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非选择类文言小题专练100题(含答案解析)第1页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非选择类文言小题专练100题(含答案解析)第2页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非选择类文言小题专练100题(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4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非选择类文言小题专练100题(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考复习非选择类文言小题专练100题(含答案解析),共4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翻译下面的句子,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课内文言翻译,动词的活用,解释下列加点字,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2)吾无取乎尔也
    (3)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4)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
    (5)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32.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石之铿然有声者____________
    (2)磔磔云霄间____________
    (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____________
    (4)大声发于水上____________
    (5)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____________
    (6)古之人不余欺也____________
    3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4.下面古诗词句子都涉及中国传统节日,请依此写出传统节日名称。
    ①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②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③火树银花璀璨处,呼朋打谜胜登瀛。
    ④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传统节日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
    35.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_______________
    (2)空自苦亡人之地 _______________
    (3)信义安所见乎 _______________
    (4)与武决去 _______________
    (5)蹈其背以出血 _______________
    (6)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_______________
    (7)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_______________
    36.课内文言翻译。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3)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2)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3)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4)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38.动词的活用
    ⑩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39.解释下列加点字。

    (1)竟死于秦而归葬( )
    (2)后五年,吾妻来归( )
    (3)吾妻归宁( )
    (4)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
    4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3)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41.一词多义

    盛衰之理 ( )
    请其矢,盛以锦囊 ( )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 )
    故方其盛也 ( )
    42.课内文言文翻译。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4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3)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4)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5)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44.指出下列加点字的通假字,并释义。
    (1)“离骚”者,犹离忧也( )
    (2)人穷则反本( )
    (3)靡不毕见( )
    45.判断句
    ①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________________”表判断
    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________________”表判断
    46.翻译句子。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48.解释下列加点词。
    (1)志:博闻强志 ( )
    (2)娴:娴于辞令 ( )
    (3)害:争宠而心害其能 ( )
    4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2)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5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5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引以为流觞曲水 _____________
    (2)俯察品类之盛 _____________
    (3)所以游目骋怀 _____________
    (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_____________
    (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_____________
    52.翻译下面的句子。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3.判断下列文化常识的正误。
    (1)“字”是古人除本名以外另取的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古时,男子20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2)“节”又称“旄节”,以竹为杆,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凭证。
    (3)“相坐”又称连坐、随坐、从坐、缘坐,是指中国古代因一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该制度起源甚早,夏、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都有该制度,商鞅变法时立相坐之法。
    (4)“蛮夷”古代泛指华夏以外的少数民族。周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自称华夏,把周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西戎、东夷、北狄、南蛮。
    (5)“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创始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6)“和亲”在历史上专指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的联姻。
    5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5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孔 子 曰 所 谓 圣 者 德 合 于 天 地 变 通 无 方 穷 万 事 之 终 始 协 庶 品 之 自 然 敷 其 大 道 而 遂 成 情 性 明 并 日 月 化 行 若 神 下 民 不 知 其 德 睹 者 不 识 其 邻 此 谓 圣 人 也。
    5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57.翻译下列句子。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2)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3)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58.了解作者。
    惠特曼(1819—1892),美国______。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报纸编辑。主要诗集《______》在1855年初版,以后多次重版,每版都有新诗补充。创作可分三期:南北战争(1861—1865)以前,诗作《软骨头之歌》《我歌唱带电的肉体》《自己之歌》等,主要揭露奴隶主和种植园主的压迫,对黑人和印第安人表示同情,歌颂自由的理想;《欧罗巴》欢呼法国一八四八年革命;《斧头之歌》歌颂人民的创造性劳动。
    南北战争时期,组诗《桴鼓集》号召人民参加反奴隶制的战斗,歌颂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当紫丁香最近在庭园中开放的时候》悼念被杀害的林肯总统。南北战争结束后,诗作《不,今天别向我提到那重大的耻辱》及政论《民主的远景》等,认为真正的民主还没有在美国出现;《哦,法兰西的星!》《神秘的号手》歌颂欧洲的革命运动和巴黎公社。其诗作热情奔放,不受传统格律束缚,用新的形式表达民主思想,对种族、民族和社会压迫表示强烈抗议,对美国和欧洲自由诗的发展很有影响。
    59.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3)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4)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5)臣之辛苦
    6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含义。
    (1)扈江离与辟芷兮 _____________ (2)来吾道夫先路 _____________
    (3)偭规矩而改错 _____________ (4)何方圜之能周兮 _____________
    (5)进不入以离尤兮 _____________ (6)芳菲菲其弥章 _____________
    (7)伏清白以死直兮 _____________
    62.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左徒”是战国时期楚国特有的官职,主要职责是参议国事、应对外交、制定法令。( )
    (2)西汉末年,刘向整理文献,把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汉代人效法屈原、宋玉所写的作品汇编成集,称为《楚辞》。《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
    (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叙事诗。全诗三百七十多句,二千四百多字,篇幅之宏阔,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是少有的。诗题“离骚”二字,司马迁解释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
    63.指出下列句式的具体类型。
    (1)为天下笑 ( )
    (2)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 )
    (3)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 )
    (4)是以见放 ( )
    (5)不凝滞于物 ( )
    (6)被发行吟泽畔 ( )
    64.翻译语句。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晋书·羊祜传》
    6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66.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67.分析词类活用。《屈原列传》
    动词的活用。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
    (2)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 )
    (3)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 )
    (4)复释去张仪 ( )
    6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69.翻译下列句子。
    (1)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70.翻译下列句子。
    (1)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2)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3)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71.《齐桓晋文之事》选自《____________》,主要内容是写孟子劝说齐宣王放弃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施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7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74.指出下列句子中多义词“其”字的含义。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 )
    其皆出于此乎 ( )
    75.请将下面一句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7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危乎高哉 危:________________
    ②所守或匪亲 匪:________________
    ③西当太白有鸟道 当:________________
    ④可以横绝峨眉巅 绝:________________
    ⑤以手抚膺坐长叹 膺:________________
    ⑥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________________
    ⑦隔叶黄鹂空好音 空:________________
    ⑧两朝开济老臣心 济:________________
    ⑨三顾频烦天下计 顾:________________
    77.解释加点字。
    (1)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兼爱》)
    (3)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兼爱》)
    (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老子》四章)
    (5)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四章)
    (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老子》四章)
    (7)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四章)
    (8)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五石之瓠》)
    (9)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五石之瓠》)
    (10)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兼爱》)
    78.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3)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79.指出下列句式的具体类型。
    被动句
    (5)信而见疑 ( )
    (6)而自令见放为 ( )
    (7)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 )
    (8)忠而被谤 ( )
    (9)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
    80.数词的活用
    ⑪六王毕,四海一
    8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换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8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通假字并释义。
    (1)“离骚”者,犹离忧也 __________________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__________________
    (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
    (4)屈平既绌 __________________
    (5)厚币委质事楚 __________________
    (6)齐与楚从亲 __________________
    (7)被发行吟泽畔 __________________
    83.翻译下列句子。
    (1)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84.联系屈原生平,概述屈原之“志”。
    85.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6.正确解释加点字。
    各各竦立以听( ) 俾入邑庠( )
    87.翻译下列句子。
    (1)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3)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汫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4)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8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妻具资诣问。
    (2)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3)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4)无何,宰以卓异闻。
    89.请把《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翻译成现代汉语。
    9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9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锱铢:______②负栋之柱:____③磷磷:_______④庾:_____⑤独夫:______⑥递:_____
    9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重要实词和虚词。
    (1)原: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 )
    (2)负/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 )
    (3)顾:君臣相顾 ( )
    (4)损:满招损,谦得益 ( )
    (5)逸豫:优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
    93.(课内文言文)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3)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9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9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含义。
    ①函梁君臣之首 ( )
    ②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 )
    ③负而前驱 ( )
    ④仓皇东出 ( )
    ⑤一夫夜呼 ( )
    ⑥乱者四应 ( )
    ⑦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
    ⑧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
    ⑨而告以成功 ( )
    ⑩泣下沾襟 ( )
    ⑾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
    96.写出下列加点的实词的含义。
    (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____________(2)匪我愆期____________
    (3)士也罔极____________(4)自我徂尔____________
    97.(1)沛公居山东时 ( )
    (2)约为婚姻 ( )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
    9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99.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秋以为期____________(2)泣涕涟涟____________
    (3)总角之宴____________
    100.请根据对句子的理解,完成与加点字相关的释义填空。

    ①抑本其成败之迹 动词,_________________
    ②是故百仞之松,本伤于下而末槁于上 名词,_________________
    ③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名词,_________________
    ④奉至尊,章洪业,皆在力本任贤 名词,_________________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连词,_________________
    ②与尔三矢 动词,_________________
    ③莫能与之争 介词,_________________
    ④失其所与,不知 动词,_________________
    ⑤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动词,_________________

    ①抑本其成败之迹 连词,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 连词,_________________
    ③屈心而抑志兮 动词,_________________
    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动词,_________________

    ①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连词,_________________
    ②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连词,_________________
    ③负而前驱 连词,_________________
    ④岂得之难而失之易软 连词,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我对于《国语》的上述说法无所采纳
    (3)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过他。
    (4)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
    (5)(卢雍)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第一小题:“于”:“在”;“期年”:“满一年”;“之”:“动词,到……去”;
    第二小题:“乎”:“状语后置句”;“取”:“采纳”;
    第三小题:“断狱”:“断案”;“于”:“比”;“不及”:“比不上”;
    第四小题:“异志”:“叛逆之心”;“辄”:“总是”;“辞”:“推辞”;
    第五小题:“谠”:“正直的言论”;“请”:“上奏”;“如”:“按照”;“不报”:“没有回复”。
    32. 定语后置句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
    (1)句式结构为“中心词+之+修饰语+者”,按现代汉语的表述,应为“铿然有声之石”,是定语后置句。
    (2)省略介词“于”,按现代汉语的表述,应为“(于)云霄间磔磔”,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
    (3)介词结构“于山谷中”作谓语“咳且笑”的状语,按现代汉语的表述,应为“又有若老人于山谷中咳且笑者”,是状语后置句。
    (4)介词结构“于水上”作谓语动词“发”的状语,按现代汉语的表述,应为“大声于水上发”,是状语后置句。
    (5)“……者……也”表判断,是判断句。
    (6)否定句中代词“余”作动词“欺”的宾语,按现代汉语的表述,应为“古之人不欺余也”,是宾语前置句。
    33.(1)孩子们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尊敬兄长,言行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
    (2)孔子说:“默默地记住知识,学习永远不满足(厌弃),教导别人不倦怠,这些对我有什么难的呢(或:这些哪一样我做到了呢)?”【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入”,在家;“出”,在外;“弟”,通“悌”,尊敬兄长;“信”,讲信用;“泛”,广泛地; “仁”,有仁德的人。
    (2)“识”,记住;“厌”,通“餍”,满足;“诲”,教导;“何有于我”,介词结构后置和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于我有何”,对我来说有什么(难的/做到了的)。
    34. 重阳节 清明节 元宵节 春节【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内容、识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此题要罩住诗句中的内容和意象,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做出选择。
    句①中“黄花”即菊花,赏菊是重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所以此句写的是重阳节。
    句②“桃花”开在清明前后,所以此句写的是清明节。
    句③“火树银花”指许多悬灯的树和所放的烟花,“打谜”是猜灯谜,点花灯、放烟花、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主要活动。这些是元宵节的习俗,所以此句写的是元宵节。
    句④“烧爆竹”即放鞭炮,换桃符、放鞭炮是春节的主要活动,所以此句写的是春节。
    35. “旃”同“毡”,毛织的毡毯 “亡”同“无”,没有 “见”同“现”,显示 “决”同“诀”,辞别、告别 “蹈”同“搯”,叩击,拍打 “畔”同“叛”,背叛 “去”同“弆”,收藏【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
    (1)“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的意思是: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所以“旃”同“毡”,毛织的毡毯。
    (2)“空自苦亡人之地”的意思是: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所以“亡”同“无”,没有。
    (3)“信义安所见乎”的意思是: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所以“见”同“现”,显示。
    (4)“与武决去”的意思是:告别苏武而去。所以“决”同“诀”,辞别﹑告别。
    (5)“蹈其背以出血”的意思是:轻轻地敲打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所以“蹈”同“搯”,叩击,拍打。
    (6)“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的意思是: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所以“畔”同“叛”,背叛。
    (7)“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的意思是:掘野鼠、收草实来吃。所以“去”,通“弆”,收藏。
    36.(1)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2)(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边界。(3)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再背着、顶着东西走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所以,……的原因;出入,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
    (2)东,在东边;第一个“封”,使……成为边境;肆,扩张、延伸。
    (3)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句;申,反复教导;孝悌,孝顺父母、尊重兄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状语后置句;负戴,背着、顶着。
    37.(1)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单弱小,亲自抚养(我)。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很柔弱。
    (2)诏书急切严厉,责备我有意拖延,怠慢上命。郡县的官员催促我立刻上路。
    (3)这个老婆婆,是我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给父亲和自己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
    (4)等到离开的时候,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效果,这孩子取得成就是指日可待的呀!”【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悯:怜惜;躬亲:亲自;不行:不会走路,这里形容柔弱。
    (2)切峻:急切严厉;逋:逃避;慢:怠慢、轻慢。
    (3)大母:祖母;先妣:去世的母亲;抚:爱护,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4)阖:关闭;不效:没有效果,这里指科举上无所成就;可待:值得期待。
    38.⑩收藏:动词用作名词 收藏的金玉珍宝 经营:动词用作名词 聚敛的金玉珍宝【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本题所有句子内容全部来自课本,根据“语法分析法”和“语境分析法”来判断活用类型,然后总结活用的规律并举例子。这道题考的是动词活用作名词。动词在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时,动词要活用作名词。
    本题: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句意:燕赵、韩魏收藏的金玉珍宝。收藏、经营:根据语法分析法,在句中作主语,动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收藏的金玉珍宝;聚敛的金玉珍宝。
    39. 动词,返回 动词,旧指女子出嫁 动词,已婚女子回娘家 动词,归向,归附【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
    (1)归:动词,返回。句意: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
    (2)归:动词,旧指女子出嫁。句意: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
    (3)归:动词,已婚女子回娘家。句意:我的妻子回娘家省亲。
    (4)归:动词,归向,归附。句意: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下方流。
    40.(1)敲击后能发出响亮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
    (2)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臆测来断定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
    (3)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石之铿然有声者”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铿然有声之石”;铿然:形容敲击金石发出的响亮的声音。
    (2)目:亲眼;耳:亲耳;臆断:凭臆测来断定。
    (3)陋者:浅陋的人;考击:敲打;实:真相。
    41. 动词,兴盛 读chéng,动词,装 形容词,旺盛 形容词,强盛【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
    “盛衰之理”,“盛”与“衰”相对,兴盛。
    “盛以锦囊”,状语后置句,读chéng,动词,装。
    “其意气之盛”,前面是主语“意气”,“盛”形容词,作谓语,旺盛。
    “故方其盛也”,前面是主语“其”,“盛”作谓语,形容词,强盛。
    42.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终身去践行它吗?” 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欢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在他人的身上。”【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注意关键字词的解释:“一言”, “一个字”; “其”,“ 大概”; “不欲”,“ 不喜欢不愿意做的事”; “施”,“ 施加”。
    43.(1)(屈原)对内同楚怀王谋划计议国家大事,用来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诸侯各国。
    (2)《国风》好描写男女恋情但不失分寸,《小雅》怨愤发牢骚但不坏乱礼法。而《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优点。
    (3)(屈原)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条理,没有不完全表现出来的。
    (4)(张仪)到了楚国,又趁机送厚礼给楚国当权的臣子靳尚,还在怀王的宠姬郑袖的面前说假话。
    (5)(楚怀王)进入武关,秦国埋伏军队断绝他的后路,于是扣留了怀王,来要求(楚国)割让土地。【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图议:谋划计议;出:颁发。
    (2)淫:过度、无节制;诽:指责过失;若:而,表承接。
    (3)明:阐明;广崇:广大崇高;条贯:条理;靡:无,没有。
    (4)因:趁机;用事:当权;诡辩:假话。
    (5)伏:埋伏;因:于是。
    44. “离”同“罹”,遭受 “反”同“返”,返回,这里译为“追念” “见”同“现”,表现【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所以“离”同“罹”,遭受。
    (2)人穷则反本:人在困苦穷尽时就会追念本原。所以“反”同“返”,返回,这里译为“追念”。
    (3)靡不毕见:没有(什么)不记载下来。所以“见”同“现”,表现。
    45. ……者 ……也【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句意为:这四位封君,都见识英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的人。……者表判断。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句意为: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也,表判断。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句意为:……也,表判断。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句意为:就是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也,表判断。
    【点睛】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46.(1)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2)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注意以下词的解释:
    (1)“学者”,求学的人;“必”,一定;“所以”,用来……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以“……者,……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2)“是故”,因此;“无”,无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47.(1)借以纵目观赏,开畅胸怀,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乐趣,实在令人快乐呀。
    (2)就知道把死与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
    (3)农夫把春天到了这件事告诉我,将要到西边的田里去春耕。
    (4)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所以”,用来……。“骋”,开畅、舒展。“极”,穷尽。“信”,实在。
    (2)“固”,本来就。“一”,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齐”,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为”,是。
    (3)“事”,指耕种之事。“畴”,田地。“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农人以春及告余,将于西畴有事”。
    (4)“聊”,姑且。“乘化”,顺随自然。“化”,造化,指自然。“归尽”,到生命的尽头。“奚”,疑问代词,什么。
    48. 动词,记 动词,熟练、熟悉 动词,嫉妒【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1)动词,记。句意:见识广博记忆深刻。
    (2)动词,熟练、熟悉。句意:熟悉外交应对辞令。
    (3)动词,嫉妒。句意:他为了争得楚王的宠幸,心里就嫉妒屈原的才能。
    49.(1)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有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鸣响,何况是山石呢!
    (2)庙里的和尚叫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腔腔地响。
    (3)郦道元的所见所闻,大概同我一样,但是说得不详细(,因而别人不能理解)。【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1)今:如果。鸣:使……发出声响。而况:何况。(2)扣:敲,击。硿硿焉: 硿硿地响。(3)殆:大概。而:连词,表转折,却。言:说。
    50.(1)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
    (2)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题得分点:“所以”,表原因,因为;“孺子”,孩子;“内”:通“纳”,结交;“要誉于乡党朋友”,介宾短语后置句,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要誉”,博取声誉。
    第(2)题得分点:“扩充”,扩大充实;“若”,像;“然”,通“燃”,燃烧;“达”,流淌。
    参考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的原因,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就不是人;没有羞耻心,就不是人;没有谦让心,就不是人;没有是非心,就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己伤害自己;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伤害他们的君主。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不足以侍奉父母。”
    51. 把……作为。 自然界的万物。 借以。 一俯一仰之间,比喻时间短暂。 心怀。【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识记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词语的能力。
    (1)“以为”,古义“把……看作(当作、作为)”,之间省略宾语“之”,今义为“认为”。
    (2)“品类”,古义,“物品、物类”,泛指“天地万物”“自然物”,今义“物品的种类”。
    (3)“所以”,古义,表凭借,“借以……”或“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4)“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5)“怀抱”,古义,“心怀、胸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着、打算”。
    52.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作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作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相若”,差不多;“道”,懂得的道理;“羞”,感到耻辱;“盛”,高、大;“谀”,谄媚。
    53.(1)√ (2)√(3)√ (4)√(5)√(6)×【详解】此题考查识记和理解古文化常识的能力。
    (6)“‘和亲’专指……”表述错误,“和亲”也指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的联姻。故第(6)句表述错误。
    54.(1)在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在家里没有可以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
    (2)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得分点:
    (1)“外”“内”,名词作状语,“在外”“在内”;“强近”,勉强接近;“期”,一周年,“期功”就是服一周年的丧,“功”就是大功小功的期限,指亲属关系;“应门”,照应门户;“茕茕”,孤单的样子;“形”,身体;“影”影子;“吊”,慰问,安慰。
    (2)“或”,有的人;“诸”为兼词,相当于“之于”,“之”代指所言内容,“于”与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悟”,通“晤”,会晤交谈的意思;“悟言”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因”,通过,凭借。
    55.孔子曰/所谓圣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谓圣人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孔子说:“所谓圣人,(他们的)品德符合天地的自然法则,变通自如,对宇宙万物的起源和终结已经彻底参透,与天下的一切生灵,世间万物融洽无间,自然相处,把大道拓展成自己的性情,光明如日月,变化运行,有如神明。普通的民众不知道他的德行,看到他的人也不知道他就在身边。这样的人就是圣人。”
    首先,“曰”后需要断开;
    其次,结尾 “此谓圣人也”,属于判断句,“此”前断开;
    然后,“所谓圣者”,“者”后一般停顿;“而遂成情性”中连词“而”前断开。
    接下来看“德合于天地”主谓宾齐全,独立的句子,前后断开;“穷万事之终始”,动宾结构作谓语陈述主语“圣者”(承前省略)“万事之终始”偏正短语作宾语,“穷”前断开,“始”后断开;
    最后根据对称结构断句:“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属于对称句,之间断开,“然”后断开;“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明并日月/化行若神”均属于对称句,之间、前后断开。
    56.(1)况且一统天下的秦王朝并没有变得弱小,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像原来的样子。
    (2)假使拿东方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那么两者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3)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
    (4)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人或物困扰,难道仅仅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1)中“小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小变弱;“固”,险固;“自若”,像是原来的样子。
    (2)中“山东”,东方诸国;“度”“絜”,比一比;“同年而语”,相提并论。
    (3)中“尔”,你;“乃”,你;“志”,心愿。
    (4)中“忽微”,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微小的错误;“困于”,被……所困;“溺”沉溺喜爱;“岂”哪里,难道。
    【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57.(1)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
    (2)读了《鵩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认为被贬和任用是不重要的,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3)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大臣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指”,同“旨”;“迩”,近;“见”,同“现”。
    (2)“同”,把……等同看待;“轻”,认为……不重要;“爽然”,茫然。
    (3)“春秋”,指年龄;“亡”,同“无”;“大臣亡罪夷灭者”,定语后置句,亡罪夷灭之大臣;“谁为”,宾语前置句,为谁。
    58. 诗人 草叶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沃尔特·惠特曼,出生于纽约州长岛,美国著名诗人、人文主义者,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Free Verse),其代表作品是诗集《草叶集》。
    59.(1) 我学习的是道,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
    (2)不理解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知识向老师学习,有的知识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出这种人是明智的。【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题得分点:“师”,学习;“夫庸……乎”,哪管……呢;“先后生于吾”,状语后置,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
    第(2)题得分点:“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不理解句读”;“惑之不解”,宾语前置,不能解决疑惑;“或”,有的;“师”,从师学习;“不”,同“否”;“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明”,明智。
    60.(1)不会走路,形容柔弱
    (2)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
    (3)成人自立
    (4)申诉(苦衷)
    (5)辛酸悲苦【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侧重考查古今异义词。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意思是“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不行”,不能走路。
    (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意思是“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秀才”,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
    (3)“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意思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成立”,成人自立。
    (4)“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意思是“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告诉”,报告申诉。
    (5)“臣之辛苦”意思是“我的辛酸苦楚”。“辛苦”,辛酸悲苦。
    61. 辟,同“僻”,僻静、幽静。 道,同“导”,引导。 错,同“措”,举措。 圜,同“圆”,圆形。 离,同“罹”,遭受。 章,同“彰”,显著。 伏,同“服”,保持。【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1)句意为: 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辟,同“僻”,僻静、幽静。
    (2)句意为:来呀,我在前引导开路。道,同“导”,引导。
    (3)句意为: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错,同“措”,举措。
    (4)句意为: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圜,同“圆”,圆形。
    (5)句意为:进取不成反而获罪。离,同“罹”,遭受。
    (6)句意为:菲菲的芳香更加显著。章,同“彰”,显著。
    (7)句意为: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伏,同“服”,保持。
    62. (1) √ (2)√ (3)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把握能力。
    (3)“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叙事诗”是错误的。应该是: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
    63. 被动句,语法被动,“为”表被动 被动句,语法被动,“为……所”表被动 被动句,语意被动,“挫”,被打败;“削”,被分割 被动句,语法被动,“见”表被动 被动句,语法被动,“于”表被动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翻译成“在”【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
    ①句意:被天下人所取笑。
    ②句意:数十年后,(楚国)最终被秦国消灭了。
    ③句意:军队被打败,土地被割占,丢掉了它的六个郡。
    ④句意:所以被放逐。
    ⑤句意:不会被外界事物所拘束。
    ⑥句意: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着。
    64.每次与吴人交战,约定好日期才出战,不用偷袭的方法。有想进献诡诈计谋的将帅,(羊祜)就拿出美酒让他喝,使他说不出口。【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
    “克日”,解释为约定或严格限定(期限);“掩袭”,意思是突然袭击;“谲诈”,意思是谲诡狡诈;“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中出现了标志词“有……者”,符合“中心词+有……者”的格式,“欲进谲诈之策”是修饰中心词“将帅”的定语,是定语后置句;“醇酒”,味浓,香郁的纯正的美酒。
    65.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善始者”,开头做的好的国君;“克”,能够;“寡”,少;“岂”,难道;“之”,代天下。
    66.(1)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自己的边邑,又想扩张他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削减,将从哪里取得它贪求的土地呢?
    (2)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题的得分点为:“既”,已经;“封”,使……成为边邑;“肆”,扩张。
    第(2)题的得分点为:“微”,假如没有;“因”,依靠;“敝”,损害。
    67. 动词用作名词,识别力 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悲伤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存;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开【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词类活用的能力。
    (1)“听”,结合“不聪”分析,应该是动词作名词,识别力。句意:屈原痛心怀王不能听信忠言。
    (2)“悲”,结合“余”“其志”分析,为动用法,为……悲伤。句意: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
    (3)“存”“兴”,结合“君”“国”分析,使动用法,使……存,使……兴。句意:他顾念君王,振兴国家,想要扭转危机。
    (4)“去”,结合“张仪”分析,“复”,又,再一次;“释”,释放。连在一起就是怀王竟然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把张仪放掉了。使动用法,使……离开。
    68.(1)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
    (2)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或”,有的;“师”,名词做动词,从师求学;“不”同“否”;“小学”,古今异义,小的方面学习;“大”,大的方面。
    第二句中,“彼”,他;“相若”,差不多;“卑”,低下;“羞”,意动用法,感到羞耻。
    69.(1)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山那块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山那块山石的声音清脆而悠扬,鼓槌停止敲击,声音还在传扬,余音慢慢地消失。(2)任何事情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只凭主观想象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中,“扣”,敲击;“聆”,聆听;“函胡”,重浊而模糊;“桴”,鼓槌;“余韵”,余音;“歇”,消失。
    (2)中,“目见耳闻”,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臆断”,主观想象去猜测。
    70.(1)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做官的喜好多发政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到头来给他们造成了灾祸。(2)凡是种树的方法,要使树根舒展,培土要均匀,根上带旧土,捣土要结实。(3)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然,但是;居,住在;长人者,做官的;烦,多;卒,最终;祸,造成灾祸。
    (2)凡,凡是;性,方法;本,树根;培,培土;故,旧土;筑,捣土;密,结实。
    (3)其实,这实际上;忧,担心;仇,仇视;不我若,宾语前置,不如我。
    71. 孟子·梁惠王上 霸道 王道【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综合的能力。
    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这篇文章记孟子游说宣王行仁政。说明人皆有不忍之心,为国君者,只要能发扬心中这种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难保民而王。文章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也表现了孟子善辩的性格和高超的论辩技巧。
    72.(1)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显得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饰配合适当,才可能成为君子。
    (2)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1)“质”,质朴;“文”,文饰;“史”,虚浮不实;“彬彬”,配合适当。
    (2)“兵”,军队;“挫”,被挫败;“亡”,失去;“为天下笑”,被动句式,“为”表被动。
    73.(1)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2)士大夫终究不愿乘小船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句得分点为:“独”,唯独;“名”,命名;“何”,为什么。
    第(2)句得分点为:“以”,乘;“夜泊绝壁之下”,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莫”,没有谁。
    74. 副词,表祈使语气 副词,表程度 代词,他 副词,大概,表揣测语气【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①其,副词,表祈使语气。句子译为: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②其,副词,表程度。句子译为: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是多么衰颓啊。
    ③其,代词,他。句子译为:他意气骄盛,可以说非常雄壮啊。
    ④其,副词,大概,表揣测语气。句子译为:大概都出于这吧?
    75.回望日观峰西边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在(向日观峰)鞠躬一样。(或者“都像弯着腰一样”)【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有:“或”,有的;“驳色”,颜色错杂;“偻”,弯腰。
    76. 高 同“非”,不是 正对着 越过 胸口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谢 白白地 扶助 拜访【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句意为:真是太高了。危:高。
    (2)句意为:如果在这里把守关隘的人不是朝廷的亲臣忠士。匪:同“非”,不是。
    (3)句意为:往西去有座太白山,唯有飞鸟可以飞过此山。 当:正对着。
    (4)句意为:可以越过蜀国的直到峨眉之巅。 绝:越过。
    (5)句意为:只得抚着胸口空长吁短叹。 膺:胸口。
    (6)句意为:使听到的人都发愁得老了许多。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谢。
    (7)句意为: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空:白白地。
    (8)句意为: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济:扶助。
    (9)句意为: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顾:拜访。
    77.(1)求取(2)使亏损(3)于是(4)踮起脚(5)夸耀(6)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微小的事物。(7)土筐(8)皮肤冻裂(9)用绳结缀(10)鼓励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要,同“邀”,求取、博取。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亏,使受损失、损害。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祸乱从哪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焉,才、于是。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企,踮起脚。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得不到敬重(不能长久)。伐,夸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张开双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累,同“蔂”,土筐。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宋国有一个善长制作防止手龟裂的药物的人。龟,同“皲”,皮肤冻裂。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结缀,充当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虑,用绳结缀。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怎么能够不禁止互相仇恨而鼓励人们相爱呢?劝,鼓励。
    78.(1)屈原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结果遭到小人的离间,可以说处境艰难。
    (2)一个高尚的人,谁又能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3)楚怀王因为不懂得忠臣应守的职分,所以在宫内被郑袖所蛊惑,在外面被张仪所欺骗。
    (4)(令尹子兰)最终派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很愤怒,就把屈原放逐了。【详解】本题考查理解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事:侍奉。间:离间。穷:处境艰难。
    (2)“身之察察”“物之汶汶”是定语后置句,即“察察之身”“汶汶之物”。察察:洁净的样子。汶汶:浑浊的样子。
    (3)以:因为。分:职分。“惑于郑袖”“欺于张仪”都是被动句。内:在朝内,名词作状语。外:在朝外,名词作状语。
    (4)卒:最终。使:派。“短屈原于顷襄王”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顷襄王短屈原”。短:诋毁。迁:放逐。
    79. “见”表被动 “见”表被动 “见”表被动 “被”表被动 两个“于”都表被动【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
    (5)信而见疑: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故本句为被动句,标志词为“见”。
    (6)而自令见放为:而使自己被流放呢?故本句为被动句,标志词为“见”。
    (7)皆好辞而以赋见称:都爱好擅长文辞,凭着辞赋好而被人称道。故本句为被动句,标志词为“见”。
    (8)忠而被谤:忠诚却被奸臣诽谤。故本句为被动句,标志词为“被”。
    (9)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在国内被郑袖蛊惑,在国外被张仪欺骗。故本句为被动句,两个“于”都表被动。
    80.⑪数词用作动词 统一【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本题所有句子内容全部来自课本,根据“语法分析法”和“语境分析法”来判断活用类型,然后总结活用的规律并举例子。这道题考的是数词的活用作动词。数词在句中作谓语时,就要用作动词。
    本题,
    六王毕,四海一,句意:六国灭亡,四海统一。一,根据语法分析法,在句中作谓语,活用作动词,统一。
    81.(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
    (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1)苟,如果;法,效法;故,陈规;循,遵守;“强”“利”都是使动用法,使……强大,使……获利。“可以(之)强国”“可以(之)利民”都是省略句。(2)期年,满一年;第一个“之”,到;“以”,用,“数”,计算。“令行于民”是介词短语后置句。
    【点睛】翻译题误区警示:
    1.强行翻译专有名词。文言文中的一些专有名词,如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器物名等,可保留原文,不需要强行翻译。如上题中的“苏轼”是人名,不需要翻译。
    2.不翻译陌生词语。要求翻译的文言语句中会出现一些陌生词语,有些考生因为不会翻译,就照抄下来而不翻译。
    3.翻译不合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求翻译的语句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要特别注意对倒装句式、固定句式等的翻译。
    译文: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说:“你的病倘有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座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公叔座死后不久,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他就西去秦国,依靠孝公的宠臣姓景的太监求见孝公。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景监说:“您凭什么能合上大王的心意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孝公说:“讲的好。”卫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讲的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于是卫鞅被任命为大良造。过了五年,秦国富强了。就派卫鞅率领军队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卬领兵迎击。两军相拒对峙,卫鞅埋伏下的士兵突然袭击并俘虏了魏公子卬,趁机攻打他的军队,彻底打垮了魏军后,押着公子卬班师回国。魏惠王的军队多次被齐、秦击溃,国内空虚,一天比一天消弱,害怕了,就派使者割让河西地区奉献给秦国做为媾和的条件。魏国就离开安邑,迁都大梁。梁惠王后悔地说:“我真后悔当初没采纳公叔座的意见啊。”卫鞅打败魏军回来以后,秦孝公把於、商十五个邑封给了他,封号叫做商君。
    82. “离”同“罹”,遭受。 “指”同“旨”,意旨。 “濯”同“浊”,污浊。 “绌”同“黜”,指被罢免官职。 “质”同“贽”,见面礼。 “从”同“纵”,合纵。 “被”同“披”,披散。【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通假字可以从读音和字形两个角度考虑。如“离”同“罹”,“指”同“旨”,“濯”同“浊”等是读音通假,“被”同“披”是字形通假。
    83.(1)那箫声呜呜咽咽,像哀怨,又像思慕,又像哭泣,又像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翩翩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伤心哭泣。
    (2) 至于天地之间,万物都有各自的主人,假如不是我所有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敢取用。
    (3) 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平凡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没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4)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 “怨”, 哀怨;“慕”, 思慕;“泣”, 哭泣;“诉”,倾诉; “舞”, 使……舞 ;“泣”, 使……泣。
    (2) “有主”,有各自的主人; “苟”,假如;“之”,结构助词 “的”;“莫取”, 不敢取用。
    (3) “非常”,不平凡;“观”, 景象;“险远” ,险阻僻远的地方;“罕至”, 很少到达;“焉”, 那里;“故”, 所以;“至”, 到达。
    (4) “仆道”, 倒在路旁;“漫灭”, 模糊不清;“识”, 辨认。
    84.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其智,以事其君,为抵抗强秦、振兴楚国、造福黎民,虽屡遭小人谗言而被放逐,却矢志不渝。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屈原的志,是忧国忧民,是修身洁行。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根据“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可知,屈原在被放逐后,依然想回到楚国,为国尽忠,他的“志”是忠君爱国。
    根据“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可知,屈原为国尽忠,勤于政务,屈原的“志”是为了振兴楚国。
    根据“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可知,屈原宁死也不同流合污,要保留自己的清白和高洁,因此他的“志”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概言之,即“忧国忧民,修身洁行”。
    85.(1)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2)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3)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取”,提取,取得;第一个“于”,介词,从;第二个和第三个“于”,介词,比;“为”,做成,此处可译为“凝成”。
    (2)“假”,借助;“利足”,脚走得快;“致”,达到;“水”,游泳;“绝”,横渡。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黄泉”,地下的泉水;“一”,专一。
    86. 肃敬,恭敬 使(达到某种效果)【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竦”,敬也。肃敬,恭敬。句意:每个人都恭敬地站着听。
    “俾”,让,使(达到某种效果)。句意:让其入县里的学堂。
    87.(1)偏执己见的人不能明察,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自高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
    (2)因此圣人以不欲为欲,不稀罕难以得到的东西,以不学为学,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来辅助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3)这药物能防止手冻裂是一样的,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赏。有的人却不免于漂洗丝絮(的辛苦),就是使用它的地方有所不同啊。
    (4)现在您有五石容量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结在腰间来充当大的腰舟,而在江湖之上浮游,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呢?【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自见者”,偏执己见的人;“自是者”,自以为是的人;“彰”,明辨是非;“自伐者”,自我夸耀的人;“自矜者”,自高自大的人。
    (2)“是以”,因此;“贵”,意动用法,以……为贵,重视,稀罕;“所过”,放在动词或动短语前,组成名词性短语,在这里表示“经常犯的过错”;“为”,干预。
    (3)“龟”,通“皲”,皮肤受冻开裂;“能不龟手一也”,判断句,这药物能防止手冻裂是一样的;“或”,有的人;“以封”省略了“之”,“以(之)封”,“之”指代这药物;“汫澼絖”,漂洗丝絮。
    (4)“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瓠”,在这里指葫芦;“浮乎江湖”,状语后置句,在江湖之上浮游。
    88.(1)成名的妻子准备了钱财去询问她。
    (2)(成名)于是在野草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走,好像在找一根针和一株小草似的。
    (3)仔细一看,只见蟋蟀巨大的身体,修长的尾巴,青色的脖项,金黄色的翅膀。
    (4)没多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有:
    (1)“具”,准备;“资”,钱财;“诣”,到……去。
    (2)“遂”,于是;“徐行”,慢走;“针芥”,一根针和一株小草。
    (3)“审”,仔细;“修”,长;“项”,脖子。
    (4)“无何”,没多久;“宰”,县官;“闻”,闻名。
    89.离家万里,悲对秋景,悲叹自己经常漂泊他乡;晚年疾病缠身,今日我独自登上高台。【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万里”,离家万里;“作客”,经常漂泊他乡;“百年”,晚年。
    90.(1)像这样劳苦而且功高,没有封侯的奖赏,却听信小人的谗言,要讨伐有功之人,这是蹈秦朝灭亡的覆辙啊。
    (2)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
    (3)现在人家正是切肉用的刀和砧板,我们正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细说”,小人谗言;“续”,继承者,后续者,指重蹈覆辙。
    (2)“大行”,做大事;“细谨”,小细节;“辞”,回避;“让”,责备。
    (3)“为”,是;“鱼肉”,鱼和肉;“何……为”,还……干什么,何必……?
    91.①古代重量单位,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六铢等于锱。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②支撑房屋大梁的柱子。③有棱角的样子。这里形容钉头突出。④谷仓。⑤残暴无道、失去人心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⑥依次传递。【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①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六铢等于锱。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②负栋之柱:负,支撑;栋,房屋;之,的;柱,柱子。支撑房屋大梁的柱子。
    ③磷磷:有棱角的样子。这里形容钉头突出。
    ④庾:谷仓。
    ⑤独夫:残暴无道、失去人心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
    ⑥递:依次传递。
    92. 动词,推究
    动词,背/介词,等到
    动词,看
    名词,损失,损害
    形容词,安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译为: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原,动词,推究。
    (2)“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译为: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负,动词,背;及,介词,等到。
    (3)“君臣相顾”译为:君臣互相看看。顾,动词,看。
    (4)“满招损,谦得益”译为: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损,名词,损失,损害。
    (5)“优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译为: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逸豫,形容词,安乐。
    93.(1)卒:最终;(2)危:端正;(3)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句意为: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增减的变化。“卒”,最终。
    (2)句意为: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危”,端正。
    (3)句意为:戊申日月底这一天,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94.(1)宗庙祭祀、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的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一个小司仪,那么谁能做大司仪呢?
    (2)老年人能穿丝帛、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没有的事情。
    (3)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外交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
    (4)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
    (1)宗庙会同,宗庙祭祀、朝见天子;非诸侯而何,不是诸侯国(的事)又是什么呢;小,作名词,小相;孰,谁;大,作名词,大相。
    (2)衣,作动词,穿;食,吃;黎民,老百姓;王,作动词,称王;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即“未有之也”。
    (3)以为,把……当作;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行李,外交使者;共,通“供”,供给;乏困,作名词,缺乏的物资。
    (4)所以,……的原因;备,防备;出入,偏义复词,偏在“入”上,进入;非常,指意外变故;“……者,……也”表判断,翻译时注意体现。
    95. 名词用作动词,用匣子装 名词用作动词,订立盟约 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名词作状语,向东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数词作状语,在四面 形容词用作名词,极小的事 形容词用作名词,聪明勇敢的人 动词用作名词,成功的消息 动词用作名词,泪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盛/使……灭亡【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①句意:用匣子装好梁国君臣的首级。
    ②句意: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
    ③句意:背着它走在前面。
    ④句意:匆忙间向东出逃。
    ⑤句意:一个人在夜间呼喊。
    ⑥句意:作乱的人在四方响应。
    ⑦句意: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
    ⑧句意: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被某种爱好困住。
    ⑨句意:把成功这件事告祭先王。
    ⑩句意: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
    ⑾句意: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96. 将:愿,请 愆:拖延 极:准则 徂:往【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郎君不要生气,秋天到了来迎娶。将:愿,请。
    (2)匪我愆期: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愆:拖延。
    (3)士也罔极: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极:准则。
    (4)自我徂尔:自从嫁到你家。徂:往。
    97. 古义:指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今义:指山东省。 古义:两家结为婚姻关系。今义常指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常用作副词,意思是“十分、极”。 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河南省。【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本题是对古今异义的考查,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把古文中的字词变成了现代的词语。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
    (1)词义扩大:指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古义被包括在今义之中。词义的扩大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
    (2)词义缩小:指今义的范围小于古义,今义被包括在古义之中。词义的缩小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
    (3)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
    (4)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当今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5)名称说法改变: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
    (6)词义弱化:如,“狠”,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当今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当今表示埋怨、责备。
    (7)词义强化: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8)古褒今贬: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
    (9)古贬今褒:如,“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如《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而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
    98.(1)要使意念真诚,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2)(“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做这些事情。【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诚”,使动用法,使……真诚;“致”,获得;“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2)“其”,代词,指代“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行”,同“形”;“余食赘行”,剩饭、赘瘤;“处”,做。
    99. 把……当作 眼泪 快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句意:把秋天当作娶亲的日期。以为:把……当作。
    (2)句意:眼泪簌簌掉下来。涕:眼泪。
    (3)句意:少时多欢乐。宴:快乐。
    100.本
    ①考察,探究 ②草木的根 ③根本,基础的东西 ④特指农业

    ①和 ②给 ③和,跟 ④亲附,亲近 ⑤等待

    ①表选择,或者,还是 ②表转折,不过 ③压抑 ④贬

    ①表转折,却 ②表顺承 ③表修饰 ④表并列【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能力。

    ①名词作动词,考察,探究。句意:或许探究他的成败的根源。
    ②名词,草木的根。句意:所以,高大的松树,下面的根受到伤害,上面的枝梢就会干枯。
    ③名词,根本,基础的东西。句意: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低下为根基。
    ④名词,特指农业。句意:用什么来适合至尊的地位,光大祖宗的事业,我认为关键在于努力搞好农业,任用贤人致力于农业生产。

    ①“得天下”和“失之”表并列关系,所以“与”是连词,和。句意:推究庄宗取得天下,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②动词,给。句意:给他三支箭。
    ③介词,跟。句意:天下没有人能跟他抗衡。
    ④动词,亲附,亲近,和“所”构成名词性短语。句意:失掉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
    ⑤动词,等待。句意:时光很快地过去了,岁月是不会等待我的。

    ①连词,表选择,或者,还是。句意:或者探究他的成败的根源。
    ②连词,表转折,不过。句意:如果(说到)圣和仁,那么我哪里敢当。不过(说到)做事不厌烦。
    ③动词,压抑。句意:心灵受屈精神压抑啊。
    ④动词,贬。句意:到董仲舒对策,推尊宣扬孔子,罢黜百家。

    ①表语意上的转折,虽“约为兄弟”,但“皆背晋以归梁”。句意: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②表示“受”“藏”两个动作的承接关系。句意:庄宗接了箭,然后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③ “负”修饰“前驱”,用“而”连接。句意:背着它走在前面。
    ④表示“得之难”“失之易”二者是并列关系。句意: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小题非选择题类专练100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小题非选择题类专练100题(含答案解析),共6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写出下列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请指出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的具体类型,写出下列加点字的通假字并释义,翻译下面句子,翻译语句,解释加点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判断题专练100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判断题专练100题(含答案解析),共7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名著阅读专练100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名著阅读专练100题(含答案解析),共8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