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技巧阅读考点课件PPT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5届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阅读考点3— 虚词用法及意义(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25届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阅读考点3— 虚词用法及意义(课件),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初中常见文言虚词,实战训练,公将驰之,公将鼓之,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小大之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代词指代人,用于主谓之间取独,结构助词“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了解文言虚词考试要点:近年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 二、虚词在文言句中的翻译。 三、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
之 其 而 以 于 乃
虽 为 者 且 则 何
焉 所 也 与 若 乎
2.动词,可译为“到,往”例: 已而之细柳军 (《周亚夫军细柳》) 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用作指示代词(之+名词)可以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2. 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这”、“这种”,也可表示“其中的”等。例: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 (《核舟记》)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那个) (《桃花源记》) ③其一犬坐于前(其中的) (《狼》)
1. 人称代词代第三人称,译为“他(她)”“他(她)的”“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的) (《论语》) ②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指狼,它们的) (《狼》) ③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他,指扶苏) (《陈涉世家》) ④安求其能千里也 (它,指马) (《马说》)
3. 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问、愿望等语气,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难道”等,或不译。例: ①其真无马邪?( 难道 )(《马说》) ②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 ) (《马说》) ③其如土石何(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愚公移山》) ④安陵君其许寡人 (可要) (《唐雎不辱使命》)
1、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2、上下文推断法: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3、代入筛选法: 在阅读和解题时,将某个虚词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 讲得通的一项。4、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被动句“为……所”、倒装句”何……之有?”
表顺承可译为“并且”、“然后”、“就”或不译。 例: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温故而知新 (《论语》)
2. 表并列可译为“又”、“和”或不译。例: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 博学而笃志 (《论语》)
3. 表转折相当于“然而”、“ 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
4. 表修饰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执策而临之 (《马说》)
5. 表递进,相当于“而且”。例: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醉翁亭记》)
7. 副词,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不译。例:已而夕阳在山 (《醉翁亭记》) 俄而雪骤 (《咏雪》)
6. 表因果相当于“因而”。例: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
( )
( )
(1)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例: ①咨臣以当世之事(用、拿) (《出师表》) ②人多以书假余(把) (《送东阳马生序》) 以君为长者(把……当作) (《唐雎不辱使命》) ③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马说》)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 以我酌油知之 (《卖油翁》)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1)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例:以光先帝遗德(来)(《出师表》)
(2)表结果,译为“以致”例: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出师表》)
(3)表修饰,相当于“而”例:计日以还(相当于“而”) (《送东阳马生序》) 俯身倾耳以请(相当于“而”)
作动词,译为“以为、认为”例: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愚以为宫中之事(与“为”结合) (《出师表》)
徒以有先生也 屠惧,投以骨卷石底以出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受任以来,夙夜忧叹属以作文以记之虽不能察,必以情
1. 引出处所、时间、范围,可译为“在、从、到”例: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在) (《马说》) ②百里奚举于 市 (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到) (《愚公移山》)
2. 引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例: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对于) (鱼我所欲也)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 (《出师表》) ③告之于帝(向) (《愚公移山》)
3. 相当于“与”,也译为:“跟、同”,常与比连用例: ①曹操比于袁绍(与) (《三国志》) 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跟) (《隆中对》)
4. 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所欲有甚于生者 (《鱼我所欲也》) 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5. 引出原因,译为“由于”例: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舜发于畎亩之中皆朝于齐苛政猛于虎也
副词(1)可译为“就”、“于是”等 。例: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陈涉世家》) 屠乃奔倚其下 (《狼》) 乃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记》)
(2)可译为“却”、“竟(然)”等。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
(3)可译为“才”、“仅”等例:久而乃和 (《送东阳马生序》) 乃悟前狼假寐 (《狼》)
代词译为“你、你的”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3. 判断动词相当于“是”“就是”。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连词,表示假设,即使例: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三峡》) 虽有佳肴 (《虽有佳肴》)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曹刿论战》)
2.连词,表示转折,虽然例:虽有千里之能 (《马说》) 故愚虽愚 (《送东阳马生序》)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表示替代,可译为“给”“替” 等。例:①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桃花源记》)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向) ③为人谋而不忠乎(替)(《论语》)
(2)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例: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鱼我所欲也》)
(3) 表示被动,译作“被” wéi例: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
2. 动词 wéi
(1)可作判断动词,译作“是”例: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②知之为知之 (《论语》) ③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两小儿辩日》) ④项燕为楚将,爱士卒 (《陈涉世家》)
(2)也可作一般动词,其意根据语境而定(活译)。例: ①为坛而盟(筑) (《陈涉世家》) ②以径寸之木为宫室(雕刻)(《核舟记》) ③卷石底以出,为坻(成为) (《小石潭记》)
3.名词 wéi例:或异二者之为(指心理活动) (《岳阳楼记》)
3. 引出原因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唐雎不辱使命》)
译“……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例: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的人) (《出师表》) 或以二者之为(……的情况) (《岳阳楼记》)
2. 起判断作用,“也”字结尾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
连词(1)表递进关系(况且、并且)、并列关系(还)。(2)表让步(尚且)例:①且焉置土石(况且) (《愚公移山》)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尚且)()《马说》
2. 副词 (1)“将近”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2)“暂且,姑且”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
1.表承接,译作“就”、“那么”。例: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就) (《岳阳楼记》)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那么) (《岳阳楼记》)
2.表转折,译作“但是、却”。 例: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送东阳马生序》)
3.表判断,译作“就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4.表假设,译作“如果”。例: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副词(1)“多么”例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2)“怎么”例: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3)“为什么”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2.代词“什么、哪里”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五柳先生传》)
1.焉”用作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例:①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
2.“焉”用作句末语气助词,可译为“呢”或不译。例: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疑问语气) (《曹刿论战》)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肯定语气) (《愚公移山》)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3.“焉”用作兼词,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例: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②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
名词,处所,地方例句:优劣得所 (《出师表》)
3.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
2.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例:①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 ② 寻向所志 (《桃花源记》) ③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④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介词依照、按照、依据例: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 (《核舟记》)
2.副词于是,就例: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传》)
3.连词因此,于是例:余因得遍观群书 (《送东阳马生序》)
3. 动词(1)好像例: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2)及,比得上例: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
1.助词,表判断,可译作“……是……” 例: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醉翁亭记》)2.助词,表肯定的陈述语气,不译。例: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3.表疑问、反问、感叹、祈使语气,可译作“呢”“啊”等。例:①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用于句中表停顿,起舒缓语气作用,不译例: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介词 “和、跟、同”例: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相与步于中庭 (《记承天寺夜游》)2. 副词 “给、替”例:陈胜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 3. 介词 “比,和……比较例: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4. 动词 “给予、授予”例: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5.句末语气词,【通】“欤”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连词 “如果,或者”例: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出师表》)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出师表》) 从今若许闲乘月 (《游山西村》)
2. 代词 (1)“你(的) 你们(的)”例: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若屈伸呼吸(《杞人忧天》) (2)这、这样、如此例: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五柳先生传》)
1.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译作“吗”例: 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不亦乐乎?(《论语》) 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2.介词(一般用在句中),相当于“于”译作“在”。例: ①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 ②颓然乎其间者
1.下列各句中“为”的意义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A.中轩敞者为舱B.通计一舟,为人五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为字共三十有四
1.答案:A解析:B.C,D三项与例句中的“为”都是“雕刻”的意思,A项中的“为”是“是”的意思。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温故而知新C.濯清涟而不妖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答案:B解析:B.表顺承,可译为“就”。A.C.D三项中的“而”表转折,可译为“但是”。
3.下列各项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濯清涟而不妖而钱不湿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何陋之有D.莲,花之君子者也卿今者才略
3.答案:B解析:B.都是表转折。A.语气词,不译;于此,意思是在其中。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D.表判断;用在时间词后面,相当于“……时候”。
4.下列句子中,加粗字“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陋之有A.无丝竹之乱耳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C.花之隐逸者也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项中的“之”和例句中的“之”都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A项和D项中的“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
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能以径寸之木以其境过清B.启窗而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C.为宫室、器皿、人物不足为外人道也D.若听茶声然并怡然自乐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项,用,拿/因为。B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项,做,这里指雕刻/向。D项,两个“然”的意思都是“……的样子”。故选D。
相关课件
25届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阅读考点9—古今异义(课件):
这是一份25届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阅读考点9—古今异义(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词义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词义弱化,词义强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5届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阅读考点8—词类活用(课件):
这是一份25届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阅读考点8—词类活用(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练一练,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活用作名词,考考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5届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阅读考点6—理解感悟(课件):
这是一份25届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阅读考点6—理解感悟(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题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