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 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2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法正确的是()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 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 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③液和①液的减少
D. ③液和①液的成分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图判断:①是淋巴、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
A、人体内环境组成主要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即图中的②、③、①,A正确;
B、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存在于②血浆中,B错误;
C、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③组织液的量会增加,C错误;
D、淋巴液和组织液成分不完全相同,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
故选A。
2. 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会使Na+通道堵塞,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 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使突触后膜电位差增加
C. 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一致,均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D. γ-氨基丁酸通过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完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突触后膜的离子透性发生改变,因此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A、据图2知,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突触后膜的Na+通道未打开,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正确;
B、由图1知,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l-通道打开,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突触后膜膜电位为外正内负,Cl-内流,导致膜电位增加,B正确;
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一致,但是γ-氨基丁酸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而局麻药不属于神经递质,C错误;
D、γ-氨基丁酸通过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3. 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到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乙方框处形成
B. 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C. 图中共有5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到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
D. 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能引起乙的兴奋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中间神经、D是传出神经、E效应器,甲、乙分别是高级和低级神经中枢。
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 图中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A错误;
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为静息电位,而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B错误;
C、突触是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从图中可以看出是5个突触;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不需要经过高级神经中枢,其结构为A→B→C→D→E,C正确;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引起乙兴奋或抑制,D错误。
故选C。
4. 液体疗法是指通过补充(或限制)某些液体以维持机体体液平衡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常用5%葡萄糖溶液(血浆等渗溶液)、10%葡萄糖溶液、5%NaHCO3溶液等进行输液治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注射5%葡萄糖溶液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 治疗低血糖时,10%葡萄糖溶液主要为机体提供能量
C. 治疗酸中毒时,5%NaHCO3溶液能够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D. 液体疗法能维持机体正常的体液容量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1、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和0.9%NaCl溶液的渗透压都与血浆渗透压相同,被称为等渗溶液;
2、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与细胞内液的浓度差发生改变,细胞内液渗透压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A、质量分数为5%葡萄糖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故静脉注射一定量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后,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但如果葡萄糖被大量消耗,则渗透压会降低,A错误;
B、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含有的葡萄糖较多,而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用的能源物质,故低血糖时,使用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主要为患者提供能量,B正确;
C、质量分数为5%的NaHCO3溶液为pH缓冲液,可以调节血浆pH,在治疗酸中毒时,使用质量分数为5%的NaHCO3,溶液能改善患者血浆pH,C正确;
D、通过补充或限制某些液体可以维持机体体液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故液体疗法的目的是恢复或维持患者正常的体液容量、成分和理化特性,D正确。
故选A。
5. 下列关于动物稳态及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②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③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
④人体的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
⑤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
⑥内环境成分有激素、抗体、呼吸酶、氨基酸等
A. 2项B. 3项C. 4项D. 5项
【答案】C
【解析】
【分析】1、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2、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3、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4、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①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组织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①正确;
②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大脑皮层下的海马区,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②正确;
③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③错误;
④人体的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保证了机体激素调节的灵敏性,因此体内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④正确;
⑤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没被破坏,抗原刺激T细胞大量增殖、分化,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⑤正确;
⑥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⑥错误。
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 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疾跑等躲避动作依赖骨骼肌的运动,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
B. 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大脑皮层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C. 交感神经兴奋机体各器官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则减弱
D. 神经系统对于内脏活动的调节,存在分级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1、奔跑等身体运动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它明显受到意识的支配;而由惊恐所引起的心跳与呼吸的变化是由内脏运动神经控制的,是不随意的。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2、实际上,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等链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脑中的相应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整,就这样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
A、疾跑等躲避动作依赖骨骼肌的运动,不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A错误;
B、自主神经是指支配内脏器官等器官不受意识控制的神经,不只是脊神经的一部分还有可能是下丘脑等发出来的,B错误;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是相反的,但对于不同的器官不一定是交感神经兴奋活动就增强,C错误;
D、神经系统对于内脏等器官的活动调节存在分级调节,D正确。
故选D。
7. “中国脑计划”以“认识脑、模拟脑、保护脑、开发脑”为目的,目标是在未来十五年内,在脑科学、脑疾病早期诊断与干预类脑智能器件三个前沿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下列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短期记忆经过多次重复就会转化为长期记忆
B. 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V区受到损伤,则不能看懂文字
C. 同声传译员进行翻译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H区和S区
D. 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
【答案】A
【解析】
【分析】学习和记忆:(1)学习和记忆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2)条件反射的建立也就是动物学习的过程。(3)人类的记忆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前两个阶段相当于短时记忆,后两个阶段相当于长时记忆。(4)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A、短时记忆多次重复,建立新突触,才有可能转化为长期记忆,A错误;
B、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V区是视觉性语言中枢,如受到损伤,则不能看懂文字,B正确;
C、同声传译员进行翻译时,要听语言,需要听觉性语言中枢即H区参与,同时需要运动性语言中枢即S区参与,C正确;
D、阅读时眼部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通过神经纤维兴奋传导到相关的神经中枢,D正确。
故选A。
8. 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I、Ⅱ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如图表示缩手反射过程,细胞Ⅱ膜上的F表示受体蛋白
B. 如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若E为甲状腺激素,其含量过高,Ⅱ可能是下丘脑且其细胞内甲状腺受体数量减少。
C. 如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I代表胰岛A细胞
D. 如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属于反馈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1、分析题图:细胞Ⅰ产生的物质E能够通过细胞外液的运输,到达细胞lI,与细胞II上的相应受体蛋白结合,从而传递相应信息。
2、生物体中的信号分子包括: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
A、如果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则E表示的是神经递质,F表示的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A正确;
B、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调节的过程,若E为甲状腺激素,其含量过高,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Ⅱ下丘脑且其细胞内甲状腺受体数量减少,B正确;
C、若该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说明Ⅰ代表胰岛B细胞, E为胰岛素,C错误;
D、如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则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C。
9. “渐冻人症”也叫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大脑、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细胞受到损伤,肌肉逐渐萎缩无力,以至瘫痪,而患者大脑始终保持清醒,慢慢感知自己健康的身体逐渐变成一副不受支配的躯壳直至死亡,因此ALS被称为比癌症还要残酷的绝症。下图是ALS患者病变部位的突触结构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因其能与NMDA结合引起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B. ALS发病机理可能是谷氨酸引起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渗透压升高最终水肿破裂
C. 可通过注射抑制谷氨酸信息传递的药物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
D. 对患者注射神经类药物进行治疗时,病人没有感觉也没有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A、由图可知,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因其能与NMDA结合引起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
B、ALS发病机理可能是谷氨酸引起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渗透压升高,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吸水过多涨破,B正确;
C、可通过注射抑制谷氨酸信息传递的药物进而抑制Na+过度内流来缓解病症,C正确;
D、由题干可知,患者大脑始终保持清醒,因此患者有感觉,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和题干信息,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和类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 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e处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
B. 乙图曲线处于②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③点
C. 丙图曲线处于④点时,甲图a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D. 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增大,乙、丙的电位峰值会变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表现为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受到刺激后,由于钠离子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兴奋区和未兴奋区形成电位差,进而形成局部电流,产生兴奋。
A、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当刺激c点时,表1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可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A正确;
B、乙图曲线处于②点时,处于动作电位的峰值,即动作电位的峰值传至d,由于bc=cd,此时动作电位的峰值恰好传至b,即丙图曲线中的③点,B正确;
C、丙图曲线处于④点时,动作电位传播至ab之间,a处于静息电位,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正确;
D、动作电位的峰值大小与细胞内外的钠离子浓度差有关,与刺激强度无关,刺激强度只能决定动作电位能否产生,D错误。
故选D。
11. 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相关部位病变可影响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临床检查时,一类患者(下称甲)血清中检测出抗甲状腺细胞的抗体;另一类患者(下称乙)血清中有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且该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有相似生理作用;还有一类患者(下称丙)具有明显地域特征,发病原因与缺碘有关。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免疫学上,甲和乙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B. 甲和丙均可通过口服甲状腺激素以减轻症状
C. 乙会出现甲亢症状,表现为基础代谢率高、更容易情绪激动
D. 乙和丙都表现为甲状腺肿,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均偏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甲患病是浆细胞产生抗体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细胞,使甲状腺细胞受损,导致甲状腺分泌减少,乙患病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持续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表面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都属于自身免疫疾病,丙患者是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受阻,可以通过补充碘而缓解。
A、根据分析,甲和乙都属于自身免疫疾病,A正确;
B、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可以口服产生作用,甲患者和丙患者都是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以通过口服缓解,B正确;
C、乙患者是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基础代谢高,更容易情绪激动,C正确;
D、丙患者表现为甲状腺肿大,乙患者不表现该症状,由于反馈调节的存在,乙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丙偏高,D错误。
故选D。
【点睛】
12. 脊蛙是指除去大脑的青蛙,这种青蛙可用于有关非条件反射的实验。实验人员用麻醉药处理脊蛙的左腿,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刺激左趾尖和右趾尖.观察刺激反应.实验结果如下表(“+”表示发生缩腿反射,“-”表示不发生缩腿反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过程中,右腿的反射弧始终未被麻醉
B. 10分钟后,脊蛙左腿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或两者均被麻醉
C. 15分钟后,脊蛙左腿的传入神经或感受器或两者均被麻醉
D. 实验中,传出神经先于传入神经被麻醉
【答案】D
【解析】
【分析】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2、题意分析,用药10分钟后,刺激左趾尖,左腿无反应,右腿仍有反应,说明左腿的传出神经已被麻醉,但左腿传入神经未被麻醉; 用药15分钟后,刺激右趾尖,左腿无反应,右腿有反应,说明右腿的传入神经已被麻醉,但传出神经未被麻醉。
A、反射弧完整,反射才能发生。用药后15分钟右腿依然发生反射,说明右腿的反射弧始终未被麻醉,A正确;
B、用药后10分钟左腿不发生反射,右腿发生反射。说明左腿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或两者都被麻醉,B正确;
C、右腿的反射弧始终未被麻醉,而15分钟后,刺激左腿,右腿不再发生反射,说明左腿的传入神经或感受器或两者均被麻醉,C正确;
D、假定10分钟后麻醉的是效应器,15分钟后麻醉的是传入神经,而传出神经始终未被麻醉,实验结果也符合,D错误。
故选D。
13. 某人连续多日喝奶茶、可乐等甜饮料,突然口干、多饮、多尿、恶心和昏迷不醒,被诊断为高血糖高渗昏迷合并酮症酸中毒。该病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患者脂肪分解增加产生较多酮体,导致酮症酸中毒。下表是该患者血检报告部分内容,其中GPT是肝细胞内代谢酶,肌酐是需经尿液排出的代谢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患者多尿的主要原因是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B. 该患者的肝脏和肾脏功能已经出现严重损伤
C. 长期摄取高糖食物可能导致胰岛B细胞损伤
D. 糖尿病人脂肪分解增加可导致体重减轻
【答案】A
【解析】
【分析】胰岛素由胰岛 B 细胞分泌,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 B 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来降低血糖。
A、该患者多尿的主要原因是尿糖含量过高,由于渗透性利尿的作用,导致多尿的情况出现,A错误;
B、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该患者的糖含量严重偏高,即血糖含量过高;其血液中谷丙转氨酶( GPT )的含量也远远高于正常值,而 GPT 是肝细胞内代谢酶,该酶应该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而血液中含量过高,说明肝脏受到了严重损伤;肌酐含量远远高于正常水平,而肌酐是需经尿液排出的代谢废物,说明肾脏出现了严重损伤,B正确;
C、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产生的,是唯一具有降血糖功能的激素,长期摄取高糖食物可能导致胰岛B细胞损伤,C正确;
D、该病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患者脂肪分解增加,可能导致体重减轻,D正确。
故选A。
14. 下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别电刺激②、④,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次数,可验证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
B. 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及作用于突触后膜均需消耗ATP
C. 丙释放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保留递质-受体复合物形式持续发挥作用
D. ⑤是由肌肉或腺体组成的效应器,刺激②引起⑤反应不能称为反射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神经节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A、刺激②电流表偏转两次,刺激④电流表偏转一次,可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A正确。
B、神经递质的合成及以胞吐的方式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而兴奋在突触间隙的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一旦神经递质发挥完作用,神经递质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C错误;
D、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不能只说⑤是由肌肉或腺体组成的效应器,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刺激②引起⑤反应不能称为反射,D错误。
故选A。
15. 某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钠、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点之前神经纤维膜处于静息状态
B. ab段和bc段钠离子通道开放
C. 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等于0mV
D. cd段的外向电流是钾离子外流引起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为钠离子内流;外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内向膜外流动,为钾离子外流。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A、a点之后,细胞存在内向电流,即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所以推测a点之前神经纤维膜没有受到刺激,处于静息电位,A正确;
B、ab段和bc段存在内向电流,钠离子通道开放导致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B正确;
C、c点时动作电位达到峰值,膜内外表现为外负内正的电位,C错误;
D、cd段的外向电流是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由钾离子外流引起的,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需要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理和外向电流、内向电流进行联系,分析出图中各段所代表的含义。
16. 如图表示胰岛B细胞在较高的血糖浓度下分泌胰岛素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K+进入细胞后除了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膜内电位由负变为正,还具有促进包含胰岛素的囊泡的形成
B. 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氧化分解产生ATP,此时的ATP不仅可以作为能源物质,还可以作为信息分子的底物
C. 某药物可以关闭K+通道,则该药物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D. 胰岛素释放后,会持续使血糖水平降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细胞内ATP浓度增加,进而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由此引起胰岛素分泌,胰岛素通过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降低。
A、图中Ca2+进入细胞后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同时促进包含胰岛素的囊泡的形成,A错误;
B、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细胞内ATP浓度增加,进而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故图中ATP既可提供能量,也可作为信息分子使K+通道关闭,B正确;
C、某药物可以关闭K+通道,则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会触发Ca2+通道打开,Ca2+内流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C错误;
D、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所以胰岛素释放后,不能持续使血糖水平降低,D错误。
故选B。
17. 1886年,科学家发现,摄入食物中若含有橄榄油,胃液分泌会受到抑制。1930年我国科学家林可胜设计实验说明了肠道影响胃液分泌的具体途径,其部分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②注射的是等量的浸泡过橄榄油的小肠提取液
B. 橄榄油类似于某种激素随着体液的传送抑制胃液分泌
C. 实验说明胃酸分泌受体液调节的调控
D. 小肠产生的该物质可能是一种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生物学实验中,设计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分析表格数据,1是对照组,其余的是实验组。
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组不处理进食1h后胃液量显著增大,4组注射橄榄油到小肠内,进食1h后胃液量没有显著变化,说明2组有橄榄油,综合3、4组的处理方式可知,2组的处理方式是注射等量的浸泡过橄榄油的小肠提取液,A正确;
B、橄榄油在肠道运输影响胃液,此过程橄榄油没有进入内环境,不能类似于激素随体液传送,B错误;
C、本实验结果显示,小肠黏膜能分泌的物质能通过血液运输对胃液分泌量进行调控,说明胃酸分泌受体液调节的调控,C正确;
D、由第4组处理与2组相比,经过高温处理后小肠产生的物质没有起到抑制胃液的作用,可推测小肠产生的该物质可能是一种蛋白质,高温后变性,失去其原有功能,D正确。
故选B。
【点睛】
18. 图为人体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细胞a分泌的激素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而细胞b分泌的激素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生长激素可与多种靶细胞结合发挥作用B. 细胞a与细胞b分泌的微素有拮抗作用
C. 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促进B细胞分化D. 下丘脑通过血液联系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
【答案】C
【解析】
【分析】1、激素调节的特点有:(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但是调节的反应速度比较缓慢,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快;(4)激素间的关系:协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相同作用,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同作用。拮抗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2、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
A、据图可知,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软骨等,A正确;
B、细胞a分泌的激素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而细胞b分泌的激素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细胞a与细胞b分泌的激素作用相反,二者之间有拮抗作用,B正确;
C、胸腺是T细胞发育的场所,不是B细胞发育的场所,C错误;
D、据图可知,下丘脑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到垂体处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C。
19. 阿尔兹海默症的产生与某种神经元Ca2+顺浓度过量内流有关。Ca2+内流调节机制如图所示,静息电位状态下,NMDA受体的功能因其离子通道被mg2+阻滞而受到抑制;突触前神经元兴奋释放谷氨酸(Glu),Glu与突触后膜上的AMPA受体结合,引起Na+内流,突触后膜兴奋过程中,Glu与NMDA受体相应位点结合,mg2+阻滞被去除,NMDA受体的离子通道打开,Ca2+内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NMDA受体的离子通道打开,Ca2+内流促进突触后膜兴奋
B. Na+通过AMPA的过程为协助扩散,Ca2+通过NMDA为主动运输
C. 谷氨酸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在突触前神经元中存在于突触小泡内
D. 通过药物减少突触间隙中Glu的含量可以减缓阿尔兹海默病的症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A、Glu与NMDA受体相应位点结合,Mg2+阻滞被去除,NMDA受体的离子通道打开,Ca2+内流促进突触后膜兴奋,A正确;
B、据图分析,Na+通过AMPA、Ca2+通过NMDA的过程均需不需要能量,所以均为协助扩散,B错误;
C、谷氨酸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C正确;
D、阿尔兹海默病的产生与某种神经元Ca2+顺浓度过量内流有关,Glu与NMDA受体相应位点结合,Mg2+阻滞被去除,NMDA受体的离子通道打开,导致Ca2+内流,所以通过药物减少突触间隙中Glu的含量,Ca2+内流减少,使突触后膜兴奋降低,可以减缓阿尔兹海默病的症状,D正确。
故选B。
20. “它是人体内的护卫队,日夜巡视,紧张有序……”它就是生物体内的免疫系统。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注射青霉素从而起到杀菌作用属于体液免疫过程,但是注射青霉素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是机体的免疫功能过强所致
B. 吞噬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吞噬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溶酶体,由溶酶体产生的溶菌酶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C. 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成为抗原后发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D. 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起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A、青霉素起到的杀菌作用不是免疫反应的过程,但是注射青霉素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是机体的免疫功能过强所致,A错误;
B、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属于吞噬细胞,吞噬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溶酶体,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不是由溶酶体产生的,B错误。
C、机体自身组织和细胞成为抗原后发生的免疫是特异性免疫,C正确。
D、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吞噬细胞在第二、三道防线中都起作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D错误。
故选C。
21. 就生物学角度而言,“惊魂未定”就是人或动物受到惊吓刺激,兴奋在反射弧中的突触处发生复杂的变化,产生一种持续增强的突触效应,导致紧张的情绪久久不能平复,其机理如下图所示(nNOS是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能以精氨酸为底物,利用氧生成NO和瓜氨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谷氨酸与A受体结合后会引起Na+内流,属于兴奋型神经递质
B. Ca2+内流,与钙调蛋白结合后激活nNOS,促进NO的生成
C. 若神经元轴突外的Na+浓度升高,神经元产生的动作电位变大
D. 谷氨酸的作用引起NO扩散并调节谷氨酸释放,这种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A、由图可知,谷氨酸与A受体结合后会引起Na+通道打开,Na+内流,突触后膜从静息电位转变为动作电位,所以谷氨酸属于兴奋型神经递质,A正确;
B、由图可知,Ca2+内流,与钙调蛋白结合后激活nNOS,生成了精氨酸、瓜氨酸和NO,B正确;
C、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引起的,若神经元轴突外的Na+浓度升高,通过离子通道内流的Na+增加,会导致神经元产生的动作电位变大,C正确;
D、从图上看,谷氨酸的作用是引起NO扩散并促进谷氨酸释放,这种方式属于正反馈调节,D错误。
故选D。
22. 血糖浓度相对较高时,葡萄糖可经胰岛B细胞膜上的GLUT2转运进入细胞内,其进一步氧化使ATP生成增加,ATP/ADP比率增高,引起细胞膜上ATP敏感型钾通道不再向膜外运输K+引发细胞膜电位发生改变,进而激活细胞膜上电压敏感型钙通道开放,Ca2+内流增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的合成不需要游离核糖体的参与
B. 胰岛素可直接作用于GLUT2,抑制其对葡萄糖的转运
C. ATP/ADP比率增高,会引起ATP敏感型钾通道发生构象改变
D. 交感神经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过程可能需电压敏感型钙通道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胰岛B细胞膜上的GLUT2是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转运葡萄糖具有特异性,葡萄糖经胰岛B细胞膜上的GLUT2转运进入细胞内,其进一步氧化使ATP生成增加,ATP/ADP比率增高,引起细胞膜上ATP敏感型钾通道不再向膜外运输K+引发细胞膜电位发生改变,进而激活细胞膜上电压敏感型钙通道开放,Ca2+内流增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A、在细胞中,胰岛素现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其合成的肽链某一端有一信号序列,核糖体通过信号序列而附着到内质网上,进而继续合成肽链,A错误;
B、胰岛B细胞膜上的GLUT2是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转运葡萄糖具有特异性,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同样具有特异性,B错误;
C、钾通道是一种蛋白质,ATP/ADP比率增高,引起细胞膜上ATP敏感型钾通道不再向膜外运输K+,推测原因可能是钾通道发生构象改变,C正确;
D、交感神经兴奋是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D错误。
故选C。
23. 如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的作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四种信息分子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 四种信息分子的受体均分布在细胞膜表面
C. 四种信息分子中最可能由垂体合成的是B和C
D. 四种信息分子都一定要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三幅图分别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其中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信息分子B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与分泌、垂体释放的;信息分子C是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合成与分泌的;信息分子D是甲状腺激素。
A、据图可知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B是抗利尿激素,C是促甲状腺激素,D是甲状腺激素,其中A、D不属于蛋白质,A错误;
B、信息分子D是甲状腺激素,其受体分布在细胞内,B错误;
C、信息分子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的,C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合成的,C错误;
D、四种信息分子都一定要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D正确。
故选D。
24. 花样滑冰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一个极具观赏性的比赛项目,从温暖的室内进入滑冰场,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剧烈运动消耗大量的葡萄糖,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 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可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来调节
C. 胰高血糖素和甲状腺激素二者都可以增加产热,具有协同作用
D. 运动员汗腺分泌增加,汗液蒸发带走大量热量,使体温持续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水盐平衡调节:
(1)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2)参与的激素:主要为抗利尿激素。①合成场所:下丘脑。②释放场所:垂体后叶。③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④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A、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葡萄糖,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错误;
B、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可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而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B正确;
C、从温暖的室内进入滑冰场,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二者都可以增加产热,具有协同作用,而胰高血糖素不能增加产热,C错误;
D、运动过程中产热增加,大量出汗,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有利于散热,机体散热量等于产热量,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B。
25. 下图表示相关刺激引起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其中甲、乙、丙、丁表示器官或腺体,①—④表示相关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乙会分泌更多的④,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B. 进餐4小时后,甲通过物质①主要作用于胰岛B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
C. 在寒冷刺激下,机体可通过“刺激→甲→内”和“刺激→甲→乙→丁”进行调节
D. “甲→乙→丁”体现了分级调节的过程,丁可表示甲状腺或胰岛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2、血糖调节中,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激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互为协同关系。
A、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的④抗利尿激素增多,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A错误;
B、进餐4小时后,血糖浓度升高,甲(下丘脑)通过物质①(神经递质)主要作用于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B错误;
C、在寒冷刺激下,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稳定,即可通过刺激→甲(下丘脑)→内(骨骼肌、皮肤血管等),从而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也可以通过刺激→甲(下丘脑)→乙(垂体)→丁(甲状腺),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增加产热,最终维持体温相对稳定,C正确;
D、甲→乙→丁即甲(下丘脑)→乙(垂体)→丁(内分泌腺,如甲状腺),体现了分级调节的过程,丁不可表示胰岛,胰岛直接受下丘脑中相关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调节,不存在分级调节,D错误。
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漏选得1分,错选得0分)
26. 人在恐惧、焦虑、紧张等情况下机体会发生体温上升,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排尿量增加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受肾上腺素和钠尿肽等的调节。钠尿肽是心房壁细胞在受到牵拉(如血量过多)时合成并释放的肽类激素,能减少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钠尿肽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B. 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心脏血输出量增多,会导致钠尿肽释放量增多
C. 钠尿肽与性激素的合成过程及释放方式相似
D. 在尿量的调节中,钠尿肽与抗利尿激素具有协同作用
【答案】AB
【解析】
【分析】激素由内分泌细胞或器官产生,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从而调节细胞代谢,激素一旦与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失活,因此机体需要源源不断产生。肾上腺素由肾上腺分泌,是氨基酸类激素,而钠尿肽是肽类激素,不可以口服。
A、钠尿肽能减少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而肾脏中对水的重吸收主要是肾小管和集合管,因此钠尿肽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A正确;
B、肾上腺素的作用效果是引起机体体温升高,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据此可推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会引起心脏血输出量增多,进而导致钠尿肽释放量增多,B正确;
C、钠尿肽的化学本质是肽类化合物,因此其合成过程需要经过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完成,而性激素属于小分子的脂类,其合成部位是内质网,两者的合成过程存在较大差异,C错误;
D、在尿量的调节中,钠尿肽的作用效果是使尿量增多,而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效果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进而使尿量减少,二者在尿量调节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D错误;
故选AB。
27. 人体甲状腺分泌和调节示意图如下,其中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寒冷信号刺激下丘脑分泌TRH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 T3、T4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C. TSH促进甲状腺分泌T3、T4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 长期缺碘会影响T3、T4、TSH和TRH的分泌
【答案】AD
【解析】
【分析】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有2种: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二者均含碘。据图可知,T4经脱碘作用形成T3,T3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A、寒冷信号刺激冷觉感受器,信号传递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促进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可知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TSH属于反射活动,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
B、由图示可知,甲状腺分泌的T4经过脱碘作用转化为T3后才能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T4不能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B错误;
C、TSH促进甲状腺分泌T3、T4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C错误;
D、T3和T4均含碘,长期缺碘不利于二者的合成,体内T3和T4的含量减少会影响TSH和TRH的合成,D正确。
故选AD。
28.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首先是少量兴奋性较高的钠通道开放,当膜电位升高到一定数值时,就会引起细胞膜上大量的钠通道同时开放,细胞外的钠离子快速、大量地内流,导致细胞内正电荷迅速增加,电位急剧上升,形成了动作电位的峰值。则动作电位()
A. 形成过程中存在正反馈调节B. 峰值大小与内环境稳态无关
C. 传导本质是兴奋膜移动的过程D. 形成涉及到不同类型钠离子通道
【答案】ACD
【解析】
【分析】1、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其方向与控制信息一致,可以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2、神经纤维在静息时膜电位是由钾离子外流造成的,钾离子的外流是通过离子通道的被动运输。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钠离子内流造成的,也通过离子通道的被动运输过程。钠离子从神经细胞膜内运输到膜外,钾离子从膜外运输到膜内都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A、根据题意,少量兴奋性较高钠离子通道开放,使得细胞膜大量钠离子通道同时开放,少量开放到大量开放,属于正反馈调节,A正确;
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因为Na+内流引起膜电位改变而产生的,而Na+主要来自内环境,因此动作电位的峰值大小一定与内环境Na+浓度有关,B错误
C、兴奋传导的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兴奋传导实质:膜电位变化到局部电流,C正确;
D、兴奋产生时,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钠离子通道,例如:利用ATP的Na+/K+的跨膜转运相偶联;Na+与Na+交换与ATP和ADP的交换反应偶联,D正确。
故选ACD。
29. 冰壶项目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项目之一,这是一种在冰上进行的投掷性竞赛项目,被喻为“冰上的国际象棋”。下列对该项比赛中运动员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比赛在寒冷环境中进行,运动员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基本维持平衡
B. 运动员触碰冰面产生的兴奋,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
C.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D.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有分级调控作用,对内脏器官活动无调控作用
【答案】BCD
【解析】
【分析】体温的平衡: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热量 有机物氧化分解放能;体温调节的中枢:下丘脑;感受器为温度感受器,分冷觉和温觉感受器;体温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A、在寒冷的环境中,运动员可以维持自身体温的稳定,所以产热量和散热量基本维持平衡,A正确;
B、运动员触碰冰面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冷觉,该过程缺少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所以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B错误;
C、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C错误;
D、神经系统对内脏器官活动有调控作用,D错误。
故选BCD。
30. 科研人员发明了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泵。包埋在皮肤下面的血糖传感器可以测量患者的血糖浓度并将信息发送到控制器,控制器计算出胰岛素释放速度,将信号发送到胰岛素泵,胰岛素泵通过放置在皮肤下面的导管释放胰岛素,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糖来源包括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等
B. 胰岛素泵中的控制器相当于大脑皮层,胰岛素泵相当于胰岛B 细胞
C. 安装了胰岛素泵的2型糖尿病中期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来源于胰岛素泵释放
D. 相比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可以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答案】BC
【解析】
【分析】调节血糖平衡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A、血糖主要有三个 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胰岛素泵中的控制器能接收血糖浓度信息,计算胰岛素释放速率,还能将信号发送至胰岛素泵,下丘脑也能接收血糖浓度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再通过传出神经到达胰岛B细胞,故胰岛素泵中的控制器相当于人体内的下丘脑,B错误;
C、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因是因为胰岛素抵抗而非胰岛B细胞受损,患者对胰岛素不敏感,所以当患者血糖过高时分泌胰岛素的有患者自身的胰岛B细胞和胰岛素泵,C错误;
D、相比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优点有(最大程度)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不易发生低血糖,D正确。
故选BC。
31. 在t₁、t₂、t₃ 时刻分别给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测得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条件下的甲刺激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
B. 适当提高细胞外K+浓度,测得的静息电位可能位于-65~-55mV
Ct₁ 时刺激强度过小,无法引起神经纤维上Na+通道打开
D. t₄~t5 时间段,细胞K+通道打开,K+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运出细胞恢复静息状态
【答案】ABD
【解析】
【分析】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主要是Na+内流,从而使膜内外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恢复静息电位时,主要是K+外流,从而使膜电位恢复为外正内负。
A、由题图可知,t2、t3两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由于相隔时间较短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
B、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对K+通透性较大,K+外流产生静息电位,适当提高细胞外K+浓度会减少K+外流,使测得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即可能位于-65~-55mV,B正确;
C、t1时刻的甲刺激可以引起Na+通道打开,产生局部电位,但无法产生动作电位,其属于一种阈下的低强度刺激,C错位;
D、t4~t5时间段内是静息电位恢复的过程,此时主要是K+外流,K+外流不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D正确。
故选ABD。
32.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从外界环境摄入的Na+进入心肌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心肌细胞
B. 若B中主要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可能会导致尿素氮升高,出现尿毒症
C. CO2是人体细胞代谢的产物,不参与内环境的稳态
D. 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①和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根据②→③→①是单箭头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液。A是循环系统,B是泌尿系统。
A、根据②→③→①是单箭头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液。A是循环系统,B是泌尿系统。从外界环境摄入的Na+进入心肌细胞需要先从外界环境到消化系统,再吸收进入血液,然后运到组织细胞处,通过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因此运输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心肌细胞,A正确;
B、B(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若其功能出现障碍,可能会导致尿素氮升高,出现尿毒症,B正确;
C、CO2是人体细胞代谢的产物,也参与内环境的稳态,C错误;
D、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成为①血浆和毛细淋巴管成为③淋巴液,D正确。
故选C。
三、简答题
33. 冬泳是指冬季在室外水域自然水温下进行的游泳活动,冬泳时17℃以下的水温给人以冷感,低于8℃则有强烈刺激感并会感觉身体麻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人体刚接触冷水后会急促呼吸,呼吸暂停片刻后转为深呼气,然后维持均匀而深长有力的呼吸,调节该过程的主要神经中枢是____________。CO2作为维持呼吸的信号分子所参与的调节属于____________调节。
(2)冬泳时受到冷水刺激后,机体的血液循环和代谢速率会加强,此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这两种激素的含量明显增加,机体在调节二者分泌的存在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泳时机体需在寒冷的水中维持正常的体温,假设室温条件下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分别为a1、b1,冬泳时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分别为a2、b2,请分析室温条件下和冬泳时同一健康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关系:____________
(3)冬泳一段时间后,随着机体内血糖的大量消耗,胰腺内____________的分泌活动增强,其所分泌激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脑干 ②. 体液
(2) ①.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体所分泌激素的分级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受交感神经的直接支配 ②. a1=b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共14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高二生物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训练月考试题(有答案),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