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南京鼓楼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南京鼓楼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根据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请用诗文原句填空,第(3)题还需填写作者。(10分)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4)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遇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小青学习古诗文常常学完就忘,小春对他说:“我建议你加强复习,《(《论语》十二章》中的‘ , ’告诉我们复习的重要性。”
班级举行“逐梦九天”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2.以下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6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国人的宇宙浪漫做贯古今。天河静→散,北斗指路;“堵城”环月飞行,“玉兔”抵月行驶;进“夸父”去迷日,把神话变现实:神舟十四号直入云xiā,航天英雄天宫开课…中国航天事业从章qu起飞,再到突破,激dàng 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①静谧
②云xiā
③面酿
④激dàng
(2)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与“横贯”一词,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B.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老舍《济南的冬天》)
C.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实然把前面的玻璃砸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D.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活动要求设计一期黑板报,小青和小春展开讨论。请根据情境,补全对话。(6分)
小青:“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问天舱开讲啦!
小春:我认真观看了,我觉得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的讲投太生动了!
小青:这堂课激发了我对太空作物生长研究的兴趣。你看,我还接集了一些图片准备用于黑板报呢。
(图一:刘洋讲投水稻实验) (图二:陈冬展望实验前景)
小青:刘洋展示了空间站里已经长成的水稻植热和神奇的水箱“吐水”现》,陈冬凡∵实验前景,他们与地面的学生还进行了“天地互动”呢。
小养:这可真是一节有“高度”的课!
小青:“高义”这个调太步了,它合义半富: (1)
小春:这也黑板报我们就设计这样四个版块:点燃航天梦想、(2) 、 、点赞航天神话。
小青:通过学习,截感受到中四航天的了不起。它是科学天空的啦啤星板,(3) ,是伟大祖四新时代的神话。
三、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问题。(4分)
天净沙·秋
[元]朱庭玉
庭前落尽桥桐,水边开彻美蓉。解与诗人意同。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注]①崇蓉:荷花。②辞柯:离开枝干。③题红:在红叶上题诗。
4.起笔的一、二句中,“落尽”和“开彻”写出了秋量 的特点。(1分)
5.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辞打省叶,飞来就找题红。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合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容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战!与人翔行,相每面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颁。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
孙盛为庾公记室参军①,从猎将其二儿俱行①。厦公不知,忽于猎场见齐庄②,时年七八岁,庚谓曰:“君亦复来邪?”应声答曰:“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②。“
(选自《世说新语·育语》)
[注]①记空参军:窗名,②齐庄:孙盛之子,宇齐庄.⑩“无小无大,从公于迈”:引自《诗经·鲁领》·意指无论大小臣于,邮跟排征值公出游。
6.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④期日中
②太丘合去
③相委而尝
④君亦复来邪
7.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下列选项与例句中加点词不同类的一项是( )(2分)
例:待君久不至
A.郸君B.令郎C.家君D.贤弟
8.用“/”给句子划分停顿(划一处)(1分)
从 猎 将 共 二 儿 俱 行。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发人惭,下车引之。
②皮公不知,忽于猎场见齐庄。
10.甲、乙两文分别出自《方正》篇和《亩语》篇,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这样编排的理由。(4分)
(三)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10分)
选段一: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选段二: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选自英怀成《散步》)
11.对下列各句的朗议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你要是愿意,就明天?”这句话要读出母亲得知“我”见意法看花时的欣喜,后半句要读出试探的口吻!
B.“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朗读时前后句可以不停顿,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体现母亲的喜不自禁。
C.“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要此读“格”字,表现出母亲度过冬天的不易和“我”的体贴学顺
D.“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妈几子”要读出孩子的活泼天真,可重读两个“也是”,突出前后都是母子相伴的情景.
12.以上两个沿段中,母亲对儿子的态度同中有异,请结合文中的画线句具体分析。(4分)
A.地出停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B.母亲信服地点点失,便去拿外套。
13.如果将这两个语段编入以下的一个专题,你认为哪个最适合?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4分)
A.人问亲情 B.家庭贵任 C.生命感悟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1分)
桐花山乡
兰善清
①桐花绽放山乡,层林因之一芳。鄂西北,山岭连绵,那是油桐的世界。而油桐,是乡亲们的一大骄傲。
②冬闲时,山岭拥揽着桐林说,睡吧!时间都是你的。春来了,敲锣打鼓地开场,像妈妈叫醒孩子快快起床。可桐林还有些睡意,不情不愿。春雨丝丝,清风缕缕,蛙声阵阵,抬眼看看,倏然一惊:天地已被占尽,万物都在出彩。这时候,桐林方才略略有点着急。不过,季候总是不舍万物的,机会总有。桐林抖擞抖擞精神,酝酿出花蕾,排开在枝头,以烟花绽放的方式,渐次展开应有的笑颜。遂而,花千树;遂而,山万重;遂而,千层万叠花如海。白纱薄雾,遮天蔽日,烟涛波浪,飞雪骀荡。
③一年又一年,一春又一春,桐花季这样到来,这样落地。
④与田边地头、房前屋后的桃花红、杏花白一样,这皎然姿容的扑面而来,让山乡精神百倍。青藤攀蔓,枝叶葳蕤,麦子扬花了,豌豆、蚕豆花也在肆意盛开。花蛇、花喜鹊不请而来,一副踏青的自在。
⑤桐林,仿佛山乡的赤子;桐花,如同山民的表情,质朴而素净。不与芳香四溢的果木花草争宠,远离于花圃、路边、房前屋后。那是一种习惯了山岗寂寞的低调与朴素。即便百鸟不喧、人声不沸,桐花也开得投入,开得一往情深。
⑥桐花的花瓣里有时间,花事里有心事。当梅子黄熟时,夏日浓荫里,桐花开始变身为青果点点。过一阵子再来,炎炎烈日下,桐果已挂满树梢,籽粒俨然。熊熊暑气日蒸,白天黑夜充盈,桐籽足月了,桐果圆圆的,小小灯笼的样子。秋声悄然盈袖,油桐树蒲扇样的叶子日蔫,不再遮挡视线,农人噼噼啪啪开始敲打桐籽。一阵阵滚落中,一背笼一背笼桐籽收进场院,接着,一筐筐籽粒运出,送进油坊……
⑦草木仁心,桐林承载着多少故事。
⑧桐花开,万事齐。一枚桐籽一束光,一盏油灯一夜星辰。在“洋油”到来之前的漫长岁月里,人们就是依托桐油点亮了三尺空间。现如今,乡亲们还乐意在窗台上保留一盏桐油灯盏。除夕夜,用古老的火镰敲打火石,点燃灯捻;灯花上,袅袅的油烟盘桓,勾起了远年的忆念。那是三分忆旧,七分思甜,守岁的话语便绵绵成线。
⑨说起来,油桐与人结缘也是必然。当初,大自然将它与稗子、燕麦一样置于野外,高山峡谷,针莽丛林。人们走过庄稼地,走上山坡,走近了它。树树桐花,粲然光芒,人们倏然惊喜,揽它于怀,它便投身到人们的生活里来。几无所求,仅仅是索取一坡属于它的林地,所谓养育,不过是保障它新老有序交替。活着是明媚的世界,离开是一灶干柴。岁月更替,桐林情长。
⑩油桐的个体生命周期不过十来年,好在子又有子,孙又有孙,你来我往,值守山乡。
⑪上世纪60年代,故乡鄂西北还把桐籽奉为三大宝(红薯、桐籽、龙须草)之一,产业中数一数二。即便今天致富的门路多多,油桐仍有它稳稳的一席之地。那些瘠薄的山岭,当其他种植都少有回报时,仍然是无可挑剔的桐林造福着乡亲们。能扎根就能结果,累累果实,随之而来的是累累的收入。乡亲们的柴山多半都培植成了桐山,因为无论丰年歉年,一面桐山就是一笔不菲的经济收入。我耄耋之年的大哥,每年秋收时都心心念念于他的桐山。大哥行走在那几面山上,一筐一筐运回来的堆堆桐果,全都是他的宝贝。
⑫是的,真是宝贝!从前照亮黑夜,现今仍在日用里。乡亲们称它是家什的“护肤液”。你看,桌、椅、盆、柜、箱,乃至一双木屐、一根扁担、一个搓衣板、一扇门,要想耐用都得靠它,层层桐油,光鲜明亮。就算是工业时代,人们也深知它的好处。建筑、机械、兵器、车船、渔具、电器,防水、防腐、防锈,哪里少得了桐油?从前的农用小角色,现今也有妥妥的大用场呢。
⑬桐花开满故乡,那些关于桐油、桐油灯、桐油家当、桐油经济等等的话题,常常挂在乡亲们的嘴边……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9日,有励改)
[注]①常业之年:八九十岁。
14.从全文来看,油桐具有哪些特点?(3分)
1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降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像田边地头、房前屋后的桃花红、杏花白一样,这鲜妍的美扑面而来,让山乡精神百倍。
B.桐林,仿佛山乡的赤子;桐花,如同山民的装情,质朴而素净。
C.熊熊暑气日蒸,白天黑夜充盈,桐籽足月了,桐果圆圆的,小小灯笼的样子。
D.那是三分忆旧,七分思甜,宁岁的话语便绵绵成线。
16.结合上下文, 品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装达效果。(3分)
柳林抖擞抖擞精神,酝酿出花蕾,排开在枝头,以烟花绽放的方式,渐次展开应有的笑颜。
17.文章抒发了作者哪些出感?(3分)
(五)阅读《朝花夕拾》选段,回答问题(5分)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轻,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好。那么,走罢!
但是,那里去呢?S城人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为S城人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生或魔鬼。那时为全城所笑骂的是一个开得不久的学校,叫作中西学堂,汉文之外,又教些洋文和算学。
……
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选自鲁迅《朝花夕拾·琪记》)
18.结合《琐记》,说说鲁迅离开S城的具体原四。(2分)
19.鲁迅商开S城后,又报转去过其他几个地方求学,请根据你在《蝴花夕拾》中读到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鲁迅的认识。(3分)
四、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33分,含书写分3分)
20.《从百草团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晋先生知识洲博,但他对“怪战”这虫是怎么回事儿:如不予回答:他有一条成尺,但是不常用,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人,他(她)的身上也有一些看似影活的表现,他(她)或许是你的家人,或许是你的师长,或许是你的同伴……请你选择一个对象,抓住他(她)的特点,写出他(她)丰富的个性,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个人真实信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山岛竦峙
(2)风正一帆悬
(3)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
(4)正是江南好风景
(5)应傍战场开
(6)一夜征人尽望乡
(7)断肠人在天涯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应用性默写
2.【解析】【分析】第1至7小题可根据古诗文内容直接默写,作答时,注意易错字“竦峙”的偏旁,“傍”字的写法,“涯”字的写法;第8小题需抓住题干中“复习”二字,根据内容筛选出答案。
故答案为: 山岛竦峙 ; 风正一帆悬 ; 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 正是江南好风景 ; 正是江南好风景; 一夜征人尽望乡 ; 断肠人在天涯 ; 学而时习之 ; 不亦说乎?
【点评】1至6小题考查古诗文直接默写,难度较低,但仍需关注个别易错字,应从词义、语境入手,在理解的基础赏识记,可提高正确率,第七小题考查情景类默写,作答时要抓住题干关键词进行语句筛选。
【答案】(1)mì;霄;niàng;荡
(2).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动词
【解析】【点评】(1)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需关注易错字音字形,根据偏旁、语义来辨析;
(2)考查词性,要区分名词、动词的不同,需要关注的难点为方位名词,如”上“”下“”里“”外“前”“后”等。
(1)根据提示写出汉字或读音,注意”云霄”的“霄”偏旁为雨字头,“酝酿”的“酿”字为鼻音;
故答案为: mì ; 霄 ; niàng ; 荡 。
(2)题干中“横贯”词性为动词,意为“横向贯穿”,D项加点字”上“为方位名词,其余各项加点字“涨””拿“”会“”上“均为动词,与”横贯“词性一样。
故答案为:D
【答案】(1)“高度”既指授课地点距离地面很高,也指授课内容研究价值高;(2)示例:致敬航天英雄;科普航天知识;(3)学习航天精神
【知识点】创新题型;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3.【解析】【点评】(1)考查词义的理解,作答时既要关注字面意思,也要结合语境体会深层含义;(2)(3)考查考查仿写的能力,仿写时要注意内容一致、格式和词性的一致;(4)考查归纳总结能力,需抓住材料关键词,结合情景总结。
(1)第一空作答时需思考“高度”一词的字面意思与深层含义,字面含义为“授课地点距离地面很高”,深层含义则指授课内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第4空是对材料的总结,结合材料,提炼出本次活动的意义——学习航天精神,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高度”既指授课地点距离地面很高,也指授课内容研究价值高。
(2)范例”点燃航天梦"为动词加名词的组合,再围绕活动主题,进行仿写即可。
故答案为:致敬航天英雄。
解析范例”点燃航天梦"为动词加名词的组合,再围绕活动主题,进行仿写即可;
故答案为:科普航天知识
(3)此题是对材料的总结,结合材料,提炼出本次活动的意义——学习航天精神,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学习航天精神。
【答案】4.萧条(衰败、凄凉)
5.句于采用拟入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霜叶仿佛明白诗人心意,主动离开枝干,飞到诗人身边让诗人题诗,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和秋天的生机。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寄情山水
【解析】【点评】(1)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通过关键字词品味诗歌景物特点。
(2)考查对诗歌常见表现手法的理解,作答时应抓住主要意象、手法,描绘意境,剖析作者情感,不可空谈。
4.“落尽”“开彻”写出了秋季树叶飘落、荷花凋残的景象,由此得出景物特点为“萧条”“衰败”。
故答案为:萧条(衰败、凄凉)
5.作答时首先要理解诗歌大意,再找出表现手法(如修辞等),结合关键词句进行赏析,答题步骤为指出手法+描述内容+阐述情感。
故答案为: 句子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霜叶仿佛明白诗人心意,主动离开枝干,飞到诗人身边让诗人题诗,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和秋天的生机。
【答案】6.约定;离开;舍弃;也
7.C
8.从 猎/将 共 二 儿 俱 行。
9.①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②庾亮不知道,忽然在猎场看见他的次子孙放。
10.甲文中,而对失礼失信的友人,陈元方有礼有节地进行驳斥,并“入门不顾”,他的首行都体现出了正宜的品质,因此编入《方正》篇。乙文中,七八岁的孙放面对庾公的提问,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引用《诗经》中的句于赞逃庾公,体现了他的思维敏捷、善于应对,所以编入《首语》篇。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称谓
【解析】【点评】(1)考查文言常见实词的释义,解释时要关注古今异义这一特殊现象,日常学习中可对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特殊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
(2)考查常见敬辞与谦辞,需掌握敬辞与谦辞的分类与使用场景,带有“尊”“令”等前缀的往往为敬辞,用于称呼别人,带有“家”“鄙”等前缀的多为谦辞,用于称自己;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作答时根据上下文推测句意即可判断停顿;
(4)本题考查文言理解和翻译,可采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对句子逐字翻译,同时关注句子是否缺失主语,语序是否需要调换等;
(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答时先提炼题干关键词,再找出文章中与其对应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出人物形象特点,再结合材料进行阐述即可。
6.联系课内知识、根据上下文可推测出字词的大意,注意“期”“委”是古今异义,古义分别为“约定”、“丢下”,故答案为:约定 离开 舍弃 也。
7.A“尊君”意为“您父亲”,为敬辞;
B“令郎”意为“您的儿子”,为敬辞;
C“家君”意为“我的父亲”,是谦辞;
D“贤弟”用于称比自己年轻的男子,为敬辞;
故答案为:C
8.根据本句意思“有一次出去打猎,让他两个儿子随行”可判断停顿,
故答案为: 从 猎/将 共 二 儿 俱 行。
9.翻译句子时候,可采用抓关键字的方法,需关注“引”这一古今异义字,译为“拉”;“忽”意为“忽然”,再联系上下文解释句意,
故答案为: ①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②庾亮不知道,忽然在猎场看见他的次子孙放。
10.提炼题干关键词“方正”“言语”“方正”意为品行正直、道德高尚,“言语”则为说话的艺术,再理解这两个词语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筛选,元方据理力争,指出友人无信无理,维护父亲尊严,符合“方正”的概念,孙放引经据典,思维敏捷,机智善辩,符合“言语”篇的要求,
故答案为:甲文中,而对失礼失信的友人,陈元方有礼有节地进行驳斥,并“入门不顾”,他的首行都体现出了正宜的品质,因此编入《方正》篇。乙文中,七八岁的孙放面对庾公的提问,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引用《诗经》中的句于赞逃庾公,体现了他的思维敏捷、善于应对,所以编入《首语》篇。
【答案】11.C
12.相同:母亲都对儿于充满深厚的爱:母亲对儿于都很顺从。
不同: A句“憔悴的脸上”“央求般的神色"等神态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隐忍和包容。
B句“信服地点点头"这个动作描写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新人和依赖。
13.A合适.语段一中的母亲无微不至地体察、关爱儿子,语段二中的儿子陪伴母浪去田野散步,他们都体现了人间亲情。
B合适.语段一中母亲尽心竭力地限顾瘫痪的儿子,语段二中儿子体贴入微地照顾年迈的母亲,他们都肩负着自己的家庭责任。
C合适。语段一中,母亲希望带儿子去北海看菊花,感受到生命的美丽和希望,从而珍爱生命好好活着,还隐含着作者生命中“子欲并而亲不待”的遗憾。语段二中,作者从母亲身上看到了年迈生命的脆弱与坚强,表现出对生命的呵护与珍惜; 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情景诠释着生命的延续。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挖掘、感悟文章主题;秋天的怀念;散步;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考查朗读的相关知识,如重音、停连等,作答时要根据文章感情基调,把握关键字词,确定重音、停顿、连读和语气、语速等;
(2)考查文本理解和赏析能力,作答时首先要圈画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再结合全文主题进行赏析;
(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作答时需结合文章内容先加以概括,提炼出文章的主题,再选择题目给出的角度,结合具体内容阐述文章主题与参考角度之间的关联。
11.A表现出母亲得知我愿意去看花的欣喜激动,又带有些小心翼翼,怕我反悔,描述正确;
B可见母亲激动得不知所措,连贯的语气更能表现母亲内心的激动欣喜,描述正确;
D重读”也是”,能够表现儿子的天真可爱,活泼烂漫,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浓浓温情;
C项表达的是对母亲的心疼和担忧,以及母亲又度过一个冬日的庆幸,重音应落在”又“字上;
故答案为:C
12.“央求”一词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与担忧,寄托了母亲对儿子的期望——乐观坚定地活下去;“信服”一词表现了年迈的母亲对儿子的信赖,勾勒出一位慈爱的母亲形象,作答时注意把握关键词,结合语境和写作背景来区分情感,
故答案为:不同: A句“憔悴的脸上”“央求般的神色"等神态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隐忍和包容。
B句“信服地点点头"这个动作描写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信任和依赖。
13.两篇文章均表现了温暖的亲情,《秋天的怀念》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深沉无私的爱,以及儿子对母亲深深的自责和愧疚,更赞美了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散步》则营造了扶老携幼、互敬互爱的家庭氛围,既是人间亲情的体现,也表现了“我”的责任和担当,作答时先确定角度,再联结文章内容进行阐述即可,故答案为:A合适,语段一中的母亲无微不至地体察、关爱儿子,语段二中的儿子陪伴母浪去田野散步,他们都体现了人间亲情。B合适,语段一中母亲尽心竭力地限顾瘫痪的儿子,语段二中儿子体贴入微地照顾年迈的母亲,他们都肩负着自己的家庭责任。C合适,语段一中,母亲希望带儿子去北海看菊花,感受到生命的美丽和希望,从而珍爱生命好好活着,还隐含着作者生命中“子欲并而亲不待”的遗憾。语段二中,作者从母亲身上看到了年迈生命的脆弱与坚强,表现出对生命的呵护与珍惜; 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情景诠释着生命的延续。
【答案】14.桐花美丽鲜妍、质朴素净;桐林生命力顽强;桐林造福乡亲(桐林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15.A
16.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桐林开花的经过和桐花的洁白美丽,抒发作者对油桐的喜爱之情。
17.抒发了作者对桐花的喜爱和赞美:对桐林奉献自己、造福山民的美好品质的赞美;对家乡以及对勤劳善良的乡亲们的怀念与赞美之情:对过去的那段岁月的怀念
【知识点】抒情性(写景)散文;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本筛选和整合能力,根据文章内容可得知桐花的特点和油桐树的特点,归纳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作答时要找到本体与喻体这两个要素,仔细辨别是否恰当;
(3)本题考查拟人的修辞,作答思路为点明修辞+分析修辞+分析情感;
(4)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把握,桐花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应抓住其特点进行深入地分析,答题思路为归纳桐花特点+分析其承载的情感。
14.文章分别写了油桐花的外形美丽质朴特点和油桐树的生命力顽强,作答时要注意分别归纳桐花与油桐树的特点,
故答案为: 桐花美丽鲜妍、质朴素净;桐林生命力顽强;桐林造福乡亲(桐林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15.A项没有比喻的修辞,没有与本体匹配的喻体;
B项将桐林比作赤子,桐花比作山民,描述正确;
C项将桐梨比作灯笼,描述正确;
D项把话语比作丝线,描述正确;
故答案为:A
16.抓住修辞手法——拟人进行赏析,注意赏析时要阐述作者寄寓在文字中的情感——对油桐的喜爱,
故答案为: 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桐林开花的经过和桐花的洁白美丽,抒发作者对油桐的喜爱之情
17.本文通过写故乡的油桐树,抒发了对故土的依恋,对故乡风土人情的赞美,对往昔的怀念,桐花只是情感的载体,作答时注意结合材料,由浅入深地分析,故答案为: 抒发了作者对桐花的喜爱和赞美;对桐林奉献自己、造福山民的美好品质的赞美;对家乡以及对勤劳善良的乡亲们的怀念与赞美之情;对过去的那段岁月的怀念 。
【答案】18.“我”离开S城是因为衍太太散播谣言,说“我"偷了母亲的首饰,“我”为了躲避流言的中伤所以离开。
19.离开S城后,鲁迅先后去了江南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求学,后选择高开,去了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学医,最终弃医从文,从这些经历看出,鲁迅不满现状,坚定地追求新知和真理:思想要求进步,有救国救民的理想。
【知识点】朝花夕拾;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朝花夕拾》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本筛选和理解能力,根据上下文,找到关键语句进行提炼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文章主题的理解以及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本文以及《朝花夕拾》中鲁迅弃医从文等经历可得出鲁迅人物形象。
18.根据第一段的描述“ 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 ”可知作者对于流言的深恶痛绝,由此可得答案,故答案为:“我”离开S城是因为衍太太散播谣言,说“我"偷了母亲的首饰,“我”为了躲避流言的中伤所以离开。
19.《朝花夕拾》中不仅有对衍太太这类封建市侩的小市民的批判,也有对封建教育打压儿童天性的抨击,还有对民族出路和未来的思考探寻,结合其他篇目可知鲁迅先后到了江南水师学堂、日本仙台等,但都以离开告终,这背后实则是鲁迅对民出路的不断探寻,由此可知鲁迅是一个思想进步、有理想的爱国青年,故答案为: 离开S城后,鲁迅先后去了江南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求学,后选择高开,去了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学医,最终弃医从文,从这些经历看出,鲁迅不满现状,坚定地追求新知和真理:思想要求进步,有救国救民的理想。
20.【答案】略
【知识点】记叙文;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记叙文写作题,题目自拟,作答时先审清题目,圈画关键词”特点“”个性“等,选定写作对象,材料中出现的寿镜吾先生,既有和善的一面,也有守旧的一面,因此,我们在写人物时,也应当全面地去评价,写作时,尽量选择两到三件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事件作为支撑,写出人物内在品质。
【点评】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记叙文的书写要关注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还要注意分析题干所给的材料,全面辩证地对所写人物进行评价,注意不可空谈,要有充足的事例作为支撑,立意要深刻,不可知写人物的外在形象,应注意适当评论和总结,写出人物内在风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南京鼓楼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解释下列加点字, 按要求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南京鼓楼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6页,共100分, 赏析诗中加点字“驱”的妙处, 解释句中加点字含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南京建邺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