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历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历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第1页
    [历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第2页
    [历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75分,请合理分配考试时间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黄金分割点是指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的分割,早在古埃及的建筑中,就用到了类似的知识,下面文物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结合题干信息“早在古埃及的建筑中,就用到了类似的知识”可知,C项正确;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大竞技场是罗马的代表性建筑,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的著名建筑,排除ABD项。故选C项。
    2. 古埃及君王的王名通常被赋予“我的主人与太阳神”“太阳神属于我”“我的主人是太阳神”等含义。这反映了古埃及( )
    A. 宣扬神话故事B. 法老具有无限权力
    C. 商品经济发达D. 用神权来强化王权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我的主人与太阳神”“太阳神属于我”“我的主人是太阳神”可知,古埃及君王的王名通常被解释为和神相关的含义,用神权来强化王权,是为了维护王权的最高统治权威,D项正确;题干材料重在反映古埃及君王利用神权强化王权,不是宣扬神话故事,排除A项;题干信息未强调法老具有无限的权力,排除B项;题干信息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 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位的变化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苏美尔人根据月亮的盈亏制定了每年354天的阴历;中国古代以月相变化和太阳回归年为依据制定了阴阳合历。由此可知,古代文明具有( )
    A. 包容性B. 多元性C. 一体性D. 特殊性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位的变化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苏美尔人根据月亮的盈亏制定了每年354天的阴历;中国古代以月相变化和太阳回归年为依据制定了阴阳合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位的变化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苏美尔人根据月亮的盈亏制定了每年354天的阴历,而中国古代以月相变化和太阳回归年为依据制定了阴阳合历。‌这些历法的制定反映了世界古代文明的多元性‌,B项正确;包容性是指在不同观点、背景、信仰和文化之间保持开放和尊重的态度,而题干信息体现的是“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位的变化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苏美尔人根据月亮的盈亏制定了每年354天的阴历;中国古代以月相变化和太阳回归年为依据制定了阴阳合历”,没有涉及包容性,排除A项;一体性是指各个民族文化互相融合,在统一的中华文化中融为一体,形成共同的文化观念,而题干信息体现的是“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位的变化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苏美尔人根据月亮的盈亏制定了每年354天的阴历;中国古代以月相变化和太阳回归年为依据制定了阴阳合历”,没有涉及包容性,排除C项;特殊性是指事物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或一般情况的性质,与题干信息反映的“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位的变化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苏美尔人根据月亮的盈亏制定了每年354天的阴历;中国古代以月相变化和太阳回归年为依据制定了阴阳合历”,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4.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从这段材料可以看出( )
    A.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为法典
    B.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C. 在古巴比伦奴隶处于被压迫的地位,《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 《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标志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奴隶的主人证明奴隶是属于自己的奴隶后,主人可以割其耳进行惩罚,这表明在古巴比伦奴隶处于被压迫的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C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为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和“《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标志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都属于《汉谟拉比法典》的影响,与题干强调的维护奴隶主利益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5. 北京大学的一支人类文化遗迹考古队从埃及出发,自西向东历时3年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遗迹。他们的最佳考察路线应为( )
    ①胡夫金字塔 ②摩亨佐·达罗遗址 ③河姆渡遗址 ④空中花园遗址
    A. ①④②③B. ②①④③C. ③②④①D. ④③②①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建于约公元前2600年;②摩亨佐·达罗遗址是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早期文明遗址,大约建于4500年前;③河姆渡遗址是古中国文明遗址;④空中花园遗迹是古巴比伦的遗迹。按照自西向东排列,①④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BCD项排序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6. 古埃及和古印度是亚非两大文明古国,二者在古文明发展史上有诸多相似点。关于它们相似点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产生于著名的大河流域B. 诞生了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宗教
    C. 文明从来没有间断过D. 都曾经被罗马帝国灭亡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因此两个文明产生于著名的大河流域,A项正确;古埃及并未诞生世界性影响的宗教,排除B项;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都中断了,排除C项;古印度并未被罗马帝国征服过,排除D项。故选A项。
    7. 他用最有效的方式将希腊文化扩散到亚非地区,亚非文明的影响也集腋成裘席卷西方。这反映出亚历山大的东征( )
    A. 使东方从属于西方B. 破坏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 开通了亚欧商贸通道D.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融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他用最有效的方式将希腊文化扩散到亚非地区,亚非文明的影响也集腋成裘席卷西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亚历山大东征的积极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D项正确;工业革命的开展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亚历山大东征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B项;“开通了亚欧商贸通道”是指丝绸之路,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 学者徐玲指出:这部法律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规定,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这部法律是指( )
    A. 《汉谟拉比法典》B. 《十二铜表法》C. 《罗马民法大全》D. 《查士丁尼法典》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B项正确;古巴比伦颁布《汉谟拉比法典》,排除A项;《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是东罗马帝国颁布的法典,不符合“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排除CD项。故选B项。
    9. 只要认识到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对人有利的,就不会有人不去做。植根于这种信念,苏格拉底认为:缺乏德性的人完全是因为认知的原因,他们没有认识到什么是美德,或者没有认识到美德的重要性。为此,苏格拉底强调( )
    A. “原子论”B. “美德即知识”C. 逻辑学理论D. 法学思想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缺乏德性的人完全是因为认知的原因,他们没有认识到什么是美德,或者没有认识到美德的重要性”和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认为一个人如果认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对人有利的(即认识到美德),就会去做。题干中提到缺乏德性的人是因为没有认识到什么是美德或美德的重要性,这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相契合,B项正确;“原子论”是德谟克利特的观点,排除A项;逻辑学理论主要是亚里士多德的贡献,排除C项;法学思想是关于法律的理论、观念和体系的总和,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10. 亚历山大的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客观上( )
    A. 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B. 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C. 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湮灭D. 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明确表明了在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过程中,希腊文化得以向东方传播,东方文化因素也与希腊文化相互融合,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B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使得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同时也有东方因素融入新的文明,这并不是导致东方文明衰落,而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排除A项;实际情况是产生了新的混合文明,而不是文化被湮灭,排除C项;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并不意味着希腊文明走向衰落,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其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1. 从下表中信息可知,古希腊建筑( )
    A. 注重人文建筑理念B. 体现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C. 继承罗马艺术风格D. 反映了建筑师崇尚专制
    【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建筑的二种主要的柱式:①多立克柱式,起源于西西里岛一带,整体特点是刚劲、雄健、简洁,象征着男性的体态与性格;②爱奥尼克柱式,产生于小亚细亚西海岸地区,整体特点是纤细、秀美、精巧,在使用中调整了柱头的雕饰和柱身的凹槽,象征着女性的体态与性格。因此可知古希腊建筑注重人文建筑理念,A项正确;体现了妇女地位的提高,与多立克柱式,象征着男性的体态与性格没有联系,排除B项;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表格内容没有体现,表格内容反映的是古希腊建筑的二种主要的柱式:①多立克柱式,②爱奥尼克柱式,排除C项;建筑师崇尚专制,指的是建筑师在工作中倾向于采用一种高度集中和控制的风格,强调决策的统一性和权威性,表格内容没有体现,表格内容反映的是古希腊建筑的二种主要的柱式:①多立克柱式,②爱奥尼克柱式,排除D项。故选A项。
    12. 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与印度的种姓制度在本质上的共同点是( )
    A. 维护封建贵族的利益B.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 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D. 维护统治阶级根本利益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它们在本质上的共同点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D项正确;维护封建贵族的利益只有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排除A项;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只有印度的种姓制度,排除B项;两者都是维护统治者利益,并未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
    13. 下列对下图中两位人物及其关系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他们的帝国与原罗马帝国的版图相当B. 他们都是基督徒并受教会的某种控制
    C. 他们类似古代中国皇帝与臣僚的关系D. 查理曼帝国骑兵要直接效忠查理大帝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左图是查理曼帝国的骑兵,右图是查理大帝。中世纪欧洲国王和骑兵是基督徒,受到基督教会的一定程度的控制,B项正确;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查理曼帝国主要是中欧,排除A项;国王与贵族是权利与义务的契约关系,而古代中国大臣由皇帝任免,排除C项;帝国骑兵间接效忠国王,骑兵效忠领主,排除D项。故选B项。
    14. 在封君封臣的梯级关系中,一般只承认直接的主从关系。下列表述与材料意思一致的是( )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
    A. 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封君对封臣也有保护义务
    B. 封君与封臣关系的形成有明确和规范的仪式
    C. 封君封臣制度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D.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答案】D
    【解析】“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意思是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西欧封建等级制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做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D项正确;“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封君对封臣也有保护义务”阐述的是封君和封臣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封君与封臣关系的形成有明确和规范的仪式”与封君封臣的直接主从关系无关,排除B项;“封君封臣制度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与直接的主从关系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5. 查找资料拓展历史知识是学好历史这门学科的一种方法。在学完基督教这一知识点后,某同学摘录了《中世纪社会中的基督教教会》中部分章节的内容,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他查找的内容是( )
    A. 政治生活中的基督教教会B. 经济活动中的基督教组织机构
    C. 中古世纪社会中的教会法D. 基督教在中世纪教育中的作用
    【答案】A
    【解析】据题干信息“第一节以神学为核心的治国理论”、“ 第二节世俗政权与神学的结合”、“第三节政教事务的纠葛”、“ 第四节政教之争中产生的神学理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基督教教会拥有极大的政治权力,可以干涉国家政治生活,甚至可凌驾于王权之上,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该同学查找的内容是政治生活中的基督教教会,A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提及经济,排除B项;教会法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教育在题干中没有体现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6题16分,17题12分,18题17分,共45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胡夫金字塔的修建花了约30年的时间,用了230万块大小不等的石头。平均每块石头重约2.5吨,砌筑的石头之间未用任何黏合物,却严密得天衣无缝。据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撰写的《历史》记载:为了修建金字塔,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在头十年中间,人们苦于修筑可以使石头运过去的道路。
    材料二 605-610年间隋炀帝先后征发了200多万民工,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凿期间,所有民工均自带干粮、自备衣被,大量民工因病因伤死在了工地上。大运河连接了五大水系,把黄河中下游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连为一体。运河通航后,江南的粮食布帛可以很便捷地运输到都城长安及洛阳,自隋唐以后,沿运河两岸兴起了一批商业都市,杭州、镇江、扬州、开封等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商业都会,这些城市历经宋、元、明、清而不衰,不仅是一方繁盛都市,而且也成为物资和人文荟萃之所。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参考书》(岳麓版)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金字塔是哪一地区文明的象征?
    (2)关于隋朝大运河的修建,同学们有以下观点:第一种,大运河的修建是隋朝灭亡的祸水,第二种,大运河的修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出你的理由。(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你对古代大型工程的看法。
    【答案】(1)古埃及(尼罗河流域)
    (2)示例一
    观点:大运河的修建是隋朝灭亡的祸水。
    理由:大运河开凿期间,先后征发200多万民工,(史实)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简要解释)所有民工均自带干粮、自备衣被,大量民工因病因伤死在工地上。(史实)这不仅大大增加了人民负担,还造成很多人家破人亡,激化了发矛盾。(简要解释)因此我认为大运河的修建是隋朝灭亡的祸水。
    示例二
    观点:要多方面看待修建大运河的影响。
    理由:大运河的修建沟通了五大水系,便利了南北交通。从这方面来说,大运河的修建有利于南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另一方面,运河的开凿征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是导致隋朝衰亡的原因之一。
    (3)都是古代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凸显人民创造历史的重要作用;古代大型工程的修建都需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都会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沉;古代能够修建如此的大型工程,反映出国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组织能力等。(回答出一点即可。若学生仅围绕其中一个大型工程修建的具体情况来谈看法)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金字塔
    材料二
    帕特农神庙遗址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两种古代文明有什么不同?
    (2)分别列举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一项文明成就?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出的主要特征?
    【答案】(1)不同: 古埃及:大河文明,古希腊:海洋文明,(埃及农业发达,古希腊工商业发达或商业发达)。
    (2)文明成就:古埃及的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希腊的帕特农神庙、《荷马史诗》、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分别列举一项文明成就即可)。主要特征:多元性与独立性。
    18. 制作大事年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事年表
    (1)将表中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用世纪、早期/晚期的纪年方式表述出来。
    (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公元前6世纪晚期。
    (2)如选择佛教创立和基督教诞生。
    观点;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世界。
    说明;宗教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是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佛教在公元前6世纪创立,起源于印度,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传入中国、东南亚等地,对这些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基督教发源于1世纪左右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和小亚细亚一带,公元4世纪初,罗马帝国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从此,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统治的广泛地区内传播开来,在资本主义时代,基督教随着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传播到非洲、美洲以至全世界,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建筑风格
    象征意义
    比例特征
    整体特点
    多立克柱式
    男性
    粗壮
    刚劲、雄健、简洁
    爱奥尼柱式
    女性
    修长
    纤细、秀美、精巧
    第一节 以神学为核心的治国理论
    第二节 世俗政权与神学的结合
    第三节 政教事务的纠葛
    第四节 政教之争中产生的神学理论
    时间
    事件
    公元前6世纪
    佛救创立
    公元前509年
    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334年:
    亚历山大开始东征
    国公元前27年
    屋大维掌握最高统治实权
    1世纪
    基督教诞生
    公元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公元481年
    法兰克王国建立
    公元527年
    查士丁尼继任为拜占庭帝国皇帝
    公元1453年
    拜占庭帝国灭亡

    相关试卷

    [历史]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历史]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历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