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中模拟检测卷03(答题卡)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一章 地球运动的意义(串讲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二章 地形变化的原因(串讲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二章地形变化的原因(考点清单)(背记版)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章 大气变化的效应(串讲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课件 0 次下载
第一章地球运动的意义(考点清单)(背记版)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练习
展开第一节 地球自转的意义
考点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
根据南北半球判断:如果能够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出南北半球,则北逆南顺。
根据经度的分布规律:根据经度的分布规律,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增大的为东经,减小的为西经。
3地球自转的速度判断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15°/h。
线速度:受纬度与海拔的影响
4航空航天运用
航天发射基地的选址:
航天器返回基地的选址:
考点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意义一:导致昼夜更替
晨昏线:
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它由晨线和昏线两段组成。
晨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入夜的分界线。
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入昼的分界线。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
自转法: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
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为18时的是昏线。
晨昏线的特点:
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晨昏线的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自东向西),移动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
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夹角在在0~~230 26’之间,且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相同。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
晨线与赤道相交处的时间是6时,昏线与赤道相交处的时间是18时
常见晨昏线图示:
晨昏线的运用
①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既要根据自转判断晨昏线,也要根据晨昏线判断自转方向
②确定时间:根据晨昏线可以确定已知四地地方时,即晨昏线与赤道交点6点或18点,平分夜半球经线24点,平分昼半球经线12点
③确定日期和季节:根据晨昏线可判断二分二至日,根据昼夜分布判断季节
④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切点(晨昏线与纬线)的纬度互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
⑤确定昼夜时长: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点-日出(落)时间)×2;昼弧/15;昼长=24-(日落时间-日出时间);(0点-日出(落)时间)×2;夜弧/15
⑥确定日出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某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某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⑦确定极昼极夜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相切,该纬线与极点之间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2.意义二:产生时差
地方时
产生:随着地球自转,同一纬度,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东边时间比西边早,造成不同经度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特点:
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东早西晚
经度每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1度4分钟
晨昏线与赤道相交的交点其地方时为6点或18点
地方时计算过程
明确已知地方时和所求地的经度
确定两地之间的经度差(一般选择劣弧经度差小于180度的)
利用经度差确定两地之间的时间差
确定两地之间的东西方向
利用东加西减原则,算出具体时间
区时
时区:地球上有无数条经线,有无数个地方时,这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了便于时间的管理,人们决定按同一标准划分全球时区,实行分区记时的方法将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15度
区时:根据国际规定,每一个时区的区时均以本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统一时间,即区时。
国际标准时间:以零度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国际上统一 采用的标准时间,称为国际标准时间,即格林尼治时间,又称“世界时”
时区确定:
区时计算过程
明确已知区时和所求地的时区
确定两地之间的时区差(同减异加)
利用时区差确定两地之间的时间差
确定两地之间的东西方向
利用东加西减原则,算出具体时间
日期的变更
日界线:日期变更的界线,有自然日界线和国际日界线。
国际日界线:1884年的国际经度会议,规定了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叫作“国际日界线”,地球上新的一天就从这里开始。
自然日界线:以地球上0时所在的经线作为自然日界线,自然日界线是不断在发生变化的
日期变更的事宜
确定日期变更的特点: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
确定日期的范围:新的一天=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确定日期的比值: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360°;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旧的一天所跨经度数/360°。新旧两天的比值=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旧的一天所跨经度数
3.意义三:使地表物体水平运动发生偏转
第二节 地球公转的意义
考点三: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
黄道面:地球公转的轨道面。
赤道面:地轴余赤道垂直的平面。
黄赤交角: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
度数:目前黄赤交角大致为23°26′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太阳高度:太阳光入射方向和地平面的夹角
太阳直射点(概念):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太阳直射点移动原因:黄赤夹角存在;地球公转地轴空间指向不变
移动过程
移动规律
回归线之间,一年内直射两次,回归线上,一年内直射一次,回归线以外, 太阳不直射
春分至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秋分至次年春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夏半年:春分→秋分;冬半年:秋分→次年春分;南半球情况反之
移动速度:太阳直射点大概每个月移动8度,一个星期大概移动2度左右
考点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意义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某地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某地正午12:00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
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
变化规律:
时间相同,不同纬度地方的变化规律(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纬度相同,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来增去减)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不同区域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
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到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
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
极圈以内地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到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运用
确定地方时: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地方时是12时
确定房屋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房屋朝向应朝向太阳光线,北半球及其以北地区,一般坐北朝南。南半球及其以南地区坐南朝北。
确定影子变化及朝向:影子长度与太阳高度角呈负相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影子朝向与太阳光线相反。
确定楼间距及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一般情况下以当地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作为确定依据
确定太阳能集热板的调节角度:当太阳能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时,所接收的太阳辐射最丰富,因此太阳能集热板的倾斜角度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
2.意义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产生: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造成地球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接受太阳光照的差异。
情况
变化规律
基本规律
时间规律:
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出现极昼;
冬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出现极夜;
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半年南半球昼短夜长;
地方时6点日出,昼夜平分,早于6点,昼长夜 短,晚于6点,昼短夜长
空间规律
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对称分布;
太阳直射点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夜变化的幅度越大;
极昼极夜的范围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
昼夜长短的逆向运用
根据昼夜状况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等长,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比较昼夜长短的差值,判断纬度高低: 差值越大,纬度越高;赤道上,昼夜长短差值等于0。
根据昼夜时长,判断日出日落的地方时:日出时间=12-1/2昼长;日落时间=12+1/2昼长
3.意义三:五带与四季的形成
五带划分
四季更替
天文四季:春秋:夏冬过渡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
气候四季: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我国四季:我国四季的划分,以我国传统节气中的四立节气作为春夏秋冬的开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反应了地区在的时候、物候、气候的变化运动形式
自转
概念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
运动周期
恒星日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真正的周期)
太阳日
1太阳日=24时(昼夜交替现象周期)
速度
角速度
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约为15°/h(1°/4分钟)
线速度
因纬度而异,自赤道(1670 km/h)向两极(0 km/h)递减;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航天发射基地(场)的选择条件
因素
条件
纬度条件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和成本
气象条件
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利于发射和跟踪
交通条件
内外交通便利,利于大宗物资运输
海陆位置
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地形条件
地形平坦开阔,利于跟踪观测
航天器返回基地的条件
因素
条件
地形条件
卫星回收基地需要平坦开阔的地形,便于搜救操作
气象条件
需要干燥的气候和晴朗的天气,以确保能见度高,便于观测和操作。
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需要稳定,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人口条件
需要人烟稀少,便于疏散人群,保证安全
自然障碍物
需要避开大河、湖泊和森林等自然障碍物。
原因
受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特点
(1)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2)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3)纬度越高和物体水平运动速度越大,地转偏向力越大
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原理应用
①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侵蚀右岸,淤积左岸,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宜选在左岸。具体示意如下图: ②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确定。③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④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运动形式
公转
概念
绕太阳的运动
方向
自西向东
运动周期
恒星年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地球公转真正的周期)
回归年
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
速度
角速度
平均约1°/天;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线速度
平均30 k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黄赤交角的特征
一轴
地轴
地球自转轴,与赤道平面垂直
两面
黄道平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相交
赤道平面
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
三角度
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
与黄赤交角互余,为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夹角
90°
黄赤交角影响(变化)
影响的方面
黄赤交角变大(小)
太阳直射点范围
变大(缩小)
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
变大(缩小)
五带的范围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变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变大)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过程
时间
日期
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
春分-夏至
3月21-6月22(左右)
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开始向北移动至夏至日移动到最北端
夏至-秋分
6月22-9月23(左右)
由北回归线,开始向南移动,于秋分再一次回到赤道
秋分=冬至
9月23-12月22(左右)
从赤道开始进一步向南移动,冬至日移动到最南端
冬至-来年春分
12月22-次年3月21(左右)
由南回归线,开始向北移动,并再一次回到赤道,完成一次回归运动
第三章大气变化的效应(考点清单)(背记版)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练习: 这是一份第三章大气变化的效应(考点清单)(背记版)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练习,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锋面系统的比较,锋面系统的判断,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海陆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地形变化的原因(考点清单)(背记版)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练习: 这是一份第二章地形变化的原因(考点清单)(背记版)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练习,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地层年代的识别,地质构造历史的推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 地球运动(考点清单)-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第一章 地球运动(考点清单)-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