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南省开封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班级开展“行走河南,文化自信”主题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搜集整理了一些材料,请你完善。
1.小组成员想用下面这段文字介绍殷墟博物馆,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
① (黎 藜)明的晨光中,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新馆在安阳正式开馆,向世人展现了“大邑商”的真实面貌。殷墟博物馆新馆外观设计汲取《诗经·商颂》灵感,以绿野草台、鼎立大地、青铜装裹为形,既轻灵飘 ② (溢 逸),又富丽深邃。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汲取( ) 富丽( )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①________ ②_______
【答案】(1)①jí ②fù
(2)①黎 ②逸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识记。
汲取:吸取。“汲”从井里打水,读作jí。
富丽:宏伟美丽。“富”意思是“盛;多”,读作fù。
(2)本题考查字形辨析。
“黎明”指天色刚亮的时候。这里的“黎”是“黑暗过后发白的天”。用“黎”正确;
“飘逸”指的是洒脱,自然,与众不同。这里的“逸”是闲适;安乐。用“逸”正确。
2.经班委研究,在“华夏溯源”活动环节,把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作为目的地,并把其中的博物馆、宫殿、考古工作站作为重点研学场所,大巴车到达游客服务中心,请你结合景区示意图,设计并向同学们讲清具体研学路线。
【答案】示例:同学们,我们到达游客服务中心后,首先向东走,参观博物馆,然后从博物馆东侧向北走,经过公园入口,沿路向北,右侧就是我们要参观的宫殿,接着沿宫殿东侧继续向北,路的尽头就到了最后一站考古工作站。
【解析】本题考查路线图。明确好目的地是“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参观的重点研学场所是“博物馆”、“宫殿”和“考古工作站”,注意图上的指示箭头,描述时要注意先后顺序,逻辑清晰。
观察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大巴车到达游客服务中心后,先向东走,进入博物馆进行参观。参观完博物馆之后,从博物馆东侧出来,向北走,期间经过公园的入口,再沿着路向北走,右侧进入到宫殿。然后,从宫殿出来后,沿着宫殿的东侧,向北一直走,走到道路的尽头,来到了最后一战,考古工作站。据此概括回答即可。
3.【跨学科】小组成员找到了殷墟博物馆馆藏珍品“亚长”铜方尊的介绍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
“亚长”铜方尊,口部近方形,束颈,平底,高圈足略外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圈足亦饰饕餮纹。
①肩部正中为浮雕兽头,四角各立一鸟状浮雕怪兽
②腹部饰蝉纹及饕餮纹
③颈部以扉棱为对称轴饰八组倒夔蕉叶纹
【答案】③ ① ②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由“口部近方形,束颈,平底,高圈足略外撇”“圈足亦饰饕餮纹”可知,本段文字的描述顺序应从上到下依次介绍,即先口部,再颈部、再肩部、到腹部,最后是圈足。因此,一空为③颈部的描述:颈部以扉棱为对称轴饰八组倒夔蕉叶纹;二空为①肩部的描述:肩部正中为浮雕兽头,四角各立一鸟状浮雕怪兽;三空为②腹部的描述:腹部饰蝉纹及饕餮纹。
4.小组成员制作海报时,需要给殷墟博物馆配一幅图片。A、B两幅备选图,你建议选择哪一幅?请结合画面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选择图A“商”的甲骨文。理由:甲骨文是殷商代表性文化符号,是最早成体系文字,对研究殷商历史文化价值巨大,且艺术价值高,能凸显殷墟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遗址的独特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殷墟博物馆是中国著名的考古遗址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商朝晚期的都城遗址。它以丰富的文物和深厚的历史背景而闻名。重要文物:如青铜器、甲骨文等,这些都是殷墟博物馆的代表性文物。
图A是甲骨文,是“商”字。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特有的文字载体,是研究殷商历史的珍贵资料。它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信息,为我们了解殷商社会的风貌提供了直接的依据。殷墟作为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甲骨文的大量出土使其成为了殷商历史研究的核心区域。在海报中使用甲骨文图片,可以直观地向观众展示殷墟在殷商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引发人们对那段古老历史的好奇与探索。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源头之一,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文明进入了有文字记载的时代。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要的沟通和记录作用,而且对后世的文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选择甲骨文作为海报配图,能够凸显殷墟博物馆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让观众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艺术魅力:甲骨文的刻写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线条古朴、简洁,形态各异,充满了原始的美感。每一个甲骨文都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在海报设计中,甲骨文图片可以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元素,吸引观众的目光,提升海报的艺术品质。随着对殷商文化的研究和推广,甲骨文在国内外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很多人对甲骨文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它的奥秘。在殷墟博物馆海报中使用甲骨文图片,可以利用人们对甲骨文的熟悉感和好奇心,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参观,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图B是饕餮纹。饕餮纹,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是典型的纹章风格。“饕餮纹”是后人附会的称呼。饕餮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与古代人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能力,研究者称为兽面纹。
示例:选择图B饕餮纹作为殷墟博物馆海报配图,饕餮纹装饰性很强,兽面巨大而夸张,具有独特的纹章风格,能为海报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作为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殷商时期的工艺美术水平,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审美观念。
5.赏文物悟家国情怀,品诗歌感荣辱兴衰。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从政遇挫,求仕无望的李白深感仕路的艰难,但他仍然高呼“①________,②_________”[《行路难》(其一)],表达自己积极入世的心态;杜甫以“③_________,④________”(《月夜忆舍弟》)一句,在“有”“无”的对比中,抒发了深沉的思念,寄托了无限的感慨。欧阳修坦言“⑤______,⑥________”(《醉翁亭记》),表明自己的意趣在于欣赏自然美景,把仕途坎坷的苦闷消融于山水之间;“⑦________,⑧___________”(《商山早行》)山野的情趣冲淡了温庭筠羁旅的辛劳,却无法抑止他思乡的愁绪。
【答案】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有弟皆分散 ④无家问死生 ⑤醉翁之意不在酒 ⑥在乎山水之间也 ⑦因思杜陵梦 ⑧凫雁满回塘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共16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只羊其实怎样
①生命在经历了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之后,总会为我们保留一些什么。对于我来说,我的生命就无意中为我存留了一些印迹,一些人或者事情。另外,还有一只羊。
②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有过一只羊。是一只绵羊。
③它肯定是在很小的时候被买来的,可我完全不记得它小时的样子。在我的印象里它是一只很大的羊,它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在我小的时候,我分不清一个人和一只羊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我把它当成是家里的一口人,而且是一个大人。现在想起来,当时犯了同样常识性错误的不光是我,还有我的父母,他们肯定是把它当成了我们。还有我的哥哥们,他们把它当成了什么?是不是当成他们自己了呢?当时粮食很紧张,父亲42元钱的工资,要养活全家6口人。在这种情况下,一只羊能长成那样的特例,除了一家人当然包括羊在内的相濡以沫之外,似乎不可能再有别的什么解释了。总之,那只羊是在那样一个错误的环境下长大,结果便是它也跟着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它从来就没把自己当成是一只羊。
④对于我们中间一些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于羊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听到的童话。在那个世界里,羊永远是弱势群体,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逆来顺受且又无话可说。而当一只羊真正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的时候,往往已改变了原本的样子,变成了肉的形式,这样它便永远都失去了表达的机会,我们便永远都无从得知,一只羊想说些什么。而我家的这只羊,在我的思维定式尚未形成时走近了我,我没有那些现有的经验,所以我觉得它所有的作为都浑然天成,非常自然。
⑤首先,它决不逆来顺受。当然,如果确实是它错了,它会沉默着听你教训;可是如果错的是你,是你无缘无故地欺负了它,它不会善罢甘休,用现在的话说,它是一定要讨个说法的。记得有一次,我二哥牵着它去地里吃草,二哥当时的思维还沉浸在头天晚上看的电影《地雷战》里,他捡了一根棍子,叉开腿对羊做了一个鬼子劈刺刀的动作,同时嘴里粗鲁的骂了一声。他太轻视了一只羊有可能对这个动作做出的反应。绵羊当时发了一下怔,不知它头天晚上是不是也和二哥一起看了那场电影,反正它当即判断出了这个动作所具有的侮辱性质,它把头一低,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二哥见它来势凶猛,吓得转身就跑,它在后面奋力直追,一直追出三四里地,最后二哥向它举手投降,它才和二哥和好。
⑥还有一次,邻居家的小伙子在手心里放了很小的一点干粮渣,然后非常夸张地招呼它。它不想辜负别人的好意,走了过去,等它弄明白发生的事情,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在离开的过程中却又出乎意料地转身给了正在得意的那人一个教训,使他记住了捉弄一只羊会得到什么样的报应。同样它的行为也导致了围观者的一片大惊小怪。是呀,一只羊怎么可以有这么强的自尊心呢,一只羊怎么可以这么张扬自己的个性呢。
⑦其实这只羊让人觉得它不像一只羊,不仅仅在于它有个性,还在于它有很强的责任心。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向沉默的它突然放声大叫,低沉的声音表达着一种焦虑。父亲出门一看,原来大风吹开了院门,家里刚买的半大山羊跑出了院子。是大绵羊的警觉使家里避免了一笔不小的损失。
⑧另外还有它的聪明。它的聪明不但让幼时的我觉得非常神秘,即使到今天,我还感觉到几分诡异。有天中午,我妈有事出去,把羊关进了羊栏,还在羊栏的出口处挡了一块菜板:把我关进了屋里,然后锁上了院门。和羊单独相处的时候,我从不敢擅自到它跟前去,所以我一个下午没有出屋,后来大概羊和我一样等得不耐烦了,要不就是它想知道我一个人在屋里做些什么,只听哐啷一声,羊抵碎菜板自己把自己放出来了。然后它直奔房门,用头一下下撞门。我知道它是过来找我了,我当时的反应是赶紧找个地方藏起来,于是我撩起床单,钻到了床下。过了一会儿,听不到撞门声了,我从床下探出脑袋朝外张望,忽然看见大绵羊正把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所以它的姿势和表情看上去都格外的怪诞。我在这只羊的窥视下绝望地哭了起来。
⑨当初买这只羊,肯定是要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的,可它的种种不同凡响,让它一次次拖延了离家的时间,然而一只羊的最后结局总难摆脱,那是它的宿命。而对于我来说,与它相处的经历,则是一种缘分。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碰到一只羊,它非常体面地走过来,用流利的汉语或者英语同我打招呼,我会很自然地同它交谈,而且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一只羊其实是怎样的。
(作者杨瑞霞,原载《天涯》,有删改)
6.这只羊不单单是一只羊,还有着种种的不同凡响。阅读相关文段,概述在“我”眼中这只羊的不同凡响之处。
7.阅读第⑧段文字,想象一下,假如你是那只羊,那天下午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8.结合上下文,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
(2)(它)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
9.本文的结尾谈到了羊的“宿命”,请问羊的“宿命”是什么? 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不同凡响”却又逃不出“宿命”的羊的形象。
【答案】6.①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不逆来顺受;②个性张扬,敢于讨个说法;③责任心强,警觉性高;④聪明伶俐,具有判断和行动能力。
7.示例:女主人把我关进羊栏里,还挡块板在羊圈口,又把小主人关进了屋里。小主人从来不敢单独和我在一起,待着就待着吧相安无事也好。可是时间也太长了,小主人也该出来透透气玩会吧?该不会出什么事吧?不行,我必须去看看才行。区区一块菜板还挡得住我?小菜一碟。门也不行啊!既然撞不开,搁窗户那看看怎么回事吧。
8.(1)运用了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的方法,“轻蔑”一词表明这只羊对邻居给予的“好意”表示不屑并干脆拒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这只羊的独特个性,表明这只羊像人一样有着强烈的自尊心。
(2)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搭”“张望”“把头侧过去”“紧贴”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只羊趴窗窥视房间的情景,表现了这只羊的聪明和神秘,表达了“我”面对这一番场景时绝望、惊诧的心情。
9.宿命:在普通人眼中,一只羊的宿命就是逆来顺受地沉默长大,被卖掉,最终以肉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餐桌上。(或羊的宿命是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同时被人们视为逆来顺受、柔弱的弱势群体。)
原因:①从人物形象来看,羊无法逃脱宿命是它的结局,作者用羊悲剧性的结尾与其“不同凡响”的一生作对比,悲壮而震撼地突出这只羊的与众不同。②从主旨来看,警示着人们要打破对生命的那些约定俗成的偏见,放下俯视生命的傲慢。③借羊喻人,呼吁我们要永远做一个“不同凡响”的、率真的、有智慧的人。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⑤段中“首先,它决不逆来顺受。当然,如果确实是它错了,它会沉默着听你教训;可是如果错的是你,是你无缘无故地欺负了它,它不会善罢甘休,用现在的话说,它是一定要讨个说法的。记得有一次,我二哥牵着它去地里吃草,二哥当时的思维还沉浸在头天晚上看的电影《地雷战》里,他捡了一根棍子,叉开腿对羊做了一个鬼子劈刺刀的动作,同时嘴里粗鲁的骂了一声。他太轻视了一只羊有可能对这个动作做出的反应。绵羊当时发了一下怔,不知它头天晚上是不是也和二哥一起看了那场电影,反正它当即判断出了这个动作所具有的侮辱性质,它把头一低,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二哥见它来势凶猛,吓得转身就跑,它在后面奋力直追,一直追出三四里地,最后二哥向它举手投降,它才和二哥和好”可知,这只羊在面对不公正的对待时,不会选择默默忍受。例如,当二哥模仿电影中的动作侮辱它时,它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冲上去,直到二哥认错才罢休。这种反应显示出它强烈的自尊心和反抗精神,与传统中温顺、逆来顺受的羊形象大相径庭。据此可概括为: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决不逆来顺受;有个性,敢于讨个说法。
结合⑦段中“其实这只羊让人觉得它不像一只羊,不仅仅在于它有个性,还在于它有很强的责任心。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向沉默的它突然放声大叫,低沉的声音表达着一种焦虑。父亲出门一看,原来大风吹开了院门,家里刚买的半大山羊跑出了院子。是大绵羊的警觉使家里避免了一笔不小的损失”可知,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这只羊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警觉性。它发现院门被风吹开,新买的半大山羊即将跑出院子,于是它放声大叫以引起家人的注意,从而避免了家庭的财产损失。这种对家庭财物的保护意识,显示出它强烈的责任心。据此可概括为:有很强的责任心,警觉性高。
结合⑧段中“另外还有它的聪明。它的聪明不但让幼时的我觉得非常神秘,即使到今天,我还感觉到几分诡异这只羊的聪明之处体现在它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可知,当它被关在羊栏里,而“我”也被锁在屋里时,它竟然能够用头抵碎菜板,自己把自己放出来。更令人惊奇的是,它还找到窗户边,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窥视屋内的“我”,这种行为和智慧远远超出了人们对羊的常规认知。据此可概括为:特别聪明,具有判断和行动能力。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心理把握。
题目要求想象那只羊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这要求我们不仅要熟悉文章的内容,还要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羊在那种环境下的感受。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如“女主人把我关进羊栏里,还挡块板在羊圈口,又把小主人关进了屋里”等,这些信息为构建羊的心理活动提供了背景。接着,根据羊的特性和常识,以及文章中对羊性格的描绘(如聪明、有责任感等),来推测羊在那种情境下可能的想法和行动。例如,羊可能会因为被长时间关在羊栏里而感到无聊,同时又会因为小主人也被关在屋里而担心他的安危。最后,将这些想法和行动组织成连贯的心理活动描述,注意保持语言的生动性和逻辑性,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羊的真实情感。
示例:女主人真是细心,她担心我乱跑,便把我关进了这温暖的羊栏里,还在出口处细心地挡了一块菜板,似乎是想给我一个安静的午后时光。小主人呢,也被关进了屋里,我知道他平时总有些怕我,不敢单独和我在一起,这样也好,我们各自安好,互不打扰。可是,这时间怎么过得这么慢呢?平时小主人总爱围着我转,给我喂草料,和我玩耍,今天怎么这么久都不见他出来?他一个人在屋里会不会觉得闷?会不会出什么事呢?我开始有些担忧起来。不行,我得去看看小主人怎么样了。虽然这羊栏对我来说是个小天地,但小主人的安危更让我牵挂。区区一块菜板,怎么可能挡住我?我轻轻一顶,它便碎成了几块,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可是,当我冲出羊栏,却发现房门紧闭,我使出全身力气去撞,却也只是徒劳。门打不开,怎么办呢?我焦急地在门前徘徊,突然,我注意到旁边的窗户。对,我可以去看看窗户那边的情况!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题目要求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结合(1)句“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分析,“轻蔑”是绵羊的神态描写;结合第⑥段“还有一次,邻居家的小伙子在手心里放了很小的一点干粮渣,然后非常夸张地招呼它。它不想辜负别人的好意,走了过去,等它弄明白发生的事情,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可知,“轻蔑”生动刻画了羊的情感反应,形象地写出了这只羊对邻居小伙子给予的“好意”表示不屑并干脆拒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这只羊的独特个性——对这次捉弄的不屑与不满,表明这只羊像人一样有着强烈的自尊心。
结合(2)句“(它)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分析,“搭”“张望”“把头侧过去”“紧贴”是对大绵羊的动作进行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羊用前腿搭窗、侧脸观察的滑稽动作和表情,增强了场面的趣味性和立体感。结合第⑨段“它的聪明不但让幼时的我觉得非常神秘,即使到今天,我还感觉到几分诡异”“我在这只羊的窥视下绝望地哭了起来”可知,大绵羊的举动表现了这只羊的聪明和神秘,也表达了“我”面对这一番场景时绝望、惊诧的心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与文章情感主旨。
结合第④段“对于我们中间一些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于羊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听到的童话。在那个世界里,羊永远是弱势群体,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逆来顺受且又无话可说。而当一只羊真正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的时候,往往已改变了原本的样子,变成了肉的形式,这样它便永远都失去了表达的机会”,第⑨段“当初买这只羊,肯定是要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的,可它的种种不同凡响,让它一次次拖延了离家的时间,然而一只羊的最后结局总难摆脱,那是它的宿命”可得出,羊的宿命是被人们视为逆来顺受、柔弱的弱势群体;在普通人眼中,柔弱善良,逆来顺受地沉默长大,被卖掉,最终以肉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餐桌上;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
结合第④段“对于我们中间一些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于羊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听到的童话。在那个世界里,羊永远是弱势群体,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逆来顺受且又无话可说”,第⑤段“首先,它决不逆来顺受。当然,如果确实是它错了,它会沉默着听你教训;可是如果错的是你,是你无缘无故地欺负了它,它不会善罢甘休”,第⑦段“同样它的行为也导致了围观者的一片大惊小怪。是呀,一只羊怎么可以有这么强的自尊心呢,一只羊怎么可以这么张扬自己的个性呢”,第⑨段“另外还有它的聪明。它的聪明不但让幼时的我觉得非常神秘,即使到今天,我还感觉到几分诡异”,第⑩段“当初买这只羊,肯定是要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的,可它的种种不同凡响,让它一次次拖延了离家的时间,然而一只羊的最后结局总难摆脱,那是它的宿命”可知,大绵羊的一生不同凡响,但它还是无法逃脱宿命,作者用大绵羊悲剧性的结尾与其“不同凡响”的一生作对比,悲壮而震撼地突出这只羊的与众不同;作者用人们对羊的认识与作者对大绵羊的非同凡响的认识,来警示人们要打破对生命的那些约定俗成的偏见,放下俯视生命的傲慢;
再结合第③段“在我的印象里它是一只很大的羊,它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在我小的时候,我分不清一个人和一只羊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我把它当成是家里的一口人,而且是一个大人”可知,作者在借羊喻人,呼吁我们也要做一个像大绵羊一样的“不同凡响”的、率真的、有智慧的人。据此作答。
(二)(共11分)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明史》中记载:一日早朝,明太祖朱元璋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大家众说纷纭,或曰金榜题名者,或曰功成名就者,或曰富甲天下者,不一而足,却皆未获赞许,唯独大臣万钢回答“畏法度者快活”时,朱元璋点头称是,称其见解“甚独”,并说“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
②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③敬是会意字,由“苟”和“攴”两部分组成。“苟”意为自我告诫、自我反省。“攴”意为敲击。《说文解字》中说:“敬,肃也。”敬字本义为恭敬、端肃。
④畏的甲骨文字形象是鬼以手持杖的样子。《说文解字》说:“畏,恶也,从由,虎省,鬼头而虎爪,可畏也。”畏的本义为害怕、畏惧。
⑤敬畏一词最早见于《管子·小匡》:“故以耕则多粟,以仕则多贤,是以圣王敬畏戚农。”自此之后,敬畏便成了一种固定用法,用来指对人和事物心存崇敬尊重。敬畏虽然由敬与畏两种情感组成,却并非二者的简单组合,畏因敬而生,内心欲服,方能有所戒惧,从而约束规范言行。敬中有畏,畏中有敬,二者相融通,方能体现敬畏意识的真谛。
⑥宋人李俊甫所撰《莆阳比事》中记载:北宋林逵居官清白,任职于泉州市舶司时,有人赠其十瓮海蜇。林逵起初以为不过是腌制的海产品,只能当小菜用,也不好意思拒绝,就勉强接受。过了一些日子,家人发现十个瓮中竟然全部装着白银。林逵知道后感叹道:“昔人畏四知,予独畏一心。”急忙叫人将白银送还。林逵洞悉送礼者的居心,内省自己的贪心,而幡然醒悟,正是因为其心存敬畏,方能自省自警。
⑦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敬畏意识。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明代张居正曾说:“志成于惧,而荒于怠。”这里的惧并非害怕、戒惧,而是对人生的敬畏。明代吕坤亦有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意思是说,常怀敬畏则不敢放肆妄为,因此能修养德行;若无敬畏则随心所欲,从而招致灾祸及身。
⑧对为官从政者来说,敬畏之心十分重要。明朝清官鲁穆为官正直,被称为“鲁铁面”,初任都察院监察御史,出巡江北、两淮等地,所到之处,秉公执法,刚正无私。常州有一巨商,犯法当斩,其家人托鲁穆的一个亲戚向他馈金300镒,请求免去其死罪。鲁穆不为所动,斥责说情的亲戚道:“你难道还不了解我吗?如果我真想靠做官发财又何必等到今日呢!“打发走亲戚后,鲁穆按原定刑罚对巨商予以处置。鲁穆所为,是对法律的敬畏,更是对手中权力的敬畏。正因为心存敬畏,因而能公正无私、正道直行。
⑨敬畏是自律的开端,也是行为的界限。只有时刻保持敬畏,方能心不妄动、行不逾矩。
10.选文的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1.下面三则材料中有一则不适合做本文的事实论据,请找出并谈谈你的理解。
【材料一】北宋时期,有个叫杨时的进士,敬仰程颐的才学赶去向他请教,却赶上程颐正在屋中小睡。杨时于是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即使天空飘起鹅毛大雪,杨时却还立在雪中。等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杨时己成雪人。程颐深受感动,尽心尽力教杨时,使得杨时学有所成。
【材料二】从历史上雅典的大瘟夜、欧洲的黑死病,再到SARS、NCP,比人类渺小的病毒却可以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大自然是博大的,它用它的规则主宰世间万物,如果一味地漠视甚至逾越。违背自然规则,就会遭到应有的惩罚。
【材料三】(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12.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通过《明史》中记载的朱元璋与群臣的对话,引出了本文议论的话题:敬畏。
B.选文③④两段分别从“敬畏”两字的造字方法角度,阐述了各自的本义,即恭敬、端肃;害怕、畏惧;⑤段总结了“敬”“畏”二者之间的关系。③④与⑤段是分总的关系。
C.敬畏由敬与畏两种情感组成,敬中有畏,畏中有敬,敬因畏生。
D.⑥⑧两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阐述了只有心存敬畏,才能自省自警、公正无私、正道直行。
【答案】10.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列出孔子、朱熹、张居正、吕坤的言论,又将“志成于惧”和“荒于怠”,以及吕坤所说的“畏”与“无畏”的结果作对比,充分、有力、突出地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敬畏意识”,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心有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11.材料三。写祖逖闻鸡起舞,侧重表现他勤奋、刻苦,与本文中心论点“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不符,所以不能作为本文事实论据。材料一表达对知识的敬畏、对老师的尊重;材料二表现我们不敬畏自然,必受自然反制的事实。材料一、材料二都能证明本文中心论点。 12.C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从第⑦段“孔子说”“朱熹在《中庸注》中说”“明代张居正曾说”“明代吕坤亦有云”等句子可知,这里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使论证更具有权威性;再结合第⑦段“志成于惧,而荒于怠”和“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的对比可知,这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强调了敬畏的重要性;两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力地论证了本段段首的观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敬畏意识”,从而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心有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和论据之间对应关系的能力。解答时要逐一分析链接材料表述的内容,再与原文论点比较看是否对应。
[材料一]从“敬仰程颐的才学赶去向他请教”可以看出杨时对知识的敬畏,从“杨时于是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即使天空飘起鹅毛大雪,杨时却还立在雪中”可以看出杨时对老师的敬畏,所以这则材料适合做本文的事实论据;[材料二]从“比人类渺小的病毒却可以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如果一味地漠视甚至逾越、违背自然规则,就会遭到应有的惩罚”可知,对大自然缺乏敬畏之心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这则材料适合做本文的事实论据;[材料三]“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写的是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表现的是他的勤奋,与文章的中心论点“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无关,所以这则材料不适合做本文的事实论据。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有误,根据第⑤段中“敬畏虽然由敬与畏两种情感组成,却并非二者的简单组合。畏因敬而生,内心敬服,方能有所戒惧,从而约束规范言行。敬中有畏,畏中有敬,二者相融通,方能体现敬畏意识的真谛”可知,“畏因敬而生,内心敬服,方能有所戒惧,从而约束规范言行”,“敬因畏生”的表述是错误的。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共11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有删改)
13.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尝家居”中的“尝”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的“尝”意思一样,都是“曾经”的意思。
B.“止宿公署”中的“止”联系上下文可知是“只,仅仅”的意思。
C.“不以物喜”中的“以”是“凭借”的意思,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中的“以”意思不一样。
D.“卒”字有①兵②完毕③最终④死亡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卒年六十”中的“卒”是死亡的意思。
14.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15.乙文表现了张养浩怎样的情怀。
16.请你从以上文本的两个相关人物中任选一人,结合文本阐述他的“忧国忧民”思想。
【答案】13.C
14.遇到饥饿的人就赈济他们,遇到死了的人就埋葬他们。
15.乙文表现了张养浩心系百姓、爱民如子、清正廉洁、勤勉政事、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
16.示例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认为,仁人志士不应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无论是在朝廷为官还是被贬谪到偏远地方,都应心系百姓和国家。在朝廷时,为百姓的生活担忧;身处江湖时,为君主的治理担忧。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体现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
示例二:张养浩——“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他面对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的惨状,但他毫不犹豫地散尽家财,全力救济灾民;在赴任途中,遇到饥饿的人就赈济,遇到死了的人就埋葬;到任后,四个月不曾回家居住,整日忙碌于赈灾之事,没有丝毫懈怠,最后累得病重不起。张养浩把百姓的疾苦放在首位,不顾个人安危,竭尽全力救助受灾民众,体现了他心系百姓、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C.“不以物喜”意思是:不因为外物好而欣喜。“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意思是: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两个“以”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因为”。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基本原则是“留、替、调、补、删”。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语有:遇:遇到;饿者:饥饿的人;则:就;赈:赈济;葬:埋葬。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由【乙】文“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可知,张养浩在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的情况下,散尽其家所有财物救助乡里贫乏之人;由“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可知,在赴任途中,张养浩遇到饥饿的人就赈济,遇到死了的人就埋葬。这些细节表现了张养浩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心系百姓、爱民如子的高尚情怀。
由“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可知,张养浩到任后四个月不曾回家居住,整日忙碌于赈灾之事,没有丝毫懈怠,最后累得病重不起。这个细节表现了张养浩清正廉洁、勤勉政事、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的高尚情怀。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范仲淹认为,仁人志士不应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无论是在朝廷为官还是被贬谪到偏远地区,都始终心怀百姓和君主。他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将国家和人民的忧患置于个人享乐之前,这种以天下为己任,不计个人得失,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的精神,鲜明地展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
由【乙】“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可知,张养浩在关中大旱、百姓饥饿的情况下,受命前往赈灾。他不仅散尽家财救助贫困之人,而且在赴任途中,遇到饥饿的人就赈济,遇到死了的人就埋葬,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由“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可知,他在任期间从未回家居住,终日忙碌于救济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为百姓解决疾苦的工作中,不顾自身疲惫和安危。他把“忧国忧民”的思想付诸实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爱护,充分体现了他对百姓的深切关怀和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行为表现,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张养浩,字希孟,是济南人。天历二年,关中大旱,百姓出现人吃人的现象,朝廷特地任命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所有财产都分给乡里的贫困人家。然后登上车子赴任,一路上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张养浩到任四个月,不曾回家住过,只住在官府,一天到晚没有丝毫懈怠。最终他因此得病不起,去世时六十岁。关中的百姓,悲哀得如同失去了父母。
(二)(4分)
1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尾联中的“暂”字有什么意味? 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答案】“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意思是: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暂”意思是“暂且、姑且”,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暂时振奋和乐观精神,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忧伤中的旷达,以及乐观旷达之中隐隐流露出的悲凉、无奈和对未来的隐忧。
【解析】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意思是: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意思是: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而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
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意思是: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其中“暂”意思是“暂且、姑且”,意味着诗人是暂时借助于朋友的安慰和眼前的美酒来振奋精神,表达了对朋友情义的感谢。这种乐观的态度,是在忧伤中的一种旷达表现。旷达之中也有隐隐的感伤。这种感伤、悲凉、无奈以及对未来的隐忧,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传达了一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现状的无奈。这种表达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反映,也象征着对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四、名著阅读(5分)
18.朗诵社的同学准备向全校师生朗诵《艾青诗选》中的诗句,请你仿照示例,从语气、重音的角度,对右侧朗读卡中的划线诗句进行朗读设计。
【答案】用抒情而坚定的语气朗读,朗读“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时可稍作深情状、读得缓慢一些,“依然”“站”“含”“看”要重读,强调坚定不移、不屈不挠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朗读设计的能力。要求仿照示例,从语气、重音的角度,对“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句话进行朗读设计。
示例:整个句子应该用铿锵、坚定的语气朗读。当朗读“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三个短语的时候,应表现出陶醉其中的情状,且朗读节奏要稍微舒缓一些,同时“站”“含”“看”要重读,强调了诗人长期受浪迫害却依然坚强不屈、乐观自信的精神。给人鼓舞和力量。
19.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有一个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请从他的诗作中找出含有这一意象(含有一种即可)的诗歌,简要说说其诗歌的特点。
【答案】示例一:“土地”凝聚着艾青对祖国、人民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如《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表达了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示例二:“太阳”表现了艾青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如他的长诗《向太阳》,借歌颂太阳,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赏析。
“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艾青对祖国以及对大地母亲诚挚的爱,对祖国前途和命运的深深的担忧。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把这种感情表达地最为淋漓尽致的,是他的《我爱这土地》。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生活在祖国的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然而,这毕竟是生他养他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两句诗真实而朴素,却是来自诗人内心深,来自民族生命深处,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在艾青眼中,“太阳”这一永恒主题,是中国光明前途,也是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它点涵着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这一时期,写的最好的光明颂有《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向太阳》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歌颂了抗日解放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揭示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寄托了诗人对光明、理想为热切追求。《黎明的通知》这首诗以黎明的口吻热切地唤起一切事物来迎接美好新世界的到来,充满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听社会新生活的坚定信念。这首诗歌赞美了解放区朝气蓬勃的美好生活,同时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结合以上分析,选择“土地”和“太阳”中一种意象,简要概括艾青诗歌的特点即可。
五、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光阴穿行,三年美好的初中生活即将落幕,亲爱的同学,待我们回味自己的青涩岁月,其中一定有你起初不理解,随着自己阅历的增加,最终理解了的人、事、物。那里一定有一个成长的故事,被你一直珍藏着,故事中或包含着人生的感悟、或拥有为人处世的智慧。
(1)请以“与自己和解”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圈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朗读卡示例
朗读卡设计:
花朵在我身体里开放。
陆地和海洋的所有青春活力,
像熏香一样在我心中升起香烟;
万物的呼吸像吹奏长笛一样,
从我的思想中奏出音乐。
——节选自《泰戈尔诗选》
朗读设计:用抒情略带昂扬的语气朗读,朗读“万物的呼吸”时可稍作深情状、读得缓慢一些,“从我的思想中”要读:得激情昂扬;“吹奏长笛”“思想”“奏出”要重读,强调青春的活力。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礁石》
朗读设计:_______
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共4页。
[语文]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有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有答案),共10页。
[语文]安徽省合肥市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有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安徽省合肥市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有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