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1页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2页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西汉枚乘《七发》中,吴客以音乐来激励振奋楚太子,以“去”其疾,原文如下:“飞鸟闻之,翕翼而不能去;野兽闻之,垂耳而不能行;蚑蟜蝼蚁闻之,拄喙而不能前。此亦天下之至悲也!太子能强起听之乎?”这里描述音乐制作的全过程很精彩,但是在一个要点上却令人无法理解:“吴客”在最后总括这精彩音乐境界时说了“此亦天下之至悲也”一句,他用“至悲”来形容最高级、最美妙的音乐。从常理常识出发,我们会觉得精彩美妙的音乐与“至悲”一语,在意义上是不匹配的。因为“悲”是人类诸多情感取向之一,它或许可以对音乐的情调取向作出说明,但在通常意义上,不能用来指称和褒贬音乐的总体性状和层次,更不能用来形容音乐的精美境界。但事实上,特异含义并非作者个人的一时奇思怪念,它有着当时文学写作风气的广泛背景,并且涉及到审美观念的演变发展。
    阅读汉代文学,其中的悲情描述仍然给予我们非常强烈的印象。今存乐府歌辞中,保存不少民间歌谣,其中情调以咏叹悲苦不幸生活为主。如《战城南》《饮马长城窟行》《孤儿行》《怨歌行》《古歌(高田种小麦)》等,众所周知,不烦枚举。又汉代“古诗”中不少作品如《西北有高楼》《上山采蘼芜》《悲与亲友别》《十五从军征》等,民歌特征亦颇为鲜明,而诉说苦难人生,渲染悲伤情绪,如“音响一何悲……慷慨有余哀”等,也是各篇的基本格调。而且汉代悲情文学,并非下层民众所专有独擅,上层人物也参与其中,在刘汉皇朝数百年“盛世”时期,帝王悲情竟也不绝于耳,这就有些不寻常。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即是显著的一个例证,据《汉书·外戚传》,李夫人受宠,因病亡故,武帝悲痛,有“哀不能自止,左右尽悲”等表现,他亲自创作悲情作品,著名的有《李夫人诗》《李夫人赋》。鸟瞰两汉四百年文学发展脉络,汉代悲情文学,呈现出作者身份上从帝王到民众的“全民性”,时间覆盖上从西汉初到东汉末的“全时性”,而且在文体运用上也表现出包括诗歌、辞赋以及各体文章在内的“全体性”。以此三“全”为标志,汉代悲情文学在先秦文学基础上有了总体性的发展。它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文学写作感情取向之一,也是成为弥漫整个汉代的文坛风气,成为四百年文学史的特征性存在。
    人们常说“衰世多悲情”,这易于理解。但是在公认的盛世汉代,文学中居然也悲情盛行,“盛世”与“悲情”之叠合,虽然说不上是“悖论”,但总是令人颇感不解。有汉一代,尽管国势强盛,但在皇权官僚体制下,社会矛盾不可能消失,实际上在某些时段、特定环节还相当激烈。例如在皇朝首尾两端,还有两汉中间包括新莽时期都是战乱频仍、社会冲突尖锐阶段,几乎全社会各个阶层、各种势力都卷入其中,个人受到的冲击和震动,包括生命财产的损失和精神上的打击极为严重,缘此而产生哀愁、悲伤等负面情绪,可谓理所当然。诚如史书所载:“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骸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不绝。”再者,即使在真正盛世时期,皇权体制固有的社会弊端很多,尤其是权力高度垄断下的明争暗夺,财富的剥削掠夺,社会各阶层等级森严,都是历朝常态,它们制造着诸多社会矛盾和人际不公。皇朝强盛与个人幸福之间不相匹配,加上一些自然性和个人性的因素,使当时上下各阶层人士生活中,普遍存在各种不幸和缺憾,悲苦、哀伤等负面情绪遂广泛孳生。
    汉代悲情文学的繁盛,还与当时人们情绪体验的微妙转换相关。这就是在对“悲”的体验中逐渐获得“乐”的体验,在“悲”与“乐”互相渗透、互相转换和替代的过程中,亦即“以悲为乐”的过程中,悲情文学得到了生长发展的新动力。“悲”(悲哀、悲愁)与“乐”(喜乐、悦乐)本来是人的两种不同情绪取向,而“以悲为乐”则将本来属于负面情绪的悲情,当作正面情绪取向来看待。这样做的本质就是要打通“悲”“哀”与“喜”“乐”的界限,将“悲”朝着“乐”的方向转移、衍化,甚至直接将“悲”转换为“乐”。由于以悲为乐,悲情的内涵得到扩展,并且部分覆盖了“乐”,使之成为一种更多正面色彩、从而受到更多喜爱的情绪内涵,由此它在文学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撑,开辟更大的表现空间,从而有助于悲情文学的生长、发展。“以悲为乐”创作取向和观念的建立,改变了为悲而悲的单向性情绪传达,而是要在悲情中得到愉悦,在悲哀中体验到快乐。
    悲情与审美体验相连结,形成悲美意识。而悲美意识的觉醒,是精神文化境界得以提升的重要标志。枚乘《七发》中的描写,在悲美意识发展历程上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置于汉代前期贾谊、董仲舒、司马迁以及汉武帝等人制作大量悲情文学作品的背景下来看,枚乘悲美意识的树立,不是偶然现象,它标志着悲情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发生的理论觉醒,是中国文学“自觉”阶段来临的前奏。尽管枚乘在《七发》中清晰地表达了以悲代美、以悲为美的观念;但他毕竟尚未对此做出完整的理论演绎。仅仅以“天下之至悲”“天下之至美”两句,尚不足以构成体系性认识。然而道路既已开辟,不愁后继无人。东汉初的王充就曾对悲情问题做过理论探讨,例如,他在《论衡·自纪篇》中说:“盖师旷调音,曲无不悲;狄牙和膳,肴无澹味。”谓优秀音乐,皆作“悲”声或“悲”音,这是将悲的含义作正面的扩展处理,使之成为一切优美音乐的代名词。汉末又有繁钦其人,曾谈道:“潜气内转,哀音外激,大不抗越,细不幽散,声悲旧笳,曲美常均。”(《与魏太子书》)他将“声悲”与“曲美”相提并论,“声”即是“曲”,“悲”即是“美”。其论述比王充的“悲音”之说更加专门集中,“悲”即是“美”的意义也更加明晰、直接。王充、繁钦等人的探讨,尤其是“悲音不同声,皆快于耳”这样的论断,不但将“悲”与“美”互作融合,而且将悲情推到了凌驾一般情绪之上的地位,从而建构起明确的悲美意识。它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论述悲剧的“审美快感”相比,虽然时间上晚了数百年,但有异曲同工之妙。
    汉代悲美意识的觉醒,也给予后世文学以深远影响。例如在紧接着汉代的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的悲情表现就更加引人注目,甚至成为整个时代情绪抒写的主潮。从建安文学事实上的领袖——曹操起,悲音覆盖了前期的建安、正始文学,中间的太康文学、刘宋文学,以及后期的齐梁文学、北朝文学等等,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如王粲《七哀》、曹植《送应氏诗》、左思《咏史诗》、鲍照《拟行路难》、谢朓《赠西府同僚》、庾信《伤心赋》等等。揆其缘由,固然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公认的“衰世”,时代苦难深重,导致各阶居人士悲情特多。但悲美意识的确立和广泛传布,也是必须看到的要因。从嵇康自述“赋其声音,则以悲哀为主”,到沈约咏叹“欢因循而易失,悲由心而难拒”(《愍途赋》),再到庾信自述“不无危苦之词,唯以悲哀为主”(《哀江南赋序》),可以看出悲情对于文士具有多么“难拒”的魅力!悲美意识已经浸入他们的心灵深处,成为一种情绪的滋养、执著的信念、写作的动机,并且成为“人的觉醒”的配合要素。
    (摘编自徐公持《论汉代悲情文学的兴盛与悲美意识的觉醒》)
    1.以下关于材料论述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用《七发》中与常理矛盾的细节引出有关文学审美的命题,导入自然,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B.强盛的汉代也盛行悲情文学的现象不太符合“衰世多悲情”的常识,但作者对此做出了相对合理的解释。
    C.作者从纵向分析的维度指出,枚乘悲美意识的树立直接继承了汉代前期贾谊、司马迁等人的理论观点。
    D.作者将汉代文士的悲美观念与亚里士多德的“审美快感”说相提并论,中外互为印证,视角独特,极具说服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存乐府歌辞中,保存了不少以咏叹悲苦不幸生活为情调的民间歌谣,这一现象足以说明汉代悲情文学创作的“全民性”特征。
    B.随着悲美意识的觉醒,悲情不再单纯是一种“悲事”的抒发和反映,它也可以是一种人生乐趣,并成为一种文学层次上的审美享受。
    C.继枚乘明确表达悲美观之后,东汉初的王充通过作品创作和理论探讨进一步发展了该文艺观。
    D.在魏晋南北朝文学中,悲情占据整个时代情绪抒写的主流,这种文学风貌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汉代悲美意识的觉醒。
    3.以下关于情感体验的案例,不适合作为论据来证明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
    A.(马)融闻楚琴,凄怆伤心,倚房而悲,慷慨长息曰:“善哉乎!为琴若此,一而已足矣。”
    B.王褒《洞箫赋》写道:“故为悲声,则莫不怆然累欷涕泪;其奏欢娱,则莫不惮漫衍凯,阿那腲腇者已。”
    C.垓下四面楚歌,项王(羽)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D.顺帝过樊衢,闻鸟鸣而悲,泣下横流曰:“善哉鸟声!使声若是,岂不乐哉?”使左右吟之。
    4.材料中第二段与第三段分别论述了什么观点,两段之间有怎样的逻辑关联?
    5.魏晋时期的嵇康历来被认为是悲美意识成熟的标志性人物,他在《琴赋》中说:“赋其声音,则以悲哀为主;美其感化,则以垂涕为贵。”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琴赋》之论怎样体现其文学理念。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人生的晚秋
    肖复兴
    频繁地从医院里出来,我真的感到老了。准确地说,是频繁地从医院住院处的手术室里出来,明显地感到老了,不仅我自己,我们一代人都已经无可奈何地老了。不知道是不是我们到了青春还债期?
    好几个老友频繁地被推进手术室,我坐在手术室外的长椅上,焦急地等待,经过漫长难熬的时间后,看到朋友从手术室里被推了出来,失血的脸惨白又有些变形的样子,让我不忍目睹。脑子里幻化的还是年轻时朋友生龙活虎的样子,即使是在田间或工地繁重的劳作后累得直不起腰,脸上淌的依然是青春的汗珠。①仿佛一眨眼的工夫,便到了日落时分,实践是帮助岁月催人变老的催化剂和定影液,让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变老是一种什么样子。
    一位朋友做的是腰椎手术,腰椎的第二、三、四节都出现了问题,要在这三节腰椎之间打上六根钛合金的钉子,重新支撑起腰来。一位朋友做的是喉癌的手术,手术后发现食道出了问题,“二进宫”,再做食道手术。一个从后背开了刀,一个从前胸开了刀。都是从早上8点多被推进手术室,又都是到下午1点多才被推出来,昏迷之中,麻药还没有消退,身后拉长的是岁月缥缈而悠悠的影子。
    想起青春时节,这两个人,一个在场院干活,麦收和豆收龙口夺粮的紧张时候,200多斤装满麦子或大豆的麻袋,要一个人扛起来,上颤颤悠悠的三级跳板入囤,一天不知要扛多少麻袋,不知道腰伤是不是那时候埋下的种子,在日后发芽,到如今开出恶之花。另一个在工地上干活,天寒地冻,荒无人烟,方圆百里,遥远而偏僻的地方。唯一打发时光的消遣,就是收工之后喝酒,一醉方休。他从来没喝过酒,老师傅咕咚咚给他倒了满满一搪瓷缸白酒,对他说你把这缸子酒喝进肚,就学会了。他咬牙一仰脖喝进去,从此酒伴随他整个青春期。不知道他的喉和食道包括胃,是不是这样喝坏了。
    过去在北大荒,当地老乡流传这样一句谚语: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其实,那时候,我们都是这样的傻小子,凭着青春那点吃凉不管酸的火气,自以为是在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就能够解放全世界和全人类。膨胀的心,激活虚无的激情,让力不胜任的腰支撑起来,扛起那样沉重的麻袋;让年轻没见过世面的喉咙、食道和胃被撑起来,灌输进那样苦涩的味道。
    ②不是埋下的种子不发芽,不是吼出的声音没有回声,不是飘来的云彩不下雨,是时候没有到。那时候在北大荒场院里拉起暮布放映的露天电影《小兵张嘎》,里面有句台词:别看你现在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清单要到现在才会一并拉出,我们已经彻底地老了。
    是的,现在到了拉清单的时候了,这是我们的青春还债期到了。连本带息,一并清算。对于一代已经走进尾声的知青,这是残酷的现实。青春时期,我们付出的是精神的代价;老了,我们要承受的是身体的报应。也许,每一代到老的时候都喜欢怀旧,但这一代人尤其喜欢怀旧。在怀旧的心理作用下,青春往往容易被诗化、美化和戏剧化。如今痛彻骨髓的还债期,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认清一些当年我们的青春期。无论这一代人性格顽强的塑造和精神执着的抵达,是多么地值得我们自己骄傲和留恋,但是,我们真的已经老了,心情留恋着青春,身体却在报复着岁月,也在提醒着我们,珍重自己的同时,要正视自己的青春和历史。在热闹中回忆,在时尚中怀旧,让回忆和怀旧联手,很容易为我们逝去的青春和今天蒙上一层雾帐,从而加重并延长我们的青春还债期。
    (有删改)
    文本二:
    放慢我们生命的脚步
    铁凝
    我读到一则关于跑步的故事。一个青年和一个老人清晨在公园跑步。青年矫健活泼,老人瘦弱迟缓。本来跑在老人后面的青年,很快就冲到了老人的前边。他优越感十足地回头叹道:“咳,你们这些老人啊,到底是跑不快了啊。”
    老人并不生气,边跑边对超过他的青年说:“年轻人,你的前边是什么呀?”
    青年说:“是路啊。”老人又问:“路的前边呢?”青年说:“还有一座桥。”老人说:“桥的前边呢?”青年说:“是一片树林。”老人问:“树林的前边呢?”青年说:“也许是山吧。”老人问:“山的前边呢?”青年说:“我看不见,恐怕就是生命的尽头了吧?”老人说:“那你跑那么快做什么呢?”
    我心里一惊,感受到一种苍凉的智慧。
    我走进江南山中的一片竹海,请山民教我认新竹老竹。要知道,世间植物唯有竹子长得最快。据说,一个小学生放学回家,将书包挂在一棵竹子上,坐在竹林里写作业,写完作业就够不着书包了。真是俏皮!我仿佛看见一棵挎着书包的新竹正蹿入云霄去天堂上学。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世故的快时代。当我想到那个跑步的故事,却也不打算贵怪那位心怀优越感的青年。如果青春是用来挥霍的,他的确拥有快跑的资本。
    连快跑都不敢的青年,岂不是枉费了青春?于是我的眼前不断闪现出那棵挎着书包的翠绿新竹。它的速度令我恐惧,可它挎着书包的样子又让我开怀大笑:③挎着书包的竹子毕竟不那么老谋深算,它是去上学吧,是去做人生的学徒吧。
    “上学”的竹子让我感到艺术的艰辛和生命的局促。我写作,与其说是为了要告诉读者什么,不如说是在向文学讨生命。
    艺术和写作恰可以盈满我们的精神,放慢我们生命的脚步。
    在浩瀚的宇宙之中,假如人生似一棵绿竹,以我这并不年轻的生命,仍愿做背着书包的那一棵,急切努力,去做人生的学徒。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与几个好友频繁进出医院,感觉自己这一代人已经老了,并想起朋友年轻时劳累后依然充满活力,感叹年老的无奈。
    B.作者写一位朋友做腰椎手术,用数字直观呈现病情的严重;写另一位朋友做了两次手术表现人生的晚年状态。
    C.作者回想两位朋友的青春状态:有腰椎病的朋友年轻时力气、耐力过人,另一位朋友在天寒地冻的环境干活并学会了喝酒。
    D.作者写北大荒当地老乡用流传的一句谚语讥讽当年在北大荒吃苦耐劳的青年人,“我们这群青年也给自己晚年落下病根”。
    7.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画横线句子①,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岁月飞速流逝的惊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岁月催人变老是不可阻挡的力量。
    B.文本一中间部分插入两位朋友做手术的事,今天年老做手术的痛苦与当年青春时期对身体的挥霍的快意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化主题。
    C.文本一画横线句子②,运用排比手法,说明世界上很多东西有其因必有其果,只是时间有长有短;青春时期挥霍的东西终归是要还的。
    D.文本二画横线句子③,运用拟人手法,语言幽默诙谐,写竹子的生长速度之快令人震惊,同时也照应了上文“新竹正蹿入云霄去天堂上学”。
    8.文本二写跑步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文本一最后一段说“珍重自己的同时,要正视自己的青春和历史”。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选自《孟子》,有删改)
    材料二:
    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不罚而邪止,此神农、黄帝之政也。严罚厚赏,此衰世之政也。
    晋献公为丽姬远太子。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丽姬谓太子曰:“往昔君梦见姜氏①。”太子祠而膳②于公,丽姬易之。公将尝膳,姬曰:“所由远,请使人尝之。”尝人,人死;食狗,狗死。故诛太子。太子不肯自释。曰:“君非丽姬,居不安,食不甘。”遂以剑死。公子夷吾自屈奔梁。公子重耳自蒲奔翟。去翟过卫,卫文公无礼焉。过五鹿,如齐,齐桓公死。去齐之曹,曹共公视其骈胁③,使袒而捕池鱼。去曹过宋,宋襄公加礼焉。之郑,郑文公不敬,被瞻谏曰:“臣闻贤主不穷穷。今晋公子之从者,皆贤者也。君不礼也,不如杀之。”郑君不听。去郑之荆,荆成王慢焉。去荆之秦,秦穆公入之。晋既定,兴师攻郑,求被瞻。被瞻谓郑君曰:“不若以臣与之。”郑君曰:“此孤之过也。”被瞻曰:“杀臣以免国,臣愿之。”被瞻入晋军,文公将烹之,被瞻据镬而呼曰:“三军之士皆听瞻也,自今以来,无有忠于其君,忠于其君者将烹。”文公谢焉,罢师,归之于郑。且被瞻忠于其君,而君免于晋患也;行义于郑,而见说于文公也。故义之为利博矣。
    今世之言治,多以严罚厚赏,此上世之若客也。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姜氏:太子申生的母亲齐姜,此时已经去世。②膳:此处指祭祀后的进食活动,即将祭祀用的供品(如祭肉)分给参与祭祀的人食用,尤其是族中的长辈或尊贵之人。③骈胁:又称骈肋,是一种生理畸形,表现为肋骨紧密相连如一整体。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苟为后A义而先B利C不夺不餍D未有仁而遗E其亲者也F未有G义而后H其君者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远千里而来”与《论语》“人而不仁”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
    B.“万取千焉”与《兼爱》“焉能治之”的“焉”意思不同。
    C.“丽姬易之”与《〈老子〉四章》“其安易持”的“易”意思不同。
    D.“去齐之曹”与《五石之》“吴王使之将”的“之”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君王想着国家之利,大夫想着家庭之利,老百姓想着自己之利,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
    B.丽姬称国君梦见了姜氏,太子祭祀姜氏并把祭祀的食物献给国君,食物被丽姬用有毒的食物替换,从而离间了献公父子关系。
    C.太子死后,夷吾和重耳被迫流亡他国。公子重耳在外流亡期间遭到了卫、曹、宋、郑、楚等国国君的无礼对待。
    D.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重耳即位以后,发兵攻打郑国,并索取被瞻,郑文公认为这是自己的过错。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人,人死;食狗,狗死。故诛太子。太子不肯自释。
    (2)去郑之荆,荆成王慢焉。去荆之秦,秦穆公入之。
    14.被瞻曾经劝说郑国国君杀死公子重耳,为何重耳成为晋文公后最终放过了被瞻?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颂李白
    何靖鹏
    千古诗坛英杰,太白独领风骚。豪情万丈,云涛尽泻笔端豪。刳巨鳌,舞乾坤,气贯长虹,谁与争锋?
    诗仙境界高远,超凡脱俗,心游物外。冥心入海,海神亦怖,骊龙不敢为珠主。诗中有神,诗中有仙,诗中有我,诗中有天。
    佳作千余篇,锵金铿玉,脍吞炙嚼,传诵千古。诗如酒,诗如剑,诗如龙,诗如风。诗中有情,诗中有义,诗中有志,诗中有梦。
    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太白诗,丈夫诗,英雄诗,壮志诗。诗中有我,诗中有天,诗中有神,诗中有仙。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千古诗坛英杰,太白独领风骚”开篇即点明李白在诗坛的崇高地位,用“英杰”和“独领风骚”等词赞美其卓越才华。
    B.“刳巨鳌,舞乾坤,气贯长虹,谁与争锋?”这几句运用夸张手法,生动描绘了李白豪迈奔放的诗风,表现了其诗歌的雄浑气势。
    C.“诗仙境界高远,超凡脱俗,心游物外”几句赞美李白诗歌境界高远,超凡脱俗,表现了其诗歌的深邃内涵和独特风格。
    D.“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这两句表达了李白诗歌中的英雄气概,与“绮罗儿女言”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其诗歌的阳刚之美。
    16.结合李白的作品以及《水调歌头·颂李白》中的意象和情感,谈谈你对本词最后两句中“丈夫气”的理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班会上张老师使用《〈老子〉四章》中的“ , ”两句话,告诉学生踮起脚就不能久立、迈大步行走就不稳,教育他们做事要脚踏实地。
    (2)小林请人把《〈论语〉十二章》中的“ , ”两句写成书法作品挂在书房,告诫自己“文”与“质”应保持平衡、不可偏重,然后才可能达到“文质彬彬”的境界。
    (3)舟是古人常用意象,唐诗宋词中借彩舟、孤舟、扁舟、小舟等意象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意境,比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来,苏东坡又火了。苏东坡早已不仅仅是个古代的文学人物、政治人物,而且成为一个不断生长的文化符号。苏东坡从众多文人中___①___,除了他具有传奇丰富的人生故事、儒释道于一体的人生观和诗文书画俱佳的才华,还因为他塑造了令人神往的文化人格。
    苏东坡的文化人格有何特别?首先,虽苏东坡“只缘身在此山中”,但一生始终秉持勇于进言、经世济民。朝堂上,他能在王安石变法时直陈得失,丝毫不计个人之利害;贬谪中,他并不灰心丧气,更未就此躺平,每到一地,他总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力求造福一方百姓。
    其次,苏东坡有着超然物外、___②___的人格魅力。纵览苏东坡的一生,他虽也曾深受恩宠,名头大,官位大,但也曾饱受贬谪之苦,人生起伏更大。他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能够“一蓑烟雨任平生”,让生活在苦难中开出花来。
    其实,苏东坡的热度从未消减,历朝历代谈论、研究、追随他的人多得___③___。今天,我们在各种文艺作品中讲述苏东坡、吟咏苏东坡,也是在呼唤苏东坡身上的那种文化人格。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恰当的一项是( )
    A.虽苏东坡“只缘身在此山中”,但始终秉持勇于进言、经世济民的立世准则。
    B.苏东坡虽“只缘身在此山中”,但一生始终秉持勇于进言、经世济民。
    C.虽苏东坡“只缘身在此山中”,但一生秉持勇于进言、经世济民。
    D.苏东坡虽“只缘身在此山中”,但一生始终秉持勇于进言、经世济民的立世准则。
    20.在论述苏东坡的文化人格时,文中使用了“躺平”“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地鸡毛”等词句,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当、当、当……”黄鹤楼重新开门迎客,钟声,传递的是信心,是希望,是一座城市渡尽劫波再出发的精气神。从“九省通衢”武汉看神州大地,马路和街道逐渐变得喧闹,嘈杂市井升腾起熟悉的烟火气,工厂机器再度轰鸣,校园里又响起琅琅的读书声……
    一个有声的中国,一个流动的中国,一个重焕生机的中国,令人感慨,也引发深思——
    180年前的庚子年,西方的坚船利炮击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120年前的庚子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践踏在紫禁城苍凉的地面上。
    100多年的历史记忆,仿佛一部《时间简史》,告诉我们和我们的子孙——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我们从哪里来?从深重的苦难与磨砺中来。
    我们向何处去?向着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
    任何磨难都只能激发我们奋斗的力量。
    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21.下列句子中的“仿佛”与文中“仿佛一部《时间简史》”的“仿佛”,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桃树林尽头是溪水的源头,旁边有一座大山,山上有个小口,口中仿佛若有光。
    B.果园里果实成熟了,一个个柿子笑红了脸颊,仿佛一个个小红灯笼悬挂在枝头。
    C.但赋文只叙述文姬在匈奴时情况的一些仿佛而止,没有详细叙述她归汉的经历。
    D.他停住脚回过头,看见一个和他年岁仿佛的男子正从崭新的雪佛兰车中走出来。
    2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画横线部分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请简要分析。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
    ②文学和科学之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莫言
    ③有人把幸福解读为“有”,有车、有房、有钱、有权:有人把幸福解读为“无”,无忧、无虑、无病、无灾。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2.B 3.C
    4.①第二段观点:汉代悲情文学盛行,具有“全民性”“全时性”“全体性”的特点。
    ②第三段观点:分析汉代悲情文学盛行的原因,社会矛盾和个人不幸导致了广泛的悲情。
    ③逻辑关联:第二段从“是什么”的角度指出汉代悲情文学呈现出的特点,第三段从“为什么”的角度分析汉代悲情文学盛行内在原因。
    5.①“赋其声音,则以悲哀为主”,即在描述音乐的声音时,主要强调悲哀的情感,这体现了“以悲为乐”的主张,即“悲”与“乐”互相渗透、互相转换和替代。
    ②“美其感化,则以垂涕为贵”,即在赞美音乐感化人心的作用时,认为能够让人流泪是最宝贵的。这体现了“以悲为美”的主张,将“声悲”与“曲美”并重,“声”即是“曲”,“悲”即是“美”。
    6.D 7.D
    8.①内容上,通过青年与老人有关快跑和慢跑的对话,说明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要努力充盈自己的生命。
    ②结构上,写跑步的故事引出对人生的快与慢的思考,引出下文。
    9.①真正珍惜重视自己,就要正视自己的青春和历史。青春时期,身体健壮,体力充沛,很容易任意挥霍和透支,到了晚年便加倍偿还,这不是正视自己青春的行为。
    ②人生经历凝结于自己的成长道路,我们回头看时,很容易美化,对自己的人生经历没有认识到位,没有发现其中值得反思的地方,这是很危险的。
    10.CDF 11.A 12.C
    13.(1)让人尝,人死了;让狗吃,狗死了。所以要杀太子。太子不肯为自己辩解。
    (2)离开郑国到了楚国,楚成王轻慢他。离开楚国到了秦国,秦穆公接纳了他。 14.①被瞻机智自救:被瞻在晋文公要煮死他时大喊,让士兵不要再忠于自己的君主了,因为忠于自己君主的人将被煮死。②晋文公宽容和理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知道自己不能诛杀忠臣,从而道歉撤军,让被瞻回到郑国。
    15.D
    16.“丈夫气”指的是李白诗歌中的英雄气概和豪迈情怀。这种气概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如《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展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17.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18.①脱颖而出 ②宠辱不惊
    ③不计其数/数不胜数
    19.D
    20.①这些现代化的口语用来描写苏轼,通俗易懂,让读者更明白苏轼的经历和精神,富有时代气息,也使苏轼在不幸的生活经历中积极乐观的形象更为鲜活。
    ②“躺平”写出了苏轼面对贬谪的乐观旷达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写出了苏轼不受自身遭遇的影响,一心为民,“一地鸡毛”写出了苏轼不幸的经历。
    21.B
    22.①逗号将主语“钟声”独立出来,起强调作用,突出“钟声”正常响起的重要意义;②又将“传递”的宾语“信心、希望、精气神”分别独立出来,既解释了“钟声”的内涵,又构成短句,读起来铿锵有力,传达出生活恢复正常后人们的喜悦心情。
    23.例文:
    有无相生,人生精彩
    庄子云“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有用”“无用”这一辩证话题被无限放大。有的人近乎功利地认为只有完全服务于眼下工作的才是有用的,如一些民众对于数学的质疑、对英语的否定;也有人认为凡是热爱便有价值,选择去做,就有用处。
    我认为所谓“有用”“无用”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应正确看待并妥善协调它们,在“有用”中培养自我,游刃于眼下工作;在“无用”中充盈自我,享受富足的精神生活。
    “有用”之事主导生活必不可少。它是立身处世之基础,可定义为阶段性的主要任务。身为学生、老师、律师或医生等等,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承担一份本职工作。只有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才能提升竞争力,更好地在残酷的社会中立足,生存下去。“有用”之用,是大国工匠、科研人员日复一日、一刻不歇地守在岗位上,精益求精地工作,从而支撑了社会发展;是平凡的人群中,正午烈日下,哨兵纹丝不动的坚毅与身前不远处卖瓜大爷眉目紧锁的辛酸;也是深夜一角,加班的人匆匆回家的憔悴,与家中妻子强忍睡意哄孩子的坚强……“有”支撑起个人的社会价值,把个人和社会联系起来,生生不息。当其“有用”,我们为之拼搏、煞费苦心,这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用”之事让生活充满色彩、丰富人生。对于学生来说,花费太多时间打篮球,读闲书会被视为做“无用”之事,但打篮球有强健体魄,扩大社交圈,培养自信等多种“用处”;读“闲书”能开眼界,培养思维习惯、开拓格局……不仅是学生,每一个社会人都有一些心爱的“无用”之事,我们大可不必为自己没有把更多时间花在“有用”而焦虑。因为我们都有血有肉地活着,只做“有用”之事是机器人的工作,而不是人的生活。正如周国平所说的无用之诗、无用之酒、无用之书与无用之情,吟诗、喝酒、读书、钟情都不能给我们带来物质利益,但却能慰藉心灵,给予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能活得有滋有味。苏格拉底也说过,“你只注意尽力获取金钱,以及名声和荣誉,而不注意思考真理、理智和灵魂的完善,难道你不感到羞耻吗?”放下功利心,无用之用定有大用。
    有无相生,各应有限。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适当的体育艺术等业余爱好有益身心,但若不节制,则耗尽精力,耽误学习;努力上进、刻苦读书,能提高成绩,使自己名列前茅,但死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抛弃一切“无用”的事情,也绝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反而容易事倍功半。
    有无相生,妥善平衡“有用”和“无用”,既能收获个人价值,也可洗涤心灵,漫步精彩人生。

    相关试卷

    江西省上饶市沙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沙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私立育才完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私立育才完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考试语文试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洋口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广丰洋口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