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东乡实验中学2024年秋季10月考试卷(高二地理).docx
    • 解析
      东乡实验中学2024年秋季10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高二地理).docx
    东乡实验中学2024年秋季10月考试卷(高二地理)第1页
    东乡实验中学2024年秋季10月考试卷(高二地理)第2页
    东乡实验中学2024年秋季10月考试卷(高二地理)第3页
    东乡实验中学2024年秋季10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高二地理)第1页
    东乡实验中学2024年秋季10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高二地理)第2页
    东乡实验中学2024年秋季10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高二地理)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东乡实验中学2024年秋季10月考试卷高二地理docx、东乡实验中学2024年秋季10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高二地理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参考答案:
    1.D
    【详解】拍摄地位于北半球某地,依据星轨运动轨迹可知,北天极应位于小明的右前方,小明的右后方为正东、左后方为正南、左前方为正西,图中房屋在小明的正前方,即西北方向,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A
    【详解】读图可知,①为春分日,②为夏至日,③为秋分日,④为冬至日,5月16—1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①和②之间且向北运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A 4.B
    【解析】3.1月初地球公转位置接近近日点附近,所以冬至日(12月22日)离近日点最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错误。故选A。
    4.读图可知,当地球处于c位置时,时间是6月22日,为北半球(淮阴)的夏至日,B正确,ACD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地球公转图中二至日的判断:左右的地球位置分别表示的日期是两至日,上下位置的地球表示的日期分别是两分日。首先在左右的地球位置画出太阳与地球中心的连线,标出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该点就表示太阳直射点。该点若在北半球则为夏至日;该点若在南半球则为冬至日。
    5.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区时推算及地球光照图的判读分析能力。由题干可知,此时为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时,①处位于45°E,应为7时。又知,船员在图①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应位于晨线上,但题目中所问是与①处当日日落时刻相符的示意图,应选择地处昏线的情况,BC错误;在当地时间6时之后日出,可知①处昼短夜长,应处在冬半年,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D错误,A正确。故选A。
    6.C 7.C
    【解析】6.读图可知,地球自转呈顺时针,中心点为南极点,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23°26′S;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东,图中0°经线以东一等份(全球被图中经线分隔为8等份)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经度应为45°E,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所以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26′S,45°E)。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7.读图可知,E、M、N三地均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A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P地位于南极圈上,图中显示,南极圈全球位于昼半球,正好出现极昼现象,B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该日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南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图中F点位于E点南边,昼长更长,日出的地方时更早,C描述错误,符合题意;读图可知,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弧PM上各地即将进入白昼,应为晨线,弧PN上各地即将进入黑夜,应为昏线,D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夏至日(6.22前后):北半球昼长达到最长,南半球夜长达到最长,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12.22前后):南半球昼长达到最长,北半球夜长达到最长,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8.C 9.D
    【解析】8.火箭寻求最佳发射速度与发射时间精确关系不大,A错误;天气变化虽然较快,但是等待适合发射的天气,没有必要将发射时间精确到秒,B错误;“神舟十二号”发射时间精确到秒,主要是为了载人飞船准时入轨,与空间站准确对接,可以节省轨道对接能耗,C正确;太阳辐射是相对稳定的,火箭发射时间精确与太阳辐射强弱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9.地球自转周期是24小时,24小时内只有一次昼夜交替现象,不可能是地球对光线多次阻挡,A错误;空间站围绕地球运转,太阳高度不受纬度位置影响,太阳高度较大,B错误;空间站自转不形成昼夜现象,多次看到日出日落是其多次经过地球的昼夜区域所致,与空间站的自转无关,C错误;空间站绕地公转速度较快,24小时内围绕地球公转多周,多次经过昼、夜半球, D正确。故选D。
    【点睛】航天发射基地区位条件:1、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2、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加大发射的推动力,节省燃料和成本。3、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4、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5、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设备运输。6、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和发射安全性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人烟稀少的地区。
    10.D 11.B
    【分析】10.根据晨昏线的定义,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A不符合题意。结合晨昏线的特点可知,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因此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B不符合题意。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永远平分赤道,C不符合题意。晨昏线只有春、秋分时与经线圈重合,D符合题意。故选D。
    11.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因此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般,因而出现昼夜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的各点依次自西向东穿过晨昏线,因而出现昼夜交替现象,②③正确,B正确。地球公转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会导致地球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这不是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①④错误。A、C、D错误。故选B。
    【点睛】晨昏线特点
    (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12.A 13.C
    【解析】12.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晨线后是白天,越过昏线后是夜晚,选项中根据太阳光的方向,可判断A中a为晨线, b为昏线,A正确。B中a为昏线, b为晨线,B错。C图中b为晨线。D图中a为昏线。排除CD。故选A。
    13.没有自转,仅有公转存在,昼夜交替为1年,地球上的人依然可以看到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是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停止公转,仅有自转存在,地球上的人依然可以看到昼夜交替现象。AB错误;太阳东升西落,航空器自西向东面向太阳而飞,昼夜交替时间比24小时短,但是依然存在。但是航空器自东向西追赶太阳, 如果飞机飞行速度与太阳在天空中的视运行速度相同,两者同步,就没有昼夜交替。C选项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C。
    【点睛】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白天过渡到黑夜的为昏线,由黑夜过渡到白天的为晨线。注意在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中,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呈逆时针,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呈顺时针。
    14.C 15.B 16.D
    【分析】14.9月23日前后为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日落时刻均为18:00,即此时48°E的地方时为18:00,所在的时区为东三区,区时为45°E的地方时,由地方时的计算方法(东加西减)可计算出东三区的区时即45°E的地方时为17:48,甲地经度为122°E,所在时区为东八区,由区时的计算方法(东加西减)可计算出油轮到达甲地时,甲地的区时为22:48。故选C。
    15.游轮从波斯湾(48°E)向甲地(122°E)航行时,方向为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受地球自转影响,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现象是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东边的地点先看到太阳上中天,由于航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所以船员连续两次看见太阳位于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应小于24小时。故选B。
    16.游轮航行期间为9月23日-9月30日,此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向南移动,D正确;美国的冬小麦的收获期是每年的6月份,A错误;长江入海口盐度一年中最低时期应为夏季,此时降水多,长江水量大,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强,B错误;上海出现伏旱天气的时间是每年7、8月份,C错误。故选D。
    【点睛】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每度)×经度差。说明:①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选“+”,西侧选“-”。②以0°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两地经度之差(大减小),异侧为两地经度之和。
    17.B 18.C 19.A
    【解析】17.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读图可知,①处箭头向左偏,错误;②处箭头向右偏,正确;④处箭头向左偏,正确;⑤处箭头向右偏,错误;沿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发生偏转,③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的自转角速度相同,均为每小时15°,两处角速度相同;③处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由图可知,③地处赤道,③处经度约为135°E,赤道与晨线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6点,日出时,其地方时为6时。北京时间是120°E所在经线的地方时,约比③处晚1小时,时间是5时,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转偏向力: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赤道不发生偏转。
    20.C
    【详解】读图,崇明岛位于长江口江心部位,河水自西向东流,东流的江水在这里被分成南北两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即向长江南岸偏,南岸的分支江水流量大,流速较快,以侵蚀为主,A错误;北岸的分支江水流量小,流速较慢,以沉积为主,B错误;北岸泥沙沉积多,最终导致崇明岛未来将与北岸相连,C正确,D错误。故选C。
    21.D 22.D
    【解析】21.天津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南楼产生的影子越长,北楼被遮挡的时间越长。由材料分析可知,王先生家在冬季的正午直到1月16日阳光才能照射进阳台。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可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之后逐渐变大,由此推算,1月16日距12月22日为25天,因此在12月22日之前的25天内,也没有阳光照射进阳台,即一共50天左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上海的纬度较天津低,因此李先生家冬季和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小,阳台被遮挡的部分大一些,所以在晾晒衣物时,相同情况下,晾衣架的高度高一点,则绳索需要短一点,因此天津李先生家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冬季、夏季都较短。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在北半球,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是影响南北楼之间距离的主要因素,两楼之间的采光要充分考虑冬至的正午高度来合理布局楼距,保证楼房之间的采光性。
    23.A
    【详解】图中右侧地球位置为冬至日。我国农历四季以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的3个月为冬季,因此冬季应以冬至日为冬季的中点,对应甲;欧美国家四季以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当天作为冬季的起始日期,即冬至日为冬季的开端,对应乙;常用四季以一年中最冷的1月为冬季的中点,即冬季包括12月、1月、2月,冬至日位于冬季开始后不久,对应丙。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4.C 25.A
    【解析】24.读图可知,图中角α是地轴和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图中角β为黄赤夹角,黄赤夹角直接决定直射点纬度,α、β两角互余,α的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相等,β的度数与回归线的纬度数相等,由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5.目前黄赤交角约为23°26',如果黄赤交角变为25°,即黄赤交角变大。黄赤交角度数与回归线的纬度数相等,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黄赤交角变大,回归线的纬度数变大,极圈的纬度数变小,则热带和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A正确,BC错误;黄赤交角变大,极圈的纬度数变小,极圈以内出现极昼和极夜的范围增大,D错误。故选A。
    【点睛】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造成了地球上各地获得太阳能量多少的季节变化,于是形成四季的更替。
    26.
    (1)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增加发射的初速度,节省燃料;有海运优势,利于大型火箭等设备的运输;分离的火箭残骸坠入海洋,对地表人员造成危害的概率低等。
    (2)发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节省发射动力;东面是海洋,视野开阔,利于观测等。
    【分析】本题以我国四大航天基地的分布位置图为材料,设置3小题,涉及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线速度、卫星发射基地条件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除了南北极点,全球各地自转角速度都相等,故四大航天发射基地的角速度均相等。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线速度为0。读图可知,文昌纬度最低,西昌、太原次之,酒泉纬度最高,故线速度文昌发射场>西昌发射场>太原发射场>酒泉发射场。
    (2)航天发射场的区位优势可从纬度、运输条件和安全性等方面来作答。从图中看,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纬度是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中最低的,地球的自转线速度最大,借助地球自转线速度,可增加发射的初始速度,从而节省能源;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中只有文昌位于沿海地区,有利于借助海运运输大型火箭;海域面积广,人口稀少,安全性高,有利于火箭残骸安全坠落,对地面人员等造成的危害概率最低。
    (3)地球的自转方向就是自西向东,发射的卫星原来在地面上,本身有一定向东的速度,向东发射卫星可借助于地球的自转,节省燃料,节约成本;读图,文昌位于海南岛的东部,东面是广阔的海洋,视野开阔,有利于观测等。
    27.(1)向右(逆时针)旋转。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北半球。
    (3)火车对铁轨两侧的摩擦程度不同,汽车轮胎两侧的磨损程度不同,河流两岸的坡度不同(一侧沉积,一侧侵蚀)。
    【分析】本大题以“洗脸池放水实验”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转偏向力及地球南北半球判断”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详解】(1)可以绘制辅助线帮助观察和理解,即绘制一条指向中心漏水圆孔的箭头,观察可得,下泄水流运动路径是向右(逆时针)旋转。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这个力引导水流偏离了直线运动的流向。
    (2)地球地转偏向力的空间分布特点为“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沿赤道运动不发生偏转”,据此判定该实验所在半球为北半球。
    (3)“沿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一切物体均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所以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很多:火车对铁轨两侧的摩擦程度不同;汽车轮胎两侧的磨损程度不同;河流两岸的坡度不同(一侧沉积,一侧侵蚀);气旋、反气旋水平方向气流的运动路径(风向)变化。
    28.(1) 90 16 14
    (2) 正北 北温
    (3) 24 太阳
    (4) 变小 变大
    【分析】本题以某日的太阳光照图为材料,设置4个小题,涉及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图中两条相邻的经线经度差为30°,结合图中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可知,A点所在地的经度位置是120°W;A位于南回归线上,因此纬度位置是23°26′S。结合太阳光线可知,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依据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是18时,A点所在经线位于该点以西30°,时差相差2小时,可推出此图中A点是16点钟。读图可知,该日A所在纬线昼弧和夜弧的比约为7:5,这天昼长约14小时。
    (2)读图可知,B和A位于同一条经线上,B更靠近北极点,因此B点在A的正北方向;B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处于北温带;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冬至。
    (3)A点随着地球自转从日出到第二天日出,为一个昼夜更替的周期,即1个太阳日,共转了24小时。
    (4)图示日期过后,直射点将往北移动,北极地区的极夜范围将变小,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
    29.(1)正北
    (2) 冬至 d 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 逐渐变短 逐渐变大
    【分析】本题以仙鹤日晷和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节气及日期判断、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影长的变化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位于34.5°N,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故日影朝向正北。
    (2)由于该日日期是12月22日,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故在二分二至图上d位置是直射南回归线,为此日地球对应位置;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可知,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且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3)d到a即由冬至到春分,此时段太阳直射点北移,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日正午影长逐渐变短;晷针日影在晷面上的移动范围受日出日落方位的影响,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点北移,日出方位由东南逐渐向正东移动,日落方位由西南逐渐向正西移动,日影移动范围逐渐增大。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A
    B
    A
    C
    C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C
    C
    B
    D
    B
    C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A
    C
    A





    相关试卷

    江西省宜春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考试地理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宜春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