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人:何佩鸿校对人:赵字轩
一、单选题(本题共2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礼记.礼运》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我国建立的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是( )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2.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是目前所见龙山文化最大的城址。古城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重结构组成,城防设施完备,规模宏大。石峁人在修建城墙过程中,将玉钺(兵器)、玉牙璋(礼仪性兵器)等玉器嵌入墙体或埋入墙根,有考古学家认为这是希望城址安稳永固。由此表明,当时( )
A.定居生活出现B.建筑技术明显进步
C.私有制已产生D.国家形态初步具备
3.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4.若为“百家争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拟一个研究主题,最适合的是( )
A.文明起源B.社会变革C.帝国重组D.南北对峙
5.春秋战国时期,养土之风盛行平原君门客四千,孟尝君门客三千,信陵君门客三千,春申君门客三千,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 )
A.导致宗法分封制的瓦解B.冲击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权威
C.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D.冲击了贵族世卿世禄制度
6.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认为:“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只是)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途)。”据此可知,六家“同归”表现为( )
A.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B.提出政治主张力求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C.主张加强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D.对天地万物的本源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7.中国古代的国家结构主要有两种,一是宗法等级君主政体,其典型是西周王制,简称“王制”;二是中央集权君主政体,其典型是秦朝帝制,简称“帝制”。造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
A.它们所依托的经济基础不同B.官僚政治比贵族政治更先进
C.“公天下”优于“家天下”D.建立者对国家结构认识不同
8.关中是秦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下图对关中地区位置标注准确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9.据秦简记载,当时曾出现官吏迷路不知道上任的具体地点、县丞不熟悉律令、赋敛执行不力等情况。这些情况整体说明秦朝( )
A.国家治理尚需完善B.交通运输系统落后
C.基层官吏素质低下D.文书行政机制滞后
10.汉初因“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导致内乱。为此汉武帝实行
A.郡国并行制B.推恩令C.无为而治D.内朝制度
11.西域指今天的新疆及中亚地区。中国历史上较早对这一地区实施有效管辖的行政机构是
A.河西四郡B.西域都护府C.宣政院D.伊犁将军
12.汉武帝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担任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议要政,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如卫青、霍去病等也参与机要。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A.选拔道德学问优异的人才B.限制丞相权力以强化专制
C.削弱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D.反击匈奴的军事战争需要
13.有学者认为,与其说汉代的“独尊儒术”扼杀了“百家争鸣”,倒不如说是“百家争鸣”促进了各家的融合与统一,而所谓的“独尊”正是“百家争鸣”融合的结果。该学者意在强调,汉代“独尊儒术”( )
A.吸取了“焚书坑儒”的教训B.是先秦思想多元共竞的产物
C.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D.顺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14.观察下侧示意图,其中“?”处应该填入的是( )
A.西晋B.东晋C.曹魏D.北魏
15.孝文帝于497年颁布《代人定姓族诏》,将功勋突出,地位显赫的八个鲜卑贵族家族定为一流高门,与汉族高门“四姓”同等对待,并在铨选入仕时优待八姓子弟。此举( )
A.确立了皇室的独尊地位B.消弭了民族之间的冲突
C.肯定了既有的政治秩序D.迟滞了汉化改革的进程
16.魏晋时期,长江下游粮食产量提高,土地价格增长,经济繁荣的地区从过去寥若星辰的"点",扩展为遍地开花的“面”。出现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赋税制度变革B.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C.北方人民南迁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7.隋炀帝时期,开通江南河,使余杭(今杭州)能凭船只沿运河直抵北方。同时,炀帝又特意下诏废弃了陈朝故都丹阳(今属南京)与余杭地区之间耗资巨大才打通的水道。隋炀帝的做法( )
A.旨在强化对江南的管控B.厉行专制导致施政混乱
C.提高了运河的运输效能D.遏止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18.继公元640年唐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之后,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去吐蕃,宁国公主、崇徽公主嫁去回纥,另外,唐王朝与奚、契丹等少数民族也实行了和亲。唐朝此举( )
A.说明国家实力尚弱B.提高女性政治地位
C.意在稳定民族关系D.标志羁縻政策终结
19.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大唐王朝由盛而衰。在这一特殊时期,唐朝老百姓有可能经历到的是( )
A.科举考试局限于四书五经
B.争相传诵白居易《卖炭翁》
C.老百姓不能免于战火,被火炮炸伤炸死者无数
D.“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是对叛军的控诉
20.隋唐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据毛汉光统计,当时以科举出身者而言,69%为士族,13%为小姓,寒士占18%。这说明( )
A.隋唐时期的政治仍有贵族政治特点B.隋唐时期的科举不再看重出身门第
C.隋唐时期的科举实现了社会的平等D.隋唐时期,教育得到大范围的普及
21.唐开元时,玄宗批准中书的奏议,凡国家大事,每个中书舍人都要提出书面意见即“商量状”,由中书令评定每个“商量状”的优劣,经门下省审议同意后,送皇帝裁定。这一机制( )
A.使门下省取得了决策权B.有利于激发中枢机构效能
C.反映了三省制度的废弛D.稳定了中书令的特殊地位
22.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表明了( )
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C.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
23.一份统计资料显示,两晋南北朝由吏部“直接任命”而起家的人,约占总入仕者的半数;由察举和学校开始入仕者的占四分之一;州郡县吏积功升迁的占14%;公府掾属入仕的占1.2%。另一份资料也表明,两晋高级士族子弟由吏部铨选入仕的占50%。这说明两晋南北朝时期
A.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方式首选B.选官权力逐渐走向集权化
C.士族政治固化了社会阶层流动D.科举制度的端倪开始出现
2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的文化D.佛教理念与儒家伦理抵触
25.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侣们把印度语中的“达摩”翻译成“道”,把印度语中的“涅槃”翻译成“无为”。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佛寺从布局到建筑本身的阁楼、密檐、雕墙粉壁等都发展成了中国的民族形式。悬空寺的最高处为“三教殿”,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如来佛祖,佛祖右手边(南侧)为老子,左手边(北侧)为孔子。这反映出( )
A.佛教呈现本土化趋势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儒佛道互相吸收融合D.社会动荡急需儒学复兴
26.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出现了“诗圣”“书圣”和“画圣”等杰出人物,导致这一时期文艺达到高峰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经济的繁荣B.重视文化的风气
C.民族文化的交融D.社会环境的安定
二、多选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27.当文物讲述人得出的“中原文化对三星堆文化的深刻影响”这一观点时,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以下正在展出的展览中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进一步的研究。
A.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B.塔拉萨:海洋文明与希腊艺术展
C.上海博物馆古代青铜馆展览D.“海上生民乐——上海博物馆建馆70周年文物民乐展演”
28.某知名文化人物曾感叹说:“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下面四位思想家及其思想关联正确的是
A.孔子—“仁”B.孟子一“富贵不能淫”C.墨子一“隆礼重法”D.韩非—“法治”
29.《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的原因包括( )
A.战乱频繁B.徭役繁重C.刑罚残酷D.赋税沉重
30.汉武帝继位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A.颁布推恩令B.开创皇帝制C.设立刺史D.废除分封制
31.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下列史实的搭配,因果联系恰当的有( )
A.北魏孝文帝改革一一北方民族大交融B.北方人口的南迁一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西晋的短暂统一淝水之战D.唐朝三省六部制一君主专制加强
32.汉初刘邦和唐初李世民都能够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治理政策。其共同政策有( )
A.轻徭薄赋B.减轻刑法C.戒奢从简D.虚怀纳谏
33.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主要是因为它( )
A.打破士族的特权垄断B.扩大官吏人才的来源
C.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D.极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34.《颜氏家训》中记载,隋朝统一之初南方士人都讲究场面,条件不够的情况下宁可让妻子忍受饥寒,也要保证车马服饰的整齐。这反映出当时南方地区
A.妇女社会地位较低B.奢靡攀比风气兴盛
C.儒家伦理观念浓厚D.社会发展较为落后
三、材料分析题(本题共1个小题,共12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摘编自《汉书.主父偃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
——摘编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西汉的组织者承袭了秦朝所遗下宽阔而又均匀的基层,而且以灵活的手腕避免前代的过于极端。他们所采取的政策,基本上是进三步,退两步,以几十年的经营,构成一个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而成为中国整个帝制的楷模。
—一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构建中央集权官僚体系的措施。
四、论述题(本题共1个小题,共12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国二月诏曰:“画野分疆,山川限其内外;遐荒绝域刑政殊于函夏。是以昔王御世,怀柔远人,义在羁縻,无取臣属。渠搜即叙,表夏后之成功;越裳重译,美周邦之长算。有隋李世默武耀兵,万乘疲于河源;三年伐于辽外,构怨连祸,力屈货弹。朕祗膺宝图,抚临四极,悦近来远,追革前弊,要荒薄服,宜与和亲。其吐谷浑已修职贡,高句丽远送诚款,契丹、林羯咸求内附,因而镇抚,允合机宜,分命行人,就中好睦。静乱息民,于是乎在。布告天下,明知朕意。”
一—摘自《册府元龟帝王部·来远》卷一百七十
材料二 唐代之盛,俨然天可汗,中国的羁縻州府,遍布于北边及西边。胡人酋长,几乎无不接受中国封号,中国也往往动员这一族打击那一族。
——许倬云《万古江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朝时期的民族政策的理解。(要求:自拟论题,主题明确阐述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韩城市象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朝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共4页。
这是一份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