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 (2份,原卷版+解析版)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热点突破05(三) 特殊天气现象(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热点突破05(三) 特殊天气现象(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热点突破05三特殊天气现象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热点突破05三特殊天气现象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辽宁·模拟预测)雷暴是伴有雷击、闪电、强风和强降水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风。雷暴的形成通常要具备3个基本条件,即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充沛的水汽和足够的抬升触发机制。抬升触发机制通常有3种:大型气旋、锋等天气系统所引起的系统性抬升作用、热力抬升作用和地形抬升作用。内蒙古是我国最佳雷暴观测区域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发生雷暴概率最大的地区是( )
A.漠河B.武汉C.广州D.西沙
2.与南方地区相比,内蒙古成为人们追逐拍摄雷暴最佳场所的原因是( )
①地势平坦②雷暴强度大③人烟稀少④雷暴发生频率高⑤能见度高
A.②④⑤B.①②③C.①③⑤D.①②④
【答案】1.C 2.C
【解析】1.根据雷暴形成的基本条件和触发机制,结合各地的环境特征,广州地处低纬度南部沿海地区,水汽充足,热带气旋数量多,发生雷暴的可能性最大,概率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雷暴具有持续时间短,移动速度快的特点,内蒙古虽然发生雷暴的频次比南方地区少,但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人烟稀少,空气湿度小,能见度高,便于驱车追逐,而南方地区多低山丘陵,平原则人口和城市密集,空气湿度高,大气气溶胶偏多,能见度相对较差,不利于观测、追逐和拍摄,①③⑤正确,④错误;与雷暴强度大关系不大,② 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雷暴是热带和温带地区可见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雷暴发生时可伴随有雷击、闪电、强风和强降水,例如雨或冰雹。雷暴可发生于春季和夏季,常见的例子是夏季午后,但也可能在冬季随暴风雪发生,被称为雷雪。
(2024·辽宁丹东·二模)2024年3月31日凌晨,江西南昌出现了严重的“下击暴流”天气。下击暴流是一种突发性、局地性、小概率、强对流天气。强烈上升的水汽凝结成云,当云层厚度达到极限,由于密度增加,变冷的气流俯冲下沉,到达地面后会产生一股直线型大风。下图为“下击暴流”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江西南昌“下击暴流”产生的气象条件主要是( )
①高温②低温③高湿④低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与反气旋在近地面形成旋转气流相比,下击暴流形成直线型大风的原因是( )
A.下击暴流势力更强大B.下击暴流影响范围大
C.下击暴流影响时间长D.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答案】3.A 4.A
【解析】3.由材料可知,强烈上升的水汽凝结成云,当云层厚度达到极限,由于密度增加,变冷的气流俯冲下沉,到达地面后会产生一股直线型大风。江西南昌“下击暴流”产生的气象条件主要是高温,盛行上升气流,遇冷形成雷暴云,所以高湿,①③正确,②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与反气旋在近地面形成旋转气流相比,下击暴流形成直线型大风的原因是下击暴流势力更强大,A正确;下击暴流影响范围小,B错误;下击暴流影响时间短,C错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小,D错误。故选A。
【点睛】“下击暴流”是一种天气现象,它产生于强对流云团内,从云底部向下“击出”为速度很快的冷气流,与近地面暖湿空气相遇后形成强暴流,对近地层的植物或建筑物造成危害。当一股冷空气突然从万米高空以极高的速度俯冲下来时就形成了一股无坚不摧的巨大能量。下击暴流是和雷暴有关的一种小尺度现象。下击暴流形成的对流云团主要是上空的冷空气与近地面暖湿空气的对流。
(2024·安徽六安·模拟预测)2024年4月30日上午,“强对流刺客”——飑线扫过福建,受其影响,福州出现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飑线是指范围小、生命史短、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飑线多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冷锋前的暖区中,具有不同性质的两个气团相互碰撞,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不稳定层结,是飑线形成的必要条件。下图示意该日某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图中阴影区为飑线,粗线为锋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在垂直方向上,有利于飑线形成的气团分布是( )
A.高空干冷,低空暖湿B.高空暖湿,低空干冷
C.高空干暖,低空冷湿D.高空冷湿,低空干暖
6.夏季午后“飑线”天气系统过境大型湖面,其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减弱B.热量加强C.水汽得到补充D.湖面摩擦力小
7.图中飑线的移动方向是( )
A.东南B.西南C.西北D.东北
【答案】5.A 6.A 7.D
【解析】5.飑线属于强对流云带,气团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要有利于形成对流运动,高空气团干冷,容易产生下沉运动,低空气团暖湿,容易形成上升运动,A正确,B错误;按照气温越低,空气中容纳的水汽越少的原理,干冷和暖湿气团容易形成飑线,相反,干暖和冷湿的气团性质搭配不容易形成,CD错误。故选A。
6.飑线"天气系统过境大型湖面,此时湖面温度较低,空气对流运动较弱,热量补充减少,"飑线"天气系统势力逐渐减弱,A正确。湖面摩擦力小、水汽得到补充、热量得到加强会使飑线天气系统势力加强,BCD错误。故选A。
7.依据图中的天气形势(等压线分布)判断,锋面以北为一股强冷空气,气团中心气压高达1070hPa,高压脊在飑线的西北方向,南部高压的中心气压在1040hPa,在飑线的偏南侧,由于两个高气压之间形成了一个低气压带,低气压带的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向,受南部高气压的阻塞作用,飑线无法向南移动,且西北侧有明显的高压分布,所以飑线只能随低气压带向东北方向移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飑线是指带状的雷暴群所构成的风向、风速突变的一种中至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通常伴随或先于冷锋出现。其破坏性很强大,飑线的产生多是由于冷空气行进至暖湿地区时造成了上冷下暖的格局,使对流层上下热力结构不同,产生高强度的强对流天气。飑线上的雷暴通常是由若干个需暴单体组成的,因此可以产生剧烈的天气变化。飑线过境时的典型现象为风向突变、风速快速增加、气压骤然上升以及气温急剧变化,全盛阶段平均风力在10级以上,阵风超过12级。同时也可能伴有雷暴、暴雨、冰雹、强力的直线风、龙卷风和海龙卷风。
(2024·山东潍坊·一模)“雷打雪”是指因冷暖气团交汇产生强对流天气,并在降雪过程中伴有雷电的天气现象。2023年12月济南市出现了“雷打雪”现象。下图示意为济南市12月份气温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依据材料推测济南市出现“雷打雪”现象的时间可能是( )
A.12月8日B.12月14日C.12月16日D.12月25日
9.若形成此次“雷打雪”现象的天气系统继续发展,会出现( )
A.阴雨连绵B.天气转晴C.雾霾天气D.暴雪天气
【答案】8.B 9.D
【解析】8.由材料可知,“雷打雪”是指因冷暖气团交汇产生强对流天气,并在降雪过程中伴有雷电的天气现象,2023年12月济南市出现了“雷打雪”现象,说明此时冷气团势力强盛,在其影响下,气温快速下降且低于0℃,读图可知,12月14日气温明显下降,且温度低于0℃,故济南市出现“雷打雪”现象的时间可能是12月14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雷打雪”现象需要冷空气强大和水汽较充足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如果形成此次“雷打雪”现象的天气系统继续发展,水汽会继续凝结,形成特大暴雪,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雷打雪指的是在降雪的同时伴有雷电天气,主要发生在冬末春初,此时冷空气强大,气流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在河流、湖泊等水面上集聚并抬升,在抬升的过程中气温走降低,水汽达到饱和,从而形成云、雾、雨滴,但当地表附近温度迅速降低到冰点以下后,水汽便直接凝华、凝结为雪。
(2024·四川·一模)“大气河”是指中纬度地区大气中长条状强水汽输送通道,通常与温带气旋冷锋前的低空急流有关。“大气河”天气来袭时,会带来暴雨、洪涝等灾害。图为某次“大气河”天气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最有可能为“大气河”经过的区域是( )
A.甲B.乙C.丙D.丁
11.图示时刻,“大气河”的水汽输送方向为( )
A.由东北向西南B.由西北向东南C.由西南向东北D.由东南向西北
12.推测图示地区最易发生“大气河”天气的月份是( )
A.1月B.4月C.6月D.10月
【答案】10.A 11.C 12.A
【解析】10.图中太平洋上为一温带气旋,其东西部等压线弯曲度最大处即为槽线,槽线位置一般会形成锋面,北半球气旋西部槽线位置形成冷锋,东部形成暖锋。“大气河”常出现在冷锋锋前,根据气流运动状况推断,甲位于冷锋锋前,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大气河”是指中纬度地区大气中长条状强水汽输送通道,水汽输送的方式主要通过大气水平运动风来完成。根据材料信息,大气河位于气旋南侧,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该地盛行西南风,因此水汽输送方向为西南向东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冬季,陆地上形成高气压,海洋上形成低气压。所以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冬季温带气旋(低气压)势力强盛,大中高纬大陆西部易发生“大气河”天气,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大气河”天气是地球上最具破坏力的天气现象之一。所到之处往往暴雨如注,极易引发洪水泛滥、泥石流和城市内涝,进而引发交通中断、大规模停电、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在中纬度地区,有30%~50%的极端暴雨都与“大气河”密切相关。
(2024·浙江嘉兴·模拟预测)风雹是以雷雨大风和冰雹为主的剧烈强对流天气,往往伴随灾害发生,又称风雹灾害。下图分别为我国某地某时刻高空(左图)和近地面(右图)等压面的高度场(单位:m)和温度场(单位:℃)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推测上图中可能即将发生风雹灾害的地点( )
A.①B.②C.③D.④
14.与发生风雹灾害的地点风向垂直变化最接近的是( )
A.B.
C.D.
【答案】13.D 14.A
【解析】13.由图中近地面温度场可知,①地气温大于8℃小于10℃ ,②地气温大于 12℃小于14℃,③地气温大于 14℃小于16℃,④地为闭合等温线,其气温大于 18℃小于20℃。风雹是以雷雨大风和冰雹为主的剧烈强对流天气,而④地的气温最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易形成强对流天气而发生风雹灾害,故ABC选项错误,D项正确。该题选D。
14.由图中等压面的高度场可知,④地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均为南侧高度大,北侧高度小,即南侧等压面向海拔高处(气压较低)凸,北侧等压面向海拔低处(气压较高)凹,故④地的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均为南侧气压高北侧气压低,且等压面高度场线的走向均大致为西北-东南走向,所以④地高空和近地面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均大致由偏西南方向指向东北方向,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近地面向右偏转大致45°形成西风,而高空则向右偏转大致90°而形成西北风,结合选项图示可知,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该题选A。
【点睛】等压面判断气压高低的方法:凸高凹低。等压面向海拔高处凸,其气压比同海拔其他地点气压高,即该地为高压;等压面向海拔低处凹,其气压比同海拔其他地点气压低,即该地为低压。
(2024·浙江金华·三模)热浪是指天气持续保持过度的炎热。近几十年来,热浪的频度、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在增加。下图为1979—2020年世界热浪强度和影响面积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纬度越低,热浪强度越大B.南半球热浪强度较北半球大
C.纬度越高,热浪影响面积越大D.南半球热浪影响面积较北半球大
16.受下列天气系统影响,最有可能形成热浪的是( )
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
【答案】15.B 16.B
【解析】15.读图可知,纬度越高,热浪强度越大,A错误;南半球热浪强度较北半球大,B正确;在中纬度地区,热浪影响面积最大,C错误;北半球热浪影响面积较南半球大,D错误。故选B。
16.由材料可知,热浪是指天气持续保持过度的炎热。在反气旋控制下,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故最有可能形成热浪,B正确;气旋、冷锋、暖锋形成降水天气,热浪不易形成,ACD错误。故选B。
【点睛】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特征:反气旋过境,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秋高气爽,冬季寒潮,夏季伏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热点突破06(四)湖泊(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热点突破06四湖泊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热点突破06四湖泊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热点突破06(二) 水量平衡(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热点突破06二水量平衡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热点突破06二水量平衡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热点突破06(三)含沙量与输沙量(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热点突破06三含沙量与输沙量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热点突破06三含沙量与输沙量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