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272198/0-172942114138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南宁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272198/0-172942114143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南宁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272198/0-172942114145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南宁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南宁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75分钟,共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疱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B. 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C. 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
D. 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详解】A、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含量最高的成分是水,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低,A错误;
B、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而形成,B正确;
C、组织液可以回流血浆,也能流向淋巴,因此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正确;
D、水疱能够形成,且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失,原因是组织液与血浆及淋巴之间存在物质交换,这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D正确。
故选A。
2. 已知0.9%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健康的实验兔甲、乙分别静脉输入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观察生理变化。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 甲兔细胞外液Na+含量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
C. 甲兔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 葡萄糖不断进入乙兔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量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
【详解】A、静脉滴注0.9%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进入血浆后,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A正确;
B、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中,甲兔细胞外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B正确;
C、由于输入的液体进入血浆,所以血浆含量增加,人体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正确;
D、乙兔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量增加,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D错误。
故选D。
3.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反射弧是由神经元组成的
B. 所有生物都可以对刺激作出反应,因此都具有反射活动
C. 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
D. 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要靠2个神经元完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答。
(2)分类: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条件反射:(后天学习)。
2、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和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详解】A、反射弧的五部分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因此反射弧不全是由神经元组成,还有神经胶质细胞,肌肉、腺体细胞等,A错误;
B、只有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才有可能有反射,而不是所有生物都具有反射活动,B错误;
C、完成反射活动必须经过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且需要足够强度的刺激。但若在反射弧完整的前提下,刺激的不是感受器,而是传出神经,也会引发效应器出现相应的活动,但不属于反射,C错误;
D、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与传出两种神经元,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中间神经元的参与。所以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要靠2个神经元完成,D正确。
故选D。
4. 如图为某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肌肉运动受⑦→③途径的调节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过程
B. 肌肉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被大脑感觉,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
C. 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肌肉细胞
D. 图中显示的突触有3个,在该结构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由图可知,②③之间、⑦③之间、⑤⑥之间构成突触结构。其中②③之间的突触,②侧是前膜,③侧是后膜;⑦③之间的突触,⑦侧是前膜,③侧是后膜;⑤⑥之间的突触,⑤侧是前膜,⑥侧是后膜。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时,兴奋不会经③→⑦方向传递到大脑,但可以经⑤→⑥方向传递至大脑,所以大脑能感受到肌肉受到刺激。
【详解】A、途径⑦→③大脑调控低级神经中枢支配肌肉运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过程,A正确;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⑤⑥之间的突触,⑤侧是前膜,⑥侧是后膜。肌肉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被大脑感觉,传导途径依次为④⑤⑥,B正确;
C、神经—肌肉连接处类似于突触,故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也可以作用于肌肉细胞,C正确;
D、由图示可知,突触结构有4个,即②③之间、⑦③之间、⑤⑥之间以及③和肌肉之间,D错误。
故选D。
5. 在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下列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自主神经系统不参与这个过程
B. 这些过程涉及一系列的反射活动
C. 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
D. 球员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各级中枢的联系 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详解】A、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因此下丘脑和脑干都参与这个过程的神经调节,A错误;
B、这些过程有“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等动作,故涉及一系列的反射活动,B正确;
C、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完成各项动作,C正确;
D、该过程中涉及奔跑、抢断等动作,球员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正确。
故选A。
6. 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相应器官,a、b表示相应激素,①②③表示相应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是下丘脑,其细胞兼有内分泌功能
B. C产生的b释放到血液中定向运输到A处发挥作用
C. A与B产生的某些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协同作用
D. ①②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C是下丘脑,A是垂体,B是甲状腺,其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
【详解】A、图中C是下丘脑,其细胞兼有内分泌功能,如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错误;
B、C下丘脑产生的b,即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释放到血液中会运输到全身各处去,但只是到A处,即垂体处发挥作用,B错误;
C、A垂体,产生的生长激素与B甲状腺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协同作用,都能促进生长发育,C正确;
D、①②表示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会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作出反馈调节作用,进而不至于使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D错误。
故选C。
7. 雄激素由睾丸产生,肾上腺皮质、卵巢也能分泌少量的雄激素。雄激素可以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精子细胞的生成和雄性第二性征的出现。如下图表示雄性激素调节相关基因表达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雄性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也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B. 抑制细胞质中受体的活性,雄性激素将无法发挥催化作用
C. 激素的受体不都是在细胞膜上
D. 雄激素作用于靶细胞时,细胞内各种mRNA均会增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1、激素是内分泌腺或细胞分泌的微量、高效有机物,不提供能量,不能作为结构物质,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起到调节作用的信息分子。
2、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题图分析:由图可知,雄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质,雄性激素进入细胞后,与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结合物。激素受体结合物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与核内核受体结合,调节相关基因表达。
【详解】A、雄性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但不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A错误;
B、雄性激素不具备催化作用,只是起到调节作用,有催化作用的是酶,B错误;
C、由图可知,雄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质中,所以激素的受体不都是在细胞膜上,C正确;
D、由图可知,雄性激素作用于靶细胞时,靶细胞内相应mRNA会增多,而非各种mRNA均增多,D错误。
故选C。
8. 气管黏膜由黏膜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在抗原刺激下,分泌型抗体IgA(sIgA)穿过黏膜上皮细胞到达黏膜表面,可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随气管黏膜分泌物排出体外(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甲为浆细胞,内质网发达,不具备识别抗原的能力
B. sIgA分泌及参与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C. 黏膜及其分泌物参与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 sIgA通过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发挥抗感染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1)第一道: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
【详解】A、由图可知,图中甲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说明其为浆细胞,其内质网发达,不具备识别抗原的能力,A正确;
B、分泌型抗体IgA(sIgA)穿过黏膜上皮细胞到达黏膜表面,可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随气管黏膜分泌物排出体外,属于体液免疫,B错误;
C、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C正确;
D、分泌型抗体IgA(sIgA)穿过黏膜上皮细胞到达黏膜表面,可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随气管黏膜分泌物排出体外,说明sIgA通过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发挥抗感染作用,D正确。
故选B。
9. 在体液免疫的过程中,有些抗原不需要T细胞参与,能直接刺激B细胞并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但不能产生记忆细胞,这类抗原称为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B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载体蛋白识别TI-Ag
B. TI-Ag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的范畴
C. 体内TI-Ag的识别和清除过程不需要吞噬细胞参与
D. B细胞是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答案】B
【解析】
【分析】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原性异物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反应, 包括抗原呈递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具有排异性、特异性、记忆性三大特点。体液免疫应答主要由B细胞介导,借B细胞分泌的抗体执行。
【详解】A、TI-Ag能直接刺激B细胞并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细胞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蛋白识别TI-Ag,A错误;
B、TI-Ag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的范畴,B正确;
C、机体清除TI-Ag需要吞噬细胞的参与,C错误;
D、B细胞是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在骨髓中发育成熟,D错误。
故选B。
10. 调查法是生物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在分布密集的地块进行随机取样
B. 调查沿河岸分布的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宜采用五点取样法
C. 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
D.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鸟类的种群密度,若标记个体死亡会使调查值比实际值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此外,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当种群数量极少,调查其种群数量时,应该逐个计数。
【详解】A、用样方法调查消公英种群密度时应进行随机取样,A错误;
B、河岸通常为条带状,因此调查沿河岸分布的某植物的种群密度适宜采用等距取样法,B错误;
C、在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需要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然后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再观察,C正确;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鸟类的种群密度(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标记个体死亡则会导致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比实际值偏小,从而使计算的结果偏大,即会使调查值比实际值偏大,D错误。
故选C。
11. 为探究IAA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处理胚芽鞘,并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
A. 清水组胚芽鞘生长的原因是内源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质分裂,使得胚芽鞘伸长生长
B. 实验中的激素处理组可以将胚芽鞘下端浸泡在含有不同浓度IAA的培养液中
C. 与第1组相比,其他组胚芽鞘都有生长,说明在实验浓度下IAA会促进生长
D.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以推测,IAA浓度为10-9ml/L时胚芽鞘长度可能会大于8cm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合成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根尖。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详解】A、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和细胞核分裂,进而促进胚芽鞘生长,A错误;
B、生长素的运输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即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所以实验中用激素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加到培养液中,B错误;
C、第3、4、5、6组与第2组(清水组)相比,可以说明在低浓度下IAA会促进生长,在高浓度(10-4ml/L)下IAA会抑制生长,C错误;
D、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以推测,IAA最适浓度介于10-10ml/L和10-6ml/L之间,所以10-9ml/L时胚芽鞘长度可能会大于8cm,D正确。
故选D。
12. 下图所示为黄化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相对含量的分布情况,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B. a点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是由b、c点对应的细胞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a点所致
C. 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可能会抑制d点所对应的细胞的生长
D. 该幼苗在太空中水平生长的原因是没有受重力影响而横向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分析题图可知,a点是芽尖分生区部位的细胞,该区细胞分裂能力较强,主要进行细胞分裂,细胞生长不明显,b是芽尖下部伸长区细胞,细胞发生了生长,体积增大;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不能倒过来;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依次降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生长素浓度过高会起抑制作用。
【详解】A、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等生长旺盛的部位,A正确;
B、a点是芽尖分生区部位的细胞,生长素存在极性运输,产生的生长素会发生向b、c点等处运输现象,B错误;
C、由于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故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可能会抑制d点所对应的细胞的生长,C正确;
D、太空中由于处于失重状态下,故该状态下的植物体内的生长素不能进行横向运输,而出现水平生长,D正确。
故选B。
13. 在某海岛上海鬣蜥种群的初始种群数量为N0,每年对海鬣蜥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统计,用λ表示第二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数量的倍数,t表示年限。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λ保持不变,t年后海鬣蜥种群的数量为N0·λt
B. 若λ逐年减小,则海鬣蜥种群的数量将不断减少
C. 海鬣蜥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的λ等于1
D. 若λ连续保持在1.25,则说明此时岛上气候适宜,食物充足且无天敌
【答案】B
【解析】
【分析】“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以数学公式表示),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入倍。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详解】A、由于每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数量的λ倍,且该岛上海鬣蜥种群的初始种群数量为N0,因此,若λ保持不变,t年后海鬣蜥种群的数量为N0·λt,A正确;
B、λ逐年减小,若λ>1,则海鬣蜥种群的数量将一直增大;若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南宁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南宁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