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zhuī sù wéi mù lià wàng
【答案】追溯 帷幕 瞭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追溯:意思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帷幕: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大块布、绸、丝绒等。
瞭望:从高处或远处望去。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持续不断的校园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大幅提高。
B. 能否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
C. 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上,几个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让与会人员为之动容。
D. 2020年,嫦娥五号登陆月球正面,并携带月球土壤样品成功返回地球,实现了我国航天史上多个“首次”,为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做出贡献。
【答案】D
【解析】
【详解】A.成分残缺,缺主语,将“通过”或“使”,删去其中一个;
B.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
C.表意不明,“几个单位先进人物”是“几个单位”还是“单位的几个先进人物”,可改为“单位的几个先进人物”;
故选D。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B.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写得汪洋恣肆,慷慨激昂,大量运用修辞手法、长短句,让充满激情的语言相互碰撞,展现出安塞腰鼓的力量之美。
C. 《核舟记》是一篇说明文,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介绍了核舟,生动再现了“大苏泛赤壁”的场景,令人赞叹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D. 演讲稿语言要富有感染力,尽可能体现口语化、大众化的特点,尽量避免使用听众不熟悉的文言、方言或生僻词语,多用短句,少用结构复杂的长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C.《核舟记》先整体介绍船,然后介绍船舱,即中间部分,之后是船头,再后是船尾,最后是船背;C错误,故选C。
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
4. 城南初中拟举行“绿色低碳生活”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撰写宣传语】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字数不超过20个字)
(2)【争做文明人】绿色低碳生活,我们应该怎么做?请你写出两条可行的建议。
建议一:
建议二:
【答案】(1)示例:环境你我他,绿色靠大家;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温室效应我不要,低碳生活我拥抱
(2)示例:少用纸巾,重拾手帕;少用一次性纸杯;循环用水;多步行少开车;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注意围绕“绿色低碳生活”主题拟写,同时语言表达尽可能简洁流畅。
示例一:快乐幸福你我他,低碳生活靠大家
示例二:绿色关系你我他,成果取得靠大家
示例三:低碳生活我倡导,绿色家园我为先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建议类用语,注意围绕题干“绿色低碳生活”,写出“我们”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
示例一: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且选择环保面料;少量衣服用手洗。
示例二:纸张双面打印,减少一次性塑料袋使用;践行光盘行动。
5. 世间没有随随便便地成功。阅读下面的文字,探究傅聪成为一代德才兼备钢琴大师的原因。
①二月十九日:石蜡油【注】一整瓶,平时少用些力气,靠搽油补救也不是办法。
②八月十六日晚:总而言之,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
③十一月二十三日夜:音乐主要是用你的脑子,把你蒙蒙眬眬的感情分辨清楚,弄明白你的感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等到你弄明白了,你的境界十分明确了,然后你的技巧自会跟踪而来的。
(选自《傅雷家书》)
【注】石蜡油:傅聪每天苦练钢琴,石蜡油用于缓解手指开裂。
【答案】傅聪勤奋刻苦练琴;父亲对他的艺术指导和鼓励;父亲对他做人礼节方面的教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阅读探究。
结合①“二月十九日:石蜡油一整瓶,平时少用些力气,靠搽油补救也不是办法”可知,傳聪练琴十分勤奋刻苦,这是他成为成为一代德才兼备钢琴大师的原因;
结合②“八月十六日晚:总而言之,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这是傳雷对儿子傳聪进行做人礼节方面的教育,这也是傳聪成为成为一代德才兼备钢琴大师的原因;
结合③“十一月二十三日夜:音乐主要是用你的脑子,把你蒙蒙眬眬的感情分辨清楚,弄明白你的感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等到你弄明白了,你的境界十分明确了,然后你的技巧自会跟踪而来的”可知,这是傳雷在对儿子傳聪进行艺术指导与鼓励,这也是傳聪成为成为一代德才兼备钢琴大师的原因。
6. 用课文原句的填空。
①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②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③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蒹葭》)
④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⑤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⑥《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洞庭湖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
【答案】 ①.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②. 窈窕淑女 ③. 白露未晞 ④. 青青子佩 ⑤. 芳草鲜美 ⑥. 落英缤纷 ⑦. 气蒸云梦泽 ⑧. 波撼岳阳城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窈窕、晞、撼。
二、阅读与理解(54分)
(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宇文六
(唐•常建)
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
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
7. 《送宇文六》一诗中,“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两句有何作用?
8.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感情基调不同,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7. 诗句描绘了江北春景的美丽,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下文的浓浓离别愁绪(或“为下文的离别愁情做铺垫”)。
8. ①王勃诗的感情基调是积极的,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看出诗人乐观豁达的内心,他认为友谊不受时空的限制,这也一改送别诗的悲苦缠绵之态;②常建诗的感情基调是伤感的,“愁杀江南离别情”直接抒发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愁苦悲伤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作用。首先了解诗句“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大意为“鲜花似锦映垂杨,汉水澄澈碧波漾;春风微微林中吹,一花轻盈吐芬芳”,描写了汉水两岸的美好景色,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但实际上,诗人在看到这样的景色之后,想到的却是下文说到的“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这样一种离别之情,所以可以看出,这里应该是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为了更加突出后文诗人的愁苦之深。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两首诗歌的比较阅读。王勃的诗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的是朋友无论身处何方都会是那个知心的朋友,从这里看出来王勃的乐观向上,在他看来,离开朋友没有什么,因为他们即使距离里很远,但是只要情意在,还是像在身边一样;由诗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更能表现出王勃的积极乐观,他在诗的最后,安慰自己的朋友没有必要因为离别而哭哭啼啼的,所以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能够体会到王勃的诗歌是那个积极乐观的感情基调;常建的诗句“愁杀江南离别情”直抒胸臆地表达出其中的愁苦和郁闷之情,所以该诗的情感基调应该是伤感抑郁的。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青碧溪记
①溪在点苍山①马龙峰之南。正德庚辰,予尝游焉。嘉靖辛丑,郡守杨公邛崃②招予复至溪上。丙辰,又同郡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
②源出山下石涧,涌沸③为潭观、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
③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更互传杯,不觉尽醉。右崖有“禹穴”二字,杨公所刻。出潭东行,见石上流泉,渐靡④成渠,最滑不可着足,有轻蹑者,辄失脚落。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予每至溪上,穀纹⑤壁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④缘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
(文/明·李元阳)
【注】①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②杨公邛崃:杨仲琼,大理知府,四川邛崃人。③沸:泉水涌出的样子。④靡:冲荡。⑤毅纹:绉纱的纹路。常比喻水的波纹。
9.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郡 守 杨 公 邛 崃 招 予 复 至 溪 上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深穷其源( ) (2)深丈许( )
(3)缘溪而出( ) (4)因地赋形( )
11.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
12. 【甲】文写李元阳多次游青碧溪“屡月不能忘”,【乙】文写柳宗元游小石潭“不可久居”。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分别说出其中的原因。
【甲】
予每至溪上,縠纹壁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不能忘。
【乙】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答案】9. 郡守杨公邛崃∕招予∕复至溪上
10. ①. 走到尽头 ②. 表约数,左右 ③. 沿着 ④. 凭借
11. 潭水三面的石崖,干净得像擦拭了一样,一点灰尘也没有。
12. 【甲】文从“印心染神”可见青碧溪美景能荡涤杂尘,使内心宁静,“屡月不能忘”表现了李元阳对青碧溪美景的喜爱与留恋;【乙】文从“凄神寒骨”可见,小石潭周围环境凄清幽邃,触发柳宗元因被贬而倍感凄凉的情绪,因此“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
郡守杨公邛崃招予复至溪上:知府杨仲琼邀请我再次去游玩。
“郡守杨公邛崃”是主语,“招予”是谓语,“复至溪上”是“予”的谓语。
故断句:郡守杨公邛崃∕招予∕复至溪上。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把握句子含义,进而准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1)深穷其源:深探青碧溪的源头。穷:走到尽头。
(2)深丈许:潭深约一丈。许:表约数,左右。
(3)缘溪而出:沿着溪水(向)外走。缘:沿着。
(4)因地赋形:根据地势流淌成不同形状。因:凭借。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
注意:其:代词,它的。如拭:好像擦拭了一样。纤尘:一点灰尘。不住:不沾染。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甲】文写“我”游览青碧溪,描绘了青碧溪清幽秀丽的景色,由“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不能忘”可以看出,作者欣赏青碧溪美景,即便经历俗世的事务,也仍然久久不能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从“印心染神(这种美丽的景色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不能忘(离开青碧溪后,虽然经历俗世的事务,但青碧溪的清幽风光还在眼前,数月也不能忘怀)”写出青碧溪之水能够让人的精神也得到净化。可见青碧溪美景能荡涤杂尘,使内心宁静,“屡月不能忘”表现了李元阳对青碧溪美景的喜爱、流连忘返;
【乙】文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通过“竹树”“寂寥无人”“悄怆幽邃”可见小石潭周围环境幽深、凄凉、冷清,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点睛】参考译文:
青碧溪在云南大理点苍山马龙峰南面。正德十五年,我曾经到那里游玩过。嘉靖二十年,知府杨仲琼邀请我再次去游玩。嘉靖三十五年,我与马、任两公(一起去游玩),深探青碧溪的源头。
(青碧溪的)源头出自山下石涧处,泉水涌出成潭。潭深约一丈,明亮光洁到连针都无所遁形。潭底遍布小石头,如卵如珠,青绿白黑,比宝石更明丽,交错生辉,像霞绮样灿烂。潭面刚有落叶坠下,就有鸟儿随之衔去。潭三面石崖,干净得像是被擦拭过,不染一丝灰尘。观看游玩了很久后,我们就从侧面上到左边山崖的石头缝中,坐着避雨。从这里俯视潭水,推杯换盏,不觉之中都醉了。右边山崖有“禹穴”两个大字,是杨公刻写的。出了(上潭)向东走,清泉流过石头,渐渐冲荡成水渠,极滑不好立足,(即便)有人小心经过,也总会失足落水。中潭深两丈左右,因为水清见底,所以人们大多轻率亲近它,不知道危险不可测。下潭水色是深青色,中潭水色是鸦碧色,上潭水色是鹦绿色。水石相依,水光越盛,石色越美。我每每到溪上,觉得水纹如,石影像璧,(这种景色)印心染神,离开青碧溪后,虽然经历俗世的事务,但(青碧溪)的清幽风光还在眼前,数月也不能忘怀。
沿着溪水(向)外走,水流经过的地方,根据地势流淌成不同形状。圆形之处像镜子弯曲之处像初月,姿态各异,都可以筑亭来细赏这中间的趣味。
材料【乙】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三)
阅读《“喂养”机器人,这个“饲养员”有点酷》,完成下面小题。
“喂养”机器人,这个“饲养员”有点酷
①曾经某集团官微发出一条招聘公告《我们在寻找机器人“饲养员”》。招聘启事显示,这位“饲养员”要为机器人“制定食谱科学喂养”,其实就是将常见的问题输入给机器人;教机器人说话,解决用户的问题;帮助机器人搭积木,也就是搭建机器人成长模型;最后是带机器人去交朋友。据说机器人“饲养员”工作无须打卡、薪资福利优渥、成就感直接超越大熊猫饲养员。
②杭州有个90后小伙子海桐,已经“喂养”了机器人一年之久。他的机器人宝宝已经成为卖货小能手。海桐2015年大学毕业后,他应聘到森马电商做一线客服工作。
③2016年6月,公司开始引入智能客服机器人“店小蜜”,它能将传统的大量客服人员从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它甚至可以帮助电商解决顾客的尺码推荐、物流查询、活动解读、退换货等问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几乎发现不了和自己聊天的竟然是一个机器人。
④领养机器人宝宝后,海桐很快就发现了“店小蜜”的高效。以前客服组最忙的时候,一天要接待1000多人,售后问题又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处理。现在使用机器人“店小蜜”来回答,很快就得到解决。比如用户需要一个退货的地址,机器人提供的速度远远要快于人工。
⑤与此同时,公司的业绩也得到很快提升。之前一个人工只能供应十几个服务商,但“店小蜜”的加入,能够去服务更多的买家,同时提供一个很高的服务质量保证。
⑥但“店小蜜”也有“弱点”,例如售前处理能力不错,但售后处理能力弱一些,有时并不能及时地将一些买家的问题处理掉,尤其是在高峰期。
⑦因此,“店小蜜”需要不断地被“喂养”数据,让它变得更聪明,能够识别买家意图。既让机器人变得更加聪明,又能解救像机器一样工作的人,做人工做不了的事,这也是人工智能的神奇美妙之处。但让机器人懂人,并非易事。海桐大学因为有森马工作的经历,使他比一般人更了解需要给机器人客服“喂”什么。
⑧“首先要给它喂商品数据,譬如尺码、面料、版型。”海桐说;现在“店小蜜”在买家咨询量最高的尺码问题上,已经能做到秒回,准确率达到了90%~95%.而且团队会预设多种买家的提问方式,让“店小蜜”能够以此作拓展,更精准地回答用户的问题。
⑨海桐每天花3小时对“店小蜜”进行训练,这个规定动作是雷打不动的。花1小时做数据检查,检查昨天数据是否有异常,做好标注及数据分析,他自称为“机器人客服质检员”。另外2小时,会根据数据日报发现的问题及时更新知识库,挖掘“店小蜜”个性知识库新问法,收集整理有用的问法,聚类成相应场景。检查“店小蜜”每天的实时聊天记录,根据实时聊天记录进行打标优化。
⑩通过不断训练,机器人更加像一个真人,其实,海桐是在模拟人机接待的过程。“我会把“东西”(学到的内容)“喂”给它,它下次在买家购买提问题时,要做一个判断,买家是否在问这个问题,当它判断对的时候,才会回复。”海桐将自己和店小蜜的关系形容为“一个相互学习的关系”。
13. 文章以“喂养”机器人,这个“饲养员,有点酷”为标题,有何妙处?
14. 选文第④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内容说明其效果。
15. 第⑧段加点词“秒回”可以换成“回复”吗?为什么?
现在“店小蜜”在买家咨询量最高的尺码问题上,已经能做到秒回,准确率达到了90%~95%。
16. 如果让你“喂养”“店小蜜”,你会“喂”它什么呢?请选择下面选项中的一个(也可以自己写一个),并说明“喂养”此“食物”的理由。
A依据言语和嗓音识别人的情绪
B人的情感和同理心
……
【答案】13. 运用比喻、拟物(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把给机器人输入问题这一工作比作饲养宠物,赋予机器人的情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交代本文的说明内容。
14. 举例子、作比较说明方法,表现了领养“店小蜜”后的高效(或机器人工作效率高于人工)
15. 不能,“秒回”写出了机器人回复速度快速高效,而“回复”则没有这一效果。“秒回”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所以不能互换。
16. 示例一:选A,通过听取顾客的言语和嗓音来辨别不同性别顾客的内心需求和情绪变化等,从而准确判断出需要推荐给顾客的产品等。
示例二:选B,因为喂养之后,在处理售后问题时,店小蜜能感受顾客心理,产生同理心,并及时做出相应的沟通与回应,既照顾了顾客的情绪和满足顾客的需求,也会给推荐产品提更高要求。
【解析】
【13题详解】
考查赏析说明文题目。题目把给机器人输入问题这一工作比作饲养宠物,这是比喻的修辞。“喂养”把机器人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比喻和拟人的运用,生动形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题目还点明了说明内容:将常见的问题输入给机器人这一工作。
【14题详解】
考查说明方法。画线句列举了海桐领养了机器人宝宝后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的实例,这是举例子。“机器人提供的速度远远要快于人工”把机器人的速度与人工进行了对比,这是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领养“店小蜜”后的高效(或机器人工作效率高于人工)。
【15题详解】
考查说明文语言。“秒回”的意思是很快就做出回复,表现了机器人回复速度快速高效的特点。而“回复”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秒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互换。
【16题详解】
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果选A,可围绕着“通过分析言语和嗓音中传达出来的情绪,快速判断顾客的购买意向,给出合理的推荐”来表述。如果选B,可围绕着“学习人的情感与同理心,可以帮助店小密设身处地的感受顾客的心理与情感,产生同理心,贴心地帮助顾客解决遇到的问题”来表述。
(四)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世界我的城
①八月,祁连山下的雨,雾腾腾地落个不停,满城的绿树繁花,新鲜得能滴出汁液来。站在雨中,多年前来嘉峪关的情景,又倏地一下回到了眼前——
②春寒料峭的早晨,绿皮火车终于咣当一声停下了。那是90年代初,我从大别山麓的小村出发,四天五夜后终于到达这个祁连山下的小站。推开到处漏风的火车门的那一刻,大团大团梅花朵一样的雪花迎面扑了进来,河西走廊以这种方式迎接了我。
③三十年前,我只是个怀揣梦想的懵懂青年。坐着咣咣作响的中巴公交车,半个多小时后,才摇晃到素描一样的几条马路、几栋楼房的所在地,到处裸露着鹅卵石地皮,到处弥漫着一股荒气。我刚到这个城时,是个雪天,雪帘里冲出一群满身泥浆的孩子,在大街上东奔西突、大喊大叫。孩子们从马路的这边横冲到那边,去争抢那个满地乱滚的泥球一样的足球路上人很少,一眼望去,几里路远的视线内见不到人影。满街的雪花啊,落得苍苍茫茫,落出小城最大的生气!
④“云横祁连大漠远,雪拥雄关酒正酣。枕上羌笛青杨柳,胡琴梦里弄江南。”现在,足球场就在楼下的公园里,绿草坪在阳光下闪着生动的光点,就像别在祁连山腰的绿毛巾,随时可以丢进湖水里洗一洗。
⑤我第一次去嘉峪关关城,在关城对面路边的八棵杨树下站了很久。一字排开的八棵杨树,面朝天下第一雄关,背依祁连山脉,历经近七十年的冰雪风雨,树干仍巍然屹立,枝叶仍葱郁繁茂。
⑥有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在八棵杨树下回忆起当年栽树的时光。1952年初春,风沙弥漫,乍暖还寒,面对“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空寂旷野,他和他的同事们用炉棍和铁勺挖开坚硬的沙土,艰难地把杨树苗栽了进去。细小的杨树枝被风一茬茬地拔起,他们顶着风沙又一棵棵地按进土里。枝条长出绿芽了,它们把稚嫩的根系一点点扎进了戈壁,逐渐长成了参天大树。
⑦这五十余载落满戈壁风沙的粗糙树干,像岁月凿刀刻下的痕迹,树干上浓绿的树叶,晃啊晃,与关城上傲立百年的左公杨遥相呼应。绿野蔓延,呼应着历史的传承、生态意念的延续。
⑧那时候,一到冬天,家家户户开始大袋大袋地从市场背回土豆、萝卜,在院围的墙根下晾晒大白菜。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地窖,人们下到地窖把土豆、萝卜一层层码好、撒上干细的沙粒。这样,一个冬天的食材才算备齐了。
⑨现在的老人们却总爱往远里走,说“世界这么大,也要去看看”!他们提个布袋子,有事没事地去菜市场转悠,看见香椿芽、竹笋尖、荸荠、菱角这些家乡味道,眼里放出光来。草长莺飞的季节,他们坐着免费的公交车,穿过林立的楼群、宽阔的广场、一个连一个的湖泊,走很远很远的路,去城市边缘有河流经过的公园踏青。这就是他们的城市啊!
⑩20世纪90年代初,我曾写过一篇题为《绿》的散文。为此,我坐在那个小土堆上,遥想了很久很久。古代丝绸之路上,驼队从这个小土堆旁踏风东来、逶迤西去……清代左宗棠新栽杨柳三千里,我踏访了许多棵左公杨……建设者们来到这里,他们就把自己当成一棵棵草本,根须扎进了这片土地。几十年过去了,满城的绿,在沙土中一片一片地蔓延……想象这些长在历史册页里的绿野田畴、沙湖流水,我完成了《绿》的构思。
⑪现在,坐在嘉峪关关城内“讲好中国故事”高峰论坛现场,世界在我的眼前一页页翻开,阳光下、风雪中,关城下守着苍茫戈壁晒了几百年太阳的长城,那个长出绿草的地方,向世界敞开了怀抱,游人如织!我离世界很近。
⑫有一次过年前,窗外下着大雪,积雪有一尺多厚。我在网上选购过年物品,同事说,你现在买了也是白买,年后才能送到。没承想,几天后,年货就送达我的手里。
⑬从前,村落是我们的世界;现在,世界真的成了一个村落-我生活的城市与世界没有了距离,我与世界也没有了距离。
17. “三十年前”嘉峪关关城是怎样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8. 根据要求,赏析句子。
(1)他和他的同事们用炉棍和铁勺挖开坚硬的沙土,艰难地把杨树苗栽了进去。细小的杨树枝被风一茬茬地拔起,他们顶着风沙又一棵棵地按进土里。(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2)这五十余载落满戈壁风沙的粗糙树干,像岁月凿刀刻下的痕迹,树干上浓绿的树叶,
晃啊晃,与关城上傲立百年的左公杨遥相呼应。(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19. 第⑩段作者为什么回忆曾经构思散文《绿》的事情?
20. 结尾说:“从前,村落是我们世界;现在,世界真的成了一个村落-我生活的城市与世界没有了距离,我与世界也没有了距离。”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7. 环境恶劣;荒芜,缺少生气;人烟稀少;交通闭塞;条件落后;生活困苦。
18. ①运用动作描写,“挖、栽、顶、按”动词,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大家植树的艰难,表达作者对植树人不畏艰难、奉献精神的赞美。
②运用比喻和拟人,生动形象地描写树木历经风沙却依然充满生机的状态,表现了树木顽强的生命力,流露出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19. 作者回忆曾经的关城绿树环绕,以及一代代建设者们为改变这里的生态环境而做出的努力;暗示文章的主旨,表达作者对建设者们的赞美;同时,照应前文“老人与同事艰难植树”的内容。
20. 从前,我们的村落很小,闭塞落后;经过一代代建设者们的奋斗,我们的城市环境优美,交通畅达,生活便利,与世界交流更便捷。运用对比,突出变化之大,表达作者对建设者们奉献精神的赞美以及对新时代的讴歌。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阅读全文可知,结合关键语句“四天五夜后终于到达这个祁连山下的小站”“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到冬天,家家户户开始大袋大袋地从市场背回土豆、萝卜,在院围的墙根下晾晒大白”等可以概括为:环境恶劣;荒芜,缺少生气;人烟稀少;交通闭塞;条件落后;生活困苦。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1)题干要求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从“挖开”“栽”“拔起”“按”等词可以看出,是动作描写,再结合“用炉棍和铁勺挖开坚硬的沙土,艰难地把杨树苗栽了进去”“他们顶着风沙又一棵棵地按进土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家植树的艰难,表现出作者对植树人的赞美。
(2)题干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像岁月凿刀刻下的痕迹”明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晃啊晃”“遥相呼应”赋予了树叶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这句话写出了树木在风沙后依然充满生机,表现出树木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这些树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理解。第⑩段“满城的绿,在沙土中一片一片地蔓延……想象这些长在历史册页里的绿野田畴、沙湖流水”描写了历代在嘉峪关关城建设者的努力下,关城绿树环绕,暗含了一代代建设者们为改变这里生态环境所做的努力;结合文章主旨可知,这一段的插入暗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建设者们的的赞美之情;联系上文第⑥段“他和他的同事们用炉棍和铁勺挖开坚硬的沙土,艰难地把杨树苗栽了进去。细小的杨树枝被风一茬茬地拔起,他们顶着风沙又一棵棵地按进土里”中植树的描写可知,这一段还照应了前文。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语句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阅读短文分析其主要内容,再结合文章的上下文来思考。根据“从前”“现在”的词语可知这句话把之前和现在进行了比较,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从前,村落是我们的世界”表明从前的村落就是大家的整个世界,表明村落的闭塞落后;“现在,世界真的成了一个村落——我生活的城市与世界没有了距离,我与世界也没有了距离”,结合文章内容可知经过建设者的奋斗,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交通畅达,生活便利,与世界交流更便捷,表现出时代变迁中的进步,表达了作者对建设社会的敬佩和对新时代的赞美。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三、写作(70分,其中含书写10分)
21. 请以“那声音一直回响”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或地名;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那声音一直回响
你听过那声音吗,时轻柔,时婉转,时震撼,一直在心头回响,久久难以忘却。
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天空在春雨的洗礼下变得愈加清澈,蔚蓝,大地也正接受着她的洗礼,洗净一身的尘埃。雨水从屋檐滴落下来,发出叮咚叮咚的声响,那声音是否会让你心情舒畅?那么,请再次静下心来,听听那春雨过后,一株株小草冲出地面的声音,那声音很小很小,唯有用心去感受,感受它冲出土壤,只为给大地添上一抹新绿的坚强。听它述说着,尽管生命卑微,也能尽情歌唱的壮语。
听,那是小草的声音,从那声音里,我听出了勇敢,听出了希望与坚强,那声音,一直在心中回响。
一阵阵凉风拂过,走进满是秋天气息的森林。树上的叶子早已褪去了一身绿,换上了枯黄的衣裳,我望见树枝上的那树叶摇摇欲坠,伴着秋风,一边舞蹈,一边歌唱。我听见了,听见了它们此刻的欢愉,仿佛它们眼里呈现的,不是死亡,而是下一季的重生与辉煌。它们依旧歌唱着,歌唱着它们的无私,歌唱着希望与坚强。
听,那是落叶的声音,从那声音里我听出了无私,听出了对重生的期望与坚强,那声音,一直在心中回响。
雪花纷飞,覆盖着整个世界,掩盖着了那原有的生气。慢慢地,世界变得沉寂,此刻,才想要去寻找那个声音。看,在那儿,一抹艳红在这白茫茫的世界显得异常突兀。走近它,这才发现那抹艳红原是一个整体,却被这白雪覆盖着,尽管如此,它依旧努力着,只为探出头来,为这世界增添色彩。静静地立在它的身边,听,它抖动着身子,努力着将白雪抖落,白雪抖落的声音像它胜利的号角,宣告着它不畏严寒,战胜白雪的胜利。
听,那是梅花的声音,从那声音里我听出了它不畏严寒,无私奉献的坚强,那声音,一直在心中回响。
你听过那声音吗?哦,那是大自然的声音,那是生命的声音,那是坚强的声音,一直在我心中回响,使我再不会忘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这道作文题的写作范围其实就是“声音”。这种作文题型,能更好地引发我们思考,反映出我们的生活情趣,从而有效地考查我们的观察力、感悟力、体验美的能力以及思想的深度、认识的高度等。“那”是强调,是特指;“声音”是文章描写、叙述、议论的主体,既可指自然界声音,如风声、水声、鸟鸣声;也可指生活中的声音,如车声、音乐声、人的话语声;也可指没有声响的心声。“一直”是限制词,是“始终不变”的意思。这个词告诉我们,这篇作文不可只写一事,一定要写出“那声音”常在我心中,回响在耳边,每每遇到特殊事情的时候都会在心间响起,会警醒自己、激励自己。“一直在回响”是补语,为什么会“一直在回响”,因为它难忘,它对“我”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它对“我”影响很大,引发“我”的思考,启迪“我”的人生……整篇文章应表达对声音的怀想、由衷赞美等感情。
第二,立意。写作此题,具体立意角度可从以下入手:(一)天籁之声很动听。燕子呢喃、笔锋嗡嗡、小草发芽,这是春之声,它告诉我们:要珍惜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珍惜人生最美好的季节;黄河波涛滚滚,撞击两岸的气壮山河之声,让人感受到拼搏的壮美。(二)父母之声很动情。父母的叮咛声绵延着厚重如山的关怀;父母的激励声,引领我把握好人生的方向;父母的叹息声鞭笞着我永不停息地进取。(三)校园之声很动人。老师神采飞扬的讲解声,班主任循循善诱的批评教导声,同桌之间的讨论声、鼓励声……立足于师生情、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描写自己对老师、同学的深深怀念。(四)自然之声很心酸。不知何时,“沙尘暴”呼啸而来,人们避之不及;不知何故,网络上一时谣言遍布;不知为何,黑熊在呻吟,长江鲟在哀鸣,屠刀下的狗狗在痛叫……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五)消失之声要留住。曾经这里蛙声一片,曾经这里鸡鸣狗吠,曾经这里马嘶牛哞,曾经这里村头集市的吆喝声……童年熟悉的乡音,如今渐行渐远,留在心田的是珍惜与回忆。此文适合写散文(包括记叙文),可以叙述自己聆听某种声音的经历,细致地描写这种声音,然后写出聆听之后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边叙述描写边抒情,感情要真实。
第三,选材。可以写自然之音,童年走进山野,风吹树林的声音,山间叮咚悦耳的泉水之声,林间鸟鸣啾啾声等等,与现实中因过度砍伐,开荒建厂、种田等破坏环境的行为,造成山头光秃、沟谷干涸、飞鸟几绝、雾霾频现等现象对比,表现环保的主题;可以写物之声音,狐貂等珍稀动物被杀前的哀鸣、车祸瞬间刺耳的刹车声等,表现珍爱生命的主题。当然,还可以写幼时父亲晚归的自行车声、祖父辈的拨浪鼓声等,表现爱的主题;还可以写人之声,老师的一句鼓励、朋友的一句安慰、亲人的一句叮咛、妈妈的一声嘱托、父亲的一声叹息,表现励志的主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与运用,四集拟定标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