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育联盟2025 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卷(二)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教育联盟2025 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卷(二)化学试题 (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主要考查内容,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量、化学实验基础知识(60%),其余高考内容(4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O:16 Mg:24 Zn:65 As:75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地存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下列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金属的冶炼B. 金属的腐蚀C. 食物的腐败D. 煅烧石灰石
【答案】D
【解析】
A.金属的冶炼的实质是将金属从正价的金属化合物中还原为0价的金属单质,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不合题意;
B.金属的腐蚀是将金属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不合题意;
C.食物腐败是食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空气中的O2氧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不合题意;
D.煅烧石灰石反应方程式为:CaCO3CaO+CO2↑,元素的化合价未改变,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A.为酸性氧化物,其他物质分类正确,A错误;
B.一氧化碳是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其他物质分类正确,B错误;
C.NaOH是碱,是酸,碳酸钙是盐,氧化铁是碱性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C正确;
D.石灰水是氢氧化钙与水的混合物,而碱为纯净物,其他物质分类正确,D错误;
故选C。
3.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豆腐的造法:“水浸碎,滤去滓,煎成,以盐卤汁或山矾叶或酸浆、醋淀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内,以石膏末收者”。其中涉及胶体的有关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豆浆中的分散质微粒直径的范围主要是
B. 用激光笔照射稀豆浆,会出现光亮的“通路”
C. 采用过滤操作对胶体进行提纯、精制
D. 豆浆凝聚成豆腐的原理与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类似
【答案】C
【解析】
A.豆浆属于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范围主要是1nm∼100nm,A正确;
B.豆浆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用激光笔照射稀豆浆,会出现光亮的“通路”,B正确;
C.胶体需要用半透膜渗析进行提纯,微粒直径太小,不能用滤纸过滤,C错误;
D.豆浆凝聚成豆腐与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都是胶体的聚沉,D正确;
故答案为:C。
4.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B. 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
C. 氢氧化镁溶于盐酸中:
D. Cu与溶液反应:
【答案】A
【解析】
A.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离子方程式为:,A正确;
B.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沉淀,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氢氧化镁溶于盐酸中生成氯化镁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Cu与溶液反应生成Ag和硝酸铜,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A。
5.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① 向晶体中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
实验② 向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中产生的,溶液变为黄色;
实验③ 取实验②中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为蓝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
B. 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 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D. 实验②证明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提取题目信息,如表所示:
A.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以判断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正确。
B.上述实验中,3个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氯气氧化性强于单质碘,因此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C错误。
D.为中间价态,确实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是在实验②中它只做还原剂,只体现还原性,D错误;
答案选A。
6. 实验室进行下列操作时,仪器选用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A.提取碘水中的碘,用四氯化碳萃取,选用分液漏斗,A正确;
B.酸性溶液有强氧化性,选用酸式滴定管,B正确;
C.灼烧固体用坩埚,C正确;
D.是粉末状固体,易从启普发生器的球形容器中掉入底部半球形容器内,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速率太快、反应放热,所以用固体和水制备少量氧气时不能选用启普发生器装置,D错误;
故答案选D。
7.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含有的中子数为
B. 溶液中含有的数为
C. 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小于
D. 标准状况下,和在光照下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
【答案】B
【解析】
A.的物质的量为,1个分子中含个中子,则含有的中子数为,故A项正确;
B.未给出HCl溶液体积,无法计算,故B项错误;
C.,,因此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小于,故C项正确;
D.和发生的四步取代反应均为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的反应,反应前,标准状况下,和的总的物质的量为2.5ml,故在光照下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故D项正确;
故本题选B。
8. 下列实验装置合理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制备
B. 用装置乙比较和的热稳定性
C. 用装置丙测定醋酸浓度
D. 用装置丁制备并收集
【答案】B
【解析】
A.用装置甲制备,应该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后通,A错误;
B.很稳定,受热不易分解;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所以大试管装,小试管装,B正确;
C.溶液不能装在酸式滴定管中,而应装在碱式滴定管中,C错误;
D.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溶液法)收集,D错误。
答案选B。
9. 某白色固体混合物由中的两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
②做焰色试验,透过蓝色钴玻璃可观察到火焰的颜色呈紫色;
③向溶液中加碱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根据实验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而BaCO3难溶于水,即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BaCO3;
根据实验②做焰色反应时焰色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可确定含有钾元素,即白色固体中含有KCl;
结合实验③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可知溶液中含有能与OH-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只能为Mg2+,即白色固体的另一成分为MgSO4;
故本题选C。
10. 在KOH水溶液中,电化学方法合成高能物质时,伴随少量生成,电解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解时,向Pt电极移动
B. 生成的电极反应为
C. 每生成1ml,同时生成0.5ml
D. 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pH降低
【答案】C
【解析】
A.由电解原理图可知,Ni电极产生氢气,则Ni电极作阴极,Pt电极作阳极,电解时,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则向Pt电极移动,A正确;
B.由图可知,在阳极失去电子生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电极反应为,B正确;
C.根据主要反应可知,每生成1ml,同时生成0.5ml,但Pt电极伴随少量生成(电极反应为),则生成1ml时得到的部分电子由放电产生提供,所以生成的物质的量小于0.5ml,C错误;
D.电解过程中发生的总反应主要为,反应消耗,同时生成,故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pH降低,D正确;
故选C。
11. X、Y、Z、W、M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Z、W同周期,Z、M同族,五种元素组成的优良极性溶剂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第一电离能:Z>W>Y
B. 电负性:W>Z>M
C. 原子半径:M>Y>Z>W>X
D. 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目:M>W>Y>X
【答案】D
【解析】
【分析】X、Y、Z、W、M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Z、W同周期,Z、M同族,则X为第一周期元素,为H元素;Y、Z、W为第二周期元素,分子结构中Y形成四个键,则Y为C元素,Z形成三个键,则为N元素,W形成一个双键,则W为O元素,Z、M同族,M为P元素。
A.第五主族元素因p轨道半充满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的同周期其他元素,第一电离能:N>O>C, A正确;
B.电负性:O>N>P, B正确;
C.原子半径:P>C>N>O>H,C正确;
D.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目:P有3个,O、C均为2个,H为1个,故 P>O=C>H,D错误;
答案选D。
12. 稀磁半导体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甲所示,已知晶胞边长为,a点原子的分数坐标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晶体中,每个Li原子周围紧邻且距离相等的Zn原子共有4个
B. b点原子的分数坐标为
C. 晶胞x轴方向的投影图为
D. 该晶体的密度为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晶胞图可知,Li原子位于棱心和体心,共有12×个锂原子,As原子位于晶胞内部,共有4个As原子,Zn原子位于顶角和面心。共有8×=4个Zn原子。
A.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位于体心Li原子与位于面心的Zn原子紧邻且距离相等,则该晶体中,每个Li原子周围紧邻且距离相等的Zn原子共有6个,A错误;
B.根据a点原子的分数坐标可推断出b点原子的分数坐标为(,,),B错误;
C.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 x 轴方向的投影图为,C 错误;
D.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位于顶角和面心的锌原子个数为8×=4个Zn原子,位于体内的砷原子个数为4个,位于棱上和体心的锂原子个数为12×个,晶胞的质量= g,晶胞的体积=3×10-21cm3,该晶体的密度,D正确;
答案选D。
13. 室温下,水溶液中各含硫微粒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例如]。已知:室温下,,,溶液中的水解率为6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室温下,的和分别为、;溶解度:FeS小于
B. 以酚酞为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为8.2~10.0),用NaOH标准溶液可准确滴定水溶液的浓度
C.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和NaHS混合溶液中存在关系:
D.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溶液,反应初始生成的沉淀是FeS和
【答案】B
【解析】
【分析】随着pH增大溶液中H2S逐渐减少、HS-先增大后减小、到一定pH后S2-开始逐渐增大,因此①表示H2S②表示HS-③表示S2-,pH=7时H2S和HS-浓度相同,则此时,同理pH=13时可以得出。
A.据分析,室温下,的和分别为、,FeS饱和溶液中,饱和溶液中则FeS室温下溶解度小于,A正确;
B.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2~10,若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H2S水溶液,由图可知当酚酞发生明显颜色变化时,反应生成的是大量HS-没有反应完全,即不能用酚酞作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B错误;
C.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和NaHS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则质子守恒为,C正确;
D.Na2S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忽略第二步水解),第一步水解平衡常数Kh(S2-)=====0.1,设水解的S2-的浓度为x ml/L,则=0.1,解得x≈0.062,S2-的水解率约为×100%=62%,0.01ml/L FeCl2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2ml/L Na2S溶液,瞬间得到0.005ml/L FeCl2和0.1ml/L Na2S的混合液,瞬时c(Fe2+)c(S2-)=0.005ml/L×(0.1ml/L-0.062ml/L)=1.9×10-4>Ksp(FeS),c(Fe2+)c2(OH-)=0.005ml/L×(0.062ml/L)2=1.922×10-5>Ksp[Fe(OH)2],故反应初始生成的沉淀是FeS和Fe(OH)2,D正确;
故选B。
14. 将NaOH、MgCl2、AlCl3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后,产生1.16 g白色沉淀。再向所得悬浊液中逐滴加入1.00 ml·L-1HCl溶液,加入HCl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1.16 g白色沉淀为Mg(OH)2,B点的沉淀为Mg(OH)2和Al(OH)3
B. A点到B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2O=Al(OH)3↓
C. C点时,加入HCl溶液的总体积为130 mL
D. 原混合物中MgCl2和AlC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答案】D
【解析】
【分析】向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液中加入盐酸时,0−A时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NaOH过量,则铝离子完全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溶液中存在的沉淀为Mg(OH)2;A−B段,盐酸和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点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氯化钠,沉淀为Mg(OH)2、Al(OH) 3;B−C过程中,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氯化镁,所以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铝、氯化镁和氯化钠;
A.有分析可知,A点的沉淀物的化学式为Mg(OH)2,故1.16 g白色沉淀为Mg(OH)2;B点的沉淀物的化学式为Mg(OH)2和Al(OH) 3,故A正确;
B.A−B段,盐酸和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H2O=Al(OH)3↓,故B正确;
C.A点沉淀的是氢氧化镁,则n(Mg(OH) 2)==0.02ml,根据Mg原子守恒得n(MgCl2)=n(Mg(OH) 2)=0.02ml, A−B段,盐酸和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离子反应方程式为,根据HCl的体积知,n()=n(HCl)=1ml/L×(0.03−0.01)L=0.02ml,根据铝原子守恒得n(AlCl3)=n()=0.02ml,由Na+离子和Cl−离子守恒得,原混合物中n(NaOH)=n(NaCl)=n(Cl−)=2n(MgCl2)+3n(AlCl3)+n(HCl)=0.02ml×2+0.02ml×3+0.03L×1ml/L=0.13ml, C点溶液为MgCl2、AlCl3和NaCl混合液,C点所加盐酸用于中和原混合物中的NaOH,此时所加盐酸物质的量n(HCl)=n(NaOH)=0.13ml;C点所表示盐酸的体积为V= =0.13L=130mL,故C正确;
D.由C项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MgCl2和AlCl3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1: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和讨论,作出如下猜想,气体可能是: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1】取适量镁条、100mL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①正确。
(1)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___________装置(填标号)。
(2)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即可。你的改进方案是___________。
探究2: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外,还有。
【作出猜想】可能是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而不是、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3)G中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试剂X是___________溶液。
探究3: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
(5)试剂Y为___________,实验操作及现象为___________,与试剂Y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反思交流与结论:Mg与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白色沉淀中可能含有,溶液中的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答案】(1)D(2)在装置B、C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3)作对比实验(4)NaOH或氢氧化钠
(5) ①. 稀盐酸 ②. 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泡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③.
【解析】
【分析】装置A中镁条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气体,通过装置B验证产物中的二氧化碳,干燥后再通过点燃余下气体的方法检验产物中的氢气;
【小问1】
Mg条与溶液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E是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F中导气管应刚刚露出橡皮塞,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D装置;
【小问2】
B中水蒸气有可能进入C产生水珠,所以改进方案是在B、C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小问3】
G中实验现象与H、I作对比,所以G的作用是作对比实验;
【小问4】
探究、、对反应的影响,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而不是、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所以应该证明、对反应无影响,X为氢氧化钠溶液;
【小问5】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二氧化碳、水,试剂Y为稀盐酸;实验操作及现象为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泡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6. 柠檬酸亚铁()是一种易吸收的高效铁制剂,可由绿矾()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时,通常不用溶液,而用溶液与溶液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不用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过滤后,洗涤沉淀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与柠檬酸()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获得柠檬酸亚铁晶体。用无水乙醇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配制500mL溶液时,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分析天平 B.烧杯 C.量筒 D.玻璃棒 E.分液漏斗 F.冷凝管 G.蒸发皿 H.500mL容量瓶 I.胶头滴管 J.酸式滴定管 K.碱式滴定管
(5)实验室以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O、、、)为原料制取晶体的流程如下图所示,实验过程中用到的试剂有稀硫酸、溶液、NaOH溶液和Fe粉。
下表列出了相关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均按计):
①向硫铁矿烧渣中先后加入稀硫酸和溶液,其中加入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向滤液Ⅰ中加入试剂1,调整溶液的pH.调整溶液的pH范围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溶液水解程度较大,碱性较强,防止生成沉淀
(2)向漏斗中的沉淀上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
(3)减少柠檬酸亚铁晶体因溶解而造成的损失,便于干燥
(4)EFGJK(5) ①. 将氧化成 ②.
【解析】
【分析】(5)硫铁矿烧渣后加入硫酸将金属氧化物全部溶解加入过氧化氢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反应为H2O2+2Fe2++2H+=2Fe3++2H2O,过滤,滤渣中为二氧化硅,滤液中溶质为硫酸铁和硫酸铝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氧化铁沉淀,过滤,滤液中溶质为偏铝酸钠和氢氧化钠,滤渣为氢氧化铁,加入稀硫酸将固体溶解,反应为Fe(OH)3+3H+= Fe3++3H2O,不能通过调pH的方法使沉淀完全,而不沉淀,因为铁离子完全沉淀的pH为3.2,开始沉淀时pH为3.0,pH有交叉,系列操作应得到约60℃的饱和溶液,再冷却结晶,因为此时其溶解度最大,饱和降温后能够得到更多产品。
【小问1】
制备FeCO3时,通常不用Na2CO3溶液,而用碳酸氢铵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不用溶液的原因是Na2CO3溶液水解程度较大,碱性较强,防止生成Fe(OH)2;
【小问2】
过滤后,洗涤FeCO3沉淀的方法是向漏斗中的沉淀上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2~3次;
【小问3】
最后溶液经浓缩、静置、过滤、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获得柠檬酸亚铁晶体。用无水乙醇洗涤的目的是减小柠檬酸亚铁晶体因溶解而造成的损失,便于干燥;
【小问4】
实验室用FeSO4⋅7H2O配制500mL0.1ml⋅L−1FeSO4溶液,需要分析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不需要的是EFGJK;
【小问5】
①硫铁矿烧渣后加入硫酸将金属氧化物全部溶解,加入过氧化氢将Fe2+氧化成Fe3+;
②使Fe3+全部沉淀,Al3+不能沉淀,则向滤液Ⅰ中加入试剂1,调整溶液的pH范围为:。
17. 、常用于制造农药等,磷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这两种卤化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①
②()
则_______。
(2)实验测得的速率方程为(k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催化剂有关),速率常数k与活化能的经验关系式为(R、C为常数,为活化能,T为热力学温度)。
①一定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适量和,实验测得在催化剂Cat1、Cat2作用下,与的关系如图所示。催化效能较高的是_______(填“Cat1”或“Cat2”),判断依据是_______。
②将和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为,如果此时移走和,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到平衡时的物质的量为x,则x为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3)向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0.2ml和0.2ml,发生反应:。不同条件下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相对曲线b,曲线a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曲线c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
②曲线b条件(恒温恒容)下,该反应的逆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_______kPa。
(4)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l,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①反应在前150s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
②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该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l、0.40ml和0.40ml,反应达到平衡前_______(填“>”或“b;b、c相比,c的反应速率更快但平衡未发生移动,且反应体积变化,则c改变的是条件为加入催化剂;同温同容条件下,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设转化xml,列三段式:,,x=0.1ml,p()=p(PCl3)=p()=,;
【小问4】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对应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在前150s的平均反应速率;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l,反应达到平衡时物质的量变化为0.20ml,则、物质的量变化值也为0.2ml,则平衡时、、物质的量分别为0.8ml、0.2ml、0.2ml,容器体积为2L则平衡常数,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该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l、0.40ml和0.40ml,此时浓度商为>K,则反应逆向进行,<。
18. 某药物中间体H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AcOH为乙酸,EtONa为乙醇钠。
回答下列问题:
(1)A分子中最多有_______个原子共平面。B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
(2)G中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
(3)D+F→G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
(4)由E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1ml G最多能与2ml发生加成反应
b.常温下,B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F
c.C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8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d.H有芳香族同分异构体
(6)M是D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M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ⅰ.能与新制的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ⅱ.两种官能团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ⅲ.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三组峰,且峰面积比为9∶1∶1
(7)根据以上流程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以为原料合成的路线:_______(有机溶剂和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1) ①. 6 ②. 2,3-二甲基-2,3-丁二醇
(2)羰基、酯基(3)取代反应
(4)
(5)abc(6)
(7)
【解析】
【分析】2分子A与氢发生加成反应得到B,B发生重排后脱去一个H2O得到C,C与Br2发生取代反应得到D;2分子E在EtONa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得到F,D与F发生取代反应得到G,G通过一系列反应得到H,据此分析答题。
【小问1】
A为丙酮,羰基碳原子为sp2杂化,甲基碳原子为sp3杂化,因此A中最多有6个;B的主链有4个碳原子,2号位有1个羟基、1个甲基,3号位有1个羟基、1个甲基,其命名为2,3-二甲基-2,3-丁二醇;
【小问2】
根据G的结构可知其官能团为羰基、酯基;
【小问3】
根据分析可知,D+F→G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小问4】
E与EtONa发生取代反应得到F,其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
G中羰基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因此1mlG最多能与2mlH2发生加成反应,a正确;B中羟基为亲水基团,F中酯基为疏水基团,因此B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F,b正确;C中只有1个O原子和1个不饱和度,因此C的同分异构体要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必为醛,符合要求的结构有、、、8种,c正确;H的不饱和度为3,而一个苯环不饱和度为4,故H不可能有芳香族同分异构体,d错误;
【小问6】
能与新制的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则有醛基结构,官能团还有碳溴键,两种官能团要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且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三组峰,且峰面积比为9∶1∶1,则符合要求的M的结构为;
【小问7】
以为原料合成,可先发生催化氧化生成酮羰基,再甲基与Br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含酮羰基的卤代烃,最后卤代烃发生水解得到目标产物,合成路线为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熟石灰
硫酸
小苏打
七氧化二锰
干冰
B
烧碱
苯甲酸
氯化钠
氧化钠
一氧化碳
C
苛性钠
硝酸
碳酸钙
氧化铁
三氧化硫
D
石灰水
冰醋酸()
胆矾()
氧化钠
二氧化硫
序号
反应物
产物
①
氧化剂:
还原剂:HCl
氧化产物:
②
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
③
氧化剂:
还原剂:KI
氧化产物:
Ⅰ.用四氯化碳提取碘水中的碘
Ⅱ.量取一定体积的酸性溶液
A.分液漏斗
B.酸式滴定管
Ⅲ.灼烧胆矾
Ⅳ.用固体和水制备少量氧气
C.坩埚
D.启普发生器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沉淀完全的pH
6.3
8.3
1.5
2.8
3.4
4.7
0
50
150
250
350
1.0
0.84
0.82
080
0.8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PDF版附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二)化学试题(解析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主要考查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二)化学,文件包含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二化学pdf、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二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