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第1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第2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某地规划的铁路穿过一向东伸展的冲积扇。下图为该地等高线及规划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山脉的走向是( )
    A.东西走向B.东北—西南走向C.南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
    2.冲积扇区域建设铁路面临的不利地质条件是( )
    A.地形起伏较大B.山洪风险较高C.地基物质松散D.地震灾害频发
    我国某中学王老师利用手机查看天气时,显示如下信息(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王老师最可能位于( )
    A.安徽省B.海南省C.黑龙江省D.四川省
    4.符合当天日、月、地三者相对位置的是( )
    A.B.
    C.D.
    5.从该日开始到下次出现凸月最少还需经过的时间大致是( )
    A.5天左右B.10天左右C.15天左右D.20天左右
    古生物学家如同侦探,他们研究藏在地层里的生物遗体或遗迹,从蛛丝马迹中推断结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古生物学家通过研究脚印化石,推测有误的是( )
    A.推断生物的体型特征B.推断生物的行走速度
    C.形成常伴随地壳下降D.形成时地表侵蚀明显
    7.古生物学家为更好地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分布和演化,需借助( )
    A.地理信息系统B.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数字地球D.遥感技术
    西风带部分山地的东坡林线之上有云杉、冷杉组成的条带树林。条带树林的种子多来自迎风坡,最高处的一排最先形成。背风侧风速较弱,第一排树林形成后,可拦截积雪,生存条件改善。当有树木老死或者受干扰倒下之后,形成豁口,种子就能向低海拔传播,下一个林带开始发育,但条带树林的条带数量有限。下图为西风带某山地条带树林的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山地林线之上最可能有云杉、冷杉组成的条带树林景观的是( )
    A.秦岭B.落基山C.阿巴拉契亚山D.喜马拉雅山
    9.适量的积雪对促进条带树林发育的作用有( )
    ①改善土壤墒情②利于土壤保温③增加土壤光照④增强土壤肥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条带树林的条带数量有限的原因可能有( )
    ①随着海拔降低,种子传播距离越远②随着海拔降低,积雪覆盖减少
    ②随着海拔降低,林线下方形成连片森林④随着海拔降低,水热条件变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魔鬼塔(下左图)位于美国怀俄明州,是约5000万年前的一个玄武岩质火山颈。魔鬼塔高出其周围平原264.2m,近观可见一根根紧密排列的五方形或六方形石柱(下右图),塔基有大量呈棱角状的碎石堆积,形成岩斜坡。据统计,自1939年以来,已经有超过6万名挑战者尝试攀登魔鬼塔,但成功登顶的人数不足100人。这种极低的成功率和极高的挑战性使得魔鬼塔成为攀登者心中的圣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魔鬼塔上紧密排列的石柱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运动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D.岩浆活动
    12.魔鬼塔塔基有大量碎石堆积的原因可能是( )
    A.风化作用B.风力堆积C.水蚀残留D.冰川堆积
    13.魔鬼塔吸引无数人前来攀登挑战的主要原因是( )
    A.巨大的高差B.陡峭的岩壁C.坚硬的岩体D.独特的景致
    河口地貌的演变与海平面、河流输沙量等密切相关。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但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约120m。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约25亿吨,当今约10亿吨);距今约0.7万年,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下图为恒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据图文资料推测,2万年以来恒河河口地貌的演变过程为( )
    A.下切河谷→三角洲→河口湾B.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
    C.三角洲→河口湾→下切河谷D.河口湾→下切河谷→三角洲
    15.2万年以来,影响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面积B.河流落差C.季风强度D.人类活动
    16.恒河入海输沙量最大的季节( )
    A.天山山脉雪线下降B.德干高原草原一片枯黄
    C.恒河河口附近海水盐度上升D.北印度洋海水顺时针流动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研小组对敦煌绿洲及其南部沙漠之间1月和8月的近地面风向,风频等进行观测。绘制下图。研究发现研究区近地面风受敦煌绿洲及其南部沙漠之间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显著。
    (1)指出研究区内近地面风随时间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分析研究区内冬季白天近地面以南风为主的原因。
    (3)相比夏季,分析敦煌绿洲冬季更容易荒漠化的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色林错和纳木错均位于青藏高原,形成年代久远。两湖附近冰川、冻土发育,草场广布。近四十年来,色林错与纳木错的水体面积均呈增加趋势,且色林错增加更显著,增加面积逾40%,成为西藏第一大湖。下图为色林错与纳木错流域示意图。
    (1)推测色林错是咸水湖还是淡水湖,并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说明色林错水面增加更显著的主要自然原因。
    (3)简述两湖的面积变化对周边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气间通过潜热(海水蒸发吸收的热量或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长波辐射等方式进行热量交换,并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调节不同纬度间的水热状况,下图为北半球夏季大气潜热降放对局地气温变化的贡献值示意图。
    (1)指出北半球夏季大气潜热释放对气温变化贡献值分布的纬度差异。
    (2)据图分析低纬度潜热释放对贡献值垂直分布的影响。
    (3)举例说明两种大气将能量返还给海洋的方式。
    参考答案:
    1.B 2.C
    【解析】1.根据材料“某地规划的铁路穿过一向东伸展的冲积扇”可知,冲积扇延伸方向为东方,进而判断山脉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冲积扇区域地形平坦,A错误;山洪风险不属于地质条件,B错误;冲积扇为流水堆积地貌,物质松散,C正确;根据材料和图中信息无法判断地震灾害是否频发,D错误。故选C。
    【点睛】冲积扇有多条河谷发育,地势起伏较大,不利于施工;当地有河流流经,地处山区,有山洪爆发的可能,影响铁路安全;冲积扇沉积物较松散,影响铁路的路基安全。
    3.A 4.D 5.A
    【解析】3.根据图示材料可得出,该地正午12:00时,北京时间约为12:09,经计算可知该地为118°E左右,安徽省符合题意,A正确。故选A。
    4.根据图示材料可知,当地日出时间为5:12,日落时间为19:06,因此该地昼长夜短,为北半球夏半年,故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AB错误;“渐盈凸月”为农历十二左右,D正确,C错误。故选D。
    5.满月以前(即农历每月十二、十三日)的凸月称为“渐盈凸月”,又称“上凸月”,满月以后(即农历每月十七、十八日)的凸月称为“渐亏凸月”,又称“下凸月”。故从该日开始到下次出现凸月最少需要经过5天左右,A正确,故选A。
    【点睛】满月前后的月相。月球圆面上绝大部分是明亮的,故称凸月。满月以前(即农历每月十二、十三日)的凸月称为“渐盈凸月”,又称“上凸月”,明亮部分朝向西方。
    6.D 7.A
    【解析】6.通过对足迹的长度、宽度、两趾间角度、单步长和复步长的测量,结合生物的行走方式研究,可以推算生物的体型和行走速度,AB正确,不符合题意;脚印化石形成于沉积岩中,地表以沉积作用为主,沉积作用常伴随着地壳下降,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7.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整合和分析化石记录、地理位置、岩石信息等数据,从而更好地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分布和演化,A正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是地理定位,B错误;数字地球是可视化的地球模型,不能帮助古生物学家为更好地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分布和演化,C错误。遥感是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不能帮助古生物学家为更好地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分布和演化,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
    RS:地理信息的获取;GIS: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8.B 9.D 10.A
    【解析】8.根据材料“西风带部分山地的东坡林线之上有云杉、冷杉组成的条带树林”可知,该类山地受盛行西风影响,落基山位于北美大陆西部,受盛行西风影响明显,可能会形成此类条带树林,B正确;秦岭、喜马拉雅山位于我国,基本不受西风影响,AD错误;阿巴拉契亚山位于美国东部,受西风影响小,C错误。故选B。
    9.积雪在暖季融化,能够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土壤墒情;在冷季能为土壤保温;积雪能增加土壤中氮元素含量,提高土壤肥力,①②④正确;积雪会反射太阳光,不利于增加光照,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条带树林的条带数量有限说明种子较少,或者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或者树林不是以条带的形式分布。根据材料可知,背风坡条带树林的种子来自迎风坡,根据材料“当有树木老死或者受干扰倒下之后,形成豁口,种子就能向低海拔传播,下一个林带开始发育”可知,种子从迎风坡越过山脊向下传播,距离越远,种子数量越少,越难以成林,①正确;根据材料“第一排树林形成后,可拦截积雪,生存条件改善”可知,随着海拔降低,积雪覆盖减少,水热条件变好,不利于维持条带树林形成所需的水热条件,②正确,④错误;读图可知,随着海拔的降低,当种子传播至林线下方时,形成的是连片森林,而不是条带树林,③正确。故选A。
    【点睛】夏季积雪融化可提供水源,满足生长用水;冬季隔绝热量交换,给土壤保温;积雪增强土壤肥力。
    11.D 12.A 13.B
    【解析】11.根据材料“魔鬼塔位于美国怀俄明州,是约5000万年前的一个玄武岩质火山颈”可知,魔鬼塔是由岩浆岩构成。当岩浆冷却凝固时,因岩石收缩产生了柱状节理,形成了一根根紧密排列的六方形或五方形石柱,因此石柱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岩浆活动,D正确。地壳运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不是主要的地质作用,ABC错误。故选D。
    12.组成魔鬼塔的岩浆岩在风化作用下,一些岩石从主体上崩落下来,散布于塔基,形成岩斜坡,A正确。风力难以携带大量碎石堆积,B错误。该地降水少,海拔低,水蚀弱,没有冰川堆积作用,CD错误。故选A。
    13.根据材料“这种极低的成功率和极高的挑战性使得魔鬼塔成为攀登者心中的圣地”可知,攀登困难吸引无数人前来攀登挑战,而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岩壁十分陡峭,难以攀登,因此陡峭的岩壁是吸引无数人前来挑战的主要原因,B正确;魔鬼塔高出其周围平原264.2m,巨大的高差描述有误,A错误;坚硬的岩体有利于攀爬,C错误;独特的景致与攀爬困难无关,D错误。故选B。
    【点睛】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例子有: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等。
    14.B 15.C 16.D
    【解析】14.根据材料“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但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约120m”可知,恒河河口原与海洋的落差较大,以下蚀作用为主,形成下切河谷;后来海平面上升,导致下切河谷被淹没,形成河口湾;后期随着海平面的稳定,恒河挟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堆积下来,形成三角洲地貌,因此其演变过程为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综上所述,B对,排除ACD。故选B。
    15.根据材料“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可知,流域面积和河流落差变化不大,河流挟带泥沙能力基本不变,AB错;题干中时间为2万年以来,人类活动影响主要体现在近千年,D错;西南季风强度变化会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导致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恒河年入海输沙量的大小,C对。故选C。
    16.恒河入海输沙量最大的季节为北半球夏季,此时因北半球气温高,季节性积雪融化较多,天山山脉的雪线应上升,A错;此时德干高原正值雨季,草原不会一片枯黄,B错;此时恒河流域降水量较多,为河流丰水期,入海径流量大,恒河河口附近海水盐度下降,C错;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海水顺时针流动,D对。故选D。
    【点睛】河流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与河流流速呈正相关:流速越快,沉积物的颗粒越大;流速越慢,沉积物的颗粒越小。河流的沉积物数量与河流流量呈正相关:流量越大,沉积物数量越多;流量越小,沉积物数量越少。
    17.(1)冬季白天北风频次显著少于南风,夜晚差别不大;夏季白天北风频次显著多于南风,夜晚反之;与冬季相比,夏季白天和夜晚风向转换更显著。
    (2)冬季绿洲植被对阳光削弱能力下降,与沙漠获得阳光量相当;冬季绿洲(水面减少、植被稀疏且气候干燥.)比热容下降,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减小;白天绿洲人类活动排放的废热多于沙漠,温度高于沙漠,导致冬季白天绿洲形成低压区,沙漠形成高压区,风由沙漠吹向绿洲,以南风为主。
    (3)冬季地表植被覆盖度低,地表粗糙度低,对风力削弱少;冬季地表平均干燥度高,沙尘物质易随风运移;冬季白天来自沙漠的南风频次显著较多,挟带沙子侵袭绿洲;冬季夜晚南北风频次相当,不利于将绿洲沙尘带向沙漠。
    【分析】本题以敦煌绿洲为背景,设置3道小题,涉及风向、荒漠化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据敦煌绿洲及其南部沙漠之间1月和8月的近地面风向分析,冬季白天北风频次(306)显著少于南风频次(2278),夜晚差别不大;夏季白天北风频次(2016)显著多于南风频次(437),夜晚反之;与冬季相比,夏季白天和夜晚风向频次差异大,夏季白天和夜晚转换更显著。
    (2)研究区内冬季白天北风频次(306)、南风频次(2278),以南风为主,原因是近地面冬季寒冷干燥,植被稀少,绿洲植被对阳光削弱能力下降,与沙漠获得阳光量相当;冬季绿洲降水少(水面面积减少、植被稀疏且气候干燥),绿洲比热容下降,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减小,气压差减小;白天绿洲人类活动(如取暖)排放的废热多于沙漠,导致绿洲温度高于沙漠,导致冬季白天绿洲形成低压区,沙漠形成高压区,因此风由沙漠吹向绿洲,以南风为主。
    (3)夏季水源较多,植被茂盛,对地表保护较好。冬季水源少,气温低,地表植被覆盖度低,地表粗糙度低,摩擦力小,对风力削弱少;冬季地表平均干燥度高,物质松散,沙尘物质易随风运移;据图可知,冬季白天来自沙漠的南风频次明显显著较多,风挟带沙子侵袭绿洲,容易出现荒漠化;冬季夜晚南北风频次相当,不利于将绿洲沙尘带向沙漠。
    18.(1)咸水 湖理由:色林错流域面积广,地表径流挟带大量矿物质进入湖体;色林错为内流湖,缺乏排盐的出湖径流,湖水通过蒸发使盐分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
    (2)色林错流域面积更大,流域降水补给增加更显著;色林错流域面积更大,气候变暖使流域内冰川、冻土融水补给更多;色林错周边小湖泊众多,随着水位上升和水面增大,与色林错连成一片。
    (3)湖岸侵蚀程度加剧,可能诱发地质灾害;湖岸附近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盐碱化加重;淹没周边土地、草场等,破坏原有生态环境。
    【分析】本大题以色林错与纳木错流域示意图及相关文字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河流和湖泊的水系、水文特征、某要素对整体的影响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近四十年来,色林错与纳木错的水体面积均呈增加趋势,且色林错增加更显著,增加面积逾40%,成为西藏第一大湖”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色林错流域面积广,地表径流挟带大量矿物质进入湖体;该地区属内流区,色林错为内流湖,缺乏排盐的出湖径流,且湖水经长期的湖面蒸发,盐分不断留存,形成了咸水湖。
    (2)根据材料信息“两湖附近冰川、冻土发育,······近四十年来,色林错与纳木错的水体面积均呈增加趋势,且色林错增加更显著,增加面积逾40%,成为西藏第一大湖”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近四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使流域内冰川、冻土融化加剧﹐融水量增多,湖泊补给水源增加;全球变暖,气候异常﹐局部地区降水增加,流域降水补给增加更显著;读图可见,色林错周边小湖泊众多,随着水位上升和水面增大,湖水淹没周边众多小湖泊,与色林错连成一片,色林错湖面积扩大。
    (3)湖泊面积上升,湖水增多使得湖岸侵蚀加剧,湖岸侵蚀会进一步诱发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湖泊面积上升,湖水增多,使得湖岸附近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上升会加重土地盐碱化;湖泊面积增大会淹没周边土地、草场等,影响周边地区的生物,破坏生物栖息地。
    19.(1)贡献值分布随纬度变化差异显著;随纬度增加大致呈递减趋势;贡献值最大区位于赤道以北附近,贡献值最小区位于极地附近,中纬度(北部)出现贡献值次大区。
    (2)低纬度洋面温度高,对流旺盛,贡献值正值区范围的高度大;低纬度洋面广、蒸发旺,潜热释放量大,同海拔贡献值总体上大于其他纬度;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潜热释放最多,故贡献值随高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3)风驱动海水运动,将大气动能返还海洋;大气逆辐射,将大气热能返还海洋;通过大气降水,将大气内能返还海洋(一部分潜热释放后仍保留在大气中)。
    【分析】本题以北半球夏季大气潜热为背景,设置3道小题,涉及气温、大气将能量返还给海洋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据图分析,图中不同纬度、不同海拔的贡献值不同。贡献值分布随纬度变化差异显著,低纬度大、高纬度小;贡献值大致是随纬度增加大致呈递减趋势,期间有波动,尤其是在30°附近;贡献值最大区位于赤道以北附近,数字在2.4以上,贡献值最小区位于极地附近,在0-0.4之间,中纬度(北部)出现贡献值次大区。
    (2)低纬度潜热释放对贡献值的影响较大;原因是低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较多,洋面温度高,大气对流旺盛,贡献值正值区范围的高度大;低纬度洋面广、蒸发旺盛,海水潜热释放量大,大气的到的热量多,同海拔贡献值总体上大于其他纬度;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水汽凝结,潜热释放最多,故贡献值随高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3)大气将能量返还给海洋的方式如风驱动海水运动,形成波浪、洋流,将大气动能返还海洋;再如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下垫面,将大气热能返还海洋;通过大气降水,水汽凝结,将大气内能返还海洋(一部分潜热释放后仍保留在大气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D
    A
    D
    A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A
    B
    B
    C
    D




    相关试卷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地理pdf、地理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2021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上学期10月份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上学期10月份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