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2023-2024学年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第1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第2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分)《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采矿和冶炼金属锡的过程。下列过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开采锡矿B.水中淘洗
    C.烧火冶炼D.加水冷却
    2.(1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B.鼓励开私家车,带动经济发展
    C.加强环境监测,关注环境保护
    D.就地焚烧垃圾,提高环境卫生
    3.(1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错误的是( )
    A.装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B.进入试管的导气管口应露出橡胶塞少许
    C.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口应向下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口应伸入集气瓶的口部
    4.(1分)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制取氧气时,收集不到较纯的氧气一一刚开始有气泡冒出时就进行收集
    B.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一一红磷量不足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一一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D.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炸裂一一加热前没有将试管外壁擦干
    5.(1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B.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6.(1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如下,正确顺序是( )
    ①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气密性,在试管口堵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从水中取出导管。
    A.③④①⑤②⑥B.③④①⑤⑥②C.④①③⑤②⑥D.④①③⑤⑥②
    7.(1分)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下图所示的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吸取试剂B.检查装置气密性
    C.溶解固体D.连接仪器
    8.(1分)下列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又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A.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B.氧化汞汞+氧气
    C.氢气+氮气氨气
    D.碳酸→水+二氧化碳
    9.(1分)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
    A.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8 mL
    B.肯定大于8 mL
    C.肯定等于8mL
    D.肯定小于8 mL
    10.(1分)某同学误将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
    B.t2时刻,氧气开始产生
    C.c代表生成的所有氧气的质量
    D.二氧化锰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11.(1分)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可以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B.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含量有关
    D.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样品中熄灭,在空气样品中继续燃烧,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12.(1分)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
    A.探究人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了二氧化碳
    B.研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C.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探究氧气的浓度是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酒精(C2H5OH)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酒精易挥发,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
    (1)根据上述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化学性质: (任答一点)。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三层, (选填“外焰”“内焰”“焰心”)温度最高。
    (3)实验中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采取的措施是 。
    (4)写出酒精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14.(6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 。
    (2)利用氯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 装置;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时常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利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3)写出用氯酸钾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15.(5分)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工业合成氨的流程如图1所示。在铁触媒作用下,用体积比为1:3的氮气和氢气合成氨(平衡时),测得氨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题图2所示。
    (1)工业上可用 方法获得合成氨的原料N2。
    (2)由图1可知合成塔中物质属于 (填“混合物”、“纯净物”)。
    (3)甲烷和水高温下反应得到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平衡时氨的含量最高的是 (填字母)。
    a、200大气压、300℃
    b、200大气压、500℃
    c、400大气压、300℃
    d、400大气压、500℃
    16.(7分)某研究小组发现,将适量淀粉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对于此现象
    【提出问题】淀粉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做出猜想】淀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B中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
    【实验拓展】
    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忽略不计
    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是指 。
    17.(5分)兴趣小组A做了“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如下。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如图1所示)。
    (1)该兴趣小组同学经多次实验发现:当反应停止并恢复至室温,用氧气浓度传感器测得广口瓶内始终有8%左右的氧气残留。请分析红磷燃烧无法耗尽氧气的原因是 (已排除实验误差)。
    (2)若实验非常成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mL。
    (3)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交流,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将红磷改为白磷(着火点低,易燃烧),并用放大镜聚光引燃会更合理。
    B.铁丝燃烧产生四氧化三铁固体,用铁丝代替红磷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C.红磷(过量)燃烧熄灭后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此可看出氮气不燃烧
    D.红磷燃烧结束后不能立即打开弹簧夹的原因是怕冷水进入集气瓶使集气瓶破裂。
    (4)兴趣小组B的实验:用铁生锈原理(铁在空气中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图2所示)。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实验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精确到0.1%)。
    (5)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图1、图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依据图3、图4信息 (填“图1实验”或“图2实验”)的测定方法更准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解答】解:A、开采锡矿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A错;
    B、水中淘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B错;
    C、烧火冶炼过程中有新物质锡的生成,故C正确;
    D、加水冷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D错。
    故选:C。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2.【分析】根据环境的污染与保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A错误;
    B、鼓励开私家车就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不符合这一主题;
    C、加强环境监测,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故C正确;
    D、就地焚烧垃圾,不符合这一主题。
    故选:C。
    【点评】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否保护了生态环境。
    3.【分析】A、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
    B、为了便于气体的导出,试管内的导管口稍露出橡皮塞;
    C、因氧气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应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时,导气管口应伸入集气瓶的口部。
    【解答】解: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试管口要稍微向下倾斜,使试管炸裂;
    B、为了便于气体的导出,故B正确;
    C、因氧气比空气的密度大,瓶口向上;
    D、用排水法收集时,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验、装、塞、固、热、收、撤,要熟悉每一步的操作要点,熟悉实验装置,做题才能得心应手。
    4.【分析】A、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B、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D、根据试管加热过程炸裂的原因来分析。
    【解答】解:A.刚开始有气泡冒出时就进行收集,会收集到仪器内原有的空气,应等到导管口处的气泡连续,故A分析合理;
    B.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量不足就不能将集气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故B分析合理;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是由于集气瓶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沙子,故C分析不合理;
    D.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没有将试管外壁擦干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分析】A、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燃烧,放出热量。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6.【分析】制取气体实验中各操作目的:连接仪器,把实验室的单个仪器组装成制取装置;检查气密性,防止装置连接处漏气使收集的气体不纯或较慢甚至不能收集到气体;加入药品,在检查气密性后加入药品是防止因装置漏气需要更换仪器而造成药品的浪费;接下来,反应需要加热时开始加热;待气体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气体;收集完在拆开装置时,注意需要的是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因停止加热而使水槽中水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解答】解:A、选项中②⑥顺序错误;故不选;
    B、该项顺序符合操作要求。故选;
    C、顺序中的错误较多且很明显,已经开始加热了再检查装置气密性已经没有意义。故不选;
    D、和C选择项相比,但④①③的错误顺序依然存在。
    故选:B。
    【点评】正确理解实验中操作的目的为解决此类制取操作的排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把死记硬背变得灵活轻松。
    7.【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胶头滴管吸取试剂,先挤压橡胶胶帽,再伸入试剂瓶中吸取试剂;
    B.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伸入水中,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故图示操作方法正确;
    C.溶解固体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
    D.连接仪器,不能把容器放在桌面上再使劲塞进塞子,故图示操作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分析】根据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多变一”的形式、化合反应。
    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
    C、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
    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读数为10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8mL。
    故选:D。
    【点评】解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10.【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受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高锰酸钾加热到较低温度时就可以分解产生氧气、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分解产生氧气和氯化钾。
    A.某同学误将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由b的质量较少,a是氯酸钾,t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t1时刻,氧气开始产生;
    C.c代表氯酸钾分解产生的氧气,而不包括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氧气;
    D.该反应中的二氧化锰是高锰酸钾分解的产物,在高锰酸钾反应前,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同学们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等知识以及观察图示的能力,并从图示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11.【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物理变化中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催化剂具有专一性,在高锰酸钾分解的反应中,故选项推理错误。
    B、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故选项推理错误。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则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
    D、燃着木条在呼出气体样品中熄灭在空气样品中继续燃烧,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2.【分析】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同,不能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说明氧气浓度影响燃烧剧烈程度。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
    B、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容器中的气压减小,水进入容器,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同,该选项不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该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分析】(1)根据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酒精灯中的外焰温度最高进行分析;
    (3)根据若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用抹布盖灭进行分析;
    (4)根据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酒精的物理性质为:无色透明,易挥发;酒精的化学性质为:可燃性。
    (2)酒精灯中的外焰温度最高。
    (3)若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用抹布盖灭。
    (4)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酒精+氧气。
    故答案为:(1)可燃性;
    (2)外焰;
    (3)用抹布盖灭;
    (4)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4.【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来分析解答;
    (2)根据氯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反应条件需加热,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较纯净来分析解答;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时常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作用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固体颗粉末进入导管来分析解答;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来分析解答;
    (3)根据酸钾在二氧化锰做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图用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利用氯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则发生装置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A,因为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较纯净,实验时常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则氧气已集满,
    (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AC;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固体颗粉末进入导管,若木条复燃;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5.【分析】(1)根据分离液态空气可以得到氮气进行分析;
    (2)根据混合物的定义进行分析;
    (3)根据高温条件下甲烷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进行分析;
    (4)根据提供信息可以判断最佳工艺流程。
    【解答】解:(1)空气中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氮气;
    (2)合成塔中有氢气、氮气等物质;故答案为:混合物;
    (3)甲烷和水高温下反应得到一氧化碳和氢气,文字表达式为:甲烷+水;故答案为:甲烷+水;
    (4)从图中可知,温度相同时。压强相同时温度越低氨含量越高、300℃压强最大,氨含量最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分析】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同的催化剂,催化效果不同。
    【解答】解:【实验验证】
    B中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氧气。
    【拓展探究】
    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是指收集25mL氧气所需的时间。
    故答案为:【实验验证】
    氧气;ag;化学性质水+氧气。
    【拓展探究】
    收集25mL氧气所需的时间。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7.【分析】(1)根据当氧气减小到一定浓度时,氧气不能再支持燃烧,红磷熄灭了来分析解答;
    (2)根据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再结合题中数据进行计算即可;
    (3)A、根据白磷的着火点低,易燃烧,用放大镜聚光引燃会更准确来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来分析判断;
    C、根据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来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燃烧结束后立即打开弹簧夹,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来分析判断;
    (4)根据氧气的体积就是烧杯中水减少的体积,再除以空气的体积即可;
    (5)根据图3和图4对比可知,铁生锈消耗氧气更彻底来分析判断。
    【解答】(1)红磷燃烧无法耗尽氧气的原因是当氧气减小到一定浓度时,氧气不能再支持燃烧;
    (2)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若实验非常成功,打开弹簧夹=70mL;
    (3)A、将红磷改为白磷(着火点低,并用放大镜聚光引燃会更准确;
    B、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故B错误;
    C、红磷(过量)燃烧熄灭后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也不支持燃烧;
    D、红磷燃烧结束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进一步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故D错误;
    故选:AC;
    (4)实验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00%≈20.7%;
    (5)由图8和图4对比可知,铁生锈消耗氧气更彻底。
    故答案为:(1)当氧气减小到一定浓度时,氧气不能再支持燃烧;
    (2)70;
    (3)AC;
    (4)20.7%;
    (5)图6实验。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I.
    A中无明显现象,B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B中产生的气体是 。
    Ⅱ.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
    B中带火星木条又复燃,滤渣质量为
    淀粉的 和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编号
    3%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20mL
    淀粉0.5g
    a

    20mL
    二氧化锰0.5g
    b
    测量项目
    实验前烧杯中水的体积
    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体积
    体积/mL
    92.0
    61.0
    150.0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Ⅰ.
    A中无明显现象,B产生大量气泡
    B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Ⅱ.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干燥
    B中带火星木条又复燃,滤渣质量为ag
    淀粉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安徽省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共4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宿州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宿州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共4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多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多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