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育贤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1.(3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dm
B.播放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10min
C.一本物理书的长度约为26cm
D.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1.2m
2.(3分)《吕氏春秋“察今篇”》记载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当中有这样的文句:“舟已行矣,而剑不行,不亦惑乎!”文中对舟和剑运动状态的描述,可选择的共同参照物是( )
A.舟B.剑C.江岸D.舟中人
3.(3分)如图所示的图像中,描述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乙与丁B.甲与丙C.乙与丙D.丙与丁
4.(3分)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汽车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明车后情况
B.噪声监测仪主要监测噪声的响度
C.人们利用次声波监测地震、台风和海啸
D.医生使用的听诊器能增大声音的音调
5.(3分)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听到3下声音,这三下声音按听到的顺序先后依次是由下列物质传播的( )
A.钢,水,空气B.钢,空气,水
C.水,空气,钢D.空气,水,钢
6.(3分)打开冰箱门,冰箱门附近冒“白气”和烧水的锅上方冒“白气”,对于这两种“白气”的认识( )
A.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B.它们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它们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7.(3分)如图所示,烧杯里装着水,试管中装着酒精,给烧杯加热使水沸腾,继续加热( )
A.能沸腾
B.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8.(3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诗句中蕴含着科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音色辨别出钟声的
C.“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9.(3分)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都是噪声
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优美的歌声一定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情愉快
D.凡是干扰他人休息、学习、生活、工作的声音,都可以看做噪声
10.(3分)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物质的初温是40℃
D.加热5分钟时物质的温度是48℃
11.(3分)如图所示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该物体在0~5s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物体在1s~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0~1s比3s~5s运动的慢
C.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0.4m/s
D.物体在5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12.(3分)甲、乙两地间距120m,某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10m/s( )
A.10.9m/sB.11m/sC.12m/sD.13m/s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3.(4分)姑苏城内河畔的景色秀丽迷人,吸引中外游客观光游览。对于坐在行驶于河中游船上的游客而言,若以河岸为参照物 的;以游船为参照物,他是 的。
14.(4分)冬天家人团聚时,爱吃火锅,光滑细嫩的冻豆腐是涮火锅的必备菜品,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 后 而形成的。
15.(4分)炎热的夏天,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到有点冷,这是由于身上的水 所致;吃冰激凌时,嘴里感到凉 所致。(填物态变化名称)
16.(4分)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海深 m.(海水中声速为1500m/s)但是,声呐不能用于太空测距 。
17.(4分)噪声污染是当代社会四大污染之一,小明走在路上,他身旁的汽车正在鸣笛,说明汽车鸣笛的声音 大;于是小明用手将耳朵堵住,他这样做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干扰。
18.(4分)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4:5,通过路程之比为5:4 。列车以36km/h的速度穿越长度为1600m的一个隧道,列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是150s,那么这列火车的长度是 m。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19.(14分)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
(1)该实验原理是 。
(2)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 m/s。
(4)在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vAB会偏 (选填“大”或“小”)。
(5)若将斜面的倾角增大,小车仍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的路程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6)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华让小车从中点B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底端的时间
他的这种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
20.(12分)如图所示是“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规律制成的,读取温度值时,正确的方法是 (选填“A”“B”或“C”)。
(2)实验中待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待水沸腾后再记录四次,并填写在下表中。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此时实验室的气压 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验中在烧杯口处看到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3)若要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 。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第21题6分,第22题8分,共14分)
21.(6分)汽车从甲站出发,前20s前进了100m,然后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min,到了乙站停车。求:
(1)汽车在中间2min内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
22.(8分)周末小雨从家中到南湖公园锻炼,其中一半路程骑自行车,一半路程步行
(1)小雨从家中到南湖公园全程的平均速度;
(2)小雨步行的平均速度;
(3)若全程都骑自行车,要用多少min。
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育贤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数据,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16dm,故A不符合实际;
B.播放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3min,故B不符合实际;
C.一本物理书的长度约为26cm,故C符合实际;
D.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0.8m,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时间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2.【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解答】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但剑没有行进,剑是静止的;
A、以舟为参照物,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剑为参照物,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江岸为参照物,是运动的,剑相对于江岸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均以江岸为参照物;
D、以舟中人为参照物,是静止的,是运动的。
故选:C。
【点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状态也不一样。
3.【分析】分析s﹣t图像和v﹣t图像中分别描述哪一种运动形式,得出正确选项。注意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特点。
【解答】解:如果是s﹣t图像,则横轴表示时间,由于甲图是与时间t平行的直线,处于静止状态,表示s与t成正比,所以表示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如果是v﹣t图像,则横轴表示时间,由于乙图是与时间t平行的直线,即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表示v与t成正比,处于加速运动状态。
由此分析可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是的是乙与丙。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何通过图像来表示。图像能很直接的反应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像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图像看随横坐标轴变化,纵坐标轴如何变化,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
4.【分析】(1)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等级,即声音的响度。
(3)地震、海啸、台风会产生次声波。
(4)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解答】解:A、汽车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明车后情况;
B、噪声监测仪主要监测噪声的响度;
C、人们利用次声波监测地震,故C正确;
D、医生使用的听诊器能增大声音的响度。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知道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5.【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
【解答】解:
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最后是在气体中,第一次是通过钢管传播的,第三次是通过空气传播的、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是一道关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的基础题,解答时把握好在声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6.【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物态变化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解答】解:打开冰箱门,看到“白气“;
烧水的锅上方冒“白气”,这是锅炉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判断物态变化先看变化后的物质是什么状态,接着看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是什么物态变化。
7.【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热传递的条件是两物体存在温度差。
【解答】解:由物理常识和题意可知,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试管中的酒精先达到沸点并能从热水中吸热而沸腾;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酒精的温度低于沸水的温度,所以酒精能继续沸腾。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特点、热传递,属于基础题。
8.【分析】对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我们首先要弄懂诗句的意义,然后认真分析确定该用哪一方面的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解:A、“不敢高声语;故A错误;
B、“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根据音色判断出的;
C、“忽闻水上琵琶声,琵琶声是由琵琶弦的振动产生的;
D、听到狗的叫声,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选:B。
【点评】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的,我们要认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9.【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悠扬、悦耳,听到感觉非常舒服的声音叫乐音。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音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声波图象是杂乱无章的。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声波图象规则整齐的。
【解答】解:A、凡是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都是噪声,机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
B、乐音悠扬,听到感觉非常舒服,同时会损害人的健康;噪声不一定是机器发出的声音。故B错误;
C、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使人心情愉快。
D、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学习、工作的声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和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有不同的范畴,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审题后作出解答。
10.【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在熔化图象上表现为:晶体有一段水平线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所对应的温度是该晶体的熔点;而非晶体随加热时间的增加温度持续上升。
【解答】解:A、从图象可以看出,所以此物质是晶体,所以本选项说法正确。
B、分析图象可知,继续吸热升温,符合题意。
C、从图象可以看出,所以本选项说法正确。
D、加热5分钟时,应为固液混合态,所以本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从图示的图象中,可以获取很多信息:物质的种类(晶体还是非晶体)、熔点、熔化时间等。关键要将熔化过程与图象两者联系起来。
11.【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物体在1~3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
(2)根据图象判断出物体在3s~5s内通过的路程与0~1s内通过路程的关系,进而比较其运动快慢;
(3)根据图象可知5s时物体运动的路程,然后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
(4)根据图象判断物体在5s内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A、由s﹣t图象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处于静止状态;
B、由图象知:物体在3s~5s内(用时4s)和0~1s(用时3s)内物体通过路程都为1m,故物体在0~5s比3s~5s运动的快;
C、物体在8s内的平均速度:v==,故C正确;
D、由s﹣t图象可知,速度大小不等,所以物体在8s内做变速直线运动。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速度的计算,关键能从图象上找出有用的信息,属于典型的图象问题,虽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12.【分析】设总路程为s,算出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1,后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2,则总时间为t=t1+t2,用公式v=计算出平均速度。
【解答】解:设总路程为s,则前,
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1==,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
物体全程时间t=t5+t2,
全程平均速度v======12m/s。
故选:C。
【点评】平均速度是指一段时间内的路程和这段时间的比值,用公式v=去计算。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3.【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游客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变化了则游客是运动的,反之是静止的。
【解答】解:以河岸为参照物,坐在行驶于河中游船上的乘客相对于河岸,所以游客是运动的;
以游船为参照物,游客和游船是一同运动的,所以游客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点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结论一般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性的。
14.【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过程,熔化要吸收热量;同质量的水结冰后,密度变小,体积变大。
【解答】解:豆腐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豆腐冷冻时这些水分就会凝固为小冰晶,这些小冰晶将整块豆腐挤压成蜂窝形状,小冰晶熔化为水。
故答案为:凝固;熔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及其应用,难度不大,要掌握。
15.【分析】(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需要吸收热量。
(2)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解答】解:炎热的夏天,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到有点冷;吃冰激凌时,这是由于嘴里的冰熔化所致。
故答案为:汽化;熔化。
【点评】知道汽化和熔化;并知道汽化和熔化都要吸收热量。
16.【分析】(1)先算出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求出海底的深度;
(2)由声音传播的条件就可解答此题。
【解答】解:(1)根据题意由于经过4s后收到回波,那么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t=,
那么海底的深度为s=vt=1500m/s×2s=3000m,
(2)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300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点评】本题考查了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及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与声音传播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17.【分析】(1)声音的特性是指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振幅决定的;音色指声音的特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解答】解:(1)汽车正在鸣笛,小明感觉很震耳,说明汽车鸣笛的声音响度大;
(2)小明用手将耳朵堵住,他这样做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干扰。
故答案为:响度;人耳。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减弱噪声的途径,难度不大。
18.【分析】(1)知道甲、乙的速度之比和通过的路程之比,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
(2)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列车全部在隧道内所行驶的路程,列车的长度等于隧道的长度减去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路程。
【解答】解:甲、乙的速度之比v甲:v乙=4:5,s甲:s乙=7:4,
由v=可知,甲====;
列车的速度v=36km/h=10m/s,
由v=可知,
列车的长度:L车=L隧道﹣s=1600m﹣1500m=100m。
故答案为:25:16;100。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知道列车的长度等于隧道的长度减去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路程是解题的关键。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19.【分析】(1)该实验的原理是v=;
(2)该实验需要用秒表测量时间,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
(3)从图中得出AB段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得出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4)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的变化情况;
(5)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6)计算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要用下半段的路程除以下半段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1)该实验的原理是v=;
(2)该实验需要用秒表测量时间,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
(3)AB段的路程:sAB=80.0cm﹣40.0cm=40.2cm,tAB=1.6s,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AB===25cm/s=8.25m/s;
(4)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5)实验时,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会越来越快,所以它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
(6)让小车从中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时间,所以不能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1)v=;(2)停表;(3)0.25;(5)变大;所测时间不是下半程的时间。
【点评】本题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主要考查实验原理、刻度尺的读数、速度的计算、实验误差的分析以及对速度图像的认识。
20.【分析】(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读数时,温度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和液柱的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2)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白气是液态小水珠,是液化形成的;
(3)加热时间与水的质量多少,初温高低有关。
【解答】解:(1)实验时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读取温度值时,正确的方法为B;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温在98℃保持不变;沸点跟气压有关,沸点越高,水的沸点为100℃;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3)若要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减少加入水的质量。
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B;(2)98;(3)减少加入水的质量。
【点评】本题为观察“探究水沸腾时温度规律特点”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沸腾现象、物态变化等知识难度较小,属于基础性题目。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第21题6分,第22题8分,共14分)
21.【分析】(1)已知时间和速度,利用公式s=vt计算路程;
(2)全程路程与汽车行驶全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为全程平均速度,可利用公式v=计算。
【解答】解:(1)汽车在中间行驶所用时间为:t2=2min=120s;汽车在中间5min内行驶的速度为:v2=36km/h=10m/s;
汽车在中间2min内行驶的路程为:s4=v2t2=10m/s×120s=1200m;
(2)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6m/s。
答:(1)汽车在中间2min内行驶的路程为1200m;
(2)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8m/s。
【点评】通过本题的计算告诉我们,求平均速度不是简单的把速度加起来求其平均。做题时要注意单位换算,1m/s=3.6km/h;1min=60s。
22.【分析】(1)由图可知全程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2)通过对s﹣t图像的分析可知,0~5min内和5~20min内通过的距离,根据v=求出各段的速度大小,步行速度小于骑车速度,据此可知步行的速度;
(3)已知骑自行车的速度和全程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全程都骑自行车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
(1)由图知道,全程的路程为s=1800m,
故小雨从家中到南湖公园全程的平均速度:v===1.5m/s;
(2)6~5min内小雨通过的路程为s1=900m,所用的时间t2=5min=300s,
0~2min内的速度:v1===3m/s;
5~20min内通过路程为s6=1800m﹣900m=900m,所用的时间t2=20min﹣5min=15min=900s,
7~20min内的速度:v2===1m/s,
因为3m/s>7m/s,所以0~5min内骑自行车,步行的速度为5m/s;
(3)由v=可知,则需要时间:t′==。
答:(1)小雨从家中到南湖公园全程的平均速度为8.5m/s;
(2)小雨步行的平均速度为1m/s;
(3)若全程都骑自行车,要用10min。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能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育贤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育贤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15页。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育贤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育贤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育贤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育贤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