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用直径0, 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全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
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溃退(kuì)黝黑(yòu)平庸(yōng)殚精竭虑(dān)
B. 佃农(diàn)周济(jì)荧光(yín)屏息敛声(liǎn)
C. 教诲(huì)绯红(fēi)镌刻(juān)深恶痛疾(è)
D. 畸形(jī)轻盈(yíng)崎岖(qū)油光可鉴(jiàn)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黝黑(yòu)——yǒu;
B.荧光(yín)——yíng;
C. 深恶痛疾(è)——wù;
故选D。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慰勉 蒙昧 抵赖 催枯拉朽B. 仲裁 诘责 娴熟 藏污纳垢
C. 不辍 潇洒 愚顿 惨绝人寰D. 由衷 轩昂 窒息 振聋发馈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催枯拉朽——摧枯拉朽;
C.愚顿——愚钝;
D.振聋发馈——振聋发聩;
故选B
3. 请从所给三个词语中选择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句中的横线上。
(1)长年累月地操劳,爷爷的那双手已_________(粗犷 粗糙 粗略)得像老松树皮,手背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手掌也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2)随着养宠人士越来越多,出现在公共场合的小猫小狗也多了起来,小家伙们面对着_________(扑朔迷离 目眩神迷 眼花缭乱)的世界,做出的表情也是让人忍俊不禁。
【答案】 ①. 粗糙 ②. 眼花缭乱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词语的选用。
(1)粗犷:粗鲁强横,粗率豪放。
粗糙 :粗笨拙劣,草率马虎。
粗略:粗粗地,大略,不精确。
这句话是说爷爷的那双手经过长年累月地操劳,像老松树皮,故选“粗糙” 。
(2)扑朔迷离 :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目眩神迷: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这句话是说小猫小狗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故选“眼花缭乱”。
4. 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
(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3)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其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
(6)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8)春冬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9)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0)游鱼细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答案】 ①. 长歌怀采薇 ②. 仍怜故乡水 ③. 绿叶发华滋 ④. 风声一何盛 ⑤. 妻子象禽兽 ⑥. 谁家新燕啄春泥 ⑦.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⑧. 则素湍绿潭 ⑨. 沉鳞竞跃 ⑩. 直视无碍
【解析】
【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薇、滋、啄、萋、鹦鹉、洲、湍、鳞、竞”等字词容易写错。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盛誉,礼仪在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的地位。②当今世界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国情有异,所以各个国家的礼仪制度也不同。③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外交实践中,我国的国家礼仪经过了扬弃、修正等变革,不断成熟、完善,建立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礼仪制度。④随着我国同国际的交往愈加频繁,学习礼仪文化知识,____________能体现自身的修养和素质,____________能在交流中展现我国国格,以及“礼仪之邦”文明友好的形象。
(1)第①句中的“礼仪之邦”按短语结构类型划分,属于____________短语。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
(3)请在第④句中的横线上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
【答案】(1)偏正(2)将“成熟”与“完善”调换位置。
(3)示例:不仅……还……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短语结构。
“礼仪之邦”意思是: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礼仪”为修饰语,“邦(国家)”为中心语;该词为偏正短语。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第③句病因:语序不当,应先“完善”再“成熟”。修改建议:将“成熟”与“完善”互换位置。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关联词运用。
“能体现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与“能在交流中展现我国国格格,以及‘礼仪之邦’文明友好的形象”为递进关系,体现“学习礼仪文化知识”的意义;可使用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组“不仅……还……”。
6. 名著阅读。
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以说近乎奇迹。
选段中的统计数据属于红军的哪次军事行动?路上红军遭遇了诸多“险峻”,请结合作品内容,举一例具体说明。
【答案】长征;举例:①在白雪皑皑、空气稀薄的大雪山上,衣衫单薄、气血不旺的南方战士冻死不少。②在荒凉的炮铜岗上,在齐胸深的泥淖上铺出一条曲折之路,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下就没再站起来。③在难见人烟、曲折如迷宫的大草原上,失足陷入沼泽便无从援手,沿途损失许多牲口和人员。④在经过藏族人部落所居住的荒野地带时,面对团结起来的敌视他们的人民,所吃苦头远超之前的一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
这个文段,选自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根据“总长五千英里的路”“行军”等内容可知,“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等统计数据,是对“长征”这一军事行动的描述。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叙述了红军在长征路上遭遇的诸多“险峻”。结合原著内容,概括其中一个例子即可。如,翻越雪山:红军在大渡河以北爬上了一万六千英尺高的大雪山,山顶空气稀薄,南方战士不习惯于高原气候,冻死不少。更难的是爬荒凉的炮铜岗。在邛崃山脉,又损失了许多人马。接着他们过美丽的梦笔山,打鼓山,又损失了不少人。最后在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日,他们进入了四川西北的富饶的毛尔盖地区。再如,过草地:一九三五年八月红军进入川藏边界的大草地,遇到了团结起来敌视他们的人民,他们在藏民地里收割青稞,挖掘甜菜和萝卜等蔬菜,他们就是靠这种微不足道的给养过大草地。俘获了部族人以后才能找到向导引路。在大草地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见人烟。在这个沼泽地带几乎大雨连绵不断,沿途又损失了许多人员和牲口。许多人在一望无际的一些水草中失足陷入沼泽之中而没了顶,没有树木遮荫,到了夜里他们就蜷缩在捆扎在一起的灌木枝下面,挡不了什么雨。但是他们还是胜利地经过了这个考验。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八年级三班准备开展以“诚信伴我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将下面的文字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2)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80字左右)
(3)活动期间,班主任要求每位同学都讲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请你判断下列故事中哪两个不符合主题要求( )(填序号)
A.商鞅立木 B.曾子杀彘 C.卧冰求鲤 D.闻鸡起舞 E.一诺千金
(4)请你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上饶市广丰区沙田镇坞龚村村民陈德柱,凭自己的酿酒手艺成为当地发家致富第一人,稳当当的万元户。因诚实守信,陈德柱当起了当时流行的“保人”:从富裕的村民手中借钱过来,再借给有需要的人,中间赚点利息。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历经改革开放的大浪淘沙,不少人在市场折戟,陈德柱的不少债主无力还钱甚至跑路躲避债务。作为“保人”的陈德柱向债主承诺:自己一定会还清所有债务。他扛起了30万元的债务,一共还了25年。
【答案】(1)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2)示例: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必衰。诚信,是一切价值的根基,是每一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今天,让我们一起分享诚信的故事,感受诚信的力量。
(3)CD(4)示例:上饶老人陈德柱用诚信书写人生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依题目要求,用正楷抄写“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即可,注意“信”“第”等证的结构。
【小问2详解】
考查拟写开场白。
开放类试题,围绕着“诚信伴我成长”的主题,起到引入活动的作用即可。
如: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交友之道。“人无信不立”,一个人如果缺乏诚信,将寸步难行。只有诚实做人,讲求信用,我们的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顺畅。今天我们将举行“诚信伴我成长”主题学习活动,期待同学们的精彩表现。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积累。
A.商鞅立木: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任,终于商鞅公布了变法的法令。这个故事也称商鞅立信。体现了诚信;
B.曾子杀彘: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她的孩子边跟着她边哭。母亲对孩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家后再杀猪给你吃。”妻子从集市回来,曾子想要抓住猪把它杀了,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什么都不懂,他们学习父母的行为,听从父母的教导。如今你欺骗他,就是教他学会欺骗,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曾子于是就把猪烹煮了。体现了诚信;
C.卧冰求鲤:指卧在冰上以求得鲤鱼。指忍苦孝亲。是二十四孝故事之一,体现了孝顺;
D.闻鸡起舞: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借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亦比喻意志坚强,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东晋祖逖为一代名将,少时勤奋,闻鸡鸣就起来练剑。体现了勤奋;
E.一诺千金: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出自《史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体现了诚信;
故选CD。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
这则新闻的主人公是“上饶市广丰区沙田镇坞龚村村民陈德柱”,事件是“作为‘保人’的陈德柱向债主承诺:自己一定会还清所有债务。他扛起了30万元的债务,一共还了25年”,据此按“某人+某事”的句式,可概括为“上饶农民陈德柱用诚信立足人世”等作为标题。
三、阅读(46分)
(一)(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生固体废物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亿吨左右,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亿至700亿吨。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部分城市“垃圾围城”问题十分突出。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看来,“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建设的远景目标是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和处置安全。
根据《方案》,“无废城市”的建设重点在于推进固废源头处理的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填埋量,因此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发展正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无废城市”要来了?——解读<“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材料二】
2019年4月底,绍兴成为全国“11+5”无废试点城市,担起为三产兼顾、偏重工业的东部发达地区综合性城市提供“无废城市”样板经验的重任。
其中,多元化协同主要以限塑令、“光盘”行动、净菜进城等“八大行动”为载体,实现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而标准化作业,则是车辆配套标准化、站点建设标准化、收运方式标准化,全面开展“定时定点”收运,实现收运标准化。
眼下,绍兴还试点推行“红、蓝、灰、绿”四色垃圾车分别定时定点收运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易腐垃圾。同步的,绍兴垃圾分类智能化监管平台已启动建设,届时将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过程智能化监管。
(摘自《“无废城市”怎么建 看绍兴试点经验》)
【材料三】
绝大多数案例城市在制定“无废城市”目标前,均已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废弃物管理经验,这为实现“无废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其废弃物管理体系基本是政府主导、生产企业负责、家庭分类投放、废弃物处理商负责收集运输及处理,商业企业、建筑企业、工业企业则多为单独签约专门服务商。整体来看,由于废弃物管理体系较为完善,大多数案例城市征收的垃圾费用已经能够完全覆盖相关支出,废弃物管理进入了良性运转轨道。
部分城市做法极为典型:如奥克兰市根据新西兰环境部的政策要求对轮胎、电子设备、包装等行业企业对其产品进行回收处理。旧金山市将垃圾箱放置、生活废弃物收集、处理均外包给一家运营上百年的废弃物处理公司,并与这家公司一同制定城市的废弃物管理方案。同时开发专门的废弃物网页和APP,展示废弃物分类及处理信息,并启动数据库供信息查询。马斯达尔城在设计废弃物运输体系时修建低能耗的地下平板货运系统,提升了运输效率,也减少了人工成本。
(摘编《“无废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8. 下列表述与材料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无废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实现资源化利用充分和处置安全。
B. 我国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亿吨,其中工业固体废物与养殖废物占比极高
C. 绍兴作为无废试点城市,已启动建设垃圾分类智能化监管平台。
D. 旧金山市在废弃物管理上使用网络技术手段,开发专门的废弃物网页和APP。
9. 【材料一】标题为“‘无废城市’要来了?——解读《‘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它有什么特点?
10. 假如你所在社区的很多老年人不懂什么是“无废城市”,请你向他们作出解释说明。
11. 某市准备在2021年底完成“无废城市”建设申报。请阅读【材料二】【材料三】,说说我们应从国内外“无废城市”案例中汲取哪些宝贵经验。
【答案】8. B9. 主标题采用疑问句式,点明新闻主题;设置悬念,富有吸引力,增强读者阅读兴趣;副标题补充概括新闻核心内容。
10. “无废城市”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意近即可)
11. ①(解决工业固废)制定相关政策,实施生产者责任制;②(解决生活固废)注意信息传播,培训、提升公众意识,政府实施智能化监管;③(处置固废)充分调动市场资本及专业技术管理;④(处置固废)探索、研究与应用处理废弃物的技术。(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辨析。
B.由材料一第一段“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亿吨左右”和图表标题“我国每年产生的固废总量超过100亿吨”,可知“我国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亿吨”错误;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分析。
“‘无废城市’要来了?”运用疑问句,既点明了新闻主题“无废城市”,又设置了悬念,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副标题“解读《‘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补充主标题的“无废城市”解决方案,更贴合生活实际。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筛选。
结合材料一第二段中的“‘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可知:“无废城市”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
结合材料二的“标准化作业,则是车辆配套标准化、站点建设标准化、收运方式标准化,全面开展‘定时定点’收运,实现收运标准化” 根据和材料三的“其废弃物管理体系基本是政府主导、生产企业负责、家庭分类投放、废弃物处理商负责收集运输及处理,商业企业、建筑企业、工业企业则多为单独签约专门服务商”可概括出:(解决工业固废)制定相关政策,实施生产者责任制;
根据材料二的“同步的,绍兴垃圾分类智能化监管平台已启动建设”和材料三的“开发专门的废弃物网页和APP并进行培训,展示废弃物分类及处理信息,并启动数据库供信息查询”得出:(解决生活固废)注重信息传播、培训,提升公众意识,政府实施智能化监管;
根据材料三的“整体来看,由于废弃物管理体系较为完善,大多数案例城市征收的垃圾费已经能够完全覆盖相关支出,废弃物管理进入了良性运转轨道”可概括出:(处置固废)充分调动市场资本及专业技术管理;
根据材料三的“马斯达尔城修建低能耗的地下平板货运系统,提升了运输效率,也减少了人工成本”可概括出:(处置固废)探索、研究与应用废弃物的新技术。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一事一叶茶
沈小玲
①邵彩玲是土生土长的龙坞茶镇里桐坞村人。30年前,邵彩玲从青岛卖茶回来,发了高烧。病好后,走路却不方便了。她没有办法再去采茶和卖茶。于是,就学炒茶。
②邵彩玲永远记得最初炒茶时,右手烫出了27个水泡。
③“那真是泡裹泡啊。”她伸出右手,左右翻转了一下,好像还可以看到27个水泡的印记似的,随即爽朗地笑了。
④“炒茶时,尽量不要说话,说话和不说话,炒出来的茶是不同的。”
⑤“如果你今天心情不好,炒出来的茶口感就不会好。”
⑥这些都是她的炒茶心得。
⑦当她的炒茶技艺名声在外后,许多年轻人不远千里从外地慕名而来,她一概不收学费,免费传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茶的炒茶技艺,已经带出了好些弟子。常有人问邵彩玲:现在,你女儿长大了,你的炒茶技艺后继有人了。
⑧每每听到如此发问,邵彩玲会笑着说:“手艺不一定只传给自己人,还得传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也要传给那些真心学习的人。”对于妈妈把炒茶技艺传给谁,邵彩玲的女儿一点都不计较。她也跟妈妈学炒茶,还经常把自己炒的茶和妈妈炒的茶混着摆放,让客人挑选品尝。当客人喝完茶,说“不错,有邵老师的水平”时,她就开心得像小孩子一样,连声说:“还没到火候,还没到火候呢。”
⑨为了响应国家“农业开发,荒山变茶园”的号召,邵彩玲和丈夫商兴农在龙坞镇的长埭村拓荒,开辟茶园,种植茶树。夫妻俩承包了100亩荒山。整整五年,他们吃住全在山上。理灌木、斩荆棘、拔杂草、清乱石、修梯田、筑水沟,在一垄垄标准的茶田上扦插茶苗,深耕,肥田,改良土壤等等,茶园开垦的工作一项不落。
⑩邵彩玲夫妇每天像蜜蜂采蜜一样在茶园里忙碌着,看着茶园一天天绿意盎然,他们像是吃了蜂蜜一样,有说不完的甜蜜和喜悦。
⑪常年体力透支,邵彩玲病倒了,在开辟茶园后第六年,她被查出得了全球仅百例的罕见癌症。但哪怕是在病中,邵彩玲依然舍不得离开茶叶,时常要把心爱的茶叶摸一摸,看一看,才觉得心安。
⑫“茶叶是有灵性的。”邵彩玲深信,她能战胜病魔就是源于骨子里头对茶的痴迷、对茶与生俱来的热爱。
⑬病愈后的邵彩玲对茶园做了新的十年愿景。她说:“做茶,不是把赚钱作为奋斗目标,而是因为我对茶有一种真实的感情、一种回馈的愿望、一种美好的向往。”
⑭春天的太阳暖烘烘的,茶园里的茶树长势特别好,茶枝顶上冒出一两片、两三片芽,芽尖儿嫩得好像会滴出水来。
⑮邵彩玲相信科学,当大多数人还在观望时,她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引入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培育的新品种,并得到了市区有关部门和省级科研机构的支持帮助。科学种茶,让茶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也让茶叶的品种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⑯邵彩玲,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茶文化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静静孕育、萌芽、长大,持续散发出特有的清香。
(有删改)
12. 文章运用了第三人称来叙述,其作用是什么?
13.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
(1)“那真是泡裹泡啊。”她伸出右手,左右翻转了一下,好像还可以看到27个水泡的印记似的,随即爽朗地笑了。(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2)但哪怕是在病中,邵彩玲依然舍不得离开茶叶,时常要把心爱的茶叶摸一摸,看一看,才觉得心安。(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4. 文章第⑤段写道“如果你今天心情不好,炒出来的茶口感就不会好”,说说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5. 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6. 文章说道:“当她的炒茶技艺名声在外后,许多年轻人不远千里从外地慕名而来,她一概不收学费,免费传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茶的炒茶技艺,已经带出了好些弟子。”假如你是其中一位学习者,请写出你想对邵老师说的话。
【答案】12. ①直接客观地展示了邵彩玲的炒茶技艺以及对这个非遗文化的热爱与坚守,真实地表现了邵老师的人物形象;②不受时空的限制,表现形式灵活自由;③使叙述显得真实、亲切自然。(答出两点即可)
13. (1)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语句中“伸出”“翻转”等动作,“爽朗地笑”这一神态以及“那真是泡裹泡啊”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邵彩玲炒茶时所经历的痛苦和磨难,表现了她坚韧顽强和乐观的品质。
(2)“依然”是照往常、依旧的意思;“时常”是经常,常常的意思。这两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邵彩玲即使生病也不愿意离开茶园,依旧在照料着茶园,表现了邵彩玲对炒茶的热爱与坚守。
14. 做事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境,这样就能提升工作、生活的质量,同样在生活中,我们要始终保持乐观、专注的生活态度。(意对即可)
15. 结构上:照应开头,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紧凑;内容上:点明文章主旨,写出了邵彩玲对炒茶的热爱与坚守,并对她竭力用自己独特方式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的精神进行了赞美。
16. 示例:邵老师,感谢你不收一分钱的学费教我们炒茶技艺。你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炒茶的技艺,更是一种品质、一种情怀、一种坚守,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的一种责任,我会好好学习,像您一样把西湖龙井茶的炒茶技艺继续传承并发扬下去。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叙述人称及其作用。
本文用名字邵彩玲来称呼主人公,并用第三人称“她”,可见是第三人称;
第三人称能够客观地叙述事实,故而本文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真实,结合第⑦段“当她的炒茶技艺名声在外后,许多年轻人不远千里从外地慕名而来,她一概不收学费,免费传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茶的炒茶技艺,已经带出了好些弟子”,可以看出她炒茶技艺的高超,以及不辞辛苦坚守非遗传承,还“一概不收学费,免费传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茶的炒茶技艺”的无私奉献精神,表现出她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坚守,真实地表现了邵老师的人物形象;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局限,可以写主人公,也可以换成他人视角,如本文中第⑨-⑪段直接写邵彩玲的事迹,而本文第⑮段“邵彩玲相信科学,当大多数人还在观望时,她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引入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培育的新品种,并得到了市区有关部门和省级科研机构的支持帮助。科学种茶,让茶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也让茶叶的品种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第⑯段“邵彩玲,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茶文化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静静孕育、萌芽、长大,持续散发出特有的清香”,从第三者的角度评价她,叙述她的事迹等,灵活自由,更加全面;
从第④段“炒茶时,尽量不要说话,说话和不说话,炒出来的茶是不同的”、第⑤段“如果你今天心情不好,炒出来的茶口感就不会好”等,可以看文中的第三人称时而以采访者的角度直接叙述她的对话;从第⑦段“常有人问邵彩玲:现在,你女儿长大了,你的炒茶技艺后继有人了”、第⑧段“每每听到如此发问,邵彩玲会笑着说:‘手艺不一定只传给自己人,还得传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也要传给那些真心学习的人。’”,可以看出时而又以旁观者的角度记叙她与别人的对话,显得自然亲切而真实。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要语句及词语的能力。
(1)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从“那真是泡裹泡啊”,可以看出运用了语言描写,从“伸出”“翻转”,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从“爽朗地笑了”,看出运用了神态描写;结合第②段“邵彩玲永远记得最初炒茶时,右手烫出了27个水泡”,可知句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炒茶时所经受的痛苦磨难,而她面对曾经的磨难,能够“爽朗地笑”,则表现出她顽强坚韧的品性和乐观精神。
(2)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评析时要先解词,“依然”是照往常、依旧的意思;“时常”是经常,常常的意思。然后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结合句中“但哪怕是在病中”“要把心爱的茶叶摸一摸,看一看,才觉得心安”,可以看出这两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邵彩玲即使生病也不愿意离开茶园,依旧在照料着茶园,再结合第⑫段“邵彩玲深信,她能战胜病魔就是源于骨子里头对茶的痴迷、对茶与生俱来的热爱”,可知这两个词表现了邵彩玲对炒茶的热爱与坚守。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心情不好”“炒出来的茶口感就不会好”,指的是如果一个人做事时心情不好,那么做出来的事质量、效果都不会好;结合第⑦段“当她的炒茶技艺名声在外后,许多年轻人不远千里从外地慕名而来,她一概不收学费,免费传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茶的炒茶技艺,已经带出了好些弟子”,提示我们在学习工作时,应该让自己保持一种健康、愉快、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样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工作质量;结合第⑫段“邵彩玲深信,她能战胜病魔就是源于骨子里头对茶的痴迷、对茶与生俱来的热爱”,提示我们对于生活更要乐观,要坚持以热爱的心态来对待生活,拥有坚守执着的精神。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
结构上:结合第⑦段“当她的炒茶技艺名声在外后,许多年轻人不远千里从外地慕名而来,她一概不收学费,免费传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茶的炒茶技艺,已经带出了好些弟子”、第⑮段“邵彩玲相信科学,当大多数人还在观望时,她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引入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培育的新品种,并得到了市区有关部门和省级科研机构的支持帮助。科学种茶,让茶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也让茶叶的品种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可知最后一段“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茶文化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静静孕育、萌芽、长大,持续散发出特有的清香”,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紧凑;结合第①段“土生土长的龙坞茶镇里桐坞村人”“她没有办法再去采茶和卖茶。于是,就学炒茶”,“炒茶”就是她独特的方式,她让茶文化发扬光大,可知最后一段照应开头。
内容上:这是一段评价性文字,“持续散发出特有的清香”,直接评价了她对于炒茶事业的热爱与坚守;结合第⑦段“当她的炒茶技艺名声在外后,许多年轻人不远千里从外地慕名而来,她一概不收学费,免费传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茶的炒茶技艺,已经带出了好些弟子”、第⑮段“邵彩玲相信科学,当大多数人还在观望时,她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引入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培育的新品种,并得到了市区有关部门和省级科研机构的支持帮助。科学种茶,让茶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也让茶叶的品种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可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茶文化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静静孕育、萌芽、长大”,对她竭力用自己独特方式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的精神进行了赞美。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根据第⑦段“当她的炒茶技艺名声在外后,许多年轻人不远千里从外地慕名而来,她一概不收学费,免费传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茶的炒茶技艺,已经带出了好些弟子”,可知学习者应该表达对她无私传授的感谢,赞美她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坚守的精神,还可以结合第⑯段“邵彩玲,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茶文化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静静孕育、萌芽、长大,持续散发出特有的清香”,上升到对她品格的赞美,并表达学习者将会传承她的精神和志向的意思。注意用第一人称来表达。
示例:邵老师,您不收学费免费传授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茶的炒茶技艺,对此我深表感谢。您对炒茶的热爱与坚守,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一定要像您一样把西湖龙井茶的炒茶技艺传承并发扬光大。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③间。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觕⑤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⑥,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东坡食汤饼》)
【注】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梧、藤:梧州、藤州。④鬻(yù):卖。⑤觕(cū):同“粗”。⑥饮湿:指润湿嘴巴。
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
(3)共买食之( )(4)饮酒但饮湿( )
18.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19.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亦”和“相与”点出两人相似的遭遇和心境。
B. 【乙】文中“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
C. 【甲】文以第一人称写寻友赏月的悠闲。【乙】文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徐”和“大笑”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风采。
D. 【甲】【乙】两文都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式来写苏轼的生活,最后都以议论结尾。
20. 两文中苏轼的境遇有何相同之处?体现了苏轼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17. ①. 高兴的样子 ②. 考虑,想到 ③. 吃 ④. 只,仅
18. (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水藻和荇草交错其中,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苏轼已经吃完汤饼了。19. B
20. 两文中的苏轼都处于被贬的困境;都表现了苏轼面对困境的乐观豁达。(意近即可)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①句意: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欣然:高兴的样子。
②句意: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同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③句意:于是兄弟二人买了汤饼吃。食:吃。
④句意:喝酒只是润湿嘴巴。但:只,仅。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
(1)庭:庭院;空明:清明澄澈;交横:交错纵横;
(2)置:放下;箸:筷子;尽:吃完。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B.结合“觕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可知,苏轼面对粗茶淡饭,坦然食之,是个乐观豁达之人。所以B项“‘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分析错误;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人物性格的分析。
两文都是苏苏轼被贬期间的生活写照。甲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看出苏轼此时是一个闲人,一个被贬的人。乙文“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可知苏轼此时被贬南方,两文苏轼境遇都是被贬。
甲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面对被贬的境遇,苏轼不仅还能欣赏月色,而且还能自嘲,表现出一种随遇而安的豁达。
乙文“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在被贬的处境中,苏轼吃得香,并且能够调侃弟弟,看出心情并没有随着境遇而低落,有一种洒脱。
因此苏轼的性格是:豁达乐观、随遇而安。通过分析甲乙两文可知,苏轼在被贬谪之后,仍然心胸开阔,豁达乐观。在乙文的情境中,面对遭受挫折的弟弟,苏轼必然会劝慰苏辙坦然面对,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境。
【点睛】【甲】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同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参考译文:
苏轼与弟弟苏辙贬谪到南方时曾经在梧州、藤州之间相遇。路边有卖汤饼的人,于是兄弟二人买了汤饼吃。粗陋而难以下咽,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苏轼已经吃完汤饼了。他慢悠悠地对苏辙说:“九三郎,你还想细细咀嚼吗?”说完大笑着站起来。秦少游听说这件事后,说:“这是东坡先生‘喝酒只是润湿嘴巴’罢了。”
(四)(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1. 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自比,从中透露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2. 颈联是写景名句,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人看到的景色。
【答案】21. ①. “蓬”“雁” ②. 内心的激愤和抑郁(意近即可)
22. 示例: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一联中,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解答时,先理解诗歌内容,根据内容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示例:广阔无垠的大漠,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远处一缕孤烟直直的升起,天上一轮圆圆的落日挂着,与宽广的大河相互映照着。
四、作文(50分)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一朵鲜花可以擦亮春天的眼睛,一本好书可以启迪沉睡的思想,一段旋律可以拨动思念的心弦,一句鼓励可以点燃奋斗的激情……当你用心凝想,生活中很多的人、事、景、物都会成为一种美好的存在,它们以独特的方式温暖了我们的灵魂,让我们以更好的姿态去面对未来。
请以“___________美好了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范文
阅读美好了生活
从小我就喜爱看书,书好像已经成为了我一路走来的最忠实的朋友,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我什么书都看,只要是书,不管是幼稚的还是深沉的,看得懂的或者看不懂的,我都能看得如痴如醉。搬一把木椅,坐在阳台上,捧一本书,伴着清风与阳光,一看就是一个下午,还常常觉得时间太短。
书里藏着一个精彩的世界。《哈利•波特》里的正义与友谊,《红岩》里的勇敢忠贞与坚韧不屈,《骆驼祥子》里祥子悲惨的结局,《红楼梦》里泼辣能干的王熙凤,《四世同堂》里沦陷的北平、自私的冠晓荷、正直的瑞轩、爱国的钱默吟……都使我对阅读更加向往和执着。
书里有清晨与黄昏、儒雅与骄纵、赤诚与奸诈,书里有老北京味儿的胡同,还有被细雨浸湿的古城……
我也喜欢古诗,那些明清烟雨、盛世天下、纸上长安、征战沙场……我都爱读。《将进酒》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豁达与豪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追问,《江城子•密州出猎》里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意境,都令我兴趣盎然。
因为喜爱读书,所以书中的一些细节我记得很清楚:老北京人爱吃什么,林黛玉第一次见王熙凤时穿着什么,哈利•波特与谁的关系最好……为此,妈妈说我太“八卦”,我就以“杨绛先生说钱锺书也有这种爱好!这叫‘痴气’”的理由堵回去了。
阅读,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它在我眼中并不只是一张张白纸、一个个黑字,它能让我在心烦意乱的时候沉静下来,思考许多人生的道理。
我喜欢阅读。阅读,美好了我的生活,让我的生命变得更加丰盈充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一、审题立意。题目是“美好了生活”,“美好”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意思让人感受到了美好。题目中的“生活”限制了作文的写作的范围,所写的内容要与“生活”有关。关键词是“美好”,要通过合适而新颖选材告诉读者生活的美好来源于哪里,即因何人何事而使生活变得更美好。题目横线上可补充的内容非常广泛,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情等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写作内容,既可以是有形的人或物,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或力量。生活是美好的,但需要人、事、物等来加以点缀,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生活”可以是学习生活,也可以是家庭生活。写作时重点突出写作对象对于生活精彩的作用与价值。“美好”是带有浓厚的颂扬色彩的词,意味着健康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丰富多彩,快乐有趣的生活内涵,或是内心世界的充盈与厚实。
二、构思选材。生活中的美好无处不在。这美好使人感动,给人带来启发,让人久久不能忘怀。选择符合题意的内容填题目,作文时要把生活的美好描绘出来。要运用多种的描写手段,叙写“人、事、物、景”等给生活带来的美好体验,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从文体看,较为适宜写成记叙文。生活中,让人们感到美好的事物不胜枚举,只要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生活到处都是美好的人性。大自然中花草树木的芬芳、坚韧与顽强;父母亲人的关爱和照顾;朋友的安慰与鼓励;阅读书籍的体验与感悟;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温馨的话,都能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因此,可以用“梦想”“拼搏”“读书”“音乐”“拼搏”“宽容”“坚韧”“顽强”“坚持”“鼓励”“缺憾”等来补填题目。围绕着自己的经历写出真情实感。如,可以写生活顺境中收获的快乐,可以写遇到困境时所得到的帮助等。也可以写议论文,可以从怎样感受“美好”等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无论那种文体,都要写出自己的感悟,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期末]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无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0_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