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10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 关于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 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和细胞内液构成
C. 胰岛素、纤维素、尿素、神经递质、血红蛋白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 细胞依赖内环境的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
B、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构成,B错误;
C、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纤维素为多糖,人体无法直接吸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同时细胞的代谢产物进入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正确。
故选D。
2. 以下过程不在内环境中进行的是( )
A.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 血红蛋白与O2结合
C. 激素运输到靶细胞D. 乳酸与缓冲物质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详解】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属于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成部分,A 错误;
B、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与O2 结合发生在红细胞内,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正确;
C、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激素运输到靶细胞经过的细胞外液属于内环境,C 错误;
D、乳酸与缓冲物质反应发生在血浆中,血浆属于内环境,D 错误。
故选B。
3. 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疱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失。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B. 水疱、血浆、淋巴液的成分中,蛋白质含量均是最高的
C. 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液体可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 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的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血浆和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单向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
【详解】A、血浆和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A正确;
B、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而血浆相较于组织液和淋巴其蛋白质含量最高,B错误;
C、血浆和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单向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因此,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正确;
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D正确。
故选B。
4.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 ①表示食物的消化、吸收;②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 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D. Ⅲ表示泌尿系统的肾脏;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其中Ⅰ是肺,Ⅱ是小肠,Ⅲ是肾脏,Ⅳ是皮肤;过程①是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②是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
【详解】A、据图示可知Ⅰ是肺,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内环境与Ⅰ完成气体交换,A正确;
B、Ⅱ是小肠,①表示食物的消化、吸收;Ⅲ为肾脏,②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正确;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通过协助扩散这种方式来完成的,而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等等一些细胞的方式是通过主动运输来完成的,C错误;
D、图中Ⅲ与内环境之间能进能出,与外界环境能出不进,Ⅲ为泌尿系统的肾脏;皮肤有保护的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Ⅳ表示的器官为皮肤,D正确。
故选C
5.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 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
B. 到达高海拔地区感到头晕乏力、血压升高
C. 人屏息一段时间后细胞呼吸明显加强
D 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会引起中暑
【答案】C
【解析】
【分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
【详解】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空调房与其他环境之间温差大导致体温失调,因而出现“空调病”,该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A不符合题意;
B、到达高海拔地区出现头晕、乏力、血压升高,这是体液缺氧导致,该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B不符合题意;
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细胞呼吸明显加强是由于机体缺氧而进行厌氧呼吸,这时需加大呼吸强度才能提供足够能量,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C符合题意;
D、中暑是高温导致体温平衡失调引起的疾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在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冰球比赛中,我国运动员相互配合,完成射门。下列有 关比赛中运动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血浆渗透压下降
B. 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用于供能
C. 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完成挥杆射门
D. 在大脑皮层调控下实现队友之间的配合
【答案】A
【解析】
【分析】1.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运动员运动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主要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低级反射活动要受高级中枢的控制。
2.当人体大量失水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详解】A、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血浆渗透压会升高,A错误;
B、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运动员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用于供能,B正确;
C、挥杆射门需要在大脑和向关神经的支配下通过肌肉的运动精确完成,可见该动作是神经与肌肉协调的结果,C正确;
D、运动员的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受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即队友之间的配合需要在大脑皮层调控下实现,D正确。
故选A。
7. 下丘脑发出的交感神经受损导致患者瞳孔缩小、面部潮红等症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副交感神经兴奋使瞳孔扩张、血管收缩
B.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往往相同
C. 在暗处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患者瞳孔扩张相对缓慢
D. 患者眼部相关肌肉上的交感神经受体敏感性降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交感神经兴奋使瞳孔扩张,A错误;
B、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往往相反,B错误;
C、紧张时瞳孔扩张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的结果,患者下丘脑发出的交感神经受损导致患者瞳孔缩小,所以扩张相对缓慢,C正确;
D、患者是由于交感神经受损,而不是肌肉上的交感神经受体敏感性降低,D错误。
故选C。
8. 图为内脏活动的反射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可将兴奋从感受器传输到脊髓
B. ②的活动完全自主,不受高级中枢的调节
C. ③处的兴奋传递需要神经递质的参与
D. 该反射弧效应器是④及其支配的内脏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受大脑皮层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详解】A、①为传入神经,可将感受器感受到的兴奋传输到脊髓,A正确;
B、②为传出神经,其活动不完全自主,需要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B错误;
C、③为突触,是两个神经元连接而成的结构,该部分兴奋的传递需要神经递质的参与,C正确;
D、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④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内脏,D正确。
故选B。
9. 研究突触间作用关系时,进行如图1实验,结果如图2、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轴突2释放的递质直接抑制神经元M产生兴奋
B. 轴突1释放的递质可引起Na+快速流出神经元M
C. 轴突1释放的递质能与轴突2和神经元M的受体结合
D. 轴突1、2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1、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详解】A、分析题图2和题图3可知,与图2中只刺激轴突1相比,图3中先刺激轴突2,再刺激轴突1,动作电位降低,说明轴突2抑制了轴突1释放的递质,而不能说明轴突2释放的递质直接抑制神经元M产生兴奋,A错误;
B、刺激轴突1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说明轴突1释放的递质可引起Na+快速流入神经元M,B错误;
C、轴突1释放的递质只能与神经元M的受体结合,而不能和轴突2的受体结合,C错误;
D、轴突1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轴突2释放抑制性递质,二者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D正确。
故选D。
10. 研究发现,大脑中反奖赏中心——外侧缰核(LHb)区神经元的异常活动是抑郁情绪的来源。在压力和恐惧等刺激下,LHb神经元会簇状放电(发放连续高频的动作电位),对下游“奖赏”脑区产生抑制,从而使人出现抑郁情绪,部分机制如图所示。LHb神经元细胞膜上的T型钙通道、NMDAR通道对引发簇状放电至关重要,NMDAR能改变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在压力刺激下,抑郁症模型小鼠LHb神经元的兴奋性会增强
B. 在压力刺激下,LHb神经元细胞膜上的T型钙通道的开放性增强
C. 在压力刺激下,LHb神经元簇状放电抑制下游奖赏中心,使抑郁风险增大
D. 氯胺酮能抑制NMDAR通道使进入LHb神经元的Ca2+减少,从而加重抑郁
【答案】D
【解析】
【分析】1LHb神经元胞体表面存在NMDAR和T型钙通道,正常状态下二者均处于关闭状态,细胞表现为单个放电:当压力、消极刺激后,NMDAR和T型钙通道被激活,钙离子内流,细胞内钙离子增多,细胞表现为簇状放电,进而输出增强,对下游的奖赏中心过度抑制而引起抑郁。用氯胺酮处理,可抑制NMDAR,减少钙离子内流,使细胞正常单个放电,解除对下游奖赏中心过度排制,恢复正常状态。
【详解】A、在压力刺激条件下,抑郁症模型小鼠LHb神经元会产生连续高频的动作电位,LHb神经元兴奋性增强,A正确;
B、在压力刺激下,LHb神经元细胞膜上的T型钙通道和NMDAR通道开放性增强,使进入细胞的Ca2+增多,B正确;
C、在压力刺激下,LHb神经元簇状放电抑制下游奖赏中心,使抑郁风险增大,C正确;
D、氯胺酮可能抑制NMDAR通道,使内流进入LHb神经元的Ca2+减少,能有效缓解抑郁,D错误。
故选D。
11. 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 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 突触间隙中的②发挥作用后浓度快速降低
D. ②与④结合,就会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图示为突触传递示意图,其中①为突触前膜,②为神经递质,③为突触后膜,④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详解】A、①是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的一部分,③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因此二者均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A正确;
B、②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突触间隙中的②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或被运输至突触前面,其浓度快速降低,C正确;
D、神经递质分为两类,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会使下一个神经元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而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后,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因此不知道②神经递质的类型,无法知道③的膜电位的情况,D错误。
故选D。
12. 研究者将多巴胺受体阻断剂注射入实验组大鼠的海马齿状回区 ,给予大鼠声音刺激后再电刺激,每天40次至建立条件反射后进行消退实验,检测大鼠主动回避率(%)如下表。
注:当声音刺激出现时大鼠逃到安全区躲避电刺激为1次主动回避反应,主动回避率达 65%说明建立条件反射,回降到35%以下说明条件反射消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电刺激是主动回避条件反射中的条件刺激
B. 只给予声音刺激不给电刺激可使条件反射消退
C. 对照组在第5天建立主动回避条件反射,第7天消退
D. 实验说明大鼠主动回避学习与多巴胺受体的激活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电刺激引起的逃避属于非条件反射,电刺激属于非条件刺激,A错误;
B、声音刺激引起的逃避属于条件反射,声音属于条件刺激,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以至最终完全不出现,即条件反射消退,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主动回避率达 65%说明建立条件反射,回降到35%以下说明条件反射消退”,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对照组第5天建立主动回避条件反射,第7天消退,C正确;
D、研究者将多巴胺受体阻断剂注射入实验组大鼠的海马齿状回区,给予大鼠声音刺激后再电刺激,结果实验组没有形成条件反射,说明大鼠主动回避学习与多巴胺受体的激活有关,D正确。
故选A。
13. 乙酰胆碱(ACh)的受体有M、N两种类型,位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与ACh结合后,激活K+通道,引起K+外流;位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N受体与ACh结合后,激活Na+通道,引起Na+内流。筒箭毒碱是N受体阻断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支配心肌细胞的神经应属于交感神经
B. Ach可以使骨骼肌细胞产生兴奋
C. 神经递质的作用效果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类型有关
D. 临床静脉注射筒箭毒碱可使肌肉松弛
【答案】A
【解析】
【分析】K+外流形成静息电位,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
【详解】A、支配心肌细胞的神经主要有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等,A错误;
B、位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N受体与ACh结合后,激活Na+通道,引起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骨骼肌细胞产生兴奋,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ACh与M和N结合所引发的效果不同,C正确;
D、筒箭毒碱是N受体阻断剂,使ACh不能正常与N结合,从而不引起骨骼肌细胞产生兴奋,达到使肌肉松弛的效果,D正确。
故选A。
14. 下列有关人体高级中枢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
B. 如果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则不能进行
C. 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 语言与记忆属于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H区受损患者听不懂别人说话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脑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其中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A、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则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A错误;
B、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中枢在脊髓,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也可以进行,B错误;
C、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正确;
D、语言属于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记忆不是;大脑皮层H区受损患者听不懂别人说话,D错误。
故选C。
15. 剧烈运动时,机体会大量排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机体散热增加B. 内环境渗透压升高
C. 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D. 合理补充淡盐水利于维持机体水盐平衡
【答案】C
【解析】
【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A、剧烈运动时,机体产热增加,为维持温度稳定,散热也会增加,A正确;
BC、剧烈运动时,机体会大量排汗,伴随水分丢失,内环境渗透压升高,由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尿量减少,B正确,C错误;
C、大量出汗时,机体排出部分水和无机盐,应多喝淡盐水以维持机体水盐平衡,D正确。
故选C。
16. 垃圾燃烧产生的二噁英等毒性气体、某些农药的代谢产物等具有类似生物体内雌激素的性质,被称为环境雌激素(EES),其能通过雌激素受体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从而影响机体对雌激素分泌的调节作用。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雌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
B. EES与人体雌激素竞争雌激素受体
C. EES导致机体内源雌激素水平升高
D. 长期EES毒害会损伤生殖器官机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可知,环境雌激素(EES)和内源雌激素的作用相同,能够作用于内源雌激素的受体,导致机体误认为体内雌激素增加,最终使得内源雌激素分泌量下降。
【详解】A、人体雌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属于脂质,A正确;
B、由题可知,环境雌激素(EES)与人体雌激素有相同的受体,可以竞争雌激素受体,B正确;
C、由分析可性激素知,环境雌激素(EES)导致机体内源雌激素水平下降,C错误;
D、生殖器官可以产生性激素,因此长期EES毒害会损伤生殖器官机能,D正确。
故选C。
【点睛】
17. 下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的信号通路示意图,葡萄糖转运蛋白是位于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在体内含量很低,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靶器官
B. 图中①是胰岛素受体蛋白,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C. 图中②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含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囊泡来自高尔基体
D. 胰岛素通过增加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来调节血糖水平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形: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活化后,陆续活化一系列激酶,进行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通过囊泡运输至细胞膜上,促进对葡萄糖的吸收。
【详解】A、激素在体内含量很低,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不是定向运输到靶器官,而是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A错误;
B、图中①是胰岛素受体蛋白,能接受胰岛素传递的信息,但不是作为信使传递信息,B错误;
C、图中②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含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囊泡来自高尔基体,C错误;
D、从题图中可以看出,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后,经一系列酶的磷酸化,进一步使储存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增加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从而实现靶细胞对葡萄糖的加速摄取,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18.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蛋白类激素,其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对EPO分泌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B. 过量红细胞会抑制肾脏合成分泌EPO
C. 造血干细胞细胞膜上存在EPO受体D. 口服EPO可治疗肾功能衰竭导致的贫血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内环境中氧气含量下降会促进肾脏合成并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红细胞,而红细胞的增多会抑制肾脏分泌红细胞生成素,从而避免了红细胞生成过多,即存在反馈调节。
【详解】A、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传送化学物质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除激素外,还有二氧化碳等其他化学物质,该模型中氧气对EPO分泌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A正确;
B、据图可知,肾脏分泌的EPO促进红细胞的生成,高浓度的红细胞反过来抑制肾脏对EPO的分泌,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
C、据图可知,EPO可作用于造血干细胞,而激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起作用,故推测造血干细胞细胞膜上存在EPO受体,C正确;
D、分析题意可知,EPO是一种蛋白类激素,若口服会被分解而失去作用,D错误。
故选D。
19. 机体内各种激素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参与调节同一生理功能。下列对激素间相互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都对血糖的稳定起作用,二者为协同关系
B. 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可使血糖升高,二者作用相抗衡
C. 雌激素和雄激素都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二者为协同关系
D. 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发育,二者作用相抗衡
【答案】B
【解析】
【分析】胰岛分泌的主要物质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其中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详解】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水平,而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水平升高,它们之间的作用相反,属于相抗衡作用,A错误;
B、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可使血糖升高,二者作用作用相反,相抗衡,B正确;
C、雌激素和雄激素都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属于负反馈调节,但两者不在同一个生物体内发挥作用,不属于协同关系,C错误;
D、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生长发育,二者作用相同,为协同关系,D错误。
故选B。
20. 以下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以反射弧为作用途径B. 都能实现远距离调控
C. 都存在分级调节的现象D. 都有传递信息的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详解】A、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而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A错误;
B、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能实现远距离调控,如激素能随着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实现远距离调控,B正确;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存在分级调节的现象,如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控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的分级调节等,C正确;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传递信息的物质,神经调节中传递信息的物质为神经递质,体液调节中传递信息的物质主要为激素,D正确。
故选A。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题,共60分)
21. 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依赖突触。无脊椎动物枪乌贼的星状神经节具有巨大的化学突触结构(巨突触),可用微电极来记录突触前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变化(如图1)。以下是关于递质释放机制的相关研究。
(1)在图1中的突触结构中,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由突触前膜释放的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________,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2)河豚毒素(TTX)是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断剂。用TTX处理突触前神经纤维,然后每隔5min施加一次刺激,分别测量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推测TTX导致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3)在上述实验过程中,研究者检测到,在使用TTX后突触前膜处的Ca2+内流逐渐减弱,由此推测“突触前动作电位通过提高突触小体内Ca2+浓度来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研究者利用图1所示标本进行如下实验,获得了支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BAPTA(是一种Ca2+螯合剂,能够快速与钙离子发生结合,从而阻断钙离子与相应分子的结合) “笼锁钙”(是一种缓冲液,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钙离子。强紫外线不影响正常神经纤维兴奋)
实验过程及结果:
第一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实验结果:先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之后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
第二组:先向突触小体注射足量BAPTA,接着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实验结果:_________。
第三组:________(写出实验过程及结果)。
(4)结合上述研究,完善正常条件下的递质释放流程图。________
【答案】 ①. 神经递质 ②. 受体 ③. 由于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了Na+内流,导致突触前动作电位变化明显减弱,进而导致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或不能释放,使得突触后膜难以兴奋 ④. 能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但不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 ⑤. 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笼锁钙”,然后用强紫外线照射标本;检测不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但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 ⑥.
【解析】
【分析】1、突触的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2、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详解】(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到达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的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2)依据图2显示,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主要取决于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随着刺激次数的增加,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明显减弱,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减弱甚至不兴奋,主要原因是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了Na+内流,导致突触前动作电位变化明显减弱,进而导致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或不能释放,使得突触后膜难以兴奋。
(3)本实验验证的是突触前动作电位通过提高突触小体内Ca2+浓度来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通过实验设计如下:首先是施加适宜电刺激来检测突触前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的变化,然后向突触注射足量BAPTA,接着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到的电位变化为突触前有动作电位的发生,突触后无电位的变化,再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笼锁钙”,然后用强紫外线照射标本,检测的结果则为检测不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但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
(5)结合上述分析,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为: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考查对兴奋传递机理的研究,该内容是高考中必考常考的内容之一,通过实验验证考查了学生的实验分析与探究的能力,本题题干材料与实际密切联系,可以考查考生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AD两大主要病理特征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导致形成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神经纤维缠结,两种情形均引起神经元凋亡,使患者学习记忆能力减退。大蒜素是大蒜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保护大脑神经元和抑制脑细胞凋亡等作用。为研究大蒜素对AD发病进程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
(1)实验一:研究人员构建AD模型小鼠进行实验,请将实验材料和处理补充完整。
①研究人员用三组小鼠进行水迷宫实验:在水中放置平台(图1中以●表示),训练小鼠记忆平台位置,之后撤去平台,观察小鼠运动轨迹,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在撤去平台后,三组小鼠的运动轨迹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支持大蒜素可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理由是______。
②检测三组小鼠脑组织的老年斑数量,结果如图2所示(深色斑点为老年斑)。由结果可知,大蒜素______。
③测定三组小鼠脑内Aβ的含量,如图3;测定三组小鼠脑内三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如图4(条带宽窄和颜色深浅代表相应蛋白表达水平的高低)。
请在图3横坐标相应柱形图下标出组别,并画出丙组的柱形图______。根据图3和图4结果,推测大蒜素可______,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神经元的凋亡,进而使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改善。
(2)实验二: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实“大蒜素可通过减少tau蛋白的磷酸化来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实验设计方案为用大蒜素分别处理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AD模型小鼠和健康小鼠,检测两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______。
(3)综上所述,大蒜素对AD的发病进程有一定的______作用。
【答案】(1) ①. 甲:健康小鼠 ②. 乙:玉米油灌胃处理 ③. 丙:AD模型小鼠 ④. 丙组小鼠与甲组小鼠运动轨迹相似,即主要集中在相应平台位置运动,而乙组小鼠的运动轨迹则远离相应平台位置 ⑤. 可抑制AD模型小鼠脑组织中的老年斑形成,但未使其恢复至正常 ⑥. ⑦. 通过降低AD模型小鼠脑细胞中PS1的表达,减少Aβ的含量;抑制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促进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
(2)该实验应有三组,其中对照组设置不准确,将大蒜素处理的健康小鼠改成玉米油灌胃处理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AD模型小鼠和健康小鼠;检测指标不全面,尚需检测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
(3)减缓(抑制)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D病人的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后,导致神经细胞受损,不能正常传导兴奋而发病。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大蒜素对AD发病进程的影响,实验材料为AD模型小鼠,乙组用玉米油灌胃处理,丙组用大蒜素(溶于玉米油)灌胃给药,甲组健康小鼠用玉米油灌胃处理作对照。
①分析图A,丙组小鼠与甲组小鼠运动轨迹相似,即主要集中在相应平台位置运动,而乙组小鼠的运动轨迹则远离相应平台位置,所以实验结果支持大蒜素可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②分析图B,甲组无老年斑,乙组老年斑远多于丙组,可推知大蒜素可抑制AD模型小鼠脑组织中的老年斑形成,但未使其恢复正常。
③根据以上分析,丙组小鼠脑内Aβ的含量应比甲多,比乙少,如图所示:
根据图D结果,推测大蒜素可通过降低AD模型小鼠脑细胞中PSI的表达(丙组低于乙组),减少Aβ的含量;抑制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丙组低于乙组),促进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丙组高于乙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神经元的凋亡,进而使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改善。
【小问2详解】
本实验的目的是证实“大蒜素可通过减少tau蛋白的磷酸化来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该实验应有三组,其中对照组设置不准确,将大蒜素处理的健康小鼠改成玉米油灌胃处理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AD模型小鼠和健康小鼠,检测指标不全面,尚需检测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
【小问3详解】
综上所述,大蒜素对AD的发病进程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3. EPA (二十碳五烯酸)是人体健康需要的一种脂肪酸。为探究EPA对血糖调节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实验。
(1)当机体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时,胰岛素分泌增加,______(选填下列字母),从而降低血糖。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一调节方式叫做______调节。
a.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
b.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细胞并合成糖原
c.促进血糖进入脂肪组织转变为甘油三酯
d.抑制细胞内的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2)科研人员利用野生型小鼠和糖尿病模型小鼠(db)进行实验。甲组为野生型小鼠给予正常饮食,乙组为db给予正常饮食,丙组为db,但正常饮食中添加1%EPA。10周后,三组小鼠分别进行大量口服葡萄糖测试和血清胰岛素浓度测定,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①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
②据图1结果分析,饮食中添加EPA能______。据图2结果推测,出现图1所示结果是由于饮食中添加EPA增强了______。
(3)已知EPA影响谷氨酸代谢,长期高浓度谷氨酸对胰岛B细胞产生细胞毒性作用。科研人员进一步检测上述3组小鼠体内谷氨酸水平和胰岛B细胞凋亡率。与图1和图2所示结果相符的预期结果应是,与乙组相比,丙组小鼠______。
(4)饮食中补充EPA可改变db小鼠肠道菌群,肠道中红蝽菌菌群含量与肠道中谷氨酸水平呈负相关。据此,可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是______。
【答案】(1) ①. abcd ②. (负)反馈
(2) ①. 甲组 ②. 降低血糖浓度 ③.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3)体内谷氨酸水平和胰岛B细胞的凋亡率都低
(4)EPA对肠道中红蝽菌菌群含量的影响
【解析】
【分析】1、胰岛素:①生理作用: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②作用结果:血糖浓度降低到正常水平。
2、反馈调节是一种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指的是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两种方式。正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偏离平衡,负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回归平衡。生命系统的调节多数属于负反馈调节。
【小问1详解】
根据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可知当机体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时,胰岛素分泌增加,通过abcd,从而降低血糖。
反馈调节是一种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指的是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故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一调节方式叫做(负)反馈调节。
【小问2详解】
对照组一般是不做任何处理的组,因此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甲组。
由图1可知,丙组的血糖浓度比对照组甲组高,但是比丙组低,说明丙组中添加的EPA能降低血糖浓度。由图2可知,丙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对照组甲组,但是高于以组,说明出现图1所示结果是由于饮食中添加EPA增强了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小问3详解】
根据题干“EPA影响谷氨酸代谢,长期高浓度谷氨酸对胰岛B细胞产生细胞毒性作用”,说明谷氨酸浓度水平越高,胰岛B细胞的凋亡率就越高。结合图1和图2所示结果可知,与乙组相比,丙组小鼠体内谷氨酸水平和胰岛B细胞的凋亡率都低。 。
【小问4详解】
根据题干“饮食中补充EPA可改变db小鼠肠道菌群,肠道中红蝽菌菌群含量与肠道中谷氨酸水平呈负相关”可知,EPA和肠道中红蝽菌菌群含量有关,故可进一步研究EPA对肠道中红蝽菌菌群含量的影响。
【点睛】本题以探究EPA对血糖调节的影响实验为载体,考查血糖调节的过程和反馈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综合所学知识并结合实验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24. 精神刺激因素的作用下,会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长期持续的压力会导致机体内环境稳态紊乱,严重时会导致抑郁症。
(1)图1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当情绪压力刺激下丘脑时,支配肾上腺的神经兴奋,兴奋以______的形式传至肾上腺髓质,促进肾上腺素释放,产生短期压力效应。
(2)情绪压力下,机体还可以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进行调节。此调节过程是,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______会促进垂体分泌激素b,从而使肾上腺皮质分泌和释放的糖皮质激素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有利于______激素的调节效应。健康人体内糖皮质激素浓度不会持续过高,研究人员对该调节机制提出两种假设(如图2所示)。科研人员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选取若干只健康且生长状况相似的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抽取两组小鼠的______,检测激素a的含量水平。
步骤二:切除A组小鼠的肾上腺皮质;B组小鼠进行______处理作为对照;之后给两组小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______。
步骤三:一段时间后,测量A、B两组小鼠激素a的含量水平。
实验结果为______,说明假设一、二同时成立。
若下丘脑或垂体的相应受体数量和功能下降,上述作用将减弱,HPA轴功能亢进,糖皮质激素持续升高而引发长期且持久的心境低落等长期压力效应。
(3)人的情绪是由激发情绪的刺激传到大脑的情绪中枢后而产生。5-羟色胺是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的持续升高会影响到5-羟色胺的信号传递(见图3所示)。
为研究糖皮质激素对递质5-羟色胺分泌的影响,科学家进行实验研究的结果如下表:
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1)(2)分析,补充和完善下图横线中的内容,展示你对持续“情绪压力”引起长期心境低落的机理的理解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4)基于以上研究,请提出一条抑郁症的治疗抑思路______。
【答案】(1)电信号 (2) 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②. 放大 ③. 血液 ④. 相同假手术 ⑤. 激素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⑥. 注射激素b后,A、B两组激素a的含量水平均下降,且B组下降得更多
(3) ①. 内分泌 ②. 糖皮质(激素) ③. 神经 ④. 不能正常释放(释放减少)
(4)研发药物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研发药物增加下丘脑(或垂体)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数量(或功能)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此图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分泌的调节过程,其中激素a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c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d为肾上腺髓质激素。
【小问1详解】
当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神经调节发挥作用。神经兴奋以电信号(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导。所以,当情绪压力刺激下丘脑时,支配肾上腺的神经兴奋,兴奋以电信号(神经冲动)的形式传至肾上腺髓质,促进肾上腺素释放,产生短期压力效应。
【小问2详解】
情绪压力下,机体还可以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进行调节。此调节过程是,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会促进垂体分泌激素b,从而使肾上腺皮质分泌和释放的糖皮质激素量增加。这种分级调节方式有利于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实验步骤一:选取若干只健康且生长状况相似的小鼠,随机分成 A、B 两组。分别抽取两组小鼠的血液,检测激素 a 的含量水平。④ 切除 A 组小鼠的肾上腺皮质;B 组小鼠进行假手术处理作为对照;之后给两组小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激素 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实验结果为:注射激素b后,A、B两组激素a的含量水平均下降,且B组下降得更多,说明假设一、二同时成立。
【小问3详解】
情绪压力持续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糖皮质(激素)激素持续升高.导致神经系统不能不能正常释放5一羟色胺(或释放减少),最终导致长期心境低落。
【小问4详解】
研发药物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研发药物增加下丘脑(或垂体)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数量(或功能)。
25. 瘦素是一种激素,作用于靶细胞最终产生饱腹感,进而控制食欲。
(1)瘦素通过_____运输,与靶细胞的_________结合后发挥作用。
(2)研究者发现两种肥胖品系的小鼠:db鼠和b鼠,它们食欲旺盛,体重显著高于正常小鼠。研究者设计了小鼠连体实验,两种小鼠减重后将两者的血液循环联通(如图1),手术成功后每组鼠均提供充足的食物,实验结果如下表。
①表中第6组是_________________鼠。
②实验结果显示,与第2组相比,第1组中b鼠的体重增加______________,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验证推测,请补充相关实验:______________。
③与db鼠连体的正常鼠和b鼠体重均________。
(3)结合表中数据,推测db鼠体内瘦素比正常鼠和b鼠的含量________。已知下丘脑中AgRP神经元的兴奋导致食欲增强,研究者将正常小鼠下丘脑中AgRP神经元的瘦素受体基因敲除,分别检测正常小鼠、db鼠、基因敲除鼠的体重,结果如图2。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解释db鼠肥胖的原因:______
(4)瘦素的作用过程说明内分泌细胞还可以通过分泌激素对________系统进行调节。
【答案】(1) ①. 体液 ②. 特异性受体
(2) ①. db鼠-db鼠 ②. 减缓 ③. 正常鼠产生瘦素提供给b鼠 ④. 给第2组b鼠注射适量的瘦素,预期b鼠体重增加减缓 ⑤. 下降
(3) ①. 高 ②. db鼠体内瘦素含量虽然高,但因缺乏瘦素受体,不能作用于下丘脑中AgRP神经元,AgRP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导致食欲旺盛,体重显著增加
(4)神经
【解析】
【分析】1、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与靶细胞、靶器官。
2、表格主要展示了不同小鼠组合后体重的变化情况,可根据其变化情况推测原因,主要跟体内的瘦素含量有关。
3、图2显示db小鼠和敲除瘦素受体基因的小鼠与正常小鼠的体重变化情况。
【小问1详解】
通过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与靶细胞、靶器官(因为靶细胞膜表面有特异性受体)可知瘦素通过体液运输,与靶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
【小问2详解】
根据表格可推测出第六组应为db鼠-db鼠,组别1中的b鼠增加39.8-29.4=10.4g,正常鼠增加25.5-22.5=3g,组别2中前者b鼠增加47-27.6=19.4g,后者b鼠增加44-26.6=17.4g,结果显示组别1中b鼠体重增加缓慢,其原因可能是正常鼠产生瘦素提供给b鼠,使其体重增加缓慢。为验证该推论,可以给第2组b鼠注射适量的瘦素,预期b鼠体重增加减缓程度。组别3中,db鼠增加37-26.1=10.9g,正常鼠减重23.5-17.9=5.6g,组别4中,db鼠增重33.2-30.3=2.9g,b鼠减重33.7-18.8=14.9g,实验结果显示与db鼠连体的正常鼠和b鼠体重均减少。
【小问3详解】
结合表中数据:组别3中,正常鼠减重,推测其体内瘦素增多,可能是db鼠为其提供,同样组别4中b鼠也减重,说明db鼠向其提供了瘦素,故推测出db鼠体内瘦素比正常鼠和b鼠的含量高。分析图2可知,瘦素受体基因敲除小鼠和db小鼠的体重增长曲线基本重叠,说明db鼠体内瘦素含量虽然高,但因缺乏瘦素受体,不能作用于下丘脑中AgRP神经元,AgRP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导致食欲旺盛,体重显著增加。
【小问4详解】
瘦素的作用过程说明内分泌细胞还可以通过分泌激素对AgRP神经元进行调节,故能调节神经系统。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信息能力,以及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原因的能力。
26. 为研究动物捕猎行为的关键神经通路,科学家开展了实验研究。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为研究小鼠捕猎行为对视觉及触觉的依赖性,对同一只小鼠进行相应实验处理,并测定捕猎活动时小鼠相关脑区的电信号产生时间和强度(图1)。结果说明小鼠捕猎行为依赖______。
(2)已知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器在中枢的投射区均为SC区,研究者在图2所示SC区部分神经元a中植入蓝光脉冲光电极。
①在蓝光诱导下神经元a产生兴奋,而相邻未植入电极的神经元c随后也能兴奋的原因是______。
②研究者在实验组小鼠的SC区导入表达神经毒素T的病毒载体,用蓝光进行诱导,结果如图2,说明SC区神经信号的传递被有效阻断,依据是______。
③测定以上两组小鼠捕猎行为的相关指标,得出SC区活动大大提高捕猎效率。本实验还对小鼠基本运动能力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你认为该检测是否必要并说明理由______。
(3)小鼠捕猎的过程中SC神经元轴突主要投射到S区,形成SC-S通路。为证明S区参与捕猎行为,研究者通过控制蓝光激发测得实验数据(图3),实验组小鼠的处理为______(在表格中填写“+”“-”)。
(4)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概述小鼠捕猎行为的神经通路。猎物→______→捕猎行为
【答案】(1) ①. 反射 ②. 视觉和触觉
(2) ①. 蓝光诱导下神经元a兴奋并释放神经递质,与神经元c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神经元c兴奋 ②.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神经元a的兴奋未改变,神经元c不兴奋 ③. 有必要,说明小鼠捕猎行为的改变不是基本运动能力变化引起的
(3)
(4)视觉和触觉感觉输入→SC区→SC-S通路(S区)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人体在完成一项反射活动时,必须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小问1详解】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据图1分析:与光亮、保留胡须组相比,黑暗、保留胡须组电信号强度减弱,说明视觉会影响小鼠捕猎行为;与黑暗、保留胡须组相比,黑暗、剪去胡须组电信号强度减弱,说明触觉会影响小鼠的捕猎行为。综上分析,结果说明小鼠捕猎行为依赖视觉和触觉。
【小问2详解】
①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连,在蓝光诱导下神经元a产生兴奋,而相邻未植入电极的神经元c随后也能兴奋的原因是蓝光诱导下神经元a兴奋并释放神经递质,与神经元c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神经元c兴奋。
②据图分析,神经元a膜电位检测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没有差异,而神经元c与对照组相比,电位检测结果是对照组神经元c产生了兴奋,而实验组神经元c没有产生兴奋,因此说明SC区神经信号的传递被有效阻断。
③对小鼠基本运动能力进行了检测是有必要,这样可以说明小鼠捕猎行为的改变不是基本运动能力变化引起的,而是SC区的活动提高了捕猎效率。
【小问3详解】
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证明S区参与捕猎行为,因此自变量是S区是否植入光电极,因此SC区不植入光电极,S区不使用表达神经毒素T,S区植入光电极。
【小问4详解】
结合上述问题分析可知,小鼠捕猎行为的神经通路是猎物→视觉和触觉感觉输入→SC区→SC-S通路(S区)→捕猎行为。天数
1
2
3
4
5
6
7
对照组
18.56
33.75
38. 75
42.53
66.01
38.75
25.42
实验组
13.75
21.25
22.50
21.25
33.42
16.28
16.19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甲
______
玉米油灌胃处理
乙
AD模型小鼠
______
丙
______
大蒜素(溶于玉米油)灌胃给药
组别
神经细胞内突触囊泡中5-羟色胺的量
神经细胞内突触囊泡蛋白分子mRNA含量
正常大鼠
正常
正常
长期情绪低落
正常
低
服用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大鼠
正常
正常
组别
前者平均体重(g)
后者平均体重(g)
实验开始时
实验结束时
实验开始时
实验结束时
1
b鼠-正常鼠
29.4
39.8
22.5
25.5
2
b鼠-b鼠
27.6
47.0
26.6
44.0
3
db鼠-正常鼠
26.1
37.0
23.5
17.9
4
db鼠-b鼠
30.3
33.2
33.7
18.8
5
正常鼠-正常鼠
22.5
23.5
22.8
24.2
6
?
28.6
27.3
脑区
处理
SC区
S区
表达神经毒素T
-
植入光电极
脑区处理
SC区
S区
表达神经毒素T
-
-
植入光电极
-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广渠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北京市广渠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北京市广渠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北理工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北京市海淀区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北京市海淀区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北京市海淀区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北京市海淀区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