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 (2份,原卷版+解析版)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考点巩固卷05 地球上的大气(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考点巩固卷05 地球上的大气(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考点巩固卷05地球上的大气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考点巩固卷05地球上的大气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1 大气垂直分层与大气的受热过程(建议用时:20分钟)
考点02 热力环流与风(建议用时:20分钟)
考点03 天气系统与等压线图的判读(建议用时:20分钟)
考点04 大气环流与气候(建议用时:20分钟)
考点05 风向示意图的绘制及判断(建议用时:20分钟)
考点06 锋面示意图的绘制(建议用时:20分钟)
考点01 大气垂直分层与大气的受热过程
(2024·湖南岳阳·模拟预测)气象气球可以跟踪大气不断变化的情况,用来进行最新的天气预报、气候分析,以及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换等。放飞的大气球,官方名称是“高空探测气球”,它通过一根30米的棉绳携带探空仪,实时采集从地面到高空3万米左右不同高度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数据。下图示意放飞高空探测气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高空探测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温度变化规律可能是( )
A.先升高后减小B.先减小后升高C.一直升高D.一直减小
2.关于高空探测气球经过的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流层臭氧含量高B.平流层天气晴朗
C.高层大气可看到流星、极光等现象D.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
【答案】1.B 2.B
【解析】1.高空探测气球升高过程中,从地面到高空3万米左右高度,先经过对流层后经过平流层,所以先随高度增加气温下降,进入平流层后,随高度增加气温增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平流层大气做平流运动,天气晴朗,B正确;臭氧层主要集中分布在平流层中,A错误;因为探测气球主要采集从地面到高空3万米左右不同高度的气象数据,按照大气分层的高度,探测气球只经过了对流层和平流层,没有到达高层大气,CD错误。故选B。
【点睛】大气自下而上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
(2024·江苏徐州·模拟预测)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属典型的温带荒漠性气候,年降水量约45mm,蒸发量约2612mm,全年沙尘天气频发。如图为该区域四季太阳辐射平均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该地太阳辐射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高度B.昼夜长短C.云量多少D.大气环流
4.据图推测该地太阳辐射日变化受沙尘天气影响最为显著的季节(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5.下列各图示意该地有显著降水天气的是( )
A.B.
C.D.
【答案】3.A 4.B 5.C
【解析】3.由图可知,该地四季的太阳辐射都呈现单峰状,正午时太阳辐射最强,太阳高度是影响主要因素,A正确;日变化表现为白天有、夜间无,正午时最强,说明与昼夜长短变化关系不大,B错误;该地晴天多,全年降水少,云量少,C错误;大气环流对太阳辐射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A。
4.由图可知,夏季午后的太阳辐射最低,说明此段时间对流强烈,风沙活跃,受沙尘天气影响较大,沙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最强,B正确,春季、秋季太阳辐射量最大,受影响小,AC错误;冬季的太阳辐射量总体小,主要与太阳高度有关,D错误,故选B。
5.图ABD白天的地面辐射远大于大气逆辐射,说明太阳辐射强,地面吸收热量多,地面辐射强,降水可能性小,ABD错误;图C的15时前,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基本持平,说明此段时间内可能出现降水,白天太阳辐射较弱,C正确,故选C。
【点睛】地表净辐射的时空分布:1.日变化:引起地面净辐射日变化的原因是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其变化趋势基本由地表温度决定。密云站地面辐射平衡日变化2.季节变化地面净辐射季节变化规律是由太阳高度和地表状况的变化引起的。地表净辐射最大值通常出现在夏季,最小值出现在冬季。我国的地面净辐射季节变化随地理条件和纬度而变,东北、华北和内蒙古地区的最大值是雨季到来前的5月或者6月,东南沿海则出现在梅雨后的7月。3.空间变化中国地面净辐射的最高值在海南岛,最低值在川黔盆地,浙闽地区较小,珠江流域、黄淮地区及华北地区较大。再向北数值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
(2024·河北衡水·模拟预测)大气边界层位于对流层中下部,是地球表面与大气之间水热、能量交换的重要空间。地面受热之后,通过热量传导、促进对流等形式加厚大气边界层。在河西走廊某气象站的观测表明,该地大气边界层在5月达到最厚;大气边界层增厚导致浮尘容纳的空间增大,沙尘多发,而浮尘的增加又会导致大气边界层厚度减小,从而实现自我调节。完成下面小题。
6.与6~7月相比,该地5月大气边界层更厚,主要因为( )
A.太阳高度较小B.平均气温更高C.土壤较为干燥D.平均风速较小
7.浮尘的增多导致大气边界层厚度减小,主要因为( )
A.太阳辐射削弱B.地面辐射增强C.大气辐射增强D.地表反射减弱
8.推测世界上大气边界层最厚的区域为( )
A.西欧平原B.格陵兰冰盖C.塔里木盆地D.撒哈拉沙漠
【答案】6.C 7.A 8.D
【解析】6.5月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旺盛,土壤干燥,地面升温更快,更易加厚大气边界层,C正确;太阳高度较小,温度低,由材料可知,气温低,对流弱,大气层边界薄,A错误;大陆7月平均温度更高,B错误;河西走廊夏季平均风速小,D错误。故选C。
7.浮尘通过反射、散射、吸收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抑制地面增温,抑制了大气的对流运动,抑制大气边界层的加厚,A正确;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升高,对流旺盛,大气边界层厚度增厚,B错误;浮尘通过反射、散射、吸收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导致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降低,大气辐射也减弱,C错误;地表反射减弱,地表吸收的增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强,大气的对流强,大气层边界变厚,D错误。故选A。
8.撒哈拉沙漠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地面干燥,比热容小,升温快,对流旺盛,大气边界层最厚,D正确;西欧平原、格陵兰冰盖、塔里木盆地都没有撒哈拉沙漠气温高,对流运动较撒哈拉沙漠弱,大气层边界没有撒哈拉沙漠厚,ABC错误。故选D。
【点睛】靠近地球表面、受地面摩擦阻力影响的大气层区域。大气流过地面时,地面上各种粗糙元,如草、沙粒、庄稼、树木、房屋等会使大气流动受阻,这种摩擦阻力由于大气中的湍流而向上传递,并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达到某一高度后便可忽略。此高度称为大气边界层厚度,它随气象条件、地形、地面粗糙度而变化,大致为300~1000米。
(2024·湖南永州·模拟预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序号表示正确的是( )
A.①为太阳辐射B.②为大气辐射
C.③为地面反射D.④为云层吸收
10.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A.①B.②C.③D.④
11.秋冬季节农民会在田边烧湿草来减轻寒潮,主要是将( )
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减弱
【答案】9.A 10.D 11.C
【解析】9.据图中箭头指向可知,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云层反射作用,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根据所学知识,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④为地面辐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农民在田边烧湿草会冒出滚滚浓烟,能增强③大气逆辐射,使大气返还地面的热量增多,地面温度升高,从而减轻寒潮损失,C正确;①太阳辐射不受影响,②反射作用增强,④地面辐射减少,加热大气少,但③大气逆辐射增强,起到保温作用,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大气逆辐射。
(2024·河南新乡·三模)地表辐射收支是陆—气相互作用研究的核心内容,对不同尺度气候异常及变化起关键作用。下图示意我国某地3——11月不同天气状况下地表辐射收支日变化特征平均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与大气长波辐射相比,地表长波辐射日变化较大,主要是因为( )
A.大气受热具有滞后性B.下垫面植被覆盖较多
C.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少D.地温日变幅大于气温
13.该地可能位于( )
A.陕西B.新疆C.海南D.吉林
【答案】12.D 13.B
【解析】12.物体放出长波辐射的强度取决于自身的温度,地表长波辐射的日变幅比大气大,是因为地温日变幅比气温大,D正确;滞后和峰值高低没有必然联系,A错误;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少会提高气温日变幅,下垫面植被覆盖较多会降低地温日变幅,但两者并非地表长波辐射比大气长波辐射日变化大的主要原因,BC错误。故选D。
13.由图可知,晴天状态下该地北京时间14时左右太阳辐射最强,说明当地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位于90°E附近,只有新疆符合条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太阳辐射最强。
考点02 热力环流与风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三模)城市公园主要由水体和绿色植被等景观构成。城市中公园内的温度低于周围都市区的温度的现象被称为冷岛效应。完成下面小题。
1.夜间冷岛效应更强,主要是因为城市公园( )
A.夜间降温慢B.夜间降温快C.日间温度低D.日间温度高
2.受冷岛效应的影响,公园内部比外部( )
A.空气对流更旺盛B.空气湿度更小
C.地表风力更强劲D.大气层结更稳定
【答案】1.C 2.D
【解析】1.城市公园植被覆盖率较高,夜间降温速度较硬化路面慢,B错误;夜间降温速度慢,会导致温度更高,不是夜间冷岛效应更强的原因,A错误;城市公园植被覆盖率高,白天升温速度慢,日间温度低,使夜间城市公园温度也不至于过高,在夜间的城市热岛效应更为严重的情况下,使冷岛效应更强,C正确,D错误。故选C。
2.受冷岛效应影响,公园内部的气温更低,空气对流较弱,A错误;公园内部由于温度低,对流弱,大气层结更为稳定,地表风力较弱,C错误,D正确;公园内部受植被以及水体等因素的影响,空气湿度更大,B错误。故选D。
【点睛】冷岛效应:由于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环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块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
(2024·湖南衡阳·模拟预测)密云水库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北13千米处,位于燕山群山丘陵之中,密云水库库容40亿立方米,平均水深30米,是首都北京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饮用水源供应地。密云水库周边地形复杂,西、北、东三面环山,为向西南开口的马蹄形地形,因此受到山谷风和湖陆风的共同影响。下图为密云水库位置图及某地理兴趣小组记录的某季节某日气温、气压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理兴趣小组记录的气温和气压变化当天,天气( )
A.午后阴雨B.上午多云C.夜晚多大风D.全天晴朗
4.若当天湖陆风明显,日出前后测得风向为东南风,则测量位置为( )
A.①B.②C.③D.④
5.①④处正午前后水库风速④处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地形类型差异 ②地面平坦度 ③湖泊面积大小 ④人类活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3.D 4.B 5.A
【解析】3.由所学知识可知,阴雨和大风天气对湖陆风影响较大,图中一天中气压随气温变化较稳定,说明一天中天气变化不明显,气温升高和降低较快,昼夜温差大,说明云量小,全天以晴朗为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若当天湖陆风明显,日出前后湖面温度高于四周,盛行陆风,①②③④分别处于湖泊的南侧、东侧、北侧和西侧,因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①②③④分别盛行西南风、东南风、东北风和西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结合材料分析可知,湖的四周容易发生湖陆风和山谷风,正午前后受山脉影响盛行谷风和湖风,湖西为山区,且坡度大,易形成谷风和湖风叠加,风力大,而南侧为平坦的地面,只有湖风,风力弱,①②正确;湖泊面积差异不大,且①处为平地,人类活动更活跃,应加剧湖陆风,和题干矛盾,③④错误,故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湖陆风是指在沿湖地区,由于陆地和湖泊的热力性质差异引起温度差异,导致风向出现昼夜变化的一种地方性天气现象。白天由于陆地升温快,湖泊升温慢,陆地温度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而湖泊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故白天风由湖面吹向陆地,称为湖风;夜间反之,风由陆地吹向湖面,称为陆风。
(2024·江苏泰州·一模)青龙县城地处燕山山脉一侧的山谷中,青龙县气象站距谷底中心约500m,可以较好地观测风向的变化特征。下图为该地区四个季节山谷风逐时最多风向频率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6.判断青龙县所处山谷的走向及气象站所在的方位分别是( )
A.南北走向山谷西侧B.南北走向山谷东侧
C.东西走向山谷北侧D.东西走向山谷南侧
7.图中序号和季节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春季B.②——冬季C.③——秋季D.④——夏季
8.在晴朗、微风的情况下,山谷风的日变化对污染物输送有明显影响,该县城空气污染物( )
A.白天浓度总体低于夜晚B.浓度最大值在午夜前后
C.夜晚浓度总体低于白天D.浓度最小值在日出前后
【答案】6.C 7.B 8.A
【解析】6.读图分析可知,山风为偏北风,谷风为偏南风,故山谷走向为东-西走向,AB错误。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青龙县气象站所在地夜晚以偏北风为主,因此山风的风向为偏北风,气象站位于山谷北侧,C正确,D错误。故选C。
7.与冬季相比,夏季白昼长,日出时刻较早,由山风转为谷风的时间会提前,冬季相反。且山风开始转换谷风的时间及谷风持续时间与日出时刻白昼时长有一定相关性。②图中谷风持续时间最短,应为冬季;①应为夏季,夏季日出早,升温快,山谷风转换时间最早,谷风持续时间最长;③的谷风持续时间较④长,应为气温开始升高的春季;④图应为秋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由于夜间“山风”的持续作用, 导致污染物不断聚集,日最大值出现在日出前后,B错误。白天随着风向的转变及“谷风”的出现,污染物被空气运动带离县城所在的山谷中,污染物的浓度出现快速下降,日最小值出现在日落前后,D错误。夜里浓度总体大于白天,白天浓度总体低于夜晚,A正确,C错误。故选A。
【点睛】山谷风的成因主要为昼夜交替过程中山坡-山谷和山地-平原间的气温差。气温差带来了近地面大气的密度和气压差,气压梯度力推动气流由高压(低温)区域向低压(高温)区域运动。此外夜间下坡风和山风的运动也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2024·江苏南通·二模)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四面环山,位于山谷盆地中。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洱海地区形成湖陆风和山谷风叠加的局地环流。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36′N的等温面分布图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9.左图所示气温分布可能出现在( )
A.夏季白天B.冬季白天C.夏季夜晚D.冬季夜晚
10.此时刻甲地风向可能为( )
A.东南风B.西北风C. 西南风D.东北风
11.洱海周边热力环流显著,主要原因是( )
A.植被覆盖率高B.湖泊南北狭长C.背景风影响小D.焚风效应显著
【答案】9.D 10.C 11.C
【解析】9.洱海位于亚热带地区,夏季高温。由图示信息,洱海近地面温度在9ºC,判断是冬季。湖面上空等温面向上凸,说明湖面温度高于周围地区,判断是晚上,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0.甲地位于湖岸,此时气温较低形成高压,湖面温度较高形成低压,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陆地吹向湖面,风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为西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洱海周边热力环流显著,主要原因是洱海位于山谷盆地中,背景风难以影响,再加上湖陆风和山谷风叠加,使局地热力环流显著加强,C正确;植被覆盖率高、湖泊南北狭长、焚风效应显著均不会导致洱海周边热力环流显著,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湖泊的功能: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灌溉、航运、养殖、发电、提取化工原料和旅游等多种功能。
(2024高三·浙江·专题练习)人工降雨不仅能缓解干旱,降温消暑,也能净化空气,下图是我国某地一次人工降雨前后区域大气要素及空气质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次人工降雨主要集中在( )
A.26日B.27日C.28日D.29日
13.根据气压变化与风向、风速变化的关系推测,该地风向测站位于气压测站的( )
A.东侧B.南侧C.西侧D.北侧
【答案】12.B 13.C
【解析】12.由材料可知,人工降雨不仅能缓解干旱,降温消暑,也能净化空气,读图可知,27日湿度增大,PM2.5与PM10的数值快速下降,说明降水使得空气质量变好,故该次人工降雨主要集中在27日。故选B。
13.读图可知,气压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风速变大,风向以偏西风为主,说明高压向西侧移动,风向测站位于气压测站的西侧,故选C。
【点睛】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就形成了风,两边压力差的越多,空气就流动的越快,风速也就越大。
考点03 天气系统与等压线图的判读
(2024·广西柳州·三模)图为某地某种天气系统过境的气象数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天气系统最有可能是( )
A.冷锋B.暖锋C.台风D.反气旋
2.图例①②③依次是( )
A.最大风速(m/s)、气压(百帕)、降水量(mm)
B.最大风速(m/s)、降水量(mm)、气压(百帕)
C.降水量(mm)、最大风速(m/s)、气压(百帕)
D.降水量(mm)、气压(百帕)、最大风速(m/s)
3.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受此天气系统影响最大的是( )
A.闽B.陇C.京D.藏
【答案】1.C 2.D 3.A
【解析】1.由图可知,7月12日17时至13日17时,①③要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②要素先降低后升高,与冷锋、暖锋过境时气压、气温呈现单一的上升趋势或下降趋势规律不同,A、B错误。受反气旋影响,降水稀少,而图中三要素没有一直为零或接近零的情况,故不可能是反气旋,应为台风,C正确,D错误。故选C。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天气系统最有可能是台风。台风过境,气压先降低后升高,故②曲线代表气压,B、C错误。①要素最大值只有18,不可能是台风最大风速,应该是降水量,③要素为最大风速,A 错误,D正确。故选D。
3.该天气系统为台风,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A正确。甘肃、西藏位于西部内陆,受台风影响不大,排除B、D。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受台因风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A。
【点睛】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
(2024·山东泰安·三模)昆明准静止锋是影响贵州地区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之一,其位置的来回摆动、强度的不断变化对贵州的天气影响极大。昆明准静止锋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主要存在于冬半年,其中冬季有41.6%为准静止锋天气影响。图左示意2007—2020年冬季昆明准静止锋日数逐旬分布,其中2011年准静止锋日数最多。图右示意冬季昆明准静止锋不同锋向型的时空分布特征。完成下面小题。
4.2011年准静止锋日数最多,主要原因为( )
A.冷空气活动频繁B.冷空气势力较弱
C.暖空气势力较强D.暖空气势力较弱
5.冷空气越强,准静止锋的锋线走向越接近( )
A.东西走向B.西北—东南走向
C.南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
【答案】4.A 5.C
【解析】4.结合冬季准静止锋逐旬分布图可以发现,1月准静止锋发生日数最多,1月气温最低,冷空气活动频繁,最容易受冷空气影响,同理冷空气活动频繁也是影响2011年准静止锋日数最多的原因。A正确;1月份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强,B错误;1月份暖空气不强,C错误;1月份主要是与冷空气有关,暖空气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
5.昆明准静止锋由极地气团和西南气流受云贵高原地形阻碍形成。昆明准静止锋一般是西北-东南走向。冷空气比暖空气重,冷空气从西北部过来,势力强,会导致锋面南侧,更向南倾斜。昆明准静止锋会由西北-东南走向,逐渐演变成南北走向,C正确;故选C。
【点睛】准静止锋指的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很少移动或者移动缓慢为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由极地气团和西南气流受云贵高原地形阻碍形成。昆明准静止锋一般是西北-东南走向。
(2024·辽宁沈阳·模拟预测)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沿海某地3月2日~8日的部分天气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6.造成3日~5日该地天气变化的原因是( )
A.暖湿空气过境B.干冷空气过境
C.热带风暴过境D.反气旋的控制
7.推测3月2日~8日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冷锋B.暖锋
C.准静止锋D.热带气旋
【答案】6.A 7.C
【解析】6.读图可知,3日-5日该地天气变化是气温上升,湿度增加,说明受暖湿空气过境的影响,A正确,BD错误;3月气温不够高,我国南方不会出现热带风暴过境,C错误。故选A。
7.读图可知,3月2日-8日整体气温上升,湿度含量高,降水概率大,风力为轻、微风,风向偏北风与偏南风交替出现,说明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故为准静止锋影响下和风细雨的天气,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准静止锋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很少移动或移动十分缓慢时,称为准静止锋,简称为静止锋。在我国江淮地区由于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在每年6月形成梅雨。
(2024·江西南昌·模拟预测)下图是E地5月9日8:00天气形势,5月9日20:00锋线经过E地,5月10至11日E地日平均气温上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5月9日12:00时,E地( )
A.气压下降B.风力增大C.气温降低D.相对湿度上升
9.导致5月10至11日E地日平均气温上升主导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大气逆辐射C.气团性质D.气流方向
【答案】8.A 9.A
【解析】8.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图中冷锋锋线位于低压槽线,5月9日20:00锋线经过E地,5月9日12:00时,处在冷锋过境前,随着锋线的推进,E地距槽线也越来越近,故气压下降,A正确;图中等压线疏密变化不大,风力未显著增大,B错误;些E地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未明显降低,C错误;受单一气团控制,相对湿度不会明显上升,D错误。故选A。
9.5月10至11日E地日平均气温上升,是因为锋线过境后天气转晴,云量减少,太阳辐射增强,所以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A正确;天气转晴,云量减少,大气逆辐射弱,B错误;5月10至11日E地的气团性质是冷气团取代了暖气团,气温应下降,C与题意不符;气流方向不是导致气温变化的主导因素,D错误。故选A。
【点睛】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北半球气旋东部偏南风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北移动时,遇到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同样,北半球气旋西部气流是来源于北方高纬度地区的偏北风,南下会遇到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北半球的气旋是一个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旋涡,它同样也带着已生成的锋面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2024·辽宁辽阳·模拟预测)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立冬后,影响我国的冷锋活动逐渐增多。下图为2023年秋末我国部分地区的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此时最可能天气晴朗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1.比较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及原因是( )
A.甲地小于乙地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B.乙地大于甲地乙地近地面摩擦力较小
C.乙地小于甲地甲地近地面摩擦力较大
D.甲地大于乙地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12.此时山西大部分地区盛行( )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
【答案】10.C 11.B 12.A
【解析】10.根据图示信息,甲地和乙地位于冷锋锋后,多降水,故A、B错误;丙处于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故C正确;丁地位于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降水,故D错误,故本题选C。。
11.风力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等有关。与甲相比,乙地等压线较稀疏,气压梯度力较小,但都位于冷锋锋后,差异较小,故A、D错误;乙地处于海域,近地面摩擦力小,加大风力,故乙地风力大于甲地,故B正确、C错误,故本题选B。
12.根据图示信息,山西北部是高压,气压梯度力由北向南递减,结合地转偏向力等进行判断,风向为东北风,故A正确,B、C、D错误,故本题选A。
【点睛】冷锋是冷气团推动着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的锋,冷锋过境会带来降温、大风、雨雪等天气,降水主要降在锋后。
(2024·广东佛山·模拟预测)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受双台风“杜苏芮”“卡努”的影响、再加上高压坝(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与大陆高压结合而形成)和地形共同作用,京津冀地区出现一轮历史罕见的极端暴雨过程,引发了严重的洪涝、山体滑坡和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下图示意2023年7月29日我国局部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台风“杜苏芮”登陆后( )
A.中心气压升高,风力变小B.受中纬西风气流影响,向南偏东移动
C.受陆地高温影响,势力逐渐增强D.受副高西侧气流影响,向东南方向移动
14.在此次暴雨过程中,“高压坝”所起的作用是( )
A.降低空气温度B.不断补充水汽C.阻挡台风北进D.促使气流抬升
【答案】13.A 14.C
【解析】13.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台风登陆后由于缺少水热供给,摩擦力增大,势力会逐渐减弱,中心气压升高,风力变小,A正确;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不受中纬西风气流影响,B错误;台风登陆后,缺少水汽补给并且不断降水损失水汽,其势力逐渐减弱,C错误;由于副高气压较高,而台风气压较低,风由副高吹向台风,影响台风移动路径,使得台风只能在副高边缘处绕行,向偏西北方向移动,D错误。故选A。
14.根据材料可知,高压坝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与大陆高压结合而形成”,受其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且此时为夏季,受其控制会形成高温天气,不会降低空气温度,A错误;陆地高压水汽含量很少,不能为台风补充水汽,B错误;由于风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台风为低压系统,北部的高压坝使台风北进过程中为逆风,说明台风的移动受到高压坝的阻挡,C正确;由于该高压坝是副热带高压和陆地高压结合而形成,并不是冷高压,其温度较高,对气流的抬升不明显,D错误。故选C。
【点睛】气压系统分高压和低压系统,高压控制天气晴朗,低压可能阴雨。降水按成因可分为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和台风雨。
考点04 大气环流与气候
(2024·江苏扬州·模拟预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①~⑥的箭头表示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风向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②④B.②⑤C.③⑤D.③⑥
2.与气温高、气流辐合下沉特点相符的气压中心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1.C 2.D
【解析】1.图中①②④⑥是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图中的③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图中的⑤则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综上所述,风向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③⑤,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甲为冷高压,气温低,A错误;乙和丙为低压,气流上升,BC错误;丁为高压,是副热带高压留在海洋上形成的高压中心,气温高,气流在高空辐合后下沉,D正确。故选D。
【点睛】气压带风带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的,气压带、风带偏北,表明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可知此时正是北半球的夏季。夏季,大陆增温快,气压低,亚欧大陆上出现的气压中心是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
(2024·广西桂林·三模)青藏高原位于亚欧大陆的中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地形最复杂的高原。作为一个巨大的热源,青藏高原隆起后,可以直接加热对流层的大气,加强亚洲季风环流。下图为青藏高原某地对流层中不同季节白天平均气温、气压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对流层不同季节白天平均气温存在差异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
4.该地200hPa等压面不同季节白天平均气温差异较小,是因为该等压面处( )
A.杂质含量大B.水汽较少C.冰雪覆盖D.海拔较高
5.青藏高原加强亚洲季风环流最显著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3.C 4.D 5.B
【解析】3.由所学大气受热过程知识可知,大气温度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直接能量来源是地面辐射。不同季节,受太阳高度和昼长的影响,太阳辐射存在差异,导致地面辐射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夏季太阳辐射强,地面辐射强,气温高;冬季太阳辐射弱,地面辐射弱,气温低,C正确,A错误;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直接的热源,故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不是直接影响因素,BD错误。故选C。
4.200hPa说明气压低,大气密度小,且对应气温低,结合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说明该处海拔较高,获得地面辐射少,大气受近地面影响小,各个季节差异小,D正确;与杂质含量大、水汽较少、冰雪覆盖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季时,到达青藏高原地面的太阳辐射最多,由于地表增温比周围大气快,温度高于周围大气,形成热源,高原上的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该低压与海洋上高气压(或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之间的气压差非常大,从而加强夏季风,B正确;春季、秋季、冬季到达青藏高原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大气受热过程简单来讲主要包含三大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具体分析即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受热过程首先是大气直接吸收,部分太阳辐射受热升温;然后剩余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又会向外辐射能量,大气吸收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从而受热升温。
(2024·湖南·模拟预测)巨大的地面温差造成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从而使得上层空气快速流动,称为急流。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温带急流位于高层中纬西风带,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而且其移动路径越弯曲,大气运动越强烈。下图示意某时段北美温带急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夏季相比,冬季北美大陆温带急流( )
A.位置偏北,风速偏大B.位置偏北,风速偏小
C.位置偏南,风速偏大D.位置偏南,风速偏小
7.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蜿蜒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往往象征着( )
A.台风形成B.寒潮结束C.沙尘肆虐D.对流加剧
8.现代商用飞机可利用温带急流加速,适宜利用温带急流加速的航线是( )
A.北京飞往乌鲁木齐B.香港飞往堪培拉
C.东京飞往莫斯科D.旧金山飞往纽约
【答案】6.C 7.B 8.D
【解析】6.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也会发生季节移动,温带急流也会随着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而移动,与夏季相比,北半球冬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整体南移,温带急流位置也应偏南,排除AB;北半球冬季温带地区地面温差较大,根据材料可知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温带急流风速也应偏大,C正确,D错误。故选C。
7.结合图示100 hPa等高线的分布可知,L处高空为低压中心,故L处近地面应为高压中心,受高空温带急流的推进,高空低压中心会向东南方向移动,进而促使近地面高压系统向东南方向移动,该天气系统自高纬向低纬地区移动,易导致途经地区寒潮爆发。图中温带急流的路经由蜿蜒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即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运动,冷空气南下运动被抑制,因此往往象征着寒潮结束,B正确。台风主要发生在热带海洋,与温带急流关系不大,且台风形成、沙尘肆虐、对流加剧都会使大气运动更加剧烈,ACD错误。故选B。
8.温带急流大致流向为自西向东,适宜利用温带急流加速的航线是旧金山飞往纽约,D正确。北京飞往乌鲁木齐,东京飞往莫斯科,都是飞机向西北飞,香港飞往堪培拉,飞机自北向南飞,都不适宜利用温带急流加速,ABC错误。故选D.
【点睛】寒潮,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
(2024·河北衡水·三模)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是暖性而深厚的天气系统,其位置、范围和强度的变化对我国天气和气候影响巨大。下图示意某时期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9.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 )
①夏季西移北进②夏强冬弱③夏季强大,冬季消失④夏季西移南进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0.影响到我国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其南侧、北侧产生的降水和该高压相关的是( )
①南侧偏东风,从海洋吹来②南侧偏南风,从海洋吹来③北侧偏西风,温暖潮湿④北侧偏东风,温暖潮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9.A 10.A
【解析】9.由已学可知,副热带高压属于动力性高压,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夏强冬弱,②对、③错;夏季西移北进,①对、④错。综上所述,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0.影响到我国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其南侧以偏东风为主,偏东风从海洋吹来,携带大量水汽,①对、②错;北侧以温暖潮湿的偏西风为主,与偏高纬度的冷气团相遇,易形成降水,③对、④错。综上所述,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亚洲大陆比同纬度太平洋增温快,气温高,在太阳辐射最强的副热带地区形成强大的热低压中心(亚洲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在北太平洋上保留的夏威夷高压,就是西太平洋副高。
(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二模)2024年3月7日强降雨天气在苏门答腊岛某地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灾害苏门答腊岛降水量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西海岸年降水量3000毫米,山区可达4500~6000毫米,山脉东坡至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下图示意苏门答腊岛位置与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苏门答腊岛中部与北部降水相比( )
A.中部年降水量较大B.中部降水季节变化大
C.北部降水日变化大D.北部降水年际变化大
12.苏门答腊岛南部东西两岸降水( )
A.西岸7月降水较多B.东岸1月降水较多
C.西岸年降水量较少D.东岸降水强度较小
13.此次强降水导致的山洪和山体滑坡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岛( )
A.北部西岸B.南部东岸
C.中部西岸D.中部东岸
【答案】11.A 12.D 13.C
【解析】11.苏门答腊岛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而中部地区由于海拔较高,山地抬升作用明显,因此年降水量较大。相比之下,北部地区海拔较低,降水量虽然也丰富,但相对于中部地区来说较小。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苏门答腊岛南部地形较为平坦,地形抬升作用较弱,东坡降水强度较小,D正确,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丰沛,AB错误;由材料可知,西海岸年降水量3000毫米,山脉东坡至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西岸年降水量较多,C错误。故选D。
13.苏门答腊岛中部是山地,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西岸迎风坡降水丰富,导致山洪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因此,此次强降水导致的山洪和山体滑坡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岛中部西岸,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苏门答腊岛虽然海岸线很长,但缺乏天然良港。原因是经常受到“印度洋拍岸浪”的袭击。一种高高卷起的拍岸浪呈一长排或两排、三排向岸上推进,其力量极大,可以把渔船举至浪巅,然后翻转倒下。由于“印度洋拍岸浪”现象的存在,致使苏门答腊、爪哇两个主岛,几乎无天然良港。
考点05 风向示意图的绘制及判断
(2024·辽宁辽阳·模拟预测)天气系统通常指引起天气变化和分布的高压、低压和高压脊、低压槽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下图示意某时刻某地区5000米高度水平方向上的稳定风向。此时该地近地面天气情况较为复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地间近地面在图中所示时刻各气象要素的描述中正确的数量是( )
①甲地气温比乙地低②甲地云量比乙地多③甲地气压比乙地低④甲地降水比乙地多
A.1B.2C.3D.4
2.图中所示时刻,乙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
【答案】1.D 2.C
【解析】1.高空风和等压线平行。由材料可知,图示为高空风向,也可以看为等压线,此时该地近地面天气复杂,说明近地面为低压(槽)控制,地面与空中气压相反,所以高空为高压(脊);5000米高空的大气不受摩擦力影响,风从高压吹出,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体由东南指向西北,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90°,可推断该地在南半球。该地近地面为低压中心(气旋),甲、乙两地位于南半球气旋西侧低压槽附近,形成冷锋;甲地在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是主要的降水区域,云量较多;乙地在冷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云量少,降水少;根据位置,甲地气压低于乙地气压。综上所述,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近地面为低压(槽)控制,乙地近地面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体由西北指向东南,受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偏成偏西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近地面风是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是斜穿等压线指向低压一方。高空风是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2024·陕西榆林·三模)2023年12月10日东北、华北普降暴雪。12月8日和9日,华北地区最低均温分别是-3℃和-4℃。下图为12月8日和12月10日08时我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023年12月8日~10日,太原( )
A.10日晚发布道路结冰预警B.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
C.9日气温骤降,出现寒潮D.风向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
4.下列各地的描述与图示季节相吻合的是( )
A.墨累—达令盆地正值小麦播种季节B.台湾海峡易遭受台风灾害
C.太原温室大棚内的日温差变大D.邢台较太原地区发生焚风效应的可能性大
【答案】3.A 4.D
【解析】3.10日东北、华北普降暴雪,当地道路可能结冰,A正确;在等压距相同的情况下,等压线变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B错;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10℃以上,或48小时降温12℃以上,同时最低气温低于4℃,由题目信息不知道降温幅度,不能判断是否出现寒潮,C错误;由等压线分布图可知,12月8日太原风向为西北风(偏西风),12月10日为偏东风,D错误。故选A。
4.墨累-达令盆地小麦多在夏初收获,此时正值小麦收获时节,A错误;台湾海峡台风灾害多在夏秋季节,B错误;温室大棚内的日温差变化不大,C错误;邢台位于太行山东麓地区,太原在太行山西侧,偏北风翻越太行山,空气下沉增多,邢台更易受焚风的影响,D正确。故选D。
【点睛】在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读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1)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定地转偏向力: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3)定偏转角度:分清是在高空还是近地面,若是近地面,受到3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23-24高三下·江苏宿迁·开学考试)图1为2023年12月6日~12月11日宿迁天气变化图,图2为该时段内海平面气压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时段内宿迁天气变化是由于( )
A.冷锋过境B.暖锋过境
C.气旋中心过境D.准静止锋控制
6.12月6日~12月8日,宿迁气温上升的原因是( )
①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②暖气团受挤压温度升高
③亚洲高压势力逐渐减弱④当地吹偏南风温度升高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7.该时段内宿迁的风向变化为( )
A.西北风转东北风B.西南风转东南风
C.西北风转西南风D.西南风转西北风
【答案】5.A 6.C 7.D
【解析】5.读图可知,12月9日到10日,宿迁气温出现快速下降,而且出现阴雨天气,这是冷锋过境造成的,A正确。暖锋过境会升温,气旋中心过境、准静止锋控制不会出现降温,CD错误。故选A。
6.12月6日~12月8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宿迁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①错误;12月6日~12月8日,冷空气势力增强,暖气团受挤压温度升高,②正确;12月6日~12月8日,亚洲高压势力逐渐增强,③错误;12月6日~12月8日,当地吹偏南风温度升高,④正确。故选C。
7.该时段,宿迁由受南方来的暖气团控制,变成受南下的冷气团控制,形成冷锋过境,风向由西南风转西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冷锋过境,造成阴雨、刮风、降温天气。暖锋过境,造成连续性降水。
8.(2024·河北·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汾河谷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面积47611.2km²,为黄土高原上的次一级地形区。受地形影响,山谷风在背景风(是大尺度区域内某种原因造成的大气水平运动,如风带或者季风等)较弱时表现明显。图1为汾河流域范围示意图,图2为某日在河谷西侧气象站测得的山谷风变化曲线图。
(1)据图描述河谷西侧该气象站山谷风风向的日变化特征。
(2)分析图2中20时该气象站风力最小的原因。
(3)说明该气象站谷风转山风时谷地天气的变化过程。
(4)与夏季相比,推测冬季时该气象站山谷风的日变化状况。
【答案】(1)白天为谷风即偏东风,夜晚为山风即偏西风;日出前后,由偏西的山风转为偏东的谷风;日落前后,由偏东的谷风转为偏西的山风。
(2)日落后,山坡温度下降快,冷空气收缩下沉,顺坡流向谷底,山风开始增强,此时谷风开始减弱,20时为日落两小时后,正处于谷风与山风的转换期,故风力较小。
(3)谷风转山风时,山顶冷空气不断向谷底沉降;山谷中的暖空气被沉降的冷空气顶托,在上升过程中温度下降,易凝结成水滴,形成降水。
(4)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白天谷风开始晚,结束早,持续时间短;夜晚山风开始早,结束晚,持续时间长;冬季夜晚温度较低,冷气团势力强,山风风速大于谷风风速。
【分析】本题以汾河谷地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热力环流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白天8:00时~20:00时为谷风,风从谷地吹向山地,为偏东风;夜晚20:00时~次日8:00时为山风,风从山地吹向谷地,为偏西风;8:00时前后,由山风转为谷风;20:00时前后,由谷风转为山风。
(2)主要从温差、风力叠加(抵消)的角度展开分析。日落后,山坡得到的太阳辐射减少,山坡气温下降,冷空气收缩下沉,顺山坡吹向谷底,山风开始增强;而谷地气温升高,谷风开始减弱,20:00时左右,正处于谷风与山风的转换期,两个不同风向的风相互抵消,导致风力较小。
(3)读图可知,20:00左右该气象站谷风转山风,此时山顶的冷空气顺山坡不断向谷底沉降;山谷中的暖空气被沉降的冷空气顶托上升,暖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凝结,易形成降水。
(4)主要从温差的角度展开分析。与夏季相比,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该河谷白昼时间变短,白天谷风开始时间推迟,结束时间提前,谷风持续时间变短;夜晚时间变长,夜晚山风开始时间提前,结束时间推后,山风持续时间变长;冬季夜晚山顶温度较低,冷气团势力较强,山风风速大于谷风风速。
考点06 锋面示意图的绘制
1.(23-24高三上·山东济南·开学考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4月4日,受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团的共同影响,江西省自北向南经历了一次区域性降水过程,8:00南昌市受锋面影响出现雷暴天气。下图为4日8:00江西省及其周边地区风向及风力示意图。
(1)用锋面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锋面,并解释该锋面形成的原因。
(2)雷暴是指在大气不稳定时发生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强烈的气流抬升会带来短时间的强降水。分析锋面在此次雷暴天气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1)(注意:南昌市位于锋线上或靠近锋线的锋后,锋面是冷锋,向南运动)北方干冷空气南下,风力大,势力强;与西南暖湿气团相遇,暖湿气团被迫抬升,形成冷锋。
(2)锋面过境时,大气层不稳定;冷暖气团交汇,暖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进一步抬升空气,促进强对流的形成,引发雷暴天气。
【分析】本题以江西省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锋面、雷暴天气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据“4月4日,受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团的共同影响,江西省自北向南经历了一次区域性降水过程”分析,锋面自北向南运动,应该是冷锋过境,8:00南昌市受锋面影响出现雷暴天气应该是冷锋过境时。结合图中偏北风、偏南风(西南暖湿气团)画出锋面位置如下:
锋面形成的原因是4月北方干冷空气南下,冷空气风力大,势力较强;南下时与西南暖湿气团相遇,暖湿气团被迫抬升,形成冷锋。
(2)据“雷暴是指在大气不稳定时发生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强烈的气流抬升会带来短时间的强降水”判断,雷暴形成需要不稳定的大气环境,且伴随强烈的上升气流。锋面过境时,锋面附近温差较大,气压差大,大气层不稳定;冷暖气团交汇,暖湿气团被迫抬升,可以形成上升气流;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空气受热进一步抬升空气,促进强对流的形成,引发雷暴天气。
2.(2024·福建泉州·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南极科考队调查发现,距今3.4 万年以来,南极斯科舍海的东南部(下图)沉积物的来源主要受海洋锋(性质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西风带、海冰的迁移及南极冰盖的消长的影响。冰期时,西风带与海洋锋北移,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威德尔海南部南极大陆地区,该时期沉积物中也有较多风尘物质来自南美洲;冰消期气候快速回暖,西风带与海洋锋南移,南美风尘输入迅速减弱,西风漂流南部分支增强,导致南极半岛的冰山及沉积物向东搬运至斯科舍海东南部。南极大洋海洋生物生产力受营养盐、海水性质、运动等环境条件制约,冰消期斯科舍海东南部海域海洋生物生产力较强。
(1)说明大气环流和海陆轮廓对威德尔海环流形成的影响。
(2)请用“===”在图中画出海洋锋位置,并说明海洋锋位置绘制在该区域的理由。
(3)冰期时斯科舍海东南部海域沉积物主要有来自斯科舍海南部南极大陆和南美洲的风尘物质,请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说明其理由。
(4)分析冰消期斯科舍海东南部海域海洋生物生产力较强的原因。
【答案】(1)极地东风作用下,形成南极沿岸流;受南极半岛阻挡,向北运动;西风作用形成的向东的西风漂流阻挡其北上,又回到威德尔海;
(2)西风漂流与威德尔海环流交汇处;
(3)来自斯科舍海南部南极大陆:冰期时,气温低,南极大陆冰川广布,从大陆冰架脱离的冰川,其携带的碎屑物随威德海环流带至斯科舍海东南部海域,受海洋锋影响,流速减慢在该海区沉积。 来自南美洲的风尘物质:冰期时,西风带北移,南美南部的干旱的荒漠地区成为重要的风尘源地,在盛行西风的作用下带至该海域沉积,或带至南极大陆后,由冰阀 (海上漂浮冰山)带至该海区。
(4)冰消期气温较高,水温较高,生物生长速度快;气温高,该海域浮冰覆盖面积较少,海面光照更充足;西风漂流南部分支增强,从南极半岛带到该海区的营养物质较多;
【分析】本题以中国南极科考、斯科舍海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4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大气环流、洋流、外力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威德尔海环流示意图可知,环流大致呈现出逆时针特征,形成过程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轮廓角度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纬度位置可知,威德尔环流处在极地东风作用下,形成南极沿岸流,受南极半岛阻挡,洋流发生偏转,向北运动,洋流在向北运动过程中受到西风作用,向东流动,西风漂流阻挡其北上,又回到威德尔海。
(2)结合题干材料可知,海洋锋是性质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洋流运动交汇处,即西风漂流与威德尔海环流交汇处形成海洋锋,绘图如下。
(3)沉积物来自斯科舍海南部南极大陆主要从冰川携带分析。冰期时,气温低,南极大陆冰川广布,冰川向外拓展,侵蚀携带大量碎屑物,从大陆冰架脱离的冰川,其携带的碎屑物随威德海环流带至斯科舍海东南部海域,受海洋锋影响,冰川较难持续向北移动,流速减慢在该海区沉积。
沉积物来自南美洲的风尘物质主要从风力搬运堆积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冰期时,西风带与海洋锋北移,西风带北移,南美南部的干旱的荒漠地区成为重要的风尘源地,在盛行西风的作用下带至该海域沉积,或带至南极大陆后,由冰阀 (海上漂浮冰山)带至该海区,冰川在海洋锋处融化沉积。
(4)冰消期斯科舍海东南部海域海洋生物生产力较强的原因主要从海水温度海面,光照,营养物质等角度分析。冰消期气温较高,水温较高,有助于生物生长,生物生长速度快;气温高,漂浮在海面的浮冰融,该海域浮冰覆盖面积较少,阳光可以照射到海面上,海面光照更充足,光照充足有助于浮游植物等饵料生长;西风漂流南部分支增强,从南极半岛带到该海区的营养物质较多,为生物提供较多饵料。
气温
日期
3月2日
3月3日
3月4日
3月5日
3月6日
3月7日
3月8日
风向
偏北风
东南风
偏南风
偏南风
偏北风
东北风
偏东风
风力
轻、微风
轻、微风
轻、微风
微、和风
微、和风
轻、微风
轻、微风
湿度
60~80%
70~90%
75~95%
75~95%
65~90%
60~85%
65~9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考点巩固卷06 地球上的水(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考点巩固卷06地球上的水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考点巩固卷06地球上的水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考点巩固卷04 宇宙中的地球(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考点巩固卷04宇宙中的地球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考点巩固卷04宇宙中的地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考点巩固卷03 中国地理(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考点巩固卷03中国地理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考点巩固卷03中国地理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