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春分日,一架飞机在正午从下图中甲地出发,沿最近航线匀速飞行到达乙地,发现乙地机场大楼影子朝向正南。完成下面小题。
1.从甲地到达乙地,飞机约飞了( )
A.6小时B.12小时C.18小时D.24小时
2.飞机飞行的距离约为( )
A.2200kmB.6600kmC.11100kmD.15500km
3.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
A.一直向东B.先向北,再向南C.一直向西D.先向南,再向北
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这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是由于( )
A.板块挤压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D.岩浆持续侵入
5.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
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
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下图是“某条河流的剖面图”,箭头为图示区域全年正午太阳来向(遮蔽区范围随季节有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
A.北纬45°附近B.北纬20°附近C.南纬45°附近D.南纬20°附近
7.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河流右岸B.河流自东向西流
C.遮蔽区最大在1月D.遮蔽区最大在7月
8.图示遮蔽区的范围最小时,西安市( )
A.昼最长,夜最短B.正午室内阳光面积最大
C.正值小寒节气D.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北京时间7月20日21时40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完成下面小题。
9.从火箭点火发射到航天员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期间,北京( )
A.昼渐长,夜渐短B.昼渐短,夜渐长
C.昼先渐长后渐短D.夜先渐长后渐短
10.航天员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时,纽约(40°43'N,74°W)的区时是( )
A.4:31B.8:40C.14:31D.16:40
甲、乙、丙三幅图所示的是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二至日时的阳光照射情况(a或b)。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对三地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
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B.甲地位于赤道附近
C.乙地位于南温带D.丙地位于北温带
12.在甲图中当b代表的节气出现时( )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中国的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小值
C.澳大利亚的悉尼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
D.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下图示意地壳物质(乙类岩石一般含有化石)循环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岩石类型是( )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B.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D.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
14.图中②的地质作用是( )
A.变质作用B.侵蚀作用C.重熔再生作用D.搬运作用
15.甲、丙两类岩石转变成乙类岩石需要( )
A.岩浆侵入,冷却凝固B.在地壳深处,受高温高压作用
C.地壳运动,岩层抬升D.裸露地表,长期经受外力作用
16.下列地质地貌示意图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a和dB.a和bC.c和dD.b和d
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北京时间8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子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60°;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9时45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日志记录当天,该船航行在( )
A.北太平洋B.南太平洋C.北印度洋D.南印度洋
18.日志记录当天,该船的航向可能是( )
A.正北B.东北C.正南D.西南
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
20.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B.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
C.全球无温度变化D.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美国西部波浪谷(左图),由侏罗纪时期就开始沉积的巨大沙丘组成,沙丘不断被一层层浸渍了地下水的红沙所覆盖,天长日久,水中的矿物质把沙转变成了砂岩,便形成了层叠状的结构,后来,随着科罗拉多平原的上升,峡谷里砂岩的层次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岩石上流畅的纹路创造了一种令人目眩的三维立体效果。结合图回答下面问题。
21.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谷岩石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2.波浪谷岩石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
A.泥沙沉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剥蚀
B.泥沙沉积—固结成岩—风化剥蚀—地壳抬升
C.地壳抬升—泥沙沉积—固结成岩—风化剥蚀
D.地壳抬升—风化剥蚀—泥沙沉积—固结成岩
二、材料分析题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两幅示意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所示的节气,位于左图中A、B、C、D四个位置中的____处。
(2)此时地球公转的速度____(较快或较慢),昼长为12小时的地点的纬度是____。
(3)右图中E、F两点位于晨线上的是____点。
(4)这一天后,南安的昼长将____(变长、变短),北京天安门广场旗杆的正午影子长度将____(变长、变短)。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9年12月22日北京(40°N,116°E)某高校的徐老师从首都机场出发,飞往芝加哥(42°N,87.5°W)进行访问交流,下图为飞行路线示意图及航班信息,飞机准点起飞,较原计划提前17分钟到达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
(1)此次飞行时长为_______,飞行方向大致是_______ 。
(2)飞机降落时,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范围大约占全球的几分之几?_______。
(3)飞机降落当日,芝加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该日过后一个月内,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
在下所示的全球经纬网中,飞机降落时,A点正值日落。
(4)在上图中绘制飞机降落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要求画出晨昏线(在图上用文字标注出来),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是某旅行社制作的几幅简易宣传图片,结合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A黄果树瀑布和B天山
C长白山天池和D大漠景观
(1)图示景观的形成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有哪些?(字母),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有哪些?(字母)。
(2)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各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3)根据D景观的特点,可推断出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此日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飞机从甲地起飞为当地时间12:00,此时乙地为0:00,到达乙地后也为当地时间12:00,可以判定飞了12小时。故选B。
2.答案:B
解析:由图中可以判定,甲、乙两地同位于南纬60°的纬线圈上,其最短航线距离沿经线圈过南极点跨60°,故飞行距离约为60×111km=6660km,B最接近。故选B。
3.答案:D
解析:由于飞机沿最短航线飞行,具体路线为沿经线过南极点,然后再沿对面经线向北飞行,可判定方向为先向南,再向北。故选D。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板块运动与地貌演化。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受板块挤压影响,该山脉会持续升高,板块张裂一般会形成裂谷或海洋,A项正确、C项错误;结合材料可知,该山脉并没有不断喷发的火山对其产生影响,B项错误;岩浆侵入不会对山脉升高产生直接影响,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貌演化的影响。地貌的演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使该地山脉持续隆升,叠加外力使该地地表受侵蚀作用增强。根据材料可知,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说明内力作用强度大于外力作用,而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因为随着山体升高,外力作用逐渐加强,内外力作用趋于平衡,C项正确。
6.答案:C
解析:箭头为图示区域全年正午太阳来向,阳光从北面照射过来,说明一年中太阳始终位于北部天空,因此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图示区域可能位于南纬45°附近,C对。
7.答案:B
解析:结合上题,该地位于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侵蚀,右岸沉积。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甲为河流左岸,A错。结合南岸、北岸位置,河流自东向西流,B对。遮蔽区最大在6月,C、D错。
8.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图示遮蔽区的范围最小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即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前后,C错误;此时西安市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正午时室内阳光面积最大,B正确;冬至日前后,西安市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昼最短,夜最长,AD错误。故选B。
9.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可得,从火箭点火发射到航天员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经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先向北,再向南,在此期间北京昼先渐长后渐短,故C正确,故排除A、B、D,选择C。
10.答案:B
解析: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时,北京时间(东八区)为7月20日21时40分;此时纽约所在时区为西五区。相差13个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纽约的区时是8:40,故B正确;故排除A、C、D,选择B。
11.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两至日正午太阳的位置及方向,可以推断,甲图中a、b从南北两侧照射,故应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又因为a、b太阳高度角相等,故甲应位于赤道;乙图中,a、b两点太阳都位于南方,图乙图应位于北温带;丙图中a、b太阳都位于北方,故丙图在南温带。
12.答案:D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即正午太阳高度位于当地的正北,即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冬至日,则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A错误;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应达到最大值,B错误;此时澳大利亚为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C错误;此时地球公转经过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D正确。
13.答案:A
解析:乙类岩石一般含有化石,乙为沉积岩;根据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关系,图中甲由岩浆转化而成,甲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故选A。
14.答案:C
解析: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①为冷却凝固;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③为外力作用;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④为变质作用;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②为重熔再生;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答案:D
解析:据以上分析可知,沉积岩是由风化的碎屑物和溶解的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甲、丙两类岩石转变成乙类岩石需要通过③外力作用,即裸露地表,长期经受外力作用,D正确,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A错误;在地壳深处,受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B错误;地壳运动,岩层抬升为内力作用,C错误;故选D。
16.答案:C
解析:图a是三角洲地貌,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错误。b是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是外力作用,错误。c是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形成的。c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正确。d是褶皱,是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d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正确。故选:C。
17.答案:D
解析:本题通过航行日志记录,考查地球运动中关于地方时、昼夜长短的变化、日出日落方位的知识,设计巧妙,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从题中所给的资料中可以得出如下信息:太阳从正东方升起说明是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通过北京时间8时日出,可知北京时间比该船所在经度的地方时间早2小时,可通过计算知该船位于东经90°,位于印度洋;此日太阳直射赤道,而桅杆影子朝正南,说明该船位于南半球。因此为南印度洋。故选D。
18.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可以计算出该船经历的昼长是19:45-8:00=11时45分,小于12小时,说明该船向偏东方向航行(向东航行船只昼夜更替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导致昼长小于12小时。因此只能选B项。故选B。
19.答案:D
解析:读图,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C错误;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A错误;图中角β是黄赤交角,B错误;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D正确。故选D。
20.答案:C
解析: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太阳终年直射赤道,A项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假设黄赤交角为0°,则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B项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地球仍有自转和公转运动,仍然会有温度变化.C项不可能出现,符合题意。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太阳直射点终年位于赤道,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D项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故选C。
2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由侏罗纪时期就开始沉积的巨大沙丘组成,沙丘不断被一层层浸渍了地下水的红沙所覆盖,天长日久,水中的矿物质把沙转变成了砂岩,便形成了层叠状的结构”可知,波浪谷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结合右图中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判断可知,图中①表示岩浆,②表示岩浆岩,③表示变质岩,④表示沉积岩。故选 D。
22.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分析,波浪故的岩石的形成过程首先是由泥沙沉积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砂岩,之后地壳抬升不断受外力风化剥蚀而形成。故选A。
23.答案:(1)D
(2)较慢;赤道(0°纬线)
(3)F
(4)变短;变长
解析:(1)据右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现象,可判断为夏至日时。据左图中地轴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可判断,A为春分日,D为夏至日,C为秋分日,B为冬至日。
(2)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远日点为7月初,输电较慢。该日只有赤道昼长为 12 小时。
(3)昼夜半球的界线为晨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从昼进入夜为昏线,从夜进入昼为晨线。据图可知,E位于昏线上F位于晨线上,
(4)夏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则柳州昼长将变短,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小,则北京天安门广场旗杆的正午影子长度将变长。
24.答案:(1)13小时35分钟;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2)5/12
(3)24°34';
(4)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先变快再变慢;
解析:(1)北京所在的时区为东八区,芝加哥所在时区为西六区。飞机起飞时东八区的区时为22日16点25分,西六区与东八区间隔 14 个时区,时间差14小时,因此飞机起飞时西六区的区时为 16 时 25 分 -14小时 =2 时 25 分。飞机计划在西六区区时为 16 时17 分时降落,而飞机实际上较原计划提前 17分钟到达,飞机到达的时间时实际是西六区区时的16时,因此飞机的飞行时间=16时-2时25分=13 小时 35 分钟。根据图片,飞机飞行的线路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飞行。
(2)飞机降落时西六区区时为 16时,即 90°W 的地方时为 16 时,地方时为 24 时的经线与之间隔 8小时,经度差 120°,因此地方时为 24 时即自然日界线为 90°W 向东 120°,即 30°E,因此新一天的范围是 30°E 向东到 180°,经度范围为 150°,占全球的比例为 150°/360°=5/12 。
(3)飞机降落当日的日期为 12月 22 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42°N的芝加哥与南回归线的纬度差为 65°26’,因此芝加哥的正午太阳高度90°-65°26'=24°34’。芝加哥位于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是一个定值,为 46°52’。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该日过后一个月内,对应对日期是从 12月 22 日到1月 22日,经过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1月初的近日点,因此该时期内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4)昏线及夜半球的范围如图所示:
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25.答案:(1)B、C;A、D
(2)A:流水侵蚀作用;B:地壳运动;C: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湖;D:风力堆积。
(3)风向:西南风(偏西风)。原因: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从图中可以看出沙丘的缓坡朝西南方。
解析:(1)结合景观图片知A代表黄果树瀑布,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B代表天山,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C代表长白山天池,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D代表大漠景观,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故BC属于内力作用形成,AD属于外力作用形成。
(2)结合景观图片知A代表黄果树瀑布,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B代表天山,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C代表长白山天池,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湖;D代表大漠景观,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从图中可以看出沙丘的缓坡朝大致西南方,故当地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偏西风)。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年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