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吉安八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吉安八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选择填充题,填空与说明题,探究实验题,综合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分)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中国古代发明及应用,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制作泥塑B.扎制风筝C.结绳记事D.烧制彩陶
2.(1分)小勇在西藏旅游期间出现了高原反应症状,通过吸氧缓解了高原反应症状。这里的“氧”指的是( )
A.二氧化碳B.臭氧C.氧气D.空气
3.(1分)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4.(1分)下列仪器常用作少量物质间反应容器的是( )
A.烧杯B.试管C.量筒D.胶头滴管
5.(1分)如图所示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A.陶土网B.椎型瓶
C.试管夹D.水糟
6.(2分)葫芦藓对有毒气体十分敏感,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重要指示。下列能被它很快感知到的有毒气体是( )
A.氧气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氮气
7.(2分)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氢气+氧气水
B.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
C.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D.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8.(2分)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B.闻气体
C.加热液体D.称量固体
9.(2分)利用物质间的性质差异,可将物质鉴别开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观察颜色可区分铜丝和铁丝
B.闻气味可区分白酒和白醋
C.观察颜色可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D.利用二氧化锰可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10.(2分)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宇对近期所学知识进行了如下归纳,其中不合理的是( )
A.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B.实验室制取氧气都需使用催化剂
C.氧气浓度越大,物质燃烧越剧烈
D.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性质决定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选择和填充各1分,共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先在A、B、C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然后填充D选项使其符合题目要求。)
11.(2分)下列仪器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燃烧匙
B.量筒
C.集气瓶
D.
12.(2分)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药品用药匙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缓慢竖起
B.加入药品后,应该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C.加热时应该先预热,然后再集中加热
D.实验后,发现试管上出现了新的裂痕,其原因可能是 。(写一种)
13.(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点燃蜡烛时产生三层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热量
B.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变红色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并放出热量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 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
14.(5分)请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固体,有氨臭,易溶于水,碳酸氢铵遇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性质不稳定,36℃以上分解为二氧化碳、氨气和水,60℃可分解完,碳酸氢铵易吸潮,潮解后分解加快。碳酸氢铵是一种常见的化肥,也可用作食品高级发酵剂。
(1)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有 (写出一点即可,下同),化学性质有 。
(2)碳酸氢铵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
(3)保存碳酸氢铵应该注意的事项有 。
15.(4分)空气与我们息息相关,请结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分类角度,空气属于 物。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如稀有气体常用于制电光源,这主要利用稀有气体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氮气常用于食品的充气包装,这主要是因为氮气 (填性质)。
(3)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为保护空气质量,请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16.(6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认识常见的实验仪器,熟悉常见的实验操作。
(1)用如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①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 ;
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 ;
③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 ;
④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液体试剂三种用途的仪器是 。
(2)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1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8mL(填“>”、“<”或“=”)。
17.(8分)合成氨对社会发展贡献巨大。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如图:
(1)液态空气升温获得氮气,这一过程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判断的依据是 。
(2)氮气和氢气转化为氨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的类型为 反应。
(3)已知氢气的沸点为﹣252℃,氮气的沸点为﹣195.8℃,氨气的沸点为﹣33.5℃,要将氨气与氮气、氢气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t)应该控制在 。
(4)流程中分离出的氮气和氢气循环利用的目的是 (写出一点)。
四、探究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8.(8分)如图是验室制取氧气、氧气性质实验的部分实验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
(2)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
(3)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长颈漏斗伸入到液面以下的作用是 ;判断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4)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剧烈燃烧, ,放出热量;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
19.(8分)小慧对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鱼鳔产生了兴趣,他以“探究鱼鳔内气体成分和体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资料】这种鱼鳔内气体主要是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
【提出问题】鱼鳔内气体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与空气相比有何不同?
【猜想与假设】猜想1:鱼鳔内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与空气相比无明显差异;
猜想2:鱼鳔内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均比空气中高;
猜想3:鱼鳔内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均比空气中低;
猜想4:氧气含量:鱼鳔内气体中更高;二氧化碳含量:空气中更高;
猜想5:氧气含量:空气中更高;二氧化碳含量:鱼鳔内气体中更高。
【设计与实验】
步骤1:如图1所示,收集鱼鳔内的气体。将鱼鳔固定在水槽底部,在水中刺破鱼鳔,收集三瓶鱼鳔内气体。图中收集气体的方法为 。
步骤2:比较鱼鳔内气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向同体积的鱼鳔内气体、空气中分别滴加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只有滴入鱼鳔内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鱼鳔内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空气中 。
步骤3:比较鱼鳔内气体、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同体积的鱼鳔内气体、空气中,观察到 ,结论:鱼鳔内气体中氧气含量较空气中高。
结论:猜想 正确。
【拓展】测定鱼鳔内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分析】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
五、综合计算题(共10分)
20.(10分)催化剂的相关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催化剂的奥秘”为题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催化剂
(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
【任务二】探究催化剂
(2)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CuO)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于是设计了如图实验进行验证,请填写下表:
(3)步骤①③对比可以证明氧化铜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4)步骤⑦的目的是 。
【任务三】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小组同学以生成100mL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实验。
(5)表中的待测数据是 ;若a>b,可得到的结论是 的催化效果较好。
(6)已知上述制得的氧气的密度为1.43g/L,空气的密度为1.29g/L,一般情况下,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吸入8L氧气。(按氧气体积占空气总体积的进行计算)。
请计算:
①正常成年人每分钟需要吸入空气 升。
②在标准状况下,8L氧气的质量是 克;所需要空气的质量为 克。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吉安八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5每题1分,6-10每题2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不给分。)
1.【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制作泥塑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扎制风筝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结绳记事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烧制彩陶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2.【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气体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小勇在西藏旅游期间出现了高原反应症状,通过吸氧缓解了高原反应症状。这里的“氧”指的是氧气,不是二氧化碳,因为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B、臭氧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一种淡蓝色的气体,有强氧化性,可以吸收大部分光线,吸入少量对人体有益,吸入过量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这里的“氧”指的不是臭氧,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气可供给呼吸,“吸氧”中的“氧”指的是氧气,故选项正确。
D、高原反应时缺氧引起的,高原缺氧的原因时高原空气稀薄,但高原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与平原地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无明显差异;这里的“氧”指的不是空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分析】正常的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气(N2)占78%,氧气(O2)占20.95%,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CO2)占0.03%,其它气体占0.03%;而人呼吸后氮气成分的量几乎无改变,改变的是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答】解: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高,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而呼吸前后改变的是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故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仍然是氮气。
故选:A。
4.【分析】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烧杯常用作较大量物质间的反应容器,故A不合题意;
B、试管常用作少量物质间的反应容器,故B符合题意;
C、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故C不合题意;
D、胶头滴管用于取用液体药品,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5.【分析】根据已有的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该仪器是陶土网,名称正确,符合题意;
B、该仪器是锥形瓶,名称错误,不合题意;
C、该仪器是坩埚钳,名称错误,不合题意;
D、该仪器是水槽,名称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A。
6.【分析】根据葫芦藓对有毒气体十分敏感,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重要指示,切实能被它很快感知到的有毒气体,则气体应具有明显的气味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不具有毒性,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本身不具有毒性,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硫是能被它很快感知到的有毒气体,选项正确。
D、氮气不具有毒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分析】一种物质发生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为分解反应,满足“一变多”反应特点,据此分析。
【解答】解:A.该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满足“多变一”反应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也为两种,不满足“一变多”反应特点,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C.该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满足“多变一”反应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D.该反应为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满足“一变多”反应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
故选:D。
8.【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方法考虑;
B、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考虑;
C、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
D、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考虑。
【解答】解:A、酒精灯的熄灭方法:用灯帽盖灭,故A正确;
B、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着闻,不能将鼻孔凑到试剂瓶口,故B错;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外焰加热,故C错;
D、天平的使用方法:左物右码,且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故D错。
故选:A。
9.【分析】A、根据铜丝是紫红色的,铁丝是银白色的进行分析。
B、根据白酒和白醋都有气味,且两者的气味不同进行分析。
C、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无味气体进行分析。
D、根据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生成,向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没有明显现象进行分析。
【解答】解:A、铜丝是紫红色的,铁丝是银白色的,观察颜色可区分铜丝和铁丝,故A正确;
B、白酒和白醋都有气味,且两者的气味不同,可通过闻气味区分白酒和白醋,故B正确;
C、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无味气体,观察颜色无法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故C不正确;
D、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生成,向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没有明显现象,利用二氧化锰可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10.【分析】A、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C、氧气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
D、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其性质。
【解答】解:A、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该选项正确。
B、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有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其中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不需催化剂,该选项不正确。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只是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所以氧气浓度越大,物质燃烧越剧烈,该选项正确。
D、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其性质,该选项正确。
故选:B。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选择和填充各1分,共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先在A、B、C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然后填充D选项使其符合题目要求。)
11.【分析】根据实验室仪器使用规则来分析:有些可以加热的仪器是能直接加热的,如试管、燃烧匙、蒸发皿等,有些是需要垫上陶土网才可以加热的,如烧杯等,有些是不能加热的,如量筒、集气瓶等。
【解答】解:A、燃烧匙可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如用酒精灯加热燃烧匙内的红磷等,A正确;
B、量筒是较精密仪器,不能加热,B不正确;
C、集气瓶不能加热,C不正确;
D、试管、蒸发皿等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
故答案为:A;试管(或蒸发皿等)。
12.【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进行分析;
B、根据制取气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根据加热前必需要先预热进行分析;
D、根据试管破损的原因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应该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应该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才能加入药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加热试管中的药品时,应该先充分预热,然后再集中加热,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D、试管上出现新的裂痕,其原因有:一是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二是加热时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加热时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三是加热时试管触及酒精灯灯芯,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四是刚加热的试管接触到冷的桌面,或冲入冷水,使得试管骤冷而炸裂。
故答案为:C;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或加热时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或试管触及酒精灯灯芯等)。
13.【分析】A、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点燃蜡烛时产生三层火焰,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澄清石灰水呈碱性,澄清石灰水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
B;淡蓝。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
14.【分析】(1)根据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分析;
(2)根据反应原理分析;
(3)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其保存方法。
【解答】解:(1)碳酸氢铵通常为白色晶体,有氨臭味,能溶于水,以上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碳酸氢铵遇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性质不稳定,36℃以上分解为二氧化碳、氨气和水,这些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2)碳酸氢铵在受热时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氨气和水,其文字表达式为碳酸氢铵氨气+二氧化碳+水;
(3)由于碳酸氢铵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在保存时应注意防水、低温、故填密封保存在阴凉处,防潮防晒。
故答案为:(1)白色固体(或有氨臭,易溶于水,易吸潮);能与酸反应(或能与碱反应,易分解);
(2)碳酸氢铵氨气+二氧化碳+水;
(3)密封保存在阴凉处,防潮防晒。
15.【分析】(1)根据物质的类别解答;
(2)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解答;
(3)根据保护空气质量的措施解答。
【解答】解:(1)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故为混合物;
(2)稀有气体常用于制电光源是因为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故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所以氮气常用于食品的充气包装;
(3)保护空气质量,一是植树造林,搞好绿化;二是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三是推广使用电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空气污染;四是减少建筑工地扬尘;五是工业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六是加强空气质量监测等等;
故答案为:(1)混合;
(2)物理;化学性质稳定;
(3)植树造林。
16.【分析】(1)根据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9mL是正确的,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1mL,俯视读数偏大,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药匙;
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胶头滴管;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
③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集气瓶;
④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液体试剂三种用途的仪器是玻璃棒。
(2)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9mL是正确的,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1mL,俯视读数偏大,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即剩余体积小于11mL,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定大于8mL。
故答案为:
(1)药匙;胶头滴管;酒精灯;集气瓶;玻璃棒;
(2)>。
17.【分析】(1)根据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进行分析。
(2)根据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进行分析。
(3)根据沸点越高的物质越难由液体变成气体进行分析。
(4)根据循环利用氮气和氢气可以节约原料进行分析。
【解答】解:(1)液态空气的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升温得到氮气,其原理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根据流程可知,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沸点越高的物质越难由液体变成气体,根据题给数据,氢气、氮气、氨气的沸点依次升高,因此要使氨气与氢气、氮气分离开来,可控制温度,使氢气和氮气变成气体,而氨气仍然为液体,因此需控制的温度范围是﹣195.8℃≤t<﹣33.5℃。
(4)循环利用氮气和氢气可以节约原料,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故答案为:(1)物理;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2);化合;
(3)﹣195.8℃≤t<﹣33.5℃;
(4)节约成本(或充分利用原料等)。
四、探究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8.【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装置A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放有一团棉花,采用的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室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B中仪器①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装置A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放有一团棉花,采用的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长颈漏斗伸入到液面以下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氧气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
(4)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防止生成的氧气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
(4)火星四射;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19.【分析】【设计与实验】步骤1:根据气体的收集方法和排水法集满的现象来分析解答;
步骤2:根据二氧化碳含量越高,白色浑浊物越多来分析解答;
步骤3: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鱼鳔内气体中氧气含量较空气中高来分析解答;根据步骤2和步骤3的结果来分析解答;
【拓展】根据红磷在鱼鳔内气体中充分燃烧后,消耗了鱼鳔内气体样品中四分之一体积的气体来分析解答。
【分析】根据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来解答。
【解答】解:【设计与实验】
步骤1:如图1所示,收集鱼鳔内的气体。将鱼鳞固定在水槽底部,在水中刺破鱼鳔,收集三瓶鱼鳞内气体。图中收集气体的方法为排水法。
故答案为:排水法。
步骤2:向同体积的鱼鳔内气体、空气中分别滴加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只有滴入鱼鳔内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滴入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由此可知鱼鳔内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空气中高。
故答案为:高。
步骤3: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鱼鳔内气体中氧气含量较空气中高,则观察到的现象为木条在鱼鳔内气体中燃烧更旺,根据步骤2和步骤3的结果可知,鱼鳔内气体中氧气含量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均较空气中高,即猜想2正确。
故答案为:木条在鱼鳔内气体中燃烧更旺;2。
【拓展】
故答案为:氧气约占鱼鳔内气体体积的四分之一。
【分析】
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故答案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五、综合计算题(共10分)
20.【分析】(1)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来分析;
(2)根据氧化铜可用作催化剂来分析;
(4)根据实验操作的目的来分析;
(5)根据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实验数据来分析;
(6)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气体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
故答案为:质量和化学性质。
(2)根据实验结论: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步骤①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口,观察到无明显现象;
步骤②中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0.2g氧化铜;
步骤③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步骤⑥称量氧化铜的质量还是0.2g。
故答案为:复燃;0.2。
(4)步骤⑦用烘干所得固体重复步骤②③,目的是为了验证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故答案为:为了验证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5)表中的待测数据是收集100mL氧气所需时间;若a>b,说明等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二氧化锰所需的时间短,可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较好。
故答案为:收集100mL氧气所需时间;二氧化锰。
(6)①根据题意,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吸入8L氧气,因为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故所需吸入空气的体积为:8L÷=40L。
②标准状况下,8L氧气的质量是:1.43g/L×8L=11.44g;
所需要空气的质量为:1.29g/L×40L=51.6g。
故答案为:①40;
②11.44;51.6。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如图2所示
红磷燃烧结束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最终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四分之一
步骤①现象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实验结论
无明显现象
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
氧化铜的质量为 g
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序号
5%H2O2溶液的体积
催化剂
待测数据
①
200mL
2g氧化铜
a
②
200mL
2g二氧化锰
b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如图2所示
红磷燃烧结束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最终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四分之一
氧气约占鱼鳔内气体体积的四分之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吉安市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选择填充题,填空与说明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内蒙古赤峰八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10),每100g木耳中含铁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新余实验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