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苏省宿迁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试卷
      江苏省宿迁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 答案
      高一语文参考详细答案.docx
    江苏省宿迁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1页
    江苏省宿迁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2页
    江苏省宿迁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3页
    高一语文参考详细答案第1页
    高一语文参考详细答案第2页
    高一语文参考详细答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宿迁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宿迁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高一语文参考详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②合作模式方面,联合拍摄制作,增强纪录片的国际竞争力,如中法合拍纪录片《野性四季:珍稀野生动物在中国》留存具有科学价值的影像档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与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集团)联合出品,华纳兄弟探索集团联合制作的《中国海南·雨林秘境》呈现海南热带雨林的独特性、稀缺性和神秘性。
    ③跨国发行和传播效力方面,《诗约万里》(第二季)征集制作了全球网友互动产品《我在全世界为你读诗》等衍生产品,点燃了海内外网友的多语种传播热情;《何以中国》不仅立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和最新发现,创新讲述“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明创生的故事,而且启动国际版的制作,推进海外传播,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的国际影响力。 5.①促进国际联合制作可以为纪录片行业提供更多的创作资源和灵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业机构和一流节展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制作经验和技术优势,通过联合制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创作出更具丰富性和多元性的纪录片作品。
    ②有助于提升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影响力。通过与国际专业机构和节展的合作,可以将中国的优秀纪录片推向国际市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③推动纪录片行业的创新发展,国际联合联合制作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激发创作团队的创新思维,推动纪录片在内容、形式、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提升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④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纪录片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通过联合制作,可以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导语】这篇文章全面回顾了2023年国产纪录片行业的发展成就,强调了纪录片在文化传承、国际合作和创新表达等方面的积极探索。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纪录片在全球视野下的传播效果和多元化创作生态,突出了纪录片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自信和使命担当。整体结构清晰,内容详实,既有对政策和行业环境的分析,也有对具体作品和项目的介绍,充分体现了纪录片行业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以‘纪录+电商’的形态”错误,原文为“警务纪实观察类真人秀《守护解放西》以纪录片的手法呈现都市基层民警群像,普法性与娱乐性融合巧妙”,没有“+电商”,应是“+综艺”。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推理的能力。
    B.“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何以中国》”错误,原文为“《何以中国》不仅立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和最新发现”,《何以中国》是立足于,不是属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三段观点是纪录片图层突破方面,以“纪录+”的形态日趋丰富。
    ABC都是以拍摄呈现记录,新形式,没有“纪录+”。
    D.采用了“+短视频”,实现纪录片图层的突破,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到答题区间。2023年国产纪录片“国际合作灵动多样,出海态势欣欣向荣”,在文章第二段有翔实阐释。共分了三个方面,“传播视角方面”“合作模式方面”“跨国发行和传播效力方面”,根据具体内容概括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文中有“安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周的新安纪录片大会促进纪实内容创作各方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与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集团)联合出品,华纳兄弟探索集团联合制作的《中国海南·雨林秘境》呈现海南热带雨林的独特性、稀缺性和神秘”“多元化的创作生态激发了新一轮内容升级变革”,据此分析可知,促进国际联合制作可以为纪录片行业提供更多的创作资源和灵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业机构和一流节展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制作经验和技术优势,通过联合制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创作出更具丰富性和多元性的纪录片作品。
    ②文中有“启动国际版的制作,推进海外传播,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的国际影响力”“2023年纪录片行业在思想上强化价值引领,在创作上把握时代主题、厚植文化底蕴,在制作上创新艺术表达,在传播上注重加强国际交流,极大地延伸了纪实影像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据此可知,有助于提升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影响力。通过与国际专业机构和节展的合作,可以将中国的优秀纪录片推向国际市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③文中有“纪录片行业在内容制播上找到新方式、新思路、新语态,也在促进产业发展和平台建设上探索新模式、新合作,推动行业持续创新创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与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集团)联合出品,华纳兄弟探索集团联合制作的《中国海南·雨林秘境》呈现海南热带雨林的独特性、稀缺性和神秘性”,据此分析可知,国际联合联合制作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激发创作团队的创新思维,推动纪录片在内容、形式、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提升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从而推动纪录片行业的创新发展。
    ④文中有“纪录片搭建文化对话交的桥梁,国际合作灵动多样”“长三角纪录片行业发展联盟铺建起纪录片联合创作、推广、交流、培训、学术、评奖等相关活动的平台,致力于加强长三角地区纪录片界与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擘画行业发展前景”,据此可知,纪录片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通过联合制作,可以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6.B 7.C 8.①引用前人诗文,突出星空的深邃美丽,体现了星空的魅力。②将星空与历史文化关联,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9.①“守护星星”体现了“我们”对深邃广阔的宇宙的喜爱。②“守护星星”就是守护孩子们的童趣与天真。③“守护星星”就是传承深厚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
    【导语】吕群芳的《数星星的孩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星空的赞美,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在寒冷而寂静的冬夜,师生们以星空为舞台,展开诗意的遐想与热情的探索,拉近了古人与现代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文章不仅描绘了孩子们在星空下探寻宇宙奥秘的奇妙旅程,还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知识的渴望,充满了人文关怀与教育意义。
    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B.“只因”错误。由原文“林栋!霎时间,我的脑海里浮现出那个瘦瘦小小……一个个古老却闪亮的名字”可知,“我”产生带着孩子们一起数星星的念头并不仅仅是因为“我”被夜空吸引。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A.“与下文‘我’朗读故事的内容相呼应”错误,下文“我”朗读的是护林员的故事,可见并未与其呼应。
    B.“详写林场的季节变化”错误,“雨下着下着成了雪,雪落着落着又化成了雨”是一种概括性描述,明显不是详写。
    D.“比喻”错误。句子④运用的是排比和拟人修辞。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段落的作用的能力。
    ①“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等诗句都是引自经典诗文,写出了星空的特点,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气息,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②“夜未央,庭燎之光”引自《诗经》,文化意蕴丰富;“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引自李商隐的诗,诗意含蓄曲折,又宁静浪漫。诗文将星空与前人诗句关联,丰富了文章内容且增添了文化底蕴。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丰富意蕴的能力。
    ①“星星”象征着宇宙自然,守护星星,体现了“我”和孩子们对深邃广阔的宇宙的喜爱;
    ②“星星”象征着孩子们的兴趣与欢乐,文中说“我和孩子们心中的春天,则是漫天星光的模样”,“我”和孩子们站在一起望星空,一起数星星,体现了“我”和孩子们对星空的喜爱,守护星星,就是守护孩子们的童趣与天真;
    ③我们和古人看的是同一片星空,数的是同样的星辰,“星光流进了我们的心田,化作鹊桥相会、天河星槎、白帝皇娥、轩辕星官……”,“星星”象征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星星,就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10.A 11.D 12.B 13.(1)朝廷每次想要任命他一个好的官职,总是担心他不愿接受。(2)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地下的泉水, 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14.①要改革法度,效法先王政令精神; ②要重视理财;要重用人才。
    【导语】这篇文言文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重点描述了王安石的早期经历和思想。文章中提到王安石喜好读书,在文坛得到欧阳修的赏识,却屡次拒绝朝廷的进用,显示出其恬淡退让的性格。文中也体现了他的思想深刻,主张改革法度,以解决宋朝积贫积弱的问题。特别是他与周敦颐的交流及其后进行的深入思考,说明其学识的深厚和对国家治理的关注。最终,他的改革主张在宋仁宗时期虽不被采纳,却为宋神宗所用,体现了历史的变迁和改革的复杂性。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按照宋初旧制,地方官员任期满后,允许向朝廷呈现文章申请考取阁职,唯独王安石放弃了这个机会,被调任鄞县。到任后,他修筑堤堰,浚治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
    “故事”,是说“按照宋初旧制”,做句子的状语,其后要断开,排除CD;
    “求试馆职”是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调知鄞县”中“调知”是调任管理,作谓语,宾语是“鄞县”,不断开,排除BC。
    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社’指谷神,‘稷'指土神”错误,应是“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王安石都以祖母年老为由予以拒绝”错误。原文是说“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王安石以祖母年老为由拒绝的是欧阳修,并没有因此拒绝文彦博的举荐。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唯”,总是;“患”,担心;“就”,就职就。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蚓无利爪牙,强筋骨”;“上“下”, 名词做状语,向上、向下;“黄泉”,古今异义词,地下的泉水。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可知,要改革法度,效法先王政令精神;
    从“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末,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可知,要重视理财;
    从“在位之人才既不足用,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可知,要重用人才。
    参考译文:
    仁宗嘉祐五年五月,召王安石担任三司度支判官之职。王安石,抚州临川人,喜欢读书,擅长写文章。曾巩曾经带王安石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王安石传播声名;他考中了进士第一名,被授予淮南判官之职。按照宋初旧制,地方官员任期满后,允许向朝廷呈现文章申请考取阁职,唯独王安石放弃了这个机会,被调任鄞县。到任后,他修筑堤堰,浚治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把官谷借贷给百姓,秋后百姓加些利息偿还,使官仓中的陈谷能够换新粮,鄞县的百姓也感到方便。不久,他调任为舒州通判。当时文彦博向朝廷推荐王安石,说他淡泊名利,请求越级提拔,以此来遏制为名利而奔走竞争的风气。不久他通过朝廷考试而被选任为馆职,王安石没有去上任。欧阳修推荐他为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理由而推辞。欧阳修又把王安石需要俸禄养家的情况向朝廷说明了,于是朝廷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他又推辞不上任。他向朝廷恳求外调为地方官员,担任常州知州,调任提点江西刑狱。王安石与周敦颐相遇,接连交谈几个日夜,王安石回去后深入地思考,至于废寝忘食。先前,馆阁的命令多次下发,王安石总是推辞不接受,士大夫们认为他无意于仕途,遗憾无缘结识王安石;朝廷每次想要任命他一个好的官职,总是担心他不愿接受。等到他就任度支判官,听闻的人没有不高兴的。王安石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大意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的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是这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宋仁宗读过之后放置在一旁。吕祖谦评价说:“安石变法的事理深奥之处,在这封言事书中大致有所显现。”只不过他的见解没有在宋仁宗时候被采纳,而到宋神宗的时候才被完全采纳,人世间的兴衰变迁沉浮的关键,大概还是存在的。
    15.D 16.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英武、儒雅,家庭幸福美满,功业盖世。词人以仰慕之情反衬自己年华老去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杜牧笔下的周瑜却成了靠运气而取得功业的投机者。蕴含造化弄人的意味,隐含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
    D.“借喻”错误,“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此处也是借代的修辞,代指赤壁之战。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诗歌人物形象及作用的能力。
    苏轼用“雄姿英发”来形容周瑜气度雄伟、人才出众。在作者的想象中,周瑜身着戎装,手摇羽毛扇,头戴着配有黑丝带子的头巾(纶巾),风度潇洒,从容指挥,在说笑之间,轻而易举地就把曹操水军战船烧成灰烬。“樯”,帆船上的桅杆。这里用“樯橹”代表曹军的战船。“羽扇纶巾”,写出了周瑜的神态。“谈笑间”,突出了他的自信和才略。“樯橹灰飞烟灭”,六个字就再现了一场历史性的大战。寥寥几笔,显示了作者艺术概括的才能;字里行间,倾注了作者对周瑜的由衷赞赏。对历史人物的景仰,正包含了对自己现实状况的不满。对比之下,四十七岁的苏轼深为自己不能象周瑜那样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卓著的功业而感叹。他只好用自我嘲笑的口气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自己已近中年,却被贬黄州,表达自己年华已逝难以实现壮志的伤感。
    杜牧诗中,周瑜在赤壁战役中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杜牧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其实是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借此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受,自己缺乏的正是周瑜当初的这阵“东风”,生不逢时,以至于无法施展才华。
    17.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本题易错字:“作”“登”“惟”“尊”“酹”等。
    18.①约定俗成
    ②喜闻乐见
    ③潜移默化
    ④乐此不疲(情不自禁) 19.新民俗是对传统民俗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契合当下社会需求,成为保护传承乡村历史文化的一种形式。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主语是“民俗文化”,结合后句“有的是设计引导产生”可见,该处要填的是民间形成民俗文化的方式,与“设计引导产生”相反,即人们长期习惯于这么做而形成了习惯,可填“约定俗成”。约定俗成: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②根据“龙舟竞渡、舞龙舞狮等”民俗,可知这些都是百姓喜爱的艺术形式,可填“喜闻乐见”。喜闻乐见: 喜欢听;乐意看。
    ③此处要填如何影响人们,由于民俗的集体活动不是直接的教育指导,而是在活动中无声无息的让人们受到感染,可填“潜移默化”。潜移默化:指人思想、性格在长期的外界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
    ④结合前句“正因为民俗活动的艺术魅力”,可知其魅力吸引人们不由自主地想参与活动,可填“乐此不疲”“情不自禁”等词。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19.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
    原句第一句写新民俗的形成方式,第二句写新民俗的特征,第三句写创造新民俗的作用。以“新民俗”为主语,可直接将其提到句首,第一句改为“新民俗是对传统民俗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二句去掉动词“创造出”和宾语,摘取其主要特征“契合当下社会需求”;第三句可直接保留成为谓语,但其宾语中心词“一种选择”与“新民俗”不能搭配,应改为“一种形式”。
    最终修改为:新民俗是对传统民俗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契合当下社会需求,成为保护传承乡村历史文化的一种形式。
    20.B 21.①“反向旅游”为何受追捧
    ②网络宣传十分发达
    ③早晚会变成冷门景区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这句话共有两处语病:
    一是搭配不当,“加大……供给”搭配不当,将“加大”改成“增加”,或在“供给”后加“力度”;排除D。
    二是语序不当,“尤其是对传统的一些热门景区”语序不当,“一些”是数量词,应放在“传统的”前面;排除AC。
    故选B。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后文“一方面,……另一方面……”可知,讲的是“反向旅游”受追捧的原因,再结合此处的问号可知,是在问“反向旅游”为何受追捧,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反向旅游’为何受追捧”。
    第二空,结合上下文结构,本处应填写“反向旅游”受追捧的第二个原因;结合下句“各种网络平台一传十、十传百,使一些值得游玩的小众城市、景点成功出圈”可知,该原因与网络有关,是网络平台的宣传使得一些小众城市、景点成功出圈,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网络宣传十分发达”。
    第三空,结合“如果仗着旅游资源丰富、唯一,便不思进取”可知,此空应填写这样做的后果。而整个语段都是围绕着“小众景点”与“热门景点”展开的,由此可知,如果热门景点不思进取,不升级服务,早晚会变成冷门景区,所以此处应该填写“早晚会变成冷门景区”。
    22.例文:
    莫让面子缚住手脚
    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面子,在人们的生活中似乎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过分看重面子,却往往会让人陷入困境,正所谓“死要面子活受罪”。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面子,莫让面子缚住手脚 。
    面子,有时是一种尊严的象征。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惜舍弃生命。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他们坚守的是一种气节,一种尊严;苏武牧羊北海,十九年持节不屈,他捍卫的是大汉的尊严。在他们看来,面子就是尊严,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这种为了尊严而不惜一切的精神,令人敬佩。在现代社会,我们也需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讨回公道,这是对自己尊严的维护,也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
    然而,过分看重面子,却会让我们陷入虚荣和攀比的陷阱。为了在别人面前有面子,有些人不惜打肿脸充胖子,购买超出自己经济实力的奢侈品;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些人在社交场合夸夸其谈,吹嘘自己的成就。这种为了面子而做出的不理智行为,不仅会给自己带来经济上的负担,还会让人迷失自我,失去真正的价值。面子,本是一种外在的表现,而真正重要的是内在的品质。如果我们只注重面子,而忽视了内在的修养,那么我们就会成为一个徒有其表的人。
    面子还可能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当我们因为害怕丢面子而不敢尝试新事物、不敢面对挑战时,我们就会失去成长和进步的机会。很多时候,成功需要我们有勇气放下面子,勇敢地迈出第一步。马云在创业初期,四处推销自己的理念,遭受了无数的拒绝和嘲笑,但他并没有因为怕丢面子而放弃,最终成功地创建了阿里巴巴,成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人物。如果马云当初过于在乎面子,那么也许我们现在就不会有如此便捷的购物方式。
    莫让面子缚住手脚,我们需要正确看待面子。面子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不能为了面子而失去自我、失去理智。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放下面子,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不要因为面子问题而嘲笑或轻视别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不被面子所左右。
    让我们放下过分的面子观念,以更加真实、自信的姿态去面对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给出了关于“面子”的两句俗话,一句强调面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另一句“死要面子活受罪”则指出过分看重面子会带来不良后果。这反映出人们对面子的认识存在矛盾,同时启发考生辩证思考面子问题,什么情况下要面子,什么情况下不要面子。这两句话也引导考生思考面子的真正意义和价值。面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尊严,适度地要面子可以促使人们积极进取,不断提升自己,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荣誉。但过分看重面子会让人陷入虚荣和攀比之中,为了面子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最终让自己受苦受累。因此要正确看待面子与里子的关系。面子是外在的表现,里子则是内在的品质。我们不能只注重面子而忽视里子,应该在提升内在品质的基础上,适度地追求面子。
    “生活中不乏有关面子的人和事,人们对面子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尽相同”,这句话是对文体的指导,言外之意是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记叙文要见人见事,议论文要论点分明。此外还有一层意思,记叙文中所叙的人和事要投射出对面子的认识和态度,议论文中所表达的观点要直陈对面子的理解和思索。而不是用面子来记叙亲情友情,用议论面子来阐述社会生活中其他问题。
    写作时学生可以选择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阐述自己对面子的看法;也可以选择记叙文,通过讲述一个与面子有关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悟。议论文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引出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中间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面子的重要性、过分要面子的危害以及正确看待面子的方法;结尾总结全文,强调观点。记叙文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在故事中体现出对面子的思考。 可以选择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名言警句、社会现象等作为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立意:
    1.适度要面子,维护尊严。
    2.莫为面子所累。
    3.重里子品质,轻面子形象。

    相关试卷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人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宿迁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