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专题【原卷版+解析】
-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专题01高考高频考查的经典人物形象【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专题04掌握诗歌鉴赏艺术手法的基本思维【学生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专题04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之比较鉴赏强化训练【学生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专题07咏史怀古诗(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专题08咏物诗(知识概述+巩固训练)(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专题02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豪放与婉约)【学生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专题02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豪放与婉约)【学生版+解析】,共7页。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鉴赏分析,一般要注意从以下角度入手:
一、形象角度:从意境(景物形象)角度;从诗人形象角度。
二、情感角度:从思想情感角度
三、语言风格角度:注意用词方面的特点。
【例题】
水龙吟·过黄河
许有壬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
鼓枻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我欲乘槎①,直穷银汉,问津深入。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②。
【注】①槎:竹、木複。②传说汉代张骞乘槎寻河源,见妇人浣纱,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支机石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开头两句从大处着笔,从时空角度写黄河气势之大、存在之久,奠定全词基调。
B.黄河浪涛激越飞腾,气势磅礴,声响如震天之雷,让游赏者心生惊恐,徘徊不前。
C.“棹歌声、响凝空碧”描写手法和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纤歌凝而白云遏”相似。
D.下片中“鼓枻”“乘槎”为实写,“直穷银汉”为虚写,虚实结合,韵味无穷。
2.前人认为本词风格豪放,请结合“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作简要分析。(6分)
【巩固训练】
杂诗
曹植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
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涂,东路[注]安足由。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注]东路,指曹植从洛阳回自己封地的路。
1.曹植的诗歌具有“刚健之美”,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浪淘沙
蒋捷
明露浴疏桐。秋满帘栊。掩琴无语意忡忡。掐破东窗窥皓月,早上芙蓉。
前事渺茫中。烟水孤鸿。一尊重九又成空。不解吹愁吹帽落,恨杀西风。
2.请分析蒋捷属于哪个派别是诗歌?
念奴娇①
黄庭坚
八月十七日,同诸甥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②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③。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注] ①作于词人谪居戎州之时。②姮娥:嫦娥。③醽醁:美酒。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净秋空”运用了倒装句法,突出了烟消云散、玉宇澄清的动态感和清新的美感。
B.月色并不十分明亮,“驾此一轮玉”的嫦娥是词人的想象,凄美的形象惹人怜爱。
C.“共倒”“相属”等与李白的“飞羽觞而醉月”异曲同工,写觥筹交错的宴饮之乐。
D.孙郎感遇有知音,于是用笛子演奏,用那悠扬的乐声呼应了词人的“最爱临风曲”。
4.作者自诩此篇“或可继东坡赤壁之歌”,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联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试作分析。(6分)
鉴赏诗歌语言风格之如何鉴赏豪放与婉约
【解题思路】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鉴赏分析,一般要注意从以下角度入手:
一、形象角度:从意境(景物形象)角度;从诗人形象角度。
二、情感角度:从思想情感角度
三、语言风格角度:注意用词方面的特点。
【例题】
水龙吟·过黄河
许有壬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
鼓枻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我欲乘槎①,直穷银汉,问津深入。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②。
【注】①槎:竹、木複。②传说汉代张骞乘槎寻河源,见妇人浣纱,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支机石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开头两句从大处着笔,从时空角度写黄河气势之大、存在之久,奠定全词基调。
B.黄河浪涛激越飞腾,气势磅礴,声响如震天之雷,让游赏者心生惊恐,徘徊不前。
C.“棹歌声、响凝空碧”描写手法和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纤歌凝而白云遏”相似。
D.下片中“鼓枻”“乘槎”为实写,“直穷银汉”为虚写,虚实结合,韵味无穷。
2.前人认为本词风格豪放,请结合“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作简要分析。(6分)
1.【答案】B
【解析】B项“让游赏者心生惊恐,徘徊不前”无中生有,结合诗歌“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只是写出黄河波浪气势磅礴。
2.①从意境角度,用词雄壮,意境开阔。“壮”有力量感,“汗漫”“绵邈”等词有开阔感,“飘飘”有洒脱感,营造出雄浑辽阔的意境。
②从诗人形象角度,诗人形象豪迈狂放,洒脱不羁。诗人胸怀壮志,游览祖国壮丽河山,并希望能够咏唱吟颂。
③从情感角度,表达了作者壮游天下的雄心和吟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豪情。
【巩固训练】
杂诗
曹植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
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涂,东路[注]安足由。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注]东路,指曹植从洛阳回自己封地的路。
1.曹植的诗歌具有“刚健之美”,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1.【答案】①意境上具有刚健之美。描写长江的悲风,淮泗的急流,意境上雄浑壮阔,具“刚健之美”。
②情感上具刚健之美。不愿闲居封地,甘心替国分忧,体现了大丈夫刚毅的品格与积极入世情怀,为国分忧的责任意识,情感上高昂奋进,具“刚健之美”。
③ 语言风格上,用词简练,豪放大气,以吴国为目标“远游”,“万里”驰骋路途 ,“安足”“惜哉”等词语简明而具力量、感染力,具“刚健之美”。
浪淘沙
蒋捷
明露浴疏桐。秋满帘栊。掩琴无语意忡忡。掐破东窗窥皓月,早上芙蓉。
前事渺茫中。烟水孤鸿。一尊重九又成空。不解吹愁吹帽落,恨杀西风。
2.请分析蒋捷属于哪个派别是诗歌?
2.【答案】婉约。
①意境上,这首词选取的露珠、疏桐、东窗、明月、孤鸿、西风等意象,意境整体上偏于细小和阴柔的特点;
②情感上,这首词抒发的是失意、惆怅、哀怨的个人情感;
③语言风格上,这首词语言缠绵含蓄,轻柔雅致的特征。
以上都符合婉约派的特色。
念奴娇①
黄庭坚
八月十七日,同诸甥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②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③。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注] ①作于词人谪居戎州之时。②姮娥:嫦娥。③醽醁:美酒。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净秋空”运用了倒装句法,突出了烟消云散、玉宇澄清的动态感和清新的美感。
B.月色并不十分明亮,“驾此一轮玉”的嫦娥是词人的想象,凄美的形象惹人怜爱。
C.“共倒”“相属”等与李白的“飞羽觞而醉月”异曲同工,写觥筹交错的宴饮之乐。
D.孙郎感遇有知音,于是用笛子演奏,用那悠扬的乐声呼应了词人的“最爱临风曲”。
4.作者自诩此篇“或可继东坡赤壁之歌”,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联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试作分析。(6分)
3.【答案】B
【解析】“凄美”“怜爱”表述错误,上阙的嫦娥形象是词人的想象之笔,打上了词人强烈的主观色彩,此处嫦娥的形象应该是“兴高采烈”“光彩照人”的,能激发人的兴致的“乐景”。)
4.【答案】示例:
(1)赞同。①景象特点相近:苏词选用 “乱石”“惊涛”“千堆雪”等磅礴之景,描绘了雄阔的古战场,黄词选用“秋空”“万里青天”等阔大的意象,描绘明净、壮阔的秋景。②情感相近:两人虽同遭贬谪,但能以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的不如意,两首词都流露出了豪迈乐观的情感。
(2)不赞同。①题材不同:苏词为怀古词,描写赤壁古战场上的人和事,黄词为即景抒情词,描写了雨后新晴,赏月喝酒的聚会之事。②情感不同:豪迈乐观情感中,苏词还借古抒怀,寄寓了人生短促、不能及时建功立业的苦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综合训练02(原卷版+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综合训练01(原卷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主题02悼亡、酬赠诗(原卷版+解析),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