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长泾中学、洛社高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长泾中学、洛社高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docx
    • 答案
      语文试题答案.docx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长泾中学、洛社高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第1页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长泾中学、洛社高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第2页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长泾中学、洛社高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第3页
    语文试题答案第1页
    语文试题答案第2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长泾中学、洛社高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江阴长泾中学、洛社高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无锡市江阴长泾中学洛社高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docx、语文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两千多年来,孔丘一直被世人尊称为孔子,这已是妇孺皆知的常识。但是,孔丘为什么会被尊称为孔子呢?
    学者大概有两种见解。第一种以大名鼎鼎的《论语正义》为代表,认为“子”本指男子,而孔丘是男性,所以就被尊称为孔子。“子”的本意指婴儿,婴儿有男有女,“子”未必一定就指男子,所以“男子称子说”不可能成立。第二种是近现代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孔丘因道德崇高,学问伟大,所以其弟子后学都尊称他为孔子,久而久之,成为了后人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这种意见恐怕也难成立:其一,春秋时代道德崇高,学问伟大者,远不止孔丘一人,例如孔子入室弟子颜回,虽然道德学问都非常了不起,却不能尊称为“颜子”。根据传世文献,战国时代才尊称颜回为“颜子”,而这是违反春秋礼制的,说明战国时代周礼已荡然无存。其二,春秋时代华夏大国的一些普通的公卿,例如鲁国的公卿“三桓”,也被尊称为“某子”,但他们并没有什么崇高的道德、伟大的学问。
    所以,孔丘被尊称为孔子,“男子说”和“道德学问说”,都难自圆其说。
    “子”在西周时代是对部分诸侯的贬称。据春秋传世文献,大体上,华夏大国诸侯称“公”也称“侯”;诸侯称霸者则称“伯”;华夏小国诸侯和蛮夷戎狄诸侯,则笼统称“子”或称“男”,其中“男”爵的地位似乎更低。蛮夷戎狄诸侯,则无论大小一律称“子”。
    春秋初期出现了新情况,以文明之国、强大之国自居的华夏大国,将自己的公卿视作华夏小国之君和蛮夷戎狄之君,有提高华夏大国诸侯政治地位的意思。尊称华夏大国公卿为“子”的最早例子是《左传·隐公四年》中卫国君子尊称该国公卿石碏为“石子”,因为石碏选择国家大义。后来,这就成为惯例。只要是华夏大国的公卿,不管道德学问如何,对国家有无功劳,都可以被尊称为“某子”。
    孔丘虽是商汤苗裔微子之后,但早已家道中落。其父叔梁也只是鲁国的一个乡邑大夫,而孔丘又是他父亲的小妾所生的幼子,无权继承父亲的爵位和官职,所以孔丘的政治、经济地位与平民百姓相差无几。按照春秋礼制,他是不够资格被尊称为“子”的。但在鲁定公十年,情况发生了改变。这年,孔子居然以庶姓身份,直接担任了鲁“相”,是公卿上大夫。按照春秋礼制,孔丘既然做了华夏大国鲁国的公卿,就可以被尊称为“孔子”了。所以孔丘被尊称为孔子,与其性别、道德学问无关,只与他的官爵有关。
    孔丘被尊称为孔子,首先是春秋时代官本位思想的反映。孔子帐下弟子,颜回、闵子骞、原宪三位,都坚决不肯做官,所以他们都不可以被尊称为“某子”。但《论语》中有尊称闵子骞为“闵子”的语录(《先进篇》) ,根据春秋礼制和闵子骞根本没有做官的经历,我们就可以推知,那个“闵子”应为辗转抄写刊刻之误。孔子部分设帐弟子,后来做了华夏大国的公卿,按照春秋礼制,都应该被尊称为“某子”,但是包括《论语》在内的传世文献,都直接称他们的表字,没有尊称他们为“某子”,只有曾参一直被尊称为“曾子”。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子夏、子张、子贡等人,虽然无比崇拜孔子,但是迫于现实压力,最后客观上都背弃了老师和孔学,转而去做了法家、兵家、纵横家的“开山祖师”,只有曾子继承了孔子的衣钵,继续传经。曾子一派人认为,子夏等人不应该继续得到特别的尊敬,所以在整理文献时,把原始记录中尊称他们为“某子”的地方,统统改为直接称呼其表字,略略有点敬意罢了。
    孔丘被尊称为孔子,也是华夏本位思想的反映,显示了华夏文化的优越感。当时华夏之国如东夏的鲁国、齐国、卫国等,没有一个国家的实力可以与楚国抗衡,但上述自视为大国其实只是中等国家的公卿却可以称为“某子”,而楚人因是蛮夷戎狄,即便是国君也只能身处低位。再如南方吴国与周王国是兄弟之国,但是因为吴国久居南蛮之地,华夏诸国一直视之为蛮夷戎狄,所以吴国也是子爵之国。
    孔丘被尊称为孔子,还是华夏大国实力地位的反映。例如春秋时代的杞国为大禹之后,自然是华夏之国,但是因为国力太弱,其国君就一直被贬称为“杞子”。
    孔子于鲁昭公二十四年开始设帐授徒,没有官职,弟子只能尊称他为“先生”。鲁定公十年担任鲁国公卿后,弟子则尊称他为“孔子”“夫子”“君子”“子”,其间相距大约二十年。可是我们今天读孔子的传世语录,任何一章都尊称孔丘为“孔子”“夫子”“君子”“子”,难道孔子设帐的前二十年中就没有留下任何语录吗? 古今整理文献有个通例,就是用人家最后的最高的职务或者死后的谥号来称呼他。那么后人整理孔子语录时,应该是把起初尊称孔子为“先生”的语录,统统改为尊称“子”“孔子”“夫子”或“君子”了。
    春秋战国时代,孔子是最早设帐授徒的思想家、政治家,诸子百家都比孔子晚。孔子去世,墨子才生。老子虽然比孔子年长,但是《老子》一书并非老子一人所作,而是战国末期思想家的作品,可能是假托老子而为名,旨在方便传世而已。孔子的语录,恐怕是继《诗》《书》《礼》《易》《乐》《春秋》之后,最早又十分重要的文献,所以战国诸子无论是否赞成孔子,没有不读孔子语录的,战国时代孔子语录,特别是《论语》就已经经典化。由于孔子弟子经常简称孔子为“子”,孔子设帐弟子、墨子、孟子、庄子等等,就都不可以单独称“子”,而只能尊称“某子”。
    孔子之子孔鲤、孙孔伋,都是战国初期的公卿大夫和大学问家,因为孔子的缘故,他们不仅不能被尊称为“子”,称为“孔子”更不行,所以传世文献大多称其表字伯鱼、子思,以略表敬意。
    (摘编自吴天明《孔丘为什么被尊为孔子》,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丘被尊为孔子的原因,《论语正义》持“男子称子说”,大多数学者反对此说法,他们认为是孔丘道德崇高、学问伟大。
    B.尊称华夏大国公卿为“子”,最早的例子是卫国的石碏,其后还有鲁国的“三桓”,其实他们并没有了不起的道德学问。
    C.从庶姓身份直接担任鲁国的“相”,成为公卿上大夫之后,孔丘才可以被尊为孔子,这是当时社会尊尊贵贵的礼制决定的。
    D.孔丘是鲁国的公卿,却可以与大禹之后的杞国国君一样都获得“某子”的称谓,反映了华夏诸国文化与国力上的等级差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的弟子闵子骞没有做过官,但《论语·先进篇》中却称他为“闵子”,很可能是后人辗转抄写刊刻时漏了一个“骞”字。
    B.子夏、子张、子贡等人后来开宗立派,创立了法家、兵家、纵横家,所以曾子一派整理《论语》时直接称呼其表字以表敬意。
    C.孔子设帐授徒在任鲁国公卿之前,而传世语录中没有尊称他“先生”的,可以推测后人在整理文献时,按照惯例做了修改。
    D.孔子弟子、墨子、孟子等诸子百家只能被尊为“某子”,因为在经典化的孔子语录中,孔门弟子已经把孔子简称为“子”了。
    3.根据材料观点,对图中诸侯国国君的称谓,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秦伯 B. 晋侯 C. 楚公 D. 越子
    4.材料中多处引述文献,这对论证有何作用? 请简要说明。(4分)
    5.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从西周到战国时期“子”的称谓对象的流变。(6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睡二指
    王愿坚
    ①1935年,锁蛟岭……突起的峰峦、茂密的树林。一支不大的部队正沿着这丛林中的小路急匆匆地走着。这是个奇怪的行军行列:从队首到队尾扯着一条绳子,战士们一个个紧抓住绳子,脚步踉跄地往前赶。
    ②这便是他所指挥的那支红军游击队。
    ③这天,秘密交通送来了上级的命令:要他们立即动身赶到武功山区,和大队会合,共同进行一次大的战斗。命令像钢钉砸在铁板上似的:必须在五天内到达!但是,他们一离开根据地,就被敌人盯上了。敌人调动了沿途的军队和民团,前堵后追,紧紧地咬住不放。为了保存力量,如期到达指定地点,和敌人纠缠是不行的,他们只得钻进山林,兼程前进。
    ④除了战斗就是赶路,日夜不停地赶路。谁负伤了,背起;谁脚上打泡了,扶起。衣服被划破了,一条条一片片地挂在身上,有的已经围上芭蕉叶子遮体了。煮饭的时间是没有的,战士们一边走着一边从粮袋里抓出把生米,再随手捋把嫩树叶子,一道塞进嘴里。但是,最难耐的还是困倦。一连三四个日夜没有合眼,谁的眼皮上也像坠了一块铅。一个个像喝醉了酒,东摇西摆地走;稍微一停步,队伍里就响起了鼾声。
    ⑤人们多么需要睡一觉啊!
    ⑥第四天上,他弄来了一些树皮搓成了一条长绳,人们抓着绳子走着闭一会儿眼晴。这也好不了许多:这一个,好像故意似的,身子一赳趄,一头撞到树干上,然后蓦地惊醒过来,揉着肿起的脑袋追上了队伍;那一个脸被树枝划破了;又一个脚被山石碰伤了……管它呢,总可以多少睡一会儿了。
    ⑦疲困强烈地袭击着整个队伍。
    ⑧副支队长任丕祥吃力地扶住一棵小杉树,焦躁地喊道:“老范,给我半个班吧!我去给大家争取点时间睡一睡!”
    ⑨“不!”他和任丕祥一样焦躁。为了睡觉而打仗,这不成;而且前面还有七八十里路。“要不,就让大家稍微打个盹,只睡……睡二指就行……”任丕祥的话越说越低,眼睛合上了,扶着树干的手松开了,腿像被抽掉了骨头,身子沿着树干慢慢地滑下来,蓦地,咕咚一声栽倒在地上,口里还在喃喃地说着:“稍微……二指……”在他摔倒的时候,脸被石尖扎破了,殷红的血一滴滴地落到草梢上。但他丝毫也没有发觉。他睡得那么香,长长地打着鼾,脸上泛起满足的笑容。
    ⑩他弯下身,把任丕样的身体放平了些,把他脸上的血水擦了擦。他的心一阵紧缩:任丕祥是整个支队中数得着的硬汉子,他都撑不住了,那……就在这一刹那,他大声地喊道:“休息!”
    ⑪说出这两个字时,他的心情是万分复杂的。谁知道敌人什么时候到来?这每一分钟的睡眠是要用同志们的血来换哪!他应该为这一百多人,为明天的战斗负责,可是……
    ⑫看看大家都睡好了以后,他从一个战士的枪上抽出了一根枪探条,来到了一个高高的山包上,把探条笔直地插进土里。一条细细的影子斜斜地映在地面上。他伸出两个指头按住地面,在阴影转移的方向二指远处画上了一条细线。凭经验,这是半个多钟头。
    ⑬“等影子走到这里,我一定得叫醒他们!”他暗暗下了决心。然后又警惕地向远处眺望了一下,山路上空荡荡的,看来敌人还远。
    ⑭只到这时,他才觉得眼皮是那么沉重。
    ⑮“就是困死也不能睡着了呀!”他找来了一节竹简,接了一筒泉水,含上口水,朝天一喷,冷水像小雨似的洒下来,人清醒些了。可是喷了几次以后,这办法失去了效验。于是他又找来了两棵草棍儿,把眼皮撑起来,这样眼皮是不会垂下来了,可是过了不久,眼前又变得云遮雾罩了。
    ⑯就在这时,眼前一簇黑点在晃动起来,他蓦地一惊,揉了揉眼睛,这才看清在他目力所及的远处出现了一群人的影子。回头望了望那根枪探条。影子距离他画的线还有一指多。
    ⑰“狗东西,来得这样快!”他咒骂着,一面端起竹筒,撩起水湿着眼晴,一面向睡览的同志们跑去。
    ⑱似乎在他一生中没有比叫醒这些同志们更困难的事了。怎么叫也叫不应。他刚把这个拖起,要拖那个的时候,这个又仆倒了。费了好大的劲才叫醒了三个人。“怎么办?”没有时间磨蹭了,他抬起脚向着任丕祥的腿上踹了两下,接着又把手里的一筒水猛地泼到他的脸上。
    ⑲冷不丁打一个寒战,任丕祥醒来了。
    ⑳“老任,赶快想办法把同志们弄醒,向苏家墟转移!”他气冲冲地说完,带着那三个战士,迎着敌人跑去。
    ㉑当他向敌人打出了第一枪以后,好大一会儿,他才看见队伍躜上背后那一道山岭……
    (根据王愿坚小说《休息》删改)
    文本二:
    杨成武回忆录:夜行记(节选)
    走着,走着,突然队伍停住了。
    这是常有的事。遇到隘路、小桥,往往行军受阻,前面的放慢了脚步,后边拉不开步子,得稍稍等一等,要是碰上了“拦路虎”,那等的时间更长,得等到前卫开辟好通路,才能让后续部队前进。一晚上,这样走走停停要碰上好几回
    等了好长一段时间,还不见动静。小白抓着马尾巴。已经发出了鼾声。马背上的病号,也沉沉地垂着脑袋进入了梦乡。再看看前面,队伍里的战士都在打盹儿,静悄悄地一个紧挨一个,后面的拉着前面的背包站在长长的羊肠小道上。
    “到底怎么回事?前面的障碍排除了没有?”站了好一会儿,我等不及了,朝前走去。
    当我来到前面时,几乎愣住了。
    哦,原来队伍断“线”了——前面的队伍早已踪影全无。现在原地站着的几十个人,他们一个挨着一个,手拉着前面的背包。仔细一看,最前面那个小战士趴在弯角的地方睡着了,而后面的同志由于黑夜蒙蒙看不清楚,以为又要停住等了,便习惯地站住了,时间一长,也就打起盹来。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部队以一种奇怪的行列行军,从队首到队尾都扯着绳子,是为了让战士们得到一点休息的时间。
    B.文本一中老范决心让战士们在后有追兵的情况下“睡二指”,折射了他此时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
    C.文本一通过描写红军游击队在敌人围迫堵截下的艰苦行军,展现了红军战士的顽强毅力和坚定信念。
    D.文本二中队伍突然停住了,是在等前卫开辟通路,结果在等待的过程中,几十个战士都站着睡着了。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运用“谁的眼皮上也像坠了一块铅”“一个个像喝醉了酒”等一系列比喻,形象地描写出战士们极度困倦的状态。
    B.本文详细描写硬汉任丕祥的睡态,他的睡态凸显了整个行军队伍的疲惫状态,这促使老范决心让战士们“睡二指”。
    C.两个文本内容相近但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文本一是小说,可以虚构,文本二是纪实作品,强调真实。
    D.文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塑造了鲜活的形象;文木二以叙事为主,语言平实简洁不失生动。
    8.“可就是因为这,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在走上一道崖边时,一个战士因为睡得太沉,手一松,一失脚,掉下悬崖牺牲了……”这是文本一的一段话,请指出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并简要分析其在原文中的作用。(4分)
    9.王愿坚在《谜的启示》中说:“小说要用小去反映大,以部分去显示全体……”请简要分析文本一是如何实现王愿坚这一艺术思想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临武君曰:“善。请问王者之军制。”荀卿曰:“将死鼓,御死辔,百吏死职,士大夫死行列。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顺命为上,有功次之。令不进而进,犹令不退而退 也,其罪惟均。不杀老弱,不猎禾稼,服者不禽,格者不赦,奔命者不获。凡诛,非诛其百姓也,诛其乱百姓者也。百姓有捍其贼,则是亦贼也。以故顺刃者生,傃刃者死,奔命者贡。微子启封于宋,曹触龙断于军。商之服民,所以养生之者无异周人。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无幽闲辟陋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王者有诛而无战,城守不攻,兵格不击。敌上下相喜则庆之,不屠城,不潜军,不留众,师不越时,故乱者乐其政,不安其上,欲其至也。”临武君曰:“善。”
    陈嚣问荀卿曰:“先生议兵,常以仁义为本。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以兵为?凡所为有兵者,为争夺也。”荀卿曰:“非汝所知也。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秦纪一》有删改)
    材料二: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 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 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 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节选自苏轼《荀卿论》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 分)
    彼见其师 A 历诋天下之贤人 B 自是 C 其愚 D 以为古先 E 圣王皆无足法者F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老弱,形容词用作名词,指老人和孩子。与《五石之瓠》“其坚不能自举”的“坚”用法相同。
    B.格,抵御,与《礼记·大学之道》“致知在格物”的“格”词义相同。
    C.许,赞许,与《三国志·诸葛亮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的“许”字意思相同。
    D. 明,阐明,与《老子》“自知者明”的“明”词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形式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荀子认为军队中服从命令是最主要的,建功还在其次。不听从命令的前进和撤退,罪过是相等的。
    B.荀子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荀子论述兵法也头头是道,具有兵家特点。但是,材料一的作者却不赞成荀子。
    C.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夏桀、殷纣王所做的一切,表现的就是人的本性。而尧、舜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一种伪装。苏轼对此持否定态度。
    D.李斯焚烧儒家的“六经”。苏轼认为,李斯的错误做法是受到老师荀子不良教诲造成的。师徒就如父亲和儿子一样。
    1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文中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今夫小人之为不善
    A.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十二章)
    B.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老子》四章)
    C.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五石之瓠》)
    D.人之有四端也,犹有四体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凡诛,非诛其百姓也,诛其乱百姓者也。百姓有捍其贼,则是亦贼也。(4 分)
    (2)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4 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②,营空海雾消③。
    功成画麟阁④,独有霍嫖姚⑤。
    【注】①渭桥:在长安西北渭水上。②星芒:指旌头星的光芒。星芒尽:指战争结束。③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④麒阁:也称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汉宣帝时曾图霍光等十一位功臣像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⑤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首联用生动的比喻写战马如暴风一样呼啸而出,实则以“马壮”写“兵强”;“鸣鞭”则表现将士们斗志昂扬。
    “汉月”指朝廷,“天骄”指敌人。从“弯弓”到“插羽”,省去了鏖战情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笔法洗练。
    “阵解”与“营空”对偶,在正义之师面前,敌人不堪一击。“尽”和“消”描绘了战事的惨烈和唐军的英勇。
    D.本诗和《无衣》都表现了将士为国献身的精神,但塑造形象的手法不同,本诗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清人王琦云:“太白用一‘独’字,盖有感于其中欤。然其言又何婉而多风也。”“多风”意为多种情感态度,试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小明在看书时,看到唐太宗“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的名言,想起了《论语十二章)中孔 子也说过类似的话,“ , , ”。
    (2)李白《将进酒》中“ , , ”两句,写筵席盛况,夸张饮酒之多,展示筵宴中的痛快气氛。
    (3)“扁舟”是我国古典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或寄托漂泊羁旅的愁思,或承载悠然自由 的情怀,或暗含淡泊隐逸的愿望,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对于过量吃糖所产生的诸多坏处,想必大家都 A 。因此,现代社会除了强调戒烟之外,戒“甜”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然而,想要戒掉对糖的念想,也实在困难。怎么办?专家说了,糖难戒也不能都怪你,实在戒不掉就与之和解吧。
    糖是人类生长活动不可缺少的能量供给物质,(甲),就像车子跑起来需要加油一样。远古时期的人们,要想保证生命的延续就得尽可能多地获得“能量”,所以要不停地找东西吃。尽管当时还没有“糖”的概念,但是人们慢慢地从味蕾中总结出了经验——带“甜味”的食物似乎更“抗饿”。久而久之,就进化出品尝甜味的能力和对糖 B 的青睐,并且牢牢地刻在了基因里。①虽经时间的淬炼,②依旧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这些基因。③从这个角度讲,④人喜欢吃糖并非什么“坏习惯”,⑤也把“甜”不可能轻易地戒掉。
    甜蜜的食物会刺激大脑中的神经元释放“多巴胺”,这种物质可不得了,会让人产生愉快的感觉。因此.(乙),大脑都会自动浮现上次吃糖时的那种美好体验,并且层层递进,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以鼓励下次继续吃糖、吃更多的糖。长此以往,无异于落下“甜瘾”:有事没事总想吃点或喝点甜的东西,而且吃得少了还不太满足。这就是“多巴胺抵抗”,类似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这种情况下,光靠意志力控制是很难长期坚持的。既然如此,与其跟自己过不去,还不如正确认识糖的利弊,按科学的方式吃糖。
    让大脑“改弦更张”,以前人们钟爱含糖饮料或糕点,现在就改掉这个习惯,换成别的食物,或者多参加户外运动。重复做这些会让大脑逐步加深印象,慢慢缓解对糖的依赖。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综合运用了哪些语气?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20.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请将第三段中加点的内容改成整句。要求:准确表达,衔接自然,句式符合要求,不超过14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美”与“崇高”是交融的。2500多年前,伟大思想家孔子发出感叹:“尽美矣,又尽善也。”意思是说,真正的美不仅在于给人感官上的愉悦,更在于能让人领会到崇高的力量。巍峨的山川、精湛的艺术,乃至高尚的人格无不体现这种交融与共生。
    上述材料给人以启示。请整体把握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无锡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无锡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1):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1),共8页。

    26,江苏省无锡市江阴长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6,江苏省无锡市江阴长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语文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