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四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试卷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四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 答案
      高二语文9月月考答案.docx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四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1页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四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2页
    高二语文9月月考答案第1页
    高二语文9月月考答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四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四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四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高二语文9月月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什么是“梗”?《火影忍者》 之中不断重复口头禅“艺术就是爆炸”的迪达拉是一个“梗”,小品《卖拐》之中“要啥自行车”是一个“梗”,“萧敬腾去沙漠下雨”也是一个“梗”,采访之中“你幸福吗?”也是一个“梗”……“梗”在网络空间的持续传递之中伴随强烈的喜剧效果,哄笑的声音滚雪球一般地扩大。所以,一种观点认为,“梗”即是众多叙述之间形成的笑点与包袱。“梗”带有明显的日常口语风格,大众的语言狂欢成为“造梗”的基本动力,笑声是孵化“梗”的必要添加剂。眉飞色舞的复述,别出心裁的误读,无事生非的重点阐释,夸张的自我贬损或者装傻卖萌,这些策略广泛掺杂于后续的引用之中,有助于“梗”的集聚与成熟。
    ②“梗”的另一个特征即是被频繁引用。这很快令人想到一个熟悉的概念:典故,相对固定的含义与后续表述的反复征引,“梗”在很大程度上近似“典故”之义。赋诗行文,引经据典——引用传统典籍之中的人物、故事,唤起相近的联想、既定的气氛或者佐证某种观念,典故充当了古今作者交换思想的语言中转站。典故的引用是诗文常见的修辞策略,络绎不绝的典故显示出作者的渊博与活跃的视野,不同文本之间的典故穿插形成特殊的“互文”关系。典故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隔阂,而重新将相距遥远的文本联结在一起。
    ③“梗”的内容、风格与典故还是存在重大差异。典故不仅指传统典籍之中的人物、故事,而且,相当多的典故提供了众所周知的正面榜样与价值观念,或者包含一个失败的案例以及沉痛的教训。引经据典不仅显现为文采斐然,也不仅构筑一个彼此激荡的“互文”网络,而且隐含了文化传统内部的深刻对话。
    ④相对地说,“梗”无法承担这种对话。“梗”可以提供一种谈资,一种助兴的点缀,一种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修辞效果。绝大多数“梗”无法尾随经典纳入文化传统,典故则成为文化观念的传承或者启迪。相对于“梗”的嬉皮笑脸,典故则更显得一本正经。比如一个主播的口头禅“芜湖,起飞”,或者来自表情包的“小丑竟是我自己”等,很难想象这些“梗”可能世代相传,演变为严肃的典故。而另一方面,诸如“刻舟求剑”“投鼠忌器”这些典故就似乎缺乏“梗”所具有的玩笑气息,因此,许多“梗”不可能获得典故的待遇,正如更多的典故不可能行使“梗”的功能。
    (摘编自南帆《“梗”:网络空间新型典故的诞生》,有删改)
    材料二:
    ①层出不穷的流行语和“梗文化”,令人应接不暇,现代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正在被重新塑造,而这些网络流行语和梗文化便是这个时代的文化征候。随着人们的表达方式日趋多元化,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对于文字表达的极端经济性追求,网络的便利使得当代人的惰性不只是提笔忘字,甚至已经在日常表达中不再遵从基本的文字使用规范,以至于在书面表达上更是难以文从字顺,这种语言惰性是视觉文化蓬勃发展的副作用。
    ②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语言表达越来越开放,当代年轻人每天在网络上创造无数的“梗”和千奇百怪的表达方式,同时却在现实生活中逐渐丧失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如那句经典的“废话文学”——“说了又好像没说”,今天人们的语言表达似乎都陷入了这种模糊不清的尴尬境地。令人眼花缭乱的梗背后却是空洞而无实质的内容空壳。
    ③另一方面,因为网络强大的传播能力,年轻人总是汲汲于发表彰显个性的言辞,然而,无论是视频内容还是成篇文章,今天互联网的表达趋于模板化、同质化,对于新鲜流行语的创新速度也使得语言流于表面,所谓的“知乎体”“豆瓣体”何尝不是这个时代的网络八股文呢?通过小程序,就能生成一段互联网黑话、控评文案或者em语录,这些网络梗文化也正在形成固化的定式。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语言的美感,需要语言来传达我们的所思所想,真正的文学应该是能够激发我们的感受力和想象力的,我们应该回到自己活生生的生活当中,追求具有鲜活感受的文字,唤醒我们感知生活、感受世界的本能。
    ④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言?或者这个问题背后潜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无论是网络世界还是现实生活,我们都亟须更加良性的交流环境。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当代人如何更真诚而无负担地面对他者和自己。在戏谑与自嘲之后,我们是否还能回归自我,严肃思考并真诚地说话。
    (摘编自王婧怡《“造梗时代”的语言匮乏症》,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梗”在网络空间的持续传递之中常常伴随强烈的喜剧效果,笑声是孵化“梗”的必要添加剂。
    B. 材料一中“互文”,是指由于典故的联系,形成不同文本之间的交互激荡和呼应。
    C. 过往的人物、故事均有资格充当典故,广泛流传的典故构成了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
    D. 材料二认为现在所谓的“知乎体”“豆瓣体”实际上就是这个时代的网络八股文。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相对固定的含义与后续表述的反复征引,“梗”在这个意义上近似“典故”之义。
    B. 繁复而多变的梗文化恰恰表征了当代年轻人现实精神世界的丰富深刻与勇于创新。
    C. 尽管没有正式的规定,但目前多数人仍然觉得悲剧乃至正剧的桥段不太适宜成为“梗”。
    D. “梗”是泥沙俱下的民间文化,很多时候“梗”的制造不需要遵从太过严谨的逻辑。
    3. 下列对“梗”的描述最不贴切的一项是( )(3分)
    A. 巧妙的回复 B. 谐音的混搭
    C. 贬损型幽默 D. 援古以证今
    4. 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梗”特点,并简述与“典故”的不同。(4分)
    网络时代,现代人的语言文字表达存在哪些问题,请根据材料说说自己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英]狄更斯
    我姨奶奶个头高高的,神色严厉,但并不难看。她的脸上,她的声音里,她的步态举止中,都无不流露出一种刚毅,足以说明她往日在像我母亲那般软弱的人身上可产生的影响。我特别注意的是她有一双十分机灵明亮的眼睛。她灰白的头发简单朴素向两边分开。她着的衣是浅紫色的,很整齐干净,只是尺寸很紧。我记得当时我认为她的衣看上去极像剪去了不必要的下摆的骑装。她在襟前挂着一个金表,金表还配有链子和挂饰;如果我能从其大小和式样判断,那表应是男子用的。
    狄克先生气色红润,头发灰白。他的头还特别怪地垂着,但这并非因年龄才如此,他那样垂着头使我想到一个学生挨打后的样子;他的灰眼睛大而凸起,并且水汪汪地亮得特别,加上他那心不在焉的神态,还有他对我姨奶奶的服从,以及听到姨奶奶的称赞时他那孩子样的高兴劲,这都使我怀疑他有点疯疯癫癫的。可是,如果他真是疯疯癫癫的,那他又怎么到这里的呢,这我可一点儿也想不通。他的穿着和别的普通男子一样,穿着很宽松的灰色晨装,白长裤;表放在裤口袋里,钱放在上衣口袋里。他还把钱晃得哗啦啦响,就像炫耀自己有钱一样。
    珍妮是个健美的年轻女子,很好看,大约有十九或二十岁,①像是一幅整洁至极的图画。她是我姨奶奶的一串学员之一。
    那个房间就像珍妮或我姨奶奶一样整洁。就在刚才我放下笔回忆那房间时,带着花香的海风又吹进来了;我还又看见擦得铮亮的老式家具,弧形窗里绿扇子附近我姨奶奶的那把凛然的大椅子和桌子,粗毛地毯,壶架,两只金丝雀,古瓷器,装满干玫瑰叶的酒罐,放置各种器皿的高橱架,还有和这一切极不协调的——脏兮兮躺在沙发上打量这一切的我。
    洗澡实是很大的享受。我开始感到因曾睡在野地而四肢疼痛,而我又那么疲乏虚弱,几乎无法让眼连续睁开五分钟。我洗澡了后,她们——姨奶奶和珍妮——给我穿上本是狄克先生的衬衣和裤子,又用两或三条披巾把我裹上。我像一捆什么呢,我也说不上,但我觉得是热烘烘的一捆。我觉得很乏,极想睡,很快就又倒到沙发上睡着了。
    也许是久已在我脑中出现的幻想使我做了那么个梦。我醒来还觉得是那么回事——姨奶奶曾来过,向我俯下,把我的头发从我脸上轻轻撩开,把我的头摆得更舒服些,然后站在那里看着我。我耳边似乎响过“可爱的小人”或“可怜的小人”这类话;可我醒来时,却实实在在找不出任何证明可让我相信那些话乃出自姨奶奶之口,她当时正坐在弧形窗前那可以转来转去的绿扇子后看大海呢。
    我醒后不久,大家就一起吃烤鸡和布丁。我坐在桌旁,②有点像只被绑住翅膀的鸟一样艰难地运动我的双臂。不过,是姨奶奶把我给捆成这样的,我也就对此不便有什么抱怨了。我一直急于知道她要把我怎么处置,可她吃着饭,一言不发,只偶或看看坐在对面的我,并说句“天哪!”这丝毫不能使我的不安减轻半分。
    桌布撤去后,摆上来的是种葡萄酒,我也喝了一杯那酒。姨奶奶又把狄克先生请来和我们坐在一起。姨奶奶请狄克先生听我的故事,他就尽可能装出很明白事理的模样。在姨奶奶一连串的问题下,我的故事被引了出来。我讲述时,她不住朝狄克先生看,如果他不这么做,我想他准会睡着。每当他微笑时,我姨奶奶就皱眉头,这下又把他的微笑给挡回去了。
    喝过茶后,我们在那儿坐着,直到暮色降临,这时珍妮把蜡烛和双陆棋盘放到桌上,并把百叶窗拉下。
    “喏,狄克先生,”姨奶奶仍和先前一样严肃地举起食指说,“我要向你问另一个问题。看着这孩子。”
    “大卫的儿子?”狄克先生扬脸认认真真又不知所措地说道。
    “正是,”姨奶奶说,“现在你把他怎么办呢?”
    “把大卫的儿子怎么办?”狄克先生说道。
    “正是,”姨奶奶答道,“把大卫的儿子怎么办好。”
    “哦!”狄克先生说,“是呀,把他怎么办——我就会让他上床睡觉。”
    “珍妮!”姨奶奶满怀胜利感和满意心情叫道,“狄克先生为我们大家指出正确方法了。如果床已铺好,我们就送他去睡。”
    珍妮报告说床铺好后,我就被带去睡觉。她们带我时态度和蔼,但有点像押解囚犯——姨奶奶走在我前面,珍妮殿后。她们走开时,我听见她们在外面把门锁了。我觉得姨奶奶并不很了解我,很可能怀疑我有逃跑的习性,所以采取了预防的措施,③把我妥善地保管起来。
    这房间挺可爱的,在房子的最高处,俯视着大海,一轮明月正照耀在海上。我记得,做了晚祷后,蜡烛灭了,我是怎样仍坐在那里,看那水上的月光,就好像希望从一本发光的书里读到我的命运或看到我的母亲带着她的孩子,沿那熠熠闪光的路从天上走来,她看着我,还像我最后一次看到她那甜美的脸时那样。我记得我怎样转过身,当我轻轻躺下,被雪白的被单拥围时,那庄严的感觉又由于看到这雪白的卧具而变作感激之情和安适之感——这是多么令人浮想联翩的感触呀!我记得我怎样想起我曾在夜空下露宿过的所有荒郊野地,我怎样祈祷永远不再失去家,也永远不忘记没有家的人。我还记得,我后来怎样依稀沿着海上那撩人思绪的光辉路径,④漂入了梦境。
    (有删改)
    【注】本文选自《大卫·科波菲尔》第十三章。大卫·科波菲尔逃离伦敦,历经种种艰辛,最终到达了姨奶奶家,受到了款待。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运用对比手法写姨奶奶和狄克先生,说明两人在脸色、头发、眼睛、表等方面有明显不同。
    B.“我”洗澡后“很快就又倒到沙发上睡着了”,这是由于“我”在逃到姨奶奶家的过程中历经艰辛,身心俱疲。
    C.文中通过语言、神态、肖像等描写塑造狄克先生的形象,他在姨奶奶面前显得认真又惊慌,看似有点疯癫。
    D.小说结尾多次写到“我记得”,强调“我”的记忆深刻,表达了“我”对母亲和家的渴望,以及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句子①运用比喻修辞,写出了珍妮姑娘的干净整洁和健美。
    B.句子②形象地写出“我”吃饭时的束手束脚、扭捏不安、极不适应。
    C.句子③中“保管”表明姨奶奶把“我”锁在房间里是对“我”的保护。
    D.句子④“漂”表现出“我”在月光的陪伴下安然入睡的舒适自然。
    8.小说中姨奶奶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的叙述角度巧妙,有独特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文本(二)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 ,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10.文本(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3分)
    能A不龟手一也B或以封C或不免D于洴澼絖E则所用F之异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辐,车轮中连接车毂和轮辋的一条条直棍儿。
    B.民,古代指有别于君主、群臣百官和士大夫以上各阶层的庶民。
    C.“樽”指腰舟,可以捆在腰间漂浮在水上。古人以瓠系于腰间,用以渡水。
    D.石:斗与石,都是容量单位。十升为一石。
    12.下列对选文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自胜”比“胜人”更加难得。这是极富人生哲理的判断。
    B.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大,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
    C.在文章中,庄子指出只有道家思想才能发挥人的聪明智能,指导人们善于运用巧妙的方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D.对于“不龟手之药",有的只能世世代代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有的却能用它为官做宰,庄子用这个故事说明惠子“拙于用大”。
    13.把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4.文本(二)体现了庄子怎样的思想?(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小题。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两句分别从空间与时间范畴开篇。
    B.“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一句,短句连用,在充满口语化色彩和浓烈的生活场景中,表现了诗人豪迈之情。
    C.“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诗人采用夸张、比喻、用典等表现手法,渲染了宴饮的欢畅及个人怀才不遇的悲愤。
    D.整首诗歌感情奔放起伏,在悲喜、愤激、狂放的转换之后,以“万古愁”作结并且巧妙地呼应篇首,大开大合,极具感染力。
    16.本诗情感丰富,兼具哲理。请结合第一节简要分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强调要向榜样学习:“ ”,也强调要自我反省:“ 。”
    (2)《论语·雍也》中,孔子认为文采与质朴是对立统一的:“ , 。”二者配合适当就会成为儒雅的君子。
    (3)《大学之道》“ , ”两句,说明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要把品德修养作为根本。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随着三星堆遗址的启动发掘,神秘的古蜀文化【甲】“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人们将对历史的崇敬、对文化的自信、对民族的认同寄托在青铜神树上、黄金面具上、象牙制品上,让自豪和热血沸腾了千年时光。
    【乙】近几年来,历史、考古、文化成为了“自带流量”的热门词汇。故宫上元夜, 的灯会惊艳全国;《国家宝藏》里,前世今生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跳出综艺的视野,我们发现文化的火热其实早已融入生活。 的中华大地上,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它们或许藏在仰韶文化、守在夏商起源里,或许等在长江流域、存在吴越历史中。【丙】商鼎周彝、秦俑汉陶、晋帖唐画等……它们和三星堆文化一样,( )而我们要做的, 要唤醒沉睡的文明, 要【丁】传承它们,发扬它们,携着辉煌自信地走向未来。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流光溢彩 浩渺 不是 而是
    B.熠熠生辉 浩渺 不只是 更是
    C.熠熠生辉 浩瀚 不是 而是
    D.流光溢彩 浩瀚 不只是 更是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期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
    B.期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C.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惊艳世界,期待着苏醒绽放。
    D.等待着惊艳世界,期待着苏醒绽放,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
    20.选文中画波浪线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 B.【乙】 C.【丙】 D.【丁】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一般来说, ① ,而一年四季都在同一个地方逗留和繁殖的称为留鸟。但这两者之间的界定其实并没有很严格,因为如果留鸟所在的栖息地被破坏或者食物减少,它们也会考虑迁居到其他地方。候鸟也需要为食物和筑巢的地方操心,季节的变化会促使它们主动去往温暖的气候中,寻找可以满足这两种“必需品”的地方。
    通常来说,许多鸟类每年会进行两次迁徙,春季来临时,它们向北飞行,夏季在温带或寒带进行繁殖,秋冬季节 ② 。当然,在南半球,方向是相反的。而这就是鸟类迁移模式中最常见的一种: ③ ,或者说沿南北方向迁徙,比如很多人熟悉的大雁南飞。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不常见的迁徙模式。在欧亚大陆上,部分雀形目的鸟类不再向南迁徙至非洲的越冬地,而是一路向西飞向法国南部过冬,这种自东向西的迁徙模式不属于传统的南北方向“鸟类迁飞路线”,而是沿着“经度”进行迁徙。在20世纪末,西欧和南欧的气温升高,使得这些地区比以前更适合鸟类过冬,它们无需飞行更远的距离就能安定下来,对鸟类来说是一种风险更低的迁徙方式。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常常喜欢按照前人的经验去行事,认为这样成功的概率更大。但也有人认为这会束缚自己的思维,难以获得成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山西省大同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刘勰《文心雕龙》有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大同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共4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大同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大同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