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第1页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第2页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李白《静夜思》的明代版本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王之涣《凉州词》是一篇争议颇多的名作,今日通行本文字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历来人们分歧最大、争论最多的是其首句首词,有人认为是“黄河”,有人认为是“黄沙”。“黄沙派”代表有竺可桢、刘永济等,他们主要从地理、气候角度考虑,认为“黄河”与玉门关远不相及,而“黄沙”则为玉门关习常所见。“黄河派”代表有施蛰存、刘逸生等,他们主要从文学欣赏的角度,认为“黄河”意境远胜于“黄沙”,而且现在大多数本子都作“黄河”。该问题一直没有获得解决,争论似乎仍有延续下去的可能。本文的目的是想提供一种新的解读思路和方法,争取能为类似争论画上休止符。
    此诗在明以前的版本中,无论是哪个系统,除讹误者外,首句首词皆作“黄沙”而不作“黄河”,那么“黄河”是如何取代“黄沙”而占据主导地位的呢?
    中国古典诗歌以意境见胜,而意境建构离不开意象,意象决定意境。对于传世诗歌文本,文人往往根据自己的审美追求,通过意象改动再造诗境。表面上看只是版本问题,实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
    明人根据先前的讹误本,大多已认定“黄河”为是了。如高棅《唐诗品汇》等,皆据《集异记》讹本定首句为“黄河远上白云间”。其原因在于,“黄沙直上白云间”是北方和西北大荒漠中特有的景象,是生活在中原的文人所无法想象的。而“黄河”“白云”的景象于黄河流域随处可见,自然也容易被大众接受。陆时雍《唐诗镜》于此诗注中录《集异记》“旗亭画壁”故事时,中间特作改动,云:“至双鬟发声,果讴‘黄河’云云。”此处以“黄河”代指王之涣《出塞》诗,说明在明代,“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意境已深入人心。同时,不少明清文人也把黄河与玉门关联系起来。“黄沙”改为“黄河”,使原来荒漠沉郁的诗境变得宏阔高远。刘逸生说:“‘黄沙直上白云间’,从意境上说,比起‘黄河远上白云间’七字,也差得实在太远。‘黄河远上白云间’七个字,莽莽苍苍,浩浩瀚瀚,给人的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美感觉,把人的思想感情引到了辽远高阔的境界。”由此不难看出,人们取“黄河”而舍“黄沙”,乃是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做出的选择。
    如此一来,“黄河”“白云”构成了一片高远辽阔的诗境。在此背景之下,“杨柳”和“春风”所营造的青春气象与羌笛传出的悲凉之音形成强烈反差,从而交织成一种复杂的情感,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由此可以看出,清以来“黄河”“春风”版本能一家独秀,实是大众参与诗境再造的结果,且再造之妙,誉其为唐诗七绝压卷之作亦不为过。
    不过,文学研究与文学欣赏毕竟不同。文学欣赏多着眼于当下的美感需求,而文学研究更倾向于还原事物本身。就此诗而言,若对其进行文本与背景双重还原,便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黄沙直上白云间”,谓大漠之中飙风突起,卷起黄沙直冲白云之间。因为沙漠风暴有致命危害,所以这里写的不是壮观之景,而是险恶之境。冲天而起的黄沙与险峻峭拔的高山,压抑着“一片孤城”,这便是将士们面对的生活环境。玉门关是西北的门户,千千万万的大唐将士由此出关,可他们中间的许多人就再也没有回来,这就是严酷的现实。宋之后,社会生活发生巨大转变,宋政权蜷曲在中原。西北特有的“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奇险之景,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由此而下的元、明、清三朝,由于版图的变化,再也未像唐朝那样长期用兵西北。文人多半生活在中原及江南富庶之地,“黄沙直上”渐成为不可想象之景,与此同时,贯穿北方大地的“黄河”则成为文人经常歌吟的对象。从审美追求和意境内涵来看,“黄河”比“黄沙”更加丰富且更具诗意。因此,本来只是小说系统的民间传本,到了明清反而成为诗境再造的最佳选择。今天通行的本子,可以说是文人脱离事物本身,根据其自身的经验及时代的审美趋向,对文本进行集体选择、修改的结果。
    接受美学认为,作品接受中阅读者的再创造是一件必然的事情。王之涣《凉州词》的文字变迁似乎也符合这一规律。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改造后的诗歌毕竟不再是作者的原诗。古典诗歌诗境的每一次再造,尽管都是当下历史通过文本的反映,却不再是诗的原态。解读所指向的终极领域是意义的追寻,但如果只是为了比较哪一种意义更有价值或更具美感,无疑都是对其他意义的遮蔽,那么这样的解读就不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诗人的心灵是“一个容纳着无数情绪、词句、意象的贮藏器,能够等待所有成分到齐产生作用”。因此,还原诗歌以走进诗人的创作心灵,可在当下提供解读作品的新思路。
    还原《凉州词》后可见,诗作展示的不仅是西北的苍茫,更是作者内心的荒凉。诗人壮游西北,领略了迥异的人文物色,也目睹了戍边将士的辛苦。王之涣身临其境,体会到关内外之别岂止地貌风物,于是将可以描绘的风沙和不可直言的人事,写入首尾呼应的诗句中。
    相比之下,经改造过的诗境意境更优美,像一幅色调和谐的画作。然而诗毕竟不同于绘画,诗具有画面无法替代的言外之意。总体而言,再造过的《凉州词》更具有普通人皆能想象的画面美感,也具有可以普遍共情的辽阔意境,但是其意义已与原作者之心境大相径庭,也就听不到可以与亲历者共鸣的弦外之音了。从再造到还原,对于当下的启示,就是跳出固有的、抽象的美感,找回产生真实情感的动机。古典诗歌能够激发我们的,正是这种写在基因里的诗意。
    (摘编自刘宇耘《“黄沙”还是“黄河”?——兼论中国古典诗歌诗境的再造与还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沙派”主要从地理、气候角度考虑,而“黄河派”主要从文学欣赏的角度考虑。
    B.本文为“黄河”还是“黄沙”的论争提供了新的解读思路和方法,休止了类似的争论。
    C.中国古典诗歌中意境的构建与意象紧密相关;文人常根据自己的审美追求,再造诗境。
    D.文学研究不同于多着眼于当下美感需求的文学欣赏,文学研究更倾向于还原事物本身。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人大多认定《凉州词》的首句为“黄河远上白云间”,部分原因在于“黄河”“白云”的景象于黄河流域随处可见,易被大众接受。
    B.“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黄河”“白云”构成了一片高远辽阔的诗境,与“杨柳”“春风”合用,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C.自古以来,《凉州词》“黄河”“春风”版本一家独秀,这是大众参与诗境再造的结果,且再造之妙,可以称其为唐诗七绝压卷之作。
    D.再创造的《凉州词》更具有普通人皆能想象的画面美感,也具有可以普遍共情的辽阔意境,但其意义和原作者的心境有所不同。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文本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A.林庚说:“从形象上看,‘黄沙直上白云间’确是不太理想,因为‘黄沙’如果到了‘直上白云间’的程度,白云势必早变成了黄云。”
    B.施蛰存认为:“论句法气势,则应当以‘黄河远上’为较好。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就是同一意境,这都是当时人对黄河上游的印象。”
    C.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中,作者从文学角度对“黄沙直上”和“黄河远上”的韵味意境进行了比较,结论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
    D.竺可桢指出:“现行唐诗集第一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但古本唐诗原为‘黄沙直上白云间’。依照玉门关的气候和地理看,后者是合理的。”
    4.请简要分析文本的论证思路。(4分)
    5.李白《静夜思》的明代版本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版本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请结合文本有关内容,简要分析明代版本对宋代版本作出修改的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卖骡记
    孙奎建
    灶膛里的火在骡子的眼里闪着光。
    老罗和老伴儿坐到半夜也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
    眼见公路由远而近,由窄变宽,越修越长。因为拆迁,这里的村民陆续被安置到大山后面的平原地带。原本靠骡子上山下山驮运中草药的活儿怕是干不长了。交通好了,车辆在逐日增多。老罗常常独自坐在公路边上,一边抽烟,一边数着过往的车辆。骡子在一旁悠闲地吃着青草。
    老罗勤恳能干,村民常开玩笑说:“老罗比骡子还卖力呢!”
    这里的山多,能开垦的土地有限,可是为了骡子,老罗硬是用镐头开出一片地,专门种植燕麦草,给骡子储备好口粮。
    邻居喊:“老罗,你家骡子也快退休了,打算卖掉骡子吗?”
    老罗不舍。
    十多年了,骡子风雨无阻,每天上山下山出了不少力。老罗心疼骡子,有时上山放骡,手里牵着缰绳,宁可步行也不骑它。
    如今,公路上机器轰鸣,车辆日夜都在奔忙,据说这里还要建大工厂。老罗一个劲儿抽烟,想到骡子用不上了,有些心急。不大的小山村没剩几户人家,陆续都搬走了。老罗还没有动身,就想给骡子安置一个地方,了却他一个心愿。老罗不想草草把骡子转卖,一走了之。
    “老罗,我家那两头牛都卖到镇上肉联厂了,你家骡子也卖了算了,你这个岁数没法经管了!”
    有些村民卖掉自家的牲口,老罗觉得不妥。他白天放骡子到山上吃青草,透透气,晚上把骡子牵回老宅院里。虽然新居已落成,可是老罗考虑到骡子吃草不便,还是没有搬过去住。
    老罗听贩卖牲口的商贩说,被卖掉的牛、羊、马、骡都被宰杀吃肉了。老罗每每想到这些就不住地抚摸骡子的头,情绪低落,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附近施工队的一个工人说:“老罗的大骡子挺壮实,能驮货,往山上运工具一定是把好手啊!我们出钱买它了。”起初,老罗有些犹豫,怕累坏了骡子。施工队的工人却说:“骡子在我们手里保证比你家喂得好,一天就两个小时活儿,不会累,轻闲!”
    最后,老罗还是心动了,把骡子转卖给了施工队。老罗没有马上离开老宅院,每天早晨他要看着骡子驮的是什么,驮了多少,才放心。不久,老罗一脸满足地回到县城姑娘家。一家人都为骡子找到一个新家而高兴,老罗因为高兴还喝了一杯酒。
    没有骡子放了,没有鸟儿叫了,室内还不能抽烟,老罗确实不习惯在姑娘家居住。老罗习惯晚饭后到楼下遛弯儿。一天,一位与老罗年龄相仿的老头儿正在楼下看手机,招呼老罗:“快来看,你的骡子有这么大个儿吗?真了不起呀!”
    老罗在手机上看到,一头骡子正在用绳索拖拽一群人,好像是在救援。从画面上看到,有人受伤了,骡子的一条腿不能动了。老罗抢过手机,仔细看了又看,大声喊:“是我的骡子!”
    老罗一口气跑到火车站,他决定返回山里去找骡子,他不放心。在火车上躺了一夜,老罗又走了十几里山路,终于找到施工队。知道了老罗的来意,工人们都聚过来,七嘴八舌说起来。
    “老罗,你家那头大骡子真是英雄,把我们班七个工人从山沟里拉上来!”
    “队长挨训了,已经把骡子卖给了一个收购中药材的小商贩了!”
    “老罗,你还惦记你家的骡子呢?”
    老罗得知骡子已被转手,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几经周折,老罗还是没能打听到那个收购中药材小商贩的准确住处。
    老罗本以为给骡子找到了一个好去处,纠结半年的心总算平复下来,可是突遇这样的变故,心情变得很糟。
    老罗看到邻居走过来,邻居手里还拎着黑色塑料袋。邻居说,他去买骡肉了。老罗忽然看到邻居手中握着带铜铃的笼套,不由大惊,一把夺过那笼套问:“这不是我的骡子的吗?谁杀了我的骡子呀?”
    邻居忙说:“换了新笼套了,我看见了,没见着你的骡子被杀呀!”
    老罗急着去寻找骡子。老罗求邻居带路,翻了两座山,在一个小镇上找到了自己的骡子。此时,骡子正被一群游客围着拍照,头上、脖子上系着五彩绸带,骡子在众人簇拥下似乎精神多了。老罗见了这一幕,不自觉咧嘴笑了,双手不停揉搓着头皮。
    骡子的左前腿受伤了,不能再驮重物。老罗用手摸着骡子的伤腿,禁不住流下了眼泪。骡子认出老罗,打着响鼻,用脖子不停蹭着老罗的大腿。老罗用手掰开骡子的嘴,看到骡子的牙渍有些发黄,就对站在一旁的卖中药的小商贩说:“骡子要多吃青草,少喂它黄豆粕。”
    小商贩说:“老罗,放心吧,我会照顾好骡子的,不会让它驮重物了,每天就是站在那儿陪游客拍照!”
    老罗虽有百般不舍,但最后还是离开了骡子,回到老宅时已是满天星光。
    醉酒状态下,老罗在半夜里迷迷糊糊起床了,他看到院中树下站着骡子,月光朦胧,骡子正在嚼着已经干枯的燕麦草。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罗对骡子的照顾可谓尽心尽责,他专门开垦一片地种燕麦草给骡子吃,有时上山时宁可步行也不愿骑骡子。
    B.村里的人陆陆续续都搬走了,可是老罗却迟迟没有动身,因为他想妥善安置好骡子,而不是直接将骡子卖了。
    C.得知骡子在施工队因救援而受伤,老罗决定去看望骡子,但当他赶到施工队时,却发现骡子已经被队长卖了。
    D.看到卖中药的小商贩未能好好照顾骡子,只给骡子喂黄豆粕,以致骡子伤势加重,这让老罗心中十分不满。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村里要拆迁,可能还要建工厂,说明村庄不断地向现代化转变,这为下文老罗为骡子寻去处作了铺垫。
    B.“这不是我的骡子的吗?谁杀了我的骡子呀?”连用两个问句,突出了老罗看到带铜铃的笼套时内心的震惊。
    C.小说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骡子的关系进行了对比,使读者在为骡子的命运感到悲伤的同时也有所思考。
    D.小说叙述详略得当,详写了老罗卖骡、看望骡的过程,略写了老罗在县城女儿家里的生活,主次分明。
    8.小说以老罗醉眼朦胧中看到骡子在院中吃草作结,这样安排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9.“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的情节波澜起伏、张弛有度,请结合文本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隋内史令德林子也。幼多病,祖母赵以“百药”名之。七岁能属文,父友陆乂等共读徐陵文,有“刈琅邪之稻”之语,叹不得其事。百药进曰:“《春秋》‘鄅子藉稻’,杜预谓在琅邪。”客大惊,号奇童。引荫补三卫长。乃性疏说,喜剧饮。开皇初,授太子通事舍人,兼学士。被谗,辄谢病去。十九年,召见仁寿宫,袭父爵安平公。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爱其才,署礼部员外郎。奉诏定五礼、律令、阴阳书。
    初,以疾去舍人也,炀帝在扬州,召不赴,衔之。及即位,夺爵,为桂州司马。官废,还乡里。大业九年,戍会稽,管崇乱,城守有功,帝顾其名谓虞世基曰:“是子故在,宜斥丑处。”乃授建安郡丞。至乌程,江都难作,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更相灭,百药转侧寇乱中,数被伪署,危得不死。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伏威诒书辅公祏使杀之,为王雄诞保护得免。公祏反,授吏部侍郎。
    贞观元年,拜中书舍人,封安平县男。明年,除礼部侍郎。时议裂土与子弟功臣,百药上《封建论》,理据详切,帝纳其言而止。四年,授太子右庶子。太子数戏媟无度,乃作《赞道赋》以讽。它日,帝曰:“朕见卿赋,述古储贰事,劝励甚详,向任卿,固所望耳!”赐彩三百段。帝尝与偕赋《帝京篇》,叹其工,手诏曰:“卿何身老而才之壮,齿宿而意之新乎?”卒,年八十四,谥曰康。
    百药,名臣子,才行世显,为天下推重。侍父母丧还乡,徒跣数千里。服虽除,容貌癯瘠者累年。好奖荐后进,得俸禄与亲党共之。翰藻沈郁,诗尤其所长,樵厮皆能讽之。所撰《齐史》行于时。
    (选自《新唐书•李百药传》,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会高祖A遣使招B伏威C百药D劝朝E京师F既至G历阳H中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补,文中指因父李德林荫庇补官三卫长,这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种选官制度。
    B.被,指遭受,遭遇,与《琵琶行并序》“妆成每被秋娘妒”中的“被”词义不相同。
    C.顾,指看着,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赢得仓皇北顾”中的“顾”词义相同。
    D.储贰,指储副,太子,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一般由嫡长子继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百药聪慧多知。父亲的朋友共读文章时,不知“刈琅琊之稻”的故事,却被李百药说出是杜预所说的,父友十分震惊。
    B.李百药才华出众。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欣赏李百药的才华,安排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后来又命李百药修订五礼、律令、阴阳书。
    C.李百药历经危难。隋末江都发生叛乱,李百药辗转寇乱,后多次被伪政权任命官职,还曾差点死于杜伏威之手。
    D.李百药深受推崇。他赤足护父母灵柩还乡,好奖掖年轻人,又将自己的俸禄分享给亲朋幕僚,他的才能和品行彰显于世,深得天下人推重。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伏威诒书辅公袥使杀之,为王雄诞保护得免。
    (2)卿何身老而才之壮,齿宿而意之新乎?
    14.从炀帝和太宗对待李百药的事件中反映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
    秋雨夜眠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秋,当时白居易任河南尹。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加上好友元稹已经谢世,心情更觉寂寞冷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描述了深秋的寒冷,交代了时间;“凉冷”二字未提雨,却写因雨而凉冷。
    B.诗中的“安闲”二字是诗眼,全诗围绕“安闲”着笔,塑造了夜雨无眠的老翁形象。
    C.颔联“卧迟”写出老年人睡眠少的特点“灯灭后”写出“卧迟”的时间,突出夜深。
    D.颈联“灰宿”“瓶火”反衬老翁怕冷,“香添”一句写老翁闲散慵懒、不想起床的情态。
    16.请简要分析尾联中诗人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在《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
    (2)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的作用。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 , ”。
    (3)曹操《短歌行》中运用《诗经》中的典故表现诗人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在影视作品中植入广告是当下广告营销的常用手段。不同于贴片广告和中插广告,植入广告讲求艺术性,往往需要借助道具、台词、置景等手段,将品牌或产品融入影视文本,这种广告方式能潜移默化地激发观众的购买欲。在这个过程中,影视艺术是主体, ① ,植入广告不能破坏影视艺术的完整性和逻辑性。然而,当下部分影视创作却本末例置,植入广告表现方式简单,植入频率密集,效果生硬,拉低了作品艺术质量的同时也破坏了受众的观赏体验。
    广告植入出现诸多的问题,与当前影视产业发展还不够成熟,回收成本,获得利润依赖广告收入( A )。在商业逻辑和投机心理的影响下,一些创作者为了获得高额的广告费,放松对植入品牌、数量以及产品性质与作品题材契合度的把控,有的甚至 ② 。多而杂的广告破坏了作品的艺术主体性,甚至( B ),使影视作品沦为“广告定制剧”。一些创作者为了让品牌方满意,把广告效果放在艺术质量前面,一味突出品牌或产品的商业信息,而不顾艺术规律甚至现实逻辑,使剧情发展突兀,人物行为怪异。不仅这种做法影响了人们的观剧体验,反而会引起观众对品牌或产品的反感。
    影视作品唯有质量过硬,内涵深刻,才能真正吸引观众,留住观众。因此,影视从业者应该端正创作态度,始终将提高影视作品的艺术质量、丰富其精神内涵放在首位,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在这个基础上,再植入广告,围绕艺术属性和商业属性的协调统一积极探索。唯其如此,才能实现双赢。
    18.将画横线的句子改成以“植入广告”为开头的长单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22.如何避免广告植入拉低影视艺术质量这一现象?请根据文本,从影视创作者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27岁的许海峰夺得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成为中国奥运史上首位奥运冠军。
    2004年雅典奥运会,21岁的刘翔以12.91秒的成绩夺得冠军,成为中国田径项目第一位男子奥运冠军,
    2020年东京奥运会,14岁的全红婵以近乎完美的表现获得女子单人10米跳台水冠军,有望成为新一代的“跳水女皇”。
    2024年巴黎奥运会,18岁的邓雅文以优越的表现得到全场最高的92.60分,一举夺得中国自由式小轮车项目的首枚奥运金牌。
    一代又一代年轻的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用青春接力,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新面貌。如今的中国,更需要青年人在不同领域承担起责任。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以“青春接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想。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泗县二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10月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休止了类似的争论”未然变已然,原文表述是“争取能为类似争论画上休止符”。)
    2.C(“自古以来”错误,原文表述是“清以来‘黄河’‘春风’版本能一家独秀,实是大众参与诗境再造的结果……”)
    3.D(第四段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取‘黄河’而舍‘黄沙’,乃是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做出的选择”,D项属于“黄沙派”的观点,因此选择D项。)
    4.①文本先是提出有关王之涣《凉州词》首句首词是“黄沙”还是“黄河”的论争。②接着从中国古典诗词意象及意境的构建、艺术审美、文学研究和文学欣赏等不同角度分析“黄河”逐渐取代“黄沙”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③最后论述还原诗歌可以走进诗人创作心灵,为当下解读作品提供新思路。(每点1分,答满三点得4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5.①从诗歌意境来看,明代版本“明月光”中的“明月”构成了一片清冷静谧的诗境,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而宋代版本中用“看月光”,“月光”无形无色,用“看”字稍显滞重,用“明”字还增加了月夜的亮色。②从意境内涵来看,“望明月”较之“望山月”,不但摆脱了地理环境的限制,而日“明月”更通俗易懂、贴近普通百姓的牛活,使全诗的思乡之情更具普遍意义。(每点3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6.D(“卖中药的小商贩未能好好照顾骡子,只给骡子喂黄豆粕,以致骡子伤势加重”的说法于文无据,“心中十分不满”程度过重。)
    7.C(小说并未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骡子的关系进行对比。)
    8.①人物形象上,小说结尾写老罗醉眼朦胧中看到骡子在院中吃草,表现了老罗对骡子的深刻思念。②小说主题上,老罗醉眼朦胧中看到骡子在院中吃草,更加凸显了老罗与骡子的深厚情谊,体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③艺术效果上,想象手法的运用,既增强了画面感,也能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有回味无穷之效。(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①一开始,村子拆迁建大工厂,老罗担心骡子安置问题,情节发展生出波澜。经过一番思量,老罗将骡子卖给了施工队,情节趋于平缓。②老罗发现骡子在救援中受伤,前去看望骡子,却得知骡子已被转手,情节再起波澜。③老罗辗转找到骡子,发现骡子在小商贩那里似乎精神不错,情节发展缓和下来。(每点2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0.CFH(原文标点为: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
    11.C(词义不同“赢得仓皇北顾”中的“顾”指回头。)
    12.B(“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后来又命李百药修订五礼,律令、阴阳书”张冠李藏,根据原文“奉诏定五礼、律令、阴阳书”可知,李百药是奉诏修订五礼、律令、阴阳书,不是杨素、牛弘让李百药做的。)
    13.(1)杜伏威写信给辅公祐让他杀死李百药,(李百药)因为王雄诞的保护而幸免。(“诒”“书”“免”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你为什么身体衰弱但才华横溢,年老但想法更新呢?(“壮”“齿宿”“意”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①隋炀帝忌恨李百药不听从他的招引,将他贬到边远地方,说明隋炀帝心胸狭隘;②唐太宗赞赏李百药,看了李百药对太子的劝谏,唐太宗认为李百药尽职尽责,说明唐太宗知人善用。(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5分,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是隋朝内史今李德林的儿子。李百药幼时体弱多病,祖母赵氏因此给他取名“百药”。李百药七岁时就会写文章,父亲的朋友陆乂等人一起读徐陵的文章,其中有“刈琅邪之稻”这样一句话,大家都不知道这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李百药走上前说:“《春秋》上说'郚人藉稻’,杜预注解说郚国在琅邪。”客人感到非常惊奇,称他为神童。李百药因祖上的功德补官为三卫长。他性情放达不受拘束,喜欢畅饮开皇初年,(李百药)被授任为太子通事舍人,兼任学士。因遭受谗言诋毁,于是托病请求辞去官职。开皇十九年,皇帝在仁寿宫召见他,让他承袭父亲的爵位,封他为安平公。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欣赏他的才华,安排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后来李百药奉诏修订了五礼、律令、阴阳书。
    当初,李百药托病辞去太子通事舍人一职,那时炀帝在扬州,召他前往而他不去,炀帝因此怀恨在心。等到炀帝即位,削夺了他的封爵,让他担任桂州司马。官爵被撤销后,他返回乡里。大业九年,李百药前去戍守会稽,遇上管崇作乱,他守城有功,炀帝看着他的名字对虞世基说:“这个人还在,应该把他贬斥到边远偏僻之地。”于是授任他为建安郡丞。到了乌程,江都发生了叛乱,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一个个相继灭亡,李百药辗转于寇乱之中,多次被伪政权署任官职,虽经历危难而得以不死。恰巧高祖派遣使者招抚杜伏威,李百药劝说杜伏威去京师朝见,(杜伏威)到历阳后,心中懊悔,想要杀掉李百药,让他喝下石灰酒,李百药因此大泄不止,差一点死去,后来他的所有旧病都痊愈了。杜伏威写信给辅公柘让他杀死李百药,(李百药)因为王雄诞的保护而幸免。辅公柘反叛,授任李百药为吏部侍郎。
    贞观元年,李百药被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封安平县男。第二年,授任礼部侍郎。当时朝中商议分封土地给
    皇族子弟和功臣一事,李百药敬上《封建论》,论据翔实确切,太宗听从了他的话而终止了此事。贞观四年,授任他为太子右庶子。太子多次行事轻侮怠慢,于是他写了《赞道赋》来劝谏太子。后来有一天,太宗说:“朕见到你所作的《赞道赋》,详细叙述了古来太子所做的政事之外的事情,劝谏、勉励很是详细恳切,此前任用你为此官。正是希望这样啊!”于是赏赐给他彩色布帛三百段。太宗曾与李百药一同创作《帝京篇》,赞叹他的文章作得工巧,下亲笔诏说:“你为什么身体衰弱但才华横溢,年老但想法更新呢?”后李百药去世,享年八十四岁,谥号康。
    李百药,是名臣之子,才能和品行彰显于世,被天下人推重。他护送父母的丧枢还乡,赤足步行几千里。丧服虽已除去,但容貌仍连年消瘦。李百药喜欢奖掖、引荐年轻人,得到的俸禄和亲朋幕僚共同分享。他的文辞深沉蕴藉,尤其擅长作诗,连樵夫、厮役都能吟诵他的诗作。他所撰修的《齐史》在当时很流行。15.B(“夜雨无眠”错,从“睡美”“晓睛寒未起”来看,诗人是“安闲”而眠。)
    16.①早上天空晴朗,但寒气未消,诗人不想起床,看到秋雨把霜叶打落得满阶浸红。②面对这样的寒秋景色诗人以“未起”应对,透露出漫不经心的意味,衬托出诗人清静冷淡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孤寂闲散之情。(每点3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7.(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得分)
    18.植入广告是一种借助道具、台词、置景等手段,艺术性地将品牌或产品融人影视文本,潜移默化地激发观众购买欲的广告方式。(4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9.A不无关系/息息相关B反客为主/喧宾夺主(每空1分)(填写其他意思相近的成语亦可)
    20.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观剧体验,而且会引起观众对品牌或产品的反感。(语序不当,将“这种做法”移至“不仅”前,2分;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将“反而”改为“而且”,2分)
    21.①植入广告是附属(客体)②只要给钱就“来者不拒”每处2分,意对即可)
    22.①影视创作者要端正创作态度,始终将影视作品的艺术质量和精神内涵放在首位;②影视创作者要对植人广告的数量和质量严格把关;③影视创作者要将广告植入和剧情发展、人物设置协调统一。(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4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3.【写作指导】材料以四届奥运会上年轻的中国健儿夺金为切入点,引出“青春接力”的话题。材料最后两句话引出了主旨:新时代的青年,要继往开来,做好青春接力,在不同领域担负起民族复兴、家富强的责任。据此,考生可以从三个方面人手:可以谈当代青年肩负着怎样的社会责任;可以谈当代青年如何完成青春接力,承担社会责任;也可以谈这种青春接力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立意】①继承前人精神,承担青年人责任。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青年人有青年人的担当。③向奥运健儿学习,贡献青春力量。④不负韶华,继往开来,完成接力。

    相关试卷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文件包含语文pdf、高一语文da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2024~2025学年吉林高一上学期月考试卷(第二高级中学第一次)(原题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语文]2024~2025学年吉林高一上学期月考试卷(第二高级中学第一次)(原题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语文2024~2025学年吉林高一上学期月考试卷第二高级中学第一次解析版pdf、语文2024~2025学年吉林高一上学期月考试卷第二高级中学第一次原题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