你结合以上三篇选文,给他一些诚恳的建议吧。
【答案】
13.(1)遵循(2)像(3)好的方面,优点。
14.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15.“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在地学习,则终究会疑惑而一无所得。
16.示例:小智,不用太着急,找到好的学习方法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学思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多请教老师和同学,最后,要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要定期去复习,这样既能很好的复习旧的知识,又能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我相信你下次一定可以取得进步的。(①学习要定期去复习;②要学思结合;③要善于提问,多请教别人。
(四)诗歌鉴赏
(共4分)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7.(2分)本首诗的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18.(2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妙在何处?
【答案】
17.杨花和子规 作用:点明特定时令,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18.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月亮似乎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无奈,抒发了对友人因被贬而远行的忧虑、关怀之情
(五)整本书阅读(共4分)
19.有人评价:“《朝花夕拾》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追忆往昔,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审视过去。”请参照示例的形式,从供选篇目中任选一篇,结合文章内容写下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供选篇目:《五猖会》《狗·猫·鼠》示例:
《琐记》一文中,作者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回忆了衍太太对孩子们的种种“好”,如鼓励孩子们吃冰、打旋等;另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加以审视,发现衍太太其实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心术不正的妇人
【答案】
示例一:《五猖会》一文中,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写“我”儿时盼望看五猖会的急切与兴奋,以及被父亲强迫背书时的失落和苦恼;另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加以审视,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抑和摧残。
示例二:《狗·猫·鼠》一文中,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追忆童年时期“我”的小隐鼠遭受摧残的经历,交代了“我”仇视猫的原因;另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加以审视,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以及对当权者的讽刺和憎恨。
三、作文(共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岁月轻轻划过指尖,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记。 因为关于他(她)的记忆总是美丽的,芬芳的,能够温暖人心的,让你奋发向上的……
请以“我的日子里,感恩有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贴近生活,刻画人物。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④内容不得抄袭,书写工整、美观,不少于600字。
例文:
我的日子里,感恩有你收藏成长路上,因为有您,充满甜蜜;生命中有您,充满幸福。感谢您,给予我生命;感谢您,给予我爱。
感谢有您,我的妈妈,每天清晨,您总是早早起床,在我还是睡意朦胧时就能闻到菜香。和着这扑鼻而来的香味,您总是会来到我床边,不忍心地把我叫醒,然后又一个人回到餐厅,为我准备丰盛的早餐。忙碌了一天,夜晚时分,我总是和着“哗哗”流水声入睡,美梦时,疏不知,您还在为一天留下的狼藉而埋头收拾。
感谢有您,我的妈妈,您不顾工作一天后的疲倦,每天仔细地给我检查作业、讲解答题。由于有太多学习压力的我有时还不断朝您发脾气,可您仍耐心地一遍又一遍讲解直到把问题弄清楚。有时,太难的题连您也不懂,您会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解题思路。就是您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学习要耐心、学习要细心、学习要用心。
感谢有您,我的妈妈,您为了让我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放弃了老家安稳的、令人羡慕的工作陪我来到了厦门。回忆儿时的我总是不争气,不懂事,时常惹您生气。而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您总是陪伴着我,呵护着我,生怕我有半丁点的伤害。您的爱在我的生命里穿梭,源源不断。她让我成长,让我懂事,她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铭刻内心最深处的——妈妈的爱。
亲爱的妈妈,我要感谢您的太多太多!我要感恩您,我想报答您,但我还小,我知道我要用我最诚实的心,好好学做人;用最赤诚的心,认真学做事;用最快乐的心,努力学习,健康成长。争取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您。有朝一日,我长大了您年迈了,我会陪您身边,就象您照顾我一样来回报您,感谢您,我的妈妈!
【解析】考查命题作文。第一,审题立意:题目中“我的日子里”是作为一个状语部分,表明自己的成长、学习的一个时间段,而不是一个时间点。题目的中心语是“感恩”,是感谢别人给予自己的恩惠、帮助。“有你”是指你在我的人生成长、经历的某一个阶段始终陪伴在我的身边。“你”可以理解为亲人、朋友、老师、同学、书籍、植物、动物……所以,本次作文就是写,在我的某一成长、学习阶段,始终有“你”的陪伴或者帮助,让我的人生过的更有意义,更精彩。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本次作文适合写作记叙文。第二,选材构思:写成记叙文,应讲述与感恩有关的故事。例如,在我的处于困境的日子里,感恩困境中给你力量的人,因为他增强了你的自信;在我学习顺境中,感恩你的提醒,因为这样,校正了我的学习航线,不至于骄傲自满;在初中阶段,感恩你的嘲讽,因为这磨练了我的斗志,让我走向了成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感恩批评过我的老师,因为他教会了我改正错误,朝着胜利更进一步……写作的时候,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要用心理描写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感恩的原因及意义。
调查项目
喜欢上网交友
了解网友的真实身份
见网友
有过被网友欺骗的经历
人数
35
29
5
31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只循而行之是矣
成语推断法:循规蹈矩
(2)若颜子闻一知十
课内迁移法: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3)择其善者而从之
查阅词典法: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好的方面,优点;④好处;⑤善事
调查项目
喜欢上网交友
了解网友的真实身份
见网友
有过被网友欺骗的经历
人数
35
29
5
31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只循而行之是矣
成语推断法:循规蹈矩
(2)若颜子闻一知十
课内迁移法: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3)择其善者而从之
查阅词典法: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好的方面,优点;④好处;⑤善事
相关试卷
2024年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中考二模语文卷: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中考二模语文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7,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5月练习卷:
这是一份07,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5月练习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积累 ·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