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专项练习 (2份,原卷版+解析版)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专项练习4.4 大气的水平运动(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专项练习4.4 大气的水平运动(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专项练习44大气的水平运动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专项练习44大气的水平运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2023·全国·高三假期作业)五一期间,气象学者李先生留意到山东中部城市淄博这两天是晴朗无风的天气,非常适合前往,去领悟好客山东,感受人间烟火味,品尝“烤串+饼+葱”等美食,并在到达当天查询了该市某高度的气压数据并绘制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指出①的风向( )
A.东北风B.北风C.西北风D.东南风
2.夜晚,李先生在八大局烧烤城的外围吃烤串,发现烧烤城的烟气袅袅升起,而脚下却是“凉气”浓浓,这“凉气”指的是( )
A.海风B.山风C.城市风D.夏季风
【答案】1.A 2.C
【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图中气压在500百帕左右,应为高空的气压状况,高空的风向受到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最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图中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西北指向东南),再受到向右偏的地转偏向力,风向与气压梯度力垂直,与等压线平行,为东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淄博与海有一定的距离,受到海陆风的影响小,且海风在白天盛行,A错误;淄博并不地处山区,故山风不明显,B错误;淄博城区和周围郊区之间存在温差,风由温度较低的郊区吹向温度较高的城市,形成城市风,使得脚下“凉气”浓浓,且城市中心盛行上升气流,使得烧烤城烟气袅袅升起,C正确;结合材料“淄博这两天是晴朗无风的天气”可知,该日淄博受到大范围夏季风的影响较小,D排除。故选C。
(2023·山东济宁·济宁一中统考三模)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的共同影响。我国北方某地为典型的山谷地形,受局地风影响显著。下图示意该地一气象站连续4日近地面风向和风速随时间变化。据此完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时段内,该地谷风开始出现的时间约在( )
A.日出前后B.临近日落C.午后不久D.子夜前后
4.3月8日,该气象站近地面气压场的特点是( )
A.北高南低,梯度大B.北高南低,梯度小
C.南高北低,梯度大D.南高北低,梯度小
【答案】3.C 4.A
【解析】3.在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加热炉”,空气增温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在上层从山坡流向谷地,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读图可知,图示时段内,该地谷风开始出现的时间约在午后不久,即是15时之前,都出现风速较大的南风,此时山谷气温低气压高,风从山谷吹向山顶,故选C。
4.读图可知,3月8日,吹风速较大的北风,说明该气象站北部气压高,南部气压低,而且风速大表明气压梯度力大,故选A。
(2023·海南·模拟预测)骆马湖位于江苏省北部,湖盆为郯庐断裂带局部凹陷洼地,原来是平均水深3~5m的浅水湖,现在骆马湖南部平均水深5m,北部平均水深30m。骆马湖风速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下图分别示意骆马湖位置及其东岸冬、夏季不同高度层平均风速的日变化特征。完成下面小题。
5.近年来,骆马湖湖水加深的原因可能是( )
A.湖床下沉B.过度采砂C.降水量增加D.湖岸上升
6.与夏季相比,冬季骆马湖风速日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A.各层风速变化明显,且白天风速高于夜间B.各层风速都增大,且夜间风速都高于白天
C.10m、70m高度处风速日变幅大D.30m、50m高度处风速日变幅小
7.影响10m高度层冬、夏季风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植被B.建筑物C.湖陆性质D.台风
【答案】5.B 6.C 7.A
【解析】5.随着经济发展,建筑业快速发展,所需砂石量大,在骆马湖过度采砂,导致骆马湖湖水加深,B正确;地壳、降水在短期内变化小,排除ACD。故选B。
6.依据图示信息可知,与夏季相比,冬季各层风速变化较为明显,但只有10m高度处,白天风速大于夜间;各层风速都有增大趋势,但在10m高度处,夜间风速小于白天;由图可知,各层平均风速日变幅均扩大,C正确,排除ABD。故选C。
7.依据图示信息可知,骆马湖地区10m高度层上平均风速在夏季较弱而在冬季稍强,该地区地处苏北,是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夏季地表植被繁盛,对风力的阻挡作用较大,A正确;建筑物具有永久性,季节变化较小,排除B;冬夏季均受湖陆性质的影响,差异不大,排除C;冬季台风少,对风力的影响少,排除D。故选A。
(2023·全国·校联考二模)南极内陆地面辐射冷却产生的近表层冷空气,在重力作用下沿高原斜坡加速向下坡向流动,从而形成下降风,其分布形态决定了南极大陆近表层风场的主要特征。下图为南极当地时间某年1月18日23时我国中山站及其周边地区表层风场图(图中五角星表示中山站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我国南极中山站1月份晴天时近地面盛行的下降风主要以( )
A.偏北风为主B.偏东风为主C.偏南风为主D.偏西风为主
9.我国南极中山站1月份晴天时近地面下降风最大风速大约出现在( )
A.日出时B.正午时C.日落时D.午夜时
10.推测我国南极中山站可能位于( )
A.谷地南坡B.谷地北坡C.谷地东坡D.谷地西坡
【答案】8.B 9.D 10.C
【解析】8.读图可知,近表层冷空气从高处流向中山站及其周边地区时,一方面垂直于地形等高线,另一方面又受南半球向左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向左偏转,同时还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风向最终表现为东风或偏东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1月份(中山站夏季)晴天时,中山站昼长夜短,甚至出现极昼。中山站的下降风一般在傍晚太阳高度较小时开始出现,风速在午夜(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小时)达到极值,在次日正午之前逐渐减弱,风速有显著的日循环特征。午夜太阳高度最小,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少,近表层气温较低,空气密度较大,下降风风速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读图可知,我国中山站位于开口大致向北的海湾内,为一谷地,中山站的西部风向以西南风为主,中山站所在地的风向以东南风为主,两风向的交汇处位于中山站西部地势较低的海湾,根据下降风的风向可判断出我国中山站应位于海湾谷地的东坡,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3·辽宁·校联考三模)某年5月2日08时至4日20时某一气旋系统经过东北,影响到长春(43°53'N,125°21'E)、沈阳(41°48'N,123°25'E)等城市,下图示意该时间段沈阳气象站和长春气象站逐小时降水及气压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天气系统移动方向是( )
A.西南B.东南C.东北D.西北
12.该天气系统控制期间,与沈阳相比,长春( )
A.降水历时长B.降水强度大C.降水量多D.气温较高
13.5月3日9时,长春和沈阳的风向分别为( )
A.西北、东南B.东南、西北C.西南、东北D.东北、西南
【答案】11.C 12.A 13.D
【解析】11.由图中信息知,随时间推移,气压低时降水量较多,且图中信息显示沈阳比长春先受低压控制,故该天气系统由沈阳移向长春,移动方向是向东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由图中1h降水量大小、降水历时可知,长春降水强度小,降水量少,而降水历时长;长春比沈阳纬度高,气温应较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5月3日9时,低压中心应该位于沈阳与长春之间,即沈阳与长春分别位于低压中心西南和东北部,故沈阳盛行西南风,长春盛行东北风。D正确,故选D。
(2023·河北·校联考模拟预测)气象上通常用气球把探空仪器带到高空进行温度、大气压力、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测量。下图示意我国华北某高空气象站,某年11月份释放的探空气球,从近地面上升至万米高空的漂移数据(图中坐标表示水平方位,每两个点位间的观测间隔时间相等)。完成下面小题。
14.此次探空气球升空过程中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
15.水平气压梯度力平均值最大的区间在( )
A.2.01—3.82KmB.3.82—6KmC.6—8.03KmD.8.03—9.76Km
【答案】14.C 15.B
【解析】14.从探空气球从近地面上升至万米高空的漂移数据可以看出,气球一直在向东北移动,故吹西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水平气压梯度力平均值最大,即风力最大,故气球相同时间位移更远,3.82—6km间隔最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3·江苏·模拟预测)我国华北某山坡坡顶与坡谷海拔分别约为2200m和900m,山谷风显著。图为“某年冬季该山坡不同海拔气象站点山谷风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冬季该地谷风出现的主要时段为( )
A.日出后至日落前B.中午前至日落前
C.日落后至日出前D.日落后至中午前
17.该山坡的朝向最接近( )
A.南B.西C.东D.北
18.各站点谷风风向有一定的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微地形分布B.地转偏向力C.谷岭间温差D.植被覆盖率
【答案】16.B 17.A 18.A
【解析】1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谷地区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因此CD错误;结合不同海拔测点中风向的转变,白天10点左右风向发生转变,吹偏南风为谷风,18点左右风向又发生转变,吹偏北风为山风,由此可知,冬季该地谷风出现日出后至日落前,B正确,A错。故选B。
17.由图可知,该山坡总体上白天的谷风以偏南风为,夜晚的山风为偏北风为主,且海拔928m处谷风(偏南风)强烈,山风(偏北风)较弱,故该山坡朝向南面,因此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8.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在不同海拔高度测点风力大小不同,风向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原因在于不同海拔地区存在着局部地形差异,影响局部风向的转变,A正确;同一山地地转偏向力对风向影响差别较小,排除B;谷岭间温差大小影响风力大小,对风向影响不大,排除C;植被覆盖率影响温差以及摩擦力,对风向影响较小,排除D。故选A。
(2023·浙江湖州·浙江省长兴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如图是某区域近地面风的形成过程,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虚线代表等压线,数值a>b>c>d>e。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风速最大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0.如果实际风速④<③,则推测该区域东部最可能( )
A.地形平坦开阔B.湖泊湿地广布C.建筑高大密集D.植被低矮稀疏
【答案】19.D 20.C
【解析】19.风的形成是风速从小变大、风向最终稳定的过程。①处是风形成初期,风速最小,从①到④风速渐大,④处风速最大,故选D。
20.按照一般风的形成过程,风速④>③。如果实际④处风速小于③处,则说明③④之间有某种影响因素降低了风速,如地形、建筑物、植被等阻挡作用,建筑物高大密集会增大阻力,降低风速,C正确;地形平坦开阔和植被低矮稀疏都不会导致风速降低,AD错误;湖泊湿地广布对于风速影响较小,B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
21.(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湖湖面海拔为4718m,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最大的内陆湖,也是西藏最大的咸水湖。湖区周边风力较大,且风向变化明显。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些年来纳木错的湖泊面积呈减小趋势。下列左图示意纳木错及周边a、b、c、d四个气象站的地理位置,右图示意某气象站测得的6月风向分布频率。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纳木错成为咸水湖的原因。
(2)依据风向分布频率判断右图所在的气象站点,并说明理由。
(3)分析近年来纳木错湖泊面积的变化对该地湖陆风的影响。
【答案】(1)纳木错为内陆湖,四周地表径流挟带盐分流入湖泊中,但湖泊没有河流流出代谢盐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少雨,加剧湖水蒸发,促使湖泊中的盐分不断积累。
(2)气象站点:a。理由:在湖陆热力环流中,白天吹湖风,夜晚吹陆风;该气象站白天吹的湖风主要为西北风,夜晚吹的陆风主要为东南风,只有a气象站点符合。
(3)随着近年来纳木错面积的缩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变小,使得湖陆温差变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导致白天湖风变小,夜晚陆风也变小。
【分析】本题以青藏高原上纳木错湖区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为背景,考查水循环的过程、热力环流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地图和所学知识可知,纳木错南边和东边有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北边和西边地势也较高,形成了一个封闭性较好的内流区域,地表径流从地面携带盐分入湖;纳木错为封闭型内流湖泊,无湖水外泄,不利于水体盐分代谢;河流补给为山地降水与冰雪融水,补给量小,入湖淡水稀释作用弱;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湖区降水较少,光照强烈,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风力强盛,水分蒸发量大,盐度不断积累升高,纳木错逐渐成为咸水湖。
(2)结合风向分布频率图,可以看出当地湖陆风现象明显,在湖陆热力环流中,白天湖泊温度低、气压高,吹湖风;夜晚反之,吹陆风。该气象站白天吹的湖风主要为西北风,夜晚吹的陆风主要为东南风,说明气象站在湖的东南岸,只有a气象站点符合。
(3)根据材料可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些年来纳木错的湖泊面积呈减小趋势,风力大小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差值影响,水平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水平气压差越小风力越小,纳木错面积的缩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变小,使得湖陆温差变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导致白天湖风变小,夜晚陆风也变小。
22.(2023·广东·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降风是指空气受重力作用形成的下坡气流。南极洲气候具有酷寒、干燥和烈风的特点。下降风在南极大陆广泛分布,在南半球大气环流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南半球高纬地区气候系统中的关键因子之一。南极大陆下降风常常在某些区域的沿岸附近稳定出现,其中普里兹湾沿岸下降风明显。下图为南极大陆等高线分布图
(1)分析南极大陆下降风的形成机制。
(2)晴朗的夜间普里兹湾沿岸往往形成强劲的偏东风,简述其形成过程。
(3)分析下降风对中山站气候特点的影响。
【答案】(1)南极大陆纬度高,冰盖面积大、冰层厚(海拔高),地形以高原为主,中间高,四周低,斜坡多;内陆雪面温度低,空气受低地面辐射冷却影响收缩变重,密度增大;冰面阻力小,冷空气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流动而形成下降风。
(2)在晴朗的夜间冰面辐射冷却强,下降风明显;普里兹湾南侧海拔高,沿岸地形陡峭在水平气压梯度力、重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风速不断增加并向左偏转,形成强劲的偏东风。
(3)加剧烈风的特点:该地受极地东风影响风力大,该地下降风风速大,与极地东风方向一致,两种风重叠,加剧了烈风的气候特点。加剧了干燥的特点;该地下降风显著,从内陆高原来的寒冷气流,容易形成逆温,抑制降水,加剧了干燥的气候特点。
【分析】本题以南极大陆为试题背景,涉及了风、气候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详解】(1)读“南极大陆等高线分布图”,根据材料“下降风是指空气受重力作用形成的下坡气流”,结合所学可知,南极大陆纬度高,气温低,冰盖面积大、冰层厚。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导致内陆雪面温度低,空气受低地面辐射冷却影响收缩下沉,密度增大。南极大陆海拔高,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斜坡多,内陆至沿海坡度明显;冰面阻力小,冷空气较重,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流动而形成下降风。
(2)结合上题分析,在晴朗的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冰面辐射冷却强,下降风明显;读“南极大陆等高线分布图”可知,普里兹湾南侧海拔高,等高线密集,沿岸地形陡峭,坡度大,空气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流动快;冰面、海面摩擦力小,南半球的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转,因此在水平气压梯度力、重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风速不断增加并向左偏转,形成强劲的偏东风。
(3)根据材料“南极洲气候具有酷寒、干燥和烈风的特点。下降风在南极大陆广泛分布,在南半球大气环流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南半球高纬地区气候系统中的关键因子之一”可知,下降风加剧烈风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该地受极地东风影响,风力大,加上该地下降风风速大,与极地东风方向一致,两种风重叠,风力强劲,加剧了烈风的气候特点。根据材料“下降风是指空气受重力作用形成的下坡气流”,结合所学可知,该地下降风显著,下降风来自内陆,所携水汽少;下降风把内陆高原来的寒冷气流带至纬度较低的中山站附近,容易形成逆温,影响空气对流,抑制降水,加剧了干燥的气候特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专项练习5.4 海水的运动(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专项练习54海水的运动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专项练习54海水的运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专项练习4.2 大气的受热过程(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专项练习42大气的受热过程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专项练习42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专项练习4.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专项练习4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专项练习4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