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脉络。
2.了解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
3.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和文章脉络。
难点: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梳理正确的责任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什么最苦?什么最乐?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以天下苍生的忧乐为己任,当天下苍生俱欢颜时,他就会快乐。因此,有人认为人生苦乐在于责任,这也是梁启超的苦乐观。今天,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位大学者是如何具体阐述的吧。
二、教学新课
一:了解知识,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等。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黄遵宪评价梁启超的文章说: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2.解决字词。
通读课文,回答问题。
(1)人生什么事最苦?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人生什么事最乐?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应该像“君子”那样,“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4.请归纳出本文的论点。
明确: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二:分析课文,理清思路
阅读第一部分,说说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什么,他是怎样论述这个观点的。
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 失意 老、死
否定:知足 安分 达观
论说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
正: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品读第二部分,分析作者论证人生最乐的事的过程。
观点:人生最乐的事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第三部分作者要论证什么观点?
论点:人生当勇于负责。
4.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
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观点呢?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运用举例论证,通过列举种种没有尽到责任的现象来论证观点。如:承诺未兑现、欠钱未还、受恩惠未报、得罪人未赔礼,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从而归纳出背负未了的责任是痛苦的。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运用了道理论证,说明尽了责任之后的快乐无与伦比,极具说服力。
“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运用对比论证,论证了逃避责任只能是“自投苦海”,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四:探究主题
1. 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读法指导,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品味语言,总结存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