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大豆蛋白是一种植物性蛋白,其氨基酸组成与牛奶相近,是植物性完全蛋白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所有植物性蛋白含有必需氨基酸种类都是齐全的
B. 人体摄入的牛奶中的蛋白质要分解为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C. 大豆和牛奶中的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D. 人体摄入的氨基酸可以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合成自身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氨基酸由C、H、O、N等元素组成,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约有21种,由R基决定。氨基酸彼此之间可以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由几个氨基酸脱水就形成几肽。
A、植物性蛋白并不都是完全蛋白质,只有像大豆蛋白这种植物性完全蛋白质才含有齐全的必需氨基酸种类,并非所有植物性蛋白都如此,A错误;
B、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人体摄入的牛奶中的蛋白质要分解为氨基酸才能被吸收,B正确;
C、大豆和牛奶中的蛋白质都含有肽键,双缩脲试剂可与肽键反应,所以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C正确;
D、人体摄入的氨基酸可以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合成自身蛋白质,D正确。
故选A。
2. 细胞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承担着物质运输、合成与分解、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骨架被破坏,将影响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
B. 线粒体内、外膜上都有与物质运输相关的多种蛋白质
C. 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包装和囊泡运输紧密相关
D. 叶绿体是一种既与物质转化有关也与能量转化有关的细胞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
A、细胞骨架由蛋白纤维组成,细胞骨架被破坏,将影响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A正确;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内、外膜上都有与物质运输相关的多种蛋白质,B正确;
C、高尔基体不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C错误;
D、叶绿体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类,并产生能量,是一种既与物质转化有关也与能量转化有关的细胞器,D正确。
故选C。
3.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细胞膜不仅是将细胞内外隔开的屏障,也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门户。下列有关人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只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
B. 消化酶在消化腺细胞合成时消耗能量,分泌过程也耗能
C. 葡萄糖可通过主动运输但不能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D. 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钠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膜上的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类。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A、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主要存在协助扩散,同时也会有自由扩散,A错误;
B、消化酶本质是蛋白质,在消化腺细胞合成时消耗能量,分泌通过胞吐实现,也耗能,B正确;
C、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
D、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D错误。
故选B。
4. 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产生过多的自由基会加速细胞的衰老
B. 只有癌细胞中才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C. 细胞凋亡受遗传信息的调控,细胞衰老不受遗传信息的调控
D. 胚胎干细胞为未分化细胞,不进行基因选择性表达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和遗传物质的复制,此时染色体复制后出现染色单体,但染色体数目不变。
2、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细胞发育的任何阶段,细胞中的基因都不会全部表达,因此细胞在任何发育阶段都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的正常生命过程。细胞衰老机制中“自由基”学说提出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可以攻击细胞膜、蛋白质、DNA造成细胞的衰老;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维持内部的稳定是有利的。
A、根据自由基理论可推测,细胞产生过多的自由基会加速细胞的衰老,A正确;
B、正常细胞中也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错误;
C、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理现象,细胞衰老也是正常的生命历程,因此,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均受遗传信息的调控,C错误;
D、胚胎干细胞为未分化细胞,此后要经过分化、衰老和凋亡阶段,因而其中进行基因选择性表达,D错误。
故选A。
5. 用六倍体普通小麦(6N=42)与二倍体黑麦(2N=14)杂交的子代甲不可育,甲的幼苗经秋水仙素诱导后得到可育的小黑麦。显微镜观察小黑麦花药中的细胞,一般不能观察到的是( )
A. 含有56条染色体的细胞B. 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细胞
C. 含有21个四分体的细胞D. 染色体移向两极的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普通小麦是六倍体,黑麦是二倍体,两者存在生殖隔离,杂交产生的种子为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幼苗时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小黑麦是八倍体,据此分析。
A、甲的细胞含有28条染色体,通过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得到的小黑麦含有56条染色体,故显微镜观察小黑麦花药中的细胞可以看到含有56条染色体的细胞,A不符合题意;
BCD、小黑麦体细胞中含有56条染色体,含有六倍体普通小麦42条染色体(含有同源染色体)和黑麦14条染色体(含有同源染色体),故显微镜可以观察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细胞,含有28个四分体的细胞,染色体移向两极的细胞,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6. DNA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具有稳定结构的DNA才能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下列有关DNA分子的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双链外侧的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B. 双螺旋模型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释了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
C. 沃森和克里克根据A与T配对,G与C配对,推导出DNA中嘌呤和嘧啶数目相等
D. 沃森和克里克借助DNA的X光衍射图谱的物理模型,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磷酸和脱氡核糖交替连接而成,A错误;
B、DNA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使DNA分子具有恒定的直径,B正确;
C、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哥夫提出在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C错误;
D、DNA的X光衍射图谱不属于物理模型,D错误。
故选B。
7. 通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地球上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地球上多种多样生态系统的出现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B. 生殖隔离的出现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使基因库发生改变
C. 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许多水稻新品种,增加了水稻的遗传多样性
D. 人类与黑猩猩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说明人类与黑猩猩有共同的祖先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2、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内基因和基因型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的实质是可遗传变异。检测遗传多样性最简单的方法是聚合酶链反应(简称PCR),最可靠的方法是测定不同亚种、不同种群的基因组全序列。3、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物种的多样化。
A、漫长的协同进化使地球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A正确;
B、由于基因库的改变发生了生殖隔离,进而导致新物种的出现,B错误;
C、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许多水稻新品种,增加了水稻的遗传多样性,C正确;
D、人类与黑猩猩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说明人类和黑猩猩有亲缘关系,可能有共同的祖先,D正确。
故选B。
8. 人类ABO血型的表型有4种,由IA、IB、i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IA和IB对i都是完全显性,O型血基因型为ii,IA与IB之间表现为共显性,IAIB表型为AB型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型血和B型血的人婚配,子女一定出现A型血
B. AB型血和O型血的人婚配,子女中没有AB型血
C. A型血和O型血的人婚配,子女不可能出现B型血
D. A型血和A型血的人婚配,子女可能出现O型血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类ABO血型系统有A型、B型、AB型、O型四种,由IA、IB、i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共有6 种基因型,分别是IAIA、IAi、IBIB、IBi、IAIB、ii。
A、A型血的基因型为IAIA、IAi,B型血的基因型为IBIB、IBi,A型血和B型血的人婚配,后代可能为A型血、B型血、AB型血和O型血,A错误;
B、AB型血的基因型是IAIB,O型血的基因型是ii,两者婚配,后代为A型血或B型血,B正确;
C、A型血的基因型为IAIA、IAi,O型血的基因型是ii,两者婚配,后代为A型血或O型血,C正确;
D、A型血的基因型为IAIA、IAi,A型血和A型血的人婚配,后代为A型血或O型血,D正确。
故选A。
9. 巴黎奥运会上我国乒乓球队大获全胜,取得了5枚金牌的好成绩,在男子单打的半决赛时由于比分开始的落后和胶着,观众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紧张,直到最后取得胜利的欢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心跳加快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B. 呼吸急促的原因之一是肾上腺素分泌加快
C. 紧张状态可能会抑制人脑中的神经发生
D. 由欢呼引起的心跳和呼吸的改变受意识支配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A、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A正确;
B、紧张状态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呼吸急促,进而引起心跳加快,B正确;
C、紧张、焦虑可能会引起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含量减少,所以紧张、焦虑等可能抑制成人脑中的神经发生,C正确;
D、由欢呼引起的心跳和呼吸的改变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不受意识支配,D错误。
故选D。
10.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其主要特征是核心体温升高(>40℃),导致人体出现脱水现象,意识障碍,并引发多器官和系统损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患者体温持续在40℃时,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 患者出现严重脱水现象时,其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 热射病发生的原因是体温调节中枢大脑皮层受到损伤
D. 高温环境下预防热射病的有效措施是需要及时降温和补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机理: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
(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皮肤血管收缩等;
(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A、患者体温持续在40℃时,此时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若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会继续升高,而不是维持在40℃,A正确;
B、患者出现脱水现象时,渗透压升高,其机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正确;
C、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热射病发生的原因可能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受到损伤,C错误;
D、热射病是指高温引起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出现脱水现象,预防热射病的有效措施是高温环境下需要及时降温和补水,D正确。
故选C。
11. 光照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生长在室内等光线较暗环境,植物的茎或叶片在生长过程中变得长而细弱,而有的植物种子需要光照才能萌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对光作出反应与光敏色素有关,该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 黑暗环境下豆芽茎比光下要长很多,有利于植物更早到达有光环境
C. 光通过提供能量来调控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开花、衰老等过程
D. 从赤道到南北极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光照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一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A、植物对光作出反应与光敏色素有关,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A错误;
B、黑暗环境下豆芽茎比光下要长很多,生长速度更快,有利于植物更早到达有光的环境,从而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但对植物而言,光不只是起提供能量的作用,在自然界中,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衰老等等,都会受到光的调控,该过程中光也可作为信号起作用,C错误;
D、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是由温度决定的,D错误。
故选B。
12. 研究某种食草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存活个体数与各发育期的关系,可反映出不同发育时期的死亡率差别,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食草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其种群密度会逐渐增大
B. 准确统计食草虫的种群数量可以采用目测估计法
C. 二龄幼虫,三龄幼虫的死亡率高于一龄幼虫的死亡率
D. 食物和天敌等密度制约因素会影响该食草虫种群数量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是通过出生率、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称为密度制约因素。
A、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图中反映出的是不同发育期存活数量的变化,所以图中数据不能判断该食草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
B、目测估计法不能准确统计出食草虫的种群数量,B错误;
C、二龄幼虫,三龄幼虫的曲线比一龄幼虫曲线陡,死亡率低于一龄幼虫的死亡率,C错误;
D、食物和天敌等密度制约因素会影响种群密度,进而影响该食草虫种群数量的变化,D正确。
故选D。
13. 为了解动物共存方式,科学家调查M1等西南3个山系肉食动物的捕食偏好,如图所示,推断最合理的是( )
A. M2的豹猫和赤狐均为二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
B. 3个山系中,M3的肉食动物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均最高
C. 大型捕食者偏好捕食小型猎物,捕食偏好符合“收割理论”
D. 棕熊同化能量少,对其所在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弱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食肉动物与其猎物的体重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体型相近的食肉动物之间具有更高程度的食性重叠。
A、豹猫和雪豹为肉食动物,可能属于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等,A错误;
B、由图可知,三个山系中,M3的肉食动物最多,食物网最复杂,肉食动物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均最高,但恢复力稳定性最弱,B错误;
C、小型猎物数量多,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因此大型捕食者偏好捕食小型猎物,捕食偏好符合“收割理论”,C正确;
D、棕熊为顶级的大型肉食动物,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对其所在的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大,D错误。
故选C。
14. 河南省某村庄在插秧不久的稻田中,投放一定数量的草鱼和青蛙,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稻田中的水稻、鱼、青蛙、害虫和杂草组成的一个生物群落
B. 稻田养鱼养蛙模式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不需要外界提供肥料
C. 该稻田系统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D. 稻鱼蛙共生系统比普通稻田的自我调节能力强、能量传递效率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A、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稻田中的水稻、鱼、青蛙、害虫和杂草不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
B、稻田养鱼模式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但还是需要外界提供肥料,如N肥,B错误;
C、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稻鱼共生系统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C正确;
D、稻鱼共生系统比普通稻田的营养结构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强、能量利用率高,D错误。
故选C。
15. 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产果醋和腐乳时所用主要微生物的代谢类型相同
B. 果酒、果醋、泡菜都是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的食品
C. 制作酸奶牛奶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后再接种乳酸菌
D. 葡萄酒制作完成后打开瓶盖直接进行葡萄醋的发酵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产果酒所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生产果醋所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生产腐乳时所用主要微生物是毛霉,生产酱油时所用主要微生物是黑曲霉。
A、制作果醋利用的是醋酸菌,制作腐乳利用的是毛霉,它们的代谢类型均为异养需氧型,A正确;
B、果醋发酵利用的菌种是醋酸杆菌,醋酸杆菌为严格的好氧菌,果醋发酵过程一直需要通气,B错误;
C、制作酸奶的牛奶不需要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否则会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C错误;
D、酵母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8~30℃,醋酸菌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30~35℃。醋酸菌是好氧菌,葡萄酒制作完成后可打开瓶盖并盖上一层纱布,上调发酵温度,进行葡萄醋的发酵,D错误。
故选A。
16. 植物组织培养是将植物组织或细胞接种到培养基中,然后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植物组织培养有多种形式,如原生质体培养、悬浮细胞培养、花药培养、组织培养、器官培养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愈伤组织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进行培养时,都用到了固体培养基
B. 在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时,需要经历原生质体的培养阶段
C. 愈伤组织是未分化的薄壁组织,没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全能性强
D. 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最终的目的不都是获得完整个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无菌、无毒的环境;②营养;③温度和pH;④气体环境:95%空气+5%CO2。
2、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A、对动物细胞培养用到的是液体培养基,A错误;
B、在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时,需要先用酶解法获得原生质体及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该阶段需要进行原生质体的培养,B正确;
C、愈伤组织是外植体经过脱分化后获得的,脱分化的本质是使细胞失去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的过程,因此,愈伤组织属于未分化的薄壁组织,没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全能性强,C正确;
D、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最终的目的不都是获得完整个体,如动物细胞培养一般不能获得完整个体,即动物细胞培养一般要获得大量细胞或细胞产物,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影响玉米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阳光、温度、水分和CO2浓度等。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主要由根部成熟区根毛细胞通过______作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单株玉米一生中吸收的水只有1%用于各项生理过程或留在体内,吸收水的99%用于______。
(2)干旱条件下,玉米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______。
(3)如图所示玉米植株在不同实验条件(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下测得的净光合速率。若图中横坐标是光照强度,甲、乙曲线不同的实验条件分别是______。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答案】(1) ①. 渗透 ②. 蒸腾作用
(2)干旱条件下,玉米叶片气孔开放程度降低,吸收的CO2减少,暗反应速率减慢,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3) ①. 高CO2浓度、低CO2浓度 ②. 植物光合作用具有最适温度,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高,高于或低于该温度净光合速率均有所下降,因此不能确定甲乙两条曲线温度的高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加CO2的浓度能增大光合作用速率,甲可以表示较高CO2浓度,乙可以表示较低CO2浓度
【解析】
【分析】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均会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为叶绿素的含量以及酶的活性和数量。
【小问1】
玉米主要由根部成熟区根毛细胞通过渗透作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单株玉米一生中吸收的水只有1%用于各项生理过程或留在体内,吸收水的99%用于蒸腾作用。
【小问2】
干旱条件下,玉米叶片气孔开放程度降低,吸收的CO2减少,暗反应速率减慢,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小问3】
若图中横坐标是光照强度,则甲是高CO2浓度,乙是低CO2浓度,因为植物光合作用具有最适温度,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高,高于或低于该温度净光合速率均有所下降,因此不能确定甲乙两条曲线温度的高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加CO2的浓度能增大光合作用速率,甲可以表示较高CO2浓度,乙可以表示较低CO2浓度。
18. 色盲可分为红色盲、绿色盲和蓝色盲等,这三种色盲遗传病分别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一个具有红色盲、蓝色盲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如图所示(第一代的2号个体不含红色盲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两种病的遗传方式分别为:红色盲______;蓝色盲______。
(2)已知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一绿色盲男性和一红色盲女性婚配,其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或______。
(3)检测蓝色盲患者发现其S型视锥细胞对蓝光不敏感;有研究显示,蓝色盲患者的OPN1LW基因发生突变。为探究这个基因的功能,以正常人的S型视锥细胞为材料,设计实验,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
【答案】(1) ①. 伴X隐性遗传 ②.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 ①. 红色盲男性:正常女性=1:1 ②. 红色盲男性:正常女性:绿色盲女性:红绿色盲男性=1:1:1:1
(3)将正常人S型视锥细胞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敲除OPN1LW基因,乙组不作处理,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甲、乙两组细胞对蓝光敏感程度
【解析】
【分析】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为携带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小问1】
据图可知,Ⅰ代1和2号没有红色盲,但是生出了Ⅱ2号红色盲,表明红色盲为隐性遗传,而且Ⅰ代的2号个体不含红色盲基因,可判断红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Ⅱ代1和2都患有蓝色盲,但是女儿不患蓝色盲,表明蓝色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小问2】
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用基因A、a表示,红色盲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用基因B、b表示。一绿色盲男性(XaBY)和一红色盲女性(XAbXAb或XAbXab)婚配。XaBY×XAbXAb后代表型及比例为XAbY(红色盲男性):XAbXaB(正常女性)=1:1;XaBY×XAbXab后代表型及比例为XAbY(红色盲男性):XAbXaB(正常女性):XabXaB(绿色盲女性):XabY(红绿色盲男性)=1:1:1:1。
【小问3】
为探究OPN1LW基因的功能,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OPN1LW基因,故实验设计思路为:将正常人S型视锥细胞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敲除OPN1LW基因,乙组不作处理,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甲、乙两组细胞对蓝光的敏感程度。
19.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皮肤过敏性疾病,其特征为反复发作的风团且伴有瘙痒,有时还出现关节痛、头痛、疲劳等。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公认的核心环节是皮肤肥大细胞活化并释放组胺和其他促炎因子从而诱发过敏反应(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过敏反应是当过敏原______侵入机体后激活肥大细胞并释放组胺等物质引起,组胺引起的皮肤瘙痒属于______调节,而当组胺作用到头部细胞引起头痛症状,产生这两种不同生理反应可能的直接原因是______。
(2)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作过敏原,抗原是指______。X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荨麻疹的药物,根据过敏反应的发生机理示意图推测X的作用机理可能为______。
【答案】(1) ①. 再次 ②. 体液 ③. 皮肤细胞和头部细胞对应的组胺受体类型不同
(2) ①. 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 ②. 抑制组胺的释放或者阻断组胺和皮肤细胞上组胺受体的结合
【解析】
【分析】过敏反应是过敏原再次侵入有过敏体质的机体时,初次接触过敏原使机体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细胞表面这时与过敏原结合,进而使靶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引发过敏反应。
【小问1】
过敏反应是当过敏原再次侵入机体后引发组胺等物质释放引起的反应,组胺为体液因子,引起皮肤瘙痒属于体液调节。组胺在人体内分布广泛,在人体内有不同的受体类型,组胺作用到皮肤出现瘙痒,作用到头部引起头痛症状,产生这两种不同生理反应可能的直接原因是皮肤细胞和头部细胞的受体类型不同。
【小问2】
能引发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叫抗原。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皮肤过敏性疾病,X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荨麻疹的药物,根据过敏反应的机理可能得原因是药物X抑制组胺的释放,或者药物X阻断了组胺与皮肤细胞受体的结合。
20. 生态浮床技术是一个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方法的水环境生态修复过程,它利用水生植物及根系微生物吸收N、P等元素,同时可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并以收获植物体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如图为某受生活污水污染的湖泊应用生态浮床技术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生态浮床的应用加快了湖泊中物质循环的速度。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______,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
(2)流入该立体生态浮床的总能量是水生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______。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包括残枝落叶中的能量和______。
(3)夏季湖泊中“听取蛙声一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______。
(4)生态浮床能抑制藻类繁殖的原因有______。(答出两点)
【答案】(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2) ①. 污水中有机物所含的能量 ②. 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3) ①. 物理信息 ②. 有利于生物种群繁衍
(4)浮床上的植物根系可吸收水中的N、P减少藻类物质来源;浮床遮蔽部分光线,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弱
【解析】
【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 ;②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小问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不断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
【小问2】
根据题图,流入该立体生态浮床的总能量有水生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所含的能量。第一营养级(水生植物)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包括残枝落叶中的能量,还有本身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但是未被同化的能量,也就是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
【小问3】
夏季,湖泊中蛙声是求偶信号,属于物理信息,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繁衍。
【小问4】
生态浮床之所以能抑制藻类繁殖,是由于:①浮床上的植物根系可吸收水中的N、P等元素,减少藻类物质来源;②浮床还遮蔽部分光线,导致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弱,藻类减少。
21. 某科研人员将甜蛋白基因导入番茄,可提高番茄甜味,改善果实品质。如图为甜蛋白基因和Ti质粒上限制酶切位点示意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利用PCR技术扩增甜蛋白基因时,为了特异性扩增甜蛋白基因序列,需根据______设计引物。PCR的产物一般通过______来鉴定。
(2)用限制酶切割含有甜蛋白基因的DNA片段时,不用限制酶BamH I的原因是______。科研人员最终选择了限制酶Xba I和Hind Ⅲ切割质粒和含有甜蛋白基因的DNA片段,而不是选择限制酶Xba I和EcR I的理由是______。
(3)为了让甜蛋白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可以将甜蛋白基因插入Ti质粒的______中。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前,需用Ca2+处理农杆菌,其目的是______。为了确定农杆菌中是否导入基因表达载体,需将农杆菌置于含______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然后用筛选出来的农杆菌去侵染番茄细胞。
【答案】(1) ①. 甜蛋白基因两端的碱基序列 ②. 琼脂糖凝胶电泳
(2) ①. 会破坏甜蛋白基因 ②. 会导致甜蛋白基因与质粒反向连接,甜蛋白基因无法转录
(3) ①. T-DNA ②. 使农杆菌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 ③. 卡那霉素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小问1】
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时,需要根据目的基因两端的碱基序列设计引物,因此为了特异性扩增甜蛋白基因序列,需根据甜蛋白基因两端的碱基序列设计引物。PCR的产物一般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
【小问2】
由图可知,限制酶BamH I切割会破坏甜蛋白基因,不宜使用。在Ti质粒中,EcR I位于Xba I的左侧,根据甜蛋白基因转录的方向和Ti质粒启动子到终止子的方向,应选择限制酶Xba I和Hind Ⅲ切割质粒和含有甜蛋白基因的DNA片段,选择限制酶Xba I和EcR I会导致目的基因与质粒反向连接,甜蛋白基因无法转录。
【小问3】
Ti质粒的T-DNA是可转移的DNA,能够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将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的DNA上。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需用Ca2+处理,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提高转化率。分析图形,质粒中存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因此需在培养基中加入卡那霉素,筛选出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农杆菌。
贵州省贵阳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共6页。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四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四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生物卷9月docx、生物卷9月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