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根据平时的积累填空,快乐读书吧,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横格中,要求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布局合理,有一定的书写速度。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摘自《只有一个地球》
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表面。消息一公布,全世界都fèi téng 了。 自去年7月23日在文昌火箭发射jī dì 升空,“天问一号”飞行了màn cháng 的4.6亿公里后,成功进入火星环绕轨道。最终,它顺利完成kòng zhì 升力、超音速开伞等一系列操作后在火星乌托邦平原着陆。之后,“天问一号”探测器将源源不断地向地球tí gōng 有关火星研究的全新信息。这是我国首次zhí xíng 火星探测任务,意义非凡,它biā zhì 着我国在行星探测lǐng yù 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3.下列词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笨拙(bèn zhuó) 单调(dān dià) 恐惧 截然不同
B.兴旺(xīng wàng) 间断(jiàn duàn) 甜腻 全神惯注
C.仿照(fǎng zhà) 单薄(dān bó) 觉察 千锤万凿
D.发怔(fā zhèng) 正月(zhèng yuè) 拨弄 司空见惯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四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站在高山上居高临下,新城的景物尽收眼底。
B.海市蜃楼是自然界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C.三星堆遗址的再度开发使众多埋藏于地底下的国宝文物重见天日。
D.钢丝绳上的特技表演看得人心惊胆战。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假日里,老师和蔼的笑容和抑扬顿挫的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响起。
B.《北京的春节》 的作者是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写的。
C.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使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D.学习了《金色的鱼钩》一文后,老班长的光辉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6.与“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子是( )。
A.猫的爪子收缩着,眼睛眯成了一条细缝,样子十分温柔。
B.这杨梅真酸哪,我的牙齿都要被酸掉了。
C.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你的一位朋友。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7.下列哪首古诗在表达方法上与《石灰吟》是一致的? ( )
A.《书湖阴先生壁》 B.《竹石》
C.《稚子弄冰》 D.《已亥杂诗》
8.根据平时的积累填空。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
(2)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① ,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
② ,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③儿童散学归来早, 。——《村居》
④ ,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
(3)根据情境填写名言。
①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离世。消息传来,山河共哀。此前,91岁高龄的他,一直在海南三亚的杂交水稻试验基地操劳,直到被送进医院才停止手头的工作。他真正做到了诸葛亮所说的: , 。
②小明有铺张浪费的坏习惯,好几次满满一碗饭才吃了几口就倒掉了。请你用本学期学过的名言劝劝他: ,莫把无时当有时。
9.快乐读书吧。
(1)根据三个提示,写出作品名称及相关人物。
荒诞的法庭 红桃王后 帮助别人抗议诬陷
作品: 人物:
(2)如果请你给本作品续编故事,你认为下面哪个情节是不合理的( )。
A.喝了神奇的蓝色药水后变小,进入了蚯蚓先生的家。
B.帮助鼹鼠太太照看孩子。
C.披上神奇的方巾就变成了一块大石头,躲开了老鹰的抓捕。
10.综合性学习。
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即将和朋友分别的你,一定非常不舍。请你根据朋友的特点写一句毕业赠言留作纪念。
(1)小强总能有效安排学习和玩乐的时间,所以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
(2)小明思维活跃,聪明能干,但很贪玩,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文言文阅读
[注释]①范宣:晋朝人,字宣子,家境贫寒,崇尚儒家经典。②挑;挖。③身体:指躯干、头和四肢。这句出自《孝经》“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④洁行:品行高洁。⑤廉约:廉洁俭省。⑥韩豫章:指豫章太守韩伯。⑦遗(wéi):赠送。⑧裂:撕,扯。⑨裈(kūn):裤子
11.联系上下文,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人物。
韩豫章遗绢百匹, 不受; 减五十匹, 复不受。如是减半,减之又减,遂至一匹, 既终不受。
12.朗读下面的句子,可以在哪些地方停顿?请用“/”划出来,划2处。
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13.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范宜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并完成批注。
非连续性文本(7分)
[材料一]
2018年和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统计图
[材料二]
我国的近视发生率为什么如此之高?一方面,青少年为获得更高分数,繁重的学业负担导致他们很少有时间通过户外活动放松身心;另一方面,青少年经常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导致用眼强度大增。
减少青少年近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户外活动。近视研究专家伊恩.摩根基于流行病学研究估计,孩子们需要每天在至少10000 勒克斯的光照下待上约3个小时才能避免近视。10000勒克斯相当于一个人夏天在太阳下戴着太阳镜并且站在树荫下接收到的光照强度。而就算照明充分的教室光照强度通常也不到500 勒克斯。前几年,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开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实验:随机挑选6所学校,每天在放学前增加一节40分钟的户外课;另外挑选6所学校,课程表不变。在参与了户外课的900多名孩子中,9岁-10岁开始近视的比例是30%,而对照学校近视的比例是40%。
14.从[材料一]中的统计图中,你获得什么信息?
15.[材料二]中的第2段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为了证明这个观点,列举了哪几个事例?请概括出来。
观点:
事例:
16.小王同学双休日在家除了做作业,就是看电视、玩手机,如果你就在他身边,请你结合材料来劝说他。
现代文阅读。
艾香悠悠溢端午
①“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人们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外,还要去采几束艾草,插在自家的门楣上。我对________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那一(缕 阵)袅袅清香,常常把我牵进思念的故乡。
②儿时家乡的端午节,是氤氲(yīn yūn) 在艾草香里的节日,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满了艾草。那一束束斜插在门上的艾草,散发出淡雅似草药味的清香。那清香,丝丝缕缕,弥漫在屋子里,弥漫在童趣融融的村庄里。轻轻地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上一口气,顿感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这一吸,那清香便让人终生难忘,岁月流转,内心一直(环绕 萦绕)着这一份乡野浓情。
③________每年初夏,正是艾草疯长的季节,它们总是挤挤挨挨地长在溪水岸边,叶片浑身泛着白白的茸毛,不施粉黛,绿油油的,充满着活力。________轻风拂过,便有暗香浮动,带给你拂面的清凉芬芳,________。
④端午节的清晨,母亲总是带着我一大早去河边采艾草。来到河堤边,只见两岸青草苍翠欲滴,河水清清,鱼跃蛙呜。晨曦中,深绿色的叶子闪闪发光,亮晶晶的露珠儿从繁密的艾叶上滚落下来,很是美丽。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回到家中,母亲还会用碎布块缝制成各种精巧的小香包,内装积存的干枯艾叶,让我们佩于胸前。嗅着淡淡的香草味儿,感受到的是母亲的疼爱和温情。
⑤据说艾草全身是宝,有祛湿、散寒、消炎、抗过敏等功效,被称为“医草”。用艾草泡水洗澡,可以解毒治病。每到端午,母亲总是煮一大锅艾草水,倒入盆中,让我和小弟泡澡。坐在漂浮着艾叶的木盆中,吸着缓缓上升的芬芳香气,相信谁也不会拒绝这份浓缩了大自然草木精华的馈赠。也许是这样的清洗很舒服,小弟的脸上总是露出可爱的笑容。在艾草水的熏蒸下,我们的皮肤变得光洁生香,整个夏天都清清爽爽。
⑥一眨眼,端午佳节又快到了。母亲接连从老家打来了几个电话:“今年端午节要记得回家插艾哦。”听着母亲的唠叨,那悠悠艾香,又溢满心间。此时我才幡(fān)然醒悟,端午插艾草不仅是一种念想,一种母爱的味道,更是一种习俗,一种文化的代代传承。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那一棵棵充溢绿意与清香的艾草来……
17.请将短文中括号内不合适的词语划去。
18.联系上下文,第①自然段的横线上应填什么习俗?请选择合适的选项( )。
A.吃粽子B.赛龙舟C.插艾草D.喝雄黄酒
19.请把下列句子填在文中第③自然段中合适的横线上。(填序号)
A.让人不由地吟出《诗经》里的佳句:“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B.艾草是一种芳香型草本植物,碧绿中出幽幽香气。
C.那身姿挺拔瘦直,宛如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清秀淡雅,温婉脱俗。
20.文章从艾草的 、 、 等几个方面来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艾草的喜爱之情。
2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文章开头用民谣引出家乡端午的习俗,勾起作者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②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文中“氤氲”的意思是艾草的香气如烟云般弥漫。
③文中写母亲接连打电话叮嘱“我”端午节插艾草,表现出母亲思想传统、保守。
22.从文中母亲的言行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23.六年来,你一定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很多活动。请选择一次印象最深刻的,用点面结合的写法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并把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题目自拟。
温馨提醒: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摘自《只有一个地球》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书写能力。认真抄写题目中的句子,补充完整时,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注意布局合理,行款整齐,书写“破坏”“枯竭”“补充”“精心”,不要写错别字。
【点评】写好汉字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项必备技能,小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以及未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答案】沸腾;基地;漫长;控制;提供;执行;标志;领域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书写时注意,“沸腾”都是左右结构,“腾”偏旁是:“月”,不要写成“滕”;“基地”的“基”是上下结构,偏旁是:“土”,不要写成“集”;“漫长”的“漫”部首是:氵,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慢”;“控制”的“制”偏旁是:刂 ,都是左右结构;“提供”都是左右结构,“供”的偏旁是:亻;“执行”注意“执”不要写成“热”;“标志”不要写成“标执”;“领域”的“域”偏旁是:土,都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领育”。
故答案为:沸腾、基地、漫长、控制、提供、执行、标志、领域
【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3.【答案】C
【知识点】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笨拙”的“拙”应读“zhuō”,指笨,不灵巧。
B项,“全神惯注”的“惯”应为“贯”,指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C项正确;
D项,“正月”的“正 ”应读“zhēng”,指农历每年的第一个月。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4.【答案】B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C、D成语使用正确;
B.成语使用不正确,“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与“海市蜃楼”搭配不当。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成语的正确使用,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5.【答案】D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笑容”与“响起”搭配不当,故错误。
B.词序错误,应为“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要善于反思”。
C.缺少主语,应去掉“使”。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就是对句子的正确与否的判定,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即可。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A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7.【答案】B
【知识点】表现手法
【解析】【分析】A.有误,《书湖阴先生壁》,无托物言志;
B.正确,与《石灰吟》一致,含托物言志;
C.有误,《稚子弄冰》,无托物言志;
D.有误,《已亥杂诗》,无托物言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手法。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诵读古诗,结合注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
8.【答案】(1)如果;就;只要;就
(2)今夜月明人尽望;稻花香里说丰年;忙趁东风放纸鸢;黄沙百战穿金甲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常将有日思无日
【知识点】格言、名言;关联词;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分析题干可知,“我们优缺点”和“不怕别人指出”之间是假设关系,用“如果,就”衔接。“你说的对”和“我们改正”之间是条件关系,用“只要,就”衔接。
(2)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意思是: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流露出浓浓的乡愁。②“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思是: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描写了秋天的景象。③“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意思是: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这句诗出自于清代诗人高鼎的诗作《村居》。④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诗人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及赤诚的爱国热情。意思是:虽然在茫茫沙漠里已经身经百战,连铠甲都磨穿了,但若不彻底打垮敌人,决不返回。
(3)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②“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意思是指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出自《名贤集》。
故答案为:(1)如果、就、只要、就;(2)今夜月明人尽望、稻花香里说丰年、忙趁东风放纸鸢 、黄沙百战穿金甲;(3)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常将有日思无日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和课文理解。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9.【答案】(1)《爱丽丝漫游奇境》;爱丽丝
(2)C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爱丽丝漫游奇境》讲述了爱丽丝在百般无聊之际,发现了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兔子,她追赶兔子时不慎掉进一个兔子洞,坠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她还遇到了一大堆人和动物,在一扇小门后的大花园里,爱丽丝遇到了一整副的扑克牌:有脾气粗暴的红桃王后,有老好人红桃国王和神气活现的红桃杰克等。爱丽丝帮助兔子寻找丢失的帽子和手套,她还帮三个园丁躲避红桃王后的迫害,在荒诞的法庭上大声抗议国王和王后对好人的诬陷。
(2)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作品介绍的是一位可爱的英国小女孩爱丽丝在百般无聊之际,发现了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白兔。她追赶着它而不慎掉进了一个兔子洞,由此坠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C项中的老鹰是在天空中的,不是地下世界,所以不合适。
故答案为:(1)《爱丽丝漫游奇境》、爱丽丝;(2)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文学文化常识。回答时,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回答正确。
10.【答案】(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你很优秀呢,希望在以后的学生生活中可以更加努力,变得更加优秀。期望再次看到更加优秀的你!
(2)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的完成学习和作业哦!要不然那么聪明的你可就辜负了这么好的天赋呢!
【知识点】语言得体;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此题以小强总能有效安排学习和玩乐的时间,所以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写出符合题干内容的观点及理由即可。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你很优秀呢,希望在以后的学生生活中可以更加努力,变得更加优秀。期望再次看到更加优秀的你!
(2)此题以小明思维活跃,聪明能干,但很贪玩,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写出符合题干内容的观点及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你很优秀呢,希望在以后的学生生活中可以更加努力,变得更加优秀。期望再次看到更加优秀的你!(2)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的完成学习和作业哦!要不然那么聪明的你可就辜负了这么好的天赋呢!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学生可以根据同学的特点进行写作。抓住鲜明的特点,以此入笔可以更为容易。
【答案】11.范宣;韩豫章;范宣;范宣
12.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13.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孝敬父母)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减之又减,遂至一匹,既终不受。(品行廉洁)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考查了对文言文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平时学习中要背会古诗文,还要懂得字词的意思。多积累文言字词,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范宣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在后园挖菜,不小心伤了手指,大声哭起来。有人听到了,关切地问他: “很疼吗?”(范宣)回答说:“不是因为疼的缘故,身体发肤是父母给的,不敢有所毁伤,想到这里才哭的。”范宣品行高洁,生活节俭。有一次,韩豫章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肯接受:减去五十匹,还是不接受。这样一半一半的减下去,减了又减,最后减到了一匹,他始终没有接受。后来,韩豫章和范宣同坐一辆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送给范宣,说:“一个人难道可以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吗?”范宣这才笑着收下了绢。
11.根据题干内容,结合“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减之又减,遂至一匹,既终不受。”意思是:范宣品行高洁,生活节俭。有一次,韩豫章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肯接受:减去五十匹,还是不接受。这样一半一半的减下去,减了又减,最后减到了一匹,他始终没有接受。可知,填为:范宣、韩豫章、 范宣 、范宣。
故答案为:范宣、韩豫章、范宣、范宣
12.根据题干内容,结合“ 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意思为:身体发肤是父母给的,不敢有所毁伤,想到这里才哭的。故停顿为: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故答案为: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13.根据题干内容,结合“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可知,意思是:不是因为疼的缘故,身体发肤是父母给的,不敢有所毁伤,想到这里才哭的。表现出了范宜是个孝敬父母的人;“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减之又减,遂至一匹,既终不受。”可知,意思是:范宣品行高洁,生活节俭。有一次,韩豫章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肯接受:减去五十匹,还是不接受。这样一半一半的减下去,减了又减,最后减到了一匹,他始终没有接受。表现出了范宜是个品行廉洁的人。
故答案为: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孝敬父母)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减之又减,遂至一匹,既终不受。(品行廉洁)
【答案】14.从 2018年到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每年递增。
15.减少青少年近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户外活动。;①近视研究专家伊恩·摩根估计孩子们每天在至少10000勒克斯的光照下待上约3个小时才能避免近视。②前几年,广州中山眼科中心通过为期三年的实验发现每天增加一节40分钟的户外课,学生近视率会比课程表不变的比例下降10%。
16.长时间学习后最好到户外活动放松一下,另外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会导致用眼强度大增,这有可能会让我们近视。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平时要加强阅读训练,要引导学生多阅读。
14.根据题干内容,由统计图内容可知,从 2018年到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每年递增。
故答案为:从 2018年到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每年递增。
15.根据题干内容,由“我国的近视发生率为什么如此之高?一方面,青少年为获得更高分数,繁重的学业负担导致他们很少有时间通过户外活动放松身心;另一方面,青少年经常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导致用眼强度大增。”“近视研究专家伊恩.摩根基于流行病学研究估计,孩子们需要每天在至少10000 勒克斯的光照下待上约3个小时才能避免近视。10000勒克斯相当于一个人夏天在太阳下戴着太阳镜并且站在树荫下接收到的光照强度。而就算照明充分的教室光照强度通常也不到500 勒克斯。”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观点)减少青少年近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户外活动。(事例)①近视研究专家伊恩·摩根估计孩子们每天在至少10000勒克斯的光照下待上约3个小时才能避免近视。②前几年,广州中山眼科中心通过为期三年的实验发现每天增加一节40分钟的户外课,学生近视率会比课程表不变的比例下降10%。
16.根据题干内容,由“一方面,青少年为获得更高分数,繁重的学业负担导致他们很少有时间通过户外活动放松身心;另一方面,青少年经常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导致用眼强度大增。”进行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长时间学习后最好到户外活动放松一下,另外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会导致用眼强度大增,这有可能会让我们近视。
【答案】17.阵、环绕
18.C
19.B、C、A
20.香气;外形;作用
21.正确;正确;错误
22.体会到母亲对家人的疼爱和温情,还有作者对端午传统习俗的热爱,对传统文化代代传承的美好愿望。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平时要加强阅读训练,要引导学生多阅读。
17.根据题干内容,由“一缕袅袅清香”指 一丝,一股。 故“一阵”搭配不当,“环绕”:指沿由路程、行进和旅行所形成的圆圈运动或者是在四周构成圆环;构成弯曲或圆形边界。“ 萦绕”:是盘旋往复;往复缠绕;比喻声音在什么东西旁边旋转、回复。故“环绕”搭配不当。
故答案为:阵、环绕
18.本题考查了对文本的理解与运用。通读全文,可以看到全文都围绕艾草来记叙的,所以选C插艾草。
故答案为:C
19.根据题干内容,由“每年初夏,正是艾草疯长的季节”可知,与“碧绿中出幽幽香气”相连接;“轻风拂过,便有暗香浮动”与“那身姿挺拔瘦直,宛如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清秀淡雅,温婉脱俗”相连接,A选项,让人不由地吟出《诗经》里的佳句:“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可以作为第三段的结尾。
故答案为:B、C、A
20.由“儿时家乡的端午节,是氤氲(yīn yūn) 在艾草香里的节日,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满了艾草。那一束束斜插在门上的艾草,散发出淡雅似草药味的清香。”可知,写了艾草的香气;“它们总是挤挤挨挨地长在溪水岸边,叶片浑身泛着白白的茸毛,不施粉黛,绿油油的,充满着活力。”可知,写了艾草的外形;“据说艾草全身是宝,有祛湿、散寒、消炎、抗过敏等功效,被称为“医草”。”可知,写了艾草的作用。
故答案为:香气、外形、作用
21.①正确;②正确;③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根据文中作者对母亲言行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对家人充满温情的母亲,打电话的叮嘱也是体现了母亲的爱。
故答案为: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
22.根据题干内容,结合“一眨眼,端午佳节又快到了。母亲接连从老家打来了几个电话:“今年端午节要记得回家插艾哦。”听着母亲的唠叨,那悠悠艾香,又溢满心间。此时我才幡(fān)然醒悟,端午插艾草不仅是一种念想,一种母爱的味道,更是一种习俗,一种文化的代代传承。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那一棵棵充溢绿意与清香的艾草来……”可知,母亲对家人的疼爱和温情,还有作者对端午传统习俗的热爱,对传统文化代代传承的美好愿望。
故答案为:体会到母亲对家人的疼爱和温情,还有作者对端午传统习俗的热爱,对传统文化代代传承的美好愿望。
23.【答案】 六一儿童节 我等啊等,盼啊盼,六一儿童节终于到来了!
因为六一儿童节的到来,所以学校里举行了一场“庆六一文艺汇演”。
上午七点左右,大喇叭里开始招呼站队集合。同学们都搬着凳子到广场上面坐着。我们班坐在偏东边的一侧,北面是教学楼,南边靠着五年级(2)班。
等待了五分钟左右,“庆六一文艺汇演”终于在热烈的掌声中开始了。首先,由我校领导发言,李校长致开幕词后。歌舞汇演正式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由老师亲自编排的舞蹈《快乐天使》。服装是亮闪闪的绿色短裙,那些女生化了很浓的妆,简直是“面目全非”互不相识了。接下来是各班的个人表演和集体表演﹐我们班是最后一个节目,我一直静静地坐在凳子上看歌舞,一边和同学聊天,一边吃着早上买的泡泡糖。掌声和尖叫声不绝于耳,甚至还有人站起来看节目。
文艺汇演结束以后,大家还是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这个六一儿童节过得真开心啊!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以“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六年来,你一定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很多活动。请选择一次印象最深刻的,用点面结合的写法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在毕业之际,这些温馨而美好的时刻,肯定在你脑海中不断浮现。想想在小学生活中,你参加过哪些活动,发生了哪些难忘的事,选择你最想表达的去写。无论写什么,都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本文选择典型的事例,写出六一儿童节的快乐,表达了六一儿童节的难忘之情,句子通顺,能通过具体事例描写,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4、试卷知识点分析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书写
得分
阅卷人
二、积累运用(35分)
得分
阅卷人
三、阅读理解(30分)
得分
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②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耶?”答曰:“非为痛,身体③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宣洁行④廉约⑤,韩豫章⑥遗⑦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减之又减,遂至一匹,既终不受。翌日,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⑧”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⑨也?”范笑而受之。
我从这里看出范宣是个 的人。
我从这里看出范宣还是个 的人。
阅卷人
四、习作天地(30分)
得分
总分:97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18.0(18.6%)
主观题(占比)
79.0(81.4%)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6(26.1%)
主观题(占比)
8(34.8%)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积累运用(35分)
9(39.1%)
35.0(36.1%)
习作天地(30分)
1(4.3%)
30.0(30.9%)
书写
1(4.3%)
2.0(2.1%)
阅读理解(30分)
3(13.0%)
30.0(30.9%)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34.8%)
2
容易
(8.7%)
3
困难
(17.4%)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其他语言表达
4.0(4.1%)
10
2
语言得体
4.0(4.1%)
10
3
修辞手法辨析
2.0(2.1%)
6
4
格言、名言
9.0(9.3%)
8
5
成语运用
2.0(2.1%)
4
6
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15.0(15.5%)
17,18,19,20,21,22
7
修改病句
2.0(2.1%)
5
8
文学文化常识
4.0(4.1%)
9
9
看拼音写汉字
8.0(8.2%)
2
10
关联词
9.0(9.3%)
8
1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7.0(7.2%)
14,15,16
12
表现手法
2.0(2.1%)
7
13
叙事类作文
30.0(30.9%)
23
14
字音
2.0(2.1%)
3
15
汉字书写
2.0(2.1%)
1
16
课外文言文阅读
8.0(8.2%)
11,12,13
17
词形辨析
2.0(2.1%)
3
18
古诗词填空
9.0(9.3%)
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真题及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在横格内认真抄写下面的句子,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选词填空, 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按课文内容或要求填写, 照样子填表, 语言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真题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在横格内认真抄写下面的句子,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选词填空, 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按课文内容或要求填写, 照样子填表, 语言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