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289496/0-17298446681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荆州市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289496/0-172984466825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荆州市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289496/0-172984466828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荆州市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磨杵成针B.死灰复燃C.木已成舟D.积土成山
2.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举行,为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下列做法不值得提倡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B.污水处理排放
C.开发利用清洁能源D.随意焚烧塑料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B.氧气验满
C.液体加热D.量9.5mL液体
4.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B.密度C.可燃性D.熔点
5.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为验证该粉末是铁粉,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
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烧杯、玻璃棒B.大试管、集气瓶C.酒精灯、铁架台D.导管、单孔塞
7.对下列物质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8.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的科学家。铜催化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反应被称为点击化学“王冠上的明珠”,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B.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小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21%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做燃料
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就不会产生氧气
10.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关事实的推理、结论合理的是( )
A.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B.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生成物为两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D.物质与氧气反应时一定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
11.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B.排水法
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12.用如图装置进行氧气的制取、收集和验满实验,并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测定木条燃烧情况,记录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采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药品的流速和用量,节约药品
B.若木条微亮,则瓶内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
C.当瓶口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集满,收集到了纯净的氧气
D.该实验说明要收集较纯净氧气,需在木条复燃后再通入一会儿氧气
13.如图所示,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二、科普阅读题
14.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2023年9月23日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举行,“数字火炬手”跨越钱塘江,手举象征希望与收获的金色“薪火”,奔向主火炬塔,这一刻全球瞩目,点火仪式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坚定绿色亚运主题,主火炬塔的燃料,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实现循环内的零排放。对于甲醇,有如下描述:
①无色透明液体;
②有特殊的气味;
③易挥发;
④熔点-115℃;沸点-18.5℃;
⑤能与水、乙醇、乙醚等多种有机溶剂互溶;
⑥能与多种金属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及碳化物或氢氧化物等化合物;
⑦具有可燃性,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描述甲醇物理性质的有_______(填序号)。
(2)在实验室中,将甲醇通常盛放在_______里(填“广口瓶”或“细口瓶”)。
(3)写出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填“化合”或“氧化”)。
三、实验题
15.过氧化氢溶液、84消毒液都是常用消毒剂,兴趣小组对两种消毒剂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
【实验1】
(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
(2)猜想一:作为反应物,与过氧化氢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作为_______,类似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二氧化锰的作用。
【实验2】
①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后,并检查气密性。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20mL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25mL过氧化氢溶液。
③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5mL过氧化氢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见表。
(3)表中的数据x=_______。
(4)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_______。
【交流反思】
(5)通过该实验可知,日常使用消毒剂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6.不同场景需要不同的制氧方法。
(1)工业液冷法:在低温条件下将空气压缩成液态,升温后,氮气先逸出,剩余物质主要为液态氧。空气中两种主要成分的沸点如表。
根据上述信息判断,_______(填“A”或“B”)是氧气。
(2)实验室制氧气
【实验探究】实验小组用甲装置研究浓度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与平菇接触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用传感器测定装置中压强的变化并用数据采集器记录数据如图乙所示。
①根据乙图分析曲线a在0~10s压强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
②乙图中能初步说明平菇是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催化剂的证据是_______。
③分析曲线a、b,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_______。
四、填空题
17.回答问题。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按体积计算,其中氧气占_______。
(2)现有如下几种物质:
①洁净空气
②液氧
③五氧化二磷
④二氧化碳
⑤自来水
⑥冰水混合物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填序号)。
(3)从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氦气、水蒸气五种气体中,按题意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A)盛大节日可以用来充灌气球的是_______。
(B)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也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
18.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农业上一种重要的化肥——尿素【化学式为】的工艺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它是_______。
(2)食品包装中常充入X气体以防腐,利用了其化学性质_______ (选填“稳定”或“活泼”)。
(3)请依据流程图写出最终合成尿素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该反应_______ (选填“是”或“不是”)化合反应。
(4)下列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污染物的______。
A.细颗粒物B.臭氧C.可吸入颗粒物D.二氧化碳
(5)从如图可以看出,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请写出一条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_______。
1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用8mL蔗糖水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填序号)。
A.5mL量筒
B.10mL量筒
C.20mL量筒
D.胶头滴管
E.玻璃棒
(2)小白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30.6g食盐,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这时应该______直至天平平衡(填序号)。
A.将游码向左移动B.在右盘加入少量食盐
C.在左盘加入少量食盐D.将游码向右移动
(3)若小白同学称量30.6g食盐(若1g以内用游码)时,把食盐误放在了右盘,那小白同学实际称得的质量是_______。某同学在量8毫升水时,俯视读数,则该同学实际量得水的体积_______8毫升(填“﹥”、“﹤”或“=”)。
(4)以下认识和做法中不合理的有_______。(填序号)
①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②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的味道
③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④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20.如图所示,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_______。
(2)写出A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
(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马龙同学认为B装置和C装置都可以,如果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你认为应该选_______装置,红婵同学想用E装置代替D装置收集干燥的氧气,气体应该从_______(填“c”或“d”)端进入。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磨杵成针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死灰复燃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C.木已成舟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积土成山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D
解析:A、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能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不符合题意;B、污水处理排放,有利于防止水体污染,能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不符合题意;C、开发利用清洁能源,能减少污染,能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不符合题意;D、随意焚烧塑料,会造成空气污染,不能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符合题意。故选D。
3.答案:C
解析:A、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集满,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D、量筒量程选择:量程应选择与量取液体体积相近的,这样误差较小,故量取9.5mL液体应选用10mL量筒,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4.答案:C
解析:A、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物质能燃烧,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D、熔点、沸点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
5.答案:C
解析:根据叙述可知“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为验证该粉末是否为铁粉,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是设计操作实验阶段,所以属于设计实验方案。故选C。
6.答案:A
解析: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反应物为固体药品,且需要加热,所以大试管、集气瓶、酒精灯、铁架台、导管、单孔胶塞都可以用得着,烧杯、玻璃棒用不上。选A。
7.答案:C
解析:A、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名称,该选项描述不正确;B、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该选项描述不正确;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选项描述正确;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选项描述不正确。故选C。
8.答案:D
解析:A、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A不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故B不正确;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可能加快,也可能减慢,故C不正确;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故D正确;故选:D。
9.答案:C
解析:A、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故选项错误;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能做助燃剂,不能做燃料,故选项错误;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只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熔点沸点不同而将他们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也会产生氧气但分解速率较慢,故选项错误;故选C。
10.答案:A
解析:A、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旺,该选项合理;B、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灯泡通电发光时也会发光放热,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为燃烧,该选项不合理;C、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则生成物有两种的反应不一定为分解反应,该选项不合理;D、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剧烈的氧化反应有发光、放热现象,但缓慢氧化没有发光、放热现象,该选项不合理。故选A。
11.答案:B
解析: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故可用排水法收集,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不能用任何排空气法收集。故选B。
12.答案:C
解析:A、采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药品的流速和用量,节约药品,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由图表可知:若木条微亮,则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28.9%,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则氮气的体积分数为:1−28.9%=71.1%,即瓶内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由图表可知:当氧气体积分数达到52.6%时,带火星的木条就会复燃,所以当瓶口的木条复燃,不能说明氧气已经集满,也不能说明收集到了纯净的氧气,选项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D、由图表可知:该实验说明要收集较纯净氧气,需在木条复燃后再通入一会儿氧气,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答案:A
解析:A、空气和氧气中氧气浓度不同,分别将木炭放在空气和氧气中,对比可探究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图中实验,红热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只能烧至红热,可探究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B、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只能验证蜡烛燃烧产物有水生成,无法验证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向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一个加入二氧化锰,一个不加 ,对比可知二氧化锰是否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但未验证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能探究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然消耗了氧气,但是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会弥补所消耗氧气的体积,不能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
14.答案:(1)①②③④⑤
(2)细口瓶
(3)甲醇+氧气二氧化碳+水;氧化
解析:(1)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所以①无色透明液体;②有特殊的气味;③易挥发;④熔点-115°C;沸点-18.5°C;⑤能与水、乙醇、乙醚等多种有机溶剂互溶;属于甲醇的物理性质;
(2)甲醇是液体,在实验室中保存在细口瓶中;
(3)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文字表达式为:甲醇+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
15.答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
(2)催化剂
(3)70
(4)加入相同体积的溶液,产生气体体积不同
(5)不同种类的消毒剂不能混合使用
解析:(1)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二氧化锰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因此猜想二: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使用,类似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二氧化锰的作用;
(3)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5mL过氧化氢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在前三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量增多,最终生成气体体积增加减少,说明次氯酸钠参与了反应,且第三次产生气体减少说明次氯酸钠已经反应完毕,第四次再加入5mL过氧化氢溶液后,不发生反应,因此此时气体体积为70mL,x为70;
(4)若次氯酸钠是催化剂,则每次反应产生气体体积相同,但是加入相同体积的溶液,产生气体体积不同,说明次氯酸钠参与了反应,不是作为催化剂使用,可得出“猜想一正确”;
(5)过氧化氢溶液和84消毒液会发生反应,而失效,日常使用消毒剂应注意的问题是:不同种类的消毒剂不能混合使用(合理即可)。
16.答案:(1)A
(2)双氧水分解放热且产生气体,气体体积膨胀;随着平菇的数量增多,反应速率加快,但是最终生成的氧气质量相等;催化剂的质量
解析:(1)在低温条件下将空气压缩成液态,升温后,氮气先逸出,说明氮气的沸点低,氧气的沸点高,根据表格中数据,B为氧气;
(2)①曲线a在0~10s压强增大的原因是双氧水加入到锥形瓶内,压强增大,随后双氧水分解产生气体,气压增大且该反应放热,气体体积膨胀;
②催化剂具有改变反应速率,不增加产物质量的特点,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在反应过程中,相同时间下,加入平菇数量多的,气体压强大,说明反应速率快,而最终稳定后生成气体的压强相同,说明生成气体质量相同,因此说明平菇数量变化,只是改变反应速率,生成物质量不变,即能初步说明平菇是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催化剂的证据是:随着平菇的数量增多,反应速率加快,但是最终生成的氧气质量相等;
③根据图像信息可以看出,变量为平菇数量,探究催化剂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7.答案:(1)21%
(2)①⑤
(3)氦气/;二氧化碳/
解析:(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按体积计算,其中氧气占21%;
(2)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①洁净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②液氧是氧气的液态状态,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③五氧化二磷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④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⑤自来水是由水、可溶性杂质等,属于混合物;
⑥ 冰水混合物,冰是水的固态状态,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所以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⑤,属于纯净物的是②③④⑥;
(3)(A)氦气的密度小且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盛大节日可以用来充灌气球;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也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18.答案:(1)氮气/
(2)稳定
(3)氨气+二氧化碳尿素+水;不是
(4)D
(5)少乘私家车,公交出行等
解析:(1)空气的气体成分: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稀有气体约占0.94%,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其化学式为;
(2)食品包装中常充入X气体(氮气)防腐,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3)由流程图分析可知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低温加压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文字表达式为:氨气+二氧化碳尿素+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点,不是化合反应;
(4)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二氧化碳是空气组成成分,则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污染物的是二氧化碳,故选:D;
(5)防治空气污染也就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所以对应的措施可以是少乘私家车,公交出行等。
19.答案:(1)BD
(2)C
(3)29.4g;﹤
(4)①②③
解析:(1)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应选择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则取用8mL蔗糖水需要用到的仪器有10mL量筒、 胶头滴管,故选BD;
(2)使用托盘天平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小白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30.6g食盐,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食盐的量不足,应该在左盘加入少量食盐,直至托盘天平平衡;故选:C;
(3)使用托盘天平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示数,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若小白同学称量30.6g食盐(若1g以内用游码)时,把食盐误放在了右盘,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那小白同学实际称得的质量是30g-0.6g=29.4g;
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某同学在量8毫升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则该同学实际量得水的体积﹤8毫升;
(4)①实验中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的容器中,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以防污染原药品,不合理;
②实验室不能触摸药品或尝药品的味道,不合理;
③为了防止液体腐蚀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向着手心,不合理;
④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防止液体沸腾溅出伤人,合理;
所以以上认识和做法中不合理的是①②③。
20.答案:(1)酒精灯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C;c
解析:(1)由图可知,a的名称是酒精灯;
(2)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适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要想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发生装置可选C,C装置可通过注射器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用E装置代替D装置收集干燥的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从c端进入。
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8.9%
36.8%
44.7%
52.6%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微亮
亮
很亮
复燃
A
B
C
D
实验目的
探究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
验证蜡烛燃烧产物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探究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设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30
60
70
x
70
成分
A
B
沸点
-183℃
-196℃
湖北省荆州市2024年九年级调研考试(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荆州市2024年九年级调研考试(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