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近来“共享菜园”越来越受到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白领青年的青睐。在郊区租一块地,委托管理或自主种菜,实现“田园梦”,不仅可以吃到自己种的蔬菜瓜果,还可享受田园种植的快乐。共享菜园大多分布在城市郊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B. 交通
C. 市场D. 科技
【答案】C
【解析】共享菜园位于城市郊区,方便城市白领青年去种菜管理,城市白领青年是共享菜园的主要消费者,因此市场是主导因素。C正确;地形、交通、科技影响小,ABD错误。故选C。
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下图为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单位:%)。完成下面小题。
2. 与甲城市相比,乙城市( )
A. 雨季持续时间更长B. 夏季降水比例更高
C. 全年降水量更大D. 降水季节变化更大
3. 导致甲、乙两地冬雨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B. 海陆位置
C. 大气环流D. 洋流
【答案】2. D 3. C
【解析】
【2题详解】
读图,根据冬雨率等值线分布规律,可读出甲地冬雨率在30%~40%之间,乙地冬雨率在50%~60%之间,因此乙地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超过50%,说明乙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更大,B错误,D正确;甲、乙两地纬度存在差异,甲地纬度高,受西风控制时间长,乙地纬度低,乙地冬季受西风控制时间短,且为离岸风,全年总降水量少,A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甲、乙两地纬度存在差异,甲地纬度高,受西风控制时间长,乙地纬度低,受西风控制时间短,且主要为北半球冬季时控制该地区,因此乙地冬雨率更高,故导致甲、乙两地冬雨率差异的原因是大气环流。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3年某饮料公司推出采摘—榨汁—灌装一体化系统生产的橙汁。该公司在橙子产地附近建厂,与农户签约收购,并把科学检测、大数据、BDS等先进技术运用到果树种植和农事管理之中。完成下面小题。
4. 该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可运用( )
A. 遥感(RS)计算果园当年橙子的产量
B. 地理信息系统(GIS)对果园动态管理
C.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现花果的病虫害
D.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获取果树生长状况
5. 企业与农户签约收购橙子可以( )
①促进农民增收②增加原料成本③保障产品质量④减少运输成本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D. ③④
【答案】4. B 5. B
【解析】
【4题详解】
通过遥感系统获取果树生产状况信息,地理信息系统能结合遥感信息了解果园信息,结合信息给出方案,对果园实施动态管理,B正确;计算果园当年橙子的产量需要结合遥感系统了解果树生长状况和果园面积等对信息处理分析,遥感系统无法直接获得橙子产量信息,A错误;发现花果的病虫害需要使用遥感系统,C错误;GPS和BDS主要用于定位,无法获取果树生产状况和发现花果的病虫害,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公司与农户签约收购,可以保障产品的销售且价格有保障,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公司可以对农户果园制定标准,可以保障产品质量,①③正确;不会增加原料成本,也不会减少运输成本,②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下图为1960-2020年巴西、印度、英国、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四国城镇化差异产生的根本因素是( )
A. 交通运输B. 对外开放
C. 基础设施D. 经济发展
7. 四国城镇化( )
A. ①城镇化速度快B. ②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C. ③城镇化水平高D. ④城镇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6. D 7. D
【解析】
【6题详解】
城镇化的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不同国家城镇化差异产生的根本因素就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D正确;交通运输、对外开放、基础设施都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是四国城镇化差异产生的根本因素,A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国1960-2020年城镇化水平始终较高,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城镇化进程趋于平稳,A错误;②国城市化发展较快,说明为发展中国家,且在2030年城市化水平超过80%,远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出现虚假城镇化,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B错误;③国当前城镇化水平增速快,但2020年城镇化水平在60%左右,并不高,C错误;④国城镇化进程慢,城镇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D正确。故选D。
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域表层洋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洋流( )
A. M属于西风漂流B. Q属于副极地大洋环流
C. N的性质为暖流D. M、N方向随季节改变
9. R框中海水表层盐度(单位:‰)分布规律是( )
A. ①B. ②
C. ③D. ④
【答案】8. A 9. C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洋流流向判断,N为寒流,C错误;根据经纬度可判断,Q属于副热带大洋环流,M属于西风漂流,A正确,B错误;M、N不是季风洋流,方向不随季节改变,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海水表层盐度分布规律是自副热带地区向南北两侧减小,可判断R框中海水表层盐度向南减小;根据流向可知,Q洋流为暖流,受暖流影响,流经海域盐度较周围海域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表为2022年浙江、江西、吉林、贵州四省GDP、人均GDP和三次产业比重构成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省份是( )
A. 浙江、江西、吉林、贵州B. 浙江、贵州、吉林、江西
C. 江西、浙江、贵州、吉林D. 吉林、浙江、江西、贵州
11. 符合甲、乙、丙、丁四省发展方向的是( )
A. 甲省加大第一产业比重
B. 乙省主动承接甲省产业转移
C. 丙省加大资源型产业发展
D. 丁省大力发展初级产品加工业
【答案】10. A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甲省人均GDP最高,第一产业比重最低,为最发达的东部地区的浙江;乙省人均GDP居第二位,农业比重较低,为中部地区的江西;丙省GDP总量低,但人均GDP相对丁省高,说明该省人口较少,应该为东北地区的吉林;丁省GDP总量比丙高,但人均GDP相对丙省低,说明该省人口相对较多,应该为西部地区的贵州。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甲省为浙江,经济发达,未来发展方向是高精尖产业,A错误;乙省为江西,离浙江近,对承接浙江产业转移有优势,B正确;丙省为吉林,因资源枯竭等原因经济发展滞后,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C错误;丁省为贵州,初级产品加工属于低端产业,不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D错误。故选B。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下图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局部植被演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该河谷海拔2700米左右有常绿硬叶林分布,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 土壤B. 水分
C. 温度D. 坡向
13. 甲植被是( )
A. 针叶林B. 针阔混交林
C. 落叶阔叶林D. 灌丛、草坡
【答案】12. B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常绿硬叶林分布的地区气候较干热,蒸发旺盛,我国西南地区干热河谷出现常绿硬叶林,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越往河谷底部,水分相对缺乏,因此植被较少,出现灌丛、草坡,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雁荡山是一座白垩纪流纹岩质破火山(火山喷发塌陷后的巨大塌陷坑)。破火山里发育了一种典型的崖嶂地貌:顶部平坦、侧面陡崖、垂直裂隙发育的巨厚流纹岩层地貌。下图为崖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崖嶂的形成过程( )
A. 岩浆喷出——冷却凝固——构造断裂——风化侵蚀——重力崩塌
B. 岩浆侵入——高温变质——重力崩塌——地壳抬升——构造断裂
C. 岩浆喷出——构造断裂——冷却凝固——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D. 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地壳抬升——风化侵蚀——构造断裂
15. 决定崖嶂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 断裂构造B. 岩浆活动
C. 重力作用D. 水流方向
【答案】14. A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岩浆喷出地表后形成巨厚流纹岩,故形成过程第一步是岩浆喷出,BD错误;岩浆喷出冷凝形成流纹岩,C错误;地壳抬升形成构造断裂,垂直节理发育,受流水侵蚀,裂隙增多、变大,之后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侧面陡崖,A正确。故选A。
【15题详解】
流纹岩是岩浆岩,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断裂处较破碎,易风化侵蚀剥落,重力崩塌形成崖嶂。因此断裂构造决定了不同方向风化侵蚀的强度,最终决定了崖嶂的走向。A正确,岩浆活动室形成流纹岩的条件,不能决定崖嶂走向,B错误;流纹岩山体较为坚硬,不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崩塌,C错误;读图可知崖嶂走向与断裂方向平行,与流水方向无关,D错误。故选A。
孟加拉国人口超过俄罗斯,国土面积远小于俄罗斯。下图为南亚地区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导致孟加拉国环境承载力大于俄罗斯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B. 热量
C. 土壤D. 水源
17. 孟加拉国有些年份会因自然灾害遭遇饥荒,对其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有( )
①干旱②风暴潮③洪涝④海啸
A. ①②B. ①④
C. ①③D. ③④
【答案】16. B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孟加拉国位于热带,热量条件好,故环境承载力大于高纬度的俄罗斯,B正确;孟加拉国土面积小,地形、土壤、水源与俄罗斯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ACD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孟加拉国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降水不稳定,多干旱和洪涝灾害,①③正确;风暴潮主要影响沿海地区,影响范围小,一般不会造成饥荒,②错误;海啸不属于气象灾害,④错误。故选C。
下图为浙江省2011-2021年种植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浙江省种植业最大的碳排放源是( )
A. 灌溉、农机B. 化肥、农药
C. 农药、农膜D. 农机、化肥
19. 为进一步降低浙江省种植业碳排放强度,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增加化肥使用强度②积极推广有机肥
③降低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④推广绿色环保型农机
A. ①②B. ②③
C. ②④D. ③④
【答案】18. D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浙江省种植业碳排放量最多的是农机、化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化肥在浙江省种植业中碳排放量大,要减少化肥使用强度,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①错误,②正确;提高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可降低肥料的使用,③错误;积极推广绿色环保型农机可以减少农机的碳排放量,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每年的11月22日前后,南京栖霞市(31°N)的三圣殿内一天某个时段都会定期上演的“佛光”奇景——阳光穿过三圣殿窗户落在无量寿佛的右眼睛,形成耀眼的光斑,之后一段时间内光斑会按一定规律移动。无量寿佛建于千年前,高9.31米,面朝南偏西,之后又兴建三圣殿。下图为三圣殿“佛光”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光斑出现的时段和移动方向( )
A. 10:00—10:30由右眼移向眉心B. 15:00—15:30由右眼移向眉心
C. 10:00—10:30由右眼移向鼻尖D. 15:00—15:30由右眼移向鼻尖
21. 从地理学角度理解,当时设计“佛光”出现的时间主要考虑( )
A. 正午太阳高度大,佛光相对清晰B. 日出后太阳高度小,三圣殿高度小
C. 日落前太阳高度小,佛像高度大D. 太阳高度日变化小,佛光易出现
【答案】20. B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佛像朝向南偏西,下午才可被太阳光照射到,AC错误;中午之后太阳向西南移动且高度变小,结合图,可推断光斑往左上移动,因此由右眼移向眉心,B正确,D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佛像先建造的,朝向南偏西,而且比较高大。如果想在太阳高度比较大的时候(正午)形成“佛光”,就需要佛殿造的非常高大,建造成本较高。因此选择日落前太阳高度小的时间点,佛像高度大,从而建造适当高度的三圣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滴灌施肥是指肥料联同灌水直接进入作物根部的过程,是给作物提供定量水分、养分并且保持土壤水分和养分浓度的有效方法,具有节水、节肥、高产、高效等优势特征。左图为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剖面水分空间分布等值线图(单位:%),右图为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剖面硝态氮空间分布等值线图(单位:mg/kg)。完成下面小题。
22. 滴灌条件下,土壤中( )
A. 硝态氮含量在随深度增加而减少
B. 含水率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
C. 硝态氮含量随水平距离增加先增后减
D. 含水率随水平距离增大逐渐升高
23. 为提高水、肥利用的效果( )
A. 增加灌溉量,促使氮等养分向表层富集
B. 加大水分入渗深度,减少氮素淋溶流失
C. 调整滴灌点与作物的距离,促进新生根系吸收养分
D. 增加灌溉点,利于水平方向上水分和养分均匀分布
【答案】22. C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读左图可知,土壤含水率随水平距离增大而减小,D错误;随着深度加深先变化不大后减少,B错误;读右图可知,硝态氮含量随水平距离增加先增后减,C正确;硝态氮含量随深度增大,灌溉点附近先减少后增加,A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增加灌溉量和加大水分入渗深度会导致水肥下渗更多,AB错误;增加灌溉点,水分和养分均匀分布会造成一定浪费,D错误;滴灌施肥是指肥料联同灌水直接进入作物根部,滴灌点与作物的距离适中有利于作物吸收,C正确。故选C。
下图为2024年9月某日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图,此时刻甲地有强降水。三天后H天气系统控制甲地。完成下面小题。
24. 该时刻甲地出现强降水,主要因为甲地( )
A. 位于冷锋后方B. 位于低压中心
C. 大气受热上升强D. 位于暖锋前方
25. 未来三天,甲地天气变化最大可能是( )
A. 气压升高,风速变大B. 风向由偏北到偏南风
C. 气温降低,出现霜冻D. 由阴雨天转变为晴朗
【答案】24. A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该地位于南半球,锋面气旋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甲位于锋线附近,风由高纬吹向低纬,锋线对应的锋面为冷锋,而且位于南半球,可判断甲位于冷锋锋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由图可知,三天后甲地受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风速小,风向主要还是偏北风,AB错误;由冷锋后到高压控制,天气转晴,气温升高,此时该地不会出现霜冻,C错误;由冷锋后到高压控制,天气由雨转晴,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4年8月5日,中国和柬埔寨合建的德崇扶南运河正式开工。该项目北起湄公河沿岸的金边自治港,南连柬埔寨南部海港白马港。目前柬埔寨出口产品主要通过湄公河运至越南沿海港口再通过海运至目的地国,运河的建成将极大改善该国对外交通,但其邻国越南提出强烈反对意见。下图为东南亚局部区域和德崇扶南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西南部,是“一带一路”东南亚节点上的重要国家之一,农业和矿业为其经济支柱,制衣业和建筑业是该国工业的两大支柱产业。2020年农业占国民收入的22.4%,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热带水果等。
(1)评价柬埔寨水稻种植的自然条件。
(2)分析德崇扶南运河的建设对柬埔寨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3)从整体性角度,分析运河建设对湄公河河口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1)有利条件: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阔,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位于沉积平原,土壤深厚肥沃;河流众多,水源充足。不利条件:季风不稳定,旱涝灾害多发。
(2)完善交通网络,促进经济发展;缩短出口货物的运输里程,降低货物出口的费用;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外运;改善沿线地区旱季缺水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稳定性;减少越南对出口经济的制约。
(3)入海口处水量减少;海水倒灌加剧,水质变差,加剧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入海的营养盐类减少,近海渔业减产;河水挟带泥沙减少,沉积减弱,海水侵蚀加剧;原有生物生存环境改变。
【解析】
【小问1详解】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水源等,柬埔寨水稻种植的自然条件要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析,有利条件主要包括柬埔寨的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热量充足,根据地形图可知,柬埔寨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位于河流下游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河流较多,灌溉水源充足。不利条件主要是该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季风不稳定,旱涝灾害多发。
【小问2详解】
运河的建设可以完善该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运河的建设使柬埔寨的出口不再单一依赖越南,使出口的限制减少,有利于减少越南的经济制约;可以缩短货物出口的运输里程从而降低货物出口的运输费用;有利于运河沿线经济的发展,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外运;运河的建设可以为沿线农业发展提供稳定的水源,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农业是支柱产业,农业生产稳定可以进经济的稳定性。
【小问3详解】
运河的建设会减少湄公河入海水量,可能会导致海水倒灌,水质变差,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陆地营养盐类减少,从而导致沿海渔业减产;河流携带的泥沙量减少,沉积减弱,海水侵蚀加剧,导致三角洲面积缩减;整体环境发展变化,会导致原有生物数量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游荡型河道大都处于强烈淤积状态,河床不断抬高,河槽断面宽浅,江心多沙洲,主流位置迁徙不定的河道。黄河下游多游荡型河道。图1为黄河部分河段示意图。
图1
材料二冲淤量是指一个河段淤积量与冲刷量的差值。小浪底水库的建成蓄水,对其下游河段输水输沙能力造成一定影响。水库下泄水流挟带的泥沙越少,对河床冲刷越强。图2为1960-2022年黄河下游河道年均冲淤量与累积冲淤量演变图。下表为1960-2022年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的多年河滩河宽、水深、宽深比。
图2
(1)累计冲淤量最大的年份是____。小浪底运行后,黄河下游河道总体淤积量____(填“大于”或“小于”)冲刷量,分析其原因____。
(2)从河流特征角度,分析黄河下游多游荡型河道的原因。
(3)从水利工程作用的角度,推测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的发展趋势。
【答案】(1)1999年 小于 泥沙在库区淤积,水库下游淤积量减少;库区下游(非汛期)含沙量减少,河水冲刷能力增强;库区上下游落差增大,流速变快,冲刷能力强。
(2)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流量季节变化大,主河道位置变化;流速慢,泥沙堆积,河床抬高。(任写2点得4分)
(3)趋于稳定;水库蓄水,库区泥沙淤积增多;坝下河水挟沙减少;坝下清水冲刷能力增强;小浪底水库的调沙调水减少河床淤积;防洪设施建设,疏浚河道,束水束堤。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2累计冲淤量折线图可知,1999年累计冲淤量最大,小浪底水库运行后,由于水库蓄水,黄河水流速减慢,在水库泥沙淤积,导致水库下游淤积量减少,并且由于水库放水对河道冲刷能力增强,同时水库的建设增加了库区上下游的落差,流速增加,冲刷能力增强,故水库运行后,下游河道总体淤积量小于冲刷量。
【小问2详解】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量大;由于河流水量大季节变化大,主河道位置会由于泥沙淤积导致河道位置发生变化,河流下游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泥沙堆积河床抬高,导致河流下游多游荡河道。
【小问3详解】
由于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游荡河道发展区域稳定,从水利工程的角度分析可知,水库拦沙蓄水,库区泥沙淤积增加,坝下河水挟沙减少,坝下河水含沙量减少,落差增加导致河水冲刷能力增强,小浪底水库的调水调沙减少河床淤积,减轻了下游河道摆动的条件,使游荡型河道区域稳定。下游河道的防洪设施建设,疏浚河道,束水束堤也使游荡型河道趋于稳定。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铜川市地处鄂尔多斯台地与渭河断陷盆地的过渡地带,是滑坡多发区和重灾区。铜川市拥有丰富的煤、电、铝等资源,2009年,铜川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铜川市于1958年建市以来,因煤而立、由工而兴、求变而进,实现了从“西部煤城”到“产业新城”的转型发展。图1为陕西省略图。
材料二铜川市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南距市政府驻地10千米,210国道、西铜高速穿境而过,西铜铁路在辖区内设有孝北堡车站和铁路专用线,交通十分便捷。其重点打造汽车零部件制造、铝精深加工及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以铝产业为主导,着力打造“轻量化、绿色化、智能化”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煤—电—铝—铝精深加工”联产联营循环经济产业园。在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时,建立“铝液直供”创新模式,超过800℃的铝水,直接运往各个生产车间。在新产业发展上抢抓陕西300万辆汽车产能机遇,做大做强“陕西制造,铜川配套”“西安研发、铜川转化”。根据陕汽、西安吉利、比亚迪等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车身、车门、底盘支架等铝合金零部件,提高轻量化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配套率,打造汽车装备配套产业基地。图2为铜川市地形图。
图1 图2
(1)说明铜川市打造汽车装备配套产业基地的有利条件。
(2)说出从卖“铝锭”到“铝水直供”的转变对铜川铝产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3)简析铜川市滑坡灾害多发的主要成因。
(4)说明铜川市防治滑坡危害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答案】(1)国道、高速穿境,交通便捷;陕西整车制造发达,市场需求大;铝及铝合金工业基础强,原材料丰富;离西安近,研发支持。
(2)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配套更密切;减少了“铝锭”环节的能源消耗;降低废弃物的排放;减少生产成本。
(3)地质稳定性差;地形起伏大;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流水切割侵蚀作用强;采矿破坏地质结构稳定性。
(4)加强监测和预报;退耕还林,植树种草,绿化边坡;建抗滑挡墙、打防滑桩、降低滑坡体的荷载;健全防灾减灾措施(或写建立防治的领导机制);全面规划统筹安排。
【解析】
【小问1详解】
工业发展区位因素主要从交通、市场、原料、工业基础、政策、科技等方面分析,根据材料可知铜川市交通便利,有国道、高速穿过,有陕汽、西安吉利、比亚迪等市场需求,汽车制造业发达,市场需求量大;煤、电、铝矿丰富,铝合金工业基础好,有丰富的原材料,有利于发展汽车装配产业;距离西安近,有西安技术支持,可以“西安研发、铜川转化”。
【小问2详解】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超过800℃的铝水直供车间,使上下游工艺配套更密切,减少了“铝锭”环节的能源消耗,同时减少了铝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直接减少了生产成本。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铜川市位于台地与断陷盆地过渡地带,地质结构不稳定;根据铜川市地形图可知,多山地,地形起伏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冲刷能力强;位于黄土高原,地表易受流水冲刷,流水切割侵蚀作用强;采矿造成地表塌陷,地下采空等,破坏地质结构稳定性,加剧了滑坡灾害。
【小问4详解】
防治滑坡可以采用预防、治理结合的方式,加强监测和预报,及时做出预警,减少灾害发生的危害;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向结合的方式,退耕还林还草,绿化边坡,对荒山和采空区做到回填矿坑,建设抗滑档墙、打防滑桩,降低滑坡体的荷载;健全防灾减灾措施,做好应急预案;全面规划统筹安全,做好防灾减灾措施。
省份
GDP
(万亿元)
人均GDP(元)
第一产业比重(%)
第二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比重(%)
甲
7.77
118496
3.0
42.7
54.3
乙
3.20
70923
76
44.8
47.6
丙
1.30
55347
12.9
35.4
51.7
丁
2.01
52321
14.2
35.3
50.5
小浪底运行(前/后)站点
花园口
夹河滩
高村
多年河滩河宽
1147m/2378m
1096m/1394m
750m/671m
多年河滩水深
1.64m/2.98m
2.02m/3.20m
2.99m/4.02m
多年河滩宽深比
23.3/15.6
17.8/12.0
10.2/6.6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 ②地层形成时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pdf、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参考答案与解析版): 这是一份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参考答案与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pdf、精品解析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