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能力训练历史试卷(含答案)

    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能力训练历史试卷(含答案)第1页
    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能力训练历史试卷(含答案)第2页
    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能力训练历史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能力训练历史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能力训练历史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在今天的中国,我们发现的古人类遗址有北京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丁村人遗址、蓝田人遗址、和县人遗址、长阳人遗址、元谋人遗址、马坝人遗址、柳江人遗址等。这说明我国( )
    A.是最早出现古人类的国家B.古人类遗址非常丰富
    C.古人类由猿进化而来D.古人类都分布于北方地区
    2.下表是我校七年级学生小涵对我国某早期人类的整合。从中可知,此早期人类是( )
    A.蓝田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元谋人
    3.某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他们应去右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4.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发生的主要因素是( )
    A.生活方式的转变B.建筑技术的进步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
    5.下表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出土文物情况简表。由此可见,这一时期中国文明具有( )
    A.统一性B.多样性C.连续性D.复杂性
    6.良渚古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由人工修建的水坝和自然山体组成,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该水利工程的修建说明良渚社会( )
    A.出现了私有制B.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C.阶级分化已经相当的明显D.已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7.山西襄汾陶寺都城遗址中的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陶盘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很多小型墓则没有任何随葬品。这说明当时的社会( )
    A.长江流域最早进入文明社会B.私有制出现与阶级分化明显
    C.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诞生D.化石是了解历史的重要证据
    8.绘制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示意图中②处应填写的制度是( )
    A.禅让制B.世袭制C.私有制D.推举制
    9.我国古代流传着许多关于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如“神农尝草”“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这些神话与传说( )
    A.是认识远古社会的一手资料B.真实地反映了华夏文明的起源
    C.印证了中国已进入农业社会D.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发展水平
    10.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 )
    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
    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
    11.史书中记载,商汤伐夏时,各地人民欢迎商军“若大旱之望云霓(雨的征兆)”。这表明( )
    A.夏朝的统治深得民心B.夏国的奴隶制远比商国残酷
    C.商国的制度比夏国民主D.商军伐夏是正义之举,深得民心
    12.《周易》中记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学者认为其中的“鬼方”为远方。随着相关史料的出土,学者认识到高宗是商王武丁,“鬼方”为当时的一个部落。这表明( )
    A.商王依赖征伐维护统一B.《周易》的记载不符合事实
    C.“鬼方”的存在尚无法确定D.运用新史料可推动历史研究
    13.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一组同学走进山西博物院——晋国霸业展馆,看到了下面一组数据,据此可知春秋时期( )
    A.兵器制造业十分发达B.开始出现铁制兵器
    C.诸侯争霸的时代风貌D.卿大夫势力的崛起
    14.东周初期,都城发生饥荒,周王室向鲁国求助;鲁国粮食有限,只得又向宋、卫等国请求代买粮食。周襄王死后,周王室大臣请求诸侯给予丧葬费用。材料反映出当时( )
    A.周王室管辖范围大大缩小B.初步确立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C.鲁国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D.周王室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15.“戎狄多居山间,车战难以施展,步兵作战灵活敏捷,故戎狄擅长于步战。晋国吸取戎狄军事文化优势,逐步变车战为步战。”上述史料表明春秋时期的战争客观上促进了( )
    A.民族交融B.国家统一C.政治变革D.思想解放
    二、材料题
    16.中国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众多。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名称】古人类的“艺术之美”
    【项目目标】搜集重要资料,走近历史文物,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
    【项目任务】
    任务一:一组同学从山顶洞人遗址中搜集到如下图片。
    (1)根据图一和图二两件文物,请你推测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哪些技术,具有了什么意识。并说一说你判断的依据。
    任务二:二组同学从仰韶文化遗址中搜集到如下彩陶图片。
    (2)从上表的文物图片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如果我们要进一步探究原始人类的艺术之美,除了从考古发现中了解外,还有哪些途径?请举出两例。
    17.中华文明的起源如同满天星斗,具有多元化的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中国学者从中国的实际材料出发,概括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三个标准:一是包括农业、手工业在内的生产发展,随之人口增加并聚集出现城市:二是社会分工分化不断加剧,随后贫富分化;三是出现王权、国家。其中,国家的出现是进入文明社会最主要的标志。
    ——摘编自王巍《探源工程所见西辽河流域文明化进程》
    材料二: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每年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这里祭拜,平日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
    材料三: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距今5000多年,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出现,社会分化加剧,早期国家开始出现。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距今4000多年,中原地区在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的基础上迅速崛起,经过持续的发展,走向一体,以中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新格局开始形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如果你来当黄帝陵的导游,请从人物经历、主要贡献等方面,撰写一篇导游词,向游客介绍黄帝的事迹。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根据材料概括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什么特征。
    (4)说说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和远古传说对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意义。
    18.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研究这段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已经建立起一支有一定规模、组织比较严密的军队。为了巩固政权,强化对反抗势力的镇压,制定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奴隶制法典——《禹刑》。帝芬时造“圜土”,即圆形高大的围墙,这就是早期的监狱。
    材料二: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周易·革》
    材料三:周初分封略表(见下表)
    材料四:西周这种开国实行大规模的层层分封制度,不是一般的政策,实际上是在奴隶制的社会背景下的一种国家政体,可称为“国王大统诸侯分治制”,简称“分封制”。这种分封制政体,能够使一个力量弱小的国王得以通过“分而治之”的方式去统治一个疆土辽阔的大国,这是中国政治史的一个创举……但分封制最终导致了“王室衰微”,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摘自李绍连《试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前因后果》
    (1)根据材料三,指出夏王朝诞生的历史意义。归纳夏王朝采取的统治措施。
    (2)对商汤、周武王通过战争推翻腐朽旧王朝,这则材料持什么立场与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王伐纣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对象有哪些。周天子为什么要分封这些人为诸侯?
    (4)根据材料四,作者认为分封制会导致“王室衰微”,不利于国家的统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19.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的重要依据之一,七年级(1)班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1)上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______处;从图上看,我国境内古人类遗址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任务二:【探寻我国一万年文化史】
    (2)从图一、图二、图三的考古发现中分别能得出哪些推论?
    任务三:【探寻我国五千年文明史】
    (3)说出任务三中三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并概括这些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
    (4)请你从以上图文材料中选取相互关联的3处历史遗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
    2.答案:C
    解析:
    3.答案:A
    解析:
    4.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人类文明演进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劳动能力的不断提高,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故D正确;“建筑技术的进步”、“生活方式的转变”和“饲养水平的提高”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不能全面揭示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因,排除ABC。故选:D。
    5.答案:B
    解析:图片文物来自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文物种类各不相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文明具有多样性,故B符合题意;图片不能说明这一时期中国文明具有统一性,排除A;图片不能体现这一时期中国文明具有连续性,排除C;图片不能体现这一时期中国文明具有复杂性,排除D。故选:B。
    6.答案:B
    解析:据题干“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可知,这一水利工程的修建说明良渚社会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故B正确。良渚古城水利工程的修建不能说明出现了私有制,排除A;良渚古城水利工程的修建不能反映阶级分化已经相当的明显,排除C;良渚古城水利工程的修建不能体现良渚社会已进入部落联盟时期,排除D。故选:B。
    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往往随葬陶鼓、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小型墓占总数的近90%,墓坑狭小,大多没有葬具和随葬品”可知,距今4300-4000年的山西陶寺都城遗址出现了陪葬品因身份不同墓坑和陪葬品的数量也存在巨大差别,说明这一时期私有制出现且阶级分化明显,B项正确;在我国,黄河流域最早进入文明社会,排除A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排除C项;题干内容与化石无关,排除D项。故选:B。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禅让制和世袭制。根据所学可知,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这种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是禅让制。禹后来建立了夏王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故选B。
    9.答案:D
    解析:A.神话传说不属于一手史料,目前考古发掘并没有证实题干中“夸父逐日、女娲造人和神农尝百草”的完全存在,因此不能作为一手史料认识远古社会,排除A。B神话传说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华夏文明的起源,排除B。C这些神话传说与中华文明走进农业社会没有关系,排除C。D.这些神话传说是远古人类创造的文化活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水平,故D正确。故选:D。
    10.答案:D
    解析:依据“先秦文献”“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可知,研究夏初历史采用了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两种史料进行研究,使两种史料之间互补、互证,故D项正确;AB项只是对应文献史料的研究,C项只是对应实物史料,因此选项的表述比较片面,排除ABC项。故选:D。
    11.答案:D
    解析:A根据题目材料“商汤伐夏时,各地人民欢迎商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商军伐夏是正义之举,深得民心,而不是夏朝的统治深得民心,故A错误; B.题目材料主要说明商军伐夏是正义之举,深得民心,材料并不能够说明夏国的刑法比商国残酷,故B错误; C.题目材料主要说明商军伐夏是正义之举,深得民心,材料并不能够说明商国的制度比夏国民主,故C错误; D根据题目材料“商汤伐夏时,各地人民欢迎商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商军伐夏是正义之举,深得民心,故D正确。
    12.答案:D
    解析:根据“随着甲骨文的出土,学者认识到高宗是商王武丁,鬼方为当时的一个部落”可得出,随着甲骨文的出土,人们对于商代的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故反映出运用新史料可推动历史研究,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维护统一,排除A;材料只涉及到《周易》的记载,并没有论证其是否符合史实,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神权,排除C。故选:D。
    13.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晋国发生的重大战争有23次,其中争霸战净占30%以上可知,材料体现了诸侯争霸的时代风貌,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兵器制造业是否发达,排除A项;材料仅提及争霸战争比较多,无法提及战争中使用的是否是铁制兵器,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卿大夫势力的崛起,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可知,东周时期,周王室不仅请求诸侯解决粮食危机,甚至连周天子的丧葬费用也向诸侯求助此事说明当时周天子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朝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D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周王室的管辖范围大大缩小,排除A项;西周分封制初步确立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但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B项;题干的主旨是周王室力量衰微,没有体现鲁国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排除C项。故选:D。
    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晋国吸取戎文化优势,逐步变车战为步战”可知,晋国向戎族学习,促进了民族交融,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家统一,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治变革,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思想解放,排除D项。故选A项。
    16.答案:(1)图一、图二说明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具有了爱美意识。骨针表面光滑,末端有针孔;会制作和佩戴装饰品。
    (2)①图案设计精美多样,说明华夏先民有一定的审美意识;
    ②彩陶分布范围广泛;
    ③华夏先民已经掌握了较为高超的彩陶工艺;等等。
    (3)①参观博物馆;②阅读历史文献;③观看历史纪录片;等等。
    解析:
    17.答案:(1)标志:一是包括农业、手工业在内的生产发展随之人口增加并聚集出现城市,二是社会分工分化不断加剧,随后贫富分化,三是出现王权、国家。
    (2)参考示例:黄帝,名轩辕,是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黄帝部落在阪泉与炎帝部落展开了一场大规模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联盟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蚩尤战败,炎黄部落联盟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近代以来,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3)特点: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地交往、交流的过程中逐渐融合面成。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4)补充或印证文献史料,推动了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脉络和灿烂成就;启迪了我们守护中华文脉,不忘本来,开创未来。
    解析:
    18.答案:(1)历史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措施:①建立军队;②制定法典;③设置监狱。
    (2)材料对武王伐纣态度是持肯定赞扬态度,认为武王伐纣是顺应民心的。内因: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重用人才,得到吕尚等人的辅佐;抓住时机,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等。外因: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使其失去民心。
    (3)对象:周王室宗亲、功臣、先代贵族的后裔。
    原因: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加强西周的统治;②安抚前朝遗民,赢得民众支持。
    (4)不同意。原因: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这些诸侯不是独立的国家,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就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或同意。因为分封制的实行,在后期容易出现诸侯坐大的局面,导致弱干强枝,诸侯势力崛起,使周王室地位下降,王室衰微。)
    解析:
    19.答案:(1)C。特点:我国境内古人类遗址遍布南北,分布范围广,但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尤其是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图一推论: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原始农业出现等;图二推论:先民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建筑形式上的差异等;图三推论:出现了制陶业,改变了先民们的生活方式;先民们已经有了朴素的审美观。
    (3)共同点: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都发现了墓葬;都发现了礼器;等。重要意义:距今约5000—4000年左右,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出现了早期国家。
    (4)观点:历史遗址见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选择的历史遗存:元谋人、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北京人,河姆渡人遗址、半坡遗址,渚古城遗址、陶寺都城遗址。
    论述:
    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北京人是其中的代表。各地丰富的考古发现揭示了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概况,以及他们各自在演化过程中的特点。
    我国有一万年文化史,河姆渡人遗址、半坡遗址是其中的代表。生活在长江、黄河流域等地的先民已栽培水稻、粟、黍,并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在农业兴起的基础上,原始社会不断发展,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
    我国有五千年文明史,良渚古城遗址、陶寺都城遗址是其中的代表。
    距今5000多年,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出现,社会分化加剧,早期国家开始出现。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
    解析:
    距今时间
    样貌
    使用工具
    距今约3万年
    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代表文物
    彩陶盆
    玉龙
    玉琮
    黑陶高柄杯
    铜镜
    分布范围
    黄河中游
    辽河上游
    长江下游
    黄河中下游
    黄河上游
    公元前632—前564年的近百年间,晋国发生的重大战争有23次,其中争霸之战占30%以上,如城濮之战、鄢陵之战等
    主要封国
    受封对象
    分封目的

    姬姓贵族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姬姓贵族

    姬姓贵族

    姬姓贵族

    功臣

    先代贵族
    武王灭商之后,分封了对周人比较温顺并在商朝人中有影响的微子启,以此来统治商的遗民
    良渚古城遗址
    陶寺都城遗址
    二里头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一个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
    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大的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出土小件青铜器和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壶
    二里头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距今约4100年左右,遗址中发现了宫殿建筑群。在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

    相关试卷

    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能力训练历史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能力训练历史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能力训练月考试题(有解析):

    这是一份[历史]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能力训练月考试题(有解析),共15页。

    [历史]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能力训练月考试题(有答案):

    这是一份[历史]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能力训练月考试题(有答案),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