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苦心孤诣的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诗经》《楚辞》及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材料二:
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浃而俱化”的境地(《蕙风词话》卷一)。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此话如何理解?
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
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缘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而惟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
(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清人叶燮和沈德潜评论诗作时都是人品与文品并重,都认为人品高的人物,能写出第一等真诗。
B. 有人认为“诗言志”和“诗缘情”是对立关系,直到孔颖达提出“情志一也”才统一了人们的看法。
C. 李白诗热情讴歌美好事物,杜甫诗有忧患意识和仁爱精神,杜甫诗更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化性格。
D. “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之语,是说读者不仅仅是“受众”,还要与前代词人“交流”和“对话”。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如果要了解唐宋人的人生态度,必须通过唐诗宋词这两类可靠文本。
B. 唐诗宋词中表达的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志,所以唐诗宋词表达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能够启发我们。
C. 苏辛打破了词专写艳情的局限,在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使人能受到其人格境界的感染。
D. 现代读者要澄思渺虑,才能体会到唐宋词人“抓住”并“固定”下来的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
3. 下列关于唐诗宋词赏读的事例,不能证明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心观点一项是( )(3分)
A. 柳永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本是写爱情,王国维却将其作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之一。
B. 白居易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意是以“草”的生生不息表达送别的愁情的增生,后人却从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
C. 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之句,表明苏轼心灵进入了宁静的境界,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旷达潇洒。
D. 杜甫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歌咏的是诸葛亮,南宋爱国将领宗泽临终“诵此二语”而死,感叹自己未竟的抗金事业。
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证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不同之处。(4分)
5.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为什么“唐诗宋词应是我们首选阅读对象”?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哦,香雪(节选)
①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 月亮原来是这样的! 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 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是这样的吗?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 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②对了,今晚台儿沟发生了这样的情况,火车拉走了香雪,为什么现在她像闹着玩儿似地去回忆呢?对了,四十个鸡蛋也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爹不是盼望每天都有人家娶媳妇、聘闺女吗?那时他才有干不完的活儿,他才能光着红铜似的脊梁,不分昼夜地打出那些躺柜、碗橱、板箱,挣回香雪的学费。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 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索索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是哪儿来的流水声?她寻找着,发现离铁轨几米远的地方,有一道浅浅的小溪。她走下铁轨,在小溪旁边蹲了下来。她想起小时候有一回和凤娇在河边洗衣裳,碰见一个换芝麻糖的老头。凤娇劝香雪拿一件旧汗褂换几块糖吃,还教她对娘说,那件衣裳不小心叫河水给冲走了。香雪很想吃芝麻糖,可她到底没换。她还记得,那老头真心实意等了她半天呢。为什么她会想起这件小事? 也许现在应该骗娘吧,因为芝麻糖怎么也不能和铅笔盒的重要性相比。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瞧不起……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③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她告别了小溪,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
④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 “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确切地说,是冲去。
⑤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它搭在脖子上。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尽管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
⑥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腿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棍儿,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⑦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⑧哦,香雪! 香雪!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火车象征着现代文明,它为台儿沟打开了一扇瞭望外面世界的窗口,唤醒了山村姑娘心中的精神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B. 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表现对其所代表的知识文化的渴求,也映衬出她对人格尊严的重视,体现了香雪的倔强、自尊心强。
C. 作者将香雪对代表知识文化的铅笔盒的追求和其他山村少女对外在物质的渴慕与向往对比,褒扬香雪,批判其他山村少女。
D. 作者讲述的山村少女香雪对美好的追求,展现了纯朴善良、不屈不挠的人性美,揭示了青春对远方世界不可抑制的想象。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叙写每天只停1分钟的火车给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冲击,情节曲折多变,矛盾冲突却并不激烈,有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B. “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大山如伟大的母亲一样养育着淳朴善良的山村儿女。
C. 小说的基调清新、婉丽、优美、纯净,但并不纤弱、单薄、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现实和时代深沉而严肃的思考。
D. 作者选取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定位在局外人的位置上,以火车为依托展开故事,突出中心人物,构思精巧。
8. 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六段画线句中人物的心理。(4分)
9. 作家孙犁曾这样评价《哦,香雪》:“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请你结合选文,从人物、环境、语言三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齐愍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太史公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
(节选自汉代司马迁的《孟尝君列传》)
材料二: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选自宋代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
【注】①宾客:古代豪门所养的食客。战国末期,秦国逐渐强大,各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挽救本国,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势力,养“士”之风盛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以养“士”著称。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写出相应序号。(3分)
孟尝君待客A坐语B而屏风后C常有侍史D主E记君所与客语F问亲戚G居处。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倾:趋向,文中指孟尝君使天下之士都奔向他,与“樯倾楫摧”的“倾”含义不同。
B.相:做相国,它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的“歌”用法相同。
C.食顷:吃一顿饭的时间,形容时间很短,与“俄顷”“良久”“须臾”等词含义相同。
D.南面:面向南居尊位,古代有“南面称王”一说,此处指齐国制服秦国,居于尊位。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国宾客及因犯罪而流亡的人,因为这些人崇尚气节、邪恶狡诈,所以直到汉朝,那里民间还多有凶暴强悍的子弟。
B.孟尝君与宾客同甘苦。他晚上待客,因有人挡住了灯光,一位宾客认为自己饭菜不如别人,孟尝君将自己饭菜与他的对比,他羞愧自杀。
C.秦昭王善变。他先以孟尝君为相,后又听信他人建议拘囚了孟尝君,想杀了他;先是听信宠姬之言释放了孟尝君,又后悔,派兵追捕他。
D.从秦国脱困后,孟尝君将擅长狗盗偷取出狐白裘与擅长模仿鸡鸣骗开城门的二人列入宾客名单,宾客们都因为与他二人同列而感到羞耻。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
(2)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14.针对孟尝君豢养宾客,司马迁和王安石各持什么观点?任选其一做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诗,完成15-16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写词人面对滚滚东流的长江,发出了大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
B.本词上阕用“穿”“惊”“拍”“卷”等词语,生动描绘出赤壁江景的特点。
C.词人看到如画的江山,追忆三国英雄,顿生豪气,觉得自己也是英雄豪杰。
D.本词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气象磅礴,格调雄浑,实为千古绝唱。
16.“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体现了周瑜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6分)
(1)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想到《论语·里仁》中的:“ , 。”
(2)臧克家先生曾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来赞扬那些不失去人之根本精神从而死而不朽的人,用《老子》的话来说是“ , ”。
(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两句,很直观地体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初次见到它,是在阜平县的山村。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清晨有时起来,在茅屋后面或山脚下的丛林里,我看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可是,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
……
这一次,它们好像喜爱这里的林木茂密幽静,也好像是要在这里产卵孵雏,并不匆匆离开,大有在这里安家落户的意思。
每天,天一发亮,我听到它们的叫声,就轻轻打开窗帘,从楼上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候看得淋漓尽致,对我来说,这真是饱享眼福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2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6分)
①
②
19.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语言文字应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没有画面,只有声音,广播剧被称为“耳朵里的戏”,其特殊之处在于通过声音来塑造听觉形象。与有声书往往只有一个主要播讲人串联整个文本不同, ① ,还有专门的演员负责旁白,以及编剧、导演甚至后期特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广播剧来说更是如此。富有质感的配音、渲染氛围的配乐、恰到好处的音效,使读者可以尽情想象,“脑补”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人物形象,从而获得审美上的满足。因此,相比于影视剧,一些广播剧的语言表达更丰富细腻,适合刻画人物心理,诠释影视剧里难以进行视觉化呈现的画面。正因此,剧作家曹禺曾评价优秀的广播剧能让人“听得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台词、音乐、音响效果融为一体,使人神往,耐人回味”。
作为一种“伴随媒介”,广播剧的另一个优势在于解放了人们的双眼,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与有声读物一样,它具备适合多线程办事的优越性,听众可以一边听剧一边散步、运动或通勤、做家务等。而且与欣赏电影、戏剧不同,听广播剧既无需耗费大段时间, ② 听众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追剧。对于喜欢阅读、热爱观影但没时间的人来说,这不失为一种更便捷的替代性选择。况且像与《三体》《盗墓笔记》《甄嬛传》这些经典IP联动的广播剧,同样能让听友获得酣畅淋漓的艺术体验。有网友说:“一副耳机,就是一个世界。一部作品,就是一次疗愈。”对于不少爱好者而言,如果说短视频是让人眼花缭乱的万花筒, ③ 。
(节选自程红《诞生近百年的广播剧,何以重焕新生》)
20.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此B.诠释C.融为一体D.酣畅淋漓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读者可以在富有质感的配音、渲染氛围的配乐和恰到好处的音效中尽情想象”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18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渗透原指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微量元素渗进钢铁炼就百炼钢,春水渗进大地促发万物滋长,时光渗进成长成就一段生命,文化渗进制度形成一种社会形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诸如此类。
请以“渗透”为话题,结合时代与生活,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限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 D 2. A 3. C
4. ①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
②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5. ①与其他时代的中国古典诗歌相比,唐诗宋词经典意义强,阅读难度适中。②唐诗宋词中的典范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③读唐诗宋词,能达成古代和现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使现代人能在古代先行者中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
6. C 7. A
8. ①经过漫长孤独的夜路,香雪终于回到了台儿沟,也终于换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铅笔盒,为此开心满足。②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勇敢而执着的追求,踏上了追求理想的道路,为自己而骄傲。③为台儿沟和台儿沟里的人而骄傲,此时她深切感受到落后的台儿沟美好的那一面。
9. ①人物纯美:台儿沟的少女们,天真纯洁、朴实自然,构成了小说中美丽清纯、如诗如画的风景线。②环境优美:小说描绘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台儿沟人的生活、台儿沟山区的景色,无不自然纯净,具有天然原生态的诗情画意。③语言清新:小说语言清纯流畅,朴素自然,抒情意味浓厚。
10.BDF 11.C 12.D
13.(1)秦昭王后悔放走了孟尝君,派人去寻找他,发现孟尝君已经离开,立即派人驾驭驿站车马疾行追赶孟尝君。
(2)世人都称赞(说、声称)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他终于借助他们的力量,从虎豹一样凶恶的秦国逃走。
14.示例1司马迁:孟尝君大量招纳宾客对家乡民风有负面的影响。这些宾客多是罪犯、奸诈之人、任侠,其留在薛地的后代残暴斗狠,使民风彪悍。
示例2:孟尝君豢养众多宾客,是沽名钓誉,为自己谋利。他因为多养宾客而沾沾自喜,在天下得到了广纳贤士的好名声,但对于自己封地和国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示例3 王安石:孟尝君不分贤愚,不擅长招纳人才。他所豢养的门客只有微不足道的技能,并非真正贤士,否则齐国就不会最终被秦所灭。
示例4.孟尝君算不上真正的人才。他无识才的能力,自己也非真才,因此齐国虽有强大国力,却不能制服秦国,终被秦灭。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这些人都依附于孟尝君门下。孟尝君特意舍弃家产优待这些投靠他的人,因为这个缘故,天下的士人都慕名而来。孟尝君的食客有数千人,这些来投靠孟尝君的人无论出身贵贱,一律跟田文的待遇平等。孟尝君接待宾客坐谈的时候,屏风后面经常有侍从文书,负责记录孟尝君与宾客的谈话内容,询问内外亲属的住处。宾客走的时候,孟尝君早已派使者去慰问宾客的内外亲属,并赠送礼物给他们。孟尝君曾经招待客人在夜里吃饭,有一个人挡住了灯光。另一个门客生气了,认为饭菜不一样,停止吃饭,告辞离去。孟尝君站起来,端着自己的饭菜跟他比较。门客感到羞愧,自刎而死。天下的士人因此有很多都归附于孟尝君门下。孟尝君对前来投奔的门客来者不拒,都很好地招待他们。这些门客每个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齐愍王二十五年,齐愍王最终派孟尝君出使了秦国,秦昭王直接任命孟尝君为秦国相国。有人游说秦昭王道:“孟尝君贤能,且又是齐国宗室,现在做了秦国的相国,他一定是先考虑齐国的利益然后才考虑秦国的利益,这样秦国就危险了。”于是秦昭王就收回了任命。秦昭王将孟尝君囚禁起来,谋划着要杀了他。孟尝君派人到秦昭王宠幸的姬妾那里请求解救。姬妾说:“我想要孟尝君的那件白狐皮衣。”当时孟尝君有一件白狐皮衣,价值千金,天下无双,到秦国后孟尝君就把白狐皮衣献给了秦昭王了,再没有第二件皮衣了。孟尝君为此感到忧虑,问遍了所有门客,也没有谁能想出办法。有一个地位低贱能模仿狗前往偷东西的门客,他说:“我能偷到那件白狐皮衣。”于是他就在夜里装扮成一只狗,进入秦国王宫中的仓库里,偷出所献的白狐皮衣来,把它献给秦昭王宠幸的姬妾。秦昭王宠幸姬妾替孟尝君向秦昭王说情,秦昭王也下令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得以脱身,立即驰马离去,为出函谷关而更换了凭证,改变了姓名。半夜时分到了函谷关。秦昭王后悔放走了孟尝君,派人去寻找孟尝君,发现孟尝君已经离开,秦昭王立即派人驾驭驿站车马追赶孟尝君。此时孟尝君已到函谷关,关卡的法令规定鸡鸣时才能放行旅客,孟尝君担心追兵赶到,这时又有一个出身低贱的门客擅长模仿鸡叫,这个门客让附近的鸡一齐啼叫起来,于是出示凭证出了关。出关大约像一顿饭的时间,秦国追兵果然到了函谷关,但是已经落后于孟尝君出关的时间,于是孟尝君等人得以逃脱。最开始孟尝君收留这两个人做宾客的时候,宾客都为二人出身低贱而感到羞耻,孟尝君在秦国遭难时,最终依靠的是这两个出身低贱的人脱险。从此以后,宾客们都对二人肃然起敬。
太史公说:我曾经经过薛地,那里民间的风气多有凶暴的子弟,与邹地、鲁地迥异。我向那里人询问这是什么缘故,人们说:“孟尝君曾经招来天下许多负气仗义的人,仅乱法犯禁的人进入薛地的大概就有六万多家。”世间传说孟尝君以乐于养客而沾沾自喜,的确名不虚传。
材料二:
世人都称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他最终借助他们的力量,从虎豹一样凶恶的秦国逃走。哎呀!孟尝君只不过是些鸡鸣狗盗之徒的头目罢了,哪里能说是得到了贤士!不是这样的话,他完全可以凭借齐国的强大力量,只要得到一个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面向南称王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15.C.“顿生豪气,觉得自己也是英雄豪杰”错。下阕追忆三国英雄,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16.①风流倜傥,儒雅潇洒。“羽扇纶巾”体现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②从容自信,才华卓越。“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体现周瑜身当大敌依然指挥若定,有卓越的军事才华。
17.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有时清晨起来;
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
19.D文中“互相追逐,互相逗闹”运用拟人修辞。
A.运用借代手法,“杜康” 来代指酒。
B.运用比喻手法,“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
C.运用互文和借代的手法,“主人下马客在船” 互文见义。“ 管弦”代指音乐。
D.运用拟人手法,“护花” 把落红人格化;“红” 借代花朵。
20.A
21.①原句以排比形式列举了广播剧的三个特点,突出广播剧给人想象的可能,与原文表达意思相符;
②原文使用短句的形式,既能起到强调的作用,又有节奏感,与文段语言风格一致。
22.①广播剧有多个配音演员负责不同角色
②也不需要特定的环境
③那么广播剧则是抚慰人心的留声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