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教科版(2024)三年级下册3.蚕长大了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2024)三年级下册3.蚕长大了教学设计,共6页。
课题
蚕长大了
单元
动物的一生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科学概念目标
1、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2、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
3、蚕的身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
4、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查阅资料和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养蚕方法。
2、能用文字和画图的方法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目标解读
经过两周左右的时间,蚁蚕身体逐渐长大,颜色也逐渐从黑色变成了白色,成了学生熟悉和喜爱的蚕宝宝。蚕每蜕皮一次增加一龄,蜕皮4次后的5龄蚕再经过半个月左右,就会结茧变蛹。从蚁蚕开始到结茧变蛹前这个阶段的蚕称为蚕的幼虫阶段。
3、会借助尺子、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幼蚕的生长变化。
4、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目标解读
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包括蚕吃食物、排出粪便、运动方式、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身体不断长大等现象。对于蚕生命活动现象的观察,可以通过蚕在蚕房中的行为,如吃食物、爬行等,也可以通过与刚出生的蚁蚕身体大小的比较,发现蚕在不断长大等。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2、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3、理解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
2、知道蚕丝在日常生活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到人类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
重点
能用文字和画图的方法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难点
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蚕长大了》
观看视频,比较刚出生的蚕的幼虫与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有什么区别?
激趣导入
新知探究
聚焦:刚出生的蚕的幼虫与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有什么区别?
学生观察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新知探究
探索一:观察蚕房中蚕的生活。
1、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播放视频《蚕的生长过程》
课件出示:蚕的生长变化观察记录表(体长单位:毫米)
总结蚕的观察。
2、观察蚕的蜕皮
播放视频《观察蚕的蜕皮》
课件出示(1)观察现象(2)观察过程
(3)蚕蜕皮的表现
蚕刚开始蜕皮时,身体两侧的气孔部位出现黑线,并随着蜕下的皮逐渐消失。蜕皮的顺序有时是先把口器上的皮蜕下来,接着从头到尾地蜕,有时是先从头到尾蜕完后再蜕下口器上的皮。蜕皮后的蚕身体更白,足明显变大。
观察分析: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个过程叫蜕皮。蚕一生要蜕好几次皮。蚕每蜕一次皮,其生长就进入一个新的龄期。
观察结果: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播放视频《蚕为什么蜕皮》
3、蚕的龄期
(1)蚕的龄期
蜕去旧皮之后,蚕的生长就入一个新的龄期,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1龄;眠起后进入第2龄;第二次蜕皮后进入第3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4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大眠后就进入第5龄。
(2)蚕各龄期的特点
经过两周左右的时间,蚁蚕身体逐渐长大,颜色也逐渐从黑色变成了白色,成了学生熟悉和喜爱的蚕宝宝。蚕每蜕皮一次增加一龄,蜕皮4次后的5龄蚕再经过半个月左右,就会结茧变蛹。从蚁蚕开始到结茧变蛹前这个阶段的蚕称为蚕的幼虫阶段。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研讨探究
研讨一:怎么知道蚕还活着
正常情况下:蚕会运动、进食、排便,这说明蚕还活着。
蚕蜕皮前:蚕蜕皮前食欲减退乃至完全停食,身体颜色变得暗淡。它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这叫做“眠” 。
研讨二:这一次看到的蚕和上一次有什么不一样?
1、这一次看到的蚕比上一次看到的大了一些,颜色变白了,食量也更大了,蚕房里的丝更多了。
2、处于眠期的蚕会一动不动。
3、蚕宝宝蜕完皮后会留下旧皮。
相互交流共分享,集体讨论达共识。
新知探究
探究二: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1、观察蚕的幼虫
(1)蚕的形态是长条圆筒形、分头、胸、腹三部分,青白色。
(2)头部
蚕头小,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为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个小孔,为吐丝孔。
(3)胸部
蚕的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共3对胸足。胸部第1节两侧各生有1个黑点,称为气门,是蚕呼吸器官的开口。
(4)腹部
蚕的腹部由10个体节组成,第3、4、5、6节各生有1对腹足,共4对腹足。第8节背面,生有一个尖形肉质突起,称尾角。第10节有1对尾足。腹部前8节每节两侧各有1个气门,加一胸部的1对,共9对。
蚕幼虫的观察结果:
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每部分都有重要的器官。
2、观察蚕的食物
播放视频《近距离拍摄蚕进食情况》
课件出示观察目的、观察准备、观察方法。
观察记录
蚕的口器与蚊子的刺吸式口器不同,属于咀嚼式口器,非常适于咀嚼桑叶。进食时,使用胸足协助口器把持桑叶,由上到下进食桑叶,在桑叶上会下孤形的痕迹。随着蚕的生长,食量会慢慢变大。
蚕在进食后,就会开始排泄,排泄物是墨绿色颗粒,随着蚕的长大,排泄物的颗粒也渐渐变大。尤其是4、5龄蚕的排泄物,可以看出其形状近似短圆柱形。
用图画记录我们看到的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播放视频《蚕宝宝简笔画》
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包括蚕吃食物、排出粪便、运动方式、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身体不断长大等现象。对于蚕生命活动现象的观察,可以通过蚕在蚕房中的行为,如吃食物、爬行等,也可以通过与刚出生的蚁蚕身体大小的比较,发现蚕在不断长大等。
研讨探究
研讨一: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研讨二:蚕用身体的哪些部分感知周围的环境?
蚕宝宝头上虽然有6个单眼,但是视力非常不好,只能大概感受亮和暗,看不清具体东西。所以大部分情况下,蚕是靠嗅觉和味觉器官来寻找和辨认食物的。
研讨三: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
课件出示阅读材料:幼蚕以桑叶为食,给桑叶要有一定的时间和数量,每天可以在清晨、中午、下午和晚上睡觉前各给桑叶一次,睡觉前可以多放一些,对4、5龄大蚕可适当增加给桑叶的次数。桑叶的数量以蚕能基本吃净为宜。如果桑叶剩得太多,那么说明给多了,如果桑叶被吃得只剩叶脉,那么说明给少了。1、2龄小蚕最适宜的温度是26~28℃ ;4、5龄大蚕、最适宜的温度是24~25℃ ,相对温度是75%左右。蚕盒要放在阴凉通风的位置,发现病蚕或者死蚕要及时剔除,以免蚕病蔓延。
结论: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食物,还要注意保持蚕盒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相互交流共分享,集体讨论达共识。
拓展延伸
在蚕房中搭些小架子或用纸做些小格子,为蚕结茧做准备。观察蚕吐丝的过程,用图画记录下来。
拓宽领域探新知,知识运用巧迁移。
课堂练习
幻灯呈现
应用所学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回顾本课所学
建立知识体系
板书
回顾本课所学
建立知识体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三年级下册3.蚕长大了教案,共7页。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3.蚕长大了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3.蚕长大了第3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