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九九消寒图”是我国民间记日游戏,也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习俗,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每字九划,九字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九尽桃花开”,春回大地。下图左为“九九消寒图”,右图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九九消寒图”中“珍重”期间,连云港( )
A. 昼夜长短差值不断增大B. 日出时间不断提前
C. 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D. 正午时照进室内阳光的面积不断扩大
2. “九尽桃花开”时( )
A. 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B. 太阳直射点位于①②之间
C. 东北平原春耕开始D. 北印度洋满载石油的船只顺风顺水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每字九划,九字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九尽桃花开”,春回大地。”可知,“珍重”期间是五九到六九期间,即12月22日之后的45天到60天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北移动,连云港昼夜长短差值不断缩小,A错误;白昼逐渐增长,日出时间不断提前,B正确;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大,C错误;正午时照进室内阳光的面积不断缩小,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九尽桃花开时,是冬至后81天,时间在春分前,此时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A正确;太阳直射点位于④⑤之间,B错误;东北平原纬度较高,春耕时间在5月份左右,C错误;没有表明北印度洋船只的航行方向,因此无法判断是顺风顺水还是逆风逆水,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春分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此后北移,到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已经在北回归线上;到北回归线后,太阳直射点就会向南移动,秋分时,又回到赤道;此后继续南移,冬至日,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然后,太阳直射点会向北移动,春分日回到赤道,依此循环往返运动。
下图为我国某地一天内的气温日变化、地表的长波辐射能量和入射到地面的太阳能量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从图中三条曲线变化可知( )
①该地可能位于新疆②一天内太阳高度最大时气温最高
③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④日出前后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刻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4. 该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①江苏各地昼夜等长②华北地区秋高气爽③长江下游伏旱严重④江淮地区正值梅雨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据图可知,该地气温日变化较小,不可能是新疆地区,①错误;大气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地面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③正确;据图,图中显示一天内太阳高度最大是12时,而气温最高是约14时,②错误;据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入射到地面的太阳能量曲线可知,日出前后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刻,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与天气。据图可知,读入射到地面的太阳能量的变化曲线,该日我国该地6时日出18时日落,昼长12小时,可判断该日应为春秋分,江苏各地昼夜等长,华北地区秋高气爽,①②正确;江淮地区的梅雨是6月;长江中下游伏旱是7月,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热量来源。大气的受热可以分为三个过程: ①太阳暖大地:射向地球的太阳辐射(短波辐射),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和反射,另一部分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使得地面温度升高; ②大地暖大气。地面升温后,将热量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长波辐射),一部分被大气吸收,使得大气温度升高; ③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后,一部分射向宇宙,另一部分射向(长波辐射)地面,射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会使近地表温度升高,即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
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低1.0km的天气现象。图为安徽省近十年年平均大雾日数的空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5. 大雾一般多发的时间为( )
A. 冬季的凌晨B. 春季的傍晚C. 夏季的深夜D. 秋季的中午
6. 图示平均大雾日数最多的区域多雾的原因主要是( )
A. 距海近,水汽充足B. 地形崎岖,利于凝结
C. 风力小,凝结核多D.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答案】5. A 6. B
【解析】
【5题详解】
从材料信息可知,“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低1.0km的天气现象。”雾形成的条件是有充足的水汽、凝结核和降温。冬季太阳高度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尤其凌晨为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刻;且冬季天气晴朗,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日较差大,A正确;春季,气温在回升,且此时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少,成雾的条件相对较差,B错误;夏季的深夜、秋季的中午,气温高,不易形成雾,CD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安徽省为内陆省份,A错误;由图中“长江”信息可推知,安徽省地势总体西南高、东北低,淮河以北地势平坦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雾日较少。长江以南为皖南山地,雾日较多。因此,地形、地势差异导致温差差异较大,利于凝结;且皖南山地临近长江,水汽较多,B正确;皖南山地人类活动较少,凝结核较少,C错误;气温较高不利于凝结,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形成雾的条件有大气稳定、水汽充足、凝结核等。
霜是指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的微细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汽冷却至0℃以下凝结而成。无霜期是指某地春季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一年中无霜期越长,对农作物生长越有利。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无霜期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影响图示区域无霜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地势B. 海陆位置
C. 大陆轮廓D. 纬度位置
8. 图中甲地与乙地无霜期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甲地( )
A. 终年盛行干热风B. 位于西风迎风坡
C. 常年受寒流影响D. 气温日较差较大
【答案】7. A 8. C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区域无霜期等值线没有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也没有随距海远近而变化,而是呈现闭合状态,结合图示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图示地区为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带,这里安第斯山脉南北纵贯,该区域无霜期等值线与等高线平行,由此推断图示区域无霜期的长短与海拔高低密切相关,A正确。海陆位置、大陆轮廓、纬度位置均不是影响图示区域无霜期分布的主导因素,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若甲地终年盛行干热风,其无霜期应更长,而不是更短,A错误。该地纬度较低,西风影响不大,B错误。甲地距海近,无霜期短,主要是受沿岸强大的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C正确。气温日较差大,无霜期不一定短,D错误。故选C。
【点睛】等值线类型:1、等高线 地质作用(内力、外力);2、等深线 地质作用(内力、外力);3、等温线 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4、太阳辐射量线 纬度、太阳高度、海拔高度、云雾量等;5、等压线 热力作用(气温)、动力作用;6、等压面 海拔高度、热力作用(气温)、动力作用;7、等盐度线 蒸发量、降水量、洋流、径流等。
下图是2020年国庆节前后110°E-120°E近地面天气状况随纬度和时间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2020年国庆节期间,图示区域( )
A. 南方比北方风力总体更强盛B. 南方以偏西风为主,北方以偏北风为主
C. 10月4日南、北方温差最小D. 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均气温变化幅度较小
10. 图中45°N附近区域国庆节前后天气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冷锋过境B. 暖锋过境
C. 准静止锋影响D. 单一暖气团控制
【答案】9. D 10. A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读图分析,2020年国庆节期间图示区域北方比南方风力总体更强盛,A错误;南方以偏东方为主,北方以偏西风(偏北风)为主,B错误;10月4日南、北方之间等温线最密集,说明温差最大,C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北纬30°附近,日均气温等值线较为平直,日均气温变化幅度较小,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45°N附近10月1日之前气温较高,10月2日-10月5日风力增大,气温明显下降,10月5日之后风力减弱,气温略有回升,由此判断,期间最可能经历冷锋过境。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天气形势图的判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获取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做出判断。
在热带气旋移动过程中,副热带高压是一个重要的牵引力。下图示意近地面风场与气压场的关系,图中等压距为5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M线的气压值、N处的天气状况分别为( )
A. 1000 晴朗B. 1000 阴雨C. 1010 晴朗D. 1010 阴雨
12. 如果P是一个台风,它最有可能的行进方向是( )
A. 偏东B. 偏西C. 偏南D. 偏北
【答案】11. C 12. B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中等压距为5百帕,结合图中风向可知,图中1005hPa等压线以北气压值增高(该等压线以北盛行东北风),故M线的气压值为1010百帕。由此判断N处为高压脊,天气状况晴朗。故选C。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在热带气旋移动过程中,副热带高压是一个重要的牵引力”可知,台风的移动受副热带高气压的牵引。根据上题分析可知,N为高气压中心,应隶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图中副热带高压的移动方向是偏西方向,因此如果P是一个台风,它最有可能的被牵引的行进方向也是偏西方向,故选B。
【点睛】本题组难度一般,重在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抓住诸如“在热带气旋移动过程中,副热带高压是一个重要的牵引力”、“图中等压距为5百帕”以及图中风向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判断即可。
暖锋后弯结构是在温带气旋发展的后期出现暖锋区增强而冷锋区减弱的现象。下图为5月某次温带气旋发展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此次温带气旋发生的过程是( )
A. 丙-甲-乙-丁B. 丙-甲-丁-乙C. 乙-丁-甲-丙D. 乙-丁-丙-甲
14. 受此次温带气旋影响( )
A. 甲时刻,贝加尔湖地区吹西南风B. 乙时刻,东北地区有沙尘暴
C. 丙时刻,蒙古东部地区有强降雪D. 丁时刻,北京地区气温骤降
【答案】13. D 14. D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暖锋后弯结构是在温带气旋发展的后期出现暖锋区增强而冷锋区减弱的现象,可知,只要在四幅图中找到暖锋后弯结构的变化先后顺序即可。读图乙可知,暖锋位置正常,没有出现后弯结构,所以乙图最早,AB错误;根据北半球气旋水平气流按逆时针方向辐合可判断图丁紧随乙图后面,然后是丙图,最后是甲图,D正确,C错误,所以选D。
【14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甲时刻低压中心在贝加尔湖的东南方向,贝加尔湖应吹偏北风,A错误;乙时刻,东北地区等压线稀疏,风力小,不会有沙尘暴,B错误;丁时刻北京处在冷锋的锋后,会出现降温天气,D正确,根据材料,图示为5月份,丙时刻,蒙古东部地区受低压中心影响,有阴雨天气,不会有强降雪,C错误,所以选D。
【点睛】冷锋过境后冷空气占据了原来暖空气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冷锋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冷锋过境时,一般会出现降水,降温,风力加大等天气。
地理研究团队调研落基山脉时,绘制的该山脉沿39°N山体内外10℃等温线分布高度示意图(下左图)及沿39°N的地形剖面图(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比较右图中甲、乙两地的气温( )
A. T甲>T乙B. T甲<T乙
C. T甲=T乙D. T甲≥T乙
16. 导致甲、乙两地的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甲地大气削弱作用较强B. 甲地吸收地面辐射多
C. 乙地大气保温作用较弱D. 乙地大气逆辐射较强
【答案】15. A 16. B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10℃等温线在落基山内部分布海拔较两侧高;根据右图,甲和乙两地海高度相同,所处位置不同,甲在落基山内部,相同海拔气温较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温高于乙地,甲地海高度较乙高,且距离山体近地面较近,而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所以甲气高于乙,B正确。与大气削弱作用、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读北半球1月和7月气温(℃)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关于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升高B.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C. 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低D. 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
18. 对流层上部气温的垂直递减率远比下部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B. 大气环流条件C. 下垫面性质D. 热量来源和空气密度
【答案】17. D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图中横坐标表示纬度和月份,左纵坐标表示高度,从图中可看出,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是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A错;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B错;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高,C错;根据图中温度计算,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D正确。故选D。
【18题详解】
对流层热量来源于近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海拔越高,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越弱,气温下降的越快,D正确;由图可知,纬度位置、下垫面状况等对流层上部的气温影响不大,AC与题意不符;大气的升降运动可以调节近地面大气与对流层上部的热量差异,但不是造成对流层上部气温的垂直递减率远比下部高的原因,B与题意不符。故选D。
【点睛】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三层。各层的气温变化特点:(1)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降0.6℃);(2)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3)高层大气:气温随海拔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
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所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下面左图是拍摄到的北极地区海鸟,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
A. 升高,④增强B. 升高,③增强C. 降低,②增强D. 降低,①增强
20. 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答案】19. D 20. B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1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最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结合图可知尘埃颗粒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①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使北极地区气温降低,D正确。
【2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最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影响北极地区的温度,夏季北极地区气温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因此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
我国华北某地西北靠山,东南面海。下图示意该地15日11时-16日11时近地面气温和相对湿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 据图推断,该地近地面空气中水汽量最多的时刻是
A. 15日14时B. 15日23时
C. 16日0时D. 16日11时
22. 该地15日23时~16日0时受阵风影响。该阵风风向与性质是
A. 西北风;暖湿B. 西北风;暖干
C. 东南风;暖湿D. 东南风;暖干
【答案】21. A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与气温有关,气温越高,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越多。据图推断,该地气温最高时间是15日14时,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量最多的时刻,A对。其它时间气温较低,空气中饱和水汽含量较少,B、C、D错。
【22题详解】
该地15日23时-16日0时是夜晚时段,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气压低。水平方向上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区。该阵风的风向是西北风,C、D错。阵风过后,气温升高,湿度降低,所以是暖干。B对,A、C、D错。
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中( )
A. 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B. 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 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 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24. 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 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B. 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 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D. 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答案】23. C 24. B
【解析】
【分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甲为东北信风,风向稳定,A错误。乙为赤道气压,受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B错误。丙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西南风,C正确。丁为东南信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水汽不易冷凝,且在图示区域为离岸风,水汽含量少,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移动。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A错误。夏季为黄河流域雨季,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B正确。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是在北半球冬季,C错误。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解题时要结合图的信息和气压带风带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25.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冻雨是指过冷水滴在下降到地表后,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相遇发生冻结的一种降水。研究表明,稳定持续的准静止锋是形成冻雨的重要系统,大气在垂直结构上分为冰晶层、暖层、冷层三层,大量存在于高空云顶的冰晶粒子下落,穿过温度大于 0℃的深厚暖层,完全融化,而后液态降水粒子下落至地面冷层与地物碰撞并冻结。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时刻主要风向分布示意图。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准静止锋并说明成因。
(2)分析贵州西部多冻雨的原因。
(3)简述冻雨灾害的防御措施。
【答案】(1)(昆明)准静止锋位置如下图所示。
冷空气南下,受云贵高原阻挡,移动缓慢,呈现准静止状态。
(2)冬春季常受到稳定持续的(昆明)准静止锋控制;位于冷层(冷气团一侧)。
(3)加强监测、预报和预警;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法规体系和救援体系;减少外出,做好防寒保暖和防滑措施;加强冬季农田作物防寒,加强交通通讯和输电线路的维护。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昆明准静止锋、自然灾害的发生条件以及防御措施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作答。
【详解】(1)根据图中风向标信息可知(其外形像F,其中“符尾”(向下的竖)表示风向;“符干”(右边的横)表示风力的大小),昆明一侧盛行偏南风,贵阳一侧盛行偏北风(冷空气),冷空气南下过程中,受云贵高原阻挡,其移动缓慢,从而呈现准静止状态。绘图如下(注意图中锋线的位置以及黑色三角与黑色半圆的朝向):
(2)注意材料信息“冻雨是指过冷水滴在下降到地表后,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相遇发生冻结的一种降水。研究表明,稳定持续的准静止锋是形成冻雨的重要系统”。贵州西部地区冬春季常受到稳定持续的昆明准静止锋控制,且贵州西部地区位于冷气团一侧(锋面系统中降水位置主要在冷气团一侧),多降水,加之贵阳西部地区海拔较高,冬季气温低,雨水降落的物体温度常低于0℃,有利于冻雨的形成。
(3)对于自然灾害,应加强天气监测预报和预警,同时,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法规体系和救援体系,以提高应急能力;其次,作为民众而言,应减少外出,注意防寒保暖,冻雨多导致道路结冰,如出行需要注意防滑;再次,对于越冬农作物要提前采取相关的防寒措施,以免减产;最后,冻雨若在电线上结冰,易导致输电线路设施损坏,因此,还需要加强输电线路的维护,同时,加强对交通通讯的管理与维护。
【点睛】
2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密云水库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地处燕山丘陵之中,面积约为180k㎡,是北京唯一的地
表饮用水源地,也是北京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密云水库水质总氮含量春季偏高、夏季偏低。
材料二:下图为密云区等高线地形图。
(1)描述水库和周围陆地之间形成湖陆风的过程。
(2)比较夜晚水库南、北两侧风速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3)分析密云水库水质总氮含量夏季较低的原因。
【答案】(1)白天,密云水库升温较慢,近地面气压较高,形成由水库吹向陆地的湖风;夜晚,周围陆地降温较快,近地面气压较高,形成由陆地吹向水库的陆风。
(2)差异:水库北侧风速较大;原因:密云水库西、北、东三面环山,其北侧受山谷风影响;夜晚,水库北侧的山风与陆风方向大致相同,相互叠加。
(3)夏季降水较多,水体更新快;夏季气温高,藻类生长旺盛。
【解析】
【分析】本题以密云水库为材料设置试题, 涉及了湖陆风的形成原理、水文特征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水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白天,密云水库由于比热容大,较周边陆地升温速度较慢,近地面温度较低,湖面形成高压,风从湖面吹向陆地,为湖风;晚上,由于密云水库比热容大,降温慢,周边陆地比热容小,降温快,陆地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水库,形成陆风。
【小问2详解】
读图分析,密云水库南侧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西、北、东三面环山,北侧受地形影响会形成山谷风,夜晚山坡冷空气下沉,吹山风,与陆风的风向大致一致,相互叠加,加大了陆风的风力,因此夜晚密云水库北侧的风速大于南侧。
【小问3详解】
总含氮量指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可以用来反映水体受营养物质污染的程度。密云水库流域夏季降水多,水体更新快,水体的自净能力强;夏季气温高,藻类生长旺盛,对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消耗量大。
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张家口赛区将承办冬季两项、越野滑雪等雪上项目。自2005年以来,张家口承办了国际雪联高山滑雪积分赛等10余次国际滑雪赛事,现已建成大型滑雪场7家,到2025年将建成20个冰雪特色小镇,成为中国最大的滑雪聚集区之一。左图为京津冀部分地区位置图。右图为张家口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下表为我国空气质量等级指标和2016~2020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主要污染物浓度统计表(CO:毫克/立方米,其他:微克/立方米)
(1)分析张家口成为冬奥会举办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2)描述成功申办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特征。
(3)推测图示地区为实现绿色奥运在改善大气质量方面采取的措施。
【答案】(1)地处山区,冬季气温较低,积雪时间较长,易于室外越野滑雪场地的建设和保养;冬季偏北风频率较高且风速较大,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空气质量好;滑雪赛事承办经验丰富且配套设施趋于完善;距离北京近,配套设施和消费市场条件好;政策支持力度大
(2)总体呈减小趋势;颗粒物污染相对较高
(3)减少煤的使用量,提高燃煤效率;推广使用新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对企业的污染达标治理;加强执法,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和宣传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第24届冬奥会以及京津冀地区位置图、张家口气候资料图、京冀地区及周边主要污染物浓度统计变为材料,设置了三个小题,涉及到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问1详解】
本题可从张家口举办冬奥会的优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由图可知,张家口位于北京西北山区,海拔较高,冬季气温低,积雪时间长,有利于建设和维护野外滑雪场;距冬季风源地较近,风速大,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质量好;承办了多次国际滑雪赛,举办滑雪相关赛事经验丰富,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与北京距离近,交通便捷,消费市场广阔;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小问2详解】
从表格可知,成功申办以来,京津冀地区及周边大气各项污染物浓度都大幅度降低;截止2020年,多数指标达到了优良等级;代表颗粒物污染的PM2.5 、PM 10浓度较高,有待进一步改善。
【小问3详解】
要改善大气质量,应先分析污染物主要来源,颗粒物污染主要来自沙尘、地面扬尘、燃煤粉尘等,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燃煤,二氧化氮主要来自石油的使用,一氧化碳主要来自各种燃料不完全燃烧。据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煤的使用量,改进技术,提高煤的燃烧效率;推广新能源,减少使用传统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以防风固沙吸烟滞尘和净化空气;调整产业结构,严格监管污染企业,并加强治理达标;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
【点睛】污染物
等级指标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优
良
PM2.5
35
75
71
64
60
57
51
PM10
40
70
119
113
109
100
87
S02
20
60
31
25
20
15
12
NO2
40
40
49
47
43
40
35
CO
4
4
3.2
2.8
2.2
2
1.7
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地理第一次学情检测docx、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地理第一次学情检测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docx、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第一次学情检测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