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01
    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02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选择题的作答,结合故事情节,概括“我”的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
    1969年法国结构主义符号学家托多洛夫第一次提出“叙事学”这一术语,并将其定义为“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热耐特将叙事分为纪实叙事与虚构叙事,并将新闻列入纪实叙事。
    人物通讯是运用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典型人物或新闻事件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中国新闻奖奖项中,人物通讯在通讯类获奖作品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其作为我国新闻传播特有的体裁,在进行新闻宣传、匡正社会价值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叙事对象: = 1 \* GB3 ① 。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考虑到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现实情况,新闻报道成为宣传动员发展经济的重要阵地,人物通讯中主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并极大地表现人物的全能与优秀,甚至脱离实际,把人神化。
    至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历经几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可窥见人物通讯的叙事对象悄然转变,用平民化视角展现平凡人的不平凡得到更多关注。如《马氏“兄弟”跨越二十年的诚信》一文,将诚信放在二十年的时间跨度中考量,展现的是人性中闪亮的光辉,不分地位与贫贱,更能打动人心。
    (二)叙事视角: = 2 \* GB3 ② 。
    在人物通讯中,叙事文本是基础,人物与事迹通过叙事文本传达给受众,其中,必然存在着一个“支点”,给予受众一个观察、知晓事件的窗口,即提供给受众一个视角。不同的叙事视角所呈现的叙事风格、情感偏向也是不同的,如内视角下,叙述者自身处于事件人物之中,以事件中自己的眼光去观察描述,从而可以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神态做出细致描绘;而外视角则是叙述者处于事件之外,以旁观者的眼光进行叙事,表现出中立、客观的态度。
    在中国新闻奖人物通讯的获奖作品中,多种叙事视角得到了运用。如在《“见字如面”23年中》,在转换式内聚焦视角下,展现了一家三口每个人的视角而非一个人的固定视角,在父母与孩子的口中表达出一个家庭23年来的聚少离多和牵肠挂肚,这种转换式内聚焦能较好地保证叙事的客观性,同时也使叙事更加全面。
    (三)叙事时间:建构时间线铺陈主题。
    事件是自然发生并客观存在的,而叙述者在进行叙事时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架构来调整叙事顺序,达到不同的叙事效果,因而,在文本中也出现了一种新的有别于“事件时间”的“叙事时间”。根据事件时间与叙事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叙事顺序分为顺叙、倒叙与预叙。
    顺叙即为叙事时间与事件时间同步,遵循事件自身的发生逻辑,从头至尾地进行逻辑叙事。如在《老郭脱贫记》一文中,文章的叙事主线为“致贫—帮扶—致富—脱贫”,循序渐进地讲述了老郭一家因病致贫,接受政府帮扶就业,参加扶贫项目自主致富,慢慢脱贫的经历,脉络清晰,易于接受和理解。
    倒叙是指事件时间早于叙事时间,从事件中部或最后开始再回到起点的叙事顺序,它将事件结果放在最前,再追溯起因与发展经过,起到强调结果、事件影响的作用,同时先入为主,增加悬念提升受众的阅读兴趣。如在《一跪惊天下》一文中“近日,一段43秒的视频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一女孩洋溢着青春的生命救助,发散着人性光辉的义举……这位女孩正是咱山西定襄、23岁的李志敏。”首先叙述这一事件的影响力之大,接着引出事件主人公,这种倒叙方式扩展了事件的时空范围,深化了报道主题。
    预叙是指在事件发生之前预先对事件进行预测描述。在《天山深处的守望》中,“1985年冬天,陈俊贵辞去工作,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又回到了终身难忘的地方——那拉堤。在这里一待,就是24个春秋。”一待就是24个春秋相对于陈俊贵回到那拉堤来说是未发生的事件,即属于预叙,24个春秋体现了陈俊贵对承诺的全心坚守、不抛不弃。此处预叙可以让文本主题得以彰显与深化。
    摘编自宋苗《简析人物通讯中的叙事方法》
    材料二
    “全忠,2月14日,咱们一家三口站台上见。”这是一本普通家庭日记本上的留言。这样的日记一写就是23年,用掉了12本日记本,留下6820多条只言片语,长达24万余字。
    写下这段留言的妻子叫任亚娟,是兰州铁路局兰州客运段武威南车队队长。丈夫李全忠,是兰州客运段宁波车队副队长。夫妻二人一个值乘北京列车,一个值乘乌鲁木齐列车,每隔3周才能相聚一次。
    翻开一本本泛黄的日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夫妻二人23年来的点点滴滴。
    “亚娟,昨晚在列车上没合眼吧?一回来就趴在沙发上睡着了,看着好心疼。冬果梨汤熬好了,醒来记得喝。”
    “全忠,女儿说什么时候咱们一家三口能坐在一起吃上你做的臊子面?我都不知道哪一天,心凉!”
    “爸妈,我在网上给你们定了一款对戒,样子暂时保密,不过保证你们喜欢!”
    ……
    “现在翻一下,23年的心酸与牵挂历历在目。”李全忠说。
    23年,经历了传呼机、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不同的通讯工具,但是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比不上“见字如面”的纯情与质朴。随手写下的留言,笔笔写出的爱意,期待与牵挂,相知与守候,与子偕老的“家庭心灵史”尽在其中。
    摘编自康劲《“见字如面”23年》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人物通讯在进行新闻宣传、匡正社会价值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我国新闻获奖作品中占有较高的比重。
    B.建国初,人物通讯中的人物主要是优秀的、代表性的人物,作品有脱离实际的倾向,因而,新闻的社会价值不高。
    C.综合运用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可以让人物通讯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典型人物或新闻事件。
    D.不同的叙事视角所呈现的叙事风格、情感偏向是不同的,外视角呈现出的态度是中立、客观的,内视角则完全相反。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与叙事时间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报道同一新闻事件,事件时间相同而叙事顺序不同,最终可能产生不一样的叙事效果。
    B.《喜看稻菽千重浪》第一部分用倒叙的方式追忆了袁隆平早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
    C.《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全篇用顺序的方式讲述了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的突出事迹。
    D.作者无论采用顺叙、倒叙还是预叙的叙述方式,都是为更好地表现人物通讯的主题服务。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人物通讯中,文本要给予读者一个固定不变的叙述视角,这一点与小说的人称相同。
    B.《马氏“兄弟”跨越二十年的诚信》中使用的“平民化视角”,不同于材料一中的“叙事视角”。
    C.《“见字如面”23年》中,多个家庭成员视角的转换,保证了叙事的客观性、全面性。
    D.材料一中提到了“转换式内聚焦视角”的概念,这里的“转换”是指新闻叙事角色的转换。
    4.结合材料一相关内容,补全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内容,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5.材料二是发表于2017年3月18日《工人日报》上的一篇通讯的节选,该通讯曾获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一等奖,请结合材料一内容,分析其获奖理由。(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
    写 字
    毕飞宇
    当父亲的做决定往往是心血来潮的,这是父性的特征之一。一清早父亲把我叫到他的面前,用下巴命令我坐下来。父亲说:“从今天起,你开始学写字。”这个决定让我吃惊。 = 1 \* GB3 ①我在那个清早还不能用“当头一棒”来概括我的心情,但是我已经感受到了,父亲的决定给我当头一棒。
    我才七岁,离“上学”这种严肃正确的活法还有一段日子。更关键的是,现在刚刚是暑假,父亲的决定在这个时刻显得空前残酷。他是学校里仅有的两个教师之一,而另一位教师恰恰就是我的母亲。我坐在小凳子上,拿眼睛找我的母亲。母亲不看我,只给我一块背。我知道她和父亲已经商量好了,有了默契,就像宰猪的两个屠夫,一个拿刀,一个端盆。过去母亲可不是这样的。过去父亲一对我瞪眼,我就把脸侧到母亲那边去,而母亲一定会用两眼斜视我的父亲。②那样的目光就像电影上的无声手枪,静悄悄地就把事情全办掉了。
    父亲是教识字的老师,母亲教的是识数。识字和识数构成了这所乡村小学的全部内容与终极目标。可关键是我才七岁,而刚刚又放了暑假。这段日子里我忙于观察我的南瓜——我亲手种的。我用我的小便哺育了它。即使在很远的地方我也会把小便保留在体内,到家之后幸福地奉献给我的南瓜。可是我的南瓜长得很慢,就像我的个子,一连四五天都不见起色。成长实在是一种烦恼。
    ③现在,一切都停下来了。成长现在放在了写字之外,成了副业……学校总是有一块操场的,而这块操场在暑期里头就是我家的天井了。操场不算大,但是相对于天井来说它又显得辽阔了。因为写字,我整天被关在这个天井里头。我望着操场上的太阳光,它们强烈而又凶猛,泥土被晒得又白又亮。写字的日子里我被汉字与大太阳弄得很郁闷,在父亲午睡的时候我望着太阳光,能做的事情只有叹息和流汗。我的暑期分外寂寞。
    这样的时刻陪伴我的是我的南瓜。乡村故事和乡村传说大部分缠绕在南瓜身上,被遗忘的南瓜往往会成精;而另一种说法更迷人,当狐狸在遭受追捕时它们会扑向南瓜藤,在千钧一发之际,狐狸会十分奇妙地结到瓜藤上,变成瓜。这样的事情我从未见过,但是,我向往这种灵狐气息,基于这种心情,我主动向父亲询问了“南瓜”“瓜藤”这一组汉字的写法。但是父亲拒绝教我“狐狸”这两个字。④由于没有“狐狸”这两个汉字做约束,狐狸的样子在我的想象里头越发活蹦乱跳了,水一样的不能成形。
    我的功课完成得相当顺畅,在“专制”之下我才华横溢,会写的字越来越多。我甚至主动要求写字,以积极巴结的心情去迎合、奉承“专制”。我在下课的时候十分讨好地说:“再写几个吧。”父亲便拉下脸来,说:“按我说的做。我说什么,你做什么;说多少,做多少。”专制不领巴结的情,只有服从。这是专制的凌厉处,也是巴结的无用处。然而,我写字的瘾是吊上来了。在父亲给我放风的时候,我拿起一把锋利的小尖刀走上了操场。操场上热浪滚滚。我蹲在操场上,开始了书写。一上来我就不由自主地写下了这样的一行:
    “我是爸爸。”
    接下来就是批判。我用“坏”、“狗屁”等词汇向我的敌人进行了疯狂攻击。“打倒小刚坏吃狗屁”。我一定要用粉笔把这句狗屁不通的话写到他家的土基墙上去。我的字越写越大,越写越放肆。 = 5 \* GB3 ⑤我甚至用跑步这种方式来完成我的笔画了。整个夏季空无一人,我站在空旷的操场上,一地的汉字淹没了我。那些字大小不一,丑陋不堪,伴随了土地的伤痕和新翻的泥土,但是我感到痛快。我望着满地的疯话——它们难于解读,除了天空和我,谁都辨不清楚——我的心中充盈了夏日里的成就感,充盈了夏日黄昏里痛苦的喜悦。
    夜里下了场雷暴雨。我听到了,睡得很凉快。
    这个上午令我最为愉快的是操场。一夜的暴雨把操场洗刷得又平整又熨帖,干干净净,发出宁静祥和的光。所有的字都让雨水冲走了。我守望着操场,舍不得从上面走。我在等太阳。太阳一出来操场就会晒硬的,到那时,平展熨帖的操场没有负担,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可写最新最美的文字。
    我决定在这一天从父亲那里把“狐狸”两个字学过来,把我知道的狐狸的故事都写下来,写满整个操场……但是父亲没有告诉我“狐狸”的写法,而操场也面目全非了。操场的毁坏关系到一个人,王国强。一夜的雷暴雨冲坏了他们家的猪圈。为了修理猪舍,王国强,这个狗屁东西,居然把他家的老母猪和十六只小猪崽赶到学校的操场上来了。我的光滑平整的操场表面被一群猪弄得满目疮痍。我自己都舍不得下脚,居然让猪糟蹋了,我对这群猪怒目而视,可它们不理我。我回到家,对母亲大声说:“你看,操场全弄破了!”
    夏日里的阳光说刺眼就刺眼了。太阳照在操场上,那些丑陋的、纷乱的猪爪印全让太阳烤硬了,成了泥土表面的浮雕。这些猪爪印像用烙铁烙在了我的心坎上,成为一种疤,抚不平了。我走回家对父亲说,写字有什么用!为了调动我的情绪,父亲为我写下我渴望已久的两个汉字——“狐狸”。“跟我读,húli”父亲说。可是,这个世界哪里还有狐狸?哪里还有“狐狸”这两个字?所有的狐狸都沿着我的童年逃光了。
    (节选自《写字》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写字带给“我”的感受苦乐参半,既有童年被禁锢的痛苦,也有可以用文字攻击敌人的快意。
    B.父母同为老师,对“我”的教育却毫无艺术可言,表现了作者对一代人所受的教育方式的批判。
    C.初学写字的“我”偷偷地在学校的操场上写下“我是爸爸”,以此来发泄对父亲专制的愤懑不满。
    D.“我”的想象与“我”的成长故事交错进行,表现了儿童感性、跳跃、不循规矩的思维特点。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句中的“那个清早”告诉我们,故事的叙事时间与故事起点的时间并不吻合。
    B.从②⑤句可以看出,作者在以儿童视角和儿童心理讲述故事,语言也充满了童趣。
    C.③句的“停下来”是指自由的“童年”随着强制性的“学习”而被束缚了脚步。
    D.④句中的“约束”是说,汉字确有禁锢孩子头脑的作用,会大大限制孩子的想象力。
    8.结合故事情节,概括“我”的形象。(4分)
    9.小说中的“狐狸”多次出现,含义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小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
    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改江陵法曹参军。元和初,权知国子博士,分司东都,三岁为真。改都官员外郎,即拜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再贬封溪尉。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曰: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觝排异端,攘斥佛老。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 = 1 \* GB3 ①,细木为桷 = 2 \* GB3 ②,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节选自《新唐书 韩愈传》
    【注释】①杗:屋梁。②桷:屋椽。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3分)
    三岁A而孤B随伯兄C会D贬官岭表E会卒F嫂郑G鞠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等到,与《核舟记》中“其两膝相比者”中的“比”词义不同。
    B.绝,停止,与《三峡》中“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绝”词义相同。
    C.文中“然而公不见信于人”与“冗不见治”两句中的“见”词义相同。
    D.济,有益,有利。与诗句“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济”的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自读书开始,每天都会背下动辄千百字的文字。长大后更能通晓《六经》和诸子百家的学说,后来考中了进士。
    B.韩愈耿直忠贞,对上敢于犯颜直谏,因此屡遭贬谪。然而在百姓中却深受爱戴,百姓生了儿子大多用他的姓起名字。
    C.从文章前两段中韩愈不平坦的为官经历可以看出,《进学解》一文,其实是韩愈的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D.“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意思是说自己动辄遭受诽谤,而同时却名声益彰,表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谦退豁达。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4分)
    (2)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4分)
    14.《进学解》中,学生对国子先生给予了怎样的评价?这样评价的目的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南乡子 = 1 \* GB3 ①
    苏轼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 = 2 \* GB3 ②。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注释】①此词作于北宋元丰四年(1081),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②渌醅: 渌,清澈。醅,未滤的酒。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篇写黄昏景致,落日斜照,青翠的云山倒映在酒杯中,把一杯玉液都染成了绿色。
    B.杯中之酒由故乡岷山、峨眉山上的积雪融化而来,这奇特的想象也是思乡之情的表现。
    C.词的下阕用“暗”“乱”“湿”“回”等词,写出了春雨到来时人们的猝不及防,忙乱不止。
    D.全词虽未直接描述词人行为,却能感受到他被贬后无所适从,意欲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
    16.有人说,本词的下阕在写景之中蕴含着身世之感,请结合诗句谈谈这种说法可以成立的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短歌行》中,作者仿用《管子》中的话,表达尽可能多的招纳贤才的句子是: , 。
    (2)《归园田居》中的“ , ”两句,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强化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 ”两句,展现了诗人敢于向权贵挑战的不屈品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村落作为一种乡土生活的基本社区,以血缘为纽带,以地域为限制,显现了地缘关系和社群关系上相对疏离和隔膜的状态。
    在《归园田居》中,陶渊明概略而真切地描绘了村落的有限规模和疏离关系。“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这是 ①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这是描绘园田居与其他村落之间相互疏隔的境况。这样的境况,令人想到春秋时代老子所描绘的“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寡国小民”状态。疏离与隔膜构成了空间和心理的双重屏障,这个屏障创设了村民相互认同和相互信任的环境,重情守义的村民在这样的环境里过着纯朴而现实的生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在村落中或村落间的交往,是熟悉者之间的自然往来。一方面,自然的繁茂与乡亲间的殷勤是相互映衬的:另一方面,乡亲间的交往,是非功利的、无目的的,是乡亲情义需要的自然交往。费孝通说相对于城市或工业化社会的“机械的团结”, ② 。“机械的团结”是以功利为目的的、社会契约或法制化的组织。乡村的“有机团结”,是素朴单纯的,也是亲切自然的。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请结合材料,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0.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当我最早在这片湛蓝上泛舟时,周边全是茂密而挺拔的松树和橡树。由于岸边的山丘非常陡峭,而生长在山丘上的树木又非常高大,所以当你从西边俯视整个瓦尔登湖时,它看上去很像一个适合演出各种森林戏剧的圆形露天剧场。年纪更轻时,我曾在湖面上消磨了许多光阴,把小船划到湖心,然后任其随风飘荡,自己躺在座位上,在夏日的午后, 地发着白日梦,直到小船碰到沙滩才回过神,站起身来看看命运让我漂流到哪片湖岸。在那种日子里,懒惰是最诱惑人的事情,我就这样偷闲地度过了许多个上午。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因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 着它们。可是,自从我离开这洒满古典生态阳光的湖岸之后,伐木人竟大砍大伐起来了。从此要有许多年不可能在林间的甬道上 了,不可能在这样的森林中遇见湖水了。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 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
    肮脏的工业脚步已经使湖水浑浊了,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然而,它仍然顽强地生存着,还是我在青春时代所见的湖水——它虽然有那么多的涟漪,却并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匪夷所思 挥霍 徘徊 情有可原
    B.想入非非 消耗 徜徉 合情合理
    C.匪夷所思 消耗 徘徊 合情合理
    D.想入非非 挥霍 徜徉 情有可原
    2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一些口头语表达自己的情绪。请尽量不要说“烦死了”“太难了”“完了”这样的词汇,越讲越走不出来;要多说“没事”“我可以”“一切都会好的”,因为这样的语言是有能量的,也会提升运势。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吉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吉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吉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吉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BCE     11,①悲秋之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BCE     11,①悲秋之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