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含解析)
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4单元第43讲课时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4单元第43讲课时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含解析),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坐标,目标定位·明考向,考点探究·释难点,典例研析·立标杆,主干梳理·理思路,世袭制,同姓贵族,旧贵族,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43讲 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时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______建立。(2)政治:以__________打破禅让制传统。2.商(1)实行内外服制。(2)商朝已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3.西周(1)内容①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____________、异姓功臣或__________,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和卿大夫继续分封,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②周天子和各级贵族都实行________________。
(2)特征①分封制与__________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____________相结合。②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它受原始民主传统的制约。③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
〔概念阐释〕家国同构:“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洽。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
[特别提示]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关系(1)权力分配: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2)权力继承:宗法制,家族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3)权力认同:礼乐制,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1.背景(1)春秋时期,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2)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都进行了重大变革,君主权力加强。(3)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
[拓展]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解体的原因(1)经济:生产力发展(即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2)政治: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周王室衰微。(3)各国进行改革或变法。(4)根源在于制度本身的局限性。
2.内容(1)皇帝制:这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________、________、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2)三公九卿制①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各司其职。②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泛称“______ _____”。③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________裁断。
(3)郡县制①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和县两级。②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另设监御史掌监察。③郡下设县或道,郡县主要官吏都是由中央直接任命。
〔概念阐释〕官僚政治西周宗法分封制下“官”以贵族血统世袭,秦以后的“官”则是皇帝任免,俸禄来自国家税收,形成了完善的官僚政治体系。官僚制度有严格的职务分工,职权分明,有职则有权,离职则无权,当官实际上成为一种职业,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产物。官僚政治体系还包括管理官僚、选拔官僚的制度,官僚履行职责、执行政务的制度。
(4)文书制度:秦朝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概念阐释〕文书制度秦朝在统一文字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文书档案制度的改革。“以文书御天下”是对文书作用的最好概括。秦朝制定出了一套系统化的尊君抑臣的文书制度,其对文书的名称、体式及文书档案管理制度都有详细的规定。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皇帝的专断权力,加强了秦朝档案事业的发展,也对其后朝代档案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行政制度(1)汉①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是三公九卿制。②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设立________,从而使____________的权力大大削弱。③西汉晚期以后,中朝________的权力逐渐增大。④东汉时期,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2)隋唐:三省六部制①内容:三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__________是决策机构,__________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__________是执行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②特点: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③意义: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宋: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履行宰相的职权。(4)元:实行__________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5)明①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绵延1000多年的________制度终结。②废宰相后设立________,内阁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图解历史〕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拓展]中国古代丞相制与内阁制比较丞相和内阁职责都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但丞相是百官之首,统领百官,参与决策,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仅备皇帝顾问,不直接统领六部,没有法定决策权,对皇权无制约力,是皇权强化的产物。(6)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特别提示]内阁与军机处虽参与决策,但并无决策权,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内阁、军机处均是皇帝利用亲信集团强化君权的机构。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特点。
[拓展]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1)相权削弱,皇权加强。(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
2.地方行政制度(1)汉①沿袭秦的郡、县二级制,还包括王国和侯国。②到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______”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2)魏晋南北朝主要是______、郡、县三级制。
(3)隋唐①隋朝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朝沿用。②唐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______道,后来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唐中期以后设节度使统兵征战,后形成藩镇割据势力。(4)宋:初期为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后来又形成路、州(府)、______三级制。
(5)元:实行“________”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成省、路、府、州、县多级地方制度。(6)明清①明初废除行中书省,其权力由____________、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后来,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总揽一省之权。②清朝时,巡抚成为一省长官。③明清时期形成省、______、县三级行政制度。
探究从“史料实证”方面认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史料一]东汉中平五年,州由监察体制转变为行政区实体,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直至隋代,长达四百余年,州一直为我国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唐朝初年,“道”仅是一种监察区划,至唐玄宗时,才发展为行政区划,成为凌驾于州县之上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从而使唐代地方行政体制由州、县两级制转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宋代沿袭唐制,仅将“道”改名为“路”。——摘编自王俊《中国古代地名》
[问题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州和道作为地方行政区划有何相同点。[提示1]相同点:都由监察体制转变为行政区实体;最初都是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划,后地位下降。
[史料二]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行省制度的创行是我国地方行政体制的重大变革。省的名称一直沿用到当代。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无论是两级制还是三级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而元代行省既是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本身又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特点,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当,使全国的行政体制基本上做到了上下结合、浑然一体。——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问题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提示2]特点:行省划分遵循犬牙交错的原则,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行省兼具地方行政机构与中央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行省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中央设置机构,加强对行省的监察;省官互迁。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对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史料三]自元代开始,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进入省制时代,历经元、明、清,直至当今。元代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一级政区是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摘编自梁励《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沿革述论》
[问题3]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特征。[提示3]特征: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变化最大,地方行政区划中最稳定的单位是县;越早设置的行政区划单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地位越低的发展趋势;地方行政区划层级不断变化。
[问题4]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不断演变的原因。[提示4](1)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南方)开发,人口增多。(2)国家疆域的变化。(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4)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等。
[拓展]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趋势(1)逐渐由二级区划演变为三级区划。(2)地方行政区划面积逐渐变小,数目逐渐增多;南方行政区划数目逐渐增多。(3)最高行政区划(行省)的边界设置,山川形势和犬牙交错原则并行。
(4)最高行政区划往往由吏治监察区和军务督理区转变而来,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往往由中央官转变而来。(5)地方权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逐渐加强。(6)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不同于汉族的行政制度进行管辖。
2.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影响(1)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征发赋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2)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保证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展。(3)中央集权过度强化,造成了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地方没有相应自主权,也难以发挥管理的实效。
1.(2021·浙江高三二模)王国维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以宗法制形成政治实体始于西周B.宗法制成为封邦建国的内在基础C.同姓不婚加强了姬姓封国间联系D.宗法制扩大了周王朝的文化影响
[解析] 材料信息“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说明了宗法制的重要性,即宗法制成为封邦建国的内在基础,B项正确;以宗法制形成政治实体并不是始于西周,排除A项;同姓不婚加强了王室和异姓封国间联系,排除C项;分封制扩大了周王朝的文化影响,排除D项。
2.(2021·湖南高三一模)依据下表能够推断出( )《史记》《汉书》中有关西汉分封制的部分记述
A.高祖以秦为鉴大封异姓王B.文帝时淮南王举兵反抗朝廷C.景帝用推恩令进行了削藩D.汉武帝终于解决了王国问题[答案] 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内容可推知,汉武帝利用主父偃谋,实行推恩令进行了削藩,终于解决了长期困扰西汉的王国问题,故选D项,排除C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淮南王举兵反抗朝廷”,排除B项。
3.(2021·青铜峡市高级中学期末)从唐太宗时期开始,中书、门下省往往联合办公,官署即称为“政事堂”。后来,唐朝皇帝常常在上朝之后,召见尚书、中书、门下长官,共同讨论国政。这些情况表明( )A.唐朝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B.中央集权进一步发展C.君主的权力受到极大制约D.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解析] 唐朝皇帝常常召见尚书、中书、门下长官,共同讨论国政,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机构的演变,属于君主专制问题,不属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B项;三省长官共同议政,对皇帝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最终决策权在皇帝手中,C项夸大其词,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4.(2021·博兴县第三中学)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三省、六部、诸寺监行政体系职权回归,改变了北宋初年三省职司尽归政事堂,六部诸寺监尽为闲职,官、职、差遣交杂的局面。这一改革有助于( )A.加强中央集权B.提高决策效率C.加强宰相权力D.规范政务运作
[解析] 从材料可见,元丰改制只是中央权力的重新分配,未涉及地方权力的调整,故A项不合题意;三省六部制有助决策的科学化,但对提高决策效率作用不大,故B项错误;“北宋初年三省职司尽归政事堂”所以掌控政事堂的宰相权力很大,元丰改制后宰相权力分散三省,未能体现宰相权力的加强,故C项错误;材料显示元丰改制减少大量的临时官职,中央官职得以规范化,故有助于政务运作的规范化,故D项正确。
5.(2021·贵州黔西期末)元代行省的主要长官都是由朝廷大臣兼衔的,不轻易实授,实际上主持省务的是平章事,而平章事与行省长官是二人并列,不分高下。这一设计意在( )A.解决冗官问题B.加强中央集权C.扩大统治基础D.提高行政效率
[解析] 行省长官由朝廷大臣兼衔,形式上由朝廷官员直接统领地方,且与主持省务的平章事并列,又形成分权牵制之势,因此这一设计意在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为B项;这一设计没有起到精简行政机构的作用,不能解决冗官问题,排除A项;这一设计只是行政系统的内部调整,不能起到扩大统治基础的作用,排除C项;这一设计形成分权牵制之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政效率,排除D项。
6.(2021·吉林长春)在清代从知县到中高级官吏的任命,都由皇帝亲自考察,吏部只负责官吏的考核。官员上任、到任升迁或者转任换地也要皇帝亲自接见。这表明清朝( )A.官吏的任命具有随机性质B.吏部职权下降官员无所事事C.君主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D.官吏的考核由皇帝直接负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14单元政治制度第41讲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第1课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坐标,主干线索,目标定位·明考向,主干梳理·理思路,世袭制,同姓贵族,旧贵族,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血缘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14单元第43讲课时2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标定位·明考向,考点探究·释难点,典例研析·立标杆,主干梳理·理思路,临时政府,袁世凯,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国务员,君主专制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14单元第43讲课时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含解析),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坐标,目标定位·明考向,考点探究·释难点,典例研析·立标杆,主干梳理·理思路,世袭制,同姓贵族,旧贵族,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