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年级化学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10题每小题2分,11-20题每小题3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物质因水解呈酸性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NH4Cl属于强酸弱碱盐,铵根水解显酸性,A符合题意;
B.Na2CO3是强碱弱酸盐,碳酸根水溶液呈碱性,B不符合题意;
C.Na2SO4是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C不符合题意;
D.NH3⋅H2O是弱碱,电离出OH-,溶液显碱性,铵根离子水解溶液呈酸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列仪器与名称相符的是
A. 封液漏斗B. 坩埚
C. 三脚架D. 干燥管
【答案】D
【解析】
【详解】A.依据形状可知,该仪器的名称为球形分液漏斗,而不是封液漏斗,A错误;
B.依据形状可知,图示仪器为蒸发皿,B错误;
C.该仪器为泥三角,不是三脚架,C错误;
D.依据形状可知,图示仪器干燥管,D正确;
故答案为:D。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和互为同素异形体B. 葡萄糖与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C. D和T互为同位素D. 乙烷和环己烷互为同系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和都是Cl原子形成的双原子分子,不属于不同单质,两者不互为同素异形体,A错误;
B.葡萄糖(C6H12O6)与蔗糖(C12H22O11)分子式不同,两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B错误;
C.D和T质子数都是1,中子数分别是1和2,属于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两者互为同位素,C正确;
D.乙烷和环己烷结构不相似,且分子组成上也不是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两者不互为同系物,D错误;
故选C。
4. 下列关于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糖类、蛋白质和油脂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B. 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 单晶硅可用作半导体材料D. 可用于漂白纸浆
【答案】A
【解析】
【详解】A.油脂不是高分子,故A错误;
B.氯气溶于水生成次氯酸,故氯气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故B正确;
C.硅介于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处,单晶硅可用作半导体材料,故C正确;
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用来漂白纸浆,故D正确;
故选A。
5. 已知可逆反应:,向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2ml A和1ml B发生反应,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B. 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C. 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混合气体质量改变,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
B.加入2mlA和1mlB ,反应按照2∶1的比例进行反应,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保持不变,无法确定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
C.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容器体积始终不变,而气体总质量为变量,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平衡,C不符合题意;
D.,2个气体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高铁酸钾()作净水剂时会产生,该过程既能消毒杀菌,也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制备的原理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B. 0.6ml参与反应时生成0.4ml
C. 作氧化剂,被还原
D. 净水时会生成胶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化学式中元素化合价之和为0可知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A正确;
B.根据3ClO-~2FeO,0.6ml ClO-参与反应时生成0.4ml FeO,B正确;
C.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而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ClO-作氧化剂,Fe3+被氧化,C错误;
D.高铁酸钾作净水剂时会产生Fe3+,而Fe3+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表面积大,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具有净水作用,D正确;
故选C。
7.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常温条件下,将少量Fe放置于浓硝酸中:
B. 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
C. 泡沫灭火器(主要成分为硫酸铝和碳酸氢钠)原理:
D. 用溶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A.常温条件下,Fe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A错误;
B.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和一水合氨,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硫酸铝和碳酸氢钠两种溶液反应产生CO2,同时还产生氢氧化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
D.是弱酸,不能将其拆开,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C。
8. 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Z同主族,Y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Z>W
B. 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只有2种
C. 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Z<X
D. W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不一定强于Z
【答案】B
【解析】
【分析】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Y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Y为Na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X为第二周期O元素;X、Z同主族,则Z为S;W的原子序数最大,可以知道W为Cl,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X为O,Y为Na,Z为S,W为Cl。
【详解】A.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半径减小,则简单离子半径:Z>W,故A正确;
B.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止2种,如亚硫酸钠、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等,故B错误;
C.Z的简单氢化物为H2S,X的简单氢化物为H2O,非金属性O>S,则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Z<X,故C正确;
D.W的非金属性强于Z,W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Z,题目没说最高价,则W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不一定强于Z,故D正确;
故选B。
9. 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溶液中一定大量共存的是
A. 无色透明溶液中:、、、
B. 加酚酞呈红色的溶液中:、、、
C. 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中:、、、
D. 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含铜离子的溶液为蓝色,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铜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发生反应产生沉淀,故A项错误;
B.酚酞变红,溶液呈碱性,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产生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项错误;
C.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亚铁离子、硫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项错误;
D.由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9ml/L的溶液可能为酸性或者碱性,酸性或者碱性条件下,四种离子之间相互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D项正确;
故答案选D。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B. 若中和热,则1ml醋酸与足量NaOH反应放出热量为57.3kJ
C.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因为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D. ,可知氢气的燃烧热为571.6kJ/ml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碳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是熵增的反应,由常温下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可知,反应ΔH—TΔS>0,则该反应的焓变ΔH>0,A正确;
B.醋酸电离吸收热量,所以1ml醋酸与足量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l水,放出热量小于57.3kJ,B错误;
C.放热反应ΔH<0,S<0时低温自发进行,高温非自发进行,吸热反应ΔH>0,S>0时,高温反应自发进行,C错误;
D.燃烧热是指1m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稳定的物质时放出的热量,故,可知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l,D错误;
故答案为:A。
11. 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装置中缺少玻璃搅拌器,不可测定中和热,故A错误;
B.氯水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其pH值,故B错误;
C.加热会促进溶液的水解,而且生成的盐酸易挥发,应在HCl气流中蒸发制备无水,故C错误;
D.只有温度不同,可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故D正确;
答案选D。
12. 25℃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固体后,溶液的pH降低
B. NaHA溶液呈酸性,可以推测为强酸
C. 100mL pH=10.00的溶液中水电离出的的物质的量为ml
D. 向氨水中加入醋酸使溶液呈酸性,则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向醋酸溶液中加入CH3COONa固体后,c(CH3COO-)增大抑制CH3COOH电离,则溶液的pH升高,故A错误;
B.NaHA溶液呈酸性,可能是HA-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不能据此得出H2A为强酸的结论,故B错误;
C.100mLpH=10.00的Na2CO3溶液中,溶液中c(OH-)=1.0×10-4ml/L,则水电离出的H+的物质的量等于水电离出的OH-的物质的量为1.0×10-4ml/L×0.1L=1.0×10-5ml,故C正确;
D.向氨水中加入醋酸使溶液呈酸性,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c(NH)+ c(H+)=c(CH3COO-)+ c(OH-),则c(NH)v(正)
C. 图3纵坐标为C的百分含量,由图可知该反应的,且
D. 图4所示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的含义是该物质物质的量的变化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所用时间越短,图1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相同时间时A的百分含量,M点A的含量最少,可知M点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叙述与图像相符,A不符合题意;
B.图2曲线表示不同压强下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率,则X点未达到平衡状态,保持压强一定,从X点达到平衡状态,B的转化率减小,说明反应逆向进行,则X点时v(逆)>v(正),叙述与图像相符,B不符合题意;
C.高温比低温先达平衡,高压比低压先达平衡,则T1>T2,P2>P1;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产物C的百分含量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该反应的;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产物C的百分含量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即a+b>c,叙述与图像相符,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4所示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的含义是该物质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叙述与图像不相符,D符合题意;
故选D。
18. 合成氨是工业制硝酸和联合制碱的工业基础,其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流程中NO和可循环利用
B. 甲、乙、丙分别为、NO和
C. 上述流程中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D. 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图示可知,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氨气被氧气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和氨反应生成硝酸铵,氨气、二氧化碳通入饱和食盐水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详解】A.工业上制硝酸的最后一步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其中NO可循环利用,NaHCO3受热分解产生的CO2可循环利用,A正确;
B.根据题给流程图知,甲为NO,乙为NO2,丙为NaHCO3,B错误;
C.上述流程中合成氨反应、一氧化氮和氧气生成二氧化氮反应、硝酸和氨反应生成硝酸铵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是分解反应,氨气、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涉及了复分解反应,整个流程未涉及置换反应,C错误;
D.联合制碱生成NaHCO3沉淀,故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a++NH3+ H2O+CO2=NaHCO3↓+NH,D错误;
答案选A。
19. 常温下,向0.1ml∙L-1二元弱酸H2A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已知]。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b曲线代表A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
B. M点pH=1.1时,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H+)>c(HA-)=c(H2A)>c(OH-)
C. pH=2.73时,c(A2-)+c(HA-)+ c(H2A)=0.1ml∙L-1
D. N点pH=4.2时,c(A2-)=c(HA-),溶液中不存在H2A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H2A中加入NaOH溶液,H2A逐渐转化为HA-,继续加入NaOH溶液,HA-再转化为A2-。所以a表示H2A的物质的量分数曲线,b表示HA-的物质的量分数曲线,c表示A2-的物质的量分数曲线。
【详解】A.由分析可知,b曲线代表HA-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A不正确;
B.M点pH=1.1时,c(H+)=10-1.1 ml∙L-1,加入NaOH溶液后,溶液体积增大,含A微粒的总浓度减小,则c(HA-)=c(H2A)<0.1ml∙L-1×0.5=0.05 ml∙L-1,c(OH-)=10-12.9 ml∙L-1,从而得出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H+)>c(HA-)=c(H2A)>c(OH-),B正确;
C.pH=2.73时,n(A2-)+n(HA-)+n(H2A)是一个定值,但由于NaOH溶液的滴入,溶液体积增大,含A微粒的浓度减小,所以c(A2-)+c(HA-)+c(H2A)<0.1ml∙L-1,C不正确;
D.从图中可以看出,N点pH=4.2时,c(A2-)=c(HA-),但由于HA-发生水解,所以溶液中存在H2A分子,D不正确;
故选B。
20. 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形成溶液为橙色,形成溶液为黄色,加入NaOH溶液后,导致平衡正向移动,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A正确;
B.将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加热,发生水解,然后需要加入NaOH碱化后,再加入少量新制的悬浊液加热,否则氢氧化铜与酸反应,B错误;
C.反应实质是,加入少量KCl固体,对平衡无影响,C错误;
D.加热盛有2mL0.5ml/LCuCl2溶液的试管,溶液由蓝色变为黄绿色或者绿色,平衡正向移动,该过程吸热,,D错误;
答案选A。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1. 氮、磷是重要的元素,能形成多种化合物。
(1)写出铜与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写出的电子式_______;
(3)已知:某温度下,纯水中的。在该温度下,将a L pH=12 NaOH溶液与b L pH=2的溶液混合后恰好呈中性,则_______;
(4)亚磷酸()是二元酸,某温度下亚磷酸()的溶液存在电离平衡:、,回答下列问题:
①属于_______(填“正盐”或“酸式盐”);
②写出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式_______。
【答案】(1)
(2) (3)1∶4
(4) ①. 正盐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铜与稀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中N与H各共用一对电子,电子式为;
【小问3详解】
pH =12,,c(OH-)=0.04ml/L,将此NaOH溶液a L与b L pH=2的硝酸混合后恰好呈中性,则酸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碱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即a L×0.04 ml/L=b L×0.01 ml/L,解得a ∶b =1∶4;
【小问4详解】
①亚磷酸()是二元酸,能发生两步电离:、,故属于正盐;
②溶液中存在Na+、H+、、OH-,故电荷守恒式为。
22. 氧化铁俗名铁红,是重要的铁的氧化物。
流程一:制备氧化铁
用废铁屑制备氧化铁的流程如图:
(1)废铁屑中加入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2)加入溶液产生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写出“煅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流程二:探究氧化铁的性质
A、B、C、D均是含铁元素的物质,氧化铁发生的反应及物质转化关系如图:
(4)检验A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实验过程是_______;
(5)写出物质C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去油污 (2)
(3)
(4)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
(5)
【解析】
【分析】流程一: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促进油脂水解,所以用于除油污,废铁屑中加入碳酸钠溶液除去表面的油污,然后加入稀硫酸并加热50~80℃,Fe和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4和H2,充分反应后通过操作Ⅰ得到滤液和滤渣,操作Ⅰ为过滤;滤液中含有FeSO4、H2SO4,滤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H4HCO3溶液得到FeCO3,过滤后得到FeCO3沉淀,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煅烧得到Fe2O3。
流程二: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A为FeCl3,FeCl3与足量铁粉反应生成FeCl2,再与NaOH反应生成Fe(OH)2,最后在空气中被氧化为Fe(OH)3;
【小问1详解】
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促进油脂水解,所以用于除油污;
【小问2详解】
加入NH4HCO3溶液时,在生成FeCO3沉淀的同时产生了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在空气中煅烧FeCO3可得产品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A为FeCl3,检验Fe3+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
【小问5详解】
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为Fe(OH)3的化学方程式为。
23. 的转化和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
Ⅰ.和合成二甲醚具备相对成熟的技术。工业生产中,有以下相关反应(热效应都是在25℃,Pa下测定):
①
②
③
(1)工业上用和合成二甲醚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根据题目信息,写出反应③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
(3)密闭容器中加入相同物质的量的CO和发生反应③,在某一温度下,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测得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曲线A对应的反应,前40s的平均速率
B. 曲线A对应的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 由图可知,三种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
D. 由图可知,50s之前三个反应都未达到平衡状态
(4)某温度下,一定量的(l)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②,容器内(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在时刻把容器体积扩大为原来的2倍,时刻达到新平衡,请画出到时的浓度变化曲线_______。
Ⅱ.转化为被认为是实现最可能利用的路径,该路径涉及反应如下:
④
⑤
(5)某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l 、3ml 发生反应④、⑤,平衡时的转化率是50%,体系内剩余1ml ,则反应④的平衡常数K=_______(写出计算结果)。
【答案】(1)
(2) (3)BCD
(4) (5)2
【解析】
【小问1详解】
工业上用和合成二甲醚的化学方程式为,由盖斯定律,2×反应①+反应②可得目标方程,,热化学方程式为 ;
【小问2详解】
平衡常数为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反应③中液态水浓度视为常数,不写入平衡表达式,则平衡常数表达式K=;
【小问3详解】
A.没有明确容器的体积,无法计算前40内二氧化碳的反应速率,故A错误;
B.由图可知,曲线A对应的斜率随时间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B正确;
C.同一化学反应,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小,由图可知,曲线A、B、C的斜率依次减小,反应速率依次减小,则三种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故C正确;
D.由图可知,50s之前三个反应中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均没有达到最大限度,说明反应都未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BCD;
小问4详解】
t1时,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碳的百分含量增加,t2时添加催化剂,二氧化碳的百分含量不变,则t1到t3时甲醚的浓度变化曲线图像为 ;
【小问5详解】
充入2ml ,平衡时的转化率是50%,消耗n(CO2)=2ml×50%=1ml,假设反应④消耗xml CO2,则反应⑤消耗(1-x)ml CO2,列三段式:,体系内剩余1ml ,则3-3x-1+x=1,解得x=0.5,平衡时,,,,反应④的平衡常数。
24. 某学习小组为测定浓度并探究其电离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配制250ml 0.1000的NaOH标准溶液
(1)称量时,用分析天平称量NaOH_______g(精确度0.0001g);
(2)在配制上述溶液实验中,下列操作引起结果偏低的有_______;
A. 在烧杯中溶解搅拌时,溅出少量溶液
B. 没有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
C. 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蒸馏水
D. 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实验二】测定的浓度
(3)量取20.00mL待测醋酸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几滴_______溶液作指示剂;
(4)用0.1000的NaOH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的操作和现象为_______;
(5)4次滴定消耗NaOH溶液体积记录如下:
第4次滴定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mL,则该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保留4位有效数字)。
【实验三】探究电离程度。用pH计测定25℃时不同浓度的醋酸的pH,结果如下:
(6)由表中数据计算的电离常数_______(写出计算结果)。
【答案】(1)1.0000 (2)AB
(3)酚酞 (4)滴入最后半滴NaOH溶液时,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30s内不褪色
(5) ①. 25.00 ②. 0.1250
(6)0.1000ml/L醋酸溶液pH为2.88,小于1,说明醋酸为弱电解质,未完全电离,c(CH3COOH)≈0.1000ml/L,又由得c(CH3COO-)≈c(H+)=10-2.88,故0.1000ml/L醋酸溶液Ka=
【解析】
【小问1详解】
配制250ml 0.1000的NaOH标准溶液,称量时,用分析天平称量NaOH的质量为250 ×10-3L×0.1000×40g/ml=1.0000g;
【小问2详解】
A.在烧杯中溶解搅拌时,溅出少量溶液,溶质偏小,所以浓度偏小,A正确;
B.没有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溶质偏小,所以浓度偏小,B正确;
C.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浓度,C错误;
D.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D错误;
故选AB;
【小问3详解】
用NaOH溶液滴定醋酸生成的醋酸钠为碱性,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小问4详解】
达到滴定终点的操作和现象应为;当滴入最后半滴NaOH溶液时,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30s内不褪色;
【小问5详解】
第4次滴定前溶液的体积为0.70mL,滴定后溶液体积为25.70mL,所以第4次滴定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25.00mL;由表中数据可知,第3次误差较大,需要舍去,故三次平均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则该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小问6详解】
0.1000ml/L醋酸溶液pH为2.88,大于1,说明醋酸为弱电解质,未完全电离,c(CH3COOH)≈0.1000ml/L,又由得c(CH3COO-)≈c(H+)=10-2.88,故0.1000ml/L醋酸溶液Ka=。
25. 已知A是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常在汽油中加入适量B作为汽车燃料,可以节约石油资源,并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根据下面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
(2)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C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为碳碳双键和_______(写名称);
(3)写出反应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已知丙烯酸乙酯()具有刺鼻的辛辣气味,可用作制造涂料黏合剂、纺织助剂等。某实验小组用以下装置制备丙烯酸乙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实验过程中添加试剂的顺序为丙烯酸,乙醇,浓硫酸
B. 装置c具有冷凝、导气和防倒吸的作用
C 实验结束后取下试管b并振荡、静置,可观察到液面出现油状物并有气泡产生
D. 丙烯酸、乙醇以及产物丙烯酸乙酯均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答案】(1)取代反应
(2) ①. ②. 羧基
(3) (4)BC
【解析】
【分析】A是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A为乙烯;常在汽油中加入适量B作为汽车燃料,B为乙醇;苯与液溴、溴化铁作催化剂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乙烯水化制备乙醇,属于加成反应,纤维素或淀粉发酵后得到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酒精;丙烯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C与乙醇发生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据其结构分析可知,C为丙烯酸,结构简式为:CH2=CHCOOH,据以上分析解答。
【小问1详解】
苯与液溴、溴化铁作催化剂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小问2详解】
A为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C为丙烯酸,结构简式为:CH2=CHCOOH,C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为碳碳双键和羧基。
【小问3详解】
葡萄糖在酶的做一下无氧呼吸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小问4详解】
A.添加试剂的顺序应为乙醇,浓硫酸,丙烯酸,因为丙烯酸易挥发且价格比乙醇更贵,要放在浓硫酸之后添加,A项错误;
B.丙烯酸乙酯中混有乙醇和丙烯酸,二者易溶于水,丙烯酸能够与碳酸钠反应,易产生倒吸,使用球形干燥管,球形部分空间大,液面上升时可缓冲,所以球形干燥管c有冷凝、防止倒吸、导气的作用;
C.丙烯酸乙酯中混有乙醇和丙烯酸,通过碳酸钠溶液后,充分振荡静置后,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并有气泡,气体为丙烯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C项正确;
D.乙醇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项错误;
故选BC。A.测定中和热
B.测新制氯水的pH值
C.将溶液蒸干制备固体
D.烧瓶中盛有和,验证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选项
方案设计
现象
结论
A
向盛有2mL 0.1ml/L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10滴6ml/L NaOH溶液
溶液颜色由橙色变为黄色
平衡向正向移动
B
将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加热,再加入少量新制的悬浊液加热
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淀粉未发生水解
C
向盛有5mL 0.005ml/L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 0.015ml/L KSCN溶液,再加少量KCl固体
加入KCl固体后溶液颜色变浅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加热盛有2mL 0.5ml/L 溶液的试管
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
平衡()向正向移动
实验次数
1
2
3
4
滴定前
滴定终点
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mL
24.98
25.02
26.88
浓度/()
0.1000
0.0100
pH
2.88
3.3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火法炼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 化学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火法炼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含答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