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历史三轮冲刺押题卷 (2份,原卷版+解析版)
新高考历史三轮冲刺押题卷第1题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历史三轮冲刺押题卷第1题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历史三轮冲刺押题卷第1题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原卷版docx、新高考历史三轮冲刺押题卷第1题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1.(2023·天津·高考真题)有学者把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将第一个阶段形容为“满天星斗”,第二个阶段为“月明星稀”,第三个阶段为“皓月凌空”。与“月明星稀”的形容相类似的是( )
A.原始群落的分布形态B.部族林立的邦国形态
C.早期国家的基本形态D.大一统国家典型形态
2.(2023·河北·高考真题)张家口尚义四台遗址文化遗存分为五组。第一组出土了打制、磨制石器,第三组发现了炭化的粟与黍,第一至四组发现了半地穴式房址,五个组都出土了陶器。下列与其文化特征最相近的考古遗址是( )
A.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C.兴隆洼遗址D.二里头遗址
3.(2023·辽宁·高考真题)1955年,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出土一批西周青铜器,其中一件盂造型雅致、纹饰精美,刻有“匽侯”等文字。“匽侯”即为“燕侯”,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封地在蓟。这反映了( )
A.青铜器的普遍使用B.燕文化影响到辽西地区
C.分封制的日趋完善D.诸侯祭祀礼仪活动频繁
4.(2023·重庆·高考真题)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弟子中不乏出身社会下层者。墨子则进一步主张以“匹夫徒步之士”为教育对象,以先行劳苦服役为入学条件。故《墨子》载:“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A.儒家倡导人人平等B.劳动教育开始普及
C.墨家重视生产技艺D.平民阶层得到发展
5.(2023·江苏·高考真题)春秋时期,晋国在兼并虞国等同姓方国时,也与无终戎等北方诸戎和好,以免于在同楚国争霸过程中腹背受敌。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北方诸戎已融入华夏族B.政治权力下移至卿大夫
C.楚国吴起变法成效显著D.宗法政治体制遭到破坏
6.(2023·海南·高考真题)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军事理论的形成B.生产方式的变革
C.政治制度的演进D.地形地势的利用
解题秘籍01 石器时代的文明
掌握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特点,从而归纳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1)石器时代:
(2)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解题秘籍02 早期国家的建立
多角度认识古代早期国家的产生、主要特征;备考重点放在西周宗法分封制。
(1)多角度认识古代早期国家的产生
①国家的实质:是一定阶级的统治机关。政府、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是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反抗、行使国家权力的工具。
②国家的基本特征:按地域划分的居民和公共权力的建立。
③早期国家起源的突出标志:金属器具使用、贫富分化产生、文字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等等。
(2)中国早期国家的主要特征
①政治:血缘亲属关系尚未被地域关系所取代,最高统治集团集权程度不高,管理比较松散;维持着世卿世禄制度,国家官职仍由氏族贵族世代承袭;尚未有成熟的常备兵制度,王朝的军队由各酋邦军队组成;尚未出现真正固定的成文法,国家法律制度尚未健全。
②经济:进入青铜时代,但生产力水平尚属低下,生产工具仍是以木石工具为主;集体劳动;已经出现了奴隶制;贵族和平民是社会两大基本对立的阶级。
③思想:呈现出较浓厚的鬼神迷信与原始宗教色彩;统治阶级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民本思想。
分封制:通过分封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西周建立起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边疆少数民族对华夏的文化认同以及政权认同;拓展了西周疆域,巩固了国家统治。
(3)西周宗法分封制
①分封制:通过分封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西周建立起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边疆少数民族对华夏的文化认同以及政权认同;拓展了西周疆域,巩固了国家统治。
②宗法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和小宗的等级隶属关系和相对关系,促成了家国同构局面的形成。
解题秘籍03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和变法运动
掌握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理解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本质;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变动,理解变化运动的必要性;民族关系出现新契机、新发展——华夏认同。
(1)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的社会转型时期。
(2)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本质:争霸兼并逐渐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
(3)战国时期诸侯国变法的必然性:生产力的发展是各国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战争的频繁也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法家思想的推动等。
解题秘籍04 百家争鸣
掌握百家争鸣(各家提出主张);理解其诸子百家思想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诸子百家思想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①随着奴隶制的瓦解,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主张。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即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②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
1.(2023·河北邯郸·一模)1974~1978年,考古学者曾先后对辽宁金牛山遗址进行了四次发掘,发现了丰富的动物化石,人类用火遗迹——烧骨、烧土和炭屑以及少量以锤击法和砸击法制作的石器。由此可知,生活在金牛山一带的古人类( )
A.大量使用陶器B.开始饲养家畜
C.存在贫富分化D.过着群居生活
2.(2024·辽宁沈阳·二模)下图为仰韶文化时期的船形彩陶壶。壶的口部呈杯状,造型为短宽形,像一只小船,在壶身两面都画了类似渔网的图案,给人一种正在撒网捕鱼的画面感。这体现了( )
A.长江流域的先民以捕鱼为生B.陶器制造中匣钵已成为主要工具
C.手工业已从农业中独立出来D.原始精神文化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2024·安徽·二模)距今约6000年的安徽凌家滩文化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该遗址发掘出土玉器、边角料和玉料等1100余件、石器500余件,玉石器技术有切割、打磨、镂雕、钻孔、抛光等,其中玉龙(见下图)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这些玉石器( )
A.代表了世界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B.反映出不同区域文明的密切交流
C.标志着国家初始形态的基本具备D.为研究中华文明提供了实物例证
4.(2024·湖南·一模)下图是中国两大河流域史前文化圈的分布情况,据图可以推断( )
A.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B.各地区之间商品交易较为频繁
C.中原文化易受北方游牧文化冲击D.各地区之间文化交流存在可能
5.(2024·山西晋城·一模)三星堆遗址发现的青铜神树、人首鸟身像、纵目面具等文物,明显有着不符合中原文明的历史气息,反倒和神秘的古埃及文明关联密切。而龙的崇拜、铜铃(青铜编钟的前身)、镶嵌绿松石铜牌饰等文物发现,则显露出许多中原文化基因的“蛛丝马迹”。这反映出( )
A.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B.早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古蜀国发展深受外部影响D.南北文化交流频繁密切
6.(2024·河北保定·一模)有学者指出:夏的都城有崇、安邑等13处,商的都城自契至汤有亳、蕃等7处,汤以后五迁,西周早期都城曾有邰、豳等5处。这些都城或相继建立或同时建立,最后均可能同时并存。早期国家的都城同时并存( )
A.源于重建社会秩序B.受同源共祖观念影响
C.利于加强王权辐射D.说明国君权威增强
7.(2024·湖南·二模)距今3800—3500年的二里头遗址沿古洛河北岸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其中心区位于遗址东南部的稍高起的区域,包括宫殿区和宫城(晚期)、祭祀区、围垣作坊区和若干贵族聚居区等重要遗存。这一分布格局( )
A.可以认定二里头是夏朝的都城B.证实我国较早进入了阶级社会
C.表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当发达D.反映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
8.(2024·湖北·二模)考古发现,二里头都城遗址内有一些小型家族墓地,与不同功能的建筑遗迹在空间上紧密结合,如宫殿管理、供水、铸铜、粮食管理等。家族成员从事相同的工作,死后就近埋葬在生前工作的场地,形成“居葬合一”的丧葬新模式。这反映夏朝( )
A.国家形态初步显现B.小农经济模式形成C.工商食官制度确立D.职业分工趋势出现
9.(2024·山东滨州·一模)图为具有二里头文化风格的玉礼器——牙璋在各地出土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B.已经进入万邦时代
C.具备早期国家特征D.由多元向一体转型
10.(2024·河南周口·二模)在西周中期的佣伯和其妻毕姬的墓葬中,毕姬墓随葬有五鼎五簋,而佣伯墓随葬了三鼎一簋。有学者认为,这主要缘于毕姬出身于周人之强宗毕氏,而倗伯因其少数民族土著的狄人身份成为周人的附庸。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政治实力冲击宗法制度B.等级观念阻碍民族融合
C.血缘与政治的结合紧密D.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11.(2024·吉林长春·三模)中国古代音乐一般包括宫、商、角、徵、羽等五音。武王克商后,《周礼》规定音乐不用商音。西周晚期,青铜编钟越来越多地用于娱乐活动,商音再次出现,并提高了音乐性能。这种变化体现了( )
A.社会变革的时代特征B.青铜铸造工艺的进步
C.自然尚美的现实需求D.西周礼乐制度的完善
12.(2024·湖南益阳·三模)《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这说明( )
A.礼乐制度建立改变了中华文化发展的方向
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是西周时期的政治特点
C.宗法制在国家治理中的主导地位逐渐确立
D.儒家学派的开创导致西周出现了等级观念
13.(2024·河南·二模)北京琉璃河出土的周代青铜礼器——堇鼎,其上铭文大意为: “‘堇’奉燕侯之命,到都城向召公奉献食物,召公赏钱给堇,堇用这些钱铸造了该鼎。”此铭文佐证了《史记索隐》中记载: “召公奭受封于燕,但本人并没有去,他留在都城继续辅佐周王,派遣长子前往燕国。”这可说明( )
A.周初分封制度尚未完善B.《史记索隐》抄袭了堇鼎铭文
C.血缘宗法制度完全确立D.史料互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14.(2024·辽宁·一模)《诗经》中《卷耳》《采薇》等篇描述了西周时期妇女们采集荇菜、卷耳、野麦、野桃、野李等的情景与心情;在《野有死磨》《兔爰》等篇中记述了西周时期猎人们捕获獐、鹿、雉、鹑、兔、獾,渔夫们设网捕获鳣、鲔等的情况。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
A.仍存在着渔猎采集的经济生活B.农畜牧业尚未形成独立的经济形态
C.农畜牧业的出现促进文化传播D.人们怀念原始社会集体劳作的快乐
15.(2024·辽宁鞍山·二模)西周将被征服的方国和族群在政治上卷入周的管理体系中,使得原先以血缘为族群壁垒的状态被打破。在统一的王权政治下,各非周族群的“小我”力量逐步弱化。这说明西周时期( )
A.通过分封制推动了政治认同B.突破了宗法血缘关系的束缚
C.运用礼乐文化加速民族交融D.实现了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
16.(2024·天津河北·一模)《尚书·牧誓》记载:“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由于缺乏论证,关于牧野之战的具体日期,千百年来,史学界多有纷争。近年,碳-14测年专家用西周初年遗存中的炭样,给出公元前1050-前1020年的年代范围;1976年陕西出土了利簋(如图),天文学家依据其铭文,参照《国语·周语下》的天象记录,计算出武王伐纣是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这一时间的最终确认充分运用了( )
A.大胆假设法B.以史证史法C.二重证据法D.多重证据法
17.(2024·湖南怀化·二模)春秋时期,齐桓公提倡穿鲁国绨衣并高价大量进口,使得鲁国农村毁粮种桑,城市改行开织厂。一年后,齐桓公倡导穿齐国丝帛,低价倾销囤积的齐帛,停止进口鲁国丝织品,停止向鲁国出口粮食。两年后,鲁国民众有十分之六跑到了齐国。齐国人口大增,越发强盛,而鲁国国将不国矣。这表明( )
A.重农抑商政策有其历史根源B.外向型经济应当严格限制
C.粮食生产事关国家战略安全D.新经济因素引发社会变动
18.(2024·福建·一模)春秋中期以后,各国间的战争逐渐由“以礼为固”向“兵以诈立”过渡,即由重“偏战”(各占一面相对)的“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演变为“出奇设伏、兵不厌诈”;由“点到即止”向“夺地灭国”过渡。这( )
A.说明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弱化B.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现实需要
C.表明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壮大D.反映出传统宗法体系开始解体
19.(2024·天津南开·一模)有学者认为,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分封世袭制有过冲击,但以战功裂土封王仍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即便在经过商鞅变法、改革最彻底的秦国和以后的秦朝,这种观念也十分普遍。秦国的郡县制是战国七雄中最完善的,其他六国并未普遍实行。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分封是维护统治的最佳选择B.郡县制不符合历史潮流
C.郡国并行制符合特定历史环境D.中央集权制度是大势所趋
20.(2024·安徽·二模)齐国多滨海之盐碱地,于是“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管仲改革期间,曾设六个工商之乡。秦国占据渭水中下游地区,这里土质好,灌溉便利,商鞅主持变法,主张治国“能事本而禁末者,富。”据此可知( )
A.新兴地主阶级渴望国家统一B.诸侯国通过改革完成了社会转型
C.地理环境影响国家政策制定D.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21.(2024·吉林·三模)钱穆在《中国经济史纲》中指出:“从春秋到战国是中国史上变动最激烈之时期,经济方面主要是从贵族御用工商及贵族私有的井田制而转变为后代的农工商兵的自由业,遂使战国时代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的面貌。”下面对战国“崭新的面貌”解读正确的是( )
A.贵族政治已转化为官僚政治B.民营工商业完全取代“工商食官”
C.华夏族与戎蛮夷狄完成民族交融形成汉族D.土地私有制逐步取代土地国有制
22.(2024·辽宁·一模)中国古代“君子”一词在《周易》中指封君的儿子,自孔子开始,君子被赋予道德品质的内涵,进而成为令人仰慕的、有很高道德地位的人。君子内涵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A.社会结构发生变化B.封君的道德水平在提升
C.德治理念得到推广D.封建等级秩序开始崩溃
23.(2024·贵州毕节·二模)齐国管仲改革期间,设工商之乡六,将士、农、工、商并列为国之四民。秦国商鞅主持变法,主张“治国能抟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导致齐国与秦国政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经济结构B.统治者治国能力C.自然地理条件D.土地所有制性质
24.(2024·云南昆明·二模)儒家与墨家的言论(节选)
上表体现出儒墨两家主张的共同点是( )
A.用忠君理念推进国家治理B.借兼爱思想减少各国争端
C.以道德自律促进社会和谐D.因社会动荡同情平民阶层
25.(2024·江西九江·二模)孔子认为统治者不仅要怀德,而且要怀刑,并高度赞扬郑国政治家子产“宽以济猛,猛以济宽”的治绩。据此可知,孔子认为国家治理应( )
A.隆礼重法B.为政以德C.外儒内法D.德法兼行
26.(2024·贵州·二模)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孟子也有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些思想( )
A.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B.反映了思想家目空一切
C.适应了春秋战国的政治需求D.体现了文化自信的气质
27.(2024·山东青岛·一模)孟子提出“人之有德也,劳焉如仁”;墨子主张“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他们两者都( )
A.提倡仁德B.重视劳动
C.崇尚安民D.追求公平
28.(2024·江苏·一模)邹衍先后游历魏、赵、燕等国,宣传其思想,“适梁,患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撤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身亲往师之”。这表明( )
A.国君认同敬天保民的思想B.天人感应成为主流观念
C.五行学说蕴含变革合理性D.社会转型呼唤集权体制
29.(2024·山东枣庄·二模)在君臣孰劳问题上,慎子主张:“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臣尽智力以善其事,而君无与焉,仰成而已。”韩非子认为“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方可谓“贤主之经”。这表明二者( )
A.政治出身的相似B.等级观念的差异
C.治国理念的相通D.学术观点的分歧
30.(2024·河南·二模)有学者认为,孔子的时代是一个“邪说横行,处士横议”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情形既是如此“无道”,自然总有许多“有心人”对这种时势生出种种的反动。“有心人”的“反动”反映出( )
A.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B.意识形态受社会变革的影响
C.儒学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D.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考点分布
2年考题
考情分析
石器时代的文明
2022、2023天津卷、
2023河北卷、2023年湖南卷、
命题规律:
(1)题型:主要集中于选择题,非选择题考查概率很小。
(2)重点考查:石器时代的文明、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以及早期政治制度,如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
(3)经济史的考查:主要集中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史对百家争鸣考查比较集中。
(4)关键能力的考查:主要集中于获取历史信息,对概念的深度理解,特别是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和文化概念的内涵;
(5)核心素养考查:主要集中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在核心价值上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4年命题预测:
(1)从高频考点看:①石器时代的文明发展与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②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铁器的使用及影响③孔孟思想、墨家思想。
(2)从考查形式看:突出核心素养,多创新情境,主要考查重要的阶段特征及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2022北京卷
分封制与宗法制
2022河北卷、2023辽宁卷、2023广东卷
王室衰微和春秋五霸
2023江苏卷
华夏认同
2022重庆卷
春秋时期的改革和变法运动
2022江苏卷、2023海南卷、
孔子、老子、百家争鸣
2022、2023重庆卷、2022山东卷、、2022湖南卷
地域分布
分布更广
社会组织
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时期
手工业
黑陶和玉器发达
生产工具
主要使用石器并兼有少量小型铜器,处于铜石并用阶段
建筑遗存
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社会关系
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导致贫富分化,氏族社会逐渐瓦解
言论
出处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墨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版)新高考历史三轮冲刺押题卷第12题 中古时期的世界(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版新高考历史三轮冲刺押题卷第12题中古时期的世界原卷版docx、江苏版新高考历史三轮冲刺押题卷第12题中古时期的世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版)新高考历史三轮冲刺押题卷第4题 辽宋夏金元时期(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版新高考历史三轮冲刺押题卷第4题辽宋夏金元时期原卷版docx、江苏版新高考历史三轮冲刺押题卷第4题辽宋夏金元时期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版)新高考历史三轮冲刺押题卷第3题 隋唐五代时期(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版新高考历史三轮冲刺押题卷第3题隋唐五代时期原卷版docx、江苏版新高考历史三轮冲刺押题卷第3题隋唐五代时期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